假日偶得散文

时间:2024-07-25 03:40:09 作者:xttx1121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xttx11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假日偶得散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假日偶得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假日偶得散文

假日偶得散文

一阵鸡鸣鹅叫,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吃完饭,踢掉硬底皮鞋,换上松软轻便的球鞋,向田头走去。

走在斗折蛇行的乡间小路上,远离吵杂的市场,远离高大的水泥建筑,呼吸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满眼绿意扑面而来。好似在世外桃源里郊游一般,好不畅快,好不惬意!远处的麦田好像羞怯的新娘蒙上了一层轻纱,露珠在路边野花上闪烁着,翻滚着。我不禁欢呼雀跃起来。久违了,我可爱的土地!

劳动开始了,我的任务是将一个个棉花苗钵放入父亲打好的塘中。刚跑两趟,自己虽有些发喘,还笑着说是“减肥运动”,或在“劳动再教育”。

太阳渐渐上来,我只觉得手中放苗的盆越来越沉,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滚落下来,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可看大家忙碌的身影,我也不好意思停下来,可不能因为我而耽误了农活。我只好咬牙坚持着,也深深地体会到父辈们劳动的艰辛。

看着一行行棉苗,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一颗颗棉苗,离开温暖的苗床,在微风中舒展着稚嫩的叶片,去经受风雨的考验,接受大自然的挑选,与命运抗争。这不只是棉苗,也是农人们的希望啊……”

我正想着,身后传来父亲的吼声:“你看你是怎么干的'?”说完,蹲下身,把一颗颗棉苗重新扶正,一边说:“根要实,苗要正,哪能投机取巧?”

一不留神,我把棉苗放歪了,这下我满脸通红,赶紧专心自己手中的活。

是啊,对于农人来说,每一棵苗都不能投机取巧,每一棵苗都要精心呵护,每一棵苗都浸透了他们的心血。我的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每一个家庭一份满满的希望,每一个学生,我都有责任帮助他们,精心地呵护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怀中盆里那一棵棵棉苗。

这天,虽然我干得筋疲力尽,但我却很兴奋,因为我的思想在劳动中得到了洗礼,我看着微风中轻轻颤动的棉苗笑了。

篇2: 访友偶得经典散文

访友偶得经典散文

叶是我同事的好友,偶尔来单位小坐,记忆中的她虽然相貌平平,但文静、秀气、颇具淑女味,然而,那天去她的单位做一项血型调查,无意间叶的一席话,却让多年从事献血工作的我,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因为叶的心里想的完全是许多人不去多想的问题。

“第一次明白血液可以救人,是在上中专的时候,那时候正值省城兰州推行义务献血制度,学校号召大家献血,我也没多考虑,就报名献了200毫升鲜血,之后又去上课,并没觉得有什么不适,我的精力很充沛。当时周围的许多同学都认为我不可思议,甚至连最要好的朋友都不理解我,但我知道,我是对的”。她非常自信地说了这些话,就像她在以后的岁月里要求无偿献血一样,内心仍充满着自信,每一次献血她都不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老师和朋友,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至今她的母亲和认识她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她没有父亲,母亲身体也不好,从未献过血,所以对献血有种莫名的恐惧和担心,她把这个秘密埋藏在心里,是不想让多病的母亲再为她操心。叶说了许多关于献血的想法,显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鲜血是最纯洁的东西,如果用血来换钱,那什么都可以用钱买了,献血这种行为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那时候自己比较年轻,热情又高,不知怎么的,就觉得应该去无偿献血,因为这是一个成年人的义务,就像服兵役、纳税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没必要让别人知道。”

叶是一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他说自己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有人处于无助的境地,她感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才能心安理得,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正是她这种善良的本性,才促使她献出自己的鲜血。也就是在那天,叶无意中告诉我,她已经献血4400毫升了,并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荣誉证书了,我打心眼里为叶高兴。

“可是……现在我可能不能献血了,去年查出得了甲亢,一直在服药,失去了献血的资格”她显得很遗憾。“但是,我一直鼓励先生每隔半年就去无偿献血,他在北京,街头常有采血车,很方便的。”

叶还志愿捐献骨髓,现在叫捐献造血干细胞。

提起这件事,要追溯到她在北京读职大的时候,有一次,她寝室的同学去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看一个朋友,回来后很伤感地讲了许多白血病患者的故事,叶还未听完就已泪流满面,后来她还专程去了儿童医院,亲眼目睹了那些因化疗掉光了头发,骨瘦如柴的白血病患儿,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内心都不能平静,总想为他们做点事。恰好那一年她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去红十字会报了名,并做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登记和检测,这意味着,一旦有病人和她的骨髓配型相合,她将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或延续一个生命,虽然这种比率只是十万到二十万分之一。

“我听说抽骨髓会非常疼,我心里也挺怕的,但如果到时候真的有人需要,我想不管多疼我也会献,毕竟救人一命,不过,也许一辈子也献不了,比率太小了,但我迈出这一步,我对自己很满意。”

我告诉她,现在已经不用抽骨髓了,改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了,和采血差不多。只是提前要服用动员剂,释放骨髓中的干细胞到外周血中,再由专用的血细胞分离机收集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今非昔比,现在的医疗技术发展,早已不像过去捐献骨髓那样痛苦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平常,就像献血一样。

她听了,格外释然,很开心地笑了。

同时,叶和她的先生都同意死后捐献角膜,为此她们跑了京城的好几家大医院,得知在同仁医院眼库办理这项手续,她说:“我和先生讲好了,等下次我去北京休假,就一同去填写《死后捐献角膜志愿书》”,“我和先生都有点近视,所以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盲人该有多痛苦,既然有人通过这片角膜可以重建光明,而我的一部分也可以再生,这样好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甚至我都想过,我死之后,凡是身上能用的,就都让别人去用吧!”

叶说这些话的时候,轻松而自然,但我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轻松而自然地去对待这些问题。正是因为叶的心里时时记挂着别人,才使她摒弃了许多世俗和不科学的“理论”,以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弥补着他人心里的缺憾和不足。

叶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但正是通过她这种看似平常而轻松的一面,让我认识到她不平常的一面。在同龄人中间,叶让我感动,更让我钦佩,她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篇3: 村行偶得散文

村行偶得散文

陪丫丫去地处团结村的九龙驾校考试,在外面等她的一个多小时期间,闲来无事,便和丈夫在总是有往来车辆呼啸而过的村道边溜达。

这回我终于有时间好好观察一下这个垓边子了。

只见平坦如砥的水泥路两侧,是青一色蓝瓦白墙的成排农舍,从外面看上去掩映在夏绿和蓝天白云中,显得格外整齐而干净。

这个村是县城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所以视野内的院落,大多都有塑料大棚,有的透过朝着路的方向的小门,都能清楚地看到里面正在成长的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

很容易就能看到,同类蔬菜,有棚子的先于没有棚子的成熟了。

这些对于菜农来说,并不奇怪,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可说,我的感慨也便不是从此生发出来,而是因为种花情况引出来的。

我特别喜欢置身风景中拍照,所以,不可能放过这次机会。

在来时的路上,我就观察到了谁家有花儿,谁家的花种得好等。

下了车,见丫丫朝考场走去,我就拉着丈夫朝来路走。

晴朗的天空是那么蓝,不时有大朵大朵的白云,悠闲地随风漂游,蓝天白云构成的仿佛是一件飘逸的巨大号码的蓝底白花的裙子,不但洁净高雅,而且是那么地充满活力,让人看上去就舒服,可是,此时此刻,我却做不到潜心坐看云起,因为,我的心都在花上。

我跟在丈夫身后,边走边往两边的农家院落和门口张望,目的就是寻花。

走了没多远,就见路北一家的院子里,靠东边的木栅栏边开着三丛大朵多层的花儿。有鹅黄的,有通红的,还有玫粉点缀白边儿的。

见没有院门阻挡,迫不及待的我怕有狗出来,才试着往里走,还好,这家没有狗。

走到近前看清楚了,原来是三种不同颜色的土豆花,正耀眼地盛开着。

我喜欢得不得了,催促丈夫为我拍照。

从这家出来,继续且行且观察且拍照,发现种花的人家是差不多的情形,都是利用栅栏边无法种菜地边角处种的花。不占地方,还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更亮了跟我相似的一走而过的无数双眼睛。

这样的做法可谓举手之劳获益良多。

每见到种了好看的花的人家,我都忍不住由衷地欣喜一番,在夸赞中,通过镜头留下珍贵的一瞬。

继续前进,发现竟然有一户人家邻公路这边的栅栏旁,栽种着一棵山丁子树,累累的'果实,都有大拇指指甲般大,半红半绿地一嘟噜一嘟噜地在阳光下闪着亮光,那些锯齿形的叶子,如一把一把的小绿扇子在给它们扇凉风,好不惬意。

我和丈夫都不禁惊叹这是从认识山丁子以来见过的最大的山丁子果儿。

我想,是遇到的村人一定跟我同样舍不得揪一粒山丁子,我才能够看到果实盈满枝头的繁盛景象。

没见主任采取任何看护措施,却让果实安全成长如此,说明的绝对不仅仅是生命力旺盛,而更是经过的村人的素质。

这些无疑都是令人欣慰的。

可让我遗憾的也不是没有,因为,我已经发现并不是每个院落边都有这么美的鲜花盛开,有不少人家不是栅栏外光秃秃的,就是长满过人头的蒿草,一看就让人心生荒凉之感。

如果是房子闲置了没人打理的,也无可厚非,可有的分明是有人居住的院子,真是太可惜了。

同样都是有条件栽种鲜花的农家,为什么有的种了,有的却宁可闲置也不种呢?往浅了说,是不懂得欣赏和享受美;往深了说,就是没有审美观点,是对生活的态度不积极。

我不敢说不种花的人家不热爱生活,但我却敢说,那些种了花的人家肯定是懂得生活情趣和热爱生活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

比过之后就拉倒了,那也就没有了比较的意义,所以,我在比较之后,又加了几分思索,便更懂得今后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了。

对了,在结束这片短文之前,我还得赶紧说一句正题:丫丫考试顺利通过了。

如此看来,我此次团结村陪丫丫考试之行,就更是不虚此行了,是吧?

篇4:黄山夜色游黄山偶得散文

黄山夜色游黄山偶得散文

皎月当空耀星辰,高山寂静闻溪声;

更期翌晨速速至,欲看日出破红尘。

诗词缘起:

十月是游览黄山的黄金季节,秋风送爽,曜阳高照。没有炎夏酷暑,没有寒冬凛风。攀爬于山间险道更是方便。

笔者有幸在这个时节来到黄山,借宿于排云楼酒店,靠近丹霞峰。准备傍晚去看日落,早晨看日出。当天天上没有一片白云,湛清无际。心想:明晨看不到云海就有点可惜啊。

晚山九点左右,酒店的游客基本上都休息了。一来,当天游玩得累,二来,都期望明早能看到日出美景,要养好精神早起。听闻这个游客说:明早我五点起床,那个游客说:明早我四点就起来。可见看黄山日出的心情之迫切!

本人却没有这么早就寝,走到外面想感受一下黄山的夜色。抬头看到一轮皎洁的上弦月,应是海拔一千六百多米高的缘故,月光如此清澈明亮。仿佛周围的繁星均是它照亮的。与山下城市里看到的景致截然不同。究竟是月亮照星星呢?还是星星照月亮?其实当然是星星照月亮,太阳也是一颗星,恒星。夜空中镶嵌的.星光也是恒星,是太阳。只是空间上非常遥远。

由此想到,日月星辰,周而复始,亿万年运转不殆,不知疲倦,世间万物肯定自有它的规律可寻。相传易经八卦,是上古先贤伏羲,依据月球在一个月份期间,月球出落方位、上弦月、下弦月变化规律而作。所以笔者突然想到了这句“皎月当空耀星辰”。说来也怪哟,正在想下一句怎么作的时候,忽然听到酒店平台前面的山涧里的溪水声。刚才怎么没有听见呢?心中暗自称奇。也许是心在思虑,忽略了外界的声响。高山夜静,这山涧溪水流淌的声音特别清脆悦耳。于是又想到了这句“高山寂静闻溪声”。

最后一句“欲看日出破红尘”,读者不要误会,以为作者看破世俗红尘,想出家了,哈哈,其实一来是描述前人勾画的黄山日出,万道红光破东方边际,初照大地万物的壮丽美景;另一层意思是如何看清世间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寻找天道的本来。不要迷惑在物质世界与红尘之中,这不光是出家修道之人,也是很多物理科学家追寻的事情啊!

篇5:偶得闲趣散文随笔

偶得闲趣散文随笔

不知何时,家里竟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蛐蛐。可是为何,它不待在草丛里,不待在田野中?真如《诗经》所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清风半夜鸣蝉,蛐蛐的叫声却不似蝉鸣般聒噪与单调,它将我的思绪不断拉长,任其飘飞到了童年,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的'夜生活,想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而此刻,书香绕灯,耳畔虫鸣,这一派田园风情,却出现在了钢筋水泥之中。赶出家门,还是来之则安?也罢,不管结局如何,先独享了这一刻的悠远宁静和阵阵清秋的鸣寒声。

是啊,蟋蟀声里秋味浓,天凉,夜静,书香,伴着秋风,和着虫鸣,读着美文,品着香茗,此情此景夫复何求。此夜,这偶来的歌声为我的闲情助兴,平白多了一个雅致的良宵。

次日,与先生提起这段闲情逸致,他竟打趣:“要不要我们把它养起来,以供你读书追忆之乐。”蟋蟀终于落入了眼底,我在想,这小小的身躯,究竟是如何穿透黑夜,爆发出那样强劲的嘹亮来。儿子虽能叫出它的名字,但表现得并无留恋,只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了。小女儿却天生一副胆怯、要退避三舍的样子。看来这里绝非它的久留之地,我虽心存感念,也只有轻轻将它请到门外。关上房门,回头看到对着电脑、在游戏中激战正酣的儿子,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惶惑,现在的童年真的比“挑促织”更有趣味吗?

篇6:奥森北园偶得经典散文

奥森北园偶得经典散文

观赏了一对小鸭子戏水的场景,喜鹊登枝,还有烂漫春花!望眼西北,俨然蓝天白云中仙境。两只小鸭子对望,一个突然一个潜泳,另一个随即;一会儿,都冒出了头。哈哈,离得很远。就这样来了十几个回合。估计小公鸭太笨了,离母鸭越来越远,没追到手!

又看见了那一对小鸭子了。不过,又增加了一对。感觉速度加快了,有往前走了一大段。看见一个有保卫大门,还有条路通向南面。我就过去搭讪,问他是否可以走到仰山,他说:可以!太好了,我旋即返回,心里暗暗决定,明天来这里探路,爬仰山!

人的潜力真大!第一天两小时走了一半的`路程;第二天走了三分之二;今天走到了目的地-仰山!坚持不懈!

记得2008年奥运之前,我和儿子去清华回来,打车经过时,出租司机告所过我们,说是为了兔子等小动物过桥用的。

南边鸟巢附近是奥林匹克公园;继续往北就是奥体森林公园。在一个大园子里,南北跨越北四环,北五环。很广懋啊!最好租辆电瓶车,我是徒步,每次只是看了一小部分。

偶得的作文

罗兰:人生偶得

偶得初一作文

扁鹊偶得牛黄名人故事

假日琐记散文

乡间拾偶散文

得几许禅心散文

假日亲情

偶成语

罗马假日影评

假日偶得散文(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假日偶得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