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水平

时间:2024-08-16 03:33:30 作者:领先12号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领先12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水平,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水平

龚晓梅

甘肃省嘉峪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改变传授知识的方法和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本文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开展口头作文训练”为目标,阐述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职校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性。

篇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水平

研究性学习既是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主动探索的一种学习活动,又是自主开发学生潜能的活动,它突破了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科课程独立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及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改变了以往以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社会调查,从图书馆、因特网等处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并对之进行整理归类和取舍,其检索知识、探索求知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知识结构得以完善,为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学会求和。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首先得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要把学生从被动的记忆中解放出来,变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主动的学为主。在语文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有趣、有味、有用的问题中直接看到自己思维的成果,可以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长期训练下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方面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题目,这是最为简便和有效的手段。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题目的设计将具体的教学要求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并力求这些问题成为学习的明确指标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课堂上“研究与交流”类的题目应是重头戏,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能是讨论交流,而教师则只巡回指导,点播答疑,不包办代替。

特别是一题多解和开放性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大胆联想,以便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总之课堂教学中在讲读课文中大量使用“研讨试”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协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智力,不仅教了语言,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还把读、听、说、写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调换了教师教学生的位置,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作文训练是语文训练的核心内容。书面作文的意义已是众所周知,不必赘述。大力开展口头作文训练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为口头表达能力比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更高,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更为主要也是不争的事实。

归结起来说,口头作文训练的核心问题仍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口头表达较之书面表达更有其迅速、实用、省时间的'优点,但是如果思维迟钝,应变能力差,口头表达倒不如书面表达保险,只有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培养并让学生形成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口头作文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最为有效的比较实用的仍然是课堂讲话(一般安排与一课堂前、时间为三分钟以内),它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内容自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发布新闻,可以讲故事、讲笑话,也可以介绍新书,新影视片,还可以复述课文,评议时事,只要内容健康,学生感兴趣,便于学生发挥即可,当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精要的评点,评点应以鼓励为主,以指导努力发展的方向为主,反之过多的批评指责会使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又茫然不知所措。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采取多种形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想多说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对话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潘新和,《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科学出版社版。

篇3: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摘要: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确定专题性研究课题,在课题确定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对研究的过程中如何定期检查,及时总结。又如何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与合作能力,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兴趣;提高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实践探索,为学生提供与之相符的条件与环境,让学生健康发展,而不能追求把论文写大,把课题做大,把成果搞大,刻意追求上档次的研究性学习,强化其学术化倾向。中学生正处在各门学科都在打基础的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基础、做准备。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就如何开展好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肤浅的看法。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要使语文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宽泛的课题,会让学生难以驾驭,不易操作;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研究的内容高不可攀,产生畏惧心理,失去研究的信心。因此,活动之初,课题的范围要力求小,要尽量做到“靠船下篙”,切忌好大喜全,好高骛远。学生可以从课本内的一篇或几篇文章的分析概括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综合数册课本相关内容,提出新的见解;既可以对某一作品内容作新的阐释,也可以对某一文章或是一类文章的观点,材料,推断方法提出怀疑。当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非仅仅囿于几篇文章内容的提炼,所选课题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其笔触还可伸向文学,语言领域等更宽更广的空间。语文自读课本,一切与语文有关的读本,这些课外读本皆可成为筛选话题的依据。筛选课题,角度力求新颖。新颖的角度得出脱俗的观点,而脱俗观点的产生大多是采用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的缘故。

二、从学习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因志趣、修养、爱好、经历不同,对不同的文学体裁也各有所好,有的爱读诗歌,有的爱看小说,有的爱品散文,有的则倍加青睐于某一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的来龙去脉,迷恋于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执著于某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探讨。所以,不同的兴趣,理应成为学生筛选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参照因素。课题的提出与选择,一般多会考虑其可研性,而往往忽略研究条件的许可性。有些课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一般中学生来说是不可行的。所选的课题,若十分艰深,超出学生知识的阀限,经验的界限,就会给研究性学习增加一定的难度,给学生造成“遍地荆棘,难以下手”的困惑。筛选的课题,应有一个高于学生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的大致的“值域”,学生借助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讨论,调查,研究等活动的.开展,发挥自己的潜能,发现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理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线索,从而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也是筛选课题不可疏忽的内容。初始阶段,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筛选,应从具体的语文现象入手。

三、研究方法及时指导

老师在向学生布置课题时,必须对每一个课题作一说明,让学生选择课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即说明某一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引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同样,以“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课题为例,学生拿到课题后有些茫然,不知从何入手。我召集学生共同商议,或个别走访,或问卷调查,或上网查询,或查找其他方面的资料等,结果学生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性学习,又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强调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更是一种探索性学习,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种自主性,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可以把学生从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靠学生自己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研究问题,认真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作定期的检查和及时的指导。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研究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课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课题研究和课业学习出现矛盾等。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教师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研究性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运作

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研究性学习的计划表

提升应急救援照明水平

工业设计学生学习绩效提升论文

高一语文怎么学?基本知识和学习提升方法

一个月提升英语成绩和口语水平

学生研究性成果报告

中职语文教学计划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水平(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水平,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