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千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疏通理解文意.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4.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5.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6.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7. 积累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预习题。
A.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不亦乎( ) 2.愠( ) 3.三省( ) 4.传不习乎( ) 5.五( ) 6.不逾矩( ) 7.罔( ) 8.怠( ) 9..箪( ) 10.不如好之者( ) 11.曲肱( ) ) 13. 论
语( ) 14.堪 ( )
C.古今异义
君子 古义( ). 今义( ) .可以 古义 今义
匹夫 古义( ). 今义( ) .罔 古义 今义 水 古义( ). 今义( ) .朋 古义今义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鲁国陬邑人,杰出的 ______、______、教育家。 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用课文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上有那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道德修养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哪些,找出来解释一下。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例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1)._______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下列句子中的“而”,表并列的有
D.学而不思则罔 E.择其善者而从之
5.注意下列句子和词语今天仍在使用,把他们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3).温故而知新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理解填空
①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
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②《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论语》中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⑥《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⑦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⑧孔子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⑩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___ , ?
(11)、课文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2).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3)
(1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第一文库网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四.研读探究 1.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 会。
2.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您的看法。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颜回面对穷困清苦的生活,不改其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6.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五.作业
(一)。选出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A.学习按时间温习它,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B.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
C.学习了时时预习它,不也高兴吗?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A.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
过呢?
B.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心,跟朋友交往而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C.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替别人传播知识是不是不习惯呢?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A.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肯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B.广泛学习而且时刻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C.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⑤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⑥。”
夫子曰:“小子⑦识⑧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檀弓》下
注释:① 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板,供乘车时手扶用,这里用作动词。②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③ 壹:的确,实在。④ 而:乃。⑤ 舅:指公公,丈夫的父亲。古以舅姑称公婆。⑥ 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⑦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⑧ 识(zhì志):记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孔子过泰山侧( ) ② 使子路问之( ) ③小子识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子式而听之 余闻而愈悲
B今吾子又死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C苛政猛于虎也 余将告于莅事者
D使子路问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子之哭也
A夫子式而听之 B今吾子又死焉
过呢?
B.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心,跟朋友交往而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C.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替别人传播知识是不是不习惯呢?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A.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肯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B.广泛学习而且时刻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C.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⑤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⑥。”
夫子曰:“小子⑦识⑧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檀弓》下
注释:① 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板,供乘车时手扶用,这里用作动词。②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③ 壹:的确,实在。④ 而:乃。⑤ 舅:指公公,丈夫的父亲。古以舅姑称公婆。⑥ 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⑦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⑧ 识(zhì志):记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孔子过泰山侧( ) ② 使子路问之( ) ③小子识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子式而听之 余闻而愈悲
B今吾子又死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C苛政猛于虎也 余将告于莅事者
D使子路问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子之哭也
A夫子式而听之 B今吾子又死焉
C愿借子杀之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②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5.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 ( )
A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以前舅舅死在老虎口中,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B本文记叙孔子过泰山侧的见闻,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政而不能施行暴政,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C文章通过对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遭遇的记叙,用对比的方法烘托出“苛政猛于虎”的中心。
D文章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得出“苛政猛于虎也”的结论。
【赏读】
孔子提出“德治”,孟子提出施“仁政”,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从妇人因“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的悲惨遭遇痛哭于亲人墓地,孔子问其“何为不去也?”妇人却作出“无苛政”的回答。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篇2:论语 十二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 十二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把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2)死而后已( )
(3)士不可以不弘毅( )
(4)温故而知新( )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生气、发怒;(2)停止;(3)刚强,勇毅;(4)学过的知识
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意对即可)
5.要做到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相互体谅。(意对即可)
篇3:初一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50分)
(1)时习说乎 有朋 不愠 君子
(2)吾 日 三 省 为人谋 忠
不信 传不习乎?
(3)十有五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 耳顺 不逾 矩
(4)温故 而知新 可以
(5)罔 殆
(6)人不堪 其忧
(7)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
(8)饭 疏食 饮水 曲肱 不义 于我
(9)三人 焉 善者 而从之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 如斯夫 不舍
(11)夺帅 匹夫
(12)笃 志 切问近思 仁在其中
篇4:初一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
二、填空。(每空1分,共45分)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以语录体和 体为主。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家。
2、《论语》与《 》、《 》、《 》合称为“四书”。
3、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 ?
3、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 ?
4、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
?
5、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 ? ?
6、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 ?
7、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 。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12、《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 。
13、《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 , 。 , 。
14、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篇5:课文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
课文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第一部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
★ 论语十二章教案
★ 论语 读后感
★ 论语翻译
★ 《论语》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