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时间:2024-09-24 03:40:35 作者:shede1410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ede14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 汤姆生 B. 道尔顿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篇2: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一、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不是分子了。

2、由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由分子聚集后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表示物质的'状态,因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由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的。

[中考练兵]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组粒子是( )

A、Mg,H

B、O2,CO

C、O,He

D、C,N

二、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1)原子不能再分。(2)一种原子也不能变为其他原子,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中考练兵]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2006,天津)

A、海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四、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要明确单质和化合物是从元素角度引出的两个概念,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只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都可以称为某元素。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而单质和化合物是指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而单质不能组成化合物。

[中考练兵]

6、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2001,北京海淀)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的粒子是:(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碳元素和氧元素

D、碳单质和氧单质

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中考练兵]

8、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06,天津)

A、维生素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6

B、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9、有一可能含有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 )

(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005,天津)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10、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12g铁元素,则他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 )(2004,黑龙江)

A、3.80g

B、6.95g

C、10g

D、3.04g

11、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2003,长沙)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提示: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相当于两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 )(2004,广东)

A、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所含SO42-的质量分数

C、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D 7、A 8、D 9、B 10、D

11、A 12、C

篇3:化学分子与原子知识点

化学分子与原子知识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_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__分子由__原子和__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__分子由几个__原子和几个__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找出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学习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应将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

通过的概念辨析,我们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做题时才会思路清晰。

通过观察实验来帮助理解概念

比如化学一开始就接触两个概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那么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现在我们都知道,就是看一个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和镁条燃烧的实验,其中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这种物质的状态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二氧化碳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镁条燃烧时银白色的镁条变成的白色粉末装固体(实验证明白色粉末状固体为氧化镁),镁这种物质在这个变化中变成了氧化镁,物质变了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那么通过这两个实验,就会很深刻的理解这两个概念。

理解概念的组成,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

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

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化学方程式归一法

(1)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分子原子说课稿

初三化学教案:原子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化学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评课稿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人教版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练习题

口算练习题

英语练习题

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