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js2833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大漠歌的原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大漠歌的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大漠歌的原文
大漠歌两则的原文
(一)
雄关铁锁路,平沙万里骨。
胡笳吹汉月,将军裹尸处。
奔马踏残夜,烽烟论今古。
云边雁徘徊,双双难相顾!
(二)
大漠黄尘挂燕北,汉家寒月照关界。
男儿挽弓射天狼,美人深宫老颜色。
铁兵百万倒三关,旌旗如云遮九天。
倚剑截断云中岛,驻马醉卧凌霄间。
风卷极边夜不眠,日落孤雁转凄然。
一江分地两津间,千古兴亡南燕山。
月升西台传笛声,流水只隔七里峰。
忽闻鼓飞兵气冲,陇西孤边雪压城。
身当万夫不惜死,力尽关山旄头空。
单骑遇敌交河上,忽逢暗营踏寒霜。
长驱楼烦画白骨,裹尸古道两渺茫。
为报功成入紫阁,纵使身死又何妨!
今夜急羽天子笑,更沽美酒三万场。
醒来对镜看白发,梦里随云别流年。
此地一出飞万里,振翅直冲过八川。
君不见、自古沙场无归人,绿柳抚我相思枕。
篇2:大漠如歌高三作文
大漠如歌高三作文
大漠有它独特的美。漫天黄沙,却凭添了它悲凉的美;邈远的驼铃,却显出了它的大气。
大漠像一首歌,那是只有陕北的汉子们才能唱响的歌。江南小镇走出的人是娇弱的',他们的肩难以承起这份悲凉;东北的汉子也有豪情,但他们难以体会大漠背后的历史。大漠如歌,那是一支悲凉,粗犷的歌。
大漠,它的历史不是几个无病呻吟的辞客文人能谱出的,诉其景易,道其神难。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哪里是绘景,分明是诉一腔忠贞臣子心;李隆基那“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芒。”道的是一代天子克敌卫国护民的一片豪情……大漠那壮阔的土地下包含了太多的历史,太多的历史又为大漠再添重重的内涵,怎能三言两语道明。
大漠也是有生命的。
大漠虽然有漫卷黄沙,正午骄阳,午夜严寒,虽有干渴,又有风暴,但这片土地并不是寸草不生,走兽全无的,你可以看见沙漠中高大,油绿的仙人掌,你可以看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的胡杨,你可以看见月下低嚎的野狼,你可以看见天空中翱翔的雄鹰,还有成群的骆驼……它们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灵,是大漠的灵魂,更是大漠之歌的主体。
李后主的性情似江南水乡,柔弱多情;魏征得人品如华北平原,直率坦诚;陶渊明的品性像桃花源,不食人间烟火。但别忘记,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人生恰似大漠,三分粗犷,三分博大,三分苍凉,一分无奈。像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却被一道金令昭回的岳飞;像病中无望见宋军收复中原的陆游;眼看大业将就,却遇四面楚歌的年轻项羽……沙漠那浑厚,悲凉的歌也是他们的人生之歌。
沙漠虽少绿意,但不单调;沙漠虽有苍凉,但更多壮阔;沙漠般的人生有无奈,但不乏伟岸;沙漠之歌有悲凉的插曲,但更多的是豪迈的主旋律。
沙漠之歌,那是一曲经得起欣赏的歌。
篇3:大漠旗帜阅读原文及答案
大漠旗帜阅读原文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满分16分)
大漠里的旗帜刘建超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吻了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畸形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玩笑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来场大风暴,菜地就没了,风暴过去后,他重新再开。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第3期)
12.对小说中“荒漠的风狼一样嚎”一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这句景物描写,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夜晚冷风的尖厉与急促以及大漠的荒凉。
B.此句景物描写,既写出大漠环境的艰苦,也衬托了“她”看到“他”的生活现状后的心痛与怅惘。
C.与 “第二天风和日丽”的天气构成对比,赋予女孩由原来的凄惶到看到“大漠的旗帜”后内心的明朗的变化。
D.渲染了小说的气氛,推动了小说情节向前发展,尤其是在小说结尾处暗示出了俩人相恋却难以在一起的悲剧结局。
13.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他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写出了年轻时“他”作为诗社成员所特有的自信与自负,也照应了题目。
B.“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两个“啥也不缺”写出虽然沙漠生活艰苦,但是因为有了那块菜地,所以“他”的物质生活并不缺乏。
C.“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写出“她”虽然离开了大漠回到城市,但是对“他”的情感依旧是难以割舍的。
D.“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侧面写出了司机们对这块菜地的渴望,“他”更是他们精神的引领。
1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沙漠中的“他”引用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说明“他”虽然身处荒漠戈壁,但是胸怀理想,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B.小说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多个方面写“夏花”,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充满向往但是又迫于现实压力的真实的女孩形象。
C.第四段详尽描写了“她”的奔波与“他”简陋的住处,是为了表现“他”在戈壁生活的艰苦和“她”更坚定了前去戈壁与“他”分手的决心。
D.小说结尾,司机满怀敬意地对“他”和“他”的菜地的介绍,使“他”的形象更丰满,侧面写出了一个忠于爱情,甘于奉献的青年形象。
E.文中“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说明青菜在戈壁出现是奇迹,用这么难得的菜招待“她”,进一步说明那片青菜地才是大漠里的旗帜。
第II卷(101分)
四、(满分41分)
15.(8分)探究题:对小说最后一句“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你有什么的看法?结合小说,简要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三、(16分)
12.D
13.B
14.BD(6分,选B给3分,答D给3分,选A给2分,答C和E不给分)
第II卷(101分)
四、(满分41分)
15.(8分)(1)这句话写出了“她”像大漠里的司机们一样,将家乡的泥土带到大漠,让大漠的菜地长得更好。(2分)(2)照应题目并暗示出小说的结局:“她”对爱情从彷徨到与“他”在一起的坚定的决心。(2分)(3)含蓄地写出了“她”准备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愿意也必须与他一道,成为贫瘠大漠里的精神旗帜,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2分)
(从句意、结构和主题三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篇4:荆州歌原文及赏析
荆州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荆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边足**,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译文
白帝城边的江面上满是狂风掀起的惊涛骇浪,
五月的瞿塘峡,有谁敢行船而过呢?
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
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布谷鸟在哀鸣的时候,更加引起了我对你的思念,这叫我怎么办呢?
注释
荆州歌:古题乐府杂曲歌辞。《乐府诗集》卷七十二列于《杂曲歌辞》,又名“荆州乐”、“江陵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荆州乐》郭茂倩题解:《荆州乐》盖出于《清商曲·江陵乐》,荆州即江陵也。有纪南城,在江陵县东。梁建文帝《荆州歌》云“纪城南里望朝云,雉飞麦熟妾思君”是也。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故以“白帝”为名。足:充足,引申为满是,都是。
瞿(qú)塘:即瞿塘峡,也称“夔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两岸悬崖峭壁,江面最窄处仅百余米。
茧(jiǎn):指蚕茧。
缲(sāo)丝:即缫丝,煮茧抽丝,制丝时把丝从蚕茧中抽出,合并成丝。在南朝乐府中“丝”、“思”为双关语。头绪多:即思绪多。
“拨谷”句:写思妇默念:拨谷鸟已鸣,春天将尽,不见夫回,使人无可奈何。拨谷:即布谷鸟。布谷鸟叫声如同”布谷“二字之音。又,布谷叫,表明农忙季节已到。
赏析:
仲夏五月,阳光灿烂,江陵城外,农家院内,一位少妇,埋头缲丝。十指纤纤,蚕茧白白,少妇衣袖高挽,抽丝不停。杨柳依依,绿荫重重,麦香淡淡,布谷声声,少妇缓缓放慢了手的动作,心情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她想起了出门在外、将要归来的丈夫。
这首《荆州歌》,就是抓住少妇在这种情境下的心理变幻来写的。全诗共五句,意义上分三层。
头两句是一层,写少妇心情沉重的原因。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城在山上,地势高峻,为出入蜀城的门户,也是诗中少妇之夫返航归家的必经之地。瞿塘峡也在奉节县东,峡中水流湍急,礁石林立,五月水涨,不见礁石,行船极其艰险。少妇一忧白帝**,二忧瞿塘暗礁,可见顾虑重重。她不是怕丈夫误了归期,而是怕丈夫遇了风险,此刻她心中没有夫妻将要重聚的喜悦,只有替于险象环生的途中日夜奔波的丈夫无限的担忧。李白《长干行》写商妇思夫,也曾悬想过丈夫路途的危险:“十六君远行,瞿塘艳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可是归程的风险比不上商妇对丈夫的热切盼望和痴痴的情爱:“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商妇的爱炽热外露,茧妇的爱凝重收敛。同是少妇思夫,感情表达的方式,情绪变化的过程却不尽相同。
三、四句是第二层。这两句仿佛是少妇对远在蜀地的`丈夫的倾心的诉说。“荆州麦熟茧成蛾”说节候,与第二句的“五月”相照应,也与上两句的“白帝**”、“瞿城五月”相对比。同是五月,丈夫在艰险旅途中日夜兼程,妻子在麦香茧声中辛勤劳作。五月,或许是夫妻商定的归期。然而温暖平静的五月也许是雨雪风霜的五月,少妇半喜半忧:丈夫就要归来了呀,可是,眼下归来风险重重啊。缲丝之“丝”同“思”谐音,“头绪多”也是双关语。这是以丝的头绪喻思念丈夫的头绪纷繁:首先是忧虑之情郁结心头,像茧丝一样纷乱无章,其次是相思之情萦绕心头,如茧丝一般绵绵不断,再次是烦恼之情难以排遣,似茧丝那般缠结身心。千头万绪,全是为“君”而生。
最后一层也是诗的结尾。正在少妇思绪纷繁、矛盾重重之时,传来了布谷鸟(拨谷)的叫声。布谷鸟五月飞鸣,鸣声如唤“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这既是少妇对驾舟欲行的丈夫的劝阻,也是少妇内心里的自责。然而,千里之外的丈夫听不到拨谷的叫声与爱妻的呼唤,此时此刻,少妇只得徒然叹道:“奈妾何!”全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有曲终声不尽之妙。
古时荆州一带的民歌极其丰富。李白的诗善于从六朝乐府民歌中汲取菁华。语言清新的《荆州歌》显然是他学习民歌的结果。如以“丝”为“思”,就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丝”的头绪和“思”的头绪,既贴合少妇的劳作,也贴合少妇的心理。另外,此诗是“柏梁体”,句句押韵,节奏短促急迫,宜于表现少妇忽明忽暗、变幻不定的心理活动。
全诗无一字叙事,只是抒写女主人公的思夫之情。然而,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篇5:石鼓歌韩愈原文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原文: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石鼓歌韩愈原文3篇】
篇6:九歌原文及翻译
九歌原文及翻译
楚辞·九歌
作者:刘向
东皇太一
【原文】
吉日兮辰良,
东皇太一穆将愉兮上皇①。
抚长剑兮玉珥②,
缪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
盍将把兮琼芳③。
蕙肴蒸兮兰藉,
奠桂酒兮椒浆④。
扬枹兮拊鼓,
疏缓节兮安歌⑤,
陈竽瑟兮浩倡⑥。
灵偃蹇兮姣服,
芳菲菲兮满堂⑦。
五音纷兮繁会⑧,
君欣欣兮乐康。
【注释】
①辰良:即良辰的倒文。穆:肃穆恭敬的样子。
②抚:抚摸。珥:耳饰,此指古代剑柄的顶端部分,又称剑镡、剑鼻子。
③瑶:美玉名,这里形容坐席质地精美。一说“瑶”,“营”的假借字,香草名。“营席”,用营草编织的坐席。玉瑱(zhèn):压席的玉器。瑱:通“镇”。盍(hé):发语词。将:举。把:持。将把:指摆设的动作。琼:美玉名。琼芳:形容花色鲜美如玉。
④肴蒸:祭祀用的肉。藉:衬垫。奠:祭奠。“桂酒”、“椒浆”,指浸泡香料的美酒。
⑤枹(fú):鼓槌。拊:击。节:音乐的节拍。安歌:安详地歌唱。
⑥陈:列。竽:笙类吹奏乐器,有三十六簧。瑟:琴类弹奏乐器,有二十五弦。
⑦灵:楚辞中“灵”或指神,或指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谓巫曰灵,谓神亦曰灵。盖群巫之中必有像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所凭依,故谓之灵,或谓之灵保。”这里指女巫。偃蹇(yǎn jiǎn):舞貌,谓舞姿袅娜。姣服:美丽的衣服。芳菲菲:香气浓郁。
⑧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繁会:音调繁多,交响合奏。
【译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
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
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
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
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
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
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
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赏析】
《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的首篇。是楚人祭祀天神中最尊贵的神即上帝的乐歌。“皇”是天神的尊称,楚人立神祠于东方,故称东皇。“太一”,是说神道广大无边。《庄子·天地篇》:“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名,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圉,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全诗分三节,首写选择吉日良辰,怀着恭敬的心情祭祀天神;次写祭祀场面,着重写祭品的丰盛,歌舞的欢快;最后写对天神的祝愿。全诗对于东皇太一的形象并没有具体地描写,只是着力渲染了祭神的热烈场面,从而表达出对天神的虔诚和尊敬。
篇7:九歌·国殇原文
九歌·国殇原文
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坠兮 一作:怼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注释
⑴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⑵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⑶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⑸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⑹凌:侵犯。躐(liè):践踏。行:行列。
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⑻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⑽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⑾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超远:遥远无尽头。
⒁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⒂首身离:身首异处。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
⒃诚:诚然,确实。以:且,连词。武:威武。
⒄终:始终。凌:侵犯。
⒅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
⒆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篇8:同声歌原文及赏析
同声歌原文及赏析
同声歌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译文
女子和男子的故事始于一次邂逅,因为这样的机会,有幸成为他的妻室。虽然与丈夫感情很好,但毕竟是新妇,在丈夫家中仍不免有诫惧之心。但她还是决定尽力扮演好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她愿意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获得正式地位。整顿好仪表去主管厨中飨客的菜肴,并主持冬秋的祭祀。夜晚来临,重重门户次第关闭,她进入了自己和丈夫的新房。她很贤惠地把枕席清扫干净,并用狄香为丈夫熏鞋。之后解衣就寝,按规定的样式为丈夫整顿床铺。出嫁之后,再不能像以往那样任性,天上的仙女仪态端庄,她要以仙女为师,并像天老辅助黄帝那样,辅助自己的丈夫,做好家里的事。遇到了满意的夫君,如此幸福,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一辈子也忘不了和丈夫共度的时光。
注释
①际会:机遇。
②得充:能够。
③后房:妻子。
④探汤:把手伸进滚开的水中,这里比喻诫惧之意。
⑤绸缪:系好衣服的带结。比喻整顿好仪表。
⑥主中馈:主管厨中飨客的菜肴。
⑦蒸尝:祭祀。冬天祭祀叫蒸,秋天祭祀叫尝。
⑧苑蒻(ruò):细嫩的'蒲草,可以做成席子。
⑨匡床:方正安适的床。
⑩罗衾帱:绸做的被子。帱,床帐。鞮(dī):古代一种皮制的鞋。狄香:外国来的香料。素女:天上的仙女。天老:皇帝的辅臣。轩皇:指黄帝。
赏析:
“同声歌”,有“同声相应”之意。这首诗写女子自幸得嫁给令她满意的丈夫,表示愿意尽妇职,希望能够与丈夫长久恩爱。
大漠歌的原文(推荐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