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时间:2024-11-21 03:37:06 作者:月影妖妖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月影妖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一)

1.解释下列倾斜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心乐之 ( )

(3)卷石底以出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上下联对偶工整。

上联:坐在小石潭上休息,柳宗元倍感凄神寒骨。 下联:醉翁亭中,赏心悦目。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解释下列倾斜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2)斗折蛇行 ( )

(3)凄神寒骨 ( ) (4)以其境过清(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100左右)。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感情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一)1.向西;喜欢或以为乐;而,顺接;大约。2.略。3.如: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4.略。

(二)1.成为;像北斗星那样;使感到凄凉;因,因为。2.略。3.可写成生动性说明文。4.乐、悲(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篇2: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篇3:《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之 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尔 尔远逝 惟手熟尔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4.你经过“时空隧道”返回到了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他对你倾诉了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请你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②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3.C

4.如:柳公,尝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望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慨然过往,欣然未来。(合理即可)

篇4:《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篇5:《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11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

【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 ⑵像狗牙那样

【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

【小题3】⑴水尤清冽 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第二句要注意尽量把每个字都译出来,译句也要尽量做到句式的工整。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学生学过的课文,第二句难译字较多,不好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幽邃”“过清”是写环境特点,“悄怆”“寂寥”“凄神寒骨”是写作者的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平时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听老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强化记忆。

篇6:《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篇7:《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古文阅读,完成问题。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句赏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你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过来露出水面。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3.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

4.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篇8:《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篇9:《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

B.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细 而或长烟一空

D.而或不达于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

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甲】

【乙】

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题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13.(1分,有错不得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4分)

【甲】文侧面(直接)描写(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静(或:平静)”的特点(1分);

【乙】文正面描写(或直接)和侧面(或间接)描写相结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点(1分).

15. (2分,选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君子之学必好问。(或:君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必须善于问问题)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试题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题

《小石潭记》的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

中考阅读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集锦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石潭记阅读理解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