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如清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成功的管理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成功的管理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成功管理者案例
成功管理者案例:管理学案例分析
直接面对客户—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
案例陈述 末,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本年度100名叱咤全球的巨人企业,戴尔公司(DELL)被评为第一名。它不仅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巨型企业,就连号称软件之王的微软公司也屈居其后。一个创立于1984年的公司,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答案在于,戴尔的直销模式发挥了威力。
成功管理者案例:与IBM竞争
19岁的时候,迈克尔·戴尔决定从德克萨斯大学退学,这位年轻的一年级大学生不想去做医生、律师或是工程师,而是要成为一名企业家,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与IBM公司竞争”。
戴尔出售计算机的方式有些特别,他没有在大街上租赁铺面,而是通过电话直接将计算机卖给客户。有人戏称,戴尔是在家里从事销售工作,他身穿睡衣就可以将计算机卖出去。事实上,戴尔开创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直销。过去,顾客购买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脑经销商。而戴尔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计算机”。
戴尔在上大学时就在宿舍里用零部件给同学组装计算机,他由此体会到用户渴盼低成本计算机的心理。他想,为什么不能开辟一条直接的供货渠道呢?即客户打电话过来,销售者将计算机用邮包寄出去。当时还没有哪一家厂商用这种方式推销产品。但戴尔却认为,直接
销售对厂商来说可以减少管理费用,获得更多的利润,对客户来说可以提供更便捷更实惠的选择。戴尔直言:“远离顾客无异于自取灭亡。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以为他们的顾客就是经销商!我现在还对此大惑不解。”结果证明,直接销售使戴尔公司声名大噪,戴尔的营业额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1984年,戴尔公司的营业额为600万美元,3年后增加到6900万美元,而到了199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了5.46亿美元。1995年,戴尔占据了全球3%的市场份额,上升到4%。虽然戴尔的利润赶不上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康柏公司,但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戴尔的增长率几乎是康柏的两倍。19,戴尔的股票价格翻了5倍,营业额达到53亿美元,更是创下了120亿美元的纪录。戴尔现有20 800名职工,在全球33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产品和服务范围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32岁的迈克尔·戴尔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25位最佳企业家之一。在7月5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中,戴尔以165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球第7大富翁(第一名是比尔·盖茨,其净资产达到900亿美元)。目前,戴尔的资产以平均每天100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 网上直销 通过开拓性的“直线订购模式”,戴尔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了直接联系,戴尔公司不仅通过免费直拨电话向他们销售计算机,还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并于次日到现场服务。目前戴尔公司每天能够接到50 000个这样的电话。
1993年的时候,戴尔曾试图恢复传统的销售方式,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撞到了墙上”,消
费者并不认可,戴尔计算机销售额迅速下降,戴尔公司的股票也从1月份的49美元降到了7月份的16美元。戴尔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加以更正,回到直销的路子上来。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络的兴起,戴尔将兴趣转到网络直销上来,这一次他又成功了。戴尔在线商店于1996年7月开业,每天销售600万美元的PC机和辅助设备,现在这一数字已超过1000万美元。包括42个国家的站点,每周有200多万人浏览,通过这一网址,客户可以了解报价,比较产品,开展订购,获得技术支持。实践证明,Internet直销是一个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戴尔称80%通过网站购买计算机的人都是新客户。
戴尔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惟一一家从事网上销售的公司,其他一些高技术公司,例如Cisco公司,在这方面的尝试也很成功,但是戴尔成功的故事更为精彩,因为互联网络与戴尔的直销模式配合得天衣无缝,戴尔直接从用户手中收取订单,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要求组装计算机。这种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加强了反馈功能,戴尔可以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任何产品,而不会造成积压。而其他大多数厂商,无论是康柏、IBM还是苹果,都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计算机,他们常常由于对市场判断有误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戴尔只有12天的库存,这使公司能对新的技术、顾客需求的转变以及价格的波动作出快速反映。根据接到客户订单再生产的原理,它最近甚至还设计出了没有仓库的工厂。戴尔本人提出:“如果我们不给仓库留地方,就不会有库存。”
篇2:成功管理者格言
1. 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玛丽凯
2. 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比尔盖茨
3. 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藤田田
4. 我们说要讲实际、重实效,却往往奖励了那些专会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的人。——米契尔·拉伯福
5. 一切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在调查研究中,如果找不出原因和解决办法就不能放过。
6.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杰克韦尔奇
7. 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松下幸之助
8. 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 ——普拉图斯
9. 从不为艰难岁月哀叹,从不为自己命运悲伤的人,的确是伟人。 ——塞内加
10. 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代
篇3:成功管理者格言
1. 意志——这不单纯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同时也是欲望和制止,欲望和放弃。假如你的孩子仅仅受到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训练,他是不会有最大的意志的。——马卡连柯
2.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塞内加
4. 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恰普曼
5.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6.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 、止谤莫如自修。战胜非议的惟一途径就是战胜自我。
8. 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王安
9. 昨天的成功经验与辉煌可能是明天成功的阻碍。
10. 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沃伦本尼斯
11. 企业的执行力靠的就是纪律。——卢正昕
12. 造人先于造物。——松下幸之助
13.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迈克尔·里杰斯特
14. 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戴伊
15.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个月。——比尔·盖茨
16. 世界上每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17. 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彼得杜拉克
18. 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覆薄冰。——张瑞敏
19. 战略越精炼,就越容易被彻底地执行。——约翰里德
20. 决不能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做出重大决策。——李艾柯卡
21. 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分就是分。——松下幸之助
22. 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徐世明
23. 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詹姆斯柯林斯
24. 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的信息加上%的直觉。——沃尔森
25.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26. 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佚名
27. 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28. 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
29. 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佚名
30. 自始至终把人放在首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托马斯沃森
31. 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是能不能实事求是,即思维方法的改变问题;其二是敢不敢实事求是,即思想境界的提高问题。
32. 开发的是市场而不是产品。
33. 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孙正义
34. 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柳传志
35. 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米契尔拉伯福
36. 不只奖励成功,而且奖励失败。——杰克韦尔奇
37. 带动地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减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车厢都减速。
38. 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大卫史提尔
39. 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艾尔弗雷德斯隆
40. 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罗伯特凯利
篇4:成功管理者案例
直接面对客户—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
案例陈述 末,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本年度100名叱咤全球的巨人企业,戴尔公司(DELL)被评为第一名。它不仅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巨型企业,就连号称软件之王的微软公司也屈居其后。一个创立于1984年的公司,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答案在于,戴尔的直销模式发挥了威力。
篇5:成功管理者之道
。要成功,你就得在众人面前保持永不动摇的勇气和胜券在握的气概,无论是在一帆风顺还是波涛汹涌时,你都必须镇定自若,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你要相信:没有人会跟着一个对前途绝望的将军。试想: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如果毛泽东、周恩来都灰心丧气了,红军可能“万水千山只等闲”,最终实现胜利会师,扭转乾坤吗?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一只绵羊率领一百只雄狮打不过一只雄狮率领的一百只绵羊”。要取得胜利,就把绵羊的一面藏在内心深处,而让自已象雄狮一样无畏。
虽然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有危机感,如履薄冰,小心谨慎。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我们距关门倒闭永远只有十五天。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意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困境,保持创新和活力。
篇6:成功管理者案例
19岁的时候,迈克尔·戴尔决定从德克萨斯大学退学,这位年轻的一年级大学生不想去做医生、律师或是工程师,而是要成为一名企业家,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与IBM公司竞争”。
戴尔出售计算机的方式有些特别,他没有在大街上租赁铺面,而是通过电话直接将计算机卖给客户。有人戏称,戴尔是在家里从事销售工作,他身穿睡衣就可以将计算机卖出去。事实上,戴尔开创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直销。过去,顾客购买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脑经销商。而戴尔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计算机”。
戴尔在上大学时就在宿舍里用零部件给同学组装计算机,他由此体会到用户渴盼低成本计算机的心理。他想,为什么不能开辟一条直接的供货渠道呢?即客户打电话过来,销售者将计算机用邮包寄出去。当时还没有哪一家厂商用这种方式推销产品。但戴尔却认为,直接
销售对厂商来说可以减少管理费用,获得更多的利润,对客户来说可以提供更便捷更实惠的选择。戴尔直言:“远离顾客无异于自取灭亡。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以为他们的顾客就是经销商!我现在还对此大惑不解。”结果证明,直接销售使戴尔公司声名大噪,戴尔的营业额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1984年,戴尔公司的营业额为600万美元,3年后增加到6900万美元,而到了199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了5.46亿美元。1995年,戴尔占据了全球3%的市场份额,上升到4%。虽然戴尔的利润赶不上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康柏公司,但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戴尔的增长率几乎是康柏的两倍。19,戴尔的股票价格翻了5倍,营业额达到53亿美元,更是创下了120亿美元的纪录。戴尔现有20 800名职工,在全球33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产品和服务范围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32岁的迈克尔·戴尔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25位最佳企业家之一。在7月5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中,戴尔以165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球第7大富翁(第一名是比尔·盖茨,其净资产达到900亿美元)。目前,戴尔的资产以平均每天100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 网上直销 通过开拓性的“直线订购模式”,戴尔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了直接联系,戴尔公司不仅通过免费直拨电话向他们销售计算机,还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并于次日到现场服务。目前戴尔公司每天能够接到50 000个这样的电话。
1993年的时候,戴尔曾试图恢复传统的销售方式,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撞到了墙上”,消
费者并不认可,戴尔计算机销售额迅速下降,戴尔公司的股票也从1月份的49美元降到了7月份的16美元。戴尔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加以更正,回到直销的路子上来。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络的兴起,戴尔将兴趣转到网络直销上来,这一次他又成功了。戴尔在线商店于1996年7月开业,每天销售600万美元的PC机和辅助设备,现在这一数字已超过1000万美元。包括42个国家的站点,每周有200多万人浏览,通过这一网址,客户可以了解报价,比较产品,开展订购,获得技术支持。实践证明,Internet直销是一个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戴尔称80%通过网站购买计算机的人都是新客户。
戴尔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惟一一家从事网上销售的公司,其他一些高技术公司,例如Cisco公司,在这方面的尝试也很成功,但是戴尔成功的故事更为精彩,因为互联网络与戴尔的直销模式配合得天衣无缝,戴尔直接从用户手中收取订单,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要求组装计算机。这种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加强了反馈功能,戴尔可以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任何产品,而不会造成积压。而其他大多数厂商,无论是康柏、IBM还是苹果,都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计算机,他们常常由于对市场判断有误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戴尔只有12天的库存,这使公司能对新的技术、顾客需求的转变以及价格的波动作出快速反映。根据接到客户订单再生产的原理,它最近甚至还设计出了没有仓库的工厂。戴尔本人提出:“如果我们不给仓库留地方,就不会有库存。”
篇7:成功管理者之道
正如赛马场上的骑手和骏马,优秀的骑手要获得成功必须依赖剽悍的骏马,个人和公司的关系同样如此,个人的发展必须和公司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共赢。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只有公司发展了,个人才能发展。因此管理者无论于公于私都必须以大局为重。不以大局为重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赢得下属的信赖的。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应该不论个人好恶,不论亲疏,光明磊落,一碗水端平:在工作中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功过分明;在用人时,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在涉及责任时,严于律已,主动承担责任;在处理矛盾时,秉公办事,不亲此疏彼,使倔强的人互相妥协,使心存芥蒂的冤家握手言和,绝不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篇8:成功管理者之道
在工作中以温和的态度和下属接触,在谈笑中解决问题,但决不能信奉无原则的调和主义,做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
1.在工作中该坚持的原则就必须坚持,不能因怕影响与下属的关系而放松管理。一是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克服各种消极因素,使团队在正确的方向上有共同的语言;二是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凡是下达的各项任务,决不能因遇到暂时困难而降低标准。
2.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多栽花,少种刺”,必须进行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批评。态度坚决,处罚严厉,既可体现管理者的人格威慑力量,又具有很强的警策力,使批评的影响持久而深远。相反如果畏首畏尾,立场和态度暧昧不明,就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失去他们的拥护。同时,使犯错误的人也不能痛改前非,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要注意的是,批评好比一剂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药物,用之得当,能够治病救人,用之不妥,则会伤人害人。因此批评务必要因人、因事制宜,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比如,批评尽量在私下场合进行,而在公开场合最好是只针对现象而不针对个人。
不仅要做个有原则的人,还要做个健忘的人,有宽厚的气度。对于下属的缺点和失误,一定要掌握分寸,在严历批评后,又持宽容和体谅的态度,帮助下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不能把问题储存起来,秋后算总帐。
篇9:成功管理者之道
遇到困难要“先之以身”,遇到享受要“后之以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要他人不做的,自已率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服人,正人,赢得下属的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去影响人、激励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学无术,夸夸其谈,说得多,做得少,就会使下属失望,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导致离心力增强。
有人分析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成功,说国民党的官喊的口号是“给我上”,士兵在流血,他们在花天酒地,而共产党的官的口号是“跟我上”,将军和士兵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结果是国民党退守台湾,共产党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自已的行动去带动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越轨行为的无声批评,其效应是正面批评无法代替的。
另外,在下属出现失误时,必须勇担责任,而不要推诿于人。诸葛亮在失掉街亭之后深责自已用人不当,自行请罪,降职降薪,被千古传颂。周恩来说得好:“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首先领导上要自我批评,要多负一些责任,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
篇10:成功的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他,像一个“王”,洋溢着王者的风范;他,像一个“王”,拥有过人的胆识,惊人的谋略;他,像一个“王”,以仁爱之心,温暖着他的子民。他就是丽水乃至浙江房地产业的“领头人”,丽水家喻户晓的知名华侨企业家,赫赫有名的浙江同心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集团总裁------陈王斌。
陈王斌,一个未到不惑之年的年轻的“王者”,以骄人的业绩,征服了丽水,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天下。
追寻“王者”陈王斌的足迹,寻访“王者”的炼成之路。
从小,陈王斌就胸怀大志,怀揣着“王者”的理想和抱负。和他的许多青田同乡一样,他十几岁就开始出国经商,在国外打拼。1994年,“王者”归来了。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陈王斌与当时在意大利经商的亲戚回到家乡丽水投资开发房地产业,并创建了“丽水同心房地产有限公司”。古人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于“王者”陈王斌也不例外。在创业之初,他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第一期工程“城东路同心商城”销售不理想,资金紧缺,合作伙伴也因故退离了“同心”。“同心”经受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一次的磨难并没有击垮陈王斌,相反,对于一个天生的“王者”来说,磨难成了一种财富,使“王者”的未来之路走得更加坚定。陈王斌选择了迎难而上,凭着坚忍不拔地毅力和整个公司团队的支持,度过了难关。
“王者”注定是足智多谋,雄才大略的。陈王斌就是这么一个“王”,他独具慧眼,高瞻远瞩,拥有令人叹服的市场洞察力。1995年,地处“同心”开发红线内的丽青路北侧五金总厂和南侧的五金配件厂要整体拍卖。从整个城市规划来说,这无疑是个黄金地段,陈王斌看准了这个商机。可当是公司却面临着资金紧缺的困难,不服输的个性令他越挫越勇,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受让了这两块土地的使用权,取名“同心新村”。时间证明:陈王斌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2001年初,青田旧城改造,有8亩土地拍卖。在众人的疑虑中,陈王斌以3809万元的天价拍得了这片“榭桥公寓”的开发权。事实证明:陈王斌又一次成功了。“王者”陈王斌当然不会错过每一个机遇。2001年6月,他又以2019万元的高价拍下遂昌公园路延伸旧城改造首期项目。在开发这个项目的同时,陈王斌也以遂昌分公司为入手点,开始了整个公司“大无畏”的企业改制。2001年10月份,经过企业改制,调整法人治理结构,由原来的夫妻股份调整为有130多人投资有17位股东的股份制结构。2002年11月,公司再次改制,由原来的有限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了。
“王者”陈王斌是一名高瞻远瞩,求贤若渴的企业家。他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2000年,“同心”面向全国广招行业精英,开始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正是陈王斌的求贤若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才纷纷加盟“同心”,为“同心”的发展出谋划策。招揽贤才的同时,陈王斌与时俱进,积极充电,在创业期间取得了大专文凭,而后又到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班学习深造。公司上下渴求知识,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感染着公司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同心”人都积极参加公司的员工培训,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人人成为公司的人才,打造了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现代企业。
“王者”陈王斌的仁爱,温暖着每一个“同心”人,员工们深切感受到企业像家一般的温馨和美好。员工遇到困难,“王者”会挺身与他们一起并帮忙解决;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王者”可以连续36个小时和工人一起呆在工地上;为了企业的发展,“王者”不分昼夜,通宵达旦地工作,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躺一下;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王者”在每个办公室安置了电脑、空调、引水机等设备;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出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相关文件……“王者”的爱感动着他的子民,陈王斌的爱感动着他的“同心”人。爱将“王者”陈王斌和他的员工们凝聚在一起。
如果一个普通人只是对他身边的人充满爱,那爱只能称为“小爱”。“王者”陈王斌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拥有“王者”的风范。“王者”的爱辐射各地,“王者”陈王斌的爱是“博爱”。2003年5月22日浙江同心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向云和县捐赠100万元的资金和30只红外线测温仪,支持当地抗击非典。2003年5月23日,“同心”向庆元县捐赠了76万元人民币,其中60万元用于建造松源溪大坝,16万元用于南坑乡黄竹村脱贫新村建设。……诸如此类的公益活动举不胜举,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陈王斌是一个真正的“王者”,他将爱带给了更多的人。
“王者”赢得的荣耀的光环乃是实至名归。2003年,陈王斌当选为丽水第一届创业企业家。2003年11月1日,陈王斌当选为国际龙商联合总会首届主席。2004年4月,陈王斌被市政第一届丽水市委会邀请为港澳台侨委员会特邀委员。2004年,陈王斌应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和北京饭店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过成立五十周年招待宴会,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外著名华侨、侨领欢聚一堂,共庆国庆佳节。
“王者”赢天下。我们坚信,在“王者”陈王斌的领导下,“同心”必将迎来更多的辉煌!
★ 管理者座右铭大全
★ 管理者演讲稿
★ 管理者工作感言
★ 管理者代表发言稿
★ 管理者的职责
成功的管理者(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