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肉肉25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適——《别韦参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高適——《别韦参军》,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高適——《别韦参军》
【年代】:唐
【作者】:高適——《别韦参军》
【内容】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赏析】:
高適二十岁入京,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13),正是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表面上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实际上皇帝已开始倦于政事,统治集团日见腐化,诗人凭“书剑”本领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离京自谋出路,客游梁宋。开元二十三年,宋州刺史张九皋荐举诗人就试于“有道科”,这诗便是诗人离梁宋而就试于京师时写的。韦参军是宋州刺史下属官员,与诗人交往很深。
诗的前八句,写诗人闯荡京师、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两语,写出了诗人聪明、天真、自负的性格特征。但现实遭遇又是怎样呢?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乐窝里。“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说国家风教鼎盛,超过了三皇五帝,朝廷礼乐遍及四海之内。这两句,貌似颂扬,实含讽意;下两句“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实贬的注脚。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但到什么地方去呢?回家吧,“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产业。故诗人不得不带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带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汉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兔苑,开雁池,作为歌舞游冶之所,诗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说自己在这里种田捕鱼,生计艰难。不说“捕鱼”而说“垂钓”,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故事,说明自己苦闷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写与韦参军的离别,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和难舍之情。“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这两句,看似寻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对韦参军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说他们的友谊经过长期考验,韦参军经常接济自己,从未以“家贫”为辞借口推却过。“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怎么能舍得分开呢?“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写出了与朋友相别时的痛楚之状。但为事业、前程计,又不得不别,因而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这首诗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写诗要求语忌直出,脉忌外露。但这绝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为了将实情写得更“真”,二者似迥异而实相通。高適此作直吐深情,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快人快语,肝胆相照,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动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诗基本上采取了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又多用偶句和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傅经顺)
篇2:别韦参军,别韦参军高适,别韦参军的意思,别韦参军赏析
别韦参军,别韦参军高适,别韦参军的意思,别韦参军赏析 -诗词大全
别韦参军作者:高适 朝代:唐 体裁:杂言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
布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世人遇我同众人,
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
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篇3:别韦参军翻译及赏析
别韦参军翻译及赏析
《别韦参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前言】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写于虽贫困却豪迈的梁宋时期,全诗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肝胆相照。诗风是他一贯的笔势豪健、雄浑奔放,用杜甫的话来说,仿佛“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是一首令人闻之欲拔剑起舞的好诗。
【注释】
1、解书剑:会读书击剑
2、屈指:计算时日
3、负郭:近城的田,最为肥美
4、岁不登:收成不好
5、弹棋:古两人对局棋,二十四子,红黑各半
6、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
【鉴赏】
在盛唐时期,豪迈浪漫的诗人除了李白之外,还有高适。他虽没有李白那样纵横绝世的才气,却有非凡的政治能力。二人性格十分相近,目空一切,壮志干云,曾结伴在梁宋一带漫游。高适早年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去边塞寻求报国机会,但也没有结果。而后,他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这一时期,他写了许多优秀的好诗。大概是“文章憎命达”之故,等到安史乱后他官位渐高,好诗也逐渐少了。《别韦参军》就是写于虽贫困却豪迈的梁宋时期,和《别董大》一样,都是送别诗中少见的意气风发之作。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这开首五言四句,是诗人自道早年经历。迎面扑来的是盛唐特有的昂扬的气息,在那个狂人辈出的时代,士子们怀着自信和理想,去长安寻求宽阔的人生之路,希冀着成就一番伟业。高适便是在弱冠之年来到天子脚下,凭着“解书剑”的文才武略,他是那样自信,以为公卿之位屈指可取,他眉眼炯炯地抬头看那皇宫巍峨的大门,想象着自己立刻就能头戴花翎地进进出出。真是年轻人的自信和天真啊,仿佛世界就是他的,双掌一合就能握在手中。建功立业的渴望,在他胸中像海水一样涌动、翻滚,是那样急不可待,他要追赶易逝的岁月。在那篇有名的《塞下曲》中他说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味此道,往往成老翁。”所以他不甘心做一个皓首穷经的酸朽书生,他要趁着风华正茂,来长安干谒圣主,博取功名!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可是现实不动声色地嘲笑着年少轻狂的书生,是啊,在这个太平盛世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的礼乐制度遍泽四海;文治武功,风教的鼎盛,恐怕连三皇五帝的时代也不能及。可是这样“伟大”的朝世,丰功伟绩都是属于天子近臣的,一介布衣,没有资格去干谒圣明的君主。似褒实贬的四句话,将诗人心中的不平一吐而尽。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受了挫败的诗人回到家乡,但家中却没有良田沃土,何以生活呢?他只好东去梁宋,在商丘谋生。汉代的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起兔苑,开凿雁池。诗人在曾经的歌舞游冶之所种田捕鱼,艰难地寻求生计,为收获不丰而心酸发愁。这四句中连用几个典故,牢骚之情缠绕其中,令人颇感无奈心酸。诗人的家乡在河北景县,而非洛阳。之所以说“归来洛阳”,是因《史记·苏秦列传》中有一段说:“且使我有雒(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苏秦当年引锥刺股、发奋读书以求功名显达的事迹,在诗人心中定有强烈的共鸣。当年的策士虽早年落魄,最终却能纵横六国、荣归故里,这对失败之际的诗人也是莫大的鼓励。雁池垂钓,又用了姜太公垂钓渭水以待贤君的典故,来激励自己暂且忍耐,虽然也会“心长苦”,但或许有一天,会遇到像周文王那样知人善任的明主,披砂简金地寻到自己,去为他施展平生的才华。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在埋没于乡间山野的日子里,人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出众之处。唯有你,懂得我,欣赏我,和我交往,最是相亲。这两句是全诗中最感人的`语言,像孩子一样说出心中的感激,患难之交见真情,贫困落拓之际的友谊,好比漆黑长夜中的一盏烛火,给人温暖、力量和希望。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韦参军是怎样给诗人以笃厚的真情呢?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下层小官,官俸微薄,但是在高适需要接济的时候,却从来没有一次因为家贫而拒绝过,这种交情,相识百年的人也不过如此啊,诗人深深的感激着这样的福气。高适是一个性情豪放之人,喜好交结,他的《邯郸少年行》、《古大梁行》等诗里都充满着豪士侠客的肝胆意气,李白、杜甫也曾与他一起“弹棋击筑”、“纵酒高歌”,慷慨怀古。在与韦参军交往的时候,他们日间骑马游猎,弹棋击筑,常常兴尽而归。在春天的杨柳林里他们纵情地喝酒、高歌,怀才不遇的悲慨在酒与歌里淡了、散了,诗人享受着友谊带来的快慰。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可是欢乐总是乍现,随即凋逝。离别的消息传来,令诗人心神俱惊,旋即被包围在一团惆怅里。但他天生积极豪迈的性格使他不会耽于惆怅,还去安慰友人:大丈夫岂能学那小儿女凄凄作别,在分别的路口涕泪连连?就像他在《别董大》中发出的壮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丈夫自当横行天下、四海为家,面对离别也一样豪情不改。
这首送别诗宛如一次面对挚友的长篇独白,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肝胆相照。诗风是他一贯的笔势豪健、雄浑奔放,用杜甫的话来说,仿佛“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真是一首令人闻之欲拔剑起舞的好诗。
篇4:高適——《别董大二首》(其一)
【年代】:唐
【作者】:高適——《别董大二首》(其一)
【内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適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適“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孙艺秋)
篇5:《别韦参军》原文译文鉴赏
唐代:高适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十岁便文武精通,向西游历闯荡京城。
抬头仰望宫廷大门,指日便可位取公卿。
国家风气和洽超过三皇五帝,朝廷的礼乐教化已遍及寰宇。
白玉珍宝都说赐给身边近臣,百姓平民就不可能拜见明主。
回到了洛阳却没有半垅良田,东行梁宋这也不是我的故土。
在兔苑里垦田没有多少收成,在雁池边垂钓内心常常痛苦。
世人待我如同众多普通的人,只有您对我来说才最为知心。
更欣喜一生相交态度无改变,没有一次推却称说自家清贫。
我们一起下棋奏乐从早到晚,纵酒高歌在杨柳青青的早春。
欢乐没有尽兴就要分手离去,这让我惆怅不已又黯然伤神。
大丈夫不作小儿女那样分别,在路口挥洒热泪打湿了衣巾。
注释
解书剑:会读书击剑。谓学文学武。唐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解:一作“辞”。
长安:唐代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君门:犹宫门。亦指京城。
屈指:计算时日。比喻时间短或数量少。
公卿:泛指高官。
冲融:和洽。迈:超过。三五:三皇五帝。
欢:一作“礼”。弥:充满,遍及。寰宇:犹天下,指国家全境。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
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干:干谒。明主:贤明的君主。
负郭:近城的田,最为肥美。
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开封和商丘一带。
兔苑:园囿名,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县东,汉梁王刘武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岁不登:收成不好。不登:歉收。
雁池: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垂钓: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遇:一作“向”。
最:一作“情”。
见:一作“有”。百年:一生;终身。晋陶潜《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尝:一作“当”。
弹棋:古两人对局棋,二十四子,红黑各半。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
欢娱:欢乐。汉班固《东都赋》:“于是圣上亲睹万方之欢娱,久沐浴乎膏泽。”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丈夫:一作“终当”。
临岐(qí):即“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赏析
此诗前十二句,写诗人闯荡京师、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两语,写出了诗人聪明、天真、自负的性格特征。但现实遭遇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乐窝里。“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说国家风教鼎盛,超过了三皇五帝,朝廷礼乐遍及四海之内。这两句,貌似颂扬,实含讽意;下两句“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实贬的注脚。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但不能回家,因为“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产业。故诗人不得不带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带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汉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兔苑,开雁池,作为歌舞游冶之所,诗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说自己在这里种田捕鱼,生计艰难。不说“捕鱼”而说“垂钓”,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故事,说明自己苦闷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写与韦参军的离别,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和难舍之情。“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这两句,看似寻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对韦参军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说他们的友谊经过长期考验,韦参军经常接济自己,从未以“家贫”为辞借口推却过。“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的确舍不得分开。“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写出了与朋友相别时的痛楚之状。但为事业、前程计,又不得不别,因而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这首诗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写诗要求语忌直出,脉忌外露。但这绝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为了将实情写得更“真”,二者似迥异而实相通。高适此作直吐深情,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快人快语,肝胆相照,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动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诗基本上采取了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又多用偶句和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篇6:夜别韦,夜别韦高适,夜别韦的意思,夜别韦赏析
夜别韦,夜别韦高适,夜别韦的意思,夜别韦赏析 -诗词大全
夜别韦作者:高适 朝代:唐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
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 高適唐诗
★ 参军自传范文
★ 自愿参军申请书
★ 参军休学申请书
★ 参军的散文
★ 参军后的体会
★ 参军证明介绍信
★ 参军的解释及造句
★ 送高别驾归汴州,送高别驾归汴州韩?,送高别驾归汴州的意思,送高别驾归汴州
高適——《别韦参军》(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