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

时间:2025-02-02 03:38:50 作者:小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小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

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

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则容易产生错觉。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校园追星现象。他们把港台歌星、影视红星视为自己的偶像加以迷恋、崇拜,有的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再有一种现象,就是误以丑为美。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非常世故,他们主要以江湖义气和“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影响却极深,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这类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第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

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功夫,以致于校园中出现了“港台发型”、“时装模特”现象。这些学生几乎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较之于外在美更深沉、更具有财力,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

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为了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来指导学生,把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时代美的`最高准则,加强美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这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开创一个清新自然、健康向上的美育天地。

从社会因素来看,应当紧抓社会环境的“净化”,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要求,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同时,引导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形成中学生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家庭是中学生美育的直接课堂。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中学生的品行教育工作。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向中学生灌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使中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奋发向上、遵纪守法,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要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中,引导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内在美与外美的统一。

[1] [2]

篇2: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

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

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则容易产生错觉。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校园追星现象。他们把港台歌星、影视红星视为自己的偶像加以迷恋、崇拜,有的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再有一种现象,就是误以丑为美。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非常世故,他们主要以江湖义气和“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影响却极深,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这类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第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

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功夫,以致于校园中出现了“港台发型”、“时装模特”现象。这些学生几乎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较之于外在美更深沉、更具有财力,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

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为了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来指导学生,把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时代美的最高准则,加强美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这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开创一个清新自然、健康向上的美育天地。

从社会因素来看,应当紧抓社会环境的“净化”,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要求,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同时,引导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形成中学生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家庭是中学生美育的直接课堂。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中学生的品行教育工作。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向中学生灌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使中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奋发向上、遵纪守法,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要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中,引导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内在美与外美的统一。

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首先,学校必须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在遵纪守则中发现美、体验美。

不久前,南京市女子中专以“还我清纯、还我本色”为口号,率先在南京市各学校中推出“穿校服,留短发,不化妆,不戴首饰”的行为规范教育,抵制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在精神上树立更高的要求。这一行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并受到了家长的拥护。南京市女子中专的这一举措对于学校的德育和美育工作都具有典型的启发和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业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辛勤授业,更应苦心育人。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美的仪表,语言和行为来体现人民教师美的风范,对于有悖于教书育人科学要求的丑的和“美”的现象,应自觉抵制。再次,应当继续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育工作者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成才教育的实际出发,把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德育与美育相得益彰,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

篇3:对中学生美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对中学生美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对中学生美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文/刘崇明

摘 要:在初中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转眼已有十多年,看着一届一届学生初中毕业或步入更高学府,或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早早地步入社会,有时不免会有些感叹,更会引发对所从事的美育教学的一些思考。在初中阶段的美育教学给了学生什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学生学些什么?什么内容将来可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或继续学习有关联?假如内容选定了后,又应该着重怎样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

关键词:美术;欣赏;丰富

一、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让学生比较全面得学会美术欣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比如,在美术中的书法教学中,对一些充满张扬个性的书法作品,很多学生都不知怎样去欣赏,教师便要详细地将书法的渊源娓娓道来,讲述书法家不是写字匠,并不是每个字端端正正的就是写得好,就是书法作品。字的结体在端正之余,求奇险,整幅作品更要讲究章法。再有对国画的欣赏,学生更是云来雾去,教师更要把诗书画印的欣赏法则讲给他们听,讲解写实画与写意画的不同,写意画又分大写意和小写意的区别等等。一幅优秀的名家书画作品,动辄上千万,并非哗众取宠,因为这些画作,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国宝。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实际上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难以估价的。另外,对建筑艺术品的欣赏。中国的传统建筑讲究的是对称美,端庄大气。一些皇家建筑,更是金碧辉煌,气势威严。而西方建筑的`欣赏标准并非如此,当然他们又分了不同流派,在此不再具体说明,但一定要让学生抓住要点,懂得分别。最多的当然是生活中如何发现美,并由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比如,我们的电器,它的造型各异,但充满着形式美感。我们房屋周围的绿荫、小溪同样是那么的迷人。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切,都要让学生感觉到它们的美好,能从美术的角度去认知它们。时间长了,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学生也就对美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方法需不断丰富

一节美术课最终取得的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教师教学方法与所传授的课结合是否恰当是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权威,滔滔不绝,经常会把学生的厌烦、缄默不语错误理解为侧耳聆听。当然,我们不否认教师是完全投入的,但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没有配合,没有融入课堂,效果肯定是不佳或大打折扣的。而现今,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以启发引导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放在首位。所以,教师会经常面带微笑征询学生,或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或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动手制作之中。这样整个课堂有一种互动的氛围,学生热情高涨。教师由一个绝对演讲的核心变成了一个关键时刻的引导者,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更好了,所以,我认为教育方法的改变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事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十多年,偶尔会有一些念头冒出脑海。综上所述,是我对美术教育的一些想法的荟萃。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质的,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不可替代。我殷切地希望通过美术教育,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是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教师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横山镇中学)

美育工作计划

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和建议

点滴感触

个人美育工作计划

美育教育观后感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荟萃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校园点滴散文

“成功教育”点滴

幼儿园教师美育培训计划

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