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式论文

时间:2025-02-11 03:37:28 作者:qbf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qb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地基处理方式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地基处理方式论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地基处理方式论文

1软弱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1.1自然沉降法:即尽早用堆载预压不作深层处理软基的方法,这种以自然沉降逐渐达到路基稳定,是一种最经济也简单的方法。但目前基本建设的程序不能尽早拔款、征地、从容施工,而一旦工程项目付诸实施时,又往往限于工期,一般情况用自然沉降法将难以实现。

1.2工程技术处理:即在施工工期紧迫,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针对软土采用不同工程技术方法进行处理。

2设计原则

应结合当地道路地基基处理的成功经验,采用适用、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地基处理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篇2:地基处理方式论文

广东省目前较常采用的地基处理工艺有:换填垫层、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真空预压、水泥喷粉桩(搅拌桩)、碎石桩、挤密砂桩、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动力排水固结法等。

各种地基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换填垫层(加固深度3-4米)

优点:施工工艺成熟,方法简便快捷,造价较低,可迅速提高地基承载力。

缺点:换填厚度越大,造价越高;不适合处理软土层较厚、埋深大的地基,地下水位高、易渗水路段抽排水费用高。

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堆载或超载预压(加固深度小于20米)

优点:施工工艺成熟,方法简便,造价低,可有效消除主固结沉降。

缺点:工期长,若堆载高度太大则会显著增加造价;难以有效解决地基次固结沉降。

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真空预压(加固深度小于15米)

优点:可一次加载,省去分级加载和卸载的时间,预压时间少于堆载预压,可有效消除主固结沉降,适合大面积区域(道路、堆场、码头、机场等)软基处理,不存在弃土问题。

缺点:工序要求高,尤其是止水帷幕和真空封膜要保证密封,造价稍高于堆载预压;难以有效解决地基次固结沉降。

水泥喷粉桩(加固深度小于18米)

优点:工艺成熟,进度快,工期较短,可有效消除主、次固结沉降。

缺点:淤泥有机质含量、塑性指数较大时,处理效果不好;处理深度通常小于18米;造价较高。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深度25米)

优点:工期短,水泥土拌和效果优于普通搅拌桩,处理深度较大,对于提高承载力和减少工后沉降效果优于普通水泥搅拌桩。

缺点:造价高于普通水泥搅拌桩,属于新专利技术,目前没有写入国家规范,且掌握此项工艺的施工单位不多,不易操作。

动力排水固结(加固深度8-10米)

优点:地基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部分固结沉降,成为超固结土,大大降低工后沉降并迅速提高承载力;此外,还可实现对地基的预震作用,有效地消除砂土液化;该法还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开挖。

缺点:施工程序复杂;降水和排水措施必须得到保障;水塘路段须采取额外措施以保证处理效果;处理深度一般不大于10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碎石桩(加固深度20-25米)

优点:工期短,工艺成熟,有较好的抗液化性能;利于孔隙水消散。

缺点:造价昂贵;对于十字板剪切强度很低的淤泥质土,成桩困难,桩径较难控制,承载力提高幅度小。工后沉降不易控制。

挤密砂桩(加固深度约为20米)

优点:兼有挤密、置换和排水固结的作用;可有效处理易液化地基;造价比碎石桩低;工期较排水固结法短。

缺点:处理淤泥质地基需结合堆载预压,且需控制好置换率;不适合高承载力要求地基。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深度25-30米)

优点:进度快,可达到较大的加固深度(大于20m)显著提高软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缺点:造价较高,淤泥质地基采用何种成桩工艺(排土或挤土)有争议;淤泥质地基慎用。

4地基处理工艺造价及工期比较

地基处理工艺按照一定规格进行比选,估算造价及工期比较如下:

换填垫层:单价:150-210元/平方米,工期根据施工组织确定;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排水板间距1.2米,单价:130-140元/平方米,预压期3到4个月;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排水板间距1.2米,根据堆载高度,单价:80-120元/平方米,预压期6到8个月;水泥喷粉桩:桩径50cm,间距1.5m,单价:220元/平方米,间距1.8m单价:190元/平方米。龄期30到60天;动力排水固结:袋装砂井间距1.2米,直径0.07米,单价:150元/平方米,强夯期60-90天;碎石桩:桩径0.8米,间距1.6-2.0米,单价:530元/平方米,排水期15-20天;挤密砂桩:桩径0.4米,间距1-1.5米,单价:200-280元/平方米,排水期15-30天;CFG桩:桩径0.4米,间距1.8-2米,有砂桩单价:274元/平方米,龄期30-60天;无砂桩,单价:212元/平方米。

注:加固深度统一按10米计。

5工程实例

以梅州市东山教育基地学子大道为例。学子大道南接秀兰大桥,终点于东山大道,道路全长2112.2米,路幅宽度为40米。两侧建筑后退红线各5米,总宽度为50米。它既是东山片教育基地的交通主要干道,又是城区亮丽的一条景观干道。

5.1场地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

现状地貌为台地、丘陵和平原,地表为冲积红粘土和细砂质亚砂土,地基承载力分别为12-15kPa/平方米、200kPa/平方米。地下水位约为2-5米。场地表层主要出露杂填土、素填土和耕植土,厚度不等。场地地基无软弱土层。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坚硬土,建筑场地类型为II类。鱼塘、农用地区域,表土层为淤泥和耕植土,厚度小(通常不超过2米),承载力低,压缩性大,工程性质差。下卧层承载力高,工程性质较好。场地土地下水对路基施工影响较小。

5.2场地工程特征

道路沿线用地现状主要为建筑场地、村庄和农田,需要拆迁大量房屋。沿线民居密集,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噪音、振动和粉尘污染等,因此强夯、石灰桩、水泥喷粉桩等软基处理工艺不适用。道路沿线经过多个村庄,村道密集,在施工过程中,可作为施工通道,便于材料运进和土方外运。道路沿线经过一些鱼塘,但鱼塘征地范围有限,因此路基施工之前要先做好围堰,并做好抽排水措施。沿线沟渠予以保留或改位,并设置过路涵洞连通道路两侧沟渠,沟渠填埋时要控制好路基填筑质量。

5.3地基处理方案

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特征及建设工期短的情况,本工程拟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道路路基,换填深度控制在2.5米以内,具体措施如下:

房屋拆迁场地,地表为松散杂填土和房屋基础结构,对路基填筑质量影响很大,须将其挖除,开挖深度控制在1.5米以内,因需拆迁房屋大多位于台地,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可直接换填粘性土至路床面标高,然后施工路面结构。碾压回填过程中须满足压实度要求。

农田路段及鱼塘,将表层耕植土或浮淤清除,清除厚度为0.8-1.8米,先换填粗砂或砂夹石(砂、石重量比为7:3~6:4)至地下水位以上,再换填粘性土至路床面标高,然后施工路面结构。

为避免新旧路基、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采用在扩建路面范围增设同样厚度的`水泥砼板和拉杆、传力杆,结合纵横向铺设土工格栅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差异沉降。

为了避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对路基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对于不同的处理方式交接处前后各15m的范围内沿纵向铺设一层双向拉伸土工格栅。

为了避免填挖交界处地基承载力差异对路堤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对于填挖交界面沿纵、横向铺设长10-20m的双向拉伸土工格栅。

只有对存在软土地基的沿海场地地质详细勘察,查清场地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精心设计,反复研究,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和地质特征,比对方案,采取最佳处置办法,才能设计出安全、合理、经济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3-17-91.

[3]《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孙更生、郑大同.

[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规范》.JTJ017-96.

篇3:浅谈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式

浅谈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式

摘 要:地基处理办法品种繁多,若能科学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办法,也能够十分显著地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工期,优化整个地基根底工程的施工建设。论文通过对地基处理选择研究,总结出地基处理选择的规律和经历,让地基根底的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工期更短。

关键词:修建施工;地基处理;处理方式

一、地基处理技能的开展动态

我国地基处理技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开展,现在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并具有我国自己的特征。地基处理技能按广义而言,主要包含下列3大类技能。

1.各种地基加固技能,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削减其沉降变形;

2.各种桩基技能,其主要作用是把上部荷载传至地基深部;

3.地下连续墙技能,其主要做事供给侧向支护。

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上述3类技能之间,不同的施工工艺正在相互嫁接、移植,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又形成了许多新技能、新工艺。各技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技能,而是通过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产生了更好的技能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我国地基处理技能开展的一个新的动向。

二、地基根底选型的现状

现在国内针对地基根底选择的探讨很少,参照现在地基根底的选型,研究的办法分为以下三类:

1.定性比较。通过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历,在直选取几个可能计划后,对各方面性质加以比较,最后断定选用的.计划。定性比较法比较简单,但一般较粗略;再加上选取备选计划时存在对可能计划的漏选,说服力往往不行强;故定性比较用于对可能性计划的工程运用取向很显着的状况下作用较好。

2.定量核算。同样是依靠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历,在直观选区少量几个可能计划后,核算各参数并加以比较,最后断定选用的计划。定量及算法较准确,但核算量较大,进程也比较繁杂,往往开始选取的备选计划数量较少,漏选可能性较大,因而用于比定性核算工程运用取向更显着、备选计划更少时作用较好。

3.系统办法剖析。针对不具遍及的个例,运用如模糊教育、层次剖析等办法加以剖析比较,断定终究选用计划。以层次剖析法为例,若工程适用取向显着,也就是存在与最大权值相近的权值计划,此时的计划选取可信度又不高。因而,层次剖析法用于备选计划较多,各计划经比较剖析并进行权值排序后,权值最大值与其他计划的权值相差显着时,作用较好。

三、修建施工进程中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

地基处理办法品种繁多,各种处理办法有它的优缺点合适用范围,没有一种办法处理所有问题,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也多种多样,各个工程间地质状况不同巨大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此外,施工机械设备、所需的资料也会因供给部分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施工部队的技能本质状况、施工技能条件和经济目标比较状况都会对地基处理的终究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地说,在选择断定地基处理计划以前应充分地归纳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地质条件:包含地形、地质,成层状态,土地各种目标,地下水条件;

2.结构物条件:包含结构物形式、规划。

3.环境条件:一是气象条件,包含要求的安全度、重要性。二是噪声、振荡状况,包含振荡、噪声可能对周围居民或设施的影响。三是邻近构筑物状况,包含邻近的修建物、桥台、桥墩、地下结构物等状况。四是地下埋设物,包含上下水道、煤气、电讯电缆管线的方位。五是机械作业、资料堆积的条件。六是电力与供水条件。

4.资料的供给状况:尽可能地采用当地的资料,以削减运送费用;

5.机械施工设备和机械条件,在有些区域有无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施工设备的运营状况成为了采用何种加固办法的决议要素。

6.工程费用的凹凸操作、操作熟练程度。经济技能目标的凹凸,是衡量地基处理计划选择是否合理的关键目标,在地基处理中,一定要通过归纳比较,选择能满足加固要求的地基处理计划,选择技能先进、质量有确保且经济合理的计划。

7.工期要求。一方面,应确保地基加固工期不会拖延整个工程的进展,另一方面,如地基工程缩短,也可利用这段时刻,是地基加固后的强度得到提高。因而,对每一具体工程都要进行具体剖析,应从各方面进行归纳考虑,已断定合适地基处理办法。在断定地基处理办法时,可依据工程的具体状况,对几种地基处理办法进行技能、经济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剖析能够采用一种地基处理办法,也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办法组成的归纳处理计划。

地基处理规划时,要考虑上部结构、根底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习惯采取有效办法,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添加修建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习惯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办法。按修建物地基根底规划等级。选择代表性场所进行相应的现场实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了解各项参数和加固作用,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供给相关依据。

地基处理后,修建物的地基变形要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将观测,必要时在运用期间继续进行观测,用以评价地基加固作用和运用维护依据。契合地基规划应满足修建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胀大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黄土等特别土时,规划要归纳开率土体的特别性质,选用恰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实验断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实验结果和其周边图的承载力特征值归纳经历断定。

四、结语

通过对地基处理的剖析,能够看到在修建施工进程地基处理应该通过严谨的进程。首要,依据修建(构)物地基的各种要求和场所天然地基的条件断定地基是否需要处理。若天然地基不能满足修建物对地基的要求,则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然后,依据天然地层的条件、地基根底的原理、曩昔应用的经历、地勘单位的推荐和规划院的建议,提出多种计划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对提出的多种计划进行技能、经济、进度方面的比较剖析,并注重考虑周边环境要求,终究断定最优计划。最后,可依据初步断定的地基根底计划,依据需要决议是否进行小型现场实验或进行弥补调差。然后进行施工规划,再进行地基根底施工。施工进程重要进行监测,并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依据状况对规划进行补修、弥补。

篇4:地基工程施工水利水电论文

地基工程施工水利水电论文

1分析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技术性准备工作要点

1.1切实做好施工设计和技术交底工作

水利水电地基工程的施工非常发杂,所以,进行实际施工之前,首先应进行地基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设计人员的意图,加强与设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分析设计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修正。其次,还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看设计的地基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最后,组织人员对地基施工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类型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并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技术人员对整个地基施工过程都十分熟悉,从而使地基工程按地基施工设计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使地基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1.2切实做好地基施工的组织设计工作

对于地基工程来说,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地基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基施工安全、有效、有序地进行。地基施工的组织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案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第二,合理的制定进度控制目标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进度控制手段;第三,制定组织人员、设备及材料的使用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第四,建立并完善工程质量保障机制。

1.3切实做好施工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水利水电单位应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员工树立安全和质量意识,并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员工上岗前应采用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应实行持证上岗。只有提高整体员工的素质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2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如何加强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有了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施工技术,并在地基施工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土壤加固技术也是新型技术之一,这种土壤加固技术主要采用的化学加固方法。碱液加固与硅化加固加固等新型技术,主要是采用化学溶液灌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中,使用化学溶液产生的化学反应以达到地基加固的作用。在具体的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土壤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土方开挖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土方开挖是整个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基础性环节。因而在开挖过程中,应始终结合确定的开挖方案进行开挖,并紧密结合地形地质勘查资料,切实做好地面排水系统的建设,及时处理好开挖的土壤,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机械开挖为主和人工开挖为辅的方式进行,但必须确保地基土结构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尽可能地降低地下水水位,这就是设置集水坑,将开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但必须确保集水坑的开挖应在地面500厘米以下进行,最大化的确保地基工程的开挖质量。

2.2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地基开挖之后,就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以下为常见的`几种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1)换填与强夯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要保证较强的承载性能,应在较薄的淤泥层被挖出之后,使用换填的方法,这样不但能使软质地基重新组合构造,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透水性.这种换填方法主要是指在排除泥潭与淤泥等软土之中,使用灰土、粗砂、砂土、水泥等材料进行换填以达到加固地基的作用。换填之后的地基与换填之前相比承载性能更好,但为了进一步加固地基,保证地基质量安全,还可采用强夯技术,使用强夯锤对其进行击打,使地基在强夯力的作用下使地基更加牢固。

(2)加筋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加筋技术也是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在利用加筋技术时,重要是在地基表面平铺交友较高强硬度和土工合成材料,从而达到平摊荷载和减少破坏力和增加地基的荷载承载性能的目的。有时还可以将具有较强抗拉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埋设到地基的内部,使其与土层颗粒摩擦后二者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进整个地基稳定性的的提升。

(3)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对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等各种化学浆以及粘土水泥浆、粘土浆、水泥砂浆、水泥浆进行液化,之后为加固淤泥的软土地基在软土介质中高压注入液体。打孔埋管灌浆以及无损贴嘴灌浆为高压喷射灌浆法较为常见的方法,而就两者相比来看,无损贴嘴的灌浆法更具有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3结束语

地基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的一部分,地基质量的好坏对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水利水电单位要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新型工艺、设备,重视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地基施工时应根据工程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和方案设计,同时不断的吸收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使水利水电建设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5: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探讨论文

1引言

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等级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种。甲级用于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复杂地质条件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程以及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等;乙级用于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基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丙级用于次要的轻型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以及非软土地区且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环境保护要求不高且开挖深度小于5.0m的基坑工程。

篇6: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探讨论文

3.1桩基础设计

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过程中,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采用桩基础。①桩平面布置原则:同一结构单元不应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筒体采用群桩时,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出简体外缘一倍板厚范围之内;在伸缩缝或防震缝处可采用两柱共用同一承台的布桩形式;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②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应选择较硬土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

3.2建筑物无地下室的地基结构设计

建筑物属于砌体结构应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毛石条形基础、四合土条形基础、灰土条形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荷载过大,地基较差的情况时,这时需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以便减少不均匀沉降、增强整体性;框架结构地基较好,无地下室,荷载较小时,可选用独立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柱基拉梁。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时,可选用框架柱独立柱基,剪力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剪力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剪力墙结构不论有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这种情况下可以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

4结语

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基础类型的选择,在地基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型,以保证其设计的科学、合理。建筑地基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是建筑结构的根本,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丁瑜婷.探索地基结构设计及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2.

[3]张家康,黄文萃.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与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0.

篇7: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探讨论文

2.1确定基础埋深

地基计算前首先应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埋深根据下列相关条件进行确定:①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②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④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⑤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应小于0.5m。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箱形和筏形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

2.2地基稳定性计算

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具体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4.1条、5.4.2条、5.4.3条相关规定进行验算,山区地基(包括丘陵地带)的设计,还必须按照第6.1.1条中可能出现的设计条件进行分析认定,避免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引起房屋倒塌的`事故。

2.3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建筑物地基变形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4条中表5.3.4规定采用,建筑物地基最终变形量按照第5.3.5条进行计算。

篇8:大连某专用线项目路基试验段地基处理方式的探讨

大连某专用线项目路基试验段地基处理方式的探讨

为了获得最经济实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大连某专用线项目在路基地基处理加固前进行了地基处理试验,在试验段的地基处理中分别用强夯、碎石桩结合强夯、塑料排水板结合夯实挤密桩三种方式进行地基加固.通过对试验段路基填筑过程及后期的`沉降观测,发现塑料排水板结合夯实挤密桩在填筑期能最大限度释放工后沉降,相比而言是最适合本项目的地基处理方式.

作 者:高延霞 Gao Yanxia  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 刊 名:铁道勘察 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年,卷(期):2009 35(3) 分类号:U216.4 关键词:地基处理   试验段   强夯   碎石桩   塑料排水板   夯实挤密桩   沉降观测  

篇9:戏剧翻译的处理方式探析论文

戏剧翻译的处理方式探析论文

一直以来,很少有翻译学者关注戏剧翻译。目前翻译界就戏剧翻译这一话题讨论较多的是戏剧翻译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观众为中心,或者说文学性与舞台性二者孰轻孰重。而关于什么是可表演性,学者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埃娃埃斯帕萨(EvaEs-pasa)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可表演性的内涵,她认为从文本的角度,可表演性意味着适合演说,演员在诵读时毫不费力;从表演的角度,为了产生舞台效果,可表演性往往涉及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冲突。在戏剧意识形态层面,关注的重点是地位问题:谁来决定什么是可演的因素,什么是不可表演的因素。理论指导在戏剧翻译活动中固然重要,然而,有些关于戏剧译本注重舞台可表演性的描述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归纳。

笔者在最初着手翻译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思维和表达都严格受到了英语句型以及词语表面意义的干扰,忽略了文化背景对词语、句意正确选择的影响,也没有更多地考虑译文的舞台表演特性。翻译过来的句子就显得十分生硬,整体连贯性上有些句子显得格格不入,而且有较重的翻译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坚持以戏剧翻译的舞台可表演性原则为指导,对剧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进行分析,对一些语言材料进行变通,使翻译时遇到的一些困难顺利解决。

(一)社会民族文化翻译

由于中外文化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译者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源语与译入语中文化的差异以及译入语中观众的反应,对有承载文化信息的词句进行分析,强调词与文化功能的对等,力求“使译语剧本在译语文化里实现与原语剧本文化功能的等值”。这句话要表达的内容是:当时在场的那些红衣主教们看到了教皇琼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把孩子生到了大街上,他们一方面为教皇的这种行为感到惊慌失措,另外,更为教皇竟然是女人,还在祈祷日这么重要的节日里当着所有人的面生下孩子而感到颜面尽失,是对神圣的上帝的'亵渎。句中用“wheretoputthemselves”来表达“那些红衣主教们”觉得在天下人面前尴尬不堪的情景。如果将“wheretoputthemselves”直译成“该把他们自己放到哪儿”,从舞台表演方面看,当这句台词从演员口中说出,台下观众很难领会到那些红衣主教们当时是何等尴尬,何等不知所措。这样的译文没有传达出原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译入语受众得不到与源语受众同样的审美感受,从而说明,这样的译文不适合搬上舞台进行表演。语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并获得与源语受众同样的艺术享受,就要从源语文化到译入语文化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译入语的中国受众来说,他们都非常熟悉“丢人都丢到家了”、“找个地缝儿钻进去”等用来表达当事人无地自容、极其尴尬的情景。为了让观众完全理解和接受源语所传达的内容,译者采用文化“归化”的翻译策略,从译入语文化出发,站在译入语观众的立场上,将“wheretoputthemselves”译成“个个都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这样既可以传达原作的精神,又可以迎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倾向,适合舞台表演。译文是:玛琳:那些红衣主教们/个个都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二)宗教文化翻译

宗教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宗教属于深层文化,如果不具备宗教的基本知识,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难免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女修道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女修道院”在天主教或基督教中是供修女们生活的地方。源语篇中,“convent”指的是女修道士和尼姑住的地方。在天主教或基督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性称作修女,其修行的地方叫女修道院,而佛教中女性修行者称为尼姑,其修行的场所称尼姑庵。从译入语受众文化角度看,众人皆知女性僧人修行的地方称作庵。综上,结合两条宗教信仰以及译入语受众的文化认知能力,译者采用文化“移植”的手法,将天主教或基督教眼中的“女修道院”,译成供尼姑修行的“尼姑庵”。译文是:玛琳:他的意思是让你在尼姑庵里修行,而不是绕着整个国家走哇。

(三)文学典故翻译

戏剧舞台演出的目的是为观众服务,观众的可理解性在文化典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译者在力求再现原作文化因素的同时,充分考虑译入语观众的文化接受性和理解能力,以功能对等为目标,采用文化意象补偿、增译的方法,直接向观众点明TheodoraofAlexandria她的身份,使译入语观众获得和源语观众一样的艺术感受。译者将其译作:那个基督教女圣徒狄奥多拉亚历山大。译文是:琼:是啊。要不是因为那个孩子我想我会活得和那个基督教女圣徒狄奥多拉亚历山大一样老,她婚后曾与人通奸,后来为了赎罪乔装成了男性僧人。

在戏剧翻译中,语言的口语化以及舞台演出的瞬时性、视听性要求译作像原作一样,台词要简洁精练,上口入耳。因此,在处理典型的民族文化及与剧中人物身份背景相关的文化时,译者在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精神的同时,应避免译文拗口、生涩及带有翻译腔,尽量使之通俗、简洁、上口。对观众来说,语言要入耳动听,通俗易懂。译者在力求再现原作文化因素的同时,充分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文化接受性和理解能力,以功能对等为目标,采用一定的归化、增译或文化移植策略和方法,使目的语观众获得和源语观众一样的艺术感受。(本文作者:潘丽萍 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篇10:小议造纸废水的处理方式论文

小议造纸废水的处理方式论文

本实验所用造纸废水取自东莞某造纸厂,废水颜色呈棕黄色,水面浮渣较多,水中的悬浮物也很多,有一股臭味。经初步测定水中COD质量浓度在2500mg/L左右。废水主要污染物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SS采用滤膜法,pH值用精密pH计(PHS-25型酸度计)测定,水中的余氯采用碘量法(HZHJSZ0149)测定。

实验步骤

(1)将一定体积的KHP溶液注入容器中,用泵抽水到安置电极的电解装置中,调节电解条件,以溶液中COD的去除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各因素对COD的影响以确定电极处理的影响因素。(2)将废水样先进行混凝沉淀预处理,以去除废水中大量的悬浮物以及主要污染物的COD,同时还可减少污染物在电极上的沉积对电极反应的影响。预处理选用不同PAC和PAM的配比,找出去除效果最好的配比。(3)将一定体积经预处理的废水样放入容器中,用泵抽入电解装置中,废水样中加入一定的电解质。按实验选定的电解条件,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的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考察各因素对废水中的COD去除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1电极对KHP的电催化特性

配制COD为690mg/L的KHP溶液,电导率为788μS/cm的NaCl溶液,调节实验电流的强度0.7A、1.4A、1.8A、2.1A、2.4A、2.7A,分别电解10min。产生余氯的`浓度和电流强度的关系见图2。从图2可看出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余氯的浓度增大,当电流达到2.1A时达到峰值,电流继续增大余氯产生量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达到一定的电流强度以后,电流将不再是电极电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了。此时测得电压为6.9V。在电流强度为2.1A、电压6.9V的条件下,投加不同电解质改变污水的电导率来考察电导率对电解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投加电解质硫酸钠和氯化钠。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定COD含量,得出降解率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电导率在900μS/cm时,投加NaCl质量浓度为0.4g/L,COD的降解率效果最好。NaCl作为电解质在增大电导率的同时能电解阳极氯离子,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和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芳香烃降低废水的COD值。但是当电解质增大到一定的时候,电极表面会析出气泡,电解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增大电解质的浓度没有多大意义,浪费成本。配制COD为690mg/L的KHP溶液加入电解质配制质量浓度为0.4g/L的NaCl溶液,在电流2A的条件下电解一段时间溶液中余氯的量发生相应变化,余氯的量随时间变化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溶液中余氯的量随着时间的改变先增大后减少;电解70min后,溶液中余氯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延长电解时间,溶液中余氯的浓度基本不变,此时电极析余氯基本趋于稳定值。COD的降解达到峰值的电解时间为最佳电解时间。为消去溶液中电解Cl对pH值的干扰,向溶液中加入电解质Na2SO4。调节溶液的pH值分别为3、5、7、9,电解80min后测得不同pH值条件下相同COD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COD降解率见图4。如图4所示,pH值约为3时,相对于pH值为5、7、9的COD降解率要高,酸性条件更有利于OH的生成,且在酸性条件下OH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E0=2.85V)[7]。因而确定实验最佳pH值约为3。

2处理实际废水有机物中的应用

与单独使用混凝剂相比,混凝剂硫酸铝或PACl与絮凝剂PAM组合用于造纸废水处理时可以提升浊度TSS下降率和COD的去除率,改善絮体沉降时间降低污泥生成量[8],本实验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选择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本实验混凝沉淀处理用药剂。选择药剂的不同配比,在不同配比的条件下测得COD降解率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加入混凝剂数量越多,SS的去除率越高,考虑到加入太多的混凝剂很不经济,本实验混凝剂PAC投加量不超过800mg/L,PAM不超过300mg/L。加入氯化钠作电解质,经投加PAC和PAM混凝后取上清液用,调pH值为3.10,电解测得电解时间与COD降解率的关系,绘制电解时间与COD降解率的曲线图,见图6。对比经混凝后调节电解的影响因素并至最佳时,得到造纸废水的COD降解率与直接电解造纸废水的COD的降解率。如图6所示,在经过投加混凝剂混凝沉淀后,COD可以去除近20%,主要是沉淀了再生纸废水中大量的悬浮物。混凝吸附后,再次加入了0.4g/L的氯化钠进行电解处理。在电解的过程中,发现出水颜色先慢慢变成淡绿色再后面就变成浅黄色,COD去除率在70~80min的时候达到近50%。考虑到处理效果与成本的问题,本实验过程中,处理200min时,COD的去除率达到70%,为最佳。此时BOD/COD为0.4,比能耗为27.6(kWh/kg)。因而可以认定,混凝电解法处理实际造纸废水较之传统的生物法具有污染物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少,能彻底矿化绝大多数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可实现清洁生产等工艺。

结论

本实验选用对具有特征污染物苯环的盐类KHP溶液中COD的降解情况,通过对新型电极材料Nb/BDD的电解特性进行研究,确定了电极电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其最佳影响因素。(1)影响Nb/BDD电解的是电流强度、电导率、电解时间、溶液的pH值等因素。(2)电解催化氧化处理造纸废水的有机物,COD去除效率高。(3)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电流2.1A,槽电压6.9V,PAC投加量为800mg/L,PAM为300mg/L,pH值约为3,添加0.4g/L的氯化钠作为电解质先加混凝剂进行沉淀后过滤,然后调节pH值约为3,再加入电解质进行电解。电解200min时可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去除效率可达70%,比能耗为27.6(kWh/kg),BOD/COD为0.4。(4)Nb/BDD催化氧化再生纸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过程较为复杂,有关降解过程及提高COD的去除效率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

篇11:地基处理软件开发分析论文

地基处理软件开发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Windows系统下地基处理计算软件的缺点,进行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基处理软件开发,介绍了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的基本流程及关键技术,指出基于Android系统下的地基处理软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基处理,Android系统,软件开发

0引言

地基处理技术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筑工程、公路铁路、水利等行业均得以广泛采用。随着现代土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应用[1]。目前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开发逐步规范、便捷、应用软件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各个层面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软件不断涌现。但目前尚无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基处理应用开发,因此使得开发一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基处理软件变得既可能又具有实用意义[2]。

1地基处理概述

土木建筑的发展对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紧迫的要求。目前地基处理通常用于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将不良地质地区开发为建筑工地的迫切需求,以及降低潜在不良工程性能的风险,促进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CFG法等[3]。目前国内外地基设计主要通过基于Windows系统下的专业软件进行,尽管有较好的计算能力和速度,但是在一些特殊或者小型的工程场地,用其来处理缺乏灵活适用性,而且这类专业软件费用高昂,因此这类专业软件难以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通过对于国内外地基处理设计软件的考察,尚未发现可较好解决上述问题的专业软件;而且在国内工程中经常需要根据工程现场进行补充勘察及修改设计等工作,从而对适应现场个人灵活价格廉价的地基处理计算软件提出了要求。因此编制基于个人智能终端设备的地基处理软件具有显著的工程实际意义。

2Android系统应用

Android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开源操作系统,近年来在个人智能终端设备中得以广泛采用,目前,Android操作系统产品越来越普及,因其功能强大方便实用,且是开源性操作系统,具有流通广泛、操作简单、终端方便易携,应用开发方便等特点,迅速在各行业被推广应用,渐渐替代其他掌上系列电脑成为主流,成为全球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以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为例,当前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增长形势:以2013年为例,我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从2012年的47%上升到76.7%;同时所拥有的智能手机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智能手机终端的数据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用户交互能力等关键性指标都有极大的提升,这为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软件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基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可扩充特性,在软件中编制预留相应的接口,为进一步拓展其功能提供了条件。通过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与推广,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进一步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

3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基处理软件开发

3.1软件流程图

通过对现行地基处理软件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的基本流程,并且在此基础上编制了N―S流程图,如图1所示。

3.2关键技术

该应用可划分为总体设计、接口设计、模块设计等几个主要方面。其中总体设计应重点剖析该应用在编制调解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相对于一般Windows平台下的编程开发,本应用所需涉及的其他方面主要技术有:1)程序加载与退出;2)SharePreference保存系统配置技术;3)Activity组件展示系统页面技术;4)Intent和IntentFiler页面跳转技术;5)xml资源文件管理系统资源技术。

4应用及推广前景

1)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及铁路建设等内容在不断的推进,各方面对地基处理的要求日益提高。2)目前的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和勘察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缺乏现场快速计算、分析及判别的计算手段和方法,如经常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充勘察等情况。3)可解决专业软件价格高昂,不便于现场及工程技术人员个人使用的问题。4)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基于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可针对不同的行业、工程采用相应的功能模块,从而增加其适用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勘察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降低相应的重复性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5结语

从目前Android系统的发展速度、水平和地基处理在土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方面考虑,开发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复合地基处理软件越来越适应目前设计施工中方便、便携的要求;同时该应用具有价格低廉、可在使用人员个人智能设备上安装等特点。因而开发这种基于Android系统下的地基处理计算软件符合了土木工程领域对于这种处理软件的需求,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致谢:本论文是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吕鹏副教授、刘伟超博士指导下完成的,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叶观宝,高彦斌,叶书麟.地基处理[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杨潇亮.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J].电子制作,2014(19):45-46.

[3]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浅谈污水现状及其处理方式

地基处理实施方案

售地基协议书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论文

优化设计下发电厂地基处理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分析论文

地基转让的协议书

申请地基的申请书范文

地基转让协议书的

地基处理方式论文(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地基处理方式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