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4576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发展
[摘要]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健全先进的资本市场支撑,本文主要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研究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资本市场;制度健全;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规范并且发展资本市场,成为全世界各国经济领域关注的重点。经过许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的经济是一个转轨中的经济,这一特征造就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完善,资本市场规模小,发挥不了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除此,还有市场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经验缺乏等。资本市场和我国的经济增长关系不是一句贡献巨大就能概括的,本文就从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探寻出发,运用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概述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政府、企业、个人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它是现代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增长通俗地讲就是物质财富的增加,用GDP来表征,各种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职能定位因素和资本因素。下面分别展开介绍各个因素。
首先是制度因素,该影响主要变现为制度变迁,而具体到中国的情况,产权制度的变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对外开放的程度这四个方面都表征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究其根本来说就是制约经济组成的各个部分。而产业结构是经济组成部分的关联关系,一个好的关联关系很明显可以提高配置效率。劳动力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再来看资本因素,物力和人力都是资本,物力是基础和载体,人力是主观能动的体现,是物力发挥作用的关键,它们是互补的密不可分的。
二、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金融界,对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没有定论的,因为资本市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系来看,资本市场主要是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第一,风险分散;第二,产业结构;第三,资本形成;第四,职能定位。资本市场从流动性、分散风险、获取信息、增强企业约束等方面有助于增进经济的运行效率,这些主要都是通过股票市场在经济运行的作用来实现的。
2.1风险分散功能
资本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流动性风险,二是通过与国际资本市场如何实现风险分散化。
第一,流动性是指转换资产,而转化资产时采用的渠道和方法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流动风险,不过这也同时创造了资本市场的需求。显然人类的经济活动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流动性的影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可以降低长期项目融资的风险和成本,因此更高流动性的资本市场使人民更愿意投资长期的,特别是更高利润的项目,从而改进资金分配提高长期经济增长预期。
第二,资本市场能通过分散风险,改变资源配置来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的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完成的,金融市场影响技术选择,使人们对在通过证券组合分散风险的同时,愿意选择更具生产性、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技术,从而使稳定状态下的增长率得到提高。对中国来说,资本市场可以一定程度化解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风险,从体制、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角度来看,可分为体制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其中市场性风险来自外部效应和信息的不对称,但对体制性风险与经营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资本市场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而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其产权界定功能,有效化解体制性风险,所谓体制性风险是指中国现行经济金融体制所产生的风险,这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旧体制摩擦和撞击产生的。二是推动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多元化,促进分散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不规范所导致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集中导致风险过分集中,是形成经营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2.2产业结构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向经济结构化升级的阶段进行结构性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规避国民经济运行风险等急需加以解决。所以说结构性问题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性问题,而资本市场对产业结构有着升级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释。
第一,资本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的产权转换和重组。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适量的增量资金导入,以带动存量资产的重组。现代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直接实现资金供求均衡的交易市场,而且也是一个调节资本存量和资产存量的交易市场。市场的发展为企业的产权流动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换机制及并购方法,即通过资本市场上证券工具的流动来实现企业的产权转换和重组。所以发展以股票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体系,运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机制,引导居民储蓄分流,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是一个现实可靠的途径。第二,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第三,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资本市场是产业政策良好实施的中介。第五,资本市场推动产业结构演进。
2.3资本形成
在资本形成方面,很多专家认为规模大,流动性好,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有利于储蓄动员。通过聚集储蓄,资本市场能扩大一系列可行的投资项目。因为有一些有价值的项目都需要资本注入并具有规模经济,所以有利于资源动员的资本市场将促进经济效益长期增长。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了巨额的发展资金。但由于受到品种和市场容量的限制,加上股指波动的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直比较弱。中国居民储蓄不断高增长,而国内直接融资基本上都比外资弱,这是不合理的。从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4职能定位
资本市场的产权职能是其对市场主体产生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职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职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中发挥作用。首先现代股份制制度的基础设施就是资本市场,除此之外,借助资本市场的竞争和监督机制,可以加强企业的经营责任心,资本市场的资本集中职能有助于解决我国企业负债率过高、经济规模小的问题。
三、更大程度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要想利用资本市场更大程度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就必须更大程度地释放资本市场功能,从制度入手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设多层次的货币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第二,全力推进产权交易市场,促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国企改革。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是产权交易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产权交易市场正确的定位是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其职能的关键。第三,放宽地方资本市场,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使各种主体都能够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运作。首先就要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方向,还有积极进行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第四,积极进行资本市场制度创新,资本的概念已经极大扩展,随之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资本市场。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挥新的资本市场功能的制度安排。
四、结论
本文介绍了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重点分析了资本市场是通过什么途径对经济起到作用的,最后,对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资本市场的职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董辅.关于资本和资本市场的功能和贡献[J].经济界,2003(2).
[2]苑德军,任志宏.强化资本市场功能的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2(3).
[3]郭元.对资本市场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研究,2003(5).
[4]林凌,刘世庆.恢复、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J].改革,2001(5).
[5]刘红.基于经济转型视角下对我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2(18).
篇2:环境保护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论文
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经济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却是全球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因为能源的匮乏让人们开始关注节能问题。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令国家经济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提高,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国家多次颁布环境保护条例,从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入手,秉承可持续发展战略,立志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雾霾天气、污染水源、酸雨天气等恶劣环境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非常不利于开展经济作业。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环境保护无国界之分,大自然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环境保护也和经济发展一样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治理环境问题。我国大力发展可持续战略,也是为了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
1 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就得到了腾飞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恶化。根据《环境绿皮书》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因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原因是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根据数据预测,在2025年前后,我国将成为实际上最大排放二氧化碳的国家。空气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也遭到破坏,目前我国约有90%的城市地下水都遭到有害污染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样的土壤的污染情况也非常的严重。从空气、水源到土壤、粮食,我国的环境问题不能小觑,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进行的,因为经济活动的特性,所以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2.1 经济发展不足可能引起环境污染
经济的发展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却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因为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将会反过来对环境进行优化,先进的的技术引进,将对逐渐恶化的环境进行治理。从国内的环境污染分布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早期的环境污染严重,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污染的情况又会得到了改善;反观污染严重地区,是那些经济不发达,他们都有同一个特点,多以重工业经济为主,生产水平较为低下,当地的居民水平素质较低,对环境保护没有意识。
2.2 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有推动作用
环境质量的好坏,是由良好的经济结构来保证的。两者一旦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经济的下滑或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经济的发展也将对环境进行改造利用,由经济作为支撑,研发更多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作用于环境保护工作。所以有些国家和地区,在一味地为了发展经济的前提下,破坏环境,而又在经济得到改善后,治理环境问题。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统一的,两者之间并不是单一的索取关系,两者相互依靠。所以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障,环境的治理也不能缺少经济的物质基础,两者不会单一存在,缺一不可。
3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增值可再生资源确保循环利用
可再生的资源,就是可以更新、重复利用的资源。大自然中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有限,即便是资源基本可再生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无休止、重复循环的再生,供给人类使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再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将有助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秉承“合理利用,杜绝浪费”的原则对待可再生的资源。
3.2 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目前,我们常说的大自然资源匮乏,多数指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像是:天然气、石油、煤矿等,这些都是经过亿万年演变来的,不可循环再生资源,他们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待这些资源,节约利用是应对之策。综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的`运用,形成经济资源的闭环。
3.3 强化环境的保护意识,走可续发展道路
人民是国家的发展的核心,所以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需要通过全民共同创造。通过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令大家对环境有充分的认识,遵循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再鼓励大家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国家也大力倡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措施保证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人口、环境的和谐。
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环境保护无国界之分,大自然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环境保护也和经济发展一样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治理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两者不会单一存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障,环境的治理也不能缺少经济的物质基础。实现两者双赢,可通过增值可再生资源确保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以及强化环境的保护意识,走可续发展道路等方式来保护环境。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环境问题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3: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困境与纾解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困境与纾解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正完成着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变得越来越紧密,这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给其造成了一定的发展瓶颈。本文以工业发展为视角,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给出纾解路径。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困境,困境纾解,工业化
随着工业化发展日趋常态化,我国县域经济正在转变传统“三农型”的发展模式,向复合型转变,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与农村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已经呈现出诸多弊端,只有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引,以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并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传统县域经济向现代县域经济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型具有一定风险,能否取得最终成功,除了要依靠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外,还对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正完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变得越来越紧密,这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发展瓶颈。这是因为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如果县域经济得不到城市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体系的支撑,将无法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得到纾解。本文以工业发展为视角,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给出纾解的途径。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和必要性
“郡县治则天下安”,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社会,县域对国家的稳定、快速发展一直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对我国百强县的发展共性进行分析后可知,我国不同地区的县域在地理人文、政策优势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又进一步造成了不同县域之间产业竞争实力和经济水平的不同。所以,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产业竞争能力,已经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而言,发展县域经济,不但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还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充足动力。
(一)实现现代化。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借助多种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等领域都会因此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区域内的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都会逐渐处于较高水平。比如,会在县域经济的推动下,最终形成具有“辐射”状态的、以本区域内的县城为中心的新型城乡关系,无论是县域之内还是县域之外,都会因此而受到积极影响。实际上,在当今时代,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对实现现代化充满了替代,也为此做了充足准备。可以说,“城乡一体化”的全面现代化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使县域内大量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实现区域内的现代化,并使其处在一个良心循环的状态之中。此外,根据国外经验,发展和壮大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区域内的农村和其他区域提供各项服务,这对促进和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资料在县域之间的流动,强化城乡商品与物质交流,而这又能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绩效。
(二)解决“三农”问题。在我国,农村、农业、农民备受关注,无论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出水平,亦或是农民的增产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直接相关。而发展县域经济,将这一承上启下的区域打造成吸收劳动力、提供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区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因为,发展县域经济,能够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县域转移,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城镇化的步伐也会由此加快,产业转移的水平和力度也将取得新的成绩,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农业的发展程度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力度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还会进一步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借助县域内较为完备的行政、经济与社会管理手段,能够不断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渠道,使农村整体收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县域经济,也就意味着要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性扶持力度。这样一来,不但有利于市场的统一和资源的整合,还能因此而构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这对借助县域经济优势助力“三农”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国家工作的重心和县域经济的核心所在,只有不断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三农”问题才能得到充分解决,也只有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良性运转,才能借助产业结构调整与角色转换,不断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化解在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二、县域经济走工业化道路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和市场运行低效。当前,一些县域在围绕核心产品发展方面显得力度不足,上下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同时,由于提供的上游配套产品与承接下游产品加工的配套企业十分有限,使得县域经济只能在较低的发展速率上行进。此外,由于县域内一些企业的市场意识与分工协作意识不高,使得各项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实际上,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种类很多,不但涉及到县域内的自然资源,也与县域内的人力资源、资本和信息资源直接相关。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经表明,无论是何种资源,都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县域内的资源具有一般资源的稀缺性特性,只有实现了这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使之发挥最大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机制需要发挥调节和优化的作用,并逐步构建起资源在市场上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的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比如,要充分借助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市场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诉求,以市场供求机制为标准,对县域经济的运行进行必要调节,并以市场为导向,对县域内的各项资源和供求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产业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要求。
(二)区位与科技不明显。市场运行机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总体功能,也会对县域经济的成长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行政管理机制、政府领导机制还是政策扶持机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而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区位和科技因素不容忽视。这是因为,农村和城市之间、县域和县域之间、县域和外部环境之间,都因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各有各的区位优势,彼此之间能够优势共享和共同发展。在我国,农村的生产资料相对丰富,能够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一定的生产资料,而城市经济相对发达,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进步,这样一来,城乡之间如果能够构建一体化的合作运行机制,将会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实践表明,我国大部分县域的区域优势都不明显,科技进步机制对县域经济的束缚很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县域政府之间并未构建起完善的相互合作的机制和网络体系,彼此之间的活动与相互影响相对有限,县域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与扩散以及应用和推广工作都受到一定限制,通过科技进步促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远未实现。 (三)资源缺位。与传统工业化不同,新型工业化改变了以往工业发展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原有的工业框架体系,并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工业布局也通过调整得到了优化。这样一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就对资金、技术与人才形成了强烈依赖,传统生产资料或者工业资源正在让位于这些新型资源,而这对县域经济来说,恰恰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这种源自资源的缺位使得县域经济在短时间难以获得新的突出的表现。这是因为,在发展高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大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对那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经济来说会更加艰难。此外,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一些县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资金外流十分严重,在这一情况下,也进一步造成了技术与人才的瓶颈,找不到人、留不住人的事实十分明显,人才匮乏的问题十分突出。不但人才总量存在较大缺口,高层次人才匮乏,而且在人才结构方面也存在明显矛盾――人才分布不合理,育人、用人机制落后,等等。
篇4:西部大开发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摘 要:西部大开发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包括放弃紧缩政策,启动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利用新的政策机遇,解决国有企业历史负担等问题。关键词:西部开发;启动需求;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政策机遇
一、放弃紧缩政策,启动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从1996年开始,我国经济基本上是低速增长,如果继续这样低速下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国要大规模地启动经济。这次我们讲启动经济,其核心是解决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因为从1996年以后,我国经济从宏观上讲已经进入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时期。当时就有人主张应该放弃紧缩政策,实行启动经济、启动需求的新政策。
(一)选准投资方向,加大投资力度
因为总需求中的50%左右是投资需求,投资需求起不来,整个需求就不会起来。原来我们定的投资方向,就是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投资方向,这四个方向是:(1)技术改造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口子很宽,今年基本上都是贴息贷款。只要符合国家计委提出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全面放开的。(2)环境投资。今年的环境投资预算做得比较大,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多的一年。(3)农村的城市化。海外经济学家到中国来考察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实际是很穷的,为什么东西多得卖不掉?他们考察的结果是中国的农村比重太大,最后得出个没有中国农村的城市化,中国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结论。因而这次我们讲启动需求,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启动农村的城市化建设。(4)西部开发。实际上,这次西部开发的直接原因就是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从1995年之后,西部的市场需求一直往下掉,这么大的西部没有市场需求,那么整个市场需求当然起不来。为了启动需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开发西部。
要使西部的'需求增长起来,一是国家要加大投资,二是要吸引东部资金和外资进入西部。就吸引外资和东部资金来看,制定一项政策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就是东部不能干的事可以在西部干。比如说,现在东部的股票交易所有两个,能否在西部再搞一个1000万股以上的交易所;同时银行体系能不能在西部作为改革试验重点,促进非国有银行在西部的发展。如果这些确定了,那么资金肯定会过来。这就是说,这次西部开发不是为了解决开发西部资源的问题,而主要是让它的需求尽快增长起来。所以西部开发也成了我们今年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五个投资方向恰恰是我们国家供给方面的短缺,故我们投资下去之后,只能拉动需求,而不会造成供给的过大或不成比例。
(二)调整消费政策,启动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我们的最终需求,消费需求起不来,整个需求也就起不来。在启动消费需求上要搞好六个调整:
1. 调整消费观念。媒体要改变在消费观念上作宣传的内容。过去我们宣传的是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到节假日我们又要讲勤俭节约过一个节日;现在我们的口号变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节假日又推出新鲜的假日经济,如去年国庆节放假7天,结果大城市的消费几乎翻了一番。原来我们讲勤俭办喜事,提倡集体结婚;现在提倡结婚的个性化。这就是说,要把原来的消费观念适当调整到现代的消费观念上来。
2. 调整消费方式。从消费资金来源上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入性消费,即自己赚钱来消费;另一类是信贷性消费,即借钱消费。这两种消费在人们的消费结构中应该成比例,而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性消费比重太大,信贷性消费几乎没有。不启动信贷性消费这个方式不行。现在,我们实际已进入第三次消费的升级换代时期,也就是私人住房、私人小轿车、私人现代通讯设施时期,其支付量很大。如果仅靠个人去赚钱消费,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消费能力,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生产能力都已经开始接近世界水平,但我们消费不起,国家也就无法发展,因而要加大消费信贷的比重。过去我们批资本主义时,有一条就是腐朽性问题,腐朽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银行的债务人。我们国家谁都不欠银行的钱,但结果却发现是我们错了。人家欠银行的钱有好房子住,有好车开;我们不欠银行的钱,既没房子住,也没车开。看来不是什么腐朽
[1] [2] [3] [4]
篇5: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取向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取向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基本特征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不同地带增幅差距继续缩小 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与上年相比,东部地区增幅回落0.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三大地带增幅差距由上年的1.6个百分点缩小到1.1个百分点.
作 者:郭培章 杨荫凯 作者单位:国家计委地区经济发展司 刊 名:宏观经济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 关键词: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发展(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