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帘外海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探讨论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探讨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探讨论文
关于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混凝土的质量又与配合比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以实现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提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混凝土公司的实际工作经验,先对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进行全面论述,继而再对原材料以及精确计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精确计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对于商品混凝土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优秀的配合比设计不仅能够节约原材料的使用量,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等指标,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外,如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较多的水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性,但是对于质量和成本来说却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笔者在此根据个人的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探讨配合比的控制原则,实现我国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全面提高。
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1.1配合比设计前的注意事项
(1)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在选择各供货商时,要对其历年业绩、原材料质量等进行全面考虑,在保证选购的原材料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质量、供货量能够满足生产、加工的目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各个不同季节材料供货质量存在的不同,在生产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严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2)在提供成品混凝土时,我们要根据用户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使用部位以及结构钢筋布置情况的不同,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原材料的选择。现阶段很多混凝土生产企业过分重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反而对国家近年来根据不同行业制定的标准规范有所忽略,例如: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以及JC/T178-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殊不知在这些规范中,对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更多的指导性要求,对于全面提高混凝土生产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3)我们在进行配合比设计前,要充分考虑到生产企业的实际设备配置情况以及生产水平。例如:是否有足够的仪表进行含水率的测试、是否有足够的下料斗,掺合料复掺从存储到计量能否满足基本的生产要求。
1.2明确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我们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中对这类混凝土的需求量、使用部位以及使用环境,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来合理选择原材料。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对拌合物性能要求、强度要求、耐久要求以及经济要求等的不同,综合选择适合的标准方法来设计最适宜的配合比。
2.原材料的控制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我们不可随意改变原材料种类、砂率以及水胶比,并且要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严格保证砂率、水胶比不变,并且还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生产的混凝土的性能、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此外,由于骨料含水率并不稳定,因此这是一个影响水胶比以及砂率的重要因素,在实验室试配时大多采用表干状态的骨料,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骨料大多都是堆放的,不同层面的骨料含水率并不相同,而在大批量连续生产时,我们又无法对每一料斗的骨料含水率进行检查,这就会由于含水率的不稳定,致使骨料用量以及配合比用水量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生产出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同,而且水胶比和砂率也都存在失真情况。同样用量的胶凝料,水胶比越大,其坍落度越大,而且还会造成混凝土的离析,严重影响其强度及耐久性。除此之外,砂率变化还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不便,砂率增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极易产生裂缝和泌水,而砂率减小则会在泵送时出现离析和堵管。粉料的需水量、细度、外加剂的减水率变化也都会导致施工用水量的变化,继而对配合比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对原材料严格检测的基础上,提高抽检频率,保证原材料的性能稳定,使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精确计量控制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计量精度,会给配合比的实施带来极大的难题。此外由于计量设备的误差具有隐蔽性,大多数发现情况时,产品已经生产出厂,这样的混凝土与设计需要的产品会存在严重偏差,并且由于材料的每方用量与设计偏离,继而导致混凝土的设计方量和使用方量也出现不符的情况,给企业以及用户带来纠纷,并为工程施工质量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甚至某些情况下还会造成泵送设备以及搅拌机的瘫痪损坏。因此说,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配备足够的设备检查、计量人员,在保证计量系统准确度的同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验,定期调校降低误差。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投料的顺序与试配时不一致也会造成混凝土性能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在试配过程中尽量考虑生产时的顺序,并模拟生产环境,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混凝土τ谕读纤承虻囊求非常严格,因此我们必须按照配合比设计的投料顺序进行生产。
4.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混凝土配合比对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全面保证配合比的适宜性,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性能满足要求、质优价廉的商品混凝土。笔者通过个人多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列举出有效提升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描述,提高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平均质量,为建筑行业提供优质的混凝土,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篇2:浅谈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论文
浅谈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论文
在混凝土楼板的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长时间振捣,结果使混凝土中的石子p骨料下沉,浆体上浮,造成作业面砂浆层。这就使它的干缩性能增大,等到水分蒸发后,混凝土失去水分而变得更加干燥,从而使毛细孔收缩或沉缩引起了混凝土楼板的龟裂。
(1)由于在施工中各工种操作人员没有相互配合,人为地将楼板钢筋的成品(板面负筋)踏坏p压弯,出现了支座的负弯矩,在浇筑混凝土后便出现了板面裂缝。
(2)在施工中由于要提前预埋线管,而且加上预埋线管外表光滑,混凝土经过振捣,石子滑落,水泥砂浆浮于预埋线管上层,这就会使混凝土楼板沿管线预埋方向产生干缩裂缝。
(3)施工方为了赶超进度,节约替换模板和支撑系统,当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时,操作人员就过早地将模板拆除;或者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终凝后,就在上面加压重荷,甚至上人作业等。这都会使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发生变性,破坏混凝土楼板结构,从而出现裂缝。
(4)混凝土浇筑后,还有大量的水化热量得不到散发,在内部就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这就给施工后的养护带来了难度。如果在楼板养护时没有采取覆盖或覆盖措施不到位,养护时间不够,也会使楼板产生裂缝。
因此,民居工程的施工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发生。施工方要选择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p和易性及实验室配合比的`要求,确定各种标号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孔隙率以减少收缩量;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p泥块含量,采用中粗砂,避免使用过量粉砂。同时,要求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及设计配合比报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便提高它的抗裂性能。
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不仅能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楼板的裂缝。
(1)梁、柱浇筑完成后,制定混凝土楼板施工方案,并对楼板模板支撑系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模板及支撑系统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而且根据工期要求要准备充足的模板,以确保按标准p按要求拆除模板。梁、板、柱宜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用水浇湿润,避免模板干燥而吸收水分。同时,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防止混凝土产生不均匀沉降收缩,使楼板出现裂缝。
(3)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必须布置在底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接线盒集中钢筋网带,严禁将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而且在埋管集中的地方,切不可管与管紧密相列,要留有适当的间距。
(4)现浇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并作保湿养护,12h后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个星期。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个星期。同时,对于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楼板,严格禁止人或重物加荷其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楼板结构的人为破坏,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综上所述,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居民楼层与层之间的抗渗能力,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会降低楼板的耐久性,影响整个居民楼的使用寿命。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和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管理,民居工程中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篇3: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探讨论文
关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大量建筑工程的开工建设,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急剧攀升,并且由于商品混凝土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说我们必须保证生产质量。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该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先对商品混凝土质量失控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继而对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全面论述,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为建设行业整体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失控;原因;控制措施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造成商品混凝土的销量节节攀升,但是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又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商品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质量事故,因此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严格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失控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失控,主要是由于下列几项问题造成的,分别是:
1.1原材料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特性很大程度上由原材料的质量、含量以及性质决定的,虽然对水泥的质量控制较好,但是砂石质量却长期存在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砂石生产情况很难满足大量的混凝土配置需求,因此现阶段很多地区都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粗骨料,但是由于这种骨料大小基本一致,如果不人工进行不同粒径骨料的混合,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骨料级配。此外细骨料的开采更是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地区已经极度缺乏级配良好的粗砂。
1.2混凝土配置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订单,很多企业都选择进行价格战,而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过度考虑成本,就会造成混凝土配置强度低,继而无法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3骨料含水率的问题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混凝土制造企业需要采取恰当措施,定期测试砂石骨料的含水率,此外在雨雪天气时还需要增加测试频率,保证骨料含水率满足使用要求,继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及强度等级。现阶段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采用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仍旧凭借经验以及原材料实验等方式进行测量,这种方式在雨雪、高温以及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中会使得砂石含水量不稳定,无法及时进行用水量的调整,既无法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更无法保证强度,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商品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生产前的初步质量控制
生产前的初步质量控制主要指的是对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外加剂、砂石以及掺合料、配合比等部分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严格执行材料进厂检验的方式,严格保证原材料质量。不仅要做好原材料的进场纪录,还需要建立原材料使用台账,对材料的产地、规格、数量、质量保证文件、产品合格证等材料都收集齐全。最后还需要严格进行材料的进场测试,不合格产品绝不进场,合格后的产品方可按序摆放,并且不得将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材料混合存储。
2.2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强商品混凝土出厂的质量控制检验(例如: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坍落度试验),在完成上述试验后,需要经过相关质量负责人签字确认,方可出厂。
2.2.1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因此作为重要的生产依据,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来确定各种材料的使用量。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满足混凝拌合要求,更需要考虑到运输、浇筑以及振捣等问题,保证按照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法,硬化后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强度、耐久等要求。
2.2.2配合比三个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中最重要的三项参数,分别是水灰比、砂率以及单位用水量,在确认参数后,由实验室负责开混凝土配合比单,由相关负责人负责开配料单。每班作业人员在生产前必须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定,在特殊天气还需要再次重新测定,并调整生产配料单,最后再由质量检查人员对各种材料数据进行复核后,方可开机生产。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留置试件,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检查。
2.3计量要求和搅拌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观察计量误差以及投料过程中的残余量,保证计量精度满足生产需求。生产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经常对计量系统中各项材料的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情况时,应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或废弃,过程中严禁随意添加水。在搅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搅拌时间、进料容量、投料顺序等参数。
2.3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商品混凝土完成生产后,我们需要通过使用汽车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因此我们在运输前需要先对运输线路、道路情况、运输能力以及泵车泵送速度等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有序进行。在装运商品混凝土前,我们需要提前检查运输设备内部是否清理干净,是否存在积水,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将上述问题彻底解决。通常来说,混凝土拌运输车的运输转速在3r/min左右,在抵达施工现场后,应先高速转动30s左右,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受料斗,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均匀性。如果在抵达浇筑现场发现混凝土存在离析问题时,我们需要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但是严禁注水。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必须严保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因此笔者在此先对影响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解,继而针对性的列举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有效保证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添加动力。
篇4:浅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论文
浅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混凝土工程的日益增多,及其规模的日益扩大,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详细介绍泵送技术,并结合实例,阐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目前,由于国家大兴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等,使得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得到充分体现。我国混凝土泵送技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泵送水平和泵送技术日益提高和完善,泵送混凝土的应用正日趋扩大。一些发展泵送混凝土较早的城市,泵送混凝土在混凝土工程量中占的比例和泵送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全国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一、配合比的设计原则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普通方法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混凝土可泵性要求进行确定。泵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在达到可泵性要求时应服从于阿布拉姆斯水灰比定则。而且,泵送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系数要尽可能小。换句话说,混凝土要有足够的粘聚性,使其在运输、泵送、施工中不发生分离。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稳定骨料所需骨料用量原则;最大限度密度填充原则;混凝土可泵性原则;骨料离析系数最小原则。
二、配合比设计思路
泵送混凝土除了根据工程设计所需的强度外,还需要根据泵送工艺所需的流动性、不离析、少泌水的要求配制可泵性的混凝土混合料。泵送混凝土具体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如下:以一定数量的粗骨料(5mm-50mm)形成密布的骨架空间网格,以相当数量的细骨料(小于5mm)最大限度地填充骨架空隙,以胶凝材料浆体最大限度地填满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间隙,并包裹粗、细骨料的颗粒。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以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有特殊的要求。如125输送管要求可用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碎石为30mm,150输送管要求混凝土所用卵石最大粒径为50mm,碎石为40mm。同时,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的级配也十分敏感。根据以上思路,参考绝对体积设计法,有方程如下:
Ks=(S/rso)/[(1/rso)-(1/1000rg)]·G
a=(W+C/rc+F/rg)/(1000/rso-1/rs)·S
W=K·(C+F)
W+C/rc+S/rs+G/rg+F/rf=1000
F/(C+F)=Kf
联立以上各式求解:
S=1000/[a(1000/rgo-1/rs)+1/rs+1000rg/(1000rg-rgo)·Ksrso]
G=1000S/[(100/rso-1/rg)·Ksrso
C=(1000-S/rs-G/rg)/[K+k·kf/(1-kf)+1/rc+kf/(1-kf)rf]
F=[kf/(1-kf)]·C
W=K·(C+F)
其中,Ks为砂料裕度系数;a为灰浆裕度系数;rso为砂料振实密度,kg/m3;rgo为石料振实密度,kg/m3;rg为石料表观密度,kg/L;rs为砂料表观密度,kg/L;G为石用量,kg/m3;S为砂用量,kg/m3;F为粉煤灰用量,kg/m3;C为水泥用量,kg/m3;Rc为水泥真实密度,kg/L;rf为粉煤灰真实密度,kg/L;W为水用量,kg/m3;K为水灰比;Kf为粉煤灰掺量系数。
三、配合比设计参数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
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根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由施工单位自己历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无历史资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取用(高于C35,σ=6.0MPa)。
根据此公式,以C40混凝土为例,C4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在正常情况下,上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与试验条件有显著差异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C30及其以下强度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
GBJ107-87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两种。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部位的不同,往往要求不同的评定方法,但很多单位仅按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导致实际试配强度均达不到49.9MPa。
对于一般单位而言,在一个工程中通常只有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于要求非数理统计的工程部位,结果只能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后果。
(二)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除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有明显影响外,对泵送粘性阻力也有影响。试验表明: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很大,泵送极为困难。随着水灰比增大粘性阻力系数(η)逐渐降低,当水灰比达到0.52后,对混凝土η影响不大,当水灰比超过0.6时,会使混凝土保水性、粘聚性下降而产生离析易引起堵泵。因此,泵送混凝土水灰比选择在0.45~0.6之间,混凝土流动阻力较小,可泵性较好。在Ⅲ#滑坡体剩余工程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水灰比为0.48。
(三)泵送混凝土外加剂及其掺量
湖北某水闸改建工程过程中,用于泵送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SW1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少水或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同时有利于泵送和夏季施工。
SW1减水剂能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缓1~3h,对泵送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有利。其掺量越多,在一定范围内减水效果越明显;但若掺量过多,会使混凝土硬化进程变慢,甚至长时间不硬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须严格控制掺量。SW1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6%~0.8%,夏季温度较高,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掺量取大值;冬季施工,掺量取小值。SW1减水剂对不同水泥有不同的适应性,当使用的水泥品种或水泥的矿物成分含碱量及细度不同时,减水剂的掺用效果不同,其最佳适宜掺量也不同。
四、小结
在工程实际中,应根据结构设计所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及特殊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和易性等技术要求,合理选用原材料及其用量间的比例关系,并设计出经济、质量好、泵送效率高的混凝土。水利工程多为野外施工,施工场地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曹文达,新型混凝土及其应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赵志缙、赵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
[3]胡立峰,高标号泵送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山西建筑[J],2007,(02).
篇5:新旧桥拼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新旧桥拼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针对以往扩建公路新旧桥拼接部位混凝土容易开裂的问题,结合桥梁拼接混凝土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质量控制、开放交通前混凝土强度要求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地扬长避短,解决桥梁拼接混凝土开裂问题.
作 者:宋小兵 田丽青 SONG Xiao-bing TIAN Li-qing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1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0 36(12) 分类号:U445.4 关键词:拼接部位 混凝土 配合比 质量控制 强度篇6: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
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就需要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着手,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方法以及计算手段,充分考虑混凝土耐久性的实际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关键词: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检测方法
原有的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已经不能够满足工程的结构强化、混凝土抗风性、抗腐蚀性等性能提升的需要了,并且国家所颁布的相应条例中也强调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提升耐久性的要求,所以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进一步综合相关设计因素,比如说环境以及材料质量、使用年限等,保证其耐久性,完善混凝土的相应结构。
1.目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耐久性方面的体现
混凝土作为丁程建筑之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建筑结构的强化。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因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能够满足耐久性的要求,造成了混凝土迅速老化、钢筋出现腐蚀以及卅锈等现象,不能够保障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一旦整个建筑结构因为耐久性程度较低而结构开裂,那么会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与威胁,所以需要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重视程度,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其耐久性。
2.分析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方面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之中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首先就是不同的用途要求,需要实现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来满足不同的用途要求。其次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就是使用的材料,具有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通常都是一种人工符合材料,所以材料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配合比设计。还有配合比设计探究方式,检测方式都是目前混凝土耐久性方面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因素,只有在明确影响因素的前提之下,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进行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际探究。
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升耐久性的具体措施
3.1 提升材料的基本质量
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之中的基础与关键是基本材料,只有从根本上提升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为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奠定相应的基础。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除了需要适用于工程之外,最好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材料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实现就地取材的同时,也能够加强技术方面的配置,为增强整体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提升耐久性奠定基础。
3.2提升试验次数与试验质量
试验同时也是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之中需要遵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以及相关标准等为依托进行实验,比如说在水灰比的实验过程之中,需要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所以需要测试W/C的自身数值,不同的数值变化可以现实处水灰比的基本性能,别说数值呈上升趋势时,水灰比比例往往较好,不仅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吸水率与吸水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基本抗压强度。所以提升试验次数与试验质量不仅仅能够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奠定相应的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大量的设计数据,提供相应的指标,实现对于基本材料以及数值的相关计算。
以砂率的计算为例,砂浆在混凝土的配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混凝土的拌合物中的重要成分,合适比例的砂浆不仅仅能够加强混凝土基本的润滑作用,同时也能够实现拌合物粘性,虽然从理论角度上进行研究发现,水量一定的同时,砂率越大而混凝土的流动程度以及润滑性能往往越高,但是在当砂率突破了一个范围或者一个值的时候,砂率增加其性能反而降低,并且出现了保水性降低等多种问题。所以实验的关键性也在于此,不仅仅需要通过试验找到砂率的最优值,同时也能够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找出砂率的应用范围,从而能够明确砂率的应用特点,以此实现混凝土配比的优化设计。
另外从主体原料与试验方法角度上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主体材料,来测试混凝土的配合比上能否提升其相应的耐久性,比如说自由水灰比、这样能够通过实验水与水泥的比例,来加强其配合比的设计,测试不同骨料的吸收能力,还可以通过正交实验法等,实现优化设计,计算吸水率与吸水量,从而提升实验质量。所以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之中,其关键与核心还是试验进行的结果与所获取的数据,只有加强了实验与理论性的研究,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良好设计。
3.3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有效运用
事实上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不仅仅有环境因素、内部结构因素还有施工因素等综合作用,但是在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之中仍然需要加强对于配比设计参数的分析与了解。所以整体能够加强混凝土耐久性的实际因素包括水胶比,掺合料的相应种类及数量,以及相关的用水量等,丰富实验设计方式,加强体积模型的相应建立,充分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中的多种因素,实现参数设计的联系性。
在研究混凝与的水胶比与强度还有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关系时,也需要加强设计参数的有效运用,往往氯离子扩大系数大于一千的同时,饱盐混凝土电导率也会大于两千,基本渗透性评价较高,在这一混凝土中其水胶比的基本参数保持在零点六零及以上,其强度也能够保持在三十及以下。所以合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对于相关材料扩散系数应用和试验结果应用的有效深化。
4.结语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耐久性一直是设计过程之中所追求的主要发展目标,除了要认识耐久性提升的重要意义之外也需要加强实验与理论方面的相应研究,比如说提升试验次数与试验数量、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有效运用以及提升材料的基本质量等,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混凝土配合比的发
参考文献
[1]王龙志,路林海,崔鑫,郭伟,王桂玲.清水混凝土制备技术研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12):27-31.
篇7: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泵送施工研究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建筑工程也对于施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混凝土作为一种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当前在建筑工程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耐久性、工作性能和强度都较好,所以受到了很多施工企业的青睐。但是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对于配合比以及泵送工艺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或者是泵送施工工艺不合理,都将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就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以及泵送施工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篇8: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泵送施工研究论文
1.1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其主要的优点就在于施工性能较为良好,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泌水以及离析的情况,而且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而言,其缓凝效果较好,在对其加以运输的过程中,坍落度损失也较小。虽然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都要依赖于良好的配合比设计,只有有效地对于配合比进行设计,才能够更好地保证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性能。所以说在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必须要对于原材料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选择原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对于水泥的种类加以选择,一般来说,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应该和高效缓凝减水剂具有良好的互容性。第二,在对于骨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对于细骨料而言,必须要对于细骨料的细度有效地加以确定,而粗骨料则应该选用具有连续级配的粒径满足要求的粗骨料;第三,在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置强度能够得到有效地满足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于胶凝材料的使用,而应该保证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低用水量、低水泥用量和适当的水胶比。
1.2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在进行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正确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只有保证方法的合理,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必须要注重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骨料的选择,在对于骨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采集取样检测出所使用的粗骨料的松散堆积密度,一般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所采用的粗骨料的松散堆积密度应该保持在1480Kg/m3左右。比如说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所使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那么其水胶比的设计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就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先计算出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有效水胶比,在计算出其有效水胶比之后,再依据有效水胶比来对于混凝土的实际水胶比加以计算。
在确定了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实际水胶比之后,就可以对于最大用水量进行计算,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其最大单位用水量之间存在着可线性化的关系,依据相关公式就可以对于最大用水量加以计算。在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相关的公式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依据计算的结果来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各种组分加以确定,从而保证其质量。
篇9: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泵送施工研究论文
2.1 泵送设备选择
在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进行泵送之前,首先必须要对于泵送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泵送设备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进行泵送设备选型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实际的泵送距离来进行选择,对于管道的阻力进行估算,在估算了管道的阻力之后依据所计算压力值初选混凝土泵的型号,然后再依据泵送设备的泵送性能曲线来对于对应的输送量进行查找,如果压力和方量能够满足要求,则确定泵送设备,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进行选择。
2.2 泵送管路的布置
在完成了泵送设备的选型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于泵送管理进行布置,泵送管路的布置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泵送施工的效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输送管路不能够承受任何来自于外界的.拉力,并且在泵送过程中要保证管道的水平;第二,在进行管路的布置时,应该按照最短距离和最少弯头的原则来进行布置;第三,在布置输送管路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管路布置在易于接近的地方,以便于管路的清洁和更换;第四,各个管路之间的连接必须要牢固和稳定,避免在泵送的过程中出现松脱或者摇晃的情况;第五,各个管卡不能够同地面或者是支撑物相接触,必须要留有一定的间隙。
2.3 泵送施工
在进行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泵送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有效地对于施工人员进行组织,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满足泵送施工的需求,在料斗处应该配备一门专门的工人,对于筛框上的大骨料来进行清理。在进行混凝土的泵送时,首先应该开机启动主机,然后再泵水,在泵水之后再泵砂浆,在泵砂浆的过程中,应该先在泵机出口处管路中放入一只海绵球,然后再将砂浆倒入料斗之中,如果管路的长度小于150m,则使用1:1的水泥砂浆,如果管路的长度大于150m,则应该使用2.5: 1的水泥砂浆。
3 结语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有着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对于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其配合比的设计以及泵送施工,只有合理地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且严格按照泵送施工工艺流程来进行泵送施工,从而有效地保证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立毅.基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与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1669.
★ 混凝土裂缝论文
★ 浅谈会计控制论文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探讨论文(合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