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

时间:2025-02-19 03:34:34 作者:酷在寒冬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酷在寒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希望大家喜欢!

篇1:“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

“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

[作者]  安徽 汪启明

[内容]

1994年春,安徽省教科所中学语文视导组赴安庆调研《纪要》中有这样几行文字:“潜山野寨中学汪南松等五位老师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关于中学语文教研文章共43篇。一个学校的语文组取得这样成果,这在全省尚属罕见。”面对如此热情洋溢的评价,我们自然把目光投向该校语文教研活动的核心,“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汪南松老师。汪老师现任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教研员、安庆市政协常委。1996年5月、1997年4月先后被评聘为安庆市教坛新星和安徽省教坛新星语文学科评委。从教40年来,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潜心探索中语教学科学化、艺术化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博采慎取,提出了“人课”教学观,逐渐形成了实而不泥、活而不乱、朴而不涩和巧而不浮的严谨而又宽舒的教学风格,获得了一系列颇有分量的教学教研成果。概观汪老师“人课”教学观的内涵,即一个中心,三个支点。

所谓一个“中心”,即“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基础学科”。汪老师认为,在教育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系统工程中,尽管各门学科都有其独特作用不可或缺,但语文学科居于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因此,“人”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立足点与归宿点,当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所谓三个“支点”,即“情意熏陶、思维训练和语文实践”,它们既是“人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施“人课”教学观的基本途径。

“情意熏陶”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材向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特定方法。汪老师认为,无论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中语教学效率,还是着眼于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完美个性的跨世纪建设性人才,情意熏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都要列为基本目标之一。在汪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极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意志和人格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他总是让学生主动地“披文入情”,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精美得体的言语佳境中感悟。比如,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汪老师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课文提示反复诵读全诗,感受诗句的清新流丽及其节奏明快、音调铿锵的韵律美;再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两个疑点予以启发,将学生导入末二句构建的佳境,明确帆影远融碧空,长江流向天际的壮阔景象乃诗人所见,并由此想象出诗人在送走孟浩然之后长久伫立江边,极目凝望的痴迷形象,这样,诗人在孟浩然去后的惆怅情怀,诗人对孟浩然的浓烈深厚的友情,学生们就可感可触了,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对“情意熏陶”来说,“思维训练”是个“热门”课题。汪老师反对那种受应试教育思想和“狭隘工具论”役使的思维训练。汪老师认为,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语教学培育人才的功能。思维训练不能跟在高考语文试题后面转圈,而要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范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汪老师还认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忽视甚至取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抑制学生大脑的联想、想象机制,给学生认识领域造成严重的智能障碍,限制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对于阅读和写作中常常出现的“越轨”现象,汪老师洞察秋毫,认为这是一种“病态思维”,是思维品质的异化,因而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根据内容与形式、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法则,承认差异,因势利导,纠正讹误,导上“正轨”。在其力作《导读三要》中,汪老师提出了关于导读技术应用的三条法则: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要导上正轨,这是完成导读任务的前提和关键;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导入佳境,这是导读的精微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优质课文范例作用的基本途径;根据语文学习和“育人”的目的,要导出智能,这是导读法区别于“填鸭式”乃至“讲读法”的本质体现。

汪老师认为,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进行语文教育、发展语文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活动和主要任务,但语文教学不是“专管”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坚持培养语文整体素质和发展语文能力统一的原则。比如,汪老师引导学生辨析“白皑皑”与“白茫茫”这一对同义词,不仅有关于词形、词义静态语知的温习,而且超出一般动态的语用范畴,让学生进入“修辞以适应题旨和情境”的高层艺术空间中领略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汪老师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反映”和“表达”的观念,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口说笔写都力戒虚夸编造,无病呻吟,越是不起眼的地方越要提醒学生不可疏忽大意。比如《跛鸽》(《中学生作文指导》1995年第11期)原稿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一天我正在屋里做功课,屋外突然传来一阵猫叫,不时还发出森然的“呜―――呜――”声。“不好!莫非……”我冲出屋子。小鸽子正在树底下;不远处,一只大黄猫伏在那里,胡须银针似的.根根翘起,粗粗的尾巴不停地摆来摆去,猛地,它向前一扑。“这下小鸽子完了!”……

这个场景描写,单从字面上看,语句通顺、叙事清楚,但用“反映”和“表达”的观点来审视,就觉得不够味儿,没有营造出小鸽子生命受到威胁时的紧张气氛,不能反映出与之相应的“我”的关切惊惧的心理状态。于是汪老师给习作者“说戏”,启发他们入境体验,考虑如何调整词句,经过反复商讨和斟酌,习作者删去了“莫非……”“银”“不停地”,将“粗粗”改为“又长又粗”,将“摆来摆去”改为“左右摆动”,将后面两句改为“随即猛地向前一扑―――完了!”经过这样的语文实践,学生不仅能悟出遣词造句的某些规律,而且能提高对事物对生活观察体验的热情,养成作文做人的良好习惯。

汪老师“将语文课教成‘人课’”的语文教学观,是一个科学的命题。首先它合乎现代教育的总体要求,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其二,它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其三,它丰富了素质教育的理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人课”教学观不仅在语文教学实践上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教育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人课”教学观,在汪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的事迹选入了《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进了《委员风采录》(政协安庆市委员会编)……但汪老师一点也没有松劲,没有懈怠,他信奉的格言是:“天能限我以风云,而不能限我之精神;地能限我以山川,而不能限我之进龋”去年送考归来,整理近十年的教案、札记、习题和论稿,累积盈尺,汪老师即兴赋七绝二首,足见其心意和抱负:“ 篇章字句语修逻,一剑十年费砺磨。不趁机缘夸智巧,唯将寸秒补蹉跎。”“锄扶灌洒满庭栽,矫枉医残广育材。易老园丁情未老,心花似旧伴苗开。”

愿汪老师“人课”教学观在语文教育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绽出更加绚丽夺目的花朵来。

篇2:“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

“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

[作者]  安徽 汪启明

[内容]

1994年春,安徽省教科所中学语文视导组赴安庆调研《纪要》中有这样几行文字:“潜山野寨中学汪南松等五位老师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关于中学语文教研文章共43篇。一个学校的语文组取得这样成果,这在全省尚属罕见。”面对如此热情洋溢的评价,我们自然把目光投向该校语文教研活动的核心,“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汪南松老师。汪老师现任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教研员、安庆市政协常委。1996年5月、1997年4月先后被评聘为安庆市教坛新星和安徽省教坛新星语文学科评委。从教40年来,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潜心探索中语教学科学化、艺术化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博采慎取,提出了“人课”教学观,逐渐形成了实而不泥、活而不乱、朴而不涩和巧而不浮的严谨而又宽舒的教学风格,获得了一系列颇有分量的教学教研成果。概观汪老师“人课”教学观的.内涵,即一个中心,三个支点。

所谓一个“中心”,即“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提高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基础学科”。汪老师认为,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系统工程中,尽管各门学科都有其独特作用不可或缺,但语文学科居于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因此,“人”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立足点与归宿点,当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所谓三个“支点”,即“情意熏陶、思维训练和语文实践”,它们既是“人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施“人课”教学观的基本途径。

“情意熏陶”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材向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定方法。汪老师认为,无论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中语教学效率,还是着眼于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完美个性的跨世纪建设性人才,情意熏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都要列为基本目标之一。在汪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极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意志和人格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他总是让学生主动地“披文入情”,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精美得体的言语佳境中感悟。比如,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汪老师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课文提示反复诵读全诗,感受诗句的清新流丽及其节奏明快、音调铿锵的韵律美;再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两个疑点予以启发,将学生导入末二句构建的佳境,明确帆影远融碧空,长江流向天际的壮阔景象乃诗人所见,并由此想象出诗人在送走孟浩然之后长久伫立江边,极目凝望的痴迷形象,这样,诗人在孟浩然去后的惆怅情怀,诗人对孟浩然的浓烈深厚的友情,学生们就可感可触了,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1] [2] [3]

篇3:地理教学观课随笔

近一学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这是一个老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体验最深的就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迫切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对初一地理教学的体验和反思:

一、要结合教的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2、13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问题、教学情境,加上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增加了‘活动’、‘阅读’、‘思考’等的版块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性图片。新课改的教材特点,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学习地理学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20__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来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节影子上,什么季节白昼长”等等相关问题;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一起探讨获取明天天气的途径有哪些,让同学们自己做天气预报播报员,在乐中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生活中熟知的现象拿到课堂上,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在讲《地图》一节时,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这样的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

三、运用现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谓‘教无定法‘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其独特的学科性质,更使得地理课堂上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变换中,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直观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在每堂课都要用到。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如各种天气各种气候的景观图,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记住了地理知识,特别是各种地图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建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节,“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中国疆域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学用具。

以上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上的一些思考。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多的去思考,让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成熟。

地理教学观课随笔

观课心得体会

观课报告

生物观课报告范文

个人观课报告

英语观课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观课报告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英语观课报告800字

高中数学观评课报告

“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锦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