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点絳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招聘者最反感哪些求职者,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招聘者最反感哪些求职者,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招聘者最反感哪些求职者
一忌不够诚实和“不懂装懂”。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有诚实精神、美好品德的大学生。因此,在接受面试时千万不要试图对“明察秋毫”的HR经理说谎。据介绍,不少毕业生在接受面试时,由于迫切希望得到眼前的这份工作,通常很容易犯下“不懂装懂”、“故意隐瞒自己的缺点”或“夸大自身优点”的错误。如一些毕业生可能会在求职简历、描述自己的能力过程中夸夸其谈,或违背事实地强调自己在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忌简历有错别字。“面试时,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看到求职简历中居然有错别字。”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每次遇到这种毕业生,他都会把求职简历“扔在一边”,然后颇有礼貌地告诉对方“请回家等通知”。“如果我招聘了一名连简历都有错字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今后他处理帐目时很可能会由于‘不小心’而弄错一个至关重要的小数点。”
三忌着装举止不得体。大学生在接受面试时,谈吐、穿戴的得体和落落大方,将非常有助于给HR经理留下美好的印象,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求职成功率。
四忌开口就问薪水多少。“还没跨进企业的门槛,就不切实际地开口谈待遇。”人力资源总监表示,对于这种心态比较浮躁的大学生,最终得到“录取通知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这种大学生更为反感。
篇2:HR最反感哪四类求职者?
一忌不够诚实和“不懂装懂”,
HR最反感哪四类求职者?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周欣表示,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有诚实精神、美好品德的大学生。因此,在接受面试时千万不要试图对“明察秋毫”的HR经理说谎。据介绍,不少毕业生在接受面试时,由于迫切希望得到眼前的这份工作,通常很容易犯下“不懂装懂”、“故意隐瞒自己的缺点”或“夸大自身优点”的错误。如一些毕业生可能会在求职简历、描述自己的能力过程中夸夸其谈,或违背事实地强调自己在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二忌简历有错别字。“面试时,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看到求职简历中居然有错别字。”广东欧派厨柜企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军刚说,每次遇到这种毕业生,他都会把求职简历“扔在一边”,然后颇有礼貌地告诉对方“请回家等通知”。“如果我招聘了一名连简历都有错字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今后他处理帐目时很可能会由于‘不小心’而弄错一个至关重要的小数点。”
三忌着装举止不得体。大学生在接受面试时,谈吐、穿戴的得体和落落大方,将非常有助于给HR经理留下美好的印象,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求职成功率。
四忌开口就问薪水多少。“还没跨进企业的门槛,就不切实际地开口谈待遇。”广州AEC汽车城人力资源总监肖宇表示,对于这种心态比较浮躁的大学生,最终得到“录取通知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这种大学生更为反感。
篇3:HR最反感哪类求职者?
在求职面试环节中,总会有学历高,能力强的人才,可是求职时还是会被不少面试官拒绝,他们就觉得肯定是面试官眼光有问题,却没从自己的心理健康方面找问题。在一些面试官眼里有些求职者是让人很反感的,即使这类人能力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求职者容易让人反感呢?
一、不够诚实和“不懂装懂”
某人力资源经理表示,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有诚实精神、美好品德的人才。因此,在接受面试时千万不要试图对“明察秋毫”的HR经理说谎。据介绍,不少求职者在接受面试时,由于迫切希望得到眼前这份工作,通常很容易犯下“不懂装懂”、“故意隐瞒自己的缺点”或“夸大自身优点”的错误。如一些人可能会在求职简历、描述自己的能力过程中夸夸其谈,或违背事实地强调自己在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简历有错别字
“面试时,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看到求职简历中居然有错别字。”广东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每次遇到这种求职者,他都会把求职简历“扔在一边”,然后颇有礼貌地告诉对方“请回家等通知”。“如果我招聘了一名连简历都有错字的人,今后他处理账目时很可能会由于‘不小心’而弄错一个至关重要的小数点。”
三、着装举止不得体
大学生在接受面试时,谈吐、穿戴的得体和落落大方,将非常有助于给HR经理留下美好的印象,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求职成功率。
四、开口就问薪水多少
“还没跨进企业的门槛,就不切实际地开口谈待遇。”广州某汽车城人力资源总监表示,对于这种心态比较浮躁的求职者,最终得到“录取通知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这种人更为反感。
不管是多么优秀的人,身上有一些让人反感的的地方就可能成为求职路上的致命伤,这样是没有前途可言的。如果你是以上其中一种求职者的话就要多注意了,要尽快改掉自己身上这些让面试官反感的缺点,否则会一直找不到好的工作的。
篇4:面试官最反感的求职者行为
面试官最反感的求职者行为
各位求职者要注意了,HR面试时最不喜欢以下有以下表现的求职者:
1.面试迟到;
2.解释迟到的原因是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错误;
3.衣冠不整或穿戴不妥;
4.精神不振,不够自信;
5.目光游离,不敢正视招聘人的眼睛;
6.猜测招聘人在公司中的地位,或直截了当地向招聘人发问“你在公司里做什么?”
7.话题散漫,不能集中表明他(她)能否满足用人单位地要求;
8.夸大自己的能量,但从简历所提供的经历和事例来看不具备如此实力;
9.回答问题没有中心,无层次,无逻辑;
10.态度随便,对面试的工作显示出不积极,不热情去争取;
11.回答大部分问题只说“是”“不是”;
12.表示出对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或任何工作都渴望的心态;
13.叫错招聘人的名字或姓氏;
14.恶意攻击前任上司或公司;
15.即可询问面试结果,比如:“现在我该怎么做?”或“你打算聘用我吗?”
16.在面试开始不久,就脱口说出“我希望我的年薪至少……,这份工作提供的薪资不要少于这个数”;
17.当招聘人问你对职位及公司有何问题向问时,回答却说“没有”。
应届生求职必须注意的七大事项
在求职时,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应届生求职不许注意的七大事项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求职成功。
一、简历要详,又要简
所谓要详,就是指一定要充分地把自己的优势批露出来,不用把一些很虚的东西一一点到,但要把很实际的东西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没必要保留;但同时,不能冗长,??嗦,点到为止,言简意陔,所以又要简,再长了,除非你的简历有格外吸引人之处,否则简单些,才会有更多的用人单位的目光投注在其中;
二、说话要稳,不能浮躁
在我跟其他人一起竞聘时,尤其是跟一些应届生一同应聘时,往往会感觉那些应聘者说话时好象很激动,有时也很做作,不自然,仿佛学生气很重,这些东西也许在应聘学生会时管用,到了用人单位有时会被人认为没有社会基础,不予以录用;
三、要有耐性
耐性很重要。有时,你按约定时间去了,可能往往要等一段时间。假如是好工作,不要因为等得久而放弃。绝对不要用对方不守信或是效率太差为理由否决对方,这是很不成熟的学生气的表现。社会就是社会,你一定要学会适应社会,不要让社会来适应你;
四、要有特点,但不宜锋芒太露
大家都在应聘,假如条件也没啥突出的,那么你的谈吐及说话内容就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假如你没有自身的特长,就要刻意去思考一些更好的办法,但不要太另类,太哗众取宠,这样反而弄巧成绌;可是同时也不要把锋芒显得太突出,究竟这是应聘,锋芒太露有些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本人的口才太佳,每次应聘都会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但同时相信也带来过副作用。许多次都会被人提出口才甚佳之语,但往往得不来复试通知;
五、不要太显个性
个性是要有的,但很可能不是你自己认为的那种个性。我曾聘一单位时,提出假如领导给我充分的空间,我会把工作做好。当时感觉是一句不错的话,但我没去更多考虑对方的态度变化。后往返想,对方曾很不满地重复了一句我的话,明显是认为我轻易不服从领导,所以印象便打了折扣,果然也没再通知我;
六、回答问题要大胆、自信
对方有时会提一些抽象的问题,比如给你十万块你怎么办了,或是相关的问题,这个时候你不要在不知咋答时不好意思地笑,也尽量不要吞吞吐吐,因为你的'答案其实并不重要(除非太另类或是太离谱),重要的是你的表情与态度,是不是有自信,是不是有语言表达的那股锐气,相信你用十万块去买双袜子要是表达好了,比别人吞吞吐吐地去开个大公司录用机会更要大得多;
七、表达你能吃苦,并且事实上也要做好吃苦的预备
吃苦是这个时代人比较薄弱的环节。记住,这是个很要害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不比那些计划经济里吃软饭的人们,我们更要突出自己的能力去拼搏属于我们的明天。你要表达出你能吃苦的决心――包括体力上的以及精神上的(比如受气之类),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竞聘成功的以及未来事业的成功。
篇5:那四种求职者令人力资源经理最反感?
对于人力资源经理们来说,总是要面对海量的简历和求职者,在筛选的过程中,有一些人的简历总是会被第一时间删掉。
对于广大求职者来说,当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简历被漏掉,如果你想求职成功,如果你想成为人力资源经理们的“香饽饽”,那么就不要做以下几种求职者。
NO.1有病乱投医型
在招聘广告上明明写的是招聘系统工程师,可是简历的应聘岗位却赫然写着:文员。这样的简历,显然会被人力资源经理首先删掉。
提醒求职者一定要看好招聘信息,成功的求职不允许你看错或者是误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在招聘这个职位的同时顺便招一个其他职位的。
NO.2死缠烂打型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有人如此形容,于是今天发一封简历,没有消息后明天再发送一封。人力资源经理们形容这样的简历邮件是“病毒”,显然,他们是深恶痛绝的。
如果投了一次简历没有音讯,就没有必要再投了,已经说明你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了,不是你不优秀,仅仅是因为不符合要求,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投简历,人力资源经理会感觉你太钻牛角尖,以后在工作中也会难沟通,难管理。
NO.3一问三不答型
在求职面试中有的求职者性格非常之内向,人力资源经理问什么都只是礼貌性笑笑。对于自己不知道的问题笑,对难回答的问题笑,对满可以回答的问题也笑,面对这样的求职者,很显然人力资源经理只能说“再见”。
所以,求职面试时,如何巧妙地回避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和与人沟通,需要求职者平日多加修炼。
NO.4滔滔不绝型
与一问三不答型的求职者相反,这个类型的求职者一开始给人印象还不错,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让人产生反感。
很多成功就职的职场人士表示,其实在面试和与人力资源经理沟通的过程中语言适度就好,没必要“溜须拍马”,求职者最注重的还应该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那四种求职者令人力资源经理最反感?]
篇6:上海人力资源经验:HR最反感哪四类求职者
一忌不够诚实和“不懂装懂”。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周欣表示,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有诚实精神、美好品德的大学生。因此,在接受面试时千万不要试图对“明察秋毫”的HR经理说谎。据介绍,不少毕业生在接受面试时,由于迫切希望得到眼前的这份工作,通常很容易犯下“不懂装懂”、“故意隐瞒自己的缺点”或“夸大自身优点”的错误。如一些毕业生可能会在求职简历、描述自己的能力过程中夸夸其谈,或违背事实地强调自己在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忌简历有错别字。“面试时,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看到求职简历中居然有错别字。”广东欧派厨柜企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军刚说,每次遇到这种毕业生,他都会把求职简历“扔在一边”,然后颇有礼貌地告诉对方“请回家等通知”。“如果我招聘了一名连简历都有错字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今后他处理帐目时很可能会由于‘不小心’而弄错一个至关重要的小数点。”
三忌着装举止不得体。大学生在接受面试时,谈吐、穿戴的得体和落落大方,将非常有助于给HR经理留下美好的印象,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求职成功率。
四忌开口就问薪水多少。“还没跨进企业的门槛,就不切实际地开口谈待遇。”广州AEC汽车城人力资源总监肖宇表示,对于这种心态比较浮躁的大学生,最终得到“录取通知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这种大学生更为反感。
[上海人力资源经验分享:HR最反感哪四类求职者]
篇7:企业招聘最喜内部 求职者应尝试多种方法
企业招聘最喜内部推荐 求职者应尝试多种方法
有个既可爱又有学识的MM问珠珠:哪里可以查到外资企业尤其是法资企业的招聘信息呢?珠珠听出来了,这个MM一定是学法语的,她希望自己的语言特点能充分发挥。这个想法是对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能提高求职成功率,但问题可能会是这样:她找不到正在招人的法资企业;而对方也同样找不到她———听上去让人有点沮丧。
有的企业其实也在抱怨招不到想要的人,所以有时候就会采取一些很没有创意但却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最近我们在麦当劳门店的玻璃门上看见一则“广而告之”:需要门店经理一名以及相关的职位描述。意图很明显,希望消费者或路人能把“用人信息”带给正找工作的亲朋好友。麦当劳地处闹市,这种简单可能是有效果的,可如果是地处偏远的制造型企业此法就行不通了。
珠珠觉得这里会有一个问题:企业最喜欢的招聘方式和求职者最喜欢的查找招聘信息的手段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那岂不是上演了一出招聘求职的《向左走,向右走》?所以,求职者在找工作之前有必要了解企业最喜欢的招聘方式是什么。
调查显示,很多企业最喜欢的`方式是聘用内部员工。与“做熟不做生”同理,企业也希望用那些已经认识的人。如果企业某个管理岗位正有空缺,首先要考虑的是从内部职员中提拔,或者将原来的临时工转为正式员工。内部跳,也是跳槽的好方法。珠珠以前采访过一位西门子公司上海分公司行政总经理,工作几十年,从没离开过西门子。但他的职业生涯发展也相当顺畅,因为他在公司内部的跳槽同样让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从初进西门子担任集团下属某厂会计,到上海分公司行政总经理。他还担任过西门子公司东南亚某国分公司的行政总经理。
当内部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时,企业才会退而求其次:内部员工推荐。企业希望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推荐他熟识的人。企业用意很简单:朋友之间比较了解,会把一个有经验或一个业绩不错的人带到企业中来。并且成本还低,因为既不需要中介费也不需要招聘成本。
如果还行不通,企业在招聘时会根据不同的用人要求作两种选择。招聘高层管理,选择猎头公司,这得花点钱,通常是被“挖”者的年薪20%至30%;找低层次的,可能会找职业介绍所。通过各种渠道网来不少简历,供企业选择。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适用,企业才不得不选择他们最不情愿的方法:看求职者投来的简历,或在媒体上发布“招聘启事”。而这种企业最后选择的方式往往成为很多求职者主要的求职渠道。也就是说:求职者最喜欢的方法刚好与企业喜欢的方法相反。
当然,珠珠在这里说的也是一家之言,信不信由你。毕竟有很多人从报刊上登的招聘广告上找到工作。只是希望你在求职方式上不要“一棵树上吊死”,尝试用更多的方法。
篇8:求职者“爽约”,招聘者发飙
招聘者与求职者约好时间见面就像一次“相亲约会”,有约会就可能会有“爽约”,然而,身为HR的你,是否经常遇到求职者放你鸽子的情况呢?
东莞阳光网阳光社区的这篇帖子肯定会让你深有感触,在这篇名为《昨天约了5个人来面试,居然全部放我鸽子,气死人了》的帖子中,作者这样写道:
首先说明,我们的公司虽然在业内默默无闻,但公司运营的网站可是国字号的,主管单位是大家每天在报纸上新闻上都能看见无数次的那种。我们招聘图片编辑等技术人员,给出的待遇是不少于5000元/月,真金白银,上班地点也在东莞山庄附近。就我个人觉得,如果我有那份技术的话,这样的工作岗位一定不愿错过一试吧!
因为人力资源部和专业招聘网站还在谈合约,又急需招人,所以选择了东莞的热门网站――阳光网发布招聘信息。在一周内,4个职位、7个岗位,收到了近30份简历,其中不乏来自上海、武汉等地的求职者。我们经过仔细考量,向其中7个人发出了第一轮面试邀请,其中5个人回复,确认参与面试。
在这5个人当中,有两位的资历和技术能力,我们确实挺满意的,基本上也为他们设计好了各自在公司中的项目计划――换句话说,面试过后就等着他们决定是否签约了。
我们从周三开始,先后用一次短信和三次电话来确认面试意向,通知时间地点,为了方便外地来的求职者,我还主动表示可以提供交通和住宿信息服务。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先是昨天下午,一位武汉的小伙子说,我东北老家有急事,回去了。到昨天晚上10点,两位上海的应届毕业生说,“明天好像会有雷暴雨,我们不想来了”。到了十五分钟前,一位在东莞本地的、工作经验也丰富的女士说:“我找不到公交车,不来了。”最后是一位实习生,说:“没有告诉我时间啊,我还在学校。”
就这样,我们邀请公司的老总、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参与考核的面试被求职者“放了鸽子”。作为招募者,让我倍感惭愧,也十分不解。也许是现在的人觉得找工作很容易,也许是我们的条件和待遇确实没有彻底打动对方。但是――当初你们投递简历,只是随手发个邮件吗?没有想想这家公司对你们意味着什么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你们不只是错过一份国字号的工作。
你们在接到面试邀请的时候,是怎么考虑自己的选择呢?也许有很多不错的机会等着你去争取吧,但是以你们这样的态度,即便被录取了,说好听的,我想你们的雇主也承担了额外的人力资源风险。
最后,我向我的公司同事们深表歉意,当我收到那种没有说明应聘职位、没有说明具体求职意向、甚至没有邮件标题的求职信时,我应该立刻把这样的求职信塞进垃圾桶里!我不应该浪费你们的时间和精力来陪这些不负责任的家伙消耗,对不起各位!
我也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蔡某(你是我的学弟,你的面试机会是我费尽全力帮你争取来的!)、叶某(你的条件真的让我们很欣赏你,可惜你敌不过一阵雷暴雨)、邱某(我相信你家里真的有急事,可是需要等到我询问你你才告诉我吗?)、贺某(亏你还是东南某著名媒体的前员工,身为有职称的专业新闻记者,能告诉我为何你找不到公交车吗?)、陶某(你是很不错的,作品也是我们很喜欢的,但是下次请别弄错时间),我希望以上诸位能够听进我这么一句话:你不需要对得起任何人,前提是你确定对得起自己,
无独有偶,据《广州日报》报道,大渝吧上挂出了《一条雷人的招聘启事》的帖子。帖中所指的招聘单位为大坪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招聘总经理、行政商务、销售经理等8个职位。很多职位招聘全部附有一条特别说明:“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上班,请不要投简历到我们公司。如果通知你来面试你不来,公司会安排通知的人对你进行语言伤害。”发布该招聘启事的公司负责人邓先生称,发这样的“特别说明”实属无奈之举。公司属于民企,希望招一些愿意在公司踏实工作的人才,但两个月发出100份左右面试通知最终只有五六个人来。“我们的面试官坐等几个小时,一个(面试者)都不来,太不尊重我们了。有一次一位大公司的老员工有意跳槽过来,我们也开出了上万月薪,约好了时间,包括副总在内的三位领导等了一个下午,这位求职者却没有来,电话也不接,这不是耍人吗?”
对于“语言伤害”的说法,邓先生说,如果面试者接到通知不来,事后也没有解释,他们会安排人打电话去询问,告诉他们这样不讲诚信以后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对于是否真的会对爽约者进行辱骂,邓先生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他说,很多面试者抱着随意试试的心态投简历,而筛选简历和通知面试非常费时间,发特别声明没有恶意,希望应聘者能够理解用人单位,慎重投简历。
以上两个“爽约”让HR很生气的例子,相信在行业内不是个案。第一个案例中,那位HR语重心长对“爽约”者批评教育,算得上是宅心仁厚了;第二个案例中,“爽约”就骂人的行为,却是相当“火爆”,引起争议。
依笔者来看,如果指责这些“爽约者”不够“诚信”,这个帽子还是扣得有点大了,这只是一种求职市场的习惯而已,当然,你非得要说是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我也没有异议。
其实,对于面试者来说,如果真不愿意去该公司面试,大可以一个电话解释清楚,当然,如果碍于情面,不好道出真正原因,也有一千种理由“遮掩”,但“爽约”的确不够礼貌。面试者可能会说,“我不去面试,或者不打电话告知对方,对方自然就清楚了,因为不去就是一种告知,我就不信这个公司就等我一人?”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求职者的普遍心态,求职者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水滴,不是重要人物。HR也许会说,这是求职者的狡辩。没错,每个人在心底里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呢?HR往往也会有让求职者觉得失信的地方。譬如很多求职者每次到企业面试,面试结束,很多企业会说:等我们通知。可是,等到通知的是不是都是那些被录用的?有多少没被录用的求职者等到过企业“不予录用”的礼貌性通知呢?只通知被录用的求职者也成了大大小小企业的习惯了,难道,HR说好让面试者等通知,结果HR不给通知,我们也得牵扯到HR的诚信吗?我想大可不必了吧,这也是一种习惯而已。
求职者对企业面试“爽约”与企业不通知“不予录用”的求职者都是习惯而已。
当然,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两种习惯都不是好习惯。
篇9:面试官反感求职者自我吹嘘
面试官反感求职者自我吹嘘
面试要突出自我优势
小宋是陕师大新闻专业20xx届毕业生。参加过十多场招聘会后,11月初,她已在“美的”公司找到了一份管理岗位的工作。
以下是她的求职体会: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好是参加校园招聘会,因为社会上的招聘信息往往需要工作经验,大学生不具有竞争优势。求职期间,要多查询各个高校的就业网,多掌握招聘信息。
制作简历要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如英语四六级水平、实践经验、奖学金获得情况等,自荐信可以放在最后,另外,如果有实习作品一定要附上。
很多用人单位的面试都分为“一面”和“二面”。“一面”时,大多为群体面试,这种面试,应聘学生一定要注意适当地表现自己,可以谈,但不能谈得太多,在自我介绍中要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让自己脱颖而出。“二面”一般都是一对一的面试,这时,面试官问什么就答什么,一定要真诚,不要自我吹嘘,面试官很反感爱吹嘘的学生。
现在就业压力大,虽然说求职是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但其实还是用人单位在挑选学生。因此,我比较赞同先就业后选业的观点,等有了工作经验后可以再寻找更好的单位。
找工作课本不能丢
全同学是西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xx届毕业生,求职不到两个星期,10月初,就已成功应聘到“华为”公司,岗位是技术支持,入职月薪约5500余元,
用人单位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精神。我4年的综合成绩在全年级排第一,大学期间参加过多次电子设计大赛,还参加了学校的健美操队。
简历很重要,我的简历只有一张纸。简历要简明扼要,把自己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些亮点突出就可以了。
现在大家都忙着找工作,很多人可能很久都不翻书了,但是用人单位的笔试及后面的'面试都会问到很多专业知识,所以,找工作的空隙要翻看一下专业课程,巩固掌握专业知识。笔试的题目大多与应聘的岗位有关。
面试通常第一关都是考查专业知识,“二面”时很多企业采取分小组讨论的形式。面试其实就是考查你与人沟通的技巧,在谈话中,要重点介绍自己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学习和经历,同时要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将话题引向自己擅长的方面,而不要处于被动。但要注意,谈话一定要有礼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面试时的着装也很重要,男生一般都是穿西装。干净、得体的着装,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气质,还能体现你对这份工作的重视及对面试官的尊重,能给面试官留个好印象。本报记者卢红曼
求职日志
第三次面试希望能被录取
“喂?是赵静吗?”昨日上午10时,正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赵静突然接到一个令她欣喜的电话。这是18日,她在省体育场应聘的那家文化传播公司打来的面试通知。
下午1:20许,赵静穿着精神的短款小外套、牛仔裤和小短靴,坐公交车从长安区赶到位于高新路的面试点。她要应聘的是一本杂志的编辑,“编辑这个岗位很适合我,希望我也能适合这家公司吧。”赵静笑着说。
赵静进入面试的房间后,发现还有两名女生也来应聘编辑岗位。该杂志编辑部主任田丽娜拿着三个学生的简历翻看了一下,让她们挨个介绍一下学习和实习经历。赵静的自我介绍被排在最后。“老师,我介绍一下自己……”赵静递上实习作品,称自己曾在报社实习。面试老师翻看作品时,赵静勇敢地毛遂自荐:“老师,我可不可以谈一下自己对编辑工作的理解?”面试老师抬头看了一眼赵静后,表示默许。赵静讲述了自己对编辑工作的理解。“你觉得作为一名编辑最重要的是什么?”面试老师就赵静的回答即兴提问。“编辑不光是选稿子、改稿子,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文字的一种敏感……”赵静说。
跟3个女孩简单交谈后,田丽娜表示,她们的条件和表现都很好,但因为作品都是新闻稿件,与杂志的时尚定位不太相符,看不出她们是否适合这份工作,田丽娜建议她们将写过的感悟小文或情感故事随后发给她。
田丽娜说,这次只招一个编辑,投简历的人很多,最后通知了6个人参加面试。至于最终谁能被聘用,在看过应聘者的文学稿件后才能敲定。
不知道哪个作品好,11月19日晚,赵静专门找同学帮她挑选自己曾写过的感悟小文。“这是我的第三次面试,挺希望能被录取的。”赵静说。
篇10:“怪题”让求职者反感
“怪题”让求职者反感
近日,不少求职者,被招聘方问到诸如“你有什么缺陷,让你找不到女朋友”之类的“怪题”,不少人对此有损人格的话题感到反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学生涂浩,在应聘深圳一家电讯公司时,主考官问道:你有没有女朋友?涂回答说没有,主考官继续追问:“那你有什么缺陷,让你找不到女朋友?”涂浩竟一时无语,
他告诉记者,没想到主考官会问个人隐私的.问题,他很愤怒。
武汉理工大学的白雪在应聘时,遇到的问题是“你够不够坏?”她被问得满脸通红,主考官依旧步步紧逼。排在她后面的一个女生冲上来说:“我看没人比你坏,如此刁难别人!你懂不懂尊重人?”
记者采访了数名应聘者,发现八成以上的人都遭遇过“怪题”的刁难。多数人反感此类提问。在武汉大学招聘论坛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留言:“企业和求职者应该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对话,对企业而言,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必须尊重我!恳请来招聘的企业自重,否则,珞珈山不欢迎你。”
编辑:Tina
★ 社会求职者自荐信
★ 求职者面试四忌
招聘者最反感哪些求职者(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