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甜仪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速算扣除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速算扣除数,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速算扣除数
说明
速算扣除数是指用快捷方法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的数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分成不同级距和相应的税率来计算。如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1500元以内的,按3%税率计算,1500-4500元之间的部分(即3000元),按10%的税率计算。
例子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1500*3%+700*10%=11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但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2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2200*10%-105=115元。
这里的105就是速算扣除数,因为2200元中,有1500元多计算了7%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20%:555,25%:1005,30%:2755,35%:5505,45%:13505。
税额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3500或4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20%。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加成征收):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元)×20%×(1-3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x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20%
7.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20%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1-20%)×20%
8.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篇2: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
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如果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个税时,为了简化计算过程,通常就会涉及到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它的作用只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让个税计算更加简便。
当前我国最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用到超额累进税率表的收入分类有,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年终奖),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对企事来单位的承包承租所得,他们的个税计算过程中都涉及到个税速算扣除数。
如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每一个级距后面都附有相应的速算扣除数,且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计算个税时,只要将把应纳税所得额与税率表对照,找到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带入公式计算即可。
下面就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下,张三1月分工资收入5400元,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为400元,请问题张三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3500元) = 6400 - 400 - 3500 = 25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2500 x 10% -105 = 145元。
应用个税速算扣除数,简化计算过程,一步到位,轻松计算出个税。
下面计算个税不用速算扣除数,需要分步计算,看看最后计算结果是否与上面相同。
应纳税所得额为2500元,根据税率表,其中的1500元适用3%的税率,这1500元应纳个税为1500*3%=45元。
应纳税所得额2500元减去1500元后,还用1000元,适用10%的税率,这1000元应纳个税为1000*10%=100元。
个税总计为100+45=145元,虽与上面的计算结果一致,但计算过程很复杂,容易出错,如果金额巨大的话更加麻烦。
我们财税工作人员,不是搞数理研究的,没有必要太深入理解公式及计算推理,可以先记住这些计算公式,以后如果需要的话再深入理解计算原理。
2014个人工资所得税税率表
如何计算20工资个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2014年工资税怎么算
2014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2014年最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
篇3: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速算扣除数
一、薪酬、福利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现行方法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
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1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二、奖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有两种:
1、公式计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现在很多网站都有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只要您按照计算器的提示输入“收入类型、收入总额、税前扣除三线一金数额”即可轻松算出“应缴税款”。
篇4: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版
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如果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个税时,为了简化计算过程,通常就会涉及到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它的作用只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让个税计算更加简便。
当前我国最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用到超额累进税率表的收入分类有,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年终奖),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对企事来单位的承包承租所得,他们的个税计算过程中都涉及到个税速算扣除数。
如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每一个级距后面都附有相应的速算扣除数,且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计算个税时,只要将把应纳税所得额与税率表对照,找到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带入公式计算即可。
下面就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下,张三1月分工资收入5400元,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为400元,请问题张三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3500元) = 6400 - 400 - 3500 = 25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2500 x 10% -105 = 145元。
应用个税速算扣除数,简化计算过程,一步到位,轻松计算出个税。
下面计算个税不用速算扣除数,需要分步计算,看看最后计算结果是否与上面相同。
应纳税所得额为2500元,根据税率表,其中的1500元适用3%的税率,这1500元应纳个税为1500*3%=45元。
应纳税所得额2500元减去1500元后,还用1000元,适用10%的税率,这1000元应纳个税为1000*10%=100元。
个税总计为100+45=145元,虽与上面的计算结果一致,但计算过程很复杂,容易出错,如果金额巨大的话更加麻烦。
我们财税工作人员,不是搞数理研究的,没有必要太深入理解公式及计算推理,可以先记住这些计算公式,以后如果需要的话再深入理解计算原理。
篇5:会计中什么叫速算扣除数?
如题,会计中什么叫速算扣除数?
1.会计中什么叫速算扣除数?
2.年终奖个税临界点表
3.大学生应聘会计面试技巧
篇6:个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第一级税率为3%。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7级税率。6月30日通过,9月1日起实施)
当前执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应纳税所得=工薪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
现行扣除标准为中国公民2000元,新的个税方案实施后提高到3500元;而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第一文库网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现行确定附加减除费用2800元,即共扣除4800元,新的个税方案尚未明确。
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见上表所列。
标签: 7级税率,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税税率表, 最新个税税率表, 最新个税起征点, 速算扣除
起征点2000和3500元纳税对照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第一级税率为3%。
新的个税方案实施后,广大工薪人士的纳税及个人收入情况有什么变化呢?9米计算器根据最终的个税方案,制作了《新旧个税标准纳税对照表》,供大家参考。与网上大部分的'对照表不同,此对照表中,考虑了三险一金的情况。9米采用平均工资3000元、社保个人缴费比例11%、公积金个人缴费比例8%作为计算依据。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此对照表结果仅供参考。
从此表可以看出,税前收入在10000-12000范围的减税幅度最大,而25000-40000范围的几乎没有变化。
附:以下是由网上摘录的个税调整对照表
篇7:个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0号,从9月1日起,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与此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如下:
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 0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 75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 9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 14750 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成本、损失)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附一:旧版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9级税率)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不超475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70,375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附二:旧版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
扣除数 1 不超过5,000元的 不超过4,750元的 5 0 2 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250元的部分 35 6,750 注: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1.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2.关于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汇总
3.20年终奖个税缴纳计算及临界区间
4.20终奖个人所得税公式及计算方法【新版】
5.2016年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最新)
6.2015年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7.个税计算器2016年税率表公式
8.2015年最新工资扣税标准
9.2016年终奖个税计算方法详细介绍
10.2016年终奖个税计算公式详解【最新】
篇8:9月以后年终奖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多少
如题,209月以后年终奖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多少
1.2011年9月以后年终奖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多少
2.年终奖扣税方式是什么
3.底了,你发了多少年终奖?2011企业年终奖揭秘
4.2011年年终奖计税方法在9月调整
5.全年一次性奖金缴税如何计算?
6.2017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7.2011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8.年终奖计算个人所得税办法
篇9:速算扣除数是什么-计算公式方法&例子说明及税额计算
速算扣除数是什么-计算公式方法&例子说明及税额计算
概述
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故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简称速算扣除数。
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12)×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方法
综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① 用上述公式计算:
1500×(10%-3%)+0=105
② 用直接计算法计算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2000×10%=20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1500×3%)+(500×10%)=95
速算扣除数=200-95=105
例子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1500*3%+700*10%=11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但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2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2200*10%-105=115元。
这里的105就是速算扣除数,因为2200元中,有1500元多计算了7%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20%:555,25%:1005,30%:2755,35%:5505,45%:13505。
说明
速算扣除数是指用快捷方法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的数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分成不同级距和相应的税率来计算。如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1500元以内的,按3%税率计算,1500-4500元之间的部分(即3000元),按10%的税率计算。
税额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3500或4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20%。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加成征收):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元)×20%×(1-3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x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20%
7.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20%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1-20%)×20%
8.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1.速算扣除数是什么-计算公式方法&例子说明及税额计算
2.一般人不知道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计算方法
3.2017个税计算方法
4.20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5.2016参加g20峰会有哪些国家?
6.关于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7.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7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8.个人所得税年12万所得的计算方法
篇10:会计中的速算扣除数为什么要减而不是加?
如题,会计中的速算扣除数为什么要减而不是加啊?
1.会计中的速算扣除数为什么要减而不是加?
2.会计师的待遇
3.上海劳动保障网最低工资不含税那个网站能查到
4.关于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5.求会计实习小结
篇11:年终奖的计税方式不合理,速算扣除数应该乘以12
目前的年终奖计税方式太不合理了,已经有很多人发现了这个问题,财务工作者和专家们都和税务部门反映及呼吁了这个问题。可是到现在还是没有改变错误的方法。在二个税率的临界点,差一块钱,税就会差好几百元,以下举个例子吧:
比如拿6000元的年终奖和拿6001元的年终奖需交的税如下:
6000元:
税率:6000/12=500,即以500这档的税率5%来计算税,
需交税:6000*5%=300元
6001元:
税率:6001/12=500.08,即以500-2000这档的税率10%来计税,
需交税:6001*10%-25=575元,
大家可以看到,多拿了这1元的年终奖,就得多交275元的税,那还不如不拿呢。
为什么这么不合理的计税方式,我们的税务局还不去改这不合理的制度呢?
我认为合理的计税方式应该是后面所减的速算扣除数应该乘以12,如6001元应该交如下税:
6001X10%-25x12=300.1元,这样的计税方式才是合理的。
1.年终奖的计税方式不合理,速算扣除数应该乘以12
2.年终奖的计税方式不合理
3.年终奖如何分摊12个月不交税
4.年终奖扣税方面的问题
5.年终奖个税计算公式错误
6.年终奖是否可以平摊到每个月交个税?
7.现在年终奖是不是要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算个税了?
8.年终奖税率临界点
速算扣除数(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