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车攻

时间:2025-04-03 03:36:56 作者:gf2009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gf20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经:车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诗经:车攻,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诗经: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

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

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

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注释:

1、攻:修缮。

2、同:齐,指选择调配足力相当的健马驾车。

3、庞庞:马高大强壮貌。

4、言:句中语气词。徂:往。东:东都洛阳。

5、田车:猎车。

6、孔:甚。阜:高大肥硕有气势。

7、甫:通“圃”,地名,在今河南中牟西。

8、之子:那人,指天子。苗:毛传:“夏猎曰苗。”

9、选:通“算”,清点。嚣嚣:声音嘈杂。

10、旐:绘有龟蛇图案的旗。旄:饰牦牛尾的旗。

11、敖:山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12、奕奕:马从容而迅捷貌。

13、赤芾:红色蔽膝。金舄:用铜装饰的鞋。舄,双层底的鞋。

14、会同:会合诸侯,是诸侯朝见天子的专称,此处指诸侯参加天子的狩猎活动。有绎:绎绎,连续不断而有次序的样子。

15、决:用象牙和兽骨制成的扳指,射箭拉弦所用。拾:皮制的'护臂,射箭时缚在左臂上。佽:“齐”之假借字,齐备之意。

16、调:相称。

17、同:合耦,指比赛射箭的人找到对手。

18、举:取。柴、:即“紫”,或作“胔”,堆积的动物尸体。

19、四黄:四匹黄色的马。

20、两骖:四匹马驾车时两边的马叫骖。猗yǐ、:通“倚”,偏差。

21、驰:驰驱之法。

22、舍矢:放箭。如:而。破:射中。

23、萧萧:马长鸣声。

24、悠悠:旌旗轻轻飘动貌。

25、徒御:徒步拉车的士卒。不:语助词。无义,下句同。惊:“警”之假借字,机警。

26、大庖:天子的厨房。

27、允:确实。君子:指天子。

28、展:诚。

译文:

猎车修理已坚牢,辕马选出都健矫。

四匹骏马壮又高,驾车向着东方跑。

猎车装备已完成,四匹骏马势威猛。

东方甫田茂草长,驾车出猎快驰骋。

天子夏猎在野郊,清点士卒声嘈嘈。

队伍前后旌旗飘,敖山打猎意气豪。

驾起四马行原野,四马从容又迅捷。

红色蔽膝金黄鞋,会合诸侯有序列。

扳指护臂已戴正,弓箭调配已相称。

射击比武有对手,搬运猎物相帮衬。

四匹黄马已起驾,两旁骖马无偏差。

驾车驰骋有章法,放箭中的技艺佳。

凯旋萧萧驷马鸣,迎风悠扬飘旗旌。

徒步拉车兵机警,猎毕厨房野味盈。

天子猎罢上归程,但见队伍不闻声。

勇武果敢真天子,确实成功有才能。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叙说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墨子-明鬼篇》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清胡承珙还援引史实对《序》说详加证明:“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逸周书-王会解》首言成周之会。孔晁注云: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及四夷也。《竹书》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皆其明证。宣王中兴,重举是礼,故曰复会。”《毛诗后笺》、古代天子举行田猎活动,常有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作用,周宣王会同诸侯狩猎,当有政治军事的特殊目的。周王朝在厉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礼仪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亦心离王室。宣王继位后,志在复兴王室,一面治乱修政,一面加强军事统治。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田猎,一则和合诸侯,联络感情,二则向诸侯显示武力。方玉润对此有精辟的作品赏析。《诗经原始》中说:“盖此举重在会诸侯,而不重在事田猎。不过籍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非假狩猎不足以慑服列邦。故诗前后虽言猎事,其实归重‘会同有绎’及‘展也大成’二句。”

《诗经》中涉及田猎的诗篇有许多。描写场面之宏大,当首推此诗。全诗八章,艺术地再现了举行田猎会同诸侯的整个过程。第一章是全诗的总冒,写车马盛备,将往东方狩猎。战马精良,猎车牢固,队伍强壮,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与自信。第二、三章点明狩猎地点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欢马叫,旌旗蔽日,显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声威。第四章专写诸侯来会。个个车马齐整,服饰华美,显示了宣王中兴、平定外患、消除内忧后国内稳定的政治状况。第五、六两章描述射猎的场面。诸侯及随从士卒均逞强献艺,驾车不失法度,射箭百发百中。暗示周王朝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第七章写田猎结束,硕果累累,大获成功,气氛由紧张而缓和。第八章写射猎结束整队收兵,称颂军纪严明。赞语作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田猎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纹丝不乱。运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射猎的场面及各种不同的景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写射猎,仅用四句十六字就绘声绘色地将大规模的场面呈现于读者眼前。“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凝炼传神;“萧萧马鸣,悠悠旌旆”,画出一幅队伍归来的景象,尤意境宏大而优美,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车攻》是《诗经》中的名篇,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石鼓文》中的“吾车既工,吾马既同”是因袭此诗而来。方玉润《诗经原始》云:“‘马鸣’二语,写出大营严肃气象,是猎后光景。杜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本此也。”可见一代诗圣杜甫也深受此诗的影响。

篇2:诗经·小雅—《车攻》

诗经·小雅—《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施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攻:坚。

同:聚。

庞庞:音龙,强壮。

徂东:往东。

阜:壮大。

甫草:甫田之草。一说地名;一说大草泽。

苗:夏猎曰苗。

选:通算。

嚣嚣:音敖,喧嚣。

敖:郑国地名。

会同: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这里指聚集。

绎:络绎不断。

决、拾:射者所用工具。决以钩弦,拾以护臂。即扳指护臂衣。

佽:音次,用手指相比次调弓矢。

调:指调弓矢。

同:协同。

柴:音字,积。举积禽也。

不失其驰:言御者不失其驰驱之法。

舍矢如破:发失命中,如锥破物。

徒:士卒。

御:驾车之人。

不警:警戒。不,助句之词。

允:信。

展:诚。

《车攻》描写周宣王东狩巡猎,会同诸侯,显示国威。《墨子明鬼》曾记载:“昔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诗既写了狩猎的先期准备,又写了狩猎南面和和结果,表明这种狩猎,目的不在获取猎物,而是为了尊显王室,预示“大成”。诗在叙述中,注重刻划,有场面,有动作,有服饰,增强了叙事的自动和形象。

篇3:诗经《小雅·车攻》原文赏析

诗经《小雅·车攻》原文赏析

《车攻》,《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诗。《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墨子·明鬼篇》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清胡承珙还援引史实对《序》说详加证明:“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

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译文

猎车修理已坚牢,辕马选出都健矫。四匹骏马壮又高,驾车向着东方跑。

猎车装备已完成,四匹骏马势威猛。东方甫田茂草长,驾车出猎快驰骋。

天子夏猎在野郊,清点士卒声嘈嘈。队伍前后旌旗飘,敖山打猎意气豪。

驾起四马行原野,四马从容又迅捷。红色蔽膝金黄鞋,会合诸侯有序列。

扳指护臂已戴正,弓箭调配已相称。射击比武有对手,搬运猎物相帮衬。

四匹黄马已起驾,两旁骖马无偏差。驾车驰骋有章法,放箭中的技艺佳。

凯旋萧萧驷马鸣,迎风悠扬飘旗旌。徒步拉车兵机警,猎毕厨房野味盈。

天子猎罢上归程,但见队伍不闻声。勇武果敢真天子,确实成功有才能。

注释

(1)攻:修缮。

(2)同:齐,指选择调配足力相当的健马驾车。

(3)庞庞:马高大强壮貌。

(4)言:句中语气词。徂(cú):往。东:东都洛阳。

(5)田车:猎车。

(6)孔:甚。阜(fù):高大肥硕有气势。

(7)甫:通“圃”,地名,在今河南中牟西。

(8)之子:那人,指天子。苗:毛传:“夏猎曰苗。”

(9)选:通“算”,清点。嚣(áo)嚣:声音嘈杂。

(10)旐(zhào):绘有龟蛇图案的旗。旄:饰牦牛尾的旗。

(11)敖:山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12)奕奕:马从容而迅捷貌。

(13)赤芾(fú):红色蔽膝。金舄(xì):用铜装饰的鞋。舄,双层底的鞋。

(14)会同:会合诸侯,是诸侯朝见天子的专称,此处指诸侯参加天子的狩猎活动。有绎:绎绎,连续不断而有次序的样子。

(15)决:用象牙和兽骨制成的扳指,射箭拉弦所用。拾:皮制的护臂,射箭时缚在左臂上。佽(cì):“齐”之假借字,齐备之意。

(16)调:相称。

(17)同:合耦,指比赛射箭的人找到对手。

(18)举:取。柴(zī):即“紫”,或作“胔”,堆积的动物尸体。

(19)四黄:四匹黄色的马。

(20)两骖:四匹马驾车时两边的马叫骖。猗(yǐ):通“倚”,偏差。

(21)驰:驰驱之法。

(22)舍矢:放箭。如:而。破:射中。

(23)萧萧:马长鸣声。

(24)悠悠:旌旗轻轻飘动貌。

(25)徒御:徒步拉车的士卒。不:语助词。无义,下句同。惊:“警”之假借字,机警。

(26)大庖(pǎo):天子的厨房。

(27)允:确实。君子:指天子。

(28)展:诚。

鉴赏

这是一首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诗。《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墨子·明鬼篇》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清胡承珙还援引史实对《序》说详加证明:“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逸周书·王会解》首言成周之会。孔晁注云: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及四夷也。《竹书》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皆其明证。宣王中兴,重举是礼,故曰复会。”(《毛诗后笺》)古代天子举行田猎活动,常有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作用,周宣王会同诸侯狩猎,当有政治军事的特殊目的。周王朝在厉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礼仪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亦心离王室。宣王继位后,志在复兴王室,一面治乱修政,一面加强军事统治。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田猎,一则和合诸侯,联络感情,二则向诸侯显示武力。方玉润对此有精辟的见解。《诗经原始》中说:“盖此举重在会诸侯,而不重在事田猎。不过籍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非假狩猎不足以慑服列邦。故诗前后虽言猎事,其实归重‘会同有绎’及‘展也大成’二句。”

《诗经》中涉及田猎的诗篇有许多。描写场面之宏大,当首推此诗。全诗八章,艺术地再现了举行田猎会同诸侯的整个过程。第一章是全诗的总冒,写车马盛备,将往东方狩猎。战马精良,猎车牢固,队伍强壮,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与自信。第二、三章点明狩猎地点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欢马叫,旌旗蔽日,显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声威。第四章专写诸侯来会。个个车马齐整,服饰华美,显示了宣王中兴、平定外患、消除内忧后国内稳定的.政治状况。第五、六两章描述射猎的场面。诸侯及随从士卒均逞强献艺,驾车不失法度,射箭百发百中。暗示周王朝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第七章写田猎结束,硕果累累,大获成功,气氛由紧张而缓和。第八章写射猎结束整队收兵,称颂军纪严明。赞语作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田猎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纹丝不乱。运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射猎的场面及各种不同的景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写射猎,仅用四句十六字就绘声绘色地将大规模的场面呈现于读者眼前。“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凝炼传神;“萧萧马鸣,悠悠旌旆”,画出一幅队伍归来的景象,尤意境宏大而优美,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车攻》是《诗经》中的名篇,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石鼓文》中的“吾车既工,吾马既同”是因袭此诗而来。方玉润《诗经原始》云:“‘马鸣’二语,写出大营严肃气象,是猎后光景。杜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本此也。”可见一代诗圣杜甫也深受此诗的影响。

篇4:车攻,车攻诗经,车攻的意思,车攻赏析

车攻,车攻诗经,车攻的意思,车攻赏析 -诗词大全

车攻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砩桁福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瑁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施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篇5:诗经《小雅·车攻》原文赏析

诗经《小雅·车攻》原文赏析

《车攻》,《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诗。《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墨子·明鬼篇》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清胡承珙还援引史实对《序》说详加证明:“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

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译文

猎车修理已坚牢,辕马选出都健矫。四匹骏马壮又高,驾车向着东方跑。

猎车装备已完成,四匹骏马势威猛。东方甫田茂草长,驾车出猎快驰骋。

天子夏猎在野郊,清点士卒声嘈嘈。队伍前后旌旗飘,敖山打猎意气豪。

驾起四马行原野,四马从容又迅捷。红色蔽膝金黄鞋,会合诸侯有序列。

扳指护臂已戴正,弓箭调配已相称。射击比武有对手,搬运猎物相帮衬。

四匹黄马已起驾,两旁骖马无偏差。驾车驰骋有章法,放箭中的技艺佳。

凯旋萧萧驷马鸣,迎风悠扬飘旗旌。徒步拉车兵机警,猎毕厨房野味盈。

天子猎罢上归程,但见队伍不闻声。勇武果敢真天子,确实成功有才能。

注释

(1)攻:修缮。

(2)同:齐,指选择调配足力相当的健马驾车。

(3)庞庞:马高大强壮貌。

(4)言:句中语气词。徂(cú):往。东:东都洛阳。

(5)田车:猎车。

(6)孔:甚。阜(fù):高大肥硕有气势。

(7)甫:通“圃”,地名,在今河南中牟西。

(8)之子:那人,指天子。苗:毛传:“夏猎曰苗。”

(9)选:通“算”,清点。嚣(áo)嚣:声音嘈杂。

(10)旐(zhào):绘有龟蛇图案的旗。旄:饰牦牛尾的旗。

(11)敖:山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12)奕奕:马从容而迅捷貌。

(13)赤芾(fú):红色蔽膝。金舄(xì):用铜装饰的鞋。舄,双层底的鞋。

(14)会同:会合诸侯,是诸侯朝见天子的专称,此处指诸侯参加天子的狩猎活动。有绎:绎绎,连续不断而有次序的样子。

(15)决:用象牙和兽骨制成的扳指,射箭拉弦所用。拾:皮制的护臂,射箭时缚在左臂上。佽(cì):“齐”之假借字,齐备之意。

(16)调:相称。

(17)同:合耦,指比赛射箭的人找到对手。

(18)举:取。柴(zī):即“紫”,或作“胔”,堆积的动物尸体。

(19)四黄:四匹黄色的马。

(20)两骖:四匹马驾车时两边的马叫骖。猗(yǐ):通“倚”,偏差。

(21)驰:驰驱之法。

(22)舍矢:放箭。如:而。破:射中。

(23)萧萧:马长鸣声。

(24)悠悠:旌旗轻轻飘动貌。

(25)徒御:徒步拉车的士卒。不:语助词。无义,下句同。惊:“警”之假借字,机警。

(26)大庖(pǎo):天子的厨房。

(27)允:确实。君子:指天子。

(28)展:诚。

鉴赏

这是一首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诗。《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墨子·明鬼篇》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清胡承珙还援引史实对《序》说详加证明:“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逸周书·王会解》首言成周之会。孔晁注云: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及四夷也。《竹书》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皆其明证。宣王中兴,重举是礼,故曰复会。”(《毛诗后笺》)古代天子举行田猎活动,常有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作用,周宣王会同诸侯狩猎,当有政治军事的特殊目的。周王朝在厉王时期,社会 动荡不安,各种礼仪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亦心离王室。宣王继位后,志在复兴王室,一面治乱修政,一面加强军事统治。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田猎,一则和合诸侯,联络感情,二则向诸侯显示武力。方玉润对此有精辟的见解。《诗经原始》中说:“盖此举重在会诸侯,而不重在事田猎。不过籍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非假狩猎不足以慑服列邦。故诗前后虽言猎事,其实归重‘会同有绎’及‘展也大成’二句。”

《诗经》中涉及田猎的诗篇有许多。描写场面之宏大,当首推此诗。全诗八章,艺术地再现了举行田猎会同诸侯的整个过程。第一章是全诗的总冒,写车马盛备,将往东方狩猎。战马精良,猎车牢固,队伍强壮,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与自信。第二、三章点明狩猎地点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欢马叫,旌旗蔽日,显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声威。第四章专写诸侯来会。个个车马齐整,服饰华美,显示了宣王中兴、平定外患、消除内忧后国内稳定的政治状况。第五、六两章描述射猎的场面。诸侯及随从士卒均逞强献艺,驾车不失法度,射箭百发百中。暗示周王朝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第七章写田猎结束,硕果累累,大获成功,气氛由紧张而缓和。第八章写射猎结束整队收兵,称颂军纪严明。赞语作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田猎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纹丝不乱。运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射猎的场面及各种不同的景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写射猎,仅用四句十六字就绘声绘色地将大规模的场面呈现于读者眼前。“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凝炼传神;“萧萧马鸣,悠悠旌旆”,画出一幅队伍归来的景象,尤意境宏大而优美,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车攻》是《诗经》中的名篇,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石鼓文》中的“吾车既工,吾马既同”是因袭此诗而来。方玉润《诗经原始》云:“‘马鸣’二语,写出大营严肃气象,是猎后光景。杜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本此也。”可见一代诗圣杜甫也深受此诗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叙述周宣王朝会诸侯,在东都举行田猎的诗

后世影响

《小雅·车攻》是《诗经》中的名篇,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石鼓文》中的“吾车既工,吾马既同”显然是因袭此诗而来。唐代李白《送友人》诗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杜甫《后出塞五首》诗中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也脱胎于此。可见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深受此诗的影响

篇6: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车攻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车攻

原文: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注释:

1、攻:修治。《石鼓文》有“吾车既工”句,字作“工”。这句说车子已经加工秀丽,坚固可用。

2、同:齐。这句说拉车的马已经过挑选和训练,跑起来快慢相齐了。

3、庞庞(龙lóng):躯体充实。驾:驾车。言:语助词,无义。徂(cú):往,到。“驾言徂东”言驾好车往东方去。东:指东都雒邑,在镐京之东。(雒:同“洛”。)

4、田车:打猎时所乘的车。

5、孔阜:很高大肥壮。

6、甫草:甫田之草。甫田一名圃田,一名原圃,宣王时其地在王畿之内,后归郑国。行狩:进行田猎。冬猎为狩,这里用来指一般田猎。这两句说驾车往甫田行猎。畿(基jī):国都附近的地区。

7、之子:那些人(指随从周王出猎者,实即指周王,古人对尊贵的人往往不直接指称,而称其臣属以代本人,如陛下、殿下、阁下、左右等都是)。于苗:往猎。“苗”本是夏猎的专称,这里指一般田猎,因押韵而换字,正如上句之用“狩”字。

8、选:读为“算”,点数的意思。徒:步卒。嚣嚣(萧xiāo):众多。

9、旐(兆zhào):古代一种画有龟蛇图案的旗。旄(猫māo):旗杆头上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

10、搏兽:一作“搏狩”。敖:地名,和“甫田”相近。今河南成皋县西北有敖山。这两句说前往敖地打猎。

11、奕奕(益yì):盛貌(形容车马络绎)。

12、赤芾(扶fú):诸侯朝服的一部分,见《曹风·候人》。金舄(细xì):黄朱色的鞋。会同:诸侯盟会的专称。有绎(益yì):犹“绎绎”,盛貌。这两句说诸侯聚会。

13、决:射时钩弦之具,用象骨制成,戴在左手拇指。拾:又名遂,就是射韝(韝:音勾gōu.射韝是用熟制兽皮制成的臂套,著在左臂)。佽(次cì):利。调:指箭的重轻和弓的强弱配合得当。

14、射夫:射手。夫是男子的总名。同:聚齐。柴:堆积物,这里指堆积动物的尸首。这两句说参加打猎的射手都已集合来相助获得禽兽。

15、四黄:四匹黄马。两骖(参cān):左右两侧的马。“猗”,当作“倚”。“不倚”指方向不偏,和中间两马一致。

16、不失其驰:指御不违法则。御和射相配合,有一定法则。舍矢:言放箭。如:犹“而”。破:指射中。“舍矢如破”和《秦风·驷驖》“舍拔则获”句意同,就是说箭一离手就中的。

17、萧萧:马长嘶声。悠悠:闲暇貌。这两句写大猎后整队等待着下令返归时的静肃景象。

18、徒:指步行者。御:指在车上驾驶者。惊:当作“警”。徒御不惊:是用诘问语气说明车上车下都在警戒着(等候周王)。大庖:指周王的'厨房。这句说大庖充实,猎货物很多。

19、征:行。有闻:言车行马鸣的声音有所闻。无声:言没有人声。二句说归途中队伍严肃。

20、允:惬当,指周王指挥措施得宜。展:诚。末句称颂这次会合诸侯,选徙行猎,十分成功。

译文:

猎车修理已坚牢,辕马选出都健矫。四匹骏马壮又高,驾车向着东方跑。

猎车装备已完成,四匹骏马势威猛。东方甫田茂草长,驾车出猎快驰骋。

天子夏猎在野郊,清点士卒声嘈嘈。队伍前后旌旗飘,敖山打猎意气豪。

驾起四马行原野,四马从容又迅捷。红色蔽膝金黄鞋,会合诸侯有序列。

扳指护臂已戴正,弓箭调配已相称。射击比武有对手,搬运猎物相帮衬。

四匹黄马已起驾,两旁骖马无偏差。驾车驰骋有章法,放箭中的技艺佳。

凯旋萧萧驷马鸣,迎风悠扬飘旗旌。徒步拉车兵机警,猎毕厨房野味盈。

天子猎罢上归程,但见队伍不闻声。勇武果敢真天子,确实成功有才能。

鉴赏:

这是一首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诗。《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墨子·明鬼篇》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清胡承珙还援引史实对《序》说详加证明:“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逸周书·王会解》首言成周之会。孔晁注云: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及四夷也。《竹书》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皆其明证。宣王中兴,重举是礼,故曰复会。”(《毛诗后笺》)古代天子举行田猎活动,常有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作用,周宣王会同诸侯狩猎,当有政治军事的特殊目的。周王朝在厉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礼仪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亦心离王室。宣王继位后,志在复兴王室,一面治乱修政,一面加强军事统治。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田猎,一则和合诸侯,联络感情,二则向诸侯显示武力。方玉润对此有精辟的见解。《诗经原始》中说:“盖此举重在会诸侯,而不重在事田猎。不过籍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非假狩猎不足以慑服列邦。故诗前后虽言猎事,其实归重‘会同有绎’及‘展也大成’二句。”

《诗经》中涉及田猎的诗篇有许多。描写场面之宏大,当首推此诗。全诗八章,艺术地再现了举行田猎会同诸侯的整个过程。第一章是全诗的总冒,写车马盛备,将往东方狩猎。战马精良,猎车牢固,队伍强壮,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与自信。第二、三章点明狩猎地点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欢马叫,旌旗蔽日,显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声威。第四章专写诸侯来会。个个车马齐整,服饰华美,显示了宣王中兴、平定外患、消除内忧后国内稳定的政治状况。第五、六两章描述射猎的场面。诸侯及随从士卒均逞强献艺,驾车不失法度,射箭百发百中。暗示周王朝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第七章写田猎结束,硕果累累,大获成功,气氛由紧张而缓和。第八章写射猎结束整队收兵,称颂军纪严明。赞语作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田猎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纹丝不乱。运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射猎的场面及各种不同的景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写射猎,仅用四句十六字就绘声绘色地将大规模的场面呈现于读者眼前。“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凝炼传神;“萧萧马鸣,悠悠旌旆”,画出一幅队伍归来的景象,尤意境宏大而优美,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车攻》是《诗经》中的名篇,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石鼓文》中的“吾车既工,吾马既同”是因袭此诗而来。方玉润《诗经原始》云:“‘马鸣’二语,写出大营严肃气象,是猎后光景。杜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本此也。”可见一代诗圣杜甫也深受此诗的影响。

篇7:诗经:车舝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注释:

1、间关:车行时发出的声响。舝:同“辖”,车轴头的铁键。

2、娈:妩媚可爱。季女:少女。逝:往,指出嫁。

3、饥、渴:《经》多以饥渴隐喻男女性事。

4、括:犹“佸”,会合。

5、式:发语词。燕:通“宴”,宴饮。

6、依:茂盛的样子。

7、鷮:长尾野鸡。

8、辰:通“珍”,美好。或训为善,亦通。

9、誉:通“豫”,安乐。

10、无射:不厌。亦可作“无斁”。

11、庶几:此犹言“一些”。

12、湑:茂盛。

13、鲜:犹“斯”,此时。觏:遇合。

14、写:通“泻”,宣泄,指欢悦、舒畅。

15、景行:大路。

16、騑騑:马行不止貌。

译文:

车轮转动车辖响,妩媚少女要出阁。

不再饥渴慰我心,有德淑女来会合。

虽然没有好朋友,宴饮相庆自快乐。

丛林茂密满平野,长尾锦鸡栖树上。

那位女娃健又美,德行良好有教养。

宴饮相庆真愉悦,爱意不绝情绵长。

虽然没有那好酒,但愿你能喝一盏。

虽然没有那好菜,但愿你能吃一点。

虽然德行难配你,且来欢歌舞翩跹。

登上高高那山冈,柞枝劈来当柴烧。

柞枝劈来当柴烧,柞叶茂盛满树梢。

此时我能接到你,心中烦恼全消掉。

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

驾起四马快快行,挽缰如调琴弦丝。

今遇新婚好娘子,满怀欣慰称美事。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影响较大者有二说。《毛诗序》云:“《车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邹肇敏驳之云:“思得娈女以间其宠,则是张仪倾郑袖,陈平绐阏氏之计耳。以嬖易嬖,其何能淑?且赋《白华》者安在?岂真以不贤见黜?诗不讽王复故后,而讽以别选新昏,无论艳妻骄扇,宠不再移,其为倍义而伤教,亦已甚矣。”(姚际恒《诗经通义》引)邹氏的批评可谓激切有力。但自《楚茨》到此篇共十篇,《诗序》皆以为刺幽王,恐怕也是有所本的。《诗序》之意,不过以为此篇亦《关雎》歌后妃之德之类,为借古讽今之作。邹氏抓住“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 一句大作文章,也非通达之论。朱熹《诗集传》则说:“此宴乐新昏之诗。”方玉润《诗经原始》以道学家之眼光,驳朱熹之说曰:“夫乐新昏,则德音燕誉无非贤淑,而高山景行,亦属闺门。试思女子无仪是式,而何德音之可誉?闺门以贞静是修,更何仰止之堪思?”方氏以当时的'价值观规范数千年前人们的思想感情,故扞格难入。诚哉,知人论世之难也。然则朱熹之说,确为不刊之论,所以今人多从之。

全诗五章,皆以男子的口吻写娶妻途中的喜乐及对佳偶的思慕之情。首章写娶妻启程。诗从娶亲的车声中开始。随着“间关”的车声,朝思暮想的少女就出嫁了。这其中流露出诗人积蓄已久的欣喜若狂之情。然而诗人又天真地声明:“匪饥匪渴,德音来括。”高兴的原因绝非因为性爱的饥渴即将满足,而是对女子美德的崇慕,真可谓好德胜于好色了。这当然是恋人“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所以下文又禁不住一往情深地说:“虽无好友,式燕且喜。”次章写婚车越过平林。由林莽中成双成对的野鸡,想到了车中的“硕女”,再加上她美好的教养和品德,更使诗人情怀激荡,信誓旦旦:“式燕且誉,好尔无射”,我爱你终生不渝!第三章继续是男子对女子情真意切的倾诉:我家虽没有美酒佳肴,我也没有崇高的品德,但却有一颗与你相亲相爱的心。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冲口而出,感人至深。第四章写婚车进入高山。这里有茂盛的柞树。“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是当时的谚语,所以诗人由“析薪”想到了娶妻。而柔嫩鲜艳的绿叶,是美丽可爱新妇的最好比喻;由《七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可以确信“其叶湑兮”是写新妇的光彩照人的。这里诗人融咏物与比兴为一体,巧妙地表现了对新妇的喜爱。最后两句更是直抒情怀:“鲜我觏尔,我心写兮。”意思是说:今天和你结为伴侣,我心里真是舒服极了。尾章写婚车越过高山,进入大路。诗人仰望高山,远眺大路,面对佳偶,情满胸怀,诗句自肺腑流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叙事、写景,但更多的则是比喻。新妇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德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向往。诗句意蕴丰厚,气宇轩昂,因而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接下两句“四牡騑騑,六辔如琴“,不仅与首章“间关”二句相呼应,形成回环之势,而且那如琴弦的六辔更是包含着诗人对婚后美好和谐生活的丰富想像。最后两句,又直抒胸臆,情结全篇。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首先是结构上的跌宕。方玉润说:“前后两章实赋,一往迎,一归来。二、四两章皆写思慕之怀,却用兴体。中间忽易流利之笔,三层反跌作势,全诗章法皆灵。”(同上)其次是抒情手法的多样,或直诉情怀,一泻方快;或以景写情,亦景亦情;或比兴烘托,意境全出。总之,它是《雅》诗中优秀的抒情诗篇。

篇8:诗经: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

1、邻邻:同辚辚,车行声。

2、白颠:白额,一种良马。

3、君子:此是对友人的尊称。

4、寺人:宦者。马瑞辰《毛传笺通释》:“寺人者,即侍人之省,非谓《周礼》寺人之官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盖近侍之通称,不必泥历代寺人为说。”

5、阪(板):山坡。

6、隰(习):低湿的地方。

7、逝:往。耋(迭):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

译文:

大车奔驰响辚辚,马儿白毛生额顶。

来访君子未见面,等候侍者来传令。

高坡有个漆树园,洼地有片栗树田。

已经见到那君子,同坐弹瑟乐晏晏。

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衰老气奄奄。

高坡有个桑树林,洼地有片杨树荫。

已经见到那君子,同坐吹笙喜盈盈。

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死去埋坟茔。

赏析:

此诗旧说或谓“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毛诗序》);或谓“襄公伐戎,初命秦伯,国人荣之。赋《车邻》”(丰坊《诗传》);或谓 “秦穆公燕饮宾客及群臣,依西山之土音,作歌以侑之”(吴懋清《毛诗复古录》)。今人分歧更大,或谓是“反映秦君腐朽的生活和思想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或谓“这是贵族妇人所作的诗,咏唱他们夫妻的享乐生活”(高亨《诗经今注》);或谓“没落贵族士大夫劝人及时行乐”(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或谓是“妇人喜见其征夫回还时欢乐之词”(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考察全诗,旧说似与此诗第二、第三章相劝及时行乐的意思不相合;今人各说虽较旧说为胜,但仍难以贯通全诗,不是后两章有扞格,便是首章欠圆满。兹皆不取。

此诗是写贵族朋友间相互劝乐的。全诗三章皆为自述,表现了友人欢聚作乐的情景。首章从拜会友人途中写起,诗人说自己乘着马车前去,车声“邻邻”,如音乐一般好听,他仿佛在欣赏着一支美妙的曲子。正因为他有好心情,才觉得车声特别悦耳。最叫他得意的还是拉车的马,额头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堆着一团白雪。白额的马,旧名戴星马,俗称玉顶马,是古代珍贵的名马之一。他特地点明马“白额”的特征,当然是要突出它的珍贵,更重要的则是借此衬托自己的尊贵。因而从开头两句叙说中,可以察觉到诗人的自豪与欢愉的情怀。紧接着三、四句便说自己已安抵朋友之家——这是一个贵族人家,非一般平民小户可比,未见主人之前,必须等待侍者的通报、传令。诗人如此说,无非是要突出友人门第高贵,突出友人的高贵,目的则在暗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首章后两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自我标榜,可谓含而不露。二、三章意思相同,说自己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头两句借当时民歌中常用的“阪(或山)有×,隰(或泽)有×”的'句式起兴,以引出下文,在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坐”表示亲热,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见面,就在一起弹奏吹打,亲密无间。主人一再劝告着:今日会面要尽情欢乐,转眼间我们就会衰老,说不定哪一天会死去。这里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与东汉《古诗十九首》中说的“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话很相似,它们之间也许有着相承的关系。此诗“今者”两句尽管情调有点消极,但放在朋友间相互劝乐的场合,坦露襟怀,以诚待友,在酒席上流露出的人生短促的感伤,本可以理解,不必非要斥之以“腐朽”“没落”不可。

车邻,车邻诗经,车邻的意思,车邻赏析

诗经

攻辩小结精彩范文

平衡车范文

车反思

学车心得体会

学车心得体会通用

非攻优秀教学设计

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

攻玉以石成语

诗经:车攻(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诗经:车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