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昆明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及利用

时间:2025-04-03 03:37:56 作者:芹言晓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芹言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浅析昆明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及利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析昆明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及利用,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浅析昆明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及利用

浅析昆明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及利用

摘要:从昆明市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情况入手,分析了管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作 者:卢爱兰    潘越峰    LU Ai-lan    PAN Yue-feng  作者单位:官渡区水务局,云南,昆明,650200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2010, 29(z1) 分类号:X143 关键词:水资源    开发利用    管理    昆明   

篇2: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而人类无休止的'利用资源来为自己创造财富,最终导致了现在自然资源的匮乏,水资源就是其中之一.该文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水循环利用模式、健全水权、完善水法等一系列对策.对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我国节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指导.

作 者:姚倩倩 王伟锋 邓爱丽 鹿新高 庞清江 YAO Qian-qian WANG Wei-feng DENG Ai-li LU Xin-gao PANG Qing-jiang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刊 名: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英文刊名:WAT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X321 关键词:水资源   水价   水权  

篇3: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而人类无休止的利用资源来为自己创造财富,最终导致了现在自然资源的匮乏,水资源就是其中之一.该文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水循环利用模式、健全水权、完善水法等一系列对策.对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我国节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指导.作 者:姚倩倩    王伟锋    邓爱丽    鹿新高    庞清江    YAO Qian-qian    WANG Wei-feng    DENG Ai-li    LU Xin-gao    PANG Qing-jiang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期 刊: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Journal:WAT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X321 关键词:水资源    水价    水权   

篇4:彰武县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彰武县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介绍了彰武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该县节水抗旱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S274.2 关键词:水资源   节水抗旱农业产业体系   存在问题   利用对策   辽宁彰武  

篇5: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利用和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利用和保护对策

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没有水的星球,不可能存在生物.

作 者:郭丽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集贤县涝区管理总站,黑龙江,集贤,1559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 关键词:水资源   水环境污染   治理  

篇6:卫辉市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介绍了卫辉市引黄灌区水资源概况,分析了该灌区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提出了适宜该灌区的节水技术措施,并对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潜力进行分析,以为该灌区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关键词引黄灌区水资源;现状;影响因素;节水措施;河南卫辉

卫辉市位于黄河下游地区,人民胜利渠、东三干穿越市区南部,主要利用三支、四支、加四支、五支、七支进行引黄浇灌,20世纪70―80年代浇灌面积逾1万hm2。目前,锐减到0.33万hm2。由于该地区降雨少,并且季节分布不均,加上工业的发展,导致农业越来越依赖引黄水源,浇灌效益十分显著。

篇7:卫辉市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论文

农业是卫辉地区第一用水大户,目前大部分引黄灌区仍沿用传统的粗放灌溉管理模式,用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0%左右,灌溉用水占80%以上。多数引黄灌区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灌区输配水系统老化失修、配套程度低、田间灌水技术落后等原因,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足0.5。随着工业和城市用水的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下游引黄灌区工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挖掘农业节水潜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节水中求得农业的发展。

2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

(1)卫辉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地方财力薄弱,水利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引黄水利设施老化破损严重,缺乏必需的维护资金,却仍在运行,不少工程已超期服役。灌溉工程标准低,水在输送过程中跑水、漏水现象严重,水的利用系数逐年下降,效益得不到发挥。

(2)由于部门及地区分割,导致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黄河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灌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灌溉管理粗放,用水浪费严重,灌水技术落后,技术服务跟不上,90%以上仍然采用大水漫灌。

(3)灌区水价标准过低,助长了用水浪费,客观上影响了节水技术的工作开展。

3适宜卫辉地区的节水技术措施

首先,灌溉用水应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灌溉,尽量做到适时适量灌溉,推广井渠结合灌排方式,使灌溉水和降水得以重复利用,对于地下水的开采应注意采补平衡,控制超采,灌区要灌、排渠系配套。其次,渠道防渗是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措施,骨干渠道干、支渠应防渗。第三,建立合理的水价调控机制,合理收取水费。第四,形成国家、个人的良性投资体制,制定节水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促进下游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1-2]。

(1)节水灌溉工程。下游引黄灌区地面比较平缓,要取得较好的节水灌溉效果,首先应对现有灌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技术改造,修复老化破损工程,逐步完善工程配套。其次是发展渠道防渗、井渠结合、引黄补源灌溉等灌溉方法。

(2)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加强节水灌溉管理体制建设,实行水权制,定额管理,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益,使农民得到改良土地的实惠。建立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鼓励群众参与节水管理,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节水积极性。

(3)稳定现有灌溉面积,提高用水效率。灌溉的发展必须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匹配,同时还必须遵循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原则。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目前灌溉用水量已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目前灌区改造的重点应是稳定现有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控制地下水超采。

4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潜力

(1)全面推行支渠以下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节水灌溉,农民是主体,因此必须激发农民的热情。推广建立用水户协会,其目的在于通过政府授权,将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水费收缴和使用权下放或全部交给用水户自己进行民主管理。协会管辖范围内的`工程运行费用由用水户自己承担,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参与灌区管理和投入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农民节水意识的培养,维护灌区的效益发挥和良性运行[3]。

(2)强化管理,实现节水工程健康运行。探索有效的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责利挂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工程的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采取户办、联户办、股份合作、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发展节水灌溉。逐步改革调整水价,建立起高效、合理的运作体制,实现以工程养工程,最终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水灌溉发展机制[4]。

(3)灌溉用水总损失量的一半产生于渠系输水过程中,把建立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工程作为节水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发展田间节水技术,采用平整土地、缩小畦块、缩短灌水沟、控制灌水定额、推行限额供水、超用加价等综合措施;引入新的节水技术、节水机具,改变传统的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将会大大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节水技术的提高,作物耗水量减少,单产增加,农业用水效率逐渐提高。

(4)修建调蓄水工程。黄河水是过境水,在时间上和水量上都不能确保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修建调蓄水工程是农业发展和灌区发展的要求。调蓄水工程可于丰水期蓄水,枯水期用水。

(5)推进节水灌溉,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还是社会经济问题。大量节水灌溉措施要通过农民实施,而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掌握节水方法和技术能力的水平较弱,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种节水示范区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完善地方性水法规,保证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节水技术。

(6)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开发治理的深度将越来越大,农业节水的最大潜力在于提高用水效率,适当控制灌溉面积的发展。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合理确定灌区规模,缩减水稻等高耗水作物,引导发展高效率特色农业。

5参考文献

[1] 吴瑕.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9(18):651-652.

[2] 李福林,戴同霞.山东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特点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11):1-3.

[3] 申俊华,王怡森,陈利利.引黄灌区灌溉节水的田间技术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1):21-22.

[4] 贾国华,逯根堂,宋秀宏.聊城市引黄灌区水费收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下水,2010(1):163-164.

篇8:甘肃省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浅析论文

摘要:甘肃省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农村水资源现状、农业用水比例、开发利用程度和农村用水供需矛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甘肃省农村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 对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甘肃省; 农村; 水资源; 对策;

1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甘肃位于西北内陆地区,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 仅占全国的50%。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甘肃农村水资源量稀少,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属于严重缺水区。甘肃省共划分14个地级行政区, 分属于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根据《甘肃省水资源公报》和《甘肃省水资源统计年报》的统计结果, 甘肃省多年自产水资源量282.1亿m3, 径流深为62 mm, 居全国32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的第29位。自产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 人均1 077 m3, 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 居全国的第20位, 按流域分区:甘肃省内陆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56.6亿m3, 占全国内陆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的5%;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125.1亿m3, 占全国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的19%;长江流域自产水资源量100.4亿m3, 占长江流域自产水资源量的1%。按行政分区:甘肃省行政分区自产水资源量分布也极不均匀, 主要产水区在陇南、甘南、临夏等地, 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62%, 自产水资源量最少的三个地区分别为白银、金昌和嘉峪关, 只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0.7%。人均水资源量甘南最高, 人均占有13 747 m3, 金昌、白银、兰州、嘉峪关人均不足100 m3。

甘肃省山丘区降水入渗补给量107.1亿m3, 所形成的河川基流量101.9亿m3;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2.8亿m3, 所形成的河道排泄量0.7亿m3, 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为7.3亿m3, 占水资源总量的2.5%。

甘肃省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289亿m3, 其中地表水282亿m3, 地下水7亿m3。内陆河流域总水资源量为61.3亿m3, 占全省的21%, 其中地表水56.6亿m3, 地下水4.7亿m3;黄河流域总水资源量为127.7亿m3, 占全省的44%, 其中地表水125.1亿m3, 地下水2.6亿m3;长江流域总水资源量为100.4亿m3, 全部为地表水, 占全省的35%。

甘肃省现有农村居民1 443.6万人, 耕地面积5 337.0万亩, 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为1 976.4万亩, 实际灌溉面积为1 762.3万亩, 粮食产量为1 140.6万t。全省农村总用水量99.1亿m3, 其中, 耕地灌溉用水量85.9亿m3, 占总用水量的86.7%;林牧渔畜用水量为8.9亿m3, 占总用水量的9.0%;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1亿m3, 占总用水量的2.1%;生态用水量2.2亿m3, 占总用水量的2.2%。综上分析可知, 甘肃省农村人均水资源利用量为686 m3/人, 其中, 耕地灌溉毛用水量为487 m3/亩, 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9 L/ (人・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程度的逐渐增强, 甘肃农村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农村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总量短缺, 供需矛盾突出

甘肃农村主要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年降水量稀少, 且时空分布差异显着, 蒸发强烈, 地区地表径流量较少, 地下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总量明显短缺, 水量型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根据《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的20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河西内陆河流域现状缺水量为6.9亿m3, 尤以石羊河流域缺水状况最为严峻;黄河流域现状缺水量为3.5亿m3, 以定西和会宁地区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半干旱区自产天然水资源量极少, 且部分河流水质较差, 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极少;长江流域的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区主要面临工程型缺水问题。整体而言, 甘肃86个县 (市、区) 中大概有63个县存在缺水问题。因此, 水资源短缺以及供需矛盾突出一直是全省农村水资源综合调度和管理需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2.2 地下水过度开采, 出现区域性漏斗

甘肃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 农村面积所占比重很大。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产水资源量较少的制约, 地表水资源量无法满足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河西5市 (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和武威市) 及董志塬地区主要采用地下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 引起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 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 全省农村地区出现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6处, 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的酒泉盆地、金川-昌宁盆地、武威盆地和民勤盆地, 影响面积达到2 833.0 km2, 极大威胁区域农村用水安全。

2.3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

甘肃主要位于黄土塬区和丘陵地区, 黄土和沙土广泛分布, 抗侵蚀性较差, 以及干燥的气候、稀少的植被和频繁的夏季暴雨, 导致区域水土流失很严重。甘肃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5%。黄土塬区每年土壤流失总量达5亿吨, 而陇南山地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破坏区域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 引起土地贫瘠以及保水能力降低, 同时导致很多水库和其它水利工程设施泥沙淤积严重, 使得工程效益发挥削弱、工程寿命缩短、工程维修投资增加, 进而影响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

2.4 用水方式粗放, 利用效率偏低

甘肃灌溉农田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的5个市, 而且主要是渠道漫灌, 仅有少数地区采用喷灌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因此, 全省大部分地区采用的灌溉方式比较落后, 用水方式比较粗放, 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 全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7%,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 ;而农田综合灌溉用水定额达487 m3/亩,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0m3/亩) ;全省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60%, 农田水分生产率仅为1.31 kg/m3。整体而言, 甘肃农村水资源利用方式及利用效率与缺水严峻的省情不相适应。

2.5 用水结构失衡, 效益急需提高

甘肃省农村地区用水结构失衡, 水资源利用在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及少量工业用水之间的配置不尽合理。目前, 甘肃农村用水结构中, 农业用水所占比重很大。全省农村用水总量为99.1亿m3, 其中, 农田灌溉用水量为85.8亿m3, 占总用水量的86.6%。对于内陆河流域, 农村水资源利用主要为农业用水, 占总用水量的92.3%, 而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8.1%。因此, 甘肃农村地区的农业用水所占比例太大, 而农业用水的效益仍比较低, 急需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益。

3 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措施

3.1 政府引导, 科学规划, 合理使用水资源

按照国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结合甘肃省“河长制”制度, 各地区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本地水资源现状, 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 确定本行政区范围合理管理利用水资源的制度体系。同时由政府出面引导, 协调不同地区, 多个管理职能部门建设跨流域引水工程 (如已建成的引大入秦调水工程、引洮调水工程等) 。缓解农村水资源供需矛盾, 按照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的原则, 继续合理确定和分解细化各流域、各行政区和流域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用水指标, 完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3.2 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范围

坚持不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甘肃省农村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水资源管理社会化的终极要求。基于河西地区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近来取得的成效, 全省应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重点规划建设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区, 采用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探索出适用于甘肃农村地区的农业节水灌溉方式及发展模式。

3.3 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完善节水激励机制

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 应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水源保护、节约用水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强农村居民水源保护及节水意识。按照地区政府要求, 逐步公布水源水和出厂水的水质状况, 建立农村居民参与平台, 加强社会监督, 切实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按照国家关于完善重要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要求, 引导农村居民广泛参与, 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总体而言, 通过综合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及节水激励机制, 有效提高农村用水效率和效益, 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4 因地制宜, 建立农村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受区域水资源管理能力的限制, 甘肃大部分农村地区, 水资源利用及水源保护缺乏相应的管理且机构不健全。因此, 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 整合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推进县级农村供水机构及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 保障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稳定、长期发挥效益。形成上级部门协调、同级联动的水利监管机构, 有效结合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及保护, 建立从供水、用水、排水到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再利用、水资源保护的全过程管理体制, 使得农村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序有效。

4 结语

农村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如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陇中干旱地区山区植被保护等) 也至关重要。正确认识甘肃农村水资源现状和农村水资源利用的特点, 有效解决好农村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用水效率偏低等问题, 合理有效的配置水资源, 调整用水结构, 构建科学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系, 增强农民节水及水源保护意识, 对于甘肃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那艳斌.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 (12) .

[2]李传彬.农村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1) .

[3]任海波.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08 (18) .

[4]黄海斌.农村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12) .

[5]张志.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2007 (03) .

篇9:永年县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永年县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区与华北平原交接处,其境内主要由西部的'低山丘陵和东部的平原两大地貌组成.近年来,为确保区域经济发展,在地表水资源紧缺情况下,靠大最超采地下水发展经济,导致地下水连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作 者:刘红波 李军生 郑艳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刊 名:河北水利 英文刊名:HEBE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P64 关键词: 

篇10: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措施探讨学术论文

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措施探讨学术论文

基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应该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放在放在第一位,应建立常态化的机制来引导生产、生活用水,避免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影响一个节约用水,自居保护水环境的氛围。因此,文章对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

1 加强水环境的保护

流经浙江天台县的河流有赭溪、三茅溪、崔岙溪、始丰溪等,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尽管总体水资源相当丰富,但也存在水体会污染的风险,多条河流、湖泊尽管水质达标,但水环境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时会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1].加强公共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目的是避免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具体举措有:水资源治理的统一规划,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制定水污染综合治理的规划与措施;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同时,要配合城建部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减少污水排放。加大对天台县备用水源地的深度保护。

注重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逐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流程和工艺,尽快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加强运行流程和出水水质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抓好水环境保护改善工作,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活水资源综合利用,惠及广大市民。污水的处理应站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高度上,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以进一步提升水质为核心、以建设污水处理厂为重点来开展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为保护水资源和提升水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开展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应秉承“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规划理念,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切实做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推进中水使用工作,促进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充分了解新建污水处理厂环境友好、经济高效、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优势,营造全民关心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匮乏与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凸显我国水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污染防治要统筹兼顾。一要抓紧制定水安全保障的战略,做好用水、管水、治水制度的顶层设计。二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合理保藏、科学有效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三要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强化水资源保护工作。陈竺强调,应认真总结地方政府用水、管水、治水的成功经验,在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时予以吸收采纳。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解决好市民的水源问题,更要探索出了许多水污染综合防治的经验[3].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当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相应的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且,节约用水设施的竣工验收,应当有市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参加,节约用水设施投入使用后,应当加强维护管理,保持正常运行。完善节水制度建设,加大审查程序。对节水措施方案进行审查把关,要求所有新建工程项目必须同期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特别是符合再生水利用设施、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必须同期配套建设,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在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切实配合把关。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实例分析:随着天台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动了洗车行业迅速发展。洗车业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市民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环境和水资源利用带来诸多问题。“按每洗一辆车用水 200 升计算,洗车行业的耗水量是十分惊人的。”对此可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如洗车行必须有循环水设备、每个洗车行至少有两个车位、循环水经化验达到标准后才能给予营业执照、严禁私采地下水、按照特殊行业水费标准收费等[4].同时,加强洗车行业的监管,确保洗车行能认真执行上述规定,真正落实有关洗车点场所选择、污水排放、使用节水设备等要求,取缔不符合节水环保要求的洗车点;鼓励较大型的加油站和汽车修理厂建设标准的洗车点,配备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节水洗车设备。要想建设水生态文明,水资源是重要支撑因素,规范洗车行业刻不容缓。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传统的灌溉方式比较粗放,就是用水浸满农田,不仅浪费水,还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如果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还能省肥、省人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水肥一体化滴灌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产、高效、环保等特点[5].它利用微灌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给植物打“点滴”.所以说,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不断引进新的滴灌和喷灌的技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结束语

充分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是一个城市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需要,科学处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文章对水资源利用及其水环境保护的论述,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匡耀求,黄宁生。中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29-33.

[2]师忠耀。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10,18(2):23-24+54.

[3]黄真理。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及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38(5):7-15.

[4]宋国君,宋宇,郑 ,等。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2):74-79.

[5]宋宇,王军霞,等。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12):81-86.

蘑菇湖水库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临夏市水资源的节约及合理利用论文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钢烧结机余热利用现状及技术进展探讨

汕尾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爱护水资源教案

有关水资源的建议书

水资源课件幼儿园

节约水资源标语

《水资源》教学反思

浅析昆明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及利用(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析昆明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及利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