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angliping_cut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作家林清玄介绍,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作家林清玄介绍,欢迎阅读分享。
- 目录
篇1:作家林清玄介绍
作家林清玄介绍
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林清玄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人物简介
林清玄林清玄,[3]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文学之路
走上写作之路
林清玄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写报导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
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创作阶段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把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人物评价
林清玄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禅理散文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林清玄和琦君。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林清玄语录经典
2.林清玄语录 幸福
3.林清玄作品《心里的天鹅》
4.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5.林清玄散文《千两黄金的福报》
6.林清玄散文《箩筐》读后感
7.林清玄《紧抱生命之树》练习及答案
8.林清玄《布袋莲》练习及答案
9.林清玄《翠玉白菜》练习及答案
10.林清玄散文篇章摘抄
篇2:作家林清玄经典语录
1) 我的生命不可以被保证,即使是我的父亲也不行。
2) 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还总绑在线上。充满爱的脸是文字难以形容的。爱,只能体会,不能描绘。
3)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4) 我心里想,拥有一个真实的岛可能是艰难的,但在心里有一个岛,有大海,有花草,有椰影,有萤火,有蓝天,不受污染,那也就很好了。
5) 我愿世世常怀感恩之心,我愿生生常存善念之情。
6) 对一幅画而言,论说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难的,涂鸦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难的,签名是容易的,盖章时困难的。
7) 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8) 生死的情感,时间也可以消化。
9) 相对一个轮回,人的一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在旋转,变化,生灭。谁能管住阳光一样的的美丽,谁能管住阴雨仿佛的忧愁。
10)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
篇3:作家林清玄经典语录
1) 生命中有三种层次的化妆,而生命的化妆才能算是最高等的化妆。
2) 春天原来是无形的,可是借着树上的叶、枝上的芽,我们竟能触摸得如此真切!
3) 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
4) 在照进窗隙强烈的阳光里面,我们可以看见虚空中飞扬的尘埃,那些尘埃粒粒分明,但无法破坏光线的本质。在黑暗中,我们完全见不到尘埃,尘埃就一层层的增加,使我们陷入更深的黑暗。
5) 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6) 要爱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恨一个人却只要一秒钟,所以把从爱到恨的过程叫“反目”,反目其实只是一眨眼的事。
7) 记忆是不可靠的,遗忘也可能是美好的。文学家与科学家不同,文学家不去寻找增加记忆的魔药,而让记忆自然的留下,记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随时准备着偶然的相遇。与十年前的美相遇了,就有两次的美;与二十年前的善相遇了,就有加倍的善。
8) 分离的神伤若雨前的黑云无边无涯地罩下,努力地压抑艰苦地想忘却,他竟毫不留情地在静脉中静静地流着。
9) 对于一个不相干的,不了解的事情,所有的言说都是自心的显现与投射。为别人心理的投射而生气,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10)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11)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12) 所谓“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袭笠外无余”,生命的事一旦经过了,再热烈也是平常。
13) 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时时关怀四周的人和事,不止能激起别人的力量,也能鞭策自己不至堕落。
14) 外观世音,内观自在,莫忘初心,及时放下。
15) 我们微笑的面对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珍惜相遇的每一个因缘;我们清净内心的尘垢,我们提升自己走向超越……那每一个好的地方,好的心情,好的希望,都是佛堂!
16)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在燥热的暑天喝一杯茶。在雪夜的风中看一盏烛火。在黄昏的晚霞里观夕阳沉落。在蝉声高唱的树林里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远方的朋友。在落下的一根白发里,浮出一生最爱的面容……
17) 没有眼睛的人,他是完全看不见的,这种黑暗与处在暗室里的好眼睛的人,所见的黑暗并没有不同,但是好眼睛的人不是看不见,而是看见的都是黑暗。在光明里,瞎眼的人需要的是眼睛,在黑暗中,眼明的人需要的是灯光。
18) 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不要放弃,因世界上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一个样子的。这个世界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小孩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个样子。
19) 所有的果都会长得不好,为了结出更好的果,母株总要有所牺牲。
20) 布履一双,清风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
21) 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22) 乌龙还是第二道最好,涩尽甘回,带着晨曦般的颜色。
23) “多情终古是无情,莫问醉耶醒?”多情与无情、醉与醒都只是一念之间,酒还是要喝,情还是要多,否则,我们当年的博大的胸怀岂不是大打折扣了?
24) 即使土地不平,风狂雨骤,都不应该是我们跌倒的借口,都应该检视的是我们的心,去承担错误与失败。
25) 世界是全然静寂无声的,人心的喧闹在当时当地,被苦难的景象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
26) 少年迷茫,不知何往。
27) 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惟一的道路。
28) 我摸不清去爱的理由,只知道你一天不从长长的阶梯走来,一天不对我说一种美妙的微笑,一天不在厨房里为我烧菜,我就会在茫茫的黑暗里独坐一夜,让寂寞一口一口吞噬了我的生命。
29)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30) 每个人都有伤心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不一样。
篇4:作家林清玄经典语录
1) 我们如果心灵够高,也可以这样看着世界。我们如果心情够细,也能体贴一棵树的心。
2) 我们再往深一层去想,凡是无形的事物就不能用有形的标准来衡量,像友谊、爱情、名誉、自尊、操守等等,全不能以有形的价值加以判断,如果要用有形来买无形,都是有罪的。
3) 为理由去爱以后,请就不要回头去找那个理由了吧!
4) “人生”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课题,“困境”又是如此无所不在。
5) 生命的步伐已走过,冷然无情地走过。就像远天的云,它每一刻都在改变,可是永远没有一刻相同,没有一刻是恒久的。
6) 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后,再好的茶也索然无味。诚似人生五种,年少青涩,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壮年回香,老年无味。
7)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开花,默默的结果,在季节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
8)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
9) 一分钟很短,但是,一分钟比秒还长,比一秒钟更长得多。佛经最短的时间是一刹那,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一弹指有刹那,一刹那有个生灭。一秒钟不能从一万年中抽出,一万年则由无数一秒钟组成。
10) 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11)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也生。
12) 喝苦茶时,特别能回味蜜茶的滋味。
13) 我们把自己摊平在一条道路上,过去的记忆便成为五颜六色的屋舍绵绵穆穆地展延开来。
14) 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蜜多永在终极之乡。
15) 充满了爱、浪漫、理想的心,总是带着梦幻的,以为人生的路是笔直、快阔、平坦的,经过多年的行走,才知道路有时奇崛、偶尔凹陷、还有难以通行的宽窄!
16) 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你是你,也不是昨天的你!奔波来去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动荡与流离中,只要返观自心、自净其意,就定了、静了、安了,使我不论在多么偏远的地方行脚,都能无虑而有得。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
17) 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
18) 因为要做一个自足的人,就是每一时每一刻都能看清云彩从心窗飘过的姿势。
19)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20) 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
篇5:作家林清玄经典语录
) 爱别离虽然无常,却也使我们体会到自然之心,知道无常有它的美丽。
2) 生活里的很多记忆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着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驿马,每次回头,过去的事物就永远成为离自己而去的小小的旅店,所有的欢乐与悲痛,所有的沉淀与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在那些旅店里,到当天傍晚我们就要投宿另一个旅店了。
3) 在我们不可把捉的尘世的命运中,我们不要管无情的背弃,我们不要管苦痛的创痕,只有维持一瓣香,在长夜的孤灯下,可以从陋室的胸中散发出来,也就够了。
4) 我们不敢靠众生太近,不是我们不慈悲,而是怕不能负担对众生的深情!
5)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6) 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7) 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人生的境遇不可捉摸,心智却可以扭转,心有正念,一切欢喜;生活不在别处,当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饱满有力量,自己亦是风景。世事维艰,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欢喜心过生活。
8) 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我们只有一条命,要卖给识货的人。有品质的女人应该如竹子一般,自我更新枝节,自我生长,自我完成蜕变,谁都帮不了一个不自救的女人,王子不行,浪子也不行。
9)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10)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要见山,柔软心要伟岸如山;要看海,柔软心要广大若海。因为柔软,所以能够包容一切含摄一切……
11)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
12) 在浩淼的宇宙的宇宙里,无边的虚空中,最大最有力量,或者最小最卑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没人可以让你更庄严,也没有人可以使你更卑陋,除了你的心。
13) 凡是当主角的人,都是在跑龙套时聚精会神努力跑龙套的人,那些跑龙套时随随便便的人,你几乎可以确定地说:这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主角。
14) 有时生活的不如意事业的不成功,不是眼光学识能力背景方面的问题,而是输在了“等”字上,总想着能够等到最后。时光是条单行线,我们无法在等待中回头,有些事情一等就是永远,空留数声叹息。
15) 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16)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17) 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18) 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
19) 我们只有一条命,要卖给识货的人。
20) 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
21)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22)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的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
23) 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4) 爱的开始是一个眼神,爱的最后是无限的苍穹。
25) 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26) 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惟一的道路。
27) 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28) 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篇6:林清玄作家经典语录
林清玄作家经典语录
1、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 --林清玄
2、人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可惜这种脆弱最不容易被看见。
3、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 --林清玄
4、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林清玄
5、我们建造了玻璃与水银的围墙,心窗心镜反而失落了。
6、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7、没有人能束缚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8、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9、我们心中所存在的一些美好的想象,有时候禁不起真实的面对。
10、特别相知的朋友往往远在天际。
11、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远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
12、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
13、最好的对饮是什么都不说。
14、人生苍凉历尽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15、每个人都有伤心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不一样。
16、境界高的人生,并不在于永远有顺境,而是不论顺逆,也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对
17、你有想过到办公室的顶楼看一夜的星星吗?
18、想起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是镜花,也是水月。那一切的水月和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
19、生命的勇气有时是由一些极淡远的幸福所带来的。
20、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
21、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22、人生的忧欢都只是客人而已。
23、我们会认为阳光是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里幽暗的时候,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是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们心里有
24、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阴影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有生命力的品质。
篇7:林清玄介绍
林清玄介绍2017
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林清玄 《境明,千里皆明》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人物简介
林清玄林清玄,[3]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文学之路
走上写作之路
林清玄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写报导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
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创作阶段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把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感情生活
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
林清玄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有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 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
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
人物评价
林清玄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禅理散文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林清玄和琦君。
篇8:林清玄介绍
林清玄介绍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1、人物生平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婚变
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
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19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
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
写作之路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写报导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创作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2、成就荣誉
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等。其《和时间赛跑》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期第十一单元第2课,《百合花开》还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桃花心木》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
3、经典语录
1 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
2 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3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4 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5 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6 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7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8 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
9 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
10 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11 举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虽不必追求失败,对成功却要有最好的心理准备,就好像在为天的时节准备冬衣一样。
12 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13 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地穿过泥泞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14 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15 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是绑在线上。充满爱的脸是文字难以形容的。爱,只能体会,不能描绘。
16 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
17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18 我们会认为阳光是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里幽暗的时候,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是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阴影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有生命力的品质。
19 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唯一的道路。
20 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21 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
22 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
23 我们建造了玻璃与水银的围墙,心窗心镜反而失落了。
24 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 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
25 每个人都有伤心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不一样。
26 没有人能束缚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27 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28 你有想过到办公室的顶楼看一夜的星星吗?
29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30 生命的勇气有时是由一些极淡远的幸福所带来的。
31 你非草木,怎么知道草木是无心的呢?你说人有心,人的心又在哪里呢?
32 境界高的人生,并不在于永远有顺境,而是不论顺逆,也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对
33 人生的忧欢都只是客人而已。
34 特别相知的朋友往往远在天际。
35 人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可惜这种脆弱最不容易被看见。
36 最好的对饮是什么都不说。
37 人生苍凉历尽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38 缘是随愿而生的。
39 想起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是镜花,也是水月。那一切的水月和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
40 我们心中所存在的一些美好的想象,有时候禁不起真实的面对。
41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42 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远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43、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4、人物评价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禅理散文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林清玄和琦君。
5、最新作品
林清玄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
,菩提十书重新出版;
2012最新作品《菩提十书》精华三部曲:《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2014最新作品林清玄禅意散文精选(全四册):《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不看,是一种自在》。
篇9:林清玄相关介绍
林清玄相关介绍
林清玄,1953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人物经历
他自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1-2]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2]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2]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2]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2]
婚变
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
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 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
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清玄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3]
写作之路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2]
写报导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是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创作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主要作品
林清玄在大陆出版了《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20,菩提十书重新出版:《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等。
禅意散文精选(全四册):《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不看,是一种自在》。
篇10:台湾作家林清玄语录
1、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
2、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3、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4、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5、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6、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7、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8、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
9、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
10、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11、举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虽不必追求失败,对成功却要有最好的心理准备,就好像在为天的时节准备冬衣一样。
12、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13、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地穿过泥泞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14、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15、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父母的心总还是绑在线上。充满爱的脸是文字难以形容的。爱,只能体会,不能描绘。
16、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
17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18、我们会认为阳光是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里幽暗的时候,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是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阴影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有生命力的品质。
19、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唯一的道路。
20、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21、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
21、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
22、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23、在我们不可把捉的尘世的运命中,我们不要管无情的背弃,我们不要管苦痛的创痕,只有维持一瓣香,在长夜的孤灯下,可以从陋室里的胸中散发出来,也就够了。
24、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25、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26、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
27、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
28、对于一个不相干的,不了解的事情,所有的言说都是自心的显现与投射。为别人心理的投射而生气,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29、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找一个理由来说明我为什么爱你,可是我找不到,因为我不能把对你的爱只限定于一个理由。(心疼)
30、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
31、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32、我们行经生命的丛林小径,要像灰鹿之王,威严而柔和,雄壮而悲悯,使跟随我们的鹿都能平安温饱。
33、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34、是的,这世界从来没有隐藏过我们,我们的耳朵听见河流的声音,我们的眼睛看到一朵花开放,我们的鼻子闻到花香,我们的舌头可以品茶,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阳光……在每一寸的时光中都有欢喜,在每个地方都有禅悦。
35、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惟一的道路。
36、想起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是镜花,也是水月。那一切的水月和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
37、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38、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39、“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40、看着你微笑着,无声,在茫茫的雨雾中从山下走来,你撑着的花伞,在每一格石阶一朵一朵开上来,三月道旁的杜鹃与你的伞一样有艳红的颜色。在春雨的绵绵里,我的忧伤,像雨里的乱草缠绵在一起,忧伤的雨就下在我的眼中。
41、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
42、在浩淼的宇宙的宇宙里,无边的虚空中,最大最有力量,或者最小最卑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没人可以让你更庄严,也没有人可以使你更卑陋,除了你的心。
43、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
44、没有人能束缚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45、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
46、每个人都有伤心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不一样。(开业致辞)
47、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48、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是绑在线上。充满爱的脸是文字难以形容的。爱,只能体会,不能描绘。
49、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50、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篇11:林清玄作家的简介
林清玄作家的简介
【人物生平】
讲座时的林清玄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2]
【婚变】
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
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
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清玄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
【写作之路】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林清玄 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散文创作】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2]
【成就荣誉】
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等[5] 。其《和时间赛跑》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期第十一单元第2课[6] ,《百合花开》还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桃花心木》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
篇12:台湾作家林清玄简介
台湾作家林清玄简介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一、人物生平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婚变
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
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1997年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
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清玄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3]
写作之路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
林清玄 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写报导
林清玄作品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是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二、人物评价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禅理散文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林清玄和琦君。
★ 林清玄作者介绍
★ 林清玄散文精选
★ 林清玄散文节选
★ 林清玄散文集
★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 林清玄散文名言
作家林清玄介绍(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