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时间:2022-11-24 23:35:04 作者:哲别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哲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黄晓雯

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比如朱丽和圣普乐见面时的小树林,日内瓦湖以及各种令人沉醉的景色。()这一方面是为了烘托男女主人公的纯纯情爱,一方面也赞美了自然原始的环境,通过对城市环境中的各种不良风气的批判,更加突出自然环境的珍贵。这好比是对自由的人性,真挚的爱情的赞美,对封建制度,封建等级的批判。

《新爱洛伊斯》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悲剧,整部喜爱说中的爱情是以精神为支柱的,和其他物质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它是长久的,唯一的,永恒的,直至生命的尽头,也无法毁灭。当然,小说的情节,选材也是比较平凡的,但通过这爱情悲剧透露出来的批判,控诉却是深入人心的,也是值得我们长久去回味,思考的,卢梭通过《新爱洛伊斯》,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是纯洁的爱情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支柱和无私奉献的付出,还有真挚的爱情不被接受的遗憾和痛苦。

篇2: 新爱洛伊丝小学作文

新爱洛伊丝小学作文

战争结束了,我也平静了下来,可以安然入睡。

看卢梭的书,有强烈的共鸣,有时候不得不停止下来。我总觉得,我能想到的,我想表达的观念,基本上都让卢梭想过、并很好地表达了。再往下看,我自己就无话可说了。不仅看《新爱洛伊丝》,看《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忏悔录》、《爱弥儿》甚至《论语言的起源》都是这样。当我看到,我所想的,已经被人说了,那我的思想就不是我的思想了,我就没有思想了。没有思想,也就没什么可以说的了。我感到有些沮丧。最后,我有些无奈地对自己说:“继续去想。”

在看黑格尔和冯友兰、钱穆的书的时候,尽管也有些地方能产生共鸣,但基本上是他们的思想的在引导我思考。我在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思想,大多在我所想之外;而卢梭所想,大多在我所想之内,只是他的'表达能力着实令我佩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我还没有看。我估计在这两部书里,我才能看到他在我所想之外的思想,我才能领略他的“伟大”之处,要不然他的头像也不可能成为康德工作室墙上唯一的装饰品。这两部书是与社会政治相关的。而我对社会政治,是很缺乏头脑和兴趣的。也难怪我将他的这两部作品无意中放到最后来看。卢梭的《忏悔录》其实是自传,关于他50多岁以前的生活;《一个孤独散

步者的遐想》可看作是《自传》的续篇,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和思想;《爱弥儿》是论教育的,关于小孩从出生到成年的教育;《论语言的起源》是关于人类起源之初的思考;《新爱洛伊丝》是关于爱情的,表达了卢梭心目中理想爱人的形象和他的爱情、婚姻、友谊与道德方面的观念。这些方面的问题我都有想过。而对于一个社会的政治,我基本上没有想过。我估计看完之后,我也不会对政治方面进行思考,只会很佩服卢梭而已。我计划下一步是进行哲学方面的学习。我的大学老师曾说过:“如果你对哲学有兴趣的话,或者说你想了解整个人类的哲学的话,那么你只要对一个哲学家进行研究,基本上把他的全部作品认真看一遍。这样,你了解了一个哲学家,其他的哲学家,你只要看主要作品就行了。”我不知道我的同班同学中是否还有人记得白老师说的这句话。如果没有人记得的话,那他这句话就只是对我说的了。我之前打算认真了解的第二个人是罗素。但我买了罗素和黑格尔的大部分书之后,我发现,罗素的思想过于庞大,有些“散”,不同于黑格尔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所以关于哲学方面的学习,我打算从黑格尔开始。

31岁的时候,黑格尔开始在耶拿大学教书;59岁的时候,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31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黑格尔哲学;59岁的时候,我会在做什么?

篇3: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又名《论教育》,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家卢梭创作的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惊世骇俗的教育小说。

它是卢梭为培养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公民而设计的教育学蓝图,是卢梭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结晶。

小说主要是通过一个富家孤儿爱弥儿来阐发卢梭的思想。

爱弥儿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母去世后,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接受教育。

为了让他将来能适应社会,家庭教师对他实行引导式、启发式、开放式教育。

一方面培养爱弥儿良好的道德观,另一方面不以任何旧习惯去约束他、限制他,并创造适合于他自然发展的环境,给他以行动的充分自由,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的身心自由发展,使他主要通过自岙的经验,获得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养成独立、自由的个性。

《爱弥儿》的出版,不仅震撼了法国与西方知识界、思想界,也引起了当时统治阶级、封建教会的极大恐惧。

给卢梭带来了荣誉,也给他带来了灾难。

《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今天已深入人心,成为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石。

篇4: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导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但作为一位准妈妈,我也非常能理解父母们的想法,也常常纠结以后自己要不要变成这样的家长。但在读了这本书后,我真的想通了,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孩子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孩子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之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非常清新,有着独特见解的教育名著,虽然经过了漫长的风雨考验,但直到如今,依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无论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我们都需要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不忘教育的初心,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篇5:《爱里丝漫游奇境》读后感

《爱里丝漫游奇境》读后感

爱丽丝做了一个非常古怪荒诞的梦,在梦里她一会儿变成巨人,一会儿又变成了个小不点,神奇的扑克牌王国,会说话的小动物,还遇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有时也会做一些神奇的梦,有些在我醒着的时候根本做不到的事,在梦里就容易多了。我喜欢爱丽丝的这些梦,充满了奇思妙想,想象的`空间好大,没有人会限制它。它就在我的头脑里,我可以自由的去想象。 说不定我周围的小动物都会讲话,只是我听不懂。哈哈。。。。。。我希望我能做一个比爱丽丝更神奇更有趣的梦。

篇6:《小仙女爱莉丝》读后感250字

书中的小仙女小爱莉丝有着不同寻常的魔法,能将爸爸的饼干“变”成她的',之后再补偿性地为公爵大人(爸爸)变出新的衣服和王冠;用魔棍指挥树叶飘落下来,并用魔棍在水中画出神奇的图画;让自己隐形,还能将难吃的燕麦粥变成香喷喷蛋糕......

如果我是小仙女,我想自己有一双翅膀,想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如果我是小仙女,我想我的房间是做粉红色的奶油蛋糕做的,饿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拿起一块就吃;如果我是小仙女,我想让妈妈变成一个大美女,爸爸变成一个大帅哥;如果我是小仙女,我想让天下所有残疾人都有健全的身体,开开心心的生活......

篇7: 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看完了《新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的前一段是作者的自家故事和作者的自身感受和体验。写了他们一家在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危险和清苦的日子,而他们一家却在这段时间,生下了一位名叫叶茂的孩子。而作者和这位孩子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后一段是作者推荐的一段励志故事,这些故事里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对人十分有益。

童年一定要快乐,因为童年是人生的起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童年不快乐,人的一生都不会快乐,所以,有一个阳光的童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作者笔下的叶茂的童年就是阳光的,他的奶奶,也就是作者本人,经常和他玩,和他打成一片,玩得不亦乐乎。他有时问奶奶: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和奶奶都不怎么说话不怎么亲,而叶茂好象和奶奶特别亲,感觉好象奶奶是叶茂的一个特别好的玩伴一样,整天在一起玩那学习那特别开心。

我对叶茂十分有同感,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是这么开心地陪我玩,陪我闹。他们抱着我陪我在乡下看麻雀,看兔子,看绵羊野牛,看鹿群在树林里奔跑跳跃。都是他们陪着我。直到外公生了病,躺在床上还要开刀做手术,等做完手术后,他就再也不能陪我看东看西的了。

我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相信别的看过这本书的朋友。感悟一定也很深吧。希望大家看看这一本书,相信这会对你有好处的

篇8:《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阳光童年DD《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看完了《新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的前一段是作者的自家故事和作者的自身感受和体验。写了他们一家在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危险和清苦的日子,而他们一家却在这段时间,生下了一位名叫叶茂的孩子.而作者和这位孩子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后一段是作者推荐的一段励志故事,这些故事里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对人十分有益. 童年一定要快乐,因为童年是人生的起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童年不快乐,人的一生都不会快乐,所以,有一个阳光的童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作者笔下的.叶茂的童年就是阳光的,他的奶奶,也就是作者本人,经常和他玩,和他打成一片,玩得不亦乐乎.他有时问奶奶: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和奶奶都不怎么说话不怎么亲,而叶茂好象和奶奶特别亲,感觉好象奶奶是叶茂的一个特别好的玩伴一样,整天在一起玩那学习那特别开心. 我对叶茂十分有同感,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是这么开心地陪我玩,陪我闹.他们抱着我陪我在乡下看麻雀,看兔子,看绵羊野牛,看鹿群在树林里奔跑跳跃.都是他们陪着我.直到外公生了病,躺在床上还要开刀做手术,等做完手术后,他就再也不能陪我看东看西的了. 我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相信别的看过这本书的朋友.感悟一定也很深吧.希望大家看看这一本书,相信这会对你有好处的......

篇9:卢梭:爱弥尔【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

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篇10:平凡之中爱之歌-《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平凡之中爱之歌-《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年年岁岁,春去秋来,郭老师不是名师,也不是专家,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演绎了一曲无私奉献的爱之歌! 当我多次翻阅《新爱的教育》这本书时,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深深感受到郭老师是一位的纯朴、原生态的好老师。那就是“做老师的不当班主任,就像鱼儿离了水,鸟儿离了林一样,一点儿意思也没有。”郭老师不是名师,也不是专家,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但他在教学工作中给人的爱是惊天动地、震撼人心。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最平凡的其实最感人;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到底有多感人,多撼人心魄呢? 一 故事重现 书中记叙了郭老师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调回城里的一个中学,担任初一(6)班的班主任,原来这个班的班主任是刚毕业分配的一位年轻教师,教学没经验,又因为没和女朋友分配到一起,把个班给耽误了。对于这个差班,郭老师接手后,第一周以课堂为突破口,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喜欢。紧接着郭老师用爱心唤起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于班中的调皮生,举行班委会,总结会,奖模会等进行即时教育,因材施教,帮贫结队。就这样郭老师不辞劳苦,为了学生的`进步,还经常奔波于家访的路上,才知道孩子们的调皮,学习的不努力,大都来自家庭环境的关系,经过郭老师的耐心与家长交流,半个学期来,学生的成绩进步了,班集体和谐了。在期末考试中,六班取得了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郭老师因胃病发作,被送进了医院,病魔夺去了他的身体健康,使他不得不离开他所钟爱的教学工作,不得不离开他全身爱着的须臾不能离开的学生。 二 撼人心魄 班上像刘金龙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多,郭老师有一颗真诚的爱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多调皮的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问题,他都不会讲一句粗话。唯一的一次就是对刘金龙说了几句重话,可是第二天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讲粗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觉得孩子也有自尊心,只有维护孩子的尊严,孩子才会相信你。其次,分不开的还有郭老师的耐心。既然是问题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问题,今天好了,明天又犯事了,这是常有的事。可是郭老师不急不躁,每次有问题都是耐心解决。 在暑假中,郭老师到“差生“李浩家检查他的暑假作业。李浩的作业纯属应付,郭老师看后,对他进行一次解剖麻雀。数学上做错的题有的让他自己想,有的从旁引导;语文上帮他改写日记,指点迷津,使李浩有了信心,渐渐地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同样去刘金龙、刘丽丽、于小明、孙娜家……对于这些自由任性反复无常的学生,郭老师用他的耐心帮着、扶着,鼓励着、引导着他们。就是这么一些“朽木不可雕”的浪子,在郭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学期后,他的成绩由不及格到及格,甚至能考七十分以上。 三 点滴启示 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成绩差的孩子,不仅成绩差,而且调皮得要命。只要一提到这群孩子,做班主任的就会直摇头,直接让他们坐冷板凳,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随便他们做什么都没有关系。我们班也不例外,而且差生特别多,所以也曾一直抱怨。刚开始还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课外辅导,但是看他们学习得实在吃力,自己教得也吃力,就放弃了,而且是心安理得的,因为自己是尽力了,而这群孩子也实在是太笨。但是看了郭老师的日志后,我明白,差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有学习的能力,只不过是因为不被重视,更或是轻视,差生的帽子一旦戴上,让他们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不再相信自己,因此成绩越来越差。那么是不是一旦成为差生,就永远是差生了呢?不,不是的。 读着这本书时,我不禁发出感慨,老革命精神在郭老师的工作、生活上燃烧啊,真是一位吃苦耐劳、不讲究功利的好老师,好班主任呀。读着书中的一篇篇日记,一件件平常的而又琐碎的事。 是的,作为一位班主任老师,我们首先要乐在其中,班级中每一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值得老师去关注,去深思,去教育,不能用一个字“好”或“差”对学生定型,学生出现问题要即时教育,耐心地谈话,细心地观察,实地了解到深处,能处理好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是班主任老师最大的快乐。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其实能乐在其中的老师必须付出更多的爱。真如书中说的“教育学生这个法、那个法,实际上只有一个法----------就是你得真心去爱他们。只有你真心地爱他们,才谈得上这个法、那个法。爱心是源,方法是流;爱心是根,方法是枝叶,有了源,水流才不断;有了根,枝叶才茂盛。无源之水,就会干涸;无木之本,就会枯萎,都是一个道理。”的确,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应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但奉献不应侵犯教师的休息权,乃至牺牲教师的生命。愿我们每一位老师以平和的心态,做平凡的事,用平常的心去浇灌每一朵花吧! 本文来源:yingxuejie123.blog.163.com/blog/static/43569141526722218/

篇11:爱的教育读后感 洛新中学 陈书睿

爱的教育读后感 洛新中学 陈书睿

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就被卖到戏班子,受尽了虐待。一次,戏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机逃了出来。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达官贵人同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们了解了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在他庆幸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吃一顿饱饭时,他听到了那些给他钱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那个小男孩就毅然地把这些钱愤怒的扔了出来,并高吼到:“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个小男孩宁可挨饿,也要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行为而拍手叫好。 走过那个陈旧的年代,现在的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爱里丝漫游奇境》读后感

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的读书笔记

《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母鸡萝丝去散步》读后感

爱读后感

爱玛读后感

爱的读后感

《真正的爱》读后感

新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