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点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斑马线上的中国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斑马线上的中国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 目录
篇1:斑马线上的中国读后感1000字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书的读后感,书名叫做《斑马线上的中国》,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邓子滨老师。网上对这本书的主流评价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普法读本,用语温和、说理透彻、言简意赅。
该书选取醉驾入刑、医患关系、孙志刚案、呼格案、许霆案等热点事件,包罗普通人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在探究中国法治来龙去脉中,带领读者超越有限的个人经验,审视时代积弊根源,探索法治生活的种种可能。读完,除感叹作者对中国法治十年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合乎人性的见解外,更对书中微言大义拍手称快。诚如书中所言“斑马线上遵守规则的程度,代表了国民尊重法治的程度。揆情度理,凡是以法治为核心价值、为生活方式的地方,国民井然有序、守信有礼;凡是崇尚机变权宜的社会,只要人群聚集,便犹如流民般蜂拥挤占,先得为快。”
以斑马线观照中国法治,具体而生动:斑马线已经画好,而行人和驾驶者却总是为自己的便宜随意践踏,行人放着百米开外的人行横道不走,偏要翻越隔离护栏,冒着车辆贴身呼啸而过的危险,也要在马路中央等候良久;驾驶者则赶着最后一两秒绿灯,轻点油门瞬间冲过斑马线,降低自己空间和时间成本,礼让行人变成一纸空谈。这背后的“拉锯战”般的博弈过程,按照囚徒困境理论,不遵守交通秩序,个体收益都会变大,于是大家都不愿意遵守交通秩序,最终导致交通混乱,安全事故频发,反而没有大家都遵守交通秩序时的收益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约定规则来保证每个人的最终决策,从个人最优的纳什均衡点转变为集体最优点。
按照这个理论,在如此完备的交通法律规则之下,我们斑马线上的中国特色就应该所剩无几,但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只能说明,规则被人为破坏,违规行为未受到应有的处罚,导致规则不受待见。书中精辟的总结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更是无穷的,一万次法治宣传,也禁不起一次对规则的凌驾。”提出要想整饬斑马线上的乱象,必须持之以恒的严格执法。
其实,所有的惩罚都是有损法律提升幸福这一目的的,之所以被允许,只是因为它有可能排除某种更大的危害。我们之所以要求严格执法,也是基于贯彻法律的可预测性特征,让人们最大限度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明白这个后果不仅是被书写在纸面上,更是公正地被执行在每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在程序和形式上。在作者看来,国家机关在法治图景中承担着较个人更为重大的责任。
因此“司法机关的忠诚应该首先献给法律”。这种忠诚,作者作了两方面的解释:一是要对司法机关有合理的期待,不能赋予其太多与法律无关的使命,社会效果虽不得不考虑,但首要考虑的还是维护法治;二是司法机关不能随意突破法律,让人们觉得善举比法律更重要,从而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忠诚。
篇2:斑马线上的中国读后感1000字
《斑马线上的中国》,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邓子滨老师。网上对这本书的主流评价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普法读本,用语温和、说理透彻、言简意赅。
该书选取醉驾入刑、医患关系、孙志刚案、呼格案、许霆案等热点事件,包罗普通人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在探究中国法治来龙去脉中,带领读者超越有限的个人经验,审视时代积弊根源,探索法治生活的种种可能。读完,除感叹作者对中国法治十年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合乎人性的见解外,更对书中微言大义拍手称快。诚如书中所言“斑马线上遵守规则的程度,代表了国民尊重法治的程度。揆情度理,凡是以法治为核心价值、为生活方式的地方,国民井然有序、守信有礼;凡是崇尚机变权宜的社会,只要人群聚集,便犹如流民般蜂拥挤占,先得为快。”
以斑马线观照中国法治,具体而生动:斑马线已经画好,而行人和驾驶者却总是为自己的便宜随意践踏,行人放着百米开外的人行横道不走,偏要翻越隔离护栏,冒着车辆贴身呼啸而过的危险,也要在马路中央等候良久;驾驶者则赶着最后一两秒绿灯,轻点油门瞬间冲过斑马线,降低自己空间和时间成本,礼让行人变成一纸空谈。这背后的“拉锯战”般的博弈过程,按照囚徒困境理论,不遵守交通秩序,个体收益都会变大,于是大家都不愿意遵守交通秩序,最终导致交通混乱,安全事故频发,反而没有大家都遵守交通秩序时的收益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约定规则来保证每个人的最终决策,从个人最优的纳什均衡点转变为集体最优点。
按照这个理论,在如此完备的交通法律规则之下,我们斑马线上的中国特色就应该所剩无几,但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只能说明,规则被人为破坏,违规行为未受到应有的处罚,导致规则不受待见。书中精辟的总结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更是无穷的,一万次法治宣传,也禁不起一次对规则的凌驾。”提出要想整饬斑马线上的乱象,必须持之以恒的严格执法。
其实,所有的惩罚都是有损法律提升幸福这一目的的,之所以被允许,只是因为它有可能排除某种更大的危害。我们之所以要求严格执法,也是基于贯彻法律的可预测性特征,让人们最大限度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明白这个后果不仅是被书写在纸面上,更是公正地被执行在每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在程序和形式上。在作者看来,国家机关在法治图景中承担着较个人更为重大的责任。
因此“司法机关的忠诚应该首先献给法律”。这种忠诚,作者作了两方面的解释:一是要对司法机关有合理的期待,不能赋予其太多与法律无关的使命,社会效果虽不得不考虑,但首要考虑的还是维护法治;二是司法机关不能随意突破法律,让人们觉得善举比法律更重要,从而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忠诚。
如何构建这种法律信仰和忠诚,一般共识便是要立良法、正司法、严执法、重守法。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工作者,在此讨论立法问题似乎还比较遥远,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在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自觉守法方面下功夫。如此日积月累,循循善诱,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培育且升华国人内心深处的法律信仰,让斑马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篇3:斑马线上作文
在马路的中间有许多条用白色的长方形油漆刷出来的粗线段,就像斑马身上的条纹,那就是斑马线。每当你要去马路对面干某件事时,你就要用到它;每当你招呼好朋友过来的时候,你就要用到它;每当你想去马路对面的小卖部买饮料时,你还会用到它……斑马线虽然微不足道,但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有用的。
杭州的斑马线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比如说,老人要过马路,警察就会主动去扶那个老人走在斑马线上,一只手还边指挥着交通,要保证老人安全通过才肯回来。老人安全了,紧锁的眉头就舒展开来了。
放学以后,同学们过马路时,司机都会在斑马线停下来让人,等同学们排着队通过后,人们都会笑眯眯给那位司机竖起大姆指。
如果有小朋友过马路,交警叔叔会让所有车停下来,等小朋友过了马路才让汽车井然有序地通行。
没有警察,司机也会主动在斑马线前停下,示意行人先过,等一波行人安全通过后,车子才会继续向前开去。
一条条斑马线天天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马路的两端,也联结着杭州人的文明!
篇4:斑马线上的作文
斑马线上的作文
穿过宽敞的马路来到学校,斑马线就成了我每天上学路上不可缺少的风景线。
一条条白色的线,躺在路中间,独特亮丽的色彩,给人们以最直接的警示。而它存在的.真谛便只是希望行人和车辆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有序地通行。
一天,我在放学的路上,准备过斑马线。马路对面的阿姨冲着我身旁的一个小朋友招了招手迎接他放学。小朋友兴冲冲地向马路对面跑去,可是他很快就被川流不息的汽车给包围了起来。他正害怕地东张西望地时候,一辆小汽车撞倒了他。小朋友受伤了,鲜血直流,他哭着喊着,很快就躺在地上不动了。不远处的阿姨撕心裂肺地尖叫着又抱起他向医院跑去……斑马线上只留下鲜血和泪水的痕迹。
发生了这样的事故,人们都开始反思。全社会都开始呼吁司机们在斑马线前停一停。从此,每当我要过斑马线的时候都会竖起大拇指,司机看到了总会停下来等我安全走到马路对面。我总会微笑着向司机招招手,司机也总会向我点点头。
长线短线斑马线,条条都是生命线。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让我们从小树立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让白色斑马线染上伤心的红色。
篇5:斑马线上的爱
斑马线上的爱600字
上帝对每个人有一条生命,每个人一次也不多。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中国是大国,每年发生的事故不计其数,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但是,单凭自己的力量遵守交通法规是不够的。因为忽视交通规则的`人很多,所以让斑马线说最简单的礼物吧。
那是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背着书包慢慢离开校门。走着走着走字路口。我一如既往地走到斑马线前,向左看,向右看,小心地向前走,走了一两步,前面迎面来的小汽车从我身边飞过来,还没想到,后退了两步,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小汽车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这时,我心里直率地说:这条斑马线不是行人走路的专道吗?怎么成了他们汽车的行驶专道我想不到的时候,前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像龙一样来到我身边。没有给我空虚的机会。这时的我手脚不方便,不知道是进还是退,还是当场不动,好像都错了。突然,紧急声音响起:“快走!”我按照声望去。啊,这条龙“龙头”——公共汽车慢慢停下来,看到那个司机穿着工作服,在黑暗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善良的光芒,那个司机的叔叔看到我向他看,笑着向我挥手,表示我很快就会过马路。我心里突然涌起温暖的流程,看到公共汽车后面的车等不及了,汽车喇叭响了,我马上过马路。我安全过马路后,谢谢这辆公共汽车司机叔叔。
我记得一个人说:“得到别人的爱是幸福,爱别人是幸福。”那个大叔的行为一直让我感动。我真的希望所有的司机都能像公共汽车司机一样“汽车让人”让这些行人安心地走在斑马线上。
篇6:斑马线上的感激作文
斑马线上的感激作文
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在这短短的距离不知断送了多少人的生命。我坐在窗前,思绪随着风儿飘飞,回想从前,一次次安全地跨越“生命线”,猛然发沉,自己该感激的有很多……
感激“马路天使”
每周五放学,我都要穿过中山公园,去参加数学提高班。而中山公园前的那条马路车流量大且没有行人红绿灯,但我却觉得那条马路是最安全的,因为,那有一位和蔼可亲的“马路天使”在庇佑我。
他是一位交通协管员伯伯,无论严寒酷暑,都挺立在马路旁,见你要过马路,便把他那有力的大手放在你的书包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在你身旁护送你过马路,然后再回去。比起其它的交通员,他的那面写着大大的“停”字的红旗是最大的,而他也正是用那硕大的红旗把包括我在内的一位位小学生安全地送到马路对面。他和白衣天使神圣地保护着一个个生命。
感激妈妈
偶然有一天,在和妈妈过马路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过马路进,妈妈自然而然地牵过我的手,过前一关时,让我走到右侧;到达双实线时,再停下来,让我走到左侧。妈妈左右张望着,注视着一辆辆飞驰而过的车辆,耐心地等待着。嘴上说着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话语:“过马路进要先看左边,再看右边,车辆多,要小心。”妈妈其实知道,那名话我已能倒背如流,但那已成为妈妈的一种本能反应吧。
仔细回想,其实每次都是这样,想问妈妈为什么,心中却早已知道答案:如果真的不幸与车相撞,我的伤害能减到最小,甚至没有危险。
感受别人的爱,感激别人的爱和帮助,最后再施爱于人------这是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最好方法。
篇7:失忆,在斑马线上作文
失忆,在斑马线上作文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会选择好好地守护这段友情。
大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街边摊贩的叫卖声不断,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嘈杂和混乱。街上的人很多,却没有我要找的人。我逆着人流,顺着夕阳落下的方向走去。
“琳子,你知道我在找你吗?”我重复着相同的步伐,踏着别人留下的脚印,寻找那回也回不去的昨天的温暖。你一定不知道我在找你,我坚信。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渴望能在这遇见你,即使只能在远方悄悄地守候,即使只能向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我已满足。
到绿灯了。琳子,我想了好久好久,也痛苦了好久好久,终于下定决心要把你忘记,彻底的忘记,只有这样我的伤痛才不会再被掀开。斑马线,永远平行,就好像我们的世界不再有交集。我要在斑马线上结束我们苍白的友情,不对,我们之间早已不是朋友,只是傻傻的我不肯把你抛弃。
斑马线并不长,走完它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可是我却感觉我走了一个世纪如此漫长。
朋友,就让我再叫你一次,朋友。你知道么,在这段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坚强,更学会了原谅。其实,我真的好后悔,后悔我没有好好的守护这段友情。只是误会,可是当年固执的我黑没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没学会原谅。在这条忧伤的大街上,每次遇见你,想跟你说话,可还没开口,想说的话已夭折在心里。当与你的眼神错遇时,看到的是你的陌生与不屑,我才发觉我是多么的在乎你,而让我落寞的是其实你并不在乎我。琳子,每当想起你,我那快要愈合的'伤口却被重重地撕开,真的好痛,好痛。
现在,我要把你从我的记忆里删掉,想一个失忆的人,把不想忘掉的忘掉,不是短暂的失忆,而是永久性的失忆。从此之后,我会和你做一对真正的陌生人,我们之间不再拥有任何苍白的记忆。
篇8:斑马线上的手机的作文
斑马线上的手机的作文
晚上九点,奥数培训班结束后,爸爸拉着我的手急匆匆地往家赶。过红绿灯时,斑马线上一部白色的手机映入了我的眼帘。
我连忙弯下腰捡起手机。“这是谁的手机呀?这是谁的手机呀?”我拿着手机,向前面的人群大声喊,可是没有一个人应答。
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团团转。交给警察叔叔吧?他们早就下班了。“要不明天再想办法寻找失主吧?你看,今天都这么晚了!”爸爸商量着对我说。“不!丢失手机的人一定很着急!”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到了车上,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妈妈。妈妈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先开机试试!”我长按开机键,屏幕立刻亮了起来。“哇,成功了!”我又向右一划,准备解开密码,令我们大吃一惊的是这个手机没有设置密码。“打开电话功能,找到拨号键旁的最近联系人。”妈妈的话掷地有声。我立刻照办。“很好,”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拨打第一个最近联系人‘建明’!”“嘟——嘟——”电话接通了,我着急地说:“叔叔,这是你朋友的手机,手机掉在马路上了,现在我把它放在清源路与科技路交叉口的便民小店里,叫他赶快来取!”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此时,爸爸妈妈的脸上满是笑容,好像在赞扬我。
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我仍然有点担心,不知道那位失主有没有找到那家小店,有没有找回属于他的手机。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又来到了那家便民小店,我急忙询问店主:“叔叔,手机取走了没?”“昨天晚上就取走了,失主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刹那间,我感到十分满足和快乐,那是帮助别人后的甘甜。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最富有的人!
篇9:斑马线上的感动初二作文
斑马线上的感动初二作文
尊敬长辈,扶老人过马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那次我却被一位陌生的老爷爷扶着过马路,他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安全之门,而且向我的心灵洒下一片阳光。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六下午,我到板湖麦迪隆超市买完东西,哼着小曲一蹦一跳往家里走。快到十字路口斑马线时,我的左脚跟突然“咯噔”一下,崴了!左脚好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听使唤。我失去了左脚的支撑,蹲坐在右腿上,两袋子物品重重地砸在地上,几个不听话的苹果也争前恐后地“钻”了出来。怎么办?路口本来人多车多,一辆辆车子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空隙,长龙般地疾驰而过。忍着钻心的.疼痛,指望靠右腿单腿立起退回路边,可这时却发现右脚根本站不起来。原来,由于小腿抽筋,根本使不出劲,只感觉到一丝丝的麻木。完了!前进不了,后退不了!真希望爸爸妈妈立刻出现在身边。我呆呆地看着斑马线,斑马线竟然模糊起来。
“小姑娘,你怎么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过来。我触电般地抬起头,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爷爷。我哽咽地说:“我的脚扭了,过不了斑马线。”“不要紧,我来扶你过!”没等我多说,老爷爷右手提起我的购物袋,左手搀起我的右手,想把我立马扶起来,可是我脚下软绵绵的,浑身使不上劲。“小姑娘,我来背你。”老爷爷见状说。“不行,不行!”我红着脸赶紧拒绝。“不要紧,那你抱着我肩膀,我扶你过去。”不由分说,老爷爷转过身,左手拎着我的袋子,右手搂着我的腰,“过斑马线了,小心一点。”依靠着老爷爷我一点一点的过了斑马线,就像当年我依靠在爷爷身边一般,一股暖流充溢全身。我的眼睛盯着陌生的老爷爷看,想记住他的样子,他的银发在阳光中愈发闪亮,竟变成了一道道雪白的斑马线……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但是斑马线上的那份感动,那份美德在我心中怎么也抹不去……
篇10: 斑马线上的冷漠周记
斑马线上的冷漠周记
红灯亮了,斑马线上人来人往,匆匆忙忙。有的飞快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加快了脚步,似乎不敢在此停留一分一秒。然而,在这个人群川流不息的地方,却发生了一件事――让人感到冷漠。
一名中年男子正骑着自行车,他车座上肥胖的米袋更加引人注目。正当他通过斑马线时,他车座上的米袋却像玩滑梯似地溜了下来,肥胖的身躯躺在斑马线上。中年男子马上停住脚步,用瘦弱的身躯搬着沉重的米袋。正当他大汗淋漓时,一道难题又出现了―――绿灯亮了。汽车毫不犹豫的发动了,连续不断地从他身旁飞过去。但是,他的自行车却把几辆车挡住了。他充满歉意望着司机。司机从车窗里探出脑袋,焦急的左顾右盼,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什么。斑马线两旁站满了过往的行人,我也是其中之一。那位中年男子更加着急了。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咬紧牙,一手拎着米袋,一手推着自行车,艰难的走着,此刻,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正当他快到达人行道时,那顽皮的'米袋又从他手中蹦了下来。他匆忙弯下身,急速地拖着米袋,加快步伐。
近了,快了,终于到了。
他如释负重的吁了一口气,把米袋放在地上,而我就站在他的旁边。此刻,我清晰的看见,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虽然气温是零下几度。
斑马线上恢复了正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而我的心中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或许是为他度过难关而高兴,但却对自己很失望。因为我毕竟没有在他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尽管我当时一手拿着东西,一手扶着自行车,在人群中静立着。
如果斑马线上再上演这一幕,我一定不会再冷漠……
篇11:关于生活的作文:斑马线上的人群
斑马线上的人群
星期六早晨,我站在斑马线边上,等待绿灯的到来。
红灯时间,远远望去,斑马线对面等待的人群在渐渐壮大。有人在哄着婴儿,有人在低头看手机,还有些人在用手遮挡着烈日。
没过多久,只听“叮咚”一声,绿灯亮起,那些人就像听到了一声令下,立马开始走过来。原本在看手机的,这时边走边盯着手机,片刻不离手机屏幕,似乎那里有什么“秘密情报”似的。有一位中年妇女抱着孩子,边走边给孩子唱着摇篮曲,样子很温馨。我还看到一个人,他在飞快地跑着,或许有什么急事吧。
人群渐渐向我靠近,那个边走边玩手机的人自动前行着,她低着头,双手紧紧地握住手机,生怕手机掉了。一位女士肩部背着包,身穿一件黑色镂空的裙子,裙摆一晃一晃的,裙摆下有一双细细的高跟鞋,我想让我穿上一定会大摔一跤。她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皮肤白白的,脸上看起来很急,一定是要去公司赶工。我还看到了一位收废品的伯伯,他推着板车,硬生生地走过来,脸上布满皱纹,看起来他生活得很艰辛。
斑马线上的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前行着,很有活力。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个样子吧。
作者:黄翎淳
公众号: 林老师的作文馆
篇12:优秀作文:斑马线上,绿灯亮了
斑马线上,绿灯亮了
马路上驶过一辆辆各不相同的车辆,我站在斑马线旁,要到马路的另一边。
红灯。对面渐渐聚拢了一股人流,朦胧中,隐约可见花色斑斓的彩衣,与清一色百搭的黑白步鞋。
灯闪了闪,绿了。对面的人流涌了过来,引人注目的是那群孩子,跑啊,闹啊,像生平第一次过马路似的。边上的亲人可吓坏了,忙拉住了他们,不错,即使是绿灯也要注意车辆啊。灯快变红了。一些年轻人似乎在赶集似的,竟跑了起来,总算是通过了。可有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却仍被迫停留在了中间,不得不休息会儿。
众多的人群之中,那位身着迷彩服的女士格外显眼。她头戴一顶白色遮阳帽,内衫是一件黑白相间的T恤,半截辫、运动鞋。一眼便知是个时髦的人。纤细的双手小心地握一杯咖啡,一定是很烫吧?看她与杯子的接触间,仍隔着一个购物袋,一看便知是从附近的商场购物完回来的。她可真是会享受生活啊,如果有一场轻松却又充实饱满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她过了绿灯,向我走远了……
紧接着,有一位老人与一位中年妇女,应该是母女关系吧。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印痕,时不时显出焦虑不安的神情,而那个女人,却把母亲的手紧紧握在了身边,老人的心情才总算平复了下来。灯亮了,老人一步步向前缓缓走动,而女人,却也一步步紧跟在其后。当她们在我身旁擦肩而过时,那种亲人间的爱是那样浓烈,那紧握的双手,久久没有放开。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吧,看似平淡无味,实则精彩纷呈。
作者:吴亮澄
公众号: 林老师的作文馆
篇13:小学生关于日常的作文:斑马线上
斑马线上
星期六的上午,我站在车站大道的一条斑马线旁,等待绿灯的亮起。
红灯时分,斑马线的对面站满了人,远远望去犹如一片人海,有老人、年轻人、小孩,一位年轻人正在左看看,右看看,好像这周围的事物很新鲜的样子,一对老夫妇,正在交头接耳地讨论着什么,应该是家事吧。一位年轻妈妈正推着小宝宝,小宝宝时不时拍手大喊,时不时脑袋摇晃,看上去十分可爱。还有人像木头人一样站着,只盯着前方,好像周围的人和发生的事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终于,绿灯亮起。一些人看上去很赶时间,匆匆忙忙地跑过来。那位推着宝宝的年轻妈妈,正在跟宝宝说些什么,一边走一边说笑,那宝宝高兴地大笑起来,开心得像什么似的。一对老夫妇,手拉手地走了过来,看似好像一对刚恋爱的恋人。还有一些人慢慢地走来,像蜗牛一样,他们时不时看看左边,看看右边。还有些人一直在拿着手机,边走边看。
绿灯结束时间到了,那些像蜗牛一样的人才走了一半的路,可见他们的速度有多慢啊!那些人不以为然,还在那儿继续往前走,这明显就是闯红灯啊!道路中间开车的人只能停下车来让他先走!可是他们还是像蜗牛一样的走,一点也不理会那些开车人的心情,有些司机按喇叭想让他们走得快些,他们这才急匆匆地跑起来。
这时,一位收旧货的老人推着板车来到了我身边,他在等待下一个绿灯。他已经很老了,脸上都是纹路,一个人拉着推车,似乎有点孤单。我不禁心头一紧,眼眶有点发热。外卖小哥也出现了,他带着头盔,手上拿着手机,他有点着急,想闯红灯,但是为了安全,为了交通秩序,他又停下来了。
斑马线上,来来往往的人有面带微笑,有一脸匆忙,他们都应该生活得很好吧……
作者:林俊广
公众号: 林老师的作文馆
★ 斑马 作文
★ 论中国读后感
★ 中国精神读后感
★ 乡土中国读后感
★ 中国古诗读后感
★ 中国震撼读后感
★ 中国家风读后感
★ 线上开学典礼
斑马线上的中国读后感(共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