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宁夏几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邓稼先观后感600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邓稼先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要长期出差在外,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便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了原子弹的制作中。
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以只要有一小点错误就要用手摇计算机摇上九次,以便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被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之后,邓稼先等人又取得了氢弹试爆成功。
我想,这一定是邓稼先和其他工作人员刻苦研究和团结奋斗的成果。邓稼先那为了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邓稼先那样做出伟大的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长大了之后也为祖国做出有贡献的事来。
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聆听着来自窗外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悲惨,但在悲惨之中,有夹杂着一些壮烈。它把我的思绪带进了那篇课文——《邓稼先》,让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再次浏览……
篇2:《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篇3:《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邓稼先祖先是清代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的美术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被称为“两道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中,邓稼先开展了炮轰原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的研制和组织工作。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治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邓稼先和郑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巨著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便在担任院长重任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
篇4: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漫漫历史长路,华夏民族孕育了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中国,因他们而崛起,也因他们而鼎盛。在我脑海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一生报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是因为,这学期语文教材上的第一篇课文就是《邓稼先》,紧跟着,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电影《邓稼先》,电影叙述了邓稼先在接受国家命令后,带领一群研究人员秘密为中国自主研发原子弹与氢弹,一直奋战在祖国一线,最后因辐射患癌不治身亡。可以说,邓稼先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事业,奉献给了祖国!
我仍记得那样的一幕:在一次原子弹试爆失败之后,必须得有人去到爆炸现场寻找事故原因,在无人愿意的情况下,邓稼先作为领头人挺身而出,穿上了保护服,踏上了茫茫戈壁滩,广阔无垠的沙漠中,邓稼先迈着坚定用力的步伐,一步步走向爆炸中心。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四周的植被早已不复存在,就是飞过的鸟儿也不敢降落。远方,只有邓稼先一人的背影,他到达了爆炸中心,迅速找到了核弹头,他双手轻轻捧起弹头,细细观察,找到了失败原因。然而,就在接触核弹的一瞬,大剂量的核辐射让邓稼先的身体颤抖起来,脚步也变得慌乱无力。
我相信,在他踏上戈壁滩的一刻,他心中已然明了,这定然是一趟不归的旅程,但尽管如此,他依然挺身而出,由此可见他的英勇与无畏,谁都知道,核弹的伤害极大,但邓稼先仍愿赴汤蹈火,努力找出失败原因,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以及爱国情怀,可见一斑,后来,谁也没有想到,在科研成功之后,邓稼先与家人的团聚,竟是永别。这种一生的孤独与寂寞,换作任何一个人,都是难以接受的。
邓稼先为国奉献的一生在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未来如何,他的成就终会被人民铭记在心,他的精神也将永存。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以邓稼先先生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取得优异的成绩,长大后为社会、为祖国效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5: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
在中华民族上下50的历史长河中,出过许多英雄人物,有的征战沙场为国戍边,有的依靠聪明才智,推动国家发展。我说的这位,他虽然不是多么的享誉世界,但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中国当时的核事业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该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首先讲述的是邓稼先去世十周年时,中国开始禁止核试验,紧接着引出了邓稼先刚开始从事核事业。
邓稼先刚接受工作时有人对他说,接受这个工作要保密,甚至连家人也不能泄露,因为这句话才导致了邓稼先与他夫人许鹿希长达30多年的聚少离多,也导致了许鹿希在邓稼先六十岁的时候才去“九院”探亲。
初去研究时,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斗志昂扬的开始工作,却被告知:中央接到苏联方的正式信函,用一些理由将原本在中帮助中方研究原子弹的专家紧急撤离,并表示将不再向中国提供与原子弹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图纸。所以搞原子弹只能靠中国人民自己琢磨研究了,可邓稼先却没有气馁,重燃斗志。
1962年,邓稼先签署了第一颗原子弹总体研制计划。
1962年12月28日,我国的氢弹原理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制造技术的国家,而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他是一个为国家奉献了半生的人,但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他在临终时还心系祖国,心系祖国的核事业,他就是邓稼先。
篇6: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通过这篇课文我觉得邓稼先是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在当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如何与工人一起盖房子;也不提当时没有外援,工作艰巨的窘迫场景。就说说这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吧!
如果换成是我,一个刚从美国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落魄到连资料都没有的场景,肯定立马拍拍屁股走人。还从头开始?不可能!
而邓稼先却没有这么做。他不但留下来了,不仅完成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还鼓舞身边的年轻人。甚至放下了自己的学位与头衔。
这对我来说,可不容易。更何况不能与亲人联系,又不能发表科学论文,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埋没在沙漠里?我这么一个不甘寂寞的人,难哦!
而邓稼先,他做到了!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如果我可以坚持到这一刻,那么我自己也会挺自豪的。甚至对于自己的一生也已经很满足了。可邓稼先,他觉得还不够!
1967年6月17日,邓稼先及其他工作人员研制的氢弹再一次成功地爆炸了!而邓稼先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
你能连续好几年不与家人见面,不与他们通话吗?你能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住地奔波于危险地带吗?还是你能为了一个细小的疑点用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算九次?我说的这些你真的能做到吗?
如果你刚从美国毕业,你会放下自己的身段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吗?你能在一没条件二没外援三没资料的情况下继续研究吗?你真的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祖国吗?也许你正在摇头,可邓稼先却愿意做这无名无利的工作!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比起现在的享乐主义人,邓稼先可谓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的确,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成功,都是与“邓稼先”这个平凡的名字、伟大的人所联系在一起的!
邓稼先观后感600字范文
篇7:邓稼先观后感600字
“长江大河……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听着这首《中国男儿》,我的眼前不禁回想起了为了祖国,奉献一切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富贵不能淫
邓稼先一直想到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报效祖国。1947年他通过了研究生考试,1948年到1950年,邓稼先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博士学位的成就,更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这让美国人敬佩,更让美国人惋惜,但求学报国是他一生的志向。
踏遍戈壁共草原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北风卷地,秋风萧瑟,胡天飞雪。风愈猛,而邓稼先愈坚定!恶劣的条件,残酷的革命,繁重的工作,惨烈的矛盾,他默默忍受。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即使与杨振宁一起背诵《吊古战场文》,他,依然是毫无怨言!战戈壁,斗荒滩,盘踞古战场三十五年,那是他执着的信念。
许身国威壮河山
或许,人生命的结束,仅仅是零点零一秒的时间,但是,它的价值,足以在这零点零一秒中永恒!1964年10月16日,西北大地一片轰鸣。他的名字,就随着这一声巨响镌刻成了永恒。大漠之中,爆发出一片耀眼的光芒,蘑菇云腾空而起,钢铁高塔化为水,声响震天地。——此刻,即便是太阳,也失去了光辉!
苟利国家生死已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这是张爱萍将军为邓稼先写的诗。怎能忘1982年,戈壁滩上那一个故障信号出现时,邓稼先,一马当先,坚决不肯离开现场,直至1986年7月29日,被死神拉走,他才离开了自己一心牵挂的核试验场。他的这种勇敢,这种担当,不仅激励着他的团队,更激励着我们的国人,为了祖国的利益舍生忘死。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邓稼先我们民族的中国男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国好男儿。
篇8:邓稼先观后感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亲。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亲,祖**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
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篇9:邓稼先观后感
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老师给我们下载了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电影。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创始人,领导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一个不平凡的科学家。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默默无闻的付出了整整二十八年。虽然他也想家,想亲人,想故乡,但为了祖国,他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回家探亲、受表彰他总是让给别人,而面对危险,他永远冲在第一个!“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是张爱萍将军悼念邓稼先所写的一首诗。邓稼先将中国的核武器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的新生日子。它代表着中国站起来了!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寒风刺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也曾失败过,能力遭到质疑过,但是他没有屈服、气馁,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鼓起勇气,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哪怕跌倒一百次,他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的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他虽死犹生,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心里,激励我,鼓励我,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深深的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篇10:邓稼先观后感
1以前,中国正处在5000年最贫穷、最黑暗、最落后的时代,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中法战争……在这样混乱的时代下,一个伟大的人诞生了——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于1948年--1950年到美国,仅仅一年时间,就获取了博士学位,被称为是“娃娃”博士,不久,他回到了祖国,设计并制造了原子弹与氢弹,还成功爆炸了,让中国的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读完了这篇文章,顿时让我震撼了。中国那么贫穷的国家竟然在3年之内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美国也是用了7年时间,这真是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它证明了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不是软弱的。邓稼先是功劳最大,被张爱萍将军授予“两弹元勋”的称号。但是,也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表现。有一次,投放原子弹失败了,邓稼先深知危险,还不顾一身地冲上去,用手检查原子弹的碎片,可是,邓稼先却受到了核辐射的致命伤害,得了癌症。为了大局,邓稼先不顾自己,这是多么伟大呀!最后因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了。
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也为祖国出一份力,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篇11:邓稼先观后感
今年寒假,我有幸通过荧屏认识了一位科学伟人——邓稼先。
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十分落后的时期。邓稼先在隐名埋姓的情况下,被派往他地进行极为危险的工作——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的材料有一种放射性的物质——铀。人体如果被辐射,将患上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邓稼先经过了深思熟虑,告别了家人,踏上了旅程。
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他和同事经过8次计算,验证了外国科学家留下的数据。但是,在制造中,一个车间发生爆炸,很多心血都白费了。但是邓稼先毫不气馁,在一切重建完毕后,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经历了许多个日夜,第一颗原子弹终于造好了。大家都穿上了军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西北核试验场。不久,喇叭声中响起了:“10,9,8……2,1,起爆!”只听到“轰——”的一声,一朵黑红相间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爆炸成功了!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也很高兴!
在后来的一次和试验中,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但是大家都没有听到声音,邓稼先觉得奇怪,就自告奋勇地说:“我去看看!”其他同事要求同去,他担心危险,拒绝他人同去。他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查看事故,结果不幸受到了辐射。
后来邓稼先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他离开了工作岗位,临终前还不忘撰写文章。他的这种不畏困难,遇到危险从不退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发明者,他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篇12:邓稼先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邓稼先的纪实片,他的爱国之情和为国牺牲的精神震撼着我。
他一生从事我国的核事业,孜孜不倦的研究默默无私的奉献,工作是他的全部。后来因核辐射他得了癌症,病床上他仍在研究,为了国家为了事业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我要学习他的精神,认真学习,长大后也像他一样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此我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做好每一天的作业,让自己能德智体全面发展,长大后能为祖国添彩。
篇13:邓稼先观后感
“战争”多么可怕的一个词;“侵略”多么悲伤的一个词;“任人宰割”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词。而我们中华民族以前就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事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激励每个中国人的斗志,有许多的人对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读了《邓稼先》这篇传记,真得让我思绪万千。这是杨振宁先生以朋友的身份来介绍邓稼先,赞赏他。
邓稼先是一个忠厚老实,真诚坦白,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也就是这个平凡的人物却对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一生,为了祖国献出自己所有的精神;为了祖国把自己的身躯连同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多么勇敢,多么伟大。我们骄傲有你这个看似平凡的人物!
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的伟大精神——爱国,为祖国献出自己。就算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这些也能从中体现出我们爱国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品质,忠厚平实,认真,谦虚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篇14:邓稼先观后感
看完电影《邓稼先》后,我认为邓稼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为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是默默地在为自己的国家奉献。更何况如今贪官污吏遍地丛生,能够有这种觉悟的人早已少之又少。
我还记得几个月前看到过一则笑话。官员一拜访官员二,看到他的豪宅,就问他是怎么变得如此富有。官员二笑了笑,指了指河上的桥:“我吃了这个工程的20%”。后来,官员二拜访官员一,看到他家如同皇宫一般,就问了同样的问题。官员一指了指没有桥的河说:“我吃了这个工程的100%”。如此调侃,可见这种行为早已变得如此的“正常”,早已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可是邓稼先却没有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当他被告知马上要参加的工作需要他放弃自己的光明未来,从此销声匿迹,他仍然毫无返顾地接受了。而这件事是他最亲的亲人也无法知道,而且会让他远离他们。这份工作,不仅不会赚到很多钱,还会让他的功名“消失”,并且忍受远离家人的痛苦。按现代人的价值观,这绝对是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工作。可邓稼先还是同意了,并为这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邓稼先为了国家放弃了利益、名声与亲人,为他赢来了无数好评;而现在有无数人,不是成为金钱的奴仆,就是成为权力的木偶,为了这些他们牺牲了尊严与地位,有时甚至违法,却只“赢”得他人的唾骂与鄙视。所以,邓稼先的这种为人,值得我们学习而它们也将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回报。
篇15:邓稼先观后感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964 年10 月16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 月17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 年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 年5 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稼先逝世以后,他的好友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邓稼先不仅是他的好友和妻子的骄傲,还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篇16:邓稼先观后感
这一刻,在我眼中,这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我的生命中,少了些感动。
我猜,那是因为我的眼睛,不再是总角之年的黑白分明了。无论看什么光辉的事物,总像是隔着层浅淡的云烟。轮廓未变,却再难以察觉它的光亮夺目,而为那明媚受到触动。
不曾想过,当我看到了那在漫漫沧漠之中,宛若铸剑于九天的硝烟之时――即便那仅是银幕中不甚真实的特效――即便隔着荏苒的岁月,那明晰不再。
――那一刹,确是受到了久未曾谋面的震动。
然而那惊世一幕稍纵即逝,影片一刻不停地播放下去。
我看到邓稼先舍小家顾大家,与妻儿告别;我看到一群群科研人员不知疲倦地演算数据;我看到杨振宁在饯行宴会上失态离席、喜极而泣……如此种种,飞速地闪过,最终连成斑斓的一片绚丽。
过程虽然坎坷,但仍算是平安顺利,似乎也会一直如此,直至终结。
然而,事与愿违。
影片播放到中间部分,一片大好的形式出现了转折――空投的核弹没有爆炸。
看到邓稼先阻止其他人前去观察,执意要亲自上阵的一幕,我心中充满了不解与困惑,还有隐约的忿忿――
当时,在我看来,邓稼先如此作为,完全是无意义的牺牲。不同于他人,他背负着国家委以的沉重使命啊!作为核武器主要的研发者、研究院的院长,他有着无数未完成的重任。他理应让助手上前察看,不必这般身先士卒。若他为此献身,亦绝不仅仅是他自身的损失。这种做法,不甚负责。
而当我看见他跌跌撞撞地下车,在荒漠之上狂奔,踉踉跄跄地冲向那片死神驻足的地方之时――倏地,一股难以名状的明悟与惊异从心中急速蔓延开来。
那是一种多么大的对于事业的热爱,与奋不顾身、全身心投入国家事业的心意啊!
的确,这并非高明的权宜之计。然而此时,他亦不是严谨冷漠的科研人员,也并非后人口中的“两弹”元勋,他只是个誓死捍卫自己心中挚爱之物的普通人罢了。
――又或许,在他朴实忠厚的心中,自己的生命并非重于他人。而他,则应该做出与领导身份相符的奉献。
看着他冲上去捧起核弹头后,方才幡然醒悟猛地丢下它,又跌跌撞撞地跑回吉普车的举动,只觉心都揪紧,喉中仿佛哽着什么。这一刻,在我眼中,这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如此一个人,如此一个拥有可敬精神的人,他的结局实在不该是因为事业做出了绝大的牺牲,因而早早离开人世。
影片结束后,我仍久久低回,而后喟然。
心中满溢的,是确凿的感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身同所爱的事业、所爱的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把为国家、为事业奉献作为自身最高的幸福。他为核武器的研发奋斗,为国家的未来奋斗,亦是为民族的尊严奋斗。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竭尽全力,为祖国献上一片赤诚。
原来我那能够觉察美的眼瞳未曾蒙尘,它只是渐渐看淡了那些浅薄的是非,将无谓的感动从我的视野中剔除。
然而在真美、在大爱面前,我仍会被它们的灿烂触动心灵。
它们亦不会因时光而褪色――
如邓稼先其人。
篇17:《邓稼先》观后感
我读了一本好书——《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的“两弹” 元勋。他那种艰苦创业的意志、勇于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对《邓稼先》这本书一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带领寥寥无几的科技人员,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筹建核武器研究院。他作为理论设计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中国从未造过原子弹,加上国外封锁,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他边读书边研究,边备课边讲学,备课到深夜就在办公室里睡一会儿,天亮了继续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路时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骑车回家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经过含辛茹苦的奋斗,终于在1959年把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轮廓勾出来了。
为了核武器研制成功,邓稼先甘愿奉献出一切。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在这种情况下,邓稼先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工作。有一次,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甚至他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仍想参加会议。
邓稼先回到北京之前,有15次亲临现场指挥试验队的工作。有时,一月之内从工厂到试验现场几千公里往返几次,常常是一下飞机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呈现着一颗耿耿报国之心。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饱受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的耳边时时回响着芦沟桥的炮声,敲打着他为祖国研制核武器的激情。到杭州开会游览岳坟时,他特意站到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石碑前,神情激动地请求同志们:“来,请给我在这里照张相!”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用生命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伟大科学家。
篇18:《邓稼先》观后感
好久没看电视了,下午随手翻台时,发现一部电影《邓稼先》,缘于对那段强国之路上牺牲奉献的人们的敬仰,以及钱老去世的消息引发的举国哀伤,还有对小何的特殊情感,决定把她看完。
那是1958 年,我们国家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年代,这一切都迫在眉睫,邓稼先和与他一样的知识分子被选参与。从此他们离开家,放弃学术,放弃成名,隐名埋姓,去荒凉的西部,不能与家人联系,不能与任何人透露工作性质,甚至是至亲爱人,这样能牺牲自己的人,一定拥有极高的精神境界和信仰。(如今,我的父亲偶尔也会讲起当年的保密如何如何严格,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同样会有很多限制,给家人写信,只写称谓,报个平安,就是落款,多一个字都不可以。) 工作和生活的条件是艰苦的,他们都可以忍受,但不幸的是在十年**期间,还要经受精神的上痛苦。我不止一次落泪,直到最后看见邓稼先独自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只和平鸽落在他的肩上,才稍有平息,他们不会离开,我们有个地方可以找到。
另外,影片中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对比,让我更加敬重邓稼先,他有机会像杨振宁那样过名利双收的生活,然而在他心中,他所从事的事业比起那些名利来崇高千万倍。
邓稼先,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为我们的强国梦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添砖加瓦,他们是一群巨人。后辈将永远铭记他们功绩,缅怀逝去的功臣。
★ 邓稼先电影观后感
★ 《邓稼先》 3
★ 邓稼先事迹
★ 邓稼先 教案
★ 邓稼先颁奖词
★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观后感600字(共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