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花木兰》有感500字

时间:2024-09-10 03:38:21 作者:angrytuoxie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angrytuox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观看《花木兰》有感500字,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观看《花木兰》有感5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篇1:观看《花木兰》有感

观看《花木兰》有感

《木兰辞》这首在我国广为传诵的诗歌,千百年来像战斗的号角,时刻激励着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家园的安宁。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花木兰热。世界闻名的迪斯尼动画制作公司,制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动画片《花木兰》。迪斯尼之所以选择“花木兰”作为主题,是因为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一心希望冲破礼教束缚,寻找真正的自己。

“Be a man”一名女扮男装的古代巾帼英雄,一个现代美术风格的大力女孩形象,伴随着中国的长城、宫殿、古战场、腾飞的巨龙及悠远的东方文化,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木兰精灵古怪、神采飞扬,内心的活力奔涌如泉,她唱着:“那是谁家姑娘在凝眸将我望,为何我的影子是那么陌生?无论怎么装扮,无法将真心藏,何时才能见到我用真心歌唱?”

木兰对成功的自我和家族荣誉的渴望,改变了木兰传奇中的传统忠孝主题,木兰成为一个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机智冒险型的女性形象。影片主题歌“Be a man”既可理解为“成为一个男子汉”,又可理解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当木兰成为中国女子一种性格、精神、文化的象征后,她会随着时日的推移,被赋予更多的东西。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尽尘缘中,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花木兰”代表了一种很时尚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在花木兰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孝道、勇敢、忠义。

由于花木兰是中国故事,与过去的美国动画片截然不同,它的鲜明的东方风格吸引了许多西方观众的注意。画面上的花木兰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长着地地道道的中国面孔,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与美国过去制作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样。跟随在花木兰身边的一个小动物——一条红色的小龙,也与过去迪斯尼动画片里的各种小动物完全不同,这条小龙也是地道中国式的。还有片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宏伟场面,也与西方的战争场面不同。中国人重视家庭荣誉,认为个人应该报效国家的固有价值观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严肃的主题与迪斯尼过去热衷于逗趣的风格很不一样。总而言之,别具一格的花木兰故事,让美国人看着十分新鲜。

不过这部动画片的创作毕竟是出自美国人之手,它也给花木兰的故事添加了若干美国式的细节。比如上面提起过的那条跟随在花木兰身边的小红龙,就是美国人喜爱的表演方式,不过这个小动物不同于米老鼠唐老鸭大灰狗,而是只有中国才有的小龙罢了。

篇2:观看南京南京有感500字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南京南京》,虽然看之前已经被网上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血淋淋的教育过无数遍,我也做好了难过的心里准备,可是当电影里幸存者声泪俱下的述说以及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兵得意的讲述,我还是被刺伤了。

我不想对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性,道义的扭曲作出过多的谈论,我只想说即便是一个军人被战争扭曲而疯狂了,也不会象日本军人在南京犯下的罪行,那种对生命的极度漠视,对人性的极度违背,以至于我怀疑日本军人以及其代表的日本民族是否集体患病,一种心灵的病,应该考虑是否对这个民族实施管制,就像把精神病人送进精神病院一样。不要说我愤青,也不要把我的文章和拒绝日货挂钩,因为看了这部片子,我如果连骂两句的权利都没有,我难以发泄这郁闷到极点的心情。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人会思考。文明之所以远离野蛮,就是对生命意义的尊重。人类文明在野蛮与无知中挣扎了很久,但是在最近几千年迅速得以走向民主和人性。然而日本人在上个世纪犯下的这场罪行,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若干年后,当后世的人们审视这段历史时,一定会说,你看,野蛮人,还没有进化。就像我们现在看以前的猿人为了食物互相拼杀一样,野蛮。

更可悲的是,这个号称大国的国家的人们,早已忘却他们犯下的罪行,错,应该不是忘记,而是记得但却不承认,并且试图抹杀或篡改这段历史,并把那些犯下罪行的士兵们当神一样供着,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民族,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终究也会被历史所唾弃。

其实,我很希望曾经的受害国,应该联合起来提起一项新的诉讼,要求国际法律机构或者相应的机构,能够迫使日本拆掉靖国 神社中的战犯灵位,或许这样做不能改变日本民族的一种骨子里的对历史的态度,但是我们要给他们压力,让他们知道不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坏孩子,那种不承认错误也罢,还到处嚷嚷装无辜,那就是无赖。

篇3:观看百鸟朝凤有感500字

整个电影要表达什么呢?唢呐作为一门手艺,曾经很受重视。吹唢呐的师傅就讲究传承,选人就很严格,练功不得马虎。一旦学成,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经济上可以养家糊口,社会上也有地位(迎接唢呐班子要行接师礼)。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洋乐器的竞争,社会需求逐渐减少,唢呐班子收入微薄,已经不足糊口,这门手艺就日渐衰落,从事者也日渐凋零。

整个电影,主要讲的就是这些。

再看它所弘扬的精神。

其一是作为百鸟朝凤这支曲子,轻易不吹,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受。逝者如果为人不善,给多少钱也不吹。唢呐一艺虽小,也可寓褒寓贬,有一个社会评价的功能,发挥着扬善抑恶的功效。

其二,是那个时代的师徒关系。徒弟要尊师,要勤勉,要知恩图报。师傅教了你手艺,挣了钱要感谢师傅。就像游天鸣和蓝玉一样,要赶紧帮师父割麦。而师傅对于徒弟,除了精挑细选,严格要求,还有爱护、体恤。电影中师父师母在雷雨天给送伞送衣服,接徒弟,都是这层意思。

似乎仅此而已。

它是否还缺些什么呢?比如对于人性的挖掘,或者是借助于镜头的表达,总感觉意思还有些浅。在缺少娱乐的过往,唢呐已足以承担点缀场面的重任,时过境迁,从内容到技巧都故步自封,它除了衰落还能怎样?

当然,这样的电影容易过审,因为它单纯。说到底,电影艺术也是一种言论,还是一种寓褒寓贬。

近期有被骂交警贴罚单而被拘留的,也有因为辱骂灾区人民被判徒刑的,还有因为妄议“四大发明”受到严惩的。言论环境如此,真让人不寒而栗。

篇4:观看百鸟朝凤有感500字

影片讲述了小男孩游天明跟着老一辈唢呐匠焦三爷学习吹唢呐的事情,在这部影片中,焦三爷对游天的严厉是希望他能更好的吹奏唢呐,将唢呐传承下去,而父亲对游天明去学唢呐的初衷是在那个年代学好吹唢呐可以光耀门楣,也可以养家糊口。

殊不知,在时代的变迁下,在农村的这种红白喜事上,唢呐渐渐被淘汰。但我们对唢呐的传承不仅仅是它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这门乐器,而是一个对传统民乐的继承精神和认同感,唢呐是中华民族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影片也是围绕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展开情节描述。

《百鸟朝凤》出自《唐书》及《太平御览》,百年朝凤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众望所归,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在死后享有这首曲子,影片中有三处是关于吹不吹百鸟朝凤演奏的问题,第一次是给一个不好的干部,他的家人哀求焦三爷为其家父吹上一曲百鸟朝凤,在那个年代,焦三爷义正严辞地拒绝了,因为那个人担不起这首曲子,他的家人也被狠狠的打了脸。第二次是一位好干部,焦三爷当着很多人的面总结了这位干部的毕生,此等德高望重之人担的起这首曲子。第三次则是游天鸣对师父焦三爷献上一首百鸟朝凤,在影片的最后,焦三爷的魂魄伴着这首《百鸟朝凤》向远方走去,焦三爷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对唢呐的热爱和对唢呐传承的决心。

影片中还有一处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节,在改革开放之后,村里的一户人家在丧事上既请了西洋乐队,又请了民族乐队,当然,那个时候的中西方文化还没有融合,结果两队人马就打了起来,这也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观念的根深蒂固。

当然,影片中的主人公也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唢呐匠,吹唢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游天明刚开始学的时候一直在吹芦苇杆,我有很大体会。也让我想起了我刚学吹竹笛的时候,每天只能吹笛头,吹响才能练指法,其中的艰辛非常了解,努力就会有收获,游天明也因此获得了成功,继承焦家班发展为游家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游家班最终还是没能发展起来,这是一大遗憾,但也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些较之传统,落后的文化终会被淘汰,成为宝贵的遗产,若不加以创新,不与时俱进,也只落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

篇5:观看榜样5有感500字

“榜样”鼓舞了我

3月22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5》专题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充分展现了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催人奋进、砥砺人心,鼓舞了广大共产党员接续奋斗、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闻令而动,踏上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的张西京,“主动请缨,前往危重症病房护理病人”的张宏,“主动防疫,科学战疫,带领基层社区工作者为居民筑牢防疫墙”的杜云,都彰显了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在最危难、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刻,就是这样一群看似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这件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鼓舞了我,激励我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事劲头去奋斗,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去奋斗,砥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坚实作风去奋斗,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秉持一颗进取之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党员干部都应该主动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滴水穿石的精神,直面困难,迎接挑战,不惧风雨,不畏艰险,要行得了百里,过得了中流,上得了陡坡,攀得了高峰,始终在为民这条路上坚持到底。

篇6:观看大国工匠有感500字

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讲述十位劳动者在各自岗位,用心专研,不断进取,最终凭借双手创造神话,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

他们分别是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的高凤林;用一双妙手焊出世界新标准,为中国高铁提速的李万君;技艺超群,装配精度0.002毫米,铺就嫦娥奔月星途的夏立;平步百米铁塔,直面生死的超、特高压带电操作工王进;发明深度钻探技术,填补国内七项空白的朱恒银;核反应堆组件精密修复,56000步的零失误的乔素凯;年仅29岁,将尖端武器所需产品的合格率从难以逾越的50%提升到100%的陈行行;临危请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大胆改造部件设计缺陷的王树军;坚守大漠二十年,发明石油试采新装置,革新世界石油技术的谭文波;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敦煌第一位专职修复工匠李云鹤。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力求创新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一致,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们虽然不是制造专业,但也不能安于现状,要掌握并开发出更多的技术,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和真心去不断探索。正所谓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大意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正如现今的社会,各行各业高手如云,而我们要确立自己的目标,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进步。

“大国工匠”的故事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拓展人生的价值,因此他们会用实际行动诠释择一事,终一生,让“匠心”永远传承。

最后向大国工匠致敬,向世界中所有辛勤工作的人们致敬!

观看《红岩》有感

花木兰台词

花木兰观后感

花木兰影评

观看《雷锋》有感作文

观看日环食有感作文

《银河补习班》观看有感精选

观看《永远的雷锋》有感

观看慈善晚会有感

观看《音乐之声》有感

观看《花木兰》有感500字(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观看《花木兰》有感50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