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11-30 03:35:32 作者:qazwsx124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qazwsx12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益信。

1.下列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习骑(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的主旨。此句与《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语段作者对木兰的态度是( )

A.赞扬

B.同情

C.惊奇

D.否定

4.翻译下列句子。

(1)溯黄河,度黑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与溯黄河,度黑山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A

4.(1)渡过黄河,翻越黑山。

(2)征战沙场十二年。(意对即可)

5.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篇2: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 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答案】

9、(3分)A

10、(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3分)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要勤奋,读书的方法要背诵

【解析】

9、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比得上”;B:断/消失;C:才/于是;D:有时/有人。

10、略

11、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篇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清平乐[注]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8.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答案:

8.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1分)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2分)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9.时间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黄莺却啼个不停,以致连落日的霞光都被搅乱了。(2分)“搅乱”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莺儿不仅在啼,而且还在花树间不时飞动。(2分)表面上是说搅乱霞光,实际也搅乱了词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篇4: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3、邹忌是怎样发现自己的容貌不及徐公美的?

答:

4、邹忌运用了借此喻彼的方法讽喻齐王纳谏,这种说理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

5、从邹忌进谏的方法和齐王纳谏的态度两方面,谈谈对我们处事为人的启发。

答:

参考答案: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1)城北的徐公,他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2)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3、邹忌见到徐公后,仔细观察他的容貌,再照镜子做比较,发现自己的容貌不及徐公美。

4、邹忌运用借此喻彼讽喻齐王纳谏,现身说法,比喻贴切,论据确凿,使人易于接受。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只要切题即可得分。

篇5: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伍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来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适:恰好,正好

B.搏其手而与之坐 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 贵:重视,崇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因说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子胥乃修法制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C.之秦之道 谨庠序之教

D.齐以东帝困于天下 故内惑于郑袖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②退而耕于野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②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4分)

(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3分)

(3)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3分)

【参考答案】:

9.C(节:符节,用于做凭证。)

10.D(都是介词,表被动。A.前者介词,趁着趁机;后者副词,于是,就,便。B.前者副词,于是;后者副词,乃至,甚至。C.前者动词,到;后者助词,的。)

11.D (③体现圣人与时机的关系,⑤说明不知时,⑥说明遇时了。)

12.D (“乱世当之矣”即“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但若说成“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意思就变了,因而D项理解和分析不妥当。)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伍子胥想见吴王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4分)

(2)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3分)

(3)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3分)

篇6: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

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徇:示众

B.士卒次舍 次:按次序

C.士卒暴露于境 暴露:日晒夜露

D.身自拊循之 拊循:抚慰安抚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④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

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5分)

译文: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B(次:驻扎。)

5.D(排除①②③,①是表现其附众的原因,也不能表现其威敌,②是庄贾作为监军应该履行的职责,③是穰苴向景公的请求。)

6.A(B忤逆君命将他斩首有误,斩首应在君命出来之前,谈不上忤逆君命C一战不对,齐师是不战而胜;D挺身而出,请缨抗战错,是晏婴举荐,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牵强。)

7.(1)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说通悦,译成高兴,1分;将译成率领,带领,1分;捍,译成抵抗、抵御、抗拒,1分;句意2分。)

(2)规章号令已经制定,日暮时分,庄贾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呢?(约束译成规章号令1分,乃译成才1分,期译成约定时间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是田家庶出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

但庄贾一向骄横贵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到了中午,庄贾还没来。穰苴就推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顿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敝人的朋友亲戚们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动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很震惊害怕。

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说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特别照顾体弱多病的。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要求前行,争先奋勇地为他赴敌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渡黄河向北撤退,因而溃散。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篇7: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20xx年中考卷

19.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xx年中考卷

13.根据下面的要求默写。

③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万钟于我何加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0xx年中考卷

13.根据下面的要求默写。

(1)根据初中课文,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④受命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20xx年中考卷

9、积累

(1)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

20xx年中考卷

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B.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昔人己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触畴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E.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F.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0xx年中考卷

7.诵读与积累。

⑴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②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⑶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

③困于心衡干虑而后作。

篇8: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曳屋许许声 ( )

小题2:翻译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分)

小题3:全文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依次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 (2)

(3) (3分)

小题4:文中除正面描写口技人表演外,还运用哪些侧面描写?结合文意说说这些侧面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5: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 )(1分)A.栩栩如生B.惟妙惟肖C.足以乱真D.生动逼真参考答案:

小题1:(1)一会儿 (2)夹杂(3)拉

小题1:(1)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喧哗(2)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小题1:(1)梦中惊醒(2)渐入梦乡(3)火场百象(失火救火)

小题1:侧面描写有:写简单的道具;写宾客的反映。作用:侧面描写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文中抓住了口技表演中简单的道具和听众两个方面: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烘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课文交代道具极其简单,表明口技只是从一张嘴里发出,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烘托口技表演之“善”。(意思对即可)

小题1:C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篇9: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一、选择题

1.下列史书中属“国别体”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资治通鉴》

【答案】 C

2.“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

A.《郑伯克段于鄢》

B.《秋水》

C.《李将军列传》

D.《冯谖客孟尝君》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使动用法的是( )

A.左右皆笑之,以告。

B.冯谖客孟尝君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答案】 C

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

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战国策》

【答案】 D

5.孟尝君是战国时期( )

A.魏国人

B.齐国人

C.赵国人

D.楚国人

【答案】 B

6.冯谖三次弹铗高歌,说明了他( )

A.无才无德、志短性贪

B.装愚守拙、巧于试探

C.对现实生活不满

D.喜爱唱歌

【答案】 B

7.冯谖收债于薛、矫命焚券,是为了( )

A.市义

B.报复孟尝君对他的轻视无礼

C.帮助孟尝君恢复相位

D.营造“三窟”

【答案】 A

二、填空题

1.《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_体史书,是西汉末年___________整理编定而成的。

【答案】 国别、刘向

2.《战国策》主要记叙战国时期___________的言行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

【答案】 纵横家

3.孟尝君是著名的“___________”之一。

【答案】 战国四君子

4.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___________思想。

【答案】 民本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使人属孟尝君。

【答案】 同“嘱”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答案】 以……为贱;给……东西吃

3.食之,比门下之客。

【答案】 比照,与……同等

4.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答案】 高举;拜访

5.孟尝君客我!

【答案】 以……为客

6.后孟尝君出记

【答案】 通告

7.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答案】 熟悉;债

8.冯谖署日:“能”。

【答案】 签署

9.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答案】 束

10.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答案】 到;核对债券

11.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答案】 同“悦”,高兴;算了吧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答案】 因家中贫困无法养活自己,便托人去告诉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答案】 盂尝君的左右随从认为主人看不起冯谖,就给他吃些粗劣的食物。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答案】 随从回答说:“就是唱长长的剑啊,我们回去吧,的那个人。

4.窃以为君市义。

【答案】 我自作主张为您买回了仁义。

文言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越车》,完成试题附答案

盲子失坠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花木兰观后感中学生

花木兰观后感精选优秀

音乐花木兰说课稿

文言文两则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寓言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整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