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落跑甜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读《朱永新呼吁教师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读《朱永新呼吁教师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读《朱永新呼吁教师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心得体会
读《朱永新呼吁教师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心得体会
《朱永新呼吁教师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感觉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像经历一场精神的洗礼。朱永新分析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表层讲,是教育应试主义与市场主义合谋的结果,应试主义使教师一天天的被格式化,丧失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而更深层次的背景则是中国超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对人的异化。随着传统文化的边缘化,现代化的物质进步加强了物对人的控制和重新塑造。教师也在这种市场文化对人的塑造中日益丧失了对生活、自我把握能力,日渐陷入恐惧、烦躁、孤独与焦虑之中。由于现在对教育的应试制度格式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被格式化,对教育的根本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职业倦怠,不同的老师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一些教师选择了以社会认可的名利为人生目标,通过公开课获奖、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方式确立自己的价值。的确,现在做生意的图钱利,做事业的图名利,为此他们勇往直前。另外一些教师神往心目中的美好教育,却在现实中难以看到实现的希望,无奈感与无力感让他们成为否定的虚无主义。与追求名利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并不是没有关系的。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或自觉的认同应试制度,把分数作为最高要求,在你挣我夺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感;或采取一种犬儒的姿态,将教育职业视为一种谋生工具,视工作为一种不得已的交易等等。种种对职业的态度,反映了精神危机的`存在。
朱永新希望,在应对这场精神危机时,教师要认识自己的使命,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像孔子一样,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长着、尊者对我们安心,愿意把事物交托;让朋友、同事对我们的信任,愿意于我们共事、共同创造与承担。让年轻的生命在离开我们之后,会对我们共同经历的岁月年年不忘,并从中受益终身。朱永新说,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也让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难以及怀疑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人类和自我的根本信任。有了这种信任、信念,就能够从容承受职业生涯中的任何考验。另外,他希望新教育实验摸索出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三专”模式,能有助于每个教师将自己的生命演绎为动人故事。新教育人更为欣赏把教师工作作为志业的教师,他们对理想教师的理解是,以孔子为职业榜样、人生典范’无论如何,对世界抱有一种开放的信任,对生命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对职业抱有一种深沉的敬畏‘既让自己的生命恒久的处于诗于思的状态,又不断的修炼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努力达到在教育教学之事上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并最终把这一职业生涯锻造成一部精致而隽永的历史。
篇2:读朱永新的致教师心得体会
谈到教师,人们经常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你可别误人子弟;家人们说做老师脾气要好,你这脾气要改改了;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时候,大家对我们职业的评价都是多余神圣化。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瞬间让自己觉得亚历山大。
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这一切我都经历了,坚持了下来。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风斗了20xx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的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而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因为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外貌美丽、乖巧听话、聪明能干、沉默寡言、顽皮淘气等等词语,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一旦贴上了就像“牛皮癣”一样难以卸下。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态度。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作为教师,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及时鼓励表扬,也许他们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所以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可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读《朱永新呼吁教师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心得体会(共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