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端午节真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感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 目录
篇1:2020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感悟
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
严峻的汛情考验我们的应对能力,决战“洪魔”更映照出新时期干群关系——
从江淮大地到洞庭湖畔,从鏖战鄱阳到保卫巢湖,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肩并肩、手牵手、心连心,安危与共,风雨同舟,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堤,交出一张张鱼水情深的答卷……
为了谁:危难关头的初心检验
长江告急!淮河告急!鄱阳告急!巢湖告急……
庚子之夏,极端天气频发,南方多省进入主汛期,累计降水量之大、梅雨期之长、覆盖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皖赣湘鄂四省,强降雨造成400多个县(市、区)超过380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累计转移安置280多万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安徽宿松,八百里皖江之首,同马大堤蜿蜒于长江北岸。
“上下船都要登记,下船人数要和上船一致,一个也别漏!”大堤上,嗓子嘶哑的洲头乡党委书记唐志华一遍遍大喊。
面对长江高水位态势,江湖环绕的洲头乡防汛压力叠加,乡里连夜排查转移受灾群众。
“如果有一个群众不安全,我是真的无法向组织、向村里的百姓交代啊!”面对镜头,唐志华语气坚定,“有人问我,几天不睡觉,怎么还有这个精力?我说要挺下去,必须挺下去!”
在他身后,洪水肆虐,广原成泽。堤外,万家灯火,平安祥和。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检验初心的考场。
安徽东至县,23名干部和抢险人员留在幸福圩,帮助转移出来的村民看护房屋、养殖家禽。“村民们撤出来后,不用担心家里养的鸡鸭了。”大堤上,副县长郭宏盛说。
郭宏盛手指处,滔滔洪水已把幸福圩围在中间,将这里变成了长江中的孤岛。
安徽阜南县王家坝保庄圩,县里派来的干部和圩里的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帮助抢险救灾。
支部设在哪里?是几位党员首先讨论的事情。
出水口是圩内最低洼的地方,距圩坝最近,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哪里最前沿,就设在哪!”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王振喜说,“大家一致决定将支部设在这里,当好群众的哨兵。”
危难关头,以命相搏,这样的镜头在多地上演。
“出事了!渗漏洞大了!快!”7月21日,在安徽庐江县白山镇金大圩段,党员徐经宝听到喊声,拔腿奔向渗漏点。
渗漏点水流奔涌,运土堵漏尚需时间。徐经宝不及多想,纵身跳进水中,用胸膛贴住渗漏口,减缓流速,争取时间,水流冲击力几次险些将其带走。同伴们紧急调来沙包,合力堵住渗漏。
同样在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在洪水中逆行营救被困村民时,被湍急的洪流卷走,英勇牺牲。
江西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梅岭镇,消防员张五洲、徐济鑫深夜转移暴雨中被困的群众,遭遇突发山洪,不幸殉职。
湖南永顺县永茂镇,镇长向大湖在村干部帮助下,用绳子系住自己,冲入山洪,冒死救出被困在工地上、不会游泳的工人……
“最艰险的地方,总有热血的我们!”面对群众安危,广大党员干部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不负使命。
我是谁:生死与共的铜墙铁壁
江西九江江新洲,长江江心,洪水环伺。
这里是数万人的家园。连日来,江新洲水位持续超警,最高时高过坝面,随时有漫堤风险。
距洪浪最近的除了环岛堤坝,就是171个防汛哨所。15个村1500多位党员干部和村民“钉”在这里,风雨同眠,昼夜值守。
“党员干部在场,百姓就会安心。”在第171号哨所,柳洲村党支部书记洪棉雪颈部被晒出一道黑白分明的“V”形。
面对大汛,党员干部和群众风雨同舟,安危与共。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泄洪后,安徽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成为泽国,77个庄台被洪水环绕。大批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乘船进驻庄台帮助救灾,稳定民心,与上万名村民同吃同住,朝夕与共。
东田坡庄台上,县人社局干部王伟进村后,被安排在村民王安才家,跟他住一个屋。“这些干部是来帮我们的,大伙抢着让他们住到自己家。”王安才说,“我吃啥,他就吃啥。”
距离近了,心也更近了。王伟拿起扫把,村民们就跟着拿起工具搞卫生。政府配送的生活物资要分发,村民自愿帮着挨家送。“刚来时压力很大,现在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王伟说。
“我们是群众的小学生,这么近距离、这么长时间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大家学到了很多。”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
“不牺牲这些地,就可能有人要丢命。”为保淮河上下游,蒙洼蓄洪区田地被水淹没,村民们都能识大体。
闻听此言,一位驻村干部当场感动落泪:“群众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做好!”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创造出无穷智慧。
长江大堤湖北黄冈段武穴市武黄湖泵站处,堤脚堆满建材。“车子、备料都在堤下,如果发生险情,道路被堵怎么办?调运根本来不及!”看到防汛干部,村民们七嘴八舌围上来出主意。
在村民们建议下,武穴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每公里江堤备足10车黄土和各类工程车辆,随时待命。
用集装箱改装的防汛哨棚不通风,也不符合防疫要求,村民赵辉提出用脚手架、雨布搭起十几米长的帐篷,敞亮透气,吃饭还能保持距离,被推广到沿江各堤段。
就这样,干群联手想出了一个又一个长江防汛新点子。
艰难困苦虽多,团结一心无惧。
安徽安庆市,一批脱贫户由被帮扶者变成帮扶者,协助防汛干部巡堤值守、照顾安置点群众。
江西九江和湖北黄梅,成百上千的务工青年放弃打工,返乡战洪。
天灾面前,干部和群众没有旁观者,他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战天斗地。
依靠谁:源源不竭的战洪伟力
7月27日,淮河流域的安徽阜阳市姜唐湖蓄洪区颍上县戴家湖一涵闸闸门破损出险,解放军官兵、民兵、消防救援人员紧急增援。附近百姓纷纷走出家门,送饭给抢险人员。
“他们是来保护我们的,不能让他们饿着。”69岁的庙台村村民马文起和孙子把三轮车推上泥泞的大堤,给装运沙袋的消防员们送来热腾腾的午饭。傍晚,他又烧了开水,送到大堤上。
在侯郢村,村民朱国荣等人炒菜、蒸馒头、煮面条,送到抢险的战士们手中。“村里自发送饭的人很多。”朱国荣说。
历时77小时,戴家湖堵水围堰完成合龙,抢险成功。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历史往往是最好的教科书。
长江北岸,安徽省安庆市海口镇培文村,七旬村民王启干和儿子、儿媳驾驶着摆渡船,往返于西江两岸。
早年,培文村被长江及支流环绕,王启干做了近40年的摆渡人,后来路通了,摆渡需求越来越少,三年前停摆。
半个月前的一个深夜,王启干接到村干部电话:村里的路被水淹了,村中还有2000多名村民,急需摆渡船。撂下电话,他连夜检查调试船只,看着跟了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十几天来,王启干接送转移1500多人,运送大量粮食、水、柴油等防汛急需物资,还常在夜里接送渡江抢险的解放军。“他们是来帮我们的,打赢这场硬仗,是我们共同的事。”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安徽安庆市,志愿者包了6000多个饺子,送到在大堤上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手中;
安徽铜陵市,群众自发为正在加固堤坝的武警官兵送去煮好的鸡蛋;
湖南津市市,“90后”年轻人肖峰联络当地饭店,把美味的牛肉粉送上大堤,办起抗洪一线的“深夜食堂”……
时代在变,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故事没有改变。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这个论断,真实地映照着今天的战洪画卷。
篇2: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
重庆石角镇石角社区:
一个社区的安全转移
“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群众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
在江边住了,霍之香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6月22日凌晨4点多,社区干部在楼下第一次呼喊通知时,霍之香听得清楚却没太在意,翻了个身接着睡了。
霍之香的家在重庆綦江区石角镇石角社区,就在蒲河岸边,外墙上有个刻度表,标明了历年洪水水位。
那天早上6点多,霍之香起床开门,门外的雨依然哗啦啦地下。雨幕中冲进来一个人,是社区主任、党员代正勤。
“东西也不收,人也不撤走,你不要命啦?没看水这么快涨起来了吗?”平常笑呵呵的他此刻脸色铁青。霍之香赶忙把自己小卖部的货物先往二楼上收拾。
大冰柜抬不动,霍之香急得快掉眼泪。代正勤喊来几名党员志愿者,一起抬出门往高处走去。冰箱来不及搬,霍之香把它用绳子锁在窗户上。越来越高的洪水已越过台阶,开始漫进屋里了。
此时已是早上9点,从接到水文站的洪水预警起,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已经工作4个多小时了。沿河低洼地带的警戒带早早布上。在代正勤的敲锣预警声中,11个沿河低洼处的居民被组织着逐步撤离。
低保户、五保户、留守老人,都有专人对接,最早转移到安置点。剩下两块任务最重,一是体力活,要帮助群众转移财物;二是脑力活,得绞尽脑汁劝服沿河群众撤离。
有的是舍不下家里的东西,有的是心存侥幸总觉得水势不会太大……有些居民守在家里不愿意走。党员志愿者来了廖明霞家好几次,但水都快有凳子高了,她还是没走,忙着把凳子上的小百货又往桌子上搬。
“你再不走,我们只有把你扛起走咯。”好说歹说,廖明霞才依依不舍地迈出家门。
社区党支部在家的20多名党员,基本都到了现场,带动了左邻右舍都来搭把手,一起和洪水赛跑,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漫,党员和志愿者们马不停蹄一家家地劝导居民转移到高处。
上午11点多,洪水水位一度超过244米,比警戒水位高6米多。看着自家房子被水没过,钢笔、发卡、包装盒等百货漂在水里。廖明霞是又心疼又后怕,一个劲地跟大家说“谢谢”。
这时候,却依然没人能松懈下来。社区的党员分片,带着志愿者们帮助受灾群众清淤、搬运物品、打扫清洁。“洪水在退,就跟着除淤泥。不然晚上群众怎么睡觉。”石角社区综合服务专干邹景容说。
上午转移群众,下午随着退去的洪水除淤。代正勤终于能松口气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2点了。穿着雨靴、披着雨衣的他,早就全身湿透,嗓子哑到说不出话来了。70多岁的老党员张绍维也一直坚守到凌晨,“共产党员,要在一线”。
这些在一线奋战了一天的党员干部,好多却都忘记了自己的家里也在受灾。6月23日深夜3点,邹景容终于回到家中,一楼的电器还泡在淤泥里,她说:“我们家没啥值钱的东西,先转移群众要紧。”
这一天,社区245户485人受灾群众都被及时转移。数十年一遇的洪灾,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6月27日、6月28日、7月17日,洪水还来过3次。经历过22日转移的石角社区居民不再慌张,社区党支部的队伍让他们心里有了底。“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有居民这样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
篇3: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
一个县城的秩序恢复
3天完成所有街巷、商铺和住户淤泥垃圾清理,用水、用电、交通等问题也同步协调解决,党员干部组成一个个小分队,开始走访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
大水退去留下一片狼藉,干部群众走上街道上清淤打扫,干得起劲。
7月11日,位于珠江上游的融江河水猛涨,下午4点50分,融江融水水文站洪峰水位超警戒线5.27米,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积水最深处达两米,街边店铺一层几乎全部被淹没。
7月12日凌晨,洪峰过境,水位开始慢慢回落。
“店里到处是污水,货架被冲掉,四周全是腐木和垃圾,一片杂乱。”融水镇城中社区商户韦耀足说,“当时可把人愁坏了!想打扫却无从下手。”不止韦耀足,同街道的邻居大多面临一样的处境。
“请支部党员同志带头,组织大家帮忙清理,从受灾最严重的街道开始!”初步了解情况后,城中社区党支部组织委员、主任陶君在党支部群里发布信息,要求党员带头攻坚克难,助力灾后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我们来帮你!”韦耀足正一筹莫展,来了一个11人的清淤小队,3名党员加8名志愿者。他们铲污水、冲淤泥垃圾,街道的居民也陆续加入进来,不到一天,整条街道恢复如初。“社区干部胸前都佩戴着闪亮的党员徽章,有灾有难了,他们就是主心骨。”韦耀足说。
水退的第二天清晨,社区的主街道就已基本清理完成。“我们几乎每年都会遭遇洪水,相关预案早已做好,支部书记带头、党员争先,分片分区开展,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所以我们只用了1天基本完成了清淤和消杀工作。” 城中社区党支部书记范学说。
一天下来,范学没顾上吃饭,手上也多了几个血泡,淤泥和垃圾拉走了一车又一车。城中社区党支部,除了在外流动党员和老、弱党员外,其余32名党员均参与抗洪救灾工作。
关键时刻拉得出,平常功课要做足。范学介绍,城中社区党支部早已把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平时通过各种服务群众活动,着力建设“服务型社区”。
与城中社区相邻的城南社区地势低洼且人口密集,洪水退后,社区居民忙着清洗家具、扫淤泥、做消杀。刚刚完成清淤交班的城南社区副主任、党员李毅简单清洗了身上的淤泥,来不及吃饭,便拿着早就准备好的盒饭和水往社区孤寡老人唐瑞春家赶去。
为快速恢复生产生活,融水以支部组织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全力开展各项工作,大水退后又建起一座保稳定保民生的“红色堤坝”:1天完成了44条街巷清淤工作,交通基本恢复通畅;3天完成所有街巷、商铺和住户淤泥垃圾清理,共清理淤泥垃圾400多吨。
用水、用电、交通等问题也同步协调解决,党员干部组成一个个小分队,开始走访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了解受灾情况,研究救灾措施……
篇4: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
7月28日一大早,郑基纯撑着小船出发了。他的目的地,是镇上的生活物资领取点。自村里82个受灾群众来到安置点后,作为安徽省巢湖市散兵镇高林小学校长,郑基纯这个老党员主动请缨,负责起大家的生活起居。“汛情紧急,我没能像其他党员一样在一线抗洪,但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受灾群众在临时安置点吃喝不愁。”郑基纯说。
入汛以来,合肥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巢湖流域各主干河流全线超警,同时面临长江、巢湖防洪和城市防涝三线作战的巨大压力。面对严峻汛情,全市各级党组织和众多党员勇担当、打头阵,奔忙在防汛的关键岗位,筑起一道道防汛抗洪的堤坝,守护着家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保平安,支部到一线
21个临时党支部,24小时值守,守住主要河流和巢湖堤坝及重点地段
巢湖水位已连续多日超过了百年一遇标准。
内有3条入湖河流,外有10.8公里巢湖大堤,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处在防汛一线。为及时、有效开展防洪抢险工作,接到汛情预警后的第一时间,义城街道党工委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将机关、居村、城管17个党支部搬上大堤。
各临时党支部分段负责,支部书记带头,党员纷纷参与。周边老百姓见了,也主动加入其中。不一会儿,就聚集了300多个志愿者,其中包括200多名党员。
“水位正不断上升!”巡堤时,杨国庆观察到环湖大道李荣段水位见涨,前方一段近10米长的堤坝地势较低,随时都有漫堤危险。作为防汛应急一组组长,杨国庆当机立断,赶紧组织加固堤坝。铲泥沙、扎袋子,传沙包、垒堤坝,杨国庆带着10多个党员一起,奋战近2个小时,将大坝加高了1.2米。
防汛堤坝上,除了党员志愿者,还有渔民“土专家”。今年68岁的束从明是土生土长的巢湖渔民,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带头成立“老渔民守坝队”,队员们不仅在汛期巡坝查险,平日里还负责清理湖河沿线杂草垃圾。如今,在束从明的带领下,这支“老渔民守坝队”兵分两路,每小时巡堤一次,24小时值守。
“洪水面前,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合肥市包河区委书记葛锐介绍,把临时党组织建在防汛救灾一线,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如今,包河区在主要河流和巢湖堤坝及重点地段设置了32个防汛应急值班点、21个临时党支部,实行24小时亮灯值守。
巡堤坝,党员冲在前
闻令而动、闻“汛”出击,目前已有5万多名党员干部投身防汛应急抢险
早上6点,天刚亮,李业炳骑上电动摩托车就往大坝赶。到了南淝河边,他穿上雨衣,套上胶鞋,拿着铁锹,开始巡堤。这位72岁的老党员来自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施口社区,自6月下旬开始,便自发投入到防汛工作中。“我年纪虽大,但经验多!大汛在前,我还能发挥一点余热,光荣极了。”李业炳笑着介绍,他所在的社区,还有8个人参与进来,每人负责巡查1.5公里左右的堤坝。“一开始是6小时巡查一次,后来变成3小时,现在呢,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巡一次堤。”
雨还在下,南淝河水位几乎每天都在涨,李业炳巡堤,不敢有丝毫懈怠。中午时分,领了盒饭,坐在小马扎上,李业炳一边吃,一边仍不忘盯紧水面。“一旦发现水位超过安全界限或出现渗漏,一定要第一时间冲上去,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别说我才72岁,就算82岁、92岁,也照样坚守在抗洪一线。”李业炳说。
“这次抗洪抢险,对党员们来说是一次大考。他们闻令而动、闻‘汛’出击,不计得失,忘我奋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肥东县县长姚飞说。
据了解,目前合肥已有5万多名党员干部投身防汛应急抢险,成立党员突击队380多个,党员抢险队26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650多个。
防内涝,排查无死角
挨家挨户敲门,苦口婆心劝离,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移动泵车助排近42万立方米水
不久前,合肥市暴雨倾盆。“不好,北一环和肥西路交口处出现积水!”合肥市城乡防洪指挥部里,挂了电话,陈世勇第一时间调出防洪指挥调度系统,核对信息、判断水位、调度排水车辆。紧接着,他一头扎进雨中,拔腿就往现场赶。
今年45岁的陈世勇,是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排水管理所片区队长,已经入党25年。汛情期间,他负责对辖区内排水设施进行巡查养护和防汛应急处置。路口积水,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调来的大型移动泵车,在争分夺秒抽水强排。井口、排口,安排人员火速检查。
沿街商户即将被淹,来不及多想,陈世勇挨家挨户敲门,苦口婆心劝离。板桥河水位过高,倒灌导致路面积水许久不下,他带头下水排查,下井封堵排口。“市内排水设施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一旦发生故障,很可能造成城市内涝。”陈世勇介绍,“过去,我们是保交通,如今,我们得保安全。”
陈世勇带领队员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其间出动移动泵车助排30余次,助排了近42万立方米水。雨还在下,但积水已经逐渐退去。
为防城市内涝,汛情期间,合肥城乡防洪指挥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一方面,加强下穿桥和易涝点定岗值守人员到岗到位督察,确保人员在岗在位,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另一方面,确保“积水尽可能少、积水时间尽可能短”。
篇5: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
安徽马鞍山
督查督办联动考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安徽马鞍山市把防汛救灾作为考验、锻炼干部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在防汛救灾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组长的督查督办组,下设4个专项督查组,在防汛救灾一线精准考察识别干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该市在考察中注重精简高效,在不影响防汛救灾工作的情况下,市与县区(园区)联动,统筹开展考察识别工作。加大督查督办力度,4个专项督查组聚焦责任落实、巡堤查险、应急抢险、值班值守、灾后重建等情况,采取“四不两直”方式,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现场督查、核查,发现问题现场督办解决,累计开展实地督查110余次。坚持问题导向,发送督查专报14期、督查督办函11份,并对发现交办的问题进行“回马枪式”督查,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及时启动问责。拓宽考察识别维度,4个专项督查组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各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密切联动,视情列席各级防汛救灾有关工作会议,定期收集各地履行防汛救灾责任情况,及时掌握督查反馈中的问题,全过程、多维度了解干部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深挖干部实例,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看干部的心思是否用在救助群众和防范风险上,更加客观准确地研判干部。
坚持奖惩并用,该市将防汛救灾一线考察评价意见作为确定年度综合考核等次的重要参考,作为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础信息档案、运行情况备案、调整配备预案“三案”精准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大胆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对表现平平的,及时分析发现干部能力素质上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锻炼;对工作不力的、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问责、及时调整。针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市及县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通报批评、约谈、诫勉等方式,累计问责48人次。及时宣传、表彰防汛救灾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网络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
★ 军训的心得感悟
★ 儿童旅游心得感悟
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心得感悟(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