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点心》大班教案

时间:2018-07-15 19:44:11 作者:高等数学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等数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学做点心》大班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做点心》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借鉴。

篇1:《学做点心》大班教案

《学做点心》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面粉、面团的特性,了解发酵粉的作用。

2、初步学习用搓、拉、压、卷的技能制作点心,探索和出软硬适度的面团。

3、培养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面粉、面团、发酵粉、水、芝麻、馅、各种面粉制成的点心。

2、擀面杖、圆形筷子、盆子若干。

3、课前组织幼儿洗手,进行桌面消毒。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引起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盆子里有什么?面粉可以做什么?你吃过哪些用面粉做成的点心呢?(教师出示幼儿说到的点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点心。

(二)感知面粉的特性,了解发酵粉的作用。

1、观察面粉请你们将面粉捏一捏、闻一闻、看一看,然后告诉大家面粉是什么样的?

(1)幼儿观察,自由交谈。(提醒幼儿不要将面粉撒了)

(2)小结:面粉是白白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气味,它象糖、象盐、还象雪花。

2、介绍发酵粉的作用。

(1)出示发酵粉,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请你们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

(2)介绍作用:

做点心时加入发酵粉,可以使做出来的点心既蓬松又柔软。

(3)引导幼儿按一定比例放入发酵粉。

(三)感知面团特性。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干的面粉变湿呢?

(1)请幼儿示范,观察水量和面粉湿度的关系。

干面粉加入少量水一揉,变成了什么?水加得越多,面团越是怎么样呢?

(2)幼儿操作,探索和面的方法。

鼓励幼儿边和面边交流和面的感受,如:加水时要一点一点,慢慢的,边和边加;面粉太湿就会导致太软而不成形;面粉太干就会导致太硬而不易揉捏。

(3)了解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的办法。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

幼儿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4)幼儿继续操作,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面团。

(四)学习制作花卷的技能。

1、出示花卷,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猜猜,花卷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讨论,集体交流。

2、小结示范:先把和好的面团拉长,搓圆后压扁,从一头小心地卷起。

3、全体幼儿操作,重点辅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花卷的制作技能。

(五)自由想象、创造性地制作点心。

你还想用面团做什么?

1、幼儿操作:自由玩面团,鼓励他们边玩边交流,引导他们相互学习。

2、交流经验: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

幼儿成果:

(1)将面团搓成球,滚上芝麻,做成麻团。

(2)将三根搓长的面条绞在一起,变成麻花或油条。

(3)将面团搓成圆球,用擀面杖压扁,包上馅做成包子或饺子。

3、欣赏制作成果: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点心拿到食堂加工蒸熟,给幼儿品尝。

活动建议:

活动前请幼儿在家观察妈妈和奶奶是怎样做点心的。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时候,最爱做花卷、馒头等点心,在捶打、揉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学做简单的点心,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本次活动不是简单满足于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面粉的特性,而是在幼儿目睹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的全过程后,让幼儿亲手揉面团,运用搓、拉、压、卷等技能熟悉面粉的特性制作面食,使幼儿获得利用面粉特性进行制作的技能,从而使幼儿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将科学、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幼儿制作点心,更是让幼儿体验到了制作点心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篇2:大班美术课教案《学做点心》

大班美术课教案《学做点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面粉、面团的特性,了解发酵粉的作用。

2.初步学习用搓、拉、压、卷的技能制作点心,探索和出软硬适度的面团。

3.培养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粉、面团、发酵粉、水、芝麻、馅、各种面粉制成的点心。

2.擀面杖、圆形筷子、盆子若干。

3.课前组织幼儿洗手,进行桌面消毒。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引起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盆子里有什么?面粉可以做什么?你吃过哪些用面粉做成的点心呢?(教师出示幼儿说到的点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点心。

二、感知面粉的特性,了解发酵粉的作用。

1.观察面粉请你们将面粉捏一捏、闻一闻、看一看,然后告诉大家面粉是什么样的?

(1)幼儿观察,自由交谈。(提醒幼儿不要将面粉撒了)

(2)小结:面粉是白白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气味,它象糖、象盐、还象雪花。

2.介绍发酵粉的作用。

(1)出示发酵粉,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请你们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

(2)介绍作用:

做点心时加入发酵粉,可以使做出来的点心既蓬松又柔软。

(3)引导幼儿按一定比例放入发酵粉。

三、感知面团特性。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干的面粉变湿呢?

(1)请幼儿示范,观察水量和面粉湿度的关系。

干面粉加入少量水一揉,变成了什么?水加得越多,面团越是怎么样呢?

(2)幼儿操作,探索和面的方法。

鼓励幼儿边和面边交流和面的感受,如:加水时要一点一点,慢慢的,边和边加;面粉太湿就会导致太软而不成形;面粉太干就会导致太硬而不易揉捏。

(3)了解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的办法。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

幼儿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4)幼儿继续操作,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面团。

四、学习制作花卷的技能。

1.出示花卷,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猜猜,花卷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讨论,集体交流。

2.小结示范:先把和好的面团拉长,搓圆后压扁,从一头小心地卷起。

3.全体幼儿操作,重点辅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花卷的制作技能。

五、自由想象、创造性地制作点心。

你还想用面团做什么?

1.幼儿操作:自由玩面团,鼓励他们边玩边交流,引导他们相互学习。

2.交流经验: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

幼儿成果:

(1)将面团搓成球,滚上芝麻,做成麻团。

(2)将三根搓长的面条绞在一起,变成麻花或油条。

(3)将面团搓成圆球,用擀面杖压扁,包上馅做成包子或饺子。

3.欣赏制作成果: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3:大班美术课《学做点心》教案

大班美术课《学做点心》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面粉、面团的特性,了解发酵粉的作用。

2.初步学习用搓、拉、压、卷的技能制作点心,探索和出软硬适度的面团。

3.培养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粉、面团、发酵粉、水、芝麻、馅、各种面粉制成的点心。

2.擀面杖、圆形筷子、盆子若干。

3.课前组织幼儿洗手,进行桌面消毒。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引起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盆子里有什么?面粉可以做什么?你吃过哪些用面粉做成的点心呢?(教师出示幼儿说到的点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点心。

二、感知面粉的特性,了解发酵粉的作用。

1.观察面粉请你们将面粉捏一捏、闻一闻、看一看,然后告诉大家面粉是什么样的?

(1)幼儿观察,自由交谈。(提醒幼儿不要将面粉撒了)

(2)小结:面粉是白白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气味,它象糖、象盐、还象雪花。

2.介绍发酵粉的作用。

(1)出示发酵粉,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请你们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

(2)介绍作用:

做点心时加入发酵粉,可以使做出来的点心既蓬松又柔软。

(3)引导幼儿按一定比例放入发酵粉。

三、感知面团特性。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干的面粉变湿呢?

(1)请幼儿示范,观察水量和面粉湿度的关系。

干面粉加入少量水一揉,变成了什么?水加得越多,面团越是怎么样呢?

(2)幼儿操作,探索和面的方法。

鼓励幼儿边和面边交流和面的感受,如:加水时要一点一点,慢慢的,边和边加;面粉太湿就会导致太软而不成形;面粉太干就会导致太硬而不易揉捏。

(3)了解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的办法。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

幼儿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4)幼儿继续操作,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面团。

四、学习制作花卷的技能。

1.出示花卷,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猜猜,花卷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讨论,集体交流。

2.小结示范:先把和好的面团拉长,搓圆后压扁,从一头小心地卷起。

3.全体幼儿操作,重点辅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花卷的制作技能。

五、自由想象、创造性地制作点心。

你还想用面团做什么?

1.幼儿操作:自由玩面团,鼓励他们边玩边交流,引导他们相互学习。

2.交流经验: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

幼儿成果:

(1)将面团搓成球,滚上芝麻,做成麻团。

(2)将三根搓长的面条绞在一起,变成麻花或油条。

(3)将面团搓成圆球,用擀面杖压扁,包上馅做成包子或饺子。

3.欣赏制作成果: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点心拿到食堂加工蒸熟,给幼儿品尝。

活动建议:

活动前请幼儿在家观察妈妈和奶奶是怎样做点心的。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时候,最爱做花卷、馒头等点心,在捶打、揉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学做简单的点心,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本次活动不是简单满足于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面粉的特性,而是在幼儿目睹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的全过程后,让幼儿亲手揉面团,运用搓、拉、压、卷等技能熟悉面粉的特性制作面食,使幼儿获得利用面粉特性进行制作的技能,从而使幼儿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将科学、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幼儿制作点心,更是让幼儿体验到了制作点心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小百科:点心是糕点之类的食品。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

篇4: 大班生活服务:学做点心

大班生活服务:学做点心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时候,最爱做花卷、馒头等点心,在捶打、揉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学做简单的家务,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面粉、面团的特性,了解发酵粉的作用。

2、初步学习用搓、拉、压、卷的技能制作点心,探索和出软硬适度的面团。

3、培养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面粉、面团、发酵粉、水、芝麻、馅、各种面粉制成的点心。

2、擀面杖、圆形筷子、盆子若干。

3、课前组织幼儿洗手,进行桌面消毒。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引起幼儿制作点心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盆子里有什么?面粉可以做什么?你吃过哪些用面粉做成的点心呢?(教师出示幼儿说到的点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点心。

二、感知面粉的'特性,了解发酵份的作用。

1、观察面粉

请你们将面粉捏一捏、闻一闻、看一看,然后告诉大家面粉是什么样的?

(1)幼儿观察,自由交谈。(提醒幼儿不要将面粉撒了)

(2)小结:面粉是白白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气味,它象糖、象盐、还象雪花。

2、介绍发酵粉的作用。

(1)出示发酵粉,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请你们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

(2)介绍作用:

做点心时加入发酵粉,可以使做出来的点心既蓬松又柔软。

(3)引导幼儿按一定比例放入发酵粉。

三、感知面团特性。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干的面粉变湿呢?

(1)请幼儿示范,观察水量和面粉湿度的关系。

干面粉加入少量水一揉,变成了什么?水加得越多,面团越是怎么样呢?

(2)幼儿操作,探索和面的方法。

鼓励幼儿边和面边交流和面的感受,如:加水时要一点一点,慢慢的,边和边加;面粉太湿就会导致太软而不成形;面粉太干就会导致太硬而不易揉捏。

(3)了解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的办法。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面团变湿、湿面团变干?

幼儿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4)幼儿继续操作,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面团。

四、学习制作花卷的技能。

1、出示花卷,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猜猜,花卷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讨论,集体交流。

2、小结示范:先把和好的面团拉长,搓圆后压扁,从一头小心地卷起。

3、全体幼儿操作,重点辅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花卷的制作技能。

五、自由想象、创造性地制作点心。

你还想用面团做什么?

1、幼儿操作:自由玩面团,鼓励他们边玩边交流,引导他们相互学习。

2、交流经验: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

幼儿成果:

(1)将面团搓成球,滚上芝麻,做成麻团。

(2)将三根搓长的面条绞在一起,变成麻花或油条。

(3)将面团搓成圆球,用擀面杖压扁,包上馅做成包子或饺子。

3、欣赏制作成果: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点心拿到食堂加工蒸熟,给幼儿品尝。

篇5:小班手工教案:做点心

小班手工教案:做点心

重点:团

难点:压扁

过程: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这些点心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长长的、长方形的、扁扁的)然后再说一说自己还吃过什么样的`点心、见过什么样的点心。

3.与幼儿一起讨论制作方法,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示范。

“怎样做成扁圆形的点心?”“我们见过的月饼和饼干上都有花纹,那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呢?(启发幼儿用小棒画、或者用塑料片印等)”

4.为幼儿分泥,请幼儿操作,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对个别先做好的幼儿可以启发他们用小棒在圆点心周围压出凹凸的花边。

5.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以“给娃娃送点心”的游戏情节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游戏。

篇6: 小班综合教案:做点心

一、活动目标:

1.提高观察力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喜欢创作

4.乐于与人分享食物

二、活动准备:

教具:面粉、油、蜂蜜、鸡蛋、微波炉、餐布、图钉、围裙

学具:儿童围裙、小毛巾、面团、塑料小刀、芝麻、彩针等

三、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提示幼儿回忆曾见过或者吃过哪些小点心,它是什么样子的,丰富幼儿经验,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小点心的兴趣。

2.观察教师和面的过程,发现面和油混合后的变化,并说一说面粉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组织幼儿动手制作小点心,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小点心。请配班老师将做好的点心拿到微波炉中烘烤。

4.组织幼儿谈话:说说刚才你做了什么样子的点心?你要给谁吃?为什么?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分享食物,关心他人的品质。

5.观察微波炉烘烤点心的过程,简单了解烤点心的过程。

6.互相分享烤好的点心,享受劳动的快乐。

篇7:做点心周记

星期六下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我们做个蛋糕吃吃吧。"“好呀好呀,我们赶快去做蛋糕吧。” 我兴奋地说。我想自己做的蛋糕一定会很香吧? 想到这我的口水都要快流下来了。

妈妈说做蛋糕的第一个工作是打蛋黄,但我觉得打蛋器发出的声音太吵了,我干脆把耳朵捂住,坐在沙发上等着妈妈把蛋黄打好。我忍不住了,去看看进程怎么样了。厨房里看见妈妈把打好蛋黄和一个白色的东西搅拌均匀,我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 妈妈说:“这是白糖啊,然后加上适量的面粉搅拌均匀,再把蛋白打发一块搅拌之后把它放进烤箱里就成了蛋糕。”之后妈妈把蛋糕放进烤箱里,又把时间调至40分钟,我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我就能吃到又香又好吃的蛋糕了。

漫长的等待时间,终于“叮”的一声后香气十足的美味蛋糕就出炉了。等待蛋糕晾凉的时间,我们准备制作奶油了,妈妈把奶油倒进一个容器里加入白糖,给搅拌器插入电源后妈妈让我把奶油打发好。奶油做好后把它抹在晾凉的蛋糕上。我还在蛋糕上摆上我最爱的水果,在我精心打造后的水果蛋糕仿佛像穿上了绚丽裙子的公主好看极了。

我吃着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蛋糕,心里美极了,恨不得多吃几块。

篇8:做点心周记

周末只有我和奶奶在家,看见桌上的蛋糕粉,想起妈妈之前做的蛋糕,不禁口水直流,于是我决定试着做蛋糕。

说干就干,按照妈妈做蛋糕的步骤,我先从碗柜中找出一个可以用于微波的玻璃碗,再从冰箱里取出一枚鸡蛋,将这枚鸡蛋轻轻敲破,把蛋清和蛋黄一起倒入玻璃碗中,再拿出一双筷子在碗中来回搅动。等蛋黄与蛋清充分融合在一起,变成液体状时,我又取出一包巧克力口味的蛋糕粉倒入玻璃碗中,然后再次拿起筷子继续搅拌,再倒入食用油。不一会,碗里的液体变成了糊状。看着这碗糊糊,我很开心,想着过不了一会,只要把它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它就会成为一个美味的巧克力蛋糕,心里美滋滋的。

就在我沉浸在即将成功的喜悦中,我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同学带着自己做好的蛋糕到校请我们品尝,那些蛋糕不够甜,于是我自作聪明的赶紧加了好几勺糖倒入糊糊中,再次搅拌均匀后,将这碗糊糊放进微波炉中,调好时间后坐到一旁等候。

随着“叮”的一声响,我第一次亲手做的蛋糕出炉了,还没有冷我就赶紧把蛋糕拿出来,端到奶奶的面前,请她先品尝品尝蛋糕的味道怎么样。奶奶开心的拿起勺子,挖了一大块送进嘴里,“哎呦!太咸啦!”奶奶大叫道。“不可能吧!我明明放了好多糖的呀!”我赶紧尝了一口,真咸啊!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连忙跑进厨房,拿起刚才的“糖罐子”,结果罐子上分明写着“盐”字。哎,都怪我粗心大意,我很懊恼,但没办法,只好重新再做一个蛋糕。

有了第一次做蛋糕的教训和经验,这次操作起来就很轻松了,打鸡蛋、倒入蛋糕粉和食用油后一起搅匀成为糊状,最后放入微波炉高火加温。几分钟后香气四溢的蛋糕终于出炉了!我尝了一口,真美味!

这次做蛋糕,虽然失败了一次,不过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嘛!以后我会再接再厉做好每件事!

篇9:做点心周记

喜欢烹饪,尤其最喜欢做点心了。

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购物中心逛街,我们进入书店,妈妈答应要送我一本我自己喜欢的书,我便在儿童区那里转啊转,我突然发现了一本冰精灵做的雪酪这本书,翻了翻内容,它竟然是一本点心食谱,我觉得内容很有趣,最后决定买这本书回家做做看。

我利用周五放学后,请爸爸妈妈带我到量贩店买材料,我们买了汽水、细砂糖和鸡蛋,然后立刻赶回家做雪酪。首先我先把三大匙的细砂糖和二百西西的水倒在大碗 里,然后再放在炉上加热三十秒,慢慢搅拌,使砂糖溶化,再将二百毫升的汽水倒入,将它搅拌均匀,最后把它倒进玻璃保鲜盒里冷冻两小时。

这段等待结冰的时间里,我的心情一直很兴奋、快乐,我很期待自己动手做的成品快点完成,所以我忍不住打开冰箱,偷看雪酪结冰了没有,爸爸却劝我要耐心等 待,不然等待的时间会更长。终于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姐姐一起合作把蛋白和砂糖打成蛋白霜,这个过程虽然很累,打得手都i了,可是看到蛋白变成白色的泡沫时,我却有无比的成就感。接着我把雪酪冰拿出冰箱,加入蛋白霜充分搅拌后,又放回冰箱冷冻一小时。啊!漫长的一小时总算过去了,雪白的雪酪终于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得拿起汤匙,大口大口的吃,才发现我做的雪酪太甜了,虽然如此,我和姐姐仍然觉得很好吃,我们吃得正高兴,邀请爸爸也来尝一口,爸爸却一口也不尝。

这次做的雪酪虽然不算很成功,但我仍然很开心、快乐,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再做一次,我不会再加那么多糖了。

篇10:一盘点心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常见的点心,表现出各种点心的特征。

2、学习运用辅助材料,如瓶盖、牙签等,在点心上印出花纹或戳成小洞。

活动重点:

学习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常见的点心,表现出各种点心的特征。

活动难点:

学习运用辅助材料,如瓶盖、牙签等,在点心上印出花纹或戳成小洞。

活动准备:

点心图片、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们在家里或者是在外面都吃过什么样的小点心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家过年的时候都吃过什么样的小点心。

2、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的这些小点心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答并幼儿所作出的回答。

二、教师示范操作

1、教师:小朋友,刚才老师请你们说了说自己所吃过的见过的一些小点心,今天苏老师也带来了一盘小点心哦,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出示做好的泥工:小点心。

2、教师:小朋友,瞧,苏老师这里的做了很多好吃的小点心哦,请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这里有细细长长的小点心,还有方方的小点心,还有一些圆圆的小点心,这些点心上面还有很多的花纹呢!

3、教师:小朋友,这些小点心好看吗?现在先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吧!

教师示范操作: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搓成长长的,可以把它压成扁扁的,还可以把它团成圆球……

教师提问幼儿说说除了这些想想还可以怎么进行操作。

4、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来做出一盘小点心呢?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三、幼儿进行操作

1、教师传发操作材料。

2、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这些小点心吧,等下看看哪个小朋友做得最好看,看起来最好吃的样子哦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在幼儿进行操作的时候边讲解,并鼓励幼儿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制作出来。

四、结束活动

1、教师:小朋友,请把你们做好的小点心看一看吧!

教师提问部分幼儿说说自己所制作的小点心。

2、教师将制作的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出示。

3、收操作材料,结束本次活动。效果分析:

篇11:一盘点心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泥工活动中,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

2、尝试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各种点心。

活动准备

1、提供各种点心,如饼干、烧饼、蛋卷、小小酥等。

2、橡皮泥、小盘子人手一份,各种辅助材料如瓶盖、牙签、印章等。

3、轻音乐、欢快音乐、《饼干歌》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智慧树中的“红果果”和“绿泡泡”要来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了,来,我们一起来表演《饼干歌》。

2、带领幼儿观察、认识点心。

配课的老师端着一盘点心,说:“来,请大家吃点心。”

老师说:“哇,这么多好吃的点心,我们一起谢谢老师。”

老师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点心吗?(逐一认一认,请幼儿说出点心的名称)

师问:”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形状的?大还是小?(分别请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点心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是长长的,还有的上面有一些美丽的花纹,有的呢还有一些图案。

3、请幼儿尝点心。

师:“这么好看的点心,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请个别幼儿尝一尝,并请幼儿说出其味道。

4、带领幼儿一起学做点心。

师:这些点心怎么做呢?你会做哪一种?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团圆、搓长、压扁的方法。(可以引用儿歌“伊比亚亚”一起来做,引导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操作。)

5、教师重点示范、讲解蛋卷的制作方法,即先压长、压扁再卷起来。

6、请幼儿用橡皮泥做“点心”(放轻音乐)。

教师:今天就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做一盘点心送给听课的老师们,你可以做老师准备的这些点心,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吃的。做好了以后自己添加花纹,看看谁做的点心又漂亮又好吃!

7、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

8、请幼儿将做好的点心送给听课的老师们“品尝”,并对她们说一句:“ XXX,请吃小点心!”(放欢快音乐)

教后反思:在这个艺术活动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大家完全沉浸在做手工所带来的愉悦之中。在学习制作点心的方法时,我让孩子们结合儿歌增强趣味性,不需要过多的说教,只是用儿歌引导去做手工,效果颇佳,实现了美术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在场听课老师的好评。自我感觉不足之处是:在最后的环节没有很好的把握住,孩子们制作的过程太长,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限制,可设置一个“大烤箱”让孩子们及时的把“点心”做完,这样在最后的领域渗透时,他们就能很好的完成。

活动反思:

“感恩”这两个字对于小班孩子来讲,是陌生的。可以说,是在他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的词汇,当然也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在开展本次活动初期,本班的孩子一脸茫然。于是我们首先组织的活动是向幼儿介绍感恩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感恩”的意思。让幼儿的心里萌发“感恩的心”,学着感知父母的艰辛,体会父母的厚爱,尝试着关爱和尊敬长辈。在整个活动进行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了感恩卡,通过画爸爸妈妈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切身参与到感恩活动中。在感恩节当天,把准备的感恩卡送给爸爸妈妈,让孩子知道原来感恩是这样的,感谢是这样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利用好一些节日来进行教育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是家里的“唯一”,身上免不了有些不良习性,只靠日常的教学活动,或者老师的言语教导来实施教育是不够的,教育效益也不一定高,所以结合好的节日来进行,教育效益就大大提高了。而作为教师本身,要充分考虑利用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通过每一次的活动,进一步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篇12:一盘点心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团、压、搓的方法制作成常见的点心,表现出各种点心的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辅助材料,如瓶盖、牙签等,在点心上印花纹或戳成小洞。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有关点心的图片例如:蛋糕、饼干等。

2、木偶厨师一个,橡皮泥、泥工板、牙签、有凹凸面的瓶盖、印章等。

3、布置一个角落做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厨师木偶厨师:今天上午,娃娃家的小朋友起床后要吃点心了,可是我的点心还没做好呢,那小朋友愿意帮我的忙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点心。

提示:师:想想看,我们平时吃过哪些点心,他们是怎么形状的?幼儿进行回答。

师:教师厨师点心图片:饼干、蛋糕、蛋卷等图片。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点心都有些什么形状的呀?幼儿进行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这些点心有的扁扁的,有的圆圆的,像一个球,有的是长条的,有的是长方形的,上面还要各种花纹呢?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出木偶:现在请小朋友来帮我做点心。

2、师:我们在做到时候,先想好做什么点心,怎样做,是团圆呢?搓长呢?还是压扁?想好了就开始做,要做的光滑些。烧饼上有芝麻,饼干上一些小洞,可以用牙签在上面揸,糕上面有花纹,可以用瓶盖活印章在上面压印(教师进行示范)

3、做好点心后,把点心送到娃娃家去。

4、幼儿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要有条理的进行操作,要做得光滑。重点辅导幼儿将蛋卷皮压长、压薄,卷得粗细适当。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将点心放进娃娃家,教师学木偶厨师口吻,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做了这么多点心,谢谢你们了!以后请你们到娃娃家去做小客人。

活动延伸

游戏中,幼儿还可以为娃娃家继续制作点心。

效果分析:

《小班手工活动教案:“一盘点心”》摘要:吃点心了,可是我的点心还没做好呢,那小朋友愿意帮我的忙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点心。 提示:师:想想看,我们平时吃过哪些点心,他们是怎么形状的?幼儿进行回答。 师:教师厨师点心图片:饼干、蛋糕、蛋卷等图片...

篇13:大班综合活动教案:好吃的点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的点心(名称、外形、特征)。

2、尝试学习制作点心:饺子,知道包饺子的过程。

3、激发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大饼、油条、点心图片、饺子皮、馅、醋、锅等工具、顺序图。

【活动过程】

一、了解常见点心

1、引起兴趣:

(1)今天你吃过早餐了吗?吃的是什么?

(2)猜猜老师吃的是什么点心?

(3)出示大饼、油条: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还有些什么点心?(幼儿讲述后教师出示图片)小笼:

(1)这是什么?你吃过吗?味道怎么样?

(2)小笼是怎么吃法?(轻咬皮、蘸醋)馒头:

(1)这又是什么?它怎么和小笼这么象呀?(大小不一)(2)吃过什么馅的馒头?(菜、肉、奶黄)馄饨、饺子:

(1)你们认识它们吗?吃过吗?知道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皮子)(2)出示皮子:哪张是馄饨皮?哪张是饺子皮?(方、园、厚、薄)3、除了这些点心,你们还吃过、看过、知道哪些点心?

4、总结:这些点心都是中国人发明的点心,中国人真了不起。

二、制作点心

1、今天我们也来学做中华小厨师,来做做中国点心。

2、你们想做什么点心?(饺子)谁知道怎么做?

3、幼儿讲述,教师操作。

4、制作重点:馅不能放得太多,皮不能破。

5、幼儿包饺子,教师指点。

三、图片排序

1、幼儿说说自己包饺子的过程。

2、将包饺子制作过程图片按顺序排列。

四、品尝饺子

1、看看饺子怎么样才算烧熟?(冷水点一下,翻滚)

2、你喜欢吃干的还是湿的?

五、延伸今天我们学做了饺子,下次还想学做什么点心?可以请爸爸、妈 妈在家教我们学做点心,然后我们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里制作各种好吃的点心。

篇14:做点心作文1000字

做点心作文1000字

一天晚上,我和妈妈散步回到家,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计”,可妈妈太累了,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我独自思忖着,忽然一个念头从我的心头一闪而过,我走向厨房,准备给妈妈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给妈妈做点心。

开始做菜了,我先把大碗准备好,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往灶台上一砸,“咔擦”,鸡蛋破了个大洞,没容我来得及把蛋放到大碗里,蛋黄和蛋白就迫不及待地从蛋壳里跑了出来。这会儿可好了,不仅灶台上有蛋,就连我的脚也尝到了鸡蛋的味道。这次的教训我肯定记住了,我不灰心、不气馁,又拿起了一个鸡蛋一砸,蛋壳破了,我赶紧把它放到大碗里,只见蛋白与蛋黄你推我挤,争先恐后地跑到了碗里。呼!打蛋这一关算是过了,接下来要和面了,我拿出白花花的.面粉,把袋口稍稍一倾斜,那些面粉就排着大队整齐地走向大碗里。“好了,我应该再去加些水”,说着我来到饮水机前按下按纽,水就“哗啦啦”地往碗里飞奔,接完了水,我把碗端回厨房,拿起我的独门武器——筷子,我的筷子在碗里跳起了芭蕾,一会转圈、一会跳跃、一会又劈叉……虽然没有人会热情观看,但它仍跳得那么优美,那么投入,不久舞蹈表演结束了。

这时该平底锅大哥出场了,它跃到灶台上敞开了它的大肚皮,我拿起已被搅得又黄又黏的蛋糊,再拿出“功夫小子”大勺就开始行动了,我先往锅里倒了些油,油一到了锅里就像到了舞台上一样,排成了一个圆形,接着就炸滚了起来,真像一群跳着街舞的小子,不停地翻滚着!不久后就该“功夫小子”——大勺上场了,它掏上一勺蛋糊,然后使上“轻功”,在锅上飘浮。我拿起锅子翻转了几个圈,不久蛋糊就变成了扁扁的金黄色圆蛋饼了,翻炸中不停地有袅袅的白烟冒出,还带有淡淡的蛋香味,当我沉浸在香味中,还没来得及翻转时,蛋饼马上冒出黑烟,糟了,有烧焦的味道,唉!我真的太粗心了,金灿灿的蛋饼变黑饼了。我只好懊恼地丢掉它。该炸第二个饼子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心翼翼地翻动,生怕一不小心它又“牺牲”了,在我精心守护下它终于炸好了。我闻着饼子的蛋香味,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呀!我端着盛着蛋饼的盘子,结果差点撞上了墙,我把蛋饼放在一旁的桌上,叫醒了妈妈说:“亲爱的大柚子(我妈在家的绰号)请您尝一尝我为您做的点心——蛋饼吧!”妈妈见到了蛋饼,一把抱住我亲了又亲,迫不急待地挟起一片蛋饼闭着眼品尝了起来,她感动地说:“小橙子(我在家的绰号)你可真会孝顺大柚子啊!这可是我吃过的最最最好的蛋饼了!”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灯下,我和妈妈在开心地吃着甜甜的蛋饼……

篇15:职业体验日记——做点心

职业体验日记——做点心

11月3日,我校高二年级组织去甬江职高进行职业培训。阴雨绵绵。虽然天气不太美好,但这并不影响同学们这一整天的美好心情。

我选报的是“中式点心”。我们的教室类似于厨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每张桌上小丘般的面粉。

上午做了咖喱牛肉饺。面皮是在老师的示范下制作的:把面粉堆弄成火山口的形状,接着在中部倒入热水,来去搅拌,最终成了一个柔软光滑的.面团。接着,她将揉成大概直径一寸的“长条”分成了与手指等宽的块状物,横过来,用手掌一压,一手提拉着皮的边缘,一边旋转面皮,一边用另一只手将面皮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片,饺子皮就搞定了。馅料有牛肉和洋葱,也是自己切,自己放调料,自己拌的。

看老师做的丝毫不费力,我们同学都洗好了手,跃跃欲试。谁知,当手与面粉与热水初次接触,再拿起来的时候,如同雪怪的,而且非常黏。也算是初次经历,大多数没下过厨房的同学,都被洋葱熏得泪流满面。在此,我感受到了做菜的辛苦与不容易,有时候对父母亲做的菜挑挑拣拣的,真是不应该。

下午做了蛋黄酥。这着实让我们激动了一把。为了节约时间,老师帮我们做好了面团。一团加了水和猪油,显白色;一团加了猪油,偏黄。我们按老师说的那样,把面团分成适量的大小,揉成小团。压扁白的,包住黄的,一起压扁,用擀面杖压成近似椭圆的一尺长条;接着,像西点店里的毛巾卷蛋糕一样,卷起来,压扁,折被子一样的折三折,翻个面,压扁。这样,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然后,做馅了:剥开咸蛋,只取蛋黄,用红豆沙裹上。最后,用之前做好的面皮包住,揉成小球,涂上鸡蛋黄液,点缀上黑芝麻粒,放入烤箱高温烤制。大功告成!可惜我做了六个爆了三个······做吃的这一行真不容易啊!

各行各业有各行各业的不容易,因此我们应当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每种行业都是平等的,无论贵贱。当然,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篇16:小班综合活动《做点心》

小班综合活动《做点心》

设计思路:

本活动选自小班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真好吃》分题,因原活动内容不够切合实际,所以将做面包改为做点心。小班孩子动手能力弱,但是喜欢操作,况且第一次做点心,自己做自己吃,孩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这一活动从生活实际出发,把幼儿的操作定位在按意愿捏制“点心”上是比较合适的。幼儿通过任意的捏、搓、压、切等动作,自然的锻炼了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并体会了创作的乐趣。当幼儿透过玻璃现看到点心在烤箱里转动膨胀,闻到散发出来的阵阵香味时,并品尝到自己制作的点心后,兴趣怏然,情绪高涨。

活动目标:

1、提高观察力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喜欢创作

4、乐于与人分享食物

活动准备:

教具:面粉、油、蜂蜜、鸡蛋、微波炉、餐布、图钉、围裙

学具:儿童围裙、小毛巾、面团、塑料小刀、芝麻、彩针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提示幼儿回忆曾见过或者吃过哪些小点心,它是什么样子的,丰富幼儿经验,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小点心的兴趣。

二、观察教师和面的过程,发现面和油混合后的变化,并说一说面粉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组织幼儿动手制作小点心,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小点心。请配班老师将做好的点心拿到微波炉中烘烤。

四、组织幼儿谈话:说说刚才你做了什么样子的点心?你要给谁吃?为什么?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分享食物,关心他人的品质。

五、观察微波炉烘烤点心的过程,简单了解烤点心的过程。

六、互相分享烤好的点心,享受劳动的快乐。

篇17:新手学做点心的方法

新手学做点心的方法

1.糯米用加了适量糖的牛奶浸泡24小时后,蒸成软烂的糯米饭。

2.糯米粉加巧克力炼乳和成面团,不放水,完全用炼乳和。

3.菜板上铺一层保鲜膜,把糯米饭均匀的平铺开。

4.把糯米粉和的团搓成长条,放在糯米饭上。

5.象包饭团一样,或者象卷蛋糕卷一样,把里外的糯米卷起来。

6.隔着保鲜膜把整个长条的糯米卷捏紧点。

7.上锅蒸熟。

8.切成小段,摆盘。

简单食材做点心

一、自制酸奶

做法:

1、先准备装成品的容器,保鲜盒或密封瓶都行,洗净后用开水烫一遍晾干备用。

2、牛奶和糖入锅,中小火加热至微沸后离火,期间不断搅拌,以免糊底。

3、放至不烫手时,加入原味酸奶搅拌均匀。

4、倒进容器,裹上毛巾,放温暖处发酵至浓稠。

5、存入冰箱冷藏室,随吃随取,取时要用无油无水的干净勺子。

小诀窍:

1、牛奶加热至微沸,是为了消毒,使成品保质期长些,如果做的量比较少,可以加热至不烫手的温度,直接兑入酸奶即可。

2、之所以强调不烫手的温度,是因为这个温度最有利于发酵,温度太高会把菌烫死,温度低了会使发酵时间过长。

3、糖的量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喜欢甜的,多放糖,喜欢酸的,少放糖。

4、在发酵过程中,没经验的朋友最好勤看发酵情况,避免发酵过头,如发现成品最上层出现水状透明液体,就是发酵过了头,奶清淅出来了,须立即将酸奶移入冰箱冷藏,吃时拌匀。

5、如室温太低,不利于发酵,可以把酸奶放入稍加温的微波炉、烤箱或电饭锅里,甚至可以放在微温的蒸锅蒸屉上,但注意温度要控制好。

6、做好的酸奶不要吃完,留一点下次做酸奶时当引子用。

二、薯条

材料:土豆适量,依个人或人数多少自己决定。,牛奶根据土豆的多少决定。,盐。

做法:

1、土豆去皮,洗净。均匀切条,大概筷子粗细即可。

2、将切好的土豆条用清水侵泡,备用。

3、灶起火烧水煮沸,将薯条放置沸水中煮5-6分钟。

4、将煮好的薯条捞出用冷水过凉。注:是过凉不是泡凉。

5、将过凉的薯条倒置容器用事前备用牛奶侵泡15分钟左右。注:牛奶最好没过薯条。

6、将侵泡好牛奶的薯条放置厨房用纸上晾干。

7、起灶放油,油热放土豆条,炸1-2分钟便捞出。再把油烧开放入土豆条复炸。油适量即

可,如薯条过多可分批炸。建议用晁子这样比较好捞,避免炸糊。

8、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沥干油分,撒上盐即可。还可根据自己喜好备番茄酱。

红豆巧克力点心怎么做

1.把面粉,可可粉,肉桂粉混合过筛,把鸡蛋(室温)蛋白蛋黄分开备用。

2.把巧克力和黄油均切块,混合一起隔水加热融化。

3.往蛋黄中加入10克糖,搅打至微微发白。

4.把融化的巧克力黄油液倒入蛋黄中,用蛋抽搅匀。

5.往里拌入纯牛奶,朗姆酒和红豆馅(均为室温)。再往里拌入粉料。

6.往蛋白中加入几滴柠檬汁或者白醋,与25克白糖一起打至中性发泡状态。

7.将三分之一的.蛋白加入巧克力糊中,用蛋抽轻轻混合拌匀。然后将剩下的蛋白一次加入,用刮刀快速拌匀。

8.预热烤箱170度。把面糊均匀分装入模至8分满。往烤盘中注入热水,烘烤45-50分钟。

篇18: 做点心大师梦想作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理想,也许是当一名科学家,为人类科技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许是当一名医生,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也许是当一名歌手,把温暖而优美的歌声带到人们的心田……而我的理想,则是成为一名点心大师。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姑姑送了我一个小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那时我还小,我从没见过更没吃过蛋糕之类的东西,我接过蛋糕咬了一口,随着口中柔滑的触感消失在舌尖,我的脸上慢慢地出现了灿烂的笑容,从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点心大师,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种快乐,把笑容送给每个人,让许多人在困难时也能够笑逐颜开,扫空心里的一切阴霾,在心田上注入一束温暖的阳光,融化寒冷的雪山让他们也露出灿烂的微笑。

想要成为一名点心大师,首先需要的是丰富的知识,然后才是高超的技巧。现在,我要认真读书,多学习一些知识,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上课时专心听老师的教导,课后多多温习,在我拥有了成为点心大师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后,我要练习制作点心的技巧,一步步迈向成功。

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真的成为了一名点心大师,我不仅要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点心所带来的快乐,我还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要走遍世界各地,让任何国家的人都能吃到我做的点心,让这份快乐流传到每一个人的身边。

每个人的理想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理想是多姿多彩的,像是一朵又一朵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儿隐藏在每个人的心田,期待着未来绽放的那一天。

篇19: 做点心大师梦想作文

我有一个小小的理想,长大后,想当一名点心大师,当点心大师可以做甜点给自己吃,还可以做给朋友吃。

我想要当点心大师,不仅是因为甜点可以吃,甜点很漂亮,还可以增加和朋友的感情,因为我的朋友大都是吃货。可是,我现在什么甜点都不会做,只会做水果沙拉。

妈妈说我不适合当点心大师。我问道:“为什么“?妈妈说:“没有为什么”。但是我没有放弃,还是想当点心大师,我觉得现在还小,等我长大之后,再慢慢学。

我做的水果沙拉,我觉得挺好吃的,奶奶也这样觉得。我的水果沙拉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卖相差了一点,所以妈妈觉得不好。可我现在正在争取把水果沙拉的卖相做好一点。我的水果沙拉味道,卖相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妈妈和我的朋友也在慢慢地认可我了。

目前,妈妈已经认可我了,但是她有她的条件,就是等长大以后,就可以了。虽然目前不能当做点心大师,但是我长大以后就可以了。

妈妈答应了我,可以让我当点心大师,我非常高兴。我也和妈妈说好,她就是我的第一位品尝者。不知道这个理想能不能实现。今天,真是特别开心啊!

篇20:大班教案做饮料

大班教案做饮料

活动目标:

1.对溶解现象产生兴趣,发展感知和操作能力.

2.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

活动准备:

每组果珍,奶粉,咖啡,糖等原料各1小碗,温水一壶,抹布,小勺,杯子,音乐CD<<酸酸甜甜就是我>>.

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

2.请小朋友尝一尝白开水.

小朋友喝的'是什么?它有味道吗?你们喜欢喝白开水还是饮料呢?你们喝过什么饮料呀?

今天老师就吧小朋友不喜欢喝的白开水变成好喝的饮料.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吧.

3.做饮料

A幼儿感知溶解现象.

教师示范在杯子中加果珍搅拌:杯里的果珍粉到哪儿去了呢?(溶化到水里了)

B:刚才老师做了一杯果珍饮料,这儿有四种原料,可以做成不同口味的饮料.谁想上来做饮料?

C:幼儿示范用小勺轻轻将原料舀入杯中,慢慢倒入适量的水,并搅拌.

D:提问:原料到哪儿去了?

E:请好朋友品尝饮料.说一说味道怎么样?(酸了要加糖,太甜了原料要少放)

他们做的饮料好喝吗?你们想不想也试试?

4.幼儿做饮料

规则:

A:放原料不要一下放太多,可以边做边加

B:倒开水要小心不要倒到桌子上.只要倒半杯就好了,喝完了可以再做.要让做饮料的地方干干净净的饮料才好喝

你喜欢做什么饮料就选用什么原料,注意看看原料到哪儿去了,呆会儿告诉老师.

5.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品尝饮料

你做的是什么饮料?是什么颜色的?味道怎么样?

怎么样使淡淡的奶粉.苦苦的咖啡变得好些呢?(加糖)

刚刚小朋友做饮料的时候放果珍啦,奶粉啦,糖都到哪儿去了?

小结:各种原料溶解在水中,就变成各种饮料了.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都做好了饮料,自己都说自己的好喝,到底好不好喝还是请大家喝喝看吧,不要忘了请来我们班上作客的老师尝一尝,让她们给你们当当裁判,看看谁是做饮料的小高手?当然今天学的本领回家也要表现表现,让爸爸妈妈也尝一尝好吗?

一盘点心教案

和书做朋友大班社会教案

订点心作文

卷起报纸做运动大班体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请客人吃点心》教案

大班教案

教案大班

卷报纸做运动大班体育游戏教案

幼儿园大班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教案

午后点心趣事-作文

《学做点心》大班教案(共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学做点心》大班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