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儿童庆丰收说课稿设计

时间:2022-12-05 07:15:32 作者:再睡十分钟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再睡十分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苗家儿童庆丰收说课稿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苗家儿童庆丰收说课稿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苗家儿童庆丰收说课稿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 第5单元 第一课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我把他分为四个部分来说。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一.说教材

《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是根据苗族声变调的旋律填词而成的。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和浓烈的苗族民间音乐风格。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用歌曲中的节奏型以及不同形式为歌曲伴奏。其教学目标是:

(1).能边跳边唱会《苗家儿童庆丰收》,感受苗族的风俗民情,生发热爱少数民族的音乐情感。

(2).能积极地参与歌曲表演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这堂课的教具准备是:CAI 打击乐器(串铃,响板,铃鼓等) 板书节奏图

二.说教法学法

《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并学跳苗族舞。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教材的特色,我主要以引导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去苗家旅游”这一情景主题。依次采用看苗家舞——学苗家语——敲苗家鼓——唱苗家歌——表现创造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首先,歌曲简短,但是包含了无词曲的四个小节的两种节奏型。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这些节奏型,我在课的开始就设计学苗语和敲苗家鼓这两个环节,从学苗家人表达愉快心情的吆喝声“唷呵”,“才才才”入手,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一种节奏(xx x)。然后再学敲苗家鼓,使学生体会和感受鼓点节奏(第二种节奏型x.x xx xx x),再引导学生进行敲击表演,在听一听,敲一敲,演一演中掌握了本课的.难点。其次,在歌曲教学这一环节,以多种形式的演唱让学生不断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歌曲的学习难度,能轻松愉快的学唱歌曲。最后,在表现创造阶段,让学生把苗家的吆喝声和鼓声为歌曲伴奏,并激发学生想象加入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跳一跳苗家舞

首先利用情境导入对学生说: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既遥远又神奇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比如那里的人不仅服装和我们不同,就连他们的音乐也很有特色。这就是美丽的苗族山寨。走,看一看去!然后请学生看苗家风光图,让学生边看边了解苗族风俗。

看完之后我会对学生说:苗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还十分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们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请客人们和他们一起跳舞。尹老师也学会了一段苗族舞,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看看这段舞蹈带给你们什么感受?

(在跳舞的同时我会在歌曲xx x 处,吆喝“才才才”)

通过这个环节创设身临其境,走进苗家山寨的氛围。

2.学苗族语

首先我会问学生:刚才我跳的舞,什么地方最有特点?学生会回答:边跳边喊……!我会说:对,这是我们苗家人特有的苗语,比如说“才才才”是苗族人民跳舞欢庆时,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时的吆喝的声音。还有“唷呵!” “嘿,嘿!”来,我们一起来试试。

这个时候我会为学生讲解基本的舞步并邀请学生和我一起来跳苗族舞提醒学生在xx x处要发出吆喝声而且声音要洪亮。通过这个环节师生交流,从舞到喊。解决了第一个节奏难点。让学生亲身体验苗家音乐的民族魅力,轻松的掌握知识。

3. 敲苗家鼓

这个环节我会先通过向学生介绍苗族乐器铜鼓,我会跟学生说:铜鼓是由铜做成的,它的声音清脆响亮。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鼓,先替代一下铜鼓。小朋友,准备好跳苗族舞了吗,我的鼓声要加进来了!这个时候我会加上第二节奏型x.x xx xx x给学生们舞蹈伴奏。之后问学生刚才加了鼓声的苗族舞,跳起来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有力……

接下来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鼓,我请学生来摸一摸,敲一敲,试一试。然后通过小游戏学鼓声来学会第二节奏型x.x xx xx x。先是我来敲节奏,学生学鼓声,由易到难,并用形象的大圆点和小圆点让学生区分附点音符。

本环节利用多种形式学习敲鼓,解决了第二个节奏难点。

4.学习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首先向学生介绍芦笙,我会说:除了用铜鼓给舞蹈伴奏,苗家人民还很喜欢用芦笙来吹奏歌曲。看,这就是芦笙,是用竹管插在笙斗里制作成的,用双手捧着吹。我会向学生说:苗族的芦笙调特别有名。听,苗家的小朋友唱起了一首庆丰收的歌。听听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受?接着让学生来听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在学生听的时候我会跟着音乐来跳简单的苗族舞蹈。学生谈完感受之后再来说一说歌词并 要求学生能有表情的念歌词。接下来我会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教唱歌曲。在歌曲处理上引导学生再唱的活泼欢快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是一种“师生平等关系“的体现。

5. 表现创造

在学会了歌曲的基础上我会跟学生说:这么欢快的音乐,让我们把刚才跳舞时苗家特有的吆喝声加进来,再加上鼓点声给我们的歌曲伴奏?那一定很有意思。来试试!这个环节是把之前学习的节奏,加入到歌曲的表现中,使歌曲充满活力。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都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怎么样?老师非常开心能和你们一起去苗寨!苗家的欢庆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唱起芦笙歌,跳起苗族舞,到苗寨去联欢吧!(学生合着歌声《苗家儿童庆丰收》跳着苗族舞出教室)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2:《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苗家儿童庆丰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音乐乐园。老师知道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一直都是能歌善舞,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在那里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比如那里人不理服饰我们的不同,就连音乐也挺有特色的,除此之外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喜欢的几种乐器呢,你们想去吗?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们看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是要到苗族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师:苗族人民不仅能酸善舞,还十分的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要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呢,如果小朋友们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学习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师)稿出示课题:《苗家儿童庆丰收》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师:诶呀,我觉得我真要给你们点儿掌声,配合的真默契。那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歌词也读的挺准的,鼓点打的也特别的棒,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唱起来过瘾,现在我们就来学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真好听,但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的歌声还不能把苗族小朋友庆丰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怎么样才能把苗族小朋友庆丰收的这种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加点儿什么呢?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五、课堂小结

师:好,咱们苗寨里面的联欢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好吗?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篇3:《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伴奏,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3、通过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这是重点。

2、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伴奏,这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这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简易打击乐器:瓶子和筷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感交融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美丽的苗家山寨看一看。想不想去?

师:苗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你瞧,(点课件)

师:看了苗家的丰收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师:是呀,庄稼丰收了,家家户户稻谷归仓,苗家人正在准备庆丰收呢,场面可热闹了。让我们乘上飞机一起到苗家庆丰收去。

[通过师生的轻松快乐的交流,为课题的出现创设情境,使学生开心地投入其中。]

2.开心跟我来

师:上了飞机,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进行“开心跟我来”的活动,具体要求是当老师做完动作请你马上做出来。在自由飞行中随着老师的方向一起飞。

学生随歌曲音乐拍手,跺脚高拍手,打肩拍手,双跺高拍手。

[通过听音乐拍节奏,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新授歌曲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好了准备,同时自然巧妙的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歌曲中节奏难点。]

二、苗族风情

师:好了,我们顺利到达苗家。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山寨。欣赏了苗家风景,说说你们的感受。(点课件)

师:苗家人特别热情好客,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工艺服饰国际有名,山水风光清新秀丽。不仅山美水美,苗家儿童的歌声更美。

[通过课件欣赏苗家的风光,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主动性。]

三、尽情放歌

师:你瞧庆丰收的人这么多,苗家儿童正在为庆丰收演唱歌曲呢,让我们仔细听。说说你听后的心情!

(一)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点出课题,了解歌的情绪]

2.再听音乐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仔细听歌中都唱到哪些内容?(听歌两遍)

师:你都听到歌中唱到哪些内容?(师举手热情提示)

3.简介苗家乐器

师:你瞧。这位苗家儿童正在快乐的吹芦笙。(点课件)

这就是以前庆串收敲的铜鼓,现在一般用这种堂鼓也叫牛皮鼓。(点课件)

师:庄稼丰收了生活富裕了,苗家真是年年添幸福。

4.第三次听歌曲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仔细听,除了歌声,还有什么声音?找一找在歌词中的什么地方出现。(播放两遍)

生:拍手的声音,打竹板的声音,拍节奏的声音,鼓掌的声音。

[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词描绘的庆丰收场面,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绪、词意、节奏,为更好的演唱歌曲做好了准备。]

(二)自制乐器体验节奏

师:谁来找找你刚才听的声音在歌词中什么地方出现了?

生:在吹芦笙的后面。在敲铜鼓的后面。在苗家儿童庆串收的后面。

师:再出示难点节奏课件

这个节奏真像在为庆丰收快乐的鼓掌,咱们就用这个节奏作为表扬自己和别人的掌声,好不好?

X X X X|X X X |

随着歌曲在出现节奏的地方拍一拍。(听歌两遍)

师:轻轻拿起我们课前准备的自制乐器小瓶子,你来模仿芦笙吹一吹。

师:轻轻拿起筷子来当小鼓槌儿,随着节奏模仿铜鼓敲一敲。

师:小附点提醒我们别忘记它呀,敲的时候要前面长些后面短呀。

师:想展示我们的节奏才艺吗?那随着歌曲有节奏的吹一吹,敲一敲。

[让学生用自制乐器演奏节奏,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体验与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同时在吹吹敲敲的寓奏于乐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得到了自然恰切的解决。]

(三)感受歌词

师:苗家儿童看我们的节奏打的这么棒,邀请我们为她读的儿歌来伴奏。那我们就露一手吧。(课件播放歌词的朗读。)

(师有节奏朗读歌词生用乐器伴奏,生随着节奏声音响亮读一读,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在听听奏奏读读中让学生自然轻松的熟悉了歌词,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投入演唱

1.学唱

师:清脆的儿歌,悦耳的节奏,老师陶醉了,我想唱这首歌,请同学们伴奏。弹奏范唱

师:庄稼丰收,生活幸福,大家都在庆贺,那就带着高关曲心情跟苗家儿童轻轻的唱一唱,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生轻声、响亮的随琴唱。

[让学生在聆听默唱,轻唱,响亮唱中轻松快乐的学会歌曲]

2.解决难点

让学生找出难点乐句,重点练唱。分两大组进行对抗赛。师生、男女接龙唱。

师:用我们的小乐器,带着高兴的心情和苗家儿童一起唱,共同去感受苗家庆丰收的热烈场面吧。(点课件)

[让学生在演唱中自己找到歌中的难点乐句进行重点练唱,培养了学生发观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唱、接龙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更好的演唱和表现歌曲。]

四、表现歌曲

师:瞧,庆丰收时都是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点课件)

1.苗家舞蹈

师:你瞧老师变成了苗家姑娘(换苗族衣)。邀请同学们随苗家儿童一起为我演唱并拍手伴奏。(点课件随音乐跳)

师:想跳吗,请第一排轻轻起立手拉手围成小圈,第二排在外围成大圈,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吧。师生共舞。

[通过师生共舞,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也使得课堂变成了尽情歌舞的大舞台,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2.合作表演

师:苗家舞这么美,丰收的场面这样热烈,让我们和苗族儿童一起来庆丰收吧。

师:你想怎么来表现。

生:我想唱歌,我想敲乐器,我想舞蹈。

分成三个组讨论合作表现歌曲。

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边吹边敲。(点课件随音乐唱两遍)

[老师真正放手,在唱、舞、奏中让学生尽情歌唱,尽情表演,尽情展示。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与表现力。]

五、创意歌曲

师:瞧,大家精彩的表现把谁给吸引来了。

师:福娃说,这首歌旋律真欢快,想请同学们以《各族儿童迎奥运》为歌名,改改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歌词,把各族儿童迎奥运的欢庆场面表现出来。

师生共同改歌词。

生随音乐边奏边唱改编后的歌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快乐交流

师:在这次旅游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欣赏了苗家风光,参加了庆丰收的节日,还学会了演唱歌曲,和创编歌词,收获真是不小。

师:瞧接我们的飞机已经来了,回去呀我们用心练唱这首歌,准备参加赛歌会。?(点课件)

师:轻轻起立,让我们排队登机返程吧。(走出教室)

[课的结束与课的开头创设情境部分形成了首尾呼应,通过交流自然巧妙的进行了课后拓展,更好的激励了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唱歌曲的热情。]

篇4:小学二年级优秀音乐教案选-《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二年级优秀音乐教案选-《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究设想 研究专题:感受与体验──实施审美教育的关键环节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堂,它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苗家儿童庆丰收》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研究设想: 1.在感受中实施审美 感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签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此外,通过播放精选的VCD课程资源,把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和苗族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体验中实施审美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唱、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苗族歌舞的集体表演。在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已去体验歌曲,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它是让人们认识中华民族的一个窗口。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而《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们贵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学生们就能从本课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贵州苗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到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从此,我们也悄悄地把热爱民族音乐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教学法设计 课题:苗家儿童庆丰收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堂鼓、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团结团圆庆丰收征文

丰收之歌音乐教学设计

四年级音乐《丰收之歌》的说课稿

说课稿设计

庆国庆70周年儿童合唱团口号

《称赞》说课稿设计参考

景阳冈说课稿设计

《台灯设计》说课稿

秋游丰收作文

丰收的反义词

苗家儿童庆丰收说课稿设计(合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苗家儿童庆丰收说课稿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