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3-01-25 04:02:00 作者:Justice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Justic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认识面积单位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认识面积单位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认识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

成正确的表象。

(2) 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面积?

2、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学生讨论)(指甲、橡皮、大头钉) 的面积。生:不行,1厘米2的正方形太小了,用1厘米2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用的太多了,要用大一点的。

10、由学生的回答引入1分米2这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积是1分米2,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11、大家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分米2?(粉笔盒表面、电灯开关、磁带)

12、我们用1分米2的正方形测量教室的面积,行吗?

1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行。(1分米2这个单位测量教室面积太小了,要用一个更大的单位)

14、再引入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1米2。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米2,在黑板板书。

15、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米2?

16、学生回答:桌面等。

小结:刚才学了三个新的面积单位,分别是厘米2、分米2、米2,也知道厘米

2﹤分米2﹤米2,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或米2)填空。

(1) 一张火车票的面积约24( )。

学生结合实际经验,火车票很小,所以是24厘米2

(2) 一张手帕的面积约4( )。

手帕的面积比较小,可以用厘米或分米,这里的数字为4,所以用分米

(3)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3( )。

黑板的`面积比较大,要用最大的单位:米2

(4) 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 )。

校园的面积很大,要用三个单位里面最大的,所以是5000米2

(5) 一个铅笔盒盖的面积约140( )。

铅笔盒盖的面积约为1分米2,但这里的数字是140,所以只能用最小的单位,是140厘米2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和米2,还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三个单位的合理运用,知道怎样运用面积单位,同学们本节课学习得很好。 作业:练习册

课堂设计说明

认识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是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习三个面积单位,真切的了解1厘米2、1分米2和1米2具体是多大,形成具体的概念,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的运用三个面积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板书设计

篇2: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教案

认 识 面 积 玉海中心小学  方彩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统一标准单位的必要性。 3、让学生体会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统一标准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信封袋、彩色笔1支、练习纸。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法 课前交流: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相反的游戏,好吗?向前看、向后看,做端正、随便动,接下去,我们上课好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面积 1、看,老师这里拍了1张数学手抄报的照片,需要一个相框,相框架的材料长度就是相框的――,那这张照片的大小就是这相框的什么呢? 2、对了,是相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板书课题 一、面积概念的形成 (一)物体表面的面积认识 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我们就从这本数学书开始研究,摸摸数学书的封面。 1、  摸 引导正确摸面的方法:老师看到一些同学是这样摸的,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边摸边说――这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请同学们再摸摸自己课桌表面,边摸边说:这是课桌表面的大小。 2、  举例子 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来说明它表面的大小吗?你真棒!做到了边摸边说 3、  曲面: 接下去请大家看彩色笔的侧面,它是1个曲面,这个曲面也有大小,边摸边说:这是彩色笔侧面的大小。 刚才同学们摸的都是物体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4、  物体表面大小: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有表面,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是冰箱门表面的大小…… 5、物体表面面积 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都是确定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板书:大小 箭头 面积。 6、  面积含义的内化 (1)邮票的面积是指什么?邮票的大小就是邮票的面积 (2)电脑屏幕的面积是指?电脑屏幕的大小就是电脑屏幕的面积 (二)封闭图形的面积认识  1、平面图形 (1)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面也有大小,这里哪个平面图形围成的面最小? (2)这种一眼就能看出它大小的方法就叫观察法。 2、涂色 (1)  请同学们把这个三角形涂色,再选择1个平面图形涂色,比一比,谁涂得又好又快 (2)  比较一下你涂得两个面的大小,和同桌交流一下 (3)  反馈:看来,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 3、平面图形的面积 刚才同学们涂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它们的面积。板书:图形 4、封闭图形的面积 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面积吗?课件出示,判断 那怎样的图形才有面积呢? 小结:看来平面图形必须是封闭的,才有面积。 (三)完整面积含义 1、谁能连起来说说到底什么是面积? 三、面积比较 1、重叠法: 刚才我们已经看出了三角形的面是最小的,那用什么办法比较1号图形和3号图形的面积大小吗?――重叠法( 课件演示) 3、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  猜一猜  接下去请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2)  操作验证 l  用什么方法验证呢?重叠之后还是看不出来,怎么办? l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先看合作要求,谁愿意帮老师读一读? 想一想:选择哪些材料比较? 摆一摆:用选出的材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摆一摆 数一数:各用了几个图形? 比一比:( )的面积比(  )的面积大。 l  请同桌同学合作,倒出信封里面的材料在练习纸上摆一摆 l  巡视,收集不同情况 (3)  反馈评价 l  刚才老师巡视了1圈,发现同学们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放到投影上给大家看看。这种摆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大小吗?为什么? 预设: A、分别用了圆形和正方形的(渗透统一图形比较合理,引导学生得出圆形有空隙,不准确。) B、分别用了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为什么用同样大小的,渗透统一大小的必要性) C、都用了圆形或正方形(?体会正方性的优越性) l  用怎样的材料去摆最合理呢?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去摆最合理。 (4)  猜图形面积大小:这两个盒子里面藏着2张正方形,1号盒子里的图形占了4个方格,2号盒子里的图形占了16个方格,你猜几号盒子的的图形面积大? 小结:其实,同学们猜得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利用方格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不仅要看方格的数量,还要看方格的大小,要统一单位标准才能比较,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四、拓展提升 1、规则图形的面积比较:   (1)老师这里的每个正方形面积大小都一样,已经统一了面积单位,你能比较出这2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吗?写在练习纸上,汇报:为什么? (2)这种数格子的方法就叫数格法 (3)没有格子,你能比较它们的面积吗?课件演示剪拼法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比较 A、比一比(感受周长相同,面积不同)     (1)  请仔细观察,这两部分的面积怎样? (2)  周长怎样?为什么? (3) 这道题目,给你什么启发?周长相同,面积不同 B、凹凸图形和长方形比较 (1)你真会思考,请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你是怎么想的?演示过程 (2)它们的周长呢? (3)这道题目,给你什么启发?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3、建立空间观念 (1)面的形成过程 l  点 我们班的同学真会思考,请大家继续思考刚才我们研究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那你们知道面是怎么形成的吗?接下去请仔细看投影,这里有个点 l  线  师:点慢慢移动形成了 (线段),线段可以用(长短)来描述。 l  面  师:线段平移后形成什么?面,面可以用大小来描述。 (2)  各种平面图形的变化,感受大小   师: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占了几个方格?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变呢?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看,现在又变成了什么?这个三角行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看来,这些平面图形之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它们都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以后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去发现。 五、课堂总结 1、那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你有什么收获呢? 2、总结:总之,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只要乐于观察、乐于思考、乐于合作、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情境导入: 阿凡提和巴依老爷这份合同有什么问题吗? 师:是呀,这份全同到底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面积 1、物体 观察黑板表面与桌子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再来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与黑板擦的表面谁大?谁小?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2、封闭图形 师:刚才说的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都是什么形?(长方形) 师:以前我们还认识了一些封闭的平面图形,看屏幕,你能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3、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面积”那么我们就来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三、学习面积单位 (一)统一的重要性平台1: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再来比一比两个大图形的面积 师:重叠法也不好用了,那该怎么办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数方格法  剪拼法) 师:那么这些方法,大家来看,哪一种方法更好? (统一标准,用正方形) 老师这里有两张长方形纸,请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有多大。女同学先数,请男同学先闭上眼睛,猜一猜谁数的长方形大.(女12格男48格)(出示一张正反都有方格的长方形)(一样大) 问:为什么方格数不一样而面积一样呢? 师:把方格大小统一起来,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我们马上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二)读课本73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面积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三)搭设平台2:小组合作: 1.说说这个面积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这样1个单位? 3.选择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看它的面积用什么单位测量合适,可试着估一估它的大小。 学生小组学习汇报: 四、知识闯关: 1.填空 2.用手势表示所填的面积单位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4(  ) 电视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20( ) 我校篮球场的面积是60( ) 2.判断对错: 边长是1分米的图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一张光盘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教室地面面积约是40平方厘米 刘明同学的身高是138平方厘米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粉笔盒的一个面的面积约1平方米 3、每个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下面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画面积等于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有几种画法?(方格纸)

篇4: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第3到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面积单位,能直接计量或估计面积大小,逐步提高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2、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

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问: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老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问:这三个单位用在用时要注意适宜,那你认为怎样算适宜?

二、巩固练习

1、做第3题

说清要求

集体校对。

2、完成第4题

说清楚要求

3、做第5题

理解题目意思

4、做第6题

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估计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第7题

问:周长是指什么?

集体交流。

交流后对比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求法。

5、完成第8题

说清楚画的要求。

三、完成思考题

要求说明一下。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篇5:数学教案-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 六 册   第86页 第2课时

执笔

白银科

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

8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1个平方米的图形;两片树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 学 设 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一、导入

1、课件显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出示两片树叶,让学生比较叶面的大小。然后指出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用划分方格法比较它们的面的大小。(板书:划分方格法)

3、课件显示:把两个长方形划分方格。

1、什么叫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

①    桌面与凳面;

②    门面与桌面;

③    黑板面与地面。

3、利用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4、通过观察发现对于不规则图形不能用重叠法比较它们面的大小。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4、游戏:不同的方格划分一张纸的正、反面。然后指出:方格的大小必须统一,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二、新授

1、教学1平方厘米。

①    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②    贴到黑板上并板书1平方厘米。告诉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5、书上88页练习第2题。

6、学生判断面积的大小。

1、  观察: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  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  互相说一说:什么是1平方厘米?

4、  小组汇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2、教学1平方分米。

①    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②    贴到黑板上并板书:1平方分米。

3、教学1平方米。

①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

5、  找一找: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6、  摆一摆:书上88页第3题的两个图形你准备怎么摆?

7、  投影学生的作品。

8、  说一说: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9、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1、观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3、说一说什么是1平方分米?

4、现在请快速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小组合作)

5、请同学们去量一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又发现了什么?

1、猜一猜1平方米有多大?

2、能直接说说1平方米的大小吗?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②板书:1平方米。

1、课件显示练习。

2、出示两片树叶:你现在会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了吗?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老师小结。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米呢?

4、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并让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并在纸上站一站,看一看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多少个同学?

1、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  在垫板上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摆8平方厘米的有趣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作品。

3、  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

篇6:第六册面积单位的认识

第六册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意图

课 题

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 六 册   第86页 第2课时

执笔

白银科

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

8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1个平方米的图形;两片树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 学 设 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一、导入

1、课件显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出示两片树叶,让学生比较叶面的大小。然后指出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用划分方格法比较它们的面的大小。(板书:划分方格法)

3、课件显示:把两个长方形划分方格。

1、什么叫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

①    桌面与凳面;

②    门面与桌面;

③    黑板面与地面。

3、利用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4、通过观察发现对于不规则图形不能用重叠法比较它们面的大小。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4、游戏:不同的方格划分一张纸的正、反面。然后指出:方格的大小必须统一,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二、新授

1、教学1平方厘米。

①    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②    贴到黑板上并板书1平方厘米。告诉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5、书上88页练习第2题。

6、学生判断面积的大小。

1、  观察: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  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  互相说一说:什么是1平方厘米?

4、  小组汇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2、教学1平方分米。

①    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②    贴到黑板上并板书:1平方分米。

3、教学1平方米。

①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

5、  找一找: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6、  摆一摆:书上88页第3题的两个图形你准备怎么摆?

7、  投影学生的作品。

8、  说一说: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9、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1、观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3、说一说什么是1平方分米?

4、现在请快速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小组合作)

5、请同学们去量一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又发现了什么?

1、猜一猜1平方米有多大?

2、能直接说说1平方米的大小吗?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教学、实践体会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②板书:1平方米。

1、课件显示练习。

2、出示两片树叶:你现在会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了吗?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老师小结。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米呢?

4、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并让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并在纸上站一站,看一看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多少个同学?

1、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  在垫板上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摆8平方厘米的有趣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作品。

3、  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

篇7: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习十七(1~4)

教材简析: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习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镜框:长30厘米,宽20厘米。钉成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100厘米指的这个镜框的什么?什么周长?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认识平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

板:围成的平面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它们都有大小。

5、归纳面积的含义。

三、认识面积单位:

1、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比一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摆一摆,,p88(3)中能摆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这个方法比出p86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吗?

b. 认识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五、巩固练习:

p90(1~4)

篇8: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面积及单位》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面积及有关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初步认识面积及有关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篇9: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9页至120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十八的第1至3题。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团结互助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数学是在实际中学,在实际中应用的思想理念。教学重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 。                                                       教学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 。  教学用具:电脑一台,多媒体投影仪,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若干个、1平方分米、1平方米正方形各一个,长方形纸片3张。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构思: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通过摸、说、比、看,理解面积。           (2)通过小游戏比较面积的大小。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面积单位。            (4)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测量面积。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扩展思维。           5.交流心得,升华课堂。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步骤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讨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教师活动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照片,问:漂亮吗?既然漂亮就要好好珍藏 如果给它做一个像框,所用木条的长度,是指长方形照片的什么?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如果压上玻璃,玻璃的大小是指长方形照片的什么?还能用长度单位吗?引入新知,一起探究有关面的新知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1.      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1).摸一摸。我们周围有很多面,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个面,摸一摸,你感觉它的面怎样?(2)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面,谁愿意到前面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小结:象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都叫做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3).比一比。请同学们把文具盒的盖面与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桌面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物体表面有大小。板书:大小4).师生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1).引入.师:如果我们把课桌桌面和书本封面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活动学生在配有鲜明画面的生活实例中,唤起思考的意识,激起学习的欲望。生:漂亮。 思考:周长       长度单位  生:不能用长度单位。 期待新知的学习。   让学生动手摸物体的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与认知。1).动手摸各种物体的面。并亲身体会物体的面。 2).动口说自己的感受。感觉:物体的表面平或弯曲。     3).比较文具盒的盖面与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桌面的大小,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4).同桌交流: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结合老师的问题,紧接上部分知识,很快会在脑子中闪现出: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是长方形。教学步骤            2.探讨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概括面积的含义。            4.游戏。教师活动 2)屏幕出示: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接着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师:这些都是平面图形。我们上学期还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是由四条线段怎样形成的图形?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3)师生小结: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面积的含义。1).刚才我们学习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什么?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什么?2).那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规范数学术语。并完整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面积。 4.小游戏 》比眼力》屏幕出示:1).两个大小一样,位置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看一看哪个面积大;.再让学生想办法验证;.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完全重合,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2).练习十八的`第1题的两个图形。.让学生先看,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活动2).认真观察屏幕。 随着老师的讲解,说出依次出现的图形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角。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3)观察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同桌互相交流: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生在问题情境中回想,做出回答: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  3).很有成就感的和老师一起交流面积的含义   学生看着屏幕疑惑,猜测: 有的会说左边的大。有的会说右边的大。  学生可能说让它们放在一起。  说对的学生会很开心。  观察,猜测。教学步骤                  5.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找出这两个图形,自己动手比一比。.不能完全重合,怎么办呢?.比一比谁最聪明,能找出一个比较它们面积大小的好方法。学具盒里就有这样的工具。四人小组合作商讨。 .指名说自己的方法。 1认识1平方厘米A..a.看一看是什么形状。b..量一量它的边长。c..小结1平方厘米的含义。B.动手摆一摆,量面积。a.说说你是怎么摆的?b.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屏幕演示,简单的摆法。c.屏幕出示:只用一个1平方厘米正方形,怎么量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方法! 2.认识1平方分米。师:用1平方厘米量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你感觉怎么样?你认为用哪个量比较合适?从学具盒,学具袋里找找看。你认为它的面积是多少怎么验证呢?A.量一量 自己动手测量,得出结论。B.说一说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师生小结教师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C.你能举出几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 动手操作,无法重合。  小组合作,寻找比较它们面积大小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观察形状。动手测量。说1平方厘米的含义。动手操作口头说摆法,提高口语表达。.说不同的摆法。  动脑筋思考, 学生仔细观察屏幕。   太小了。 找1平方分米正方形。  猜测是1平方分米。因为它的边长是1分米。 拿尺子测量它的边长。 说1平方分米的含义   组内交流1平方分米的含义。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自己举出的例子。   教学目标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拓展延伸扩展新知   教师活动D.同桌合作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3.认识1平方米A.     引入,用1平方分米量教地面面积你认为怎样?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B.自己小组内合作商议,学习1平方米。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指明测量黑板的面积.C.回忆:三个面积单位。 1.围一围:在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方形和正方形。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先在组内交流) 2.除了知识方面的收获,你还有哪些收获? 3.另外,你还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屏幕出示:思考题:蓝猫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测量自己的小房间的地面,请你帮它算一算房间地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出示:实际情况缩小图) 谢谢!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学生活动合作测量数学课本封面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   生:用平方米! 组内商议学习、交流。 汇报,1平方米的含义。 用手势表示面积单位。  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展示不同的摆法。    生:认识了面积、面积单位…..生:边长是1厘米的……生:边长是1分米的… 说一说学习方法,技能等。 说一说学习的感触.(轻松,快乐……)   思考、商议、计算。

篇10: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概念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

一、学习面积概念

1、导入  ,涂色比赛

师:今天,我们分男生、女生来举行一次涂色比赛,好吗?

规则:A:哨响开始,再响结束。

B:图形要涂满才算涂完。

C:涂完之后起立,示意大家我涂完了。

2、学习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看一看你的周围,男生、女生谁涂得快?

生:不公平。

师:有同学说不公平,为什么?

生:男生的长方形大,涂的就慢。女生的长方形小,涂的就快。

师:是这样吗?(展示图形)

师:长方形有的大,有的小,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长方形的面积,指名读)

师: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大小。你能用上“面积”这个词讲讲怎样比赛才公平吗?

生:让男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女生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你能说出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吗?圆形、三角形呢?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都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件显示封闭图形的面积,女生读)

3、学习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生:文具盒、书、小纸盒

师:这些都叫物体,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摸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家都摸到了吗?

生:(齐答)都摸到了。

师:这说明物体都是有面的。它的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生:文具盒旁边这个面大,顶上这个面小。

生:……

师:通过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每个物体自己的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件显示男生读)

师: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玻璃表面的大小,就是玻璃表面的面积。

你能像老师这样说出一些吗?

师:谁能说一说面积是什么?(板书:面积)

生:面积就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和物体表面的大小。

(课件显示面积的定义,生齐读)

二、比较图形面积,探索面积单位。

师:面积有大有小,请大家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面,指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很注意观察,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比较两个面的.大小,只要用眼看就行了。

生:不对。有的时候两个面的面积很接近,用眼睛不能一下看出哪个大,那个小。

(课件显示面积接近的两个圆)

师:面积接近的时候,怎么比?

生:把他们摞在一起比。

师:摞在一起,换个词语就是“重叠”。 (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叠在一起)谁大谁小?

生:蓝色的圆大,黄色的圆小

师: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生:重叠法

(师出示红正方形、蓝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我把它们重叠在一起,还是没办法比较出谁大谁小,怎么办?

生:把多余的那块剪下来,再拼到正方形上。

(师演示拼、剪)

师:谁大谁小?

生:正方形大,长方形小。

师: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生:剪拼法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学会了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什么样的面积,我们都能比较大小了。

生:不是这样的

师:生活中无法重叠、剪拼、也不能一眼看出谁大谁小的面还有很多。(课件显示房屋平面图)这是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屋平面图,要想比较出两间卧室面积的大小,你们能想出好办法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请看屏幕。

(课件显示)

做个小小测量师

1.想一想,怎么比较两个卧室的大小?

2.利用学具,动手试验。

3.说一说,哪个房间的面积大,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活动)

交流:……

师:那个房间的面积大?你是怎么比较的?

为什么都用长方形(正方形)去摆?

为什么都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去摆?

小结:测量,比较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师:第?小组用(长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去量,那么这个房间的面积就是8个长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第?小组用( 正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去量,那么这个房间的面积就是12 个正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

师:这么多种图形你认为用哪种图形比较便于拼摆测量?

生:长方形

生:我认为正方形更好,因为它四条边都相等。

师: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比较,人们逐步确定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并且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吗?请自学数学书73页

(学生自学)

三、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1平方厘米

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请找出书中有关1平方厘米的部分,读一读,看一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

生:……

师:找出学具中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模一摸边长在哪?周长在哪?面积在哪?

生:……

师:谁能说一说一平方厘米的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生:……

师: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物体地表面大约是一平方厘米?

生:……

师:请小组同学互相配合,用你手中的一平方厘米拼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图形

(生合作拼摆展示)

师: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又是多少?

生:……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1平方厘米和以前学过的1厘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面积单位,一个是长度单位

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使用时要注意区别清楚。

2、自学“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现在,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吗?请用同样的方法自学“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生自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生:……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米有多大?

生:……

师:估计一下,你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 1平方米?

生:……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

师: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

师:把你想知道的记录下来,作为今天的作业 下去研究,明天,把研究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篇11: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9页至120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十八的第1至3题。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团结互助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数学是在实际中学,在实际中应用的思想理念。教学重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 。                                                       教学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 。  教学用具:电脑一台,多媒体投影仪,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若干个、1平方分米、1平方米正方形各一个,长方形纸片3张。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构思: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通过摸、说、比、看,理解面积。           (2)通过小游戏比较面积的大小。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面积单位。            (4)通过小组合

[1] [2] [3] [4] [5] [6] [7]

篇12:《认识面积单位——公顷》评课稿

《认识面积单位——公顷》评课稿

宋老师讲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听了之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效果。有许多地方设计很是让人耳目一新。

1.激发学生挑战的心理。首先教师给与学生出示例题,学生猜测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让学生猜测单位。虽然学生用了自己学过知识,进行猜测试填,但是学生们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掌握的.知识,认为自己填的单位不合适。这个时候,老师再适时的给与学生一个没有学过的单位。这样进入新课即使学生感觉有挑战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猜测,这样学生已经有了经验,能够较容易的进行学习。

2.给与学生建立脚手架。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支撑。在上本课内容之前,教师给与学生进行适当进行复习。这样能够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较好的进入新知识情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的脚手架建立起来,或者是重新树立起来。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3.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的在教学中举了很多的例子,而这些例子都是学生周围现实世界接触的地方,这样学生能更好形成自己的数学形象,进行更为容易的形象思维,建立学生的表象。

4.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学生感受。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这样非常容易给以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5.建议在最后不知一下作业,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相关的面积,这样学生能够在有意识的观察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篇13: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案

教学内容:

面积与面积单位(《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面、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度量较规则的平面的面积大小.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篇14: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案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面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谁知道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有多大?

(960万平方公里)

对,你们说,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大不大呢?那什么叫面积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

同学们,我们学习时用的桌子、书本、黑板,我们看到的树叶、玻璃、门等等都可以叫做什么?(物体)

出示:(一本数学书)这也是一个物体,看一看老师摸的是什么?(数学书的封面、表面)

许多物体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边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谁还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物体的表面?请同学动手摸一摸.

3.物体表面的大小.

(1)让学生比一比黑板面、数学书的表面,说一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还可以怎么说?

(2)举例:桌子的表面和练习本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的面积?

4.平面图形.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图形我们都可以叫做平面图形.

5.平面图形的大小.

谁大谁小?说明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6.什么叫做面积?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二、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面积单位.

1.比较面积大小,引入面积单位.

结论: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想一想:怎样进行比较?有哪些方法?(同组的同学合作进行)

让学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及结果.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运用投影片显示比较过程.

①重合

②剪下各自多余的部分

③移动再重合

④显示长方形比正方形多出的部分面积

方法二:介绍数方格的方法.

长方形有10个方格,正方形有9个方格

比较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方格数相同面积就一定相等呢?

出示:

让学生看上面的两个正方形,虽然都是9个小方格但面积大小不一样.

比较面积大小光数方格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面积单位.(同时板书)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cm2.

(2)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有“平方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橡皮有多大?

2.认识平方分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2)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用“平方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大?

3.认识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大的白纸,请一位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

认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m2.

三、巩固练习.

1.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2)一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

(3)一张北京晚报的面积大约有20( ).

2.判断题.

(1)小明身高165平方厘米. ( )

(2)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48平方分米. ( )

(3)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 )

(4)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

3.练一练

四、作业:(略)

五、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面积单位也有了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个别学生判断题做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课下自己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

篇15: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纸、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白纸。

一、创设情境,认识面积。

1、师:假如老师今天要在班里举行一个涂色比赛,看谁能最快涂完一张纸?(出示:)你会选择哪一张纸来涂?为什么?

(小的那张。因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赢。。。。。。)

(1)、师小结:大家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很快涂完,应该选择面小的这张纸,是吗?我们同学都很聪明。

(2)、引入:这是这张纸的面,那其它物体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数学书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还能说说我们课室其它物体的面吗?并动手摸摸。(顺带复习周长)

(3)、比较各物体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数学书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较,谁大谁小?数学书和黑板呢?

2、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比较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纸条帖)

二、学习面积的概念。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1,读一读什么叫面积?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1“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了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你们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引出学习“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举例说明。

(1)、“物体的表面”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课桌、窗子、书本。。。)

问:那么,你们说,课桌的面积和书本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比较呢?

(2)、封闭图形。

师: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你认识哪些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3)、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观察法)

师:这就是两个封闭图形,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大小我们可以叫它们的面积。谁来说说,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小结,读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到底它们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汇报。

师问:你小组比较的是哪两个图形?怎样比较?

小结: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或绿色纸条和橙色纸条可以用重叠法比较。但红色纸条和橙色纸条用这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结果对呢?现在,请同学利用手上的学具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验证一下。

汇报。

要点:为什么不用圆形?用正方形合适还是用长方形合适?为什么?

小结:你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用的学具大小要一样)

引入: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的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的单位。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5)、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问:你学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板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让学生边汇报,边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相应的学具展示说明或用手比划)

(6)、举例说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计算机的键盘、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师: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就是1平方米的面积,大家猜猜,这里面能站几个人?

来,验证一下。(学生出来示范)

三、巩固认知,应用新知。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室该用作单位。橡皮该用()作单位。

笔盒该用()作单位。黑板该用()作单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四、总结、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板书设计P:

篇16: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

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的单位

认识面积评课稿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的进率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通用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认识面积单位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