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时间:2023-08-07 03:37:03 作者:抹茶豆腐奶冻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抹茶豆腐奶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篇2: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篇3: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猜测--实验探究--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表格一和表格二。

教学重点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游戏吗?这是老师用1cm3的正方体拼成的积木,(课件出示)你能说说它们的体积吗?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我们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生1:可以将这个长方体切成小的体积单位,看它包含着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就可以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2:将这个长方体浸没在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刻度读出长方体的体积。

生3: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用长×宽×高。

教师: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适用呢?在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是不能切开来数的。把什么物体都浸没在水中,看水面上升的刻度也比较麻烦。那么,生3的方法是否成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简评:从学生熟悉的搭积木游戏开始,沟通学生已有知识连接点: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怎样求出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探索

1.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4人小组合作“搭积木”。电脑出示活动要求:用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填写表一: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1cm3正方体的个数体积(cm3)

长方体一

长方体二

长方体三

思考:

①长方体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②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规律。

生:每排个数就是长方体长所含厘米数,排数就是宽所含厘米数,层数就是高所含的厘米数。长方体的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或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或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学生相互,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3)用实例验证规律。

师:刚才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个公式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吗?

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学具中自由选取若干个1cm3的小正方体,搭成形状不同的两个长方体,验证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否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请每小组(2人小组)同学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表二:

长(cm)宽(cm)高(cm)体积(cm3)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看来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请给自己一颗探索星。

(4)用字母公式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板书和长方体的立体图,想一想: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用字母怎样表示长方体体积公式呢?

(板书:V=a×b×h)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反馈练习。

师(课件出示例2):怎样计算电脑包装箱的体积?

学生审题,独立完成。

[简评:在探索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中,设置“操作→感知规律;验证→认识规律;练习→应用规律”几个层次,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本环节的重难点得以突破。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从同伴那里不断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

2.自学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正方体的体积又怎样计算呢?猜猜看。

(2)你的想法正确吗,可以翻开书第52页看一看,也可以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说说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字母表示的方法(V=a·a·a或a3)。要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反馈练习:

口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课堂活动

量一量、算一算。

(分组测量、并计算)

四、全课

说说本课学习中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2、3题。

[简评:整堂课从学生提出假设,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既体现了自主学习,又沟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大胆地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讨论交流,呈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

篇4: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学具准备: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请同学们用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二、民主导学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学情欲设)

生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块,看看一共有多少块,就有多少立方厘米。

生2、可以量一量。

生3、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们可以像以前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想办法找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认为这个提议不错,你们认为呢?

师:谁来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猜想对吗?我们来一起验证。好,请同学们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任务呈现:

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长方体,并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

(厘米)

(厘米)

(厘米)

小正方体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并在小组中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师巡视。

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

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很大的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任务2、继续验证

课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请一个同学上台操作。

1、长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2、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3、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说出它们的体积吗?生回答:4×1×1=4立方厘米4×3×1=12立方厘米4×3×2=24立方厘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指名一生上台操作。师巡视。

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

师:根据刚才的验证,得出之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

V=abh

师:那如果再给你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出示例1

课件出示:

师: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84立方厘米。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

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课件出示

正方体的体积:V=a

师:写的时候,3要写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

小训练:完成例2,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

1、口答题

2、判断题

3、解答题

四、拓展延伸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

师: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40cm宽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

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

篇5: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目标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底面积。

仪器

教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0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补充:一段长方体方铜,长1.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三的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1、12、13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篇6: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要求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底面积。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篇7: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

2、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并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化聚、转换练习。

45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0.6立方分米=()立方米

7060毫升=()升=()立方分米

13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升=()立方分米=()立方米

0.02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千克?

2、一节货车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7米,装的煤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3吨,这节车厢里装了多少吨煤?(得数保留整数)

3、在一只底面是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高是8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内,装棱长是2分米的立方体纸盒。这只纸箱最多可装这样的`纸盒多少个?

4、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9.6米,宽4.2米,深2.5米。这个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它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5、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箱内水面离箱口10厘米。箱内共有水多少升?如果把这些水倒入另一个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内,这时水高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解题思路

第一题:18×5=90(立方分米)90(立方分米)=90升

90×0.74=66.6(千克)

第二题:13×2.7×1.2=42.12(立方米)

42.12×1.3≈55(吨)

第三题:60×60×80=288000(立方厘米)

2分米=20厘米

20×20×20=8000(立方厘米)288000÷8000=36(个)

第四题:9.6×4.2=40.32(平方米)

9.6×4.2×2.5=100.8(立方米)

第五题:80×40×(60-10)=160000(立方厘米)

160000(立方厘米)=160升

160000÷(40×40)=100(厘米)

(3)重点分析第5题

水面离箱口10厘米,说明水的高度是50厘米。从而求出水的容量。再根据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求得水的高度。

三、思考题

用一张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10厘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皮盒。要使这个长芳褪铁皮盒的容积最大,可以怎样做?

1、学生独立研究

2、小组讨论

3、教师评议

篇8: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三、练习

1、出示课本30页的例一: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1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篇9: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长、正方体,1厘米3的立方体24块,1分米3的立方体一块,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学具:1厘米3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厘米3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个 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厘米3。)

教师:如果再拼上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呢?

教师: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篇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教师:请同学取出12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问: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同学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然后分别请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问: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厘米3。)

教师: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

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厘米3的正方体。

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2)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学生说出摆法和体积后。请看电脑动画图像:

一排摆出4个1厘米3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教师板书:

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学生操作,看电脑动画图像。教师板书:

3(厘米) 3(厘米)2(厘米)18(厘米3)

教师:想一想,如果要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该如何摆?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电脑图演示。然后板书:

5(厘米) 4(厘米)3(厘米)60(厘米3)

教师: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V=abh。

出示投影图:

(3)例1(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口答,教师板书:7×4×3=84(厘米3)。

答:它的体积是84厘米3。

练习:(投影出题,学生口答。)

一块水泥板,长5分米,宽3分米,厚2分米,这块水泥板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5×3×2=30(分米3)。)

2.正方体体积。(1)请学生看电脑动画录像:

长4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长缩短一厘米(图上从右边去掉一排)。教师: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

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3×3=27(厘米3)。

投影出一个正方体图。(可以用翻页变换它的棱长。)

问:①棱长为2分米,求它的体积?②棱长为4厘米,求它的体积?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2×2=8(分米3),4×4×4=64(厘米3)。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具体的正方体的体积了,能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公式可写成:V=a・a・a或者V=a3。

(2)例2(投影)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53=5×5×5=125(分米3)。

答:体积是125分米3。

做一做:课本34页1,2题,请4位同学用投影片写,其余同学写本上。集体订正。(3)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字母公式。

教师:请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相同还是不相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课本P35练习七:2,3。

2.口答填表: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0.23= 0.2×0.2×0.2;( )

②5x2=10x;( )

③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分米3);( )

④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3。(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公式。

2.作业:课本P35练习七:4,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操作,观看动画录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正方体体积公式,设计通过动画录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殊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练习中针对乘方运算和单位不统一的易错点,设置题目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准确性。

新课教学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分为三个层次。通过摆长方体,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形状不同但只要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它们的体积就相等;通过操作和动画图,帮助学生发现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数量关系,即体积公式;运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学习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也分三层。通过图像推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沟通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设计

篇1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题

一、填空:

1、叫体积。

2、长方体体积公式是:;用字母表示:

3、正方体体积公式是:;用字母表示:

4、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5、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占地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长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长方体水池占地24平方米,深3.5米,它能蓄水立方米。

8、一个长方体木料,长4米,如果把它截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9、用棱长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块。

10、将一个长2米,宽3分米,高2.6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将它平均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平方分米。

二、操作题:

右图是长方体展开图,测量所需数据,并求长方体体积。(取整厘米)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金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2、一个长方体铁块,长10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每立方分米铁块重7.8千克,这个铁块重多少千克?

3、有一个底面积是250平方厘米、高16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8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3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根方钢长3米,它的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已知每立方分米的方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重多少千克?

5、一张长方形铁皮长26分米,宽18分米,在它的四个角剪去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焊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是多少升?

6、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深2米,现在要给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一根铁丝,可以做成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它来做一个正方体框架,做成的正方体框架棱长是多少厘米?

8、一块橡皮泥,先捏成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后来,又改捏成一个长8厘米,宽3厘米的橡皮泥,这时高是多少厘米?

篇12: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教案

目标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底面积。

仪器

教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0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补充:一段长方体方铜,长1.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三的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1、12、13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检测题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含反思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整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