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整式

时间:2024-05-30 03:39:39 作者:肥康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肥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数学教案-整式,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数学教案-整式,希望大家喜欢。

篇1: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第9课 3.4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  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3、  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4、  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5、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习:P167  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7x2+x-1                 (合并同类项)

练习:P167  3

例3。(P166例3)(学生自学后,完成练习,教师矫正练习错误)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 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最好由学生归纳)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习

补:已知:A=5a2-2b2-3c2, B=-3a2+b2+2c2, 求2A-3B(视时间是否足够而定)

四、小结(用投影仪板演)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              P169:A:1(3、4),3,5,6,7,8。B:1,2。  (可适当减少些)

篇2:整式的加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①过实例体验整式加减的意义

②掌握整式的简单加减运算

③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例3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还涉及含有字母的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

一、新课引入

甲、乙两个零件截面的面积哪一个比较大?大多少?把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1.5a

vb2b

b

甲乙

截面甲的'面积是

截面乙的面积是

甲、乙的、两个截面面积的差是—()=

本引例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知道:1、作差法是比较大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2、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成两个整式的差,从而得以解决;3、整式的加减可以归结为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二、讲授新课

例1求整式3x+4y与2x-2y-1的和

教师教会学生1、列式(注意整体性);2、去括号(特别是减法);3、有同类项就合并同类项(至少不能合并为止)。

变式练习:求3x+4y与2x-2y-1的差(学生做,两个学生板演)。

三、课堂练习(课本“做一做”)

1、填空:

(1)3x与-5y的和是,3x与-5y的差是;

(2)a-b,b-c,c-a三个多项式的和是。

2、先化简,再求值:3x^2-[x^2-2(3x-x^2)],其中x=-7。

四、典例分析

例2小红家的收入分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部分,今年农业收入是其他收入的1.5倍。预计明年农业收入将减少20%,而其他收入将增加40%,那么预计小红家明年的全年总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难带内,教师可以设置下列问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及相互间的关系;

2、选哪个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比较方?其他未知量怎么表示?

3、填空:设小红家今年其他收入为a元,则

(1)今年农业收入为元;

(2)预计明年农业收入为元;

(3)预计明年其他收入为元;

(4)今年全年总收入为元;

(5)预计明年全年总收入为元。

4、增加还是减少?怎么判断?

教师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把其中的一个量或几个量先用字母表示,然后列出数式,这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

五、教学反馈(课本“课内练习”)

1、计算:

(1)3/2x^2-(-1/2x^2)+(-2x^2);

(2)2(x-3x^2+1)-3(2x^2-x-2).

2、先化简,再求值:

(1)5x-[3x-x(2x-3)],其中x=1/2;

(2)5(3a^2b-ab^2)—(ab^2+3a^2b),其中a=1/2,b=-1。

3,如果某三角形第一条边长为(2a-b)cm,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长(a+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六.探究活动

猜数游戏:游戏甲方把自己的出生年月份乘以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他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游戏乙方,乙方就能猜出甲方出生于何月,及他家有几口人。

本题有较大的难度,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利用本节中例2的解题策略及思想方法来分析这个题目。

教师可作以下工作:1、学生做甲方,教师做乙方猜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甲方告诉的结果的个位数字就是他家的人口数,结果减去人口数再减去50后除以10得到他的出生月份);2、组内积极展开游戏,并讨论这个游戏的原理是什么。(设甲方出生月份为x,家中人口数为y人,甲方告诉的结果是k(已知数),则结果k=5(2ax+10)+y=10x+50+y,所以结果k的个位数字是y,则(k-y-50)/10=x)。

七、小结、布置作业

篇3:整式的加减数学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难点:列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去掉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括号。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五、新授

例1.(1)求多项式2x-3y与5x+4y的和。

(2)求多项式8a-7b与4a-5b的差。

例2.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篇4:初中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初中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篇5:《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15.1.1 整式

教学目标

1.单项式、单项式的定义.

2.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

3、理解整式概念.

教学重点

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思考下列问题

1.要表示△ABC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要表示它的面积呢?

2.小王用七小时行驶了Skm的路程,请问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结论:

1、要表示△ABC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各边边长.要表示△ABC的面积需要知道一条边长和这条边上的高.如果设BC=a,AC=b,AB=c.AB边上的高为h,那么△ABC的周长可以表示为a+b+c;△ABC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ch.

2.小王的平均速度是 .

问题:这些式子有什么特征呢?

(1)有数字、有表示数字的字母.

(2)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之间还有运算符号连接.

归纳: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判断上面得到的三个式子:a+b+c、ch、是不是代数式?(是)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代数式有关的整式.

Ⅱ.明确和巩固整式有关概念

(出示投影)

结论:(1)正方形的周长:4x.

(2)汽车走过的路程:vt.

(3)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六个正方形全等,所以它的表面积为6a2;正方体的体积为长宽高,即a3.

(4)n的相反数是-n.

分析这四个数的特征.

它们符合代数式的定义.这五个式子都是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的积,而a+b+c、ch、中还有和与商的运算符号.还可以发现这五个代数式中字母指数各不相同,字母的个数也不尽相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0~P161单项式有关概念.

根据这些定义判断4x、vt、6a2、a3、-n、a+b+c、ch、这些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是单项式的,写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结论:4x、vt、6a2、a3、-n、ch是单项式.它们的系数分别是4、1、6、1、-1、.它们的次数分别是1、2、2、3、1、2.所以4x、-n都是一次单项式;vt、6a2、 ch都是二次单项式;a3是三次单项式.

问题:vt中v和t的指数都是1,它不是一次单项式吗?

结论:不是.根据定义,单项式vt中含有两个字母,所以它的次数应该是这两个字母的指数的和,而不是单个字母的指数,所以vt是二次单项式而不是一次单项式.

生活中不仅仅有单项式,像a+b+c,它不是单项式,和单项式有什么联系呢?

写出下列式子(出示投影)

结论:(1)t-5.(2)3x+5y+2z.

(3)三角尺的面积应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即 ab-3.12r2.

(4)建筑面积等于四个矩形的面积之和.而右边两个已知矩形面积分别为32、43,所以它们的面积和是18.于是得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x2+2x+18.

我们可以观察下列代数式:

a+b+c、t-5、3x+5y+2z、ab-3.12r2、x2+2x+18.发现它们都是由单项式的和组成的式子.是多个单项式的和,能不能叫多项式?

这样推理合情合理.请看投影,熟悉下列概念.

根据定义,我们不难得出a+b+c、t-5、3x+5y+2z、ab-3.12r2、x2+2x+18都是多项式.请分别指出它们的项和次数.

a+b+c的`项分别是a、b、c.

t-5的项分别是t、-5,其中-5是常数项.

3x+5y+2z的项分别是3x、5y、2z.

ab-3.12r2的项分别是 ab、-3.12r2.

x2+2x+18的项分别是x2、2x、18. 找多项式的次数应抓住两条,一是找准每个项的次数,二是取每个项次数的最大值.根据这两条很容易得到这五个多项式中前三个是一次多项式,后两个是二次多项式.

这节课,通过探究我们得到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它们可以反映变化的世界.同时,我们也体会到符号的魅力所在.我们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Ⅲ.随堂练习

1.课本P162练习

Ⅳ.课时小结

通过探究,我们了解了整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它们的次数.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65~P166习题15.1─1、5、8、9题.

2.预习“整式的加减”.

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

15.1.2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1、解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3、多项式 是 次 项式,其中二次项

系数是 一次项是 ,常数项是

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与 (B) 与 (C) 与

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

二、探索练习:

1、如果用a 、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

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

2、如果用a 、b、c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数为

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

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

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

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 与 的差是

(2)、单项式 、、、的和为

(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

( )个棋子,n个三角形需 个棋子

2、计算:

(1)

(2)

(3)

3、(1)求 与 的和

(2)求 与 的差

4、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四、提高练习:

1、若A是五次多项式,B是三次多项式,则A+B一定是

(A) 五次整式 (B)八次多项式

(C)三次多项式 (D)次数不能确定

2、足球比赛中,如果胜一场记3a分,平一场记a分,负一场

记0分,那么某队在比赛胜5场,平3场,负2场,共积多

少分?

3、一个两位数与把它的数字对调所成的数的和,一定能被14

整除,请证明这个结论。

4、如果关于字母x的二次多项式 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

试求m、n的值。

五、小结: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六、作业:第8页习题1、2、3

篇6:整式数学教案设计

整式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的加减一章是在前两章代数初步知识和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章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等,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整式乘除等数学知识及其它科学知识的基础。

整式一节是整式的加减一章的起始课,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而单项式又是整式中最基础的知识,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

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开始,知识由数向式转化,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差距,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单项式,在确定其系数和次数时容易出现错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点:

(1)加强直观性: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2)注重分析:

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变式和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处和判断易错处,强化认识。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

三、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

注重本章知识的整体性,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展开。先利用章头图提出问题,结合所列代数式2(a-5)对本章知识进行整体介绍,然后转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谈话法为主,进行讲解及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整式练习题

整式教案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

初一整式除法练习题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整式的加减的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整式单项式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对数

中学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整式(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学教案-整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