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zlh61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 第1篇: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第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第4篇: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第5篇: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第6篇: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第7篇:小学数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反思第8篇:二年级数学《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案设计第9篇: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第10篇: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一)(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第11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篇: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篇1: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
【教材分析】
例4的第(1)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在编排上继续体现了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思想。教材呈现了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
例4的第(2)题也是用文字呈现的“二年级卫生评比”的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的过程,教材在本例题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灵活运用画图的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获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难点:领悟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扑克牌、圆片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方法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翻牌游戏,我们分成男、女生队来进行比赛,哪队翻到的牌的数大,哪队就赢。要求:在翻牌后,用“谁比谁大几,谁比谁小几”说一说。
【探究新知】
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课件出示学校二年级卫生评比情况,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和三班的小红旗数被遮住了。只知道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红旗,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摆法。选代表进行交流汇报。
生:先摆出一班的12面红旗,也就是12个圆片。再摆二班的,当二班摆到12个时,还要再摆3个,也就是15个。
师:对照刚才摆圆片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二班要摆多少面小红旗?
学生列式计算口答:12+3=15(面)
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结:要求出二班应得多少面小旗,只要把与一班摆的同样多的圆片数加上比一班多的3个,就可以求出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1)出示问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师:本题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
生:知道一班得了12面红旗,三班比一班少4面;要求三班得了几面红旗。
(2)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红旗,动手摆一摆,先同桌摆,再指名学生上台摆。
师:从哪里看出三班比一班少摆了4个?
生:先摆12个,再去掉4个就可以了。
(3)列式:
学生口答:12-4=8(面)
小结:要求三班摆多少个圆片,就是从一班摆的圆片中去掉比一班少的4个,也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几,用减法计算。
师:刚才我们帮二班和三班同学算出他们分别得了几面小红旗,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师追问:为什么前面是12+3,而这里是12-4?
【巩固应用】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手10下,学生比老师多拍4下,学生拍了多少下?
(2)老师拍手10下,学生比老师少拍4下,学生拍了多少下?
拍完后,学生列算式解答。
2.课本第24页做一做。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
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
二班:○○○○○○○○○○○○○○○
12+3=15(面)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算。
三班比一班少得4面
三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
三班:○○○○○○○○
12-4=8(面)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算。
篇2:小学数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3-3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 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篇3:小学数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学习目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预习单和检测单,小黑板,桃子吸丁图14个,挂图。学生人人都有二十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
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预习检查。
出示“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预习单,师事先在上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布置发给学生的,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作二次预习,先让学生看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
三、提交问题。
一定让学生看完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如“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红多3个,小红有多少个桃?”一般学生都用加法,让学生上来演讲时,大部分学生都说题中有“多”,就用加法,其实不然。
四、合作探究。
让小组交流,再指名组号中二号人上来讲解,演讲解题思路,因为题中有“比······多”,就用加法。这时,班级里没有孩子注意到解这类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不理解题意,甚至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读,就盲目做,更有圣者不知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什么,我拿出教具桃丁图,贴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析,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小棒,进行摆一摆,想一想,我此时又作点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求少的用减法。很多学生立即说出正确的算式,并解答出来。我又出示第二问中特殊问题“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方多3个,小方有多少个桃?”。很多学生都知道用减法计算,我又出示例题的挂图,让小组交流,指名代表板书、演讲,说出自己的解题的想法。大多数学生都做得很正确。并且演讲的很清楚,到位。
五、当堂检测。
1、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指名扮演、演讲。总结解决方法。
2、出示检测单。
(1)低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28人,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比低年级多57,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多少人?
(2)先补充题目中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 。
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_____________?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往还巡视,还有那些学生还存在困难的,一个盯一个,进行单独辅导。给予指导。
六、总结布置。
1、本节课主要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问题中是求少的就用减法。
2、发下一节课的预习单,师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疏通困惑点,帮助学生树立预习兴趣,告诉学生先看书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预习题。
篇4: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
二、新授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2)提问: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
(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4)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
3.: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
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篇5: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投影出示题图。
①比○多几个?
②怎样列式。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苹果比梨多3个。
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听录音,口答。
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12面
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课后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是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相同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要求较大的数就把两个部分加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说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篇6: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3-3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 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习目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预习单和检测单,小黑板,桃子吸丁图14个,挂图。学生人人都有二十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
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预习检查。
出示“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预习单,师事先在上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布置发给学生的,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作二次预习,先让学生看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
三、提交问题。
一定让学生看完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如“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红多3个,小红有多少个桃?”一般学生都用加法,让学生上来演讲时,大部分学生都说题中有“多”,就用加法,其实不然。
四、合作探究。
让小组交流,再指名组号中二号人上来讲解,演讲解题思路,因为题中有“比・・・・・・多”,就用加法。这时,班级里没有孩子注意到解这类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不理解题意,甚至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读,就盲目做,更有圣者不知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什么,我拿出教具桃丁图,贴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析,先让学生拿己的学具小棒,进行摆一摆,想一想,我此时又作点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求少的用减法。很多学生立即说出正确的算式,并解答出来。我又出示第二问中特殊问题“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方多3个,小方有多少个桃?”。很多学生都知道用减法计算,我又出示例题的挂图,让小组交流,指名代表板书、演讲,说己的解题的想法。大多数学生都做得很正确。并且演讲的很清楚,到位。
五、当堂检测。
1、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指名扮演、演讲。解决方法。
2、出示检测单。
(1)低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28人,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比低年级多57,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多少人?
(2)先补充题目中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 。
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_____________?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往还巡视,还有那些学生还存在困难的,一个盯一个,进行单独辅导。给予指导。
六、布置。
1、本节课主要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问题中是求少的就用减法。
2、发下一节课的预习单,师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疏通困惑点,帮助学生树立预习兴趣,告诉学生先看书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预习题。
篇7:小学数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始点燃了。接着的“看评比栏”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孩子们的想象又一次打开了“闸门”,在自主遍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用数学”方面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孩子们自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二(2)班有多少人,”顺理成章地把画面“切换”到了“评比”的“镜头”。“师:是什么情况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根据画面情况及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地解决问题,并掌握了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当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时,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是会不断闪现火花的。这是我本节课自感比较满意的地方。
篇8:二年级数学《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P23例4
二、教学目标:
1、□比○少5个,□摆几个?使学生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解答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摆一摆。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比○多2个,□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提问:求□摆了几个,怎样计算?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在这里□是个什么样的数?
2、看图猜数。
教师出示10个○,现在请你猜猜,知道□比○多5个,你能说说□有几个?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求较大数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新课探讨。
1、做猜数游戏,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1)学生出题,老师猜数。
黑板上贴10个○,请同学说出一句□比○少的`话,然后由老师猜出□有几个,最贴图验证。
(2)老师出题,学生猜数。
黑板上贴10个○,老师说出一句□比○少()的话,然后由学生猜一猜□有几个,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猜的。
(3)学生动手摆图形理解算理。
上:摆10个○,下:摆□,要求□比○少5个,□摆几个?
放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4)比较与复习中的题比较
□比○多5个,□摆几个?
□比○少5个,□摆几个?
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摆出来的个数一样吗?□在每句话中是什么样的数?
提问:你从□比○少5个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知道□和○比,○多,□少,○是较大数,□是较小数。较大数○,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
提问:要求□摆几个,怎么办?
教师说明:通过摆学具,同学们会分析□比○少5个这句话了,下面就用这个知识学习新知识。
1、学习P23例4
看图提问: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面,是()面。这个总是能解决吗?还需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
(1)用学具代替小红旗在桌子上摆一摆,讨论二(2)有几面小红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问:从二(2)班比二(1)班少3面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根据图上提供的其他信息,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展开讨论、说算法列式)
提问: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三(1)班得几面?
四(1)班比三(1)班多1面,四(1)班得几面?
还能提出什么条件,什么问题?
2、P23“做一做”
(1)说图意。
(2)讨论:每个球优惠8元是什么意思?
(3)篮球()元怎样计算?怎样想?
(4)足球()元怎样计算?怎样想?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知道一个数,又知道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求另一个数的方法。观察思考:求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求篮球多少元,求足球多少元,它们求的是什么样的数?
提问:求较小数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教师说明:求较小数用减法,从较大数中去掉比较小数多的,剩下的就是和较小同样多的部分,也就知道较小数是多少了,所以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拍手游戏。
听老师拍了几下,按要求想好你要拍几下。
2、P25练习四的N5、N6、N7、N8
3、听老师口述题,学生口答。
例:河里有白鸭36只,黑鸭比白鸭少20只。黑鸭有多少只?
4、判断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例:妈妈今年38岁,小明比妈妈小30岁。小明今年几岁?
A、38+30=68(岁)B、38-30=8(岁)
板书设计:
篇9: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小明和小刚在一起拍球.【出示图片“拍球图”】小明拍了56下,小刚拍了40下。
你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并解答.板书:56+40=96(下) 56-40=16(下)
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他们一共拍了多少下,也可以求小明比小刚多拍多少下,还能提什么问题呢?(小刚比小明少拍多少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4【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1)师:第1行有多少个△?(10个)第2行有多少个○?(7个)请你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着自己摆的学具比一比它们的个数.
(2)学生操作学具,叙述比的过程,然后请一位同学说比的过程.老师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师:○比△少几个?哪部分是○比△少的?请你指给同桌看。
指定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指.
(3)师:你发现了什么?(△比○多的部分和○比△少的部分有什么联系?)
(△比○多的部分和○比△少的部分是相同的.△比○多几个,○比△就少几个.)
2、第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空,然后指定一名同学回答.(鸭比鸡少5只.)
问:你是怎么想的?(因为鸡比鸭多5只,所以鸭比鸡就少5只.)
明确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道题.
3、教学例5
板书:同学们擦课桌,小青擦了10张,小明擦了6张,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
(1)学生自己读两遍题,然后指定一人读题.
请一位同学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随着贴图.(见教材第62页例5中间的图)
(2)学生小组讨论:要求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应该怎样想?
(3)集体交流.你们是怎么分析的?
(4)师:求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也就是求什么?(小青比小明多擦几张)
师:怎么求小青比小明多擦几张?(从小青的10张中去掉和小明同样多的6张,就是小青比小明多擦的'张数.)
师:怎样列式?板书:10-6=4(张)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出了小青比小明多擦4张,也就知道了什么?(小明比小青少擦4张)
学生答题,老师板书.
(5)学生看图随老师一起叙述这道题的分析过程.(求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也就是求小青比小明多擦几张.从小青擦的张数里面去掉和小明同样多的张数,就是小青比小明多擦的张数,小明比小青少擦的张数也就知道了.)
4、比较、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了吗?(会)下面就请你看一看课前的这道题.
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56-40=16(下)
请你观察这两个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有什么联系?(这两个问题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叙述形式不同.)它们解答的方法一样不一样?(一样,都用减法计算.)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都是属于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所以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问:求苹果比梨少几个?就是求什么?(梨比苹果多几个)
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后,独立列式解答.
2、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南瓜比冬瓜多收几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
篇10: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一)(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并渗透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题目中反叙的“……比……多(少)几”的含义。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黑板,圆片,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下面按要求摆。
师说: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个。
学生动手摆,摆完后,师问:第二行摆几个圆片?(5个)
师问:这5个圆片分成哪两部分?
(这5个圆片可以分成和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是3个圆片,和比第一行多的部分是2个圆片)
师说: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2个。
学生摆完后,师问:第二行为什么摆4个圆片?
(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2个圆片,比6少2的数是4,所以第二行摆4个圆片)
师问:第二行比第一行少2个,还可以怎样说呢?
(还可以说成第一行比第二行多2个)
师问:第一行的6个圆片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第一行的6个圆片是由和第二行同样多的4个圆片和比第二行多的2个圆片组成的)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运用复习的旧知识,继续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分两层进行
第一层:教学准备题。出示准备题:挂出小黑板。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
师问: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圆片。(8个)
师问:根据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小圆片这个条件,想一想,第二行应该摆几个圆片呢?同学们试着摆一摆。
学生摆完后,根据学生摆圆片的情况,质疑。
师问:第二行为什么只能摆5个圆片呢?
(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的意思是第一行圆片的个数和第二行比,第一行的圆片多,第二行少,从第一行去掉比第二行多的3个,剩下的就是和第二行同样多的数,也就是第二行应摆的圆片的个数)
师问:如果不用摆的方法,你们知道怎样求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同学们互相说说。
(用减法计算:8-3=5(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第二行的5个圆片。
师说: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的应用题。
第二层 教学例1。
在黑板上出示例1。
例1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师说:请同学们默读题目,想一想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
(已知条件是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问题是黄花有多少朵?)
师说:请同学们互相说说“红花比黄花多7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黄花少。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即红花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还有比黄花多的7朵)
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说:请你们结合线段图,想一想怎样求黄花有多少朵。
学生思考后,指定学生板演解答方法。
师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黄花少。红花可以分为: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弄清红花比黄花多7朵的含义)
2.尝试练习
做一做
(1)有32只鸡,鸡比鸭多15只,有多少只鸭?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指导时要注意让学生重点分析“鸡比鸭多15只”的意思,说明用减法解答的算理。
(2)师说: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个条件改为“红花比黄花少8朵”应该怎样解答?
让学生完整地读题,教师板书:
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少8朵。黄花有多少朵?
师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哪句话的含义呢?
(红花比黄花少8朵)
师说:请同学互相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少,黄花多。黄花可以分成两部分,即黄花和红花同样多的部分与黄花比红花多的8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少的8朵)
学生边分析,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说: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线段图,试着求出黄花的朵数。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定学生将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并出示学生出现的两种解法。
15+8=23(朵) 15-8=7(朵)
师问:以上两个答案哪个对,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讨论。
(15+8=23(朵)这个答案对。根据题意红花比黄花少8朵,就是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少,黄花多。黄花有和红花同样多的部分,还有黄花比红花多的8朵,求黄花的朵数,就是求比红花多8朵的数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解答)
师板书:15+8= 23(朵),并写上答题。
师再引导说说15-8=7(朵)这个算式为什么不对。
3.质疑调节
4.归纳总结
师说: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些题目都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差。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师问:和以前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呢?
师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讨论,得出:
(今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表示两个差的已知条件是反叙的)
师问:解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解题时要弄清差数句的含义,即:弄清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多的数包括哪两部分再根据问题确定解答方法。不能见多就加,见少就减)
(三)巩固反馈
1.出示练习(投影)
口答
(1)甲数是5,甲数比乙数多2。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5,甲数比乙数少2。乙数是多少?
2.笔答
(1)河里有26只鸭,比鹅多12只。河里有鹅多少只?
(2)小光有74张邮票,小光的邮票比小华少16张。小华有多少张邮票?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请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明算理。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有杨树10棵,比柳树多5棵。柳树有多少棵?正确答案是
[ ]
①10+5=15(棵) ②10-5=5(棵)
(2)有柳树10棵,柳树比杨树少5棵。有杨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
[ ]
①10+5=15(棵) ②10-5=5(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不要见多就用加法,见少就用减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所求的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和解答方法也相同。不同的是反叙的与正叙的第二个条件正好相反。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正叙的给出大数比小数多几,反叙的则是给出小数比大数少几。解答时学生往往一见到“少几”就用减法,而不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设计是通过四个层次完成的。第一层次让学生动手摆小圆片做复习准备。第二层次新授课分两部分进行。先让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动口叙述理解,再出示例1,并结合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此题用减法计算,最后进行尝试练习,加强这部分知识练习。第三层次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它们共同特点。第四层次巩固反馈,通过口答、笔答、选择等多种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悟出解题的关键。
板书设计(略)
篇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山西省绛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明亮
教学内容:小学教学第二册第33--34页的例2和例3,练习九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道) 2、看图比多少?(2道)
二、新课
(一)教学例2
(1)出示投影片()
(2)哪个多些,哪个少些?找出同样多的部分。
(3)指出△比○多几?
(4)看33页例2,△和○图,再填空。
2、完成33页“做一做”题目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白兔和黑兔)找了谁多谁少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减法计算
(4)对照图讲述
2、完成34页“做一做”
A、读题
B、讨论分析
C、列式解答
三、做课中课(拍手游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一题
2、练习九的第二、三题
3、夺红旗游戏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要先想: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来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面三刀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数同样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一个数多的。
篇12: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三)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四)引入新课
如果把、问题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的多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应用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3
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读题,理解题意.
2.比较:例3与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3.讨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什么意思?(画图理解)
教师板书:多出来的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4.列式计算
(14-12)÷12
=2÷12
≈0.167
=16.7%
5.思考: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14÷12-1
≈1.167-1
=0.167
=16.7%
提问:为什么要减去1?
(二)反馈
1.把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思考: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少百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一)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二)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三)思考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面积约35760平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面积约是322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2.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
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关键:找准单位“1”.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