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时间:2025-02-28 03:39:39 作者:vcxz32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vcxz3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一、导入新课:

欣赏教室内悬挂书法作品,激发学生情趣。

二、新课教学:

1、为什么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

(1)、汉字的独特造型;

(2)、独特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

2、书法文字发展演变情况: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通过课件图片)

3、书法审美的基本要素:

(1)是结体;

(2)是章法;

(3)是用笔;

(4)是用墨;

(5)是韵律;

(6)是风格。

4、介绍历代大书法家及其书法精品:(播放课件图片)

(1)王羲之、王献之;

(2)初唐四大家: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3)张旭和怀素的草书;

(4)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

(5)柳公权楷书;

(6)宋四家:苏轼、黄公望、米芾、蔡襄;

(7)元代书法家;

(8)清代书法家。

5、对比不同时代书法家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小结:

通过书法的赏析,学生更深的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字的精

深内涵,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习字如学做人,通过他写的文字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格气质。

篇2: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对联书法艺术欣赏论文

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对联书法艺术欣赏论文

一、总叙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

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

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

二、对联书法的基本章法对联书法的对称性可称为“双边对称”,因为它不同于人或动物(或一栋对称建筑),后者每一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左右对称统一体。对联则由上、下两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合的单联组成。书法对联的传统形式,要求竖排,上、下联左右分列,两行(或两片、两幅)字体相同,字数、字径、幅面尺寸相等,黑白空间分布基本均衡。

基于字数及尺幅,书写形式可分为两行对与“龙门对”两类。两行对单边一行,一般用于中、短联,上联排列在右,下联在左。长联文字多,单联需竖排两行或更多,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此视书体、风格而定,下文将谈及)。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

上述两种形式为对联的基本形式,也可称基本章法。然而书体及联文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也会影响对联书法的章法布局,使其在规整、单调的形式中产生一定变化,创作出一些新的格局,这也是繁荣发展联艺、书艺所应了解和追求的。玆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探讨。

三、不同书体的.章法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1、楷书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2、隶书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3、行书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唐书论家张怀瓘对其作了划分:“兼真者谓之真行”,即现在所称的“行楷”,趋于静态;“带草者谓之行草”,趋于流动。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还可横、竖间距同时适当放宽,章法疏朗萧散,别具一格。

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4、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今草承章草遗绪,通过对笔画的简省、连结、形变、偏旁部首符号化等手法变化今楷的体势,略具其形而不失其字。晋代二王父子为行书及今草宗师。今草可每字独立,也可连绵牵带,一笔而贯数字。各种书体中,今草最为简捷流动,最富体势变化。按其书写速度、体势腾挪开合的变化程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谓。前文谈到书法对联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称性,故而一般不宜用放纵不羁的狂草书联。小草(包括于右任先生创造的标准草书)每字独立,动中寓静,用以书联,则可参照章草章法为之。若以连绵流贯、起伏迭宕的草书为联,则可参照行草章法,在保持上、下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发挥草书艺术特色,以求体势的错落开合、节奏的疾徐起伏等变化。

5、篆书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四、款识、题跋、钤印款识、题跋不属对联正文,但对联书法作品中少不了落款。

篇3:中国书法教案

中国书法教案

中国书法教案   课业类型:欣赏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从古至今,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仅止于记事传言,虽有写得美观、带有艺术意味的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书法有严格的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体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图片(如王羲之和兰亭)。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 ①录像放映兰亭风景区介绍短片,介绍 “书圣” 王羲之和兰亭,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 ②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讲讲你的理由。   2.深入教学。 (1)  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部分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2)  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结合音乐、体育等分析书法的节奏及其所表达的生命感。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3)  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 (分析其艺术特点,如用笔、结构、意境等) (4)  展示书法名作“天下三大行书”,从“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说开去-------------- 提问学生: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感悟、赏析。) (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3.  课堂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的“书法”,搜集王羲之和书法的故事。

中国虹书法范文

书法教案

谈艺术欣赏教育

艺术欣赏心得体会50字

中国文字书法论坛征稿启事

春季中国书法等级考试简章

书法模板

书法范文

中国石拱桥教案

书法记叙文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