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时间:2022-11-24 16:45:58 作者:你猜我猜不猜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猜我猜不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18、心中那盏灯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新词。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指导书写“巷”的笔画笔顺。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出示文中词语,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练习。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农村,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这盏冰灯一直在儿子心里珍藏着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5、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段,并给课文分段。

6、反馈分段,概括段意情况。

第一段:(1-4)写了我在八岁那年过春节时,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

第二段:(5-13)写了父亲在那年年三十的前一天夜里,冒着刺骨的严寒,赤手为我打磨一盏冰灯,我感动地哭了。

第三段:(14)写了那一年春节,我提着冰灯玩得很痛快,这盏冰灯在我的心里珍藏着,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7、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由于我小时候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的感人的事情。

五、作业:

1、辨别生字,并组词:

盏( ) 街( ) 享( ) 糊( ) 隐( )

浅( ) 封( ) 亨( ) 胡( ) 稳( )

钱( ) 勾( ) 勺( ) 玻( ) 坡( )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课文第一~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4)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出描写别的小孩灯笼的句子,全班朗读。

3、我的要求过分吗,父亲答应了,说明了什么?

(我的要求过分,因为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灯笼,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是因为父亲十分疼爱我)

4、“执意”是什么意思?父亲纳闷什么呢?(非要不可,父亲认为我是要那种纸张糊的灯笼,所以当我说不要纸张糊的灯笼时,他感到不理解,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可见父亲对我十分疼爱我)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5-13)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哭了?

3、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 ⑴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⑵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4、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并将体会写在句子的旁边。(一、两句话即可)

5、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6、你能说说你的父亲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吗?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末段。

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冰灯虽然化了,但是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文中“最美的冰灯”指的是父亲对我的关爱。作者将永远记住父亲的爱。)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最美的灯?

2、摘抄你最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扩句。

⑴( )火车( )穿过( )山谷。

⑵( )喜讯( )传到( )学校。

⑶( )少先队员( )挥舞着( )花束。

板书设计:

18、心中那盏灯

冰灯

我-------父亲(伟大的父爱)

[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篇2:《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课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课件出现课题:心中的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学生可能会问: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重视书写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与心灵的沟通,为下面的品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抓住重点问题,全文阅读,尊重学生感受,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1“停”、“擦”、“捂”。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2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3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3)交流:理解:为什么痛快?想象:夸奖什么?心理珍藏的是什么?(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3:《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课文《难忘的八个字》今天让我们来认真学习课文《心中那盏灯》,体会下父子间的那种亲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勾划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寻找重点,找出关键句。

2.可让学生找出父亲做冰灯的语句

3.引导学生读你子的对话特别是父亲说的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逆向阅读,共同探究。

1.课文使用的一些动词,如托捂掖等词语,可让学生模仿动作,加以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父亲的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它赞美了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不要纸糊的

心中那盏灯 没有玻璃罩的 最美的灯

能透出亮的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4:《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内容 18心中那盏灯

教学重点 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巷享受”等6个字,会写“盏”等16个字,学习“执意纳闷”等词语。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学习作者的 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了解人物的情感。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 课文《难忘的八个字》今天让我们来认真学习课文《心中那盏灯》,体会下父子间的那种亲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中勾划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 。

我也想化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能有玻璃呢? ……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读时注意人物的年龄身份体会你和子说话时的心情。要用不同证据去读他们说的话。如父亲两次说“行”第一个行要读的短而干脆,第二个要有一个思索的空间。 最后的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充满感动。最后一个延期段要读得抒情,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声音要有响度,读得字字铿锵有力。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8心中那盏灯(难忘)

父亲 与 儿子的故事

行 想要一盏玻璃灯笼

洗碗似的打磨 冷不冷?

不冷小心别冻着 感觉到父亲的手很冷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从中感悟出交亲的良苦用心。在学生读父子的对话时进一步体会父子的深情,特别是父亲说的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5:《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课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与课文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因此适当进行点拨铺垫,以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课件出现课题:心中的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重视书写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与心灵的沟通,为下面的品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抓住重点问题,全文阅读,尊重学生感受,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1“停”、“擦”、“捂”。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2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3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

(3)交流:理解:

为什么痛快?

想象:夸奖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生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 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6:《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心中那盏灯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孩子们,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其实还有一种比母爱更深沉更宽广的爱时刻陪伴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种什么爱。(出示父子温馨组图)

孩子们,这些面孔虽然陌生,但是他们所传递的爱却是那样熟悉。这种爱就是---父爱。父爱如山,稳重、厚实而威严,父爱如水,舒缓、平静而绵长,父爱如天,宽广、蔚蓝而又博大。父爱,就是心中那盏灯。出示课件。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

二、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把课文读给同学听?(三位学生)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回顾前四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哪一段写的是父亲做灯的过程?

倾听了三位同学动情的朗读,谁来说一说前四小节写了什么内容?“要一盏亮亮的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父亲答应了孩子,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父亲准备为孩子做一盏---冰灯。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父亲的动作

哪一段写的是父亲做灯的过程?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请同学们默读本段,找出父亲做灯的时间、地点、动词,细细品味,古人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孩子们把你的感受批注到旁边。

分析并指导朗读:

是啊,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们都还在睡梦中,父亲为了能让孩子在新年到来之际拿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灯笼,起得那么早,这充分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父亲的手冷,父亲在打磨的是一块冰,同学们触摸过冰吗?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很对,而此时的父亲是在寒冬腊月的早上,用手不停地打磨冰。

同学们想象一下父亲的这双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粗糙、红肿、长满老茧、)是呀,就是这双粗糙的手在寒冷的冬夜长时间的忍受着刺骨的冰冷,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从这,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父亲的手冻红了,冻僵了,就在脖子上暖一会儿,还要接着做,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除此之外你还读懂了什么?一阵、一会儿说明?父亲多冷呀,孩子读出这种感觉。)

这段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每一字每一句都透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这种情感吗?

也许父亲起得很早,也许父亲一夜都没有睡觉,在这严寒之夜,只见父亲--引读

(二)品读父亲的语言

过渡语:孩子这时候知道父亲在为自己做灯吗?或父亲做灯的行为引发了父子间的对话,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 6--9自然段。)

谁来读父亲的话?谁来读儿子的话?旁白不用读,直接读对话部分

其中有一个描写父亲神态的词,大家发现了吗?是什么?“尴尬”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尴尬?

此时,孩子得知父亲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就是为了为自己做一盏能透出亮的冰灯,他会对孩子说些什么?

可是父亲却没有停下来:父亲笑了笑引10-11段,出示:

父亲的手多冷呀,可父亲----课件出示:

急忙走过来-----“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父亲急忙走过来,连连说,父亲的心里只想着孩子的冷暖,让我们把父亲的关切之情读得更强烈些吧!

(三)品读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父子挚爱之情.

父亲的这种挚爱之情,孩子体会到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个正在深切感受父爱的孩子,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流泪吗?

此时的孩子百感交集,让我们读出孩子的感动、后悔、心疼。

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就是这双手,把我高高举起,就是这双手撑起了我童年的一片天。那一年春节,让我骄傲,那一年春节--引读14段。(还是让一个学生读?)

(四)解读14段,点明中心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可是没过几天冰灯就化---------孩子们,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正是因为这盏灯里融入了父亲深深的爱,平凡而伟大的爱,(板书:父爱)

所以作者一直把它珍藏在了心中,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灯。

(五)拓展升华,总结全文。

师:多年以后,作者依然铭记着这盏灯,铭记着这份爱。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配乐)“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师:孩子们,你们都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你们的父母都深切的关爱着你们,我们来聆听几位父亲的心声:来自-------孩子此时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师:其实不只这几位父亲,每一位父亲都有很多话要对他的孩子说,只是他们总是把这些话藏在心底,把他们的爱藏在心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父亲写给孩子的信。(欣赏《给孩子的一封信》。)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大声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

孩子能告诉我你问为什么眼里含着泪花吗?父亲做的什么事让你感受到了他的爱?刚才老师听到你喊得最动情,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还有谁想说一说,

是呀!父爱无声,父爱无痕,父爱无处不在。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过的让你感动,让你难忘的事?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虽然只是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是它们同样表现出了人世间最深沉、最伟大的爱。

五、布置作业

师:我们要感谢文章的作者写出了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本文通过刻画人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父爱,请同学们也仿照这种写法把我们刚才所说的父亲关爱之事写一写。同时,把爸爸我爱你或爸爸你是我的骄傲这句话带回家里。

1、仿照本文,写一写父亲关爱之事

2、回家告诉爸爸你很爱他,爸爸是你的骄傲。

课外阅读:最后向大家推荐两篇真情讲述父爱的文章,朱自清的《背影》、《地震中的父与子》。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7: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孩子们,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其实还有一种比母爱更深沉更宽广的爱时刻陪伴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种什么爱。(出示父子温馨组图)

孩子们,这些面孔虽然陌生,但是他们所传递的爱却是那样熟悉。这种爱就是---父爱。父爱如山,稳重、厚实而威严,父爱如水,舒缓、平静而绵长,父爱如天,宽广、蔚蓝而又博大。父爱,就是心中那盏灯。出示课件。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

二、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把课文读给同学听?

(三位学生)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回顾前四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哪一段写的是父亲做灯的过程?

倾听了三位同学动情的朗读,谁来说一说前四小节写了什么内容?“要一盏亮亮的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父亲答应了孩子,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父亲准备为孩子做一盏---冰灯。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父亲的动作

哪一段写的是父亲做灯的过程?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请同学们默读本段,找出父亲做灯的时间、地点、动词,细细品味,古人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孩子们把你的感受批注到旁边。

分析并指导朗读:

是啊,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们都还在睡梦中,父亲为了能让孩子在新年到来之际拿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灯笼,起得那么早,这充分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父亲的手冷,父亲在打磨的是一块冰,同学们触摸过冰吗?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很对,而此时的父亲是在寒冬腊月的早上,用手不停地打磨冰。

同学们想象一下父亲的这双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粗糙、红肿、长满老茧、)是呀,就是这双粗糙的手在寒冷的冬夜长时间的忍受着刺骨的冰冷,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从这,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父亲的手冻红了,冻僵了,就在脖子上暖一会儿,还要接着做,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除此之外你还读懂了什么?一阵、一会儿说明?父亲多冷呀,孩子读出这种感觉。)

这段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每一字每一句都透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这种情感吗?

也许父亲起得很早,也许父亲一夜都没有睡觉,在这严寒之夜,只见父亲--引读

(二)品读父亲的语言

过渡语:孩子这时候知道父亲在为自己做灯吗?或父亲做灯的行为引发了父子间的对话,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 6--9自然段。)

谁来读父亲的话?谁来读儿子的话?旁白不用读,直接读对话部分

其中有一个描写父亲神态的词,大家发现了吗?是什么?“尴尬”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尴尬?

此时,孩子得知父亲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就是为了为自己做一盏能透出亮的冰灯,他会对孩子说些什么?

可是父亲却没有停下来:父亲笑了笑引10-11段,出示:

父亲的手多冷呀,可父亲----课件出示:

急忙走过来-----“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父亲急忙走过来,连连说,父亲的心里只想着孩子的冷暖,让我们把父亲的关切之情读得更强烈些吧!

(三)品读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父子挚爱之情.

父亲的这种挚爱之情,孩子体会到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个正在深切感受父爱的孩子,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流泪吗?

此时的孩子百感交集,让我们读出孩子的感动、后悔、心疼。

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就是这双手,把我高高举起,就是这双手撑起了我童年的一片天。那一年春节,让我骄傲,那一年春节--引读14段。(还是让一个学生读?)

(四)解读14段,点明中心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可是没过几天冰灯就化---------孩子们,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正是因为这盏灯里融入了父亲深深的爱,平凡而伟大的爱,(板书:父爱)

所以作者一直把它珍藏在了心中,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灯。

(五)拓展升华,总结全文。

师:多年以后,作者依然铭记着这盏灯,铭记着这份爱。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配乐)“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师:孩子们,你们都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你们的父母都深切的关爱着你们,我们来聆听几位父亲的心声:来自-------孩子此时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师:其实不只这几位父亲,每一位父亲都有很多话要对他的孩子说,只是他们总是把这些话藏在心底,把他们的爱藏在心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父亲写给孩子的信。(欣赏《给孩子的一封信》。)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大声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

孩子能告诉我你问为什么眼里含着泪花吗?父亲做的什么事让你感受到了他的爱?刚才老师听到你喊得最动情,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还有谁想说一说,

是呀!父爱无声,父爱无痕,父爱无处不在。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过的让你感动,让你难忘的事?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虽然只是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是它们同样表现出了人世间最深沉、最伟大的爱。

四、布置作业

师:我们要感谢文章的作者写出了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本文通过刻画人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父爱,请同学们也仿照这种写法把我们刚才所说的父亲关爱之事写一写。同时,把爸爸我爱你或爸爸你是我的骄傲这句话带回家里。

1、仿照本文,写一写父亲关爱之事

2、回家告诉爸爸你很爱他,爸爸是你的骄傲。

课外阅读:最后向大家推荐两篇真情讲述父爱的文章,朱自清的《背影》、《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8: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揣摩人物细节,在朗读中提升父爱,体会父爱。

2、抓重点句,在多层次的感悟中唤起学生对父亲爱。

3、通过本文拓展激起学生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难点:

反复揣摩人物细节,在朗读中提升情感,体会父爱。

教学方法:引读法,感悟法,质疑法,情境法,表演法,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忆快乐。

1、(播放课件)师:请看大屏幕,人们是在庆祝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孩子们可以放鞭炮、穿新衣、吃团圆饭。北方的春节还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夜的习俗。有一位叫马德的人,最难忘八岁那年的春节。因为那一年,他的心中也一直留着父亲做灯的那一幕。

2、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心中那盏灯》

二、读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的提问,重点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1)心中那盏灯指的是什么?

(2)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

3、过渡: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默读课文,找一找父亲做冰灯的句子,并用“——”画出来。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父亲的动作

1、指名汇报所画的句子。

2、课件出示: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面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象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3、指名读这几句话,其他学生思考:哪些词语描写了父亲做冰灯时的动作?(托着、打磨、擦、捂)

4、(师边演示动作边问):你见过别人打磨东西吗?什么叫打磨?

5、父亲打磨这块冰用的是什么?(手)

用手打磨这块冰会有什么感觉?

这样寒冷,为什么用手来打磨呢?

6、难怪,父亲每打磨一阵,(引读):就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7、想象父亲做冰灯的那一幕,并请一生来演一演。

评一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8、小结:作者就是抓住这些动作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写得多传神呀!

9、齐读这几句话。

10、(解决问题,体验快乐)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解决了心中的一个疑问,大家高兴吗?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吧!

(二)品读父亲的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父子间的三次对话,并与同桌分角色练读。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请两生读。

(2)、体会父亲为什么答非所问。

3、学习第二次对话。

(1)、请两生读。

(2)、比较两次“爹,你干啥呢?”的语气有何不同,并练习朗读。

4、理解“尴尬”,并说说从父亲“尴尬”的样子,我看出了什么?

理解“寻思”,你看出这是个怎样的父亲?

5、学习第三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

(2)、问:父亲真的不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四、体会父爱,深化主题。

1、创设情境,多次引读“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2、谈谈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了呢?

3、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

五、课外拓展、快乐练笔。

1、齐读马德在另一篇文章中赞美父亲的一段话。

2、欣赏《父与子》,练写“父爱就是-----------------------------------------”。

3、小结:孩子们,父爱如山,父爱如水。从你们稚嫩的笔迹中,我看到了浓浓的亲情。

篇9:心中那盏灯 教案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上册)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投影。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指导法,自主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盏灯”,那是一盏希望的灯、温情的灯……这盏灯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拼搏、探索,让我们跌倒了爬起,它又象一盏灯塔指引我们正确的航行。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看看在他的心中有一盏怎样的灯。板书:心中那盏灯

过渡:这是一盏什么样的灯呢?它有什么作用?这盏灯怎么会我人的心目中呢?

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一个农村,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这盏冰灯一直在儿子心里珍藏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我在八岁那年的春节,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生2:乡下有孩子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生3:我当时想要那种有玻璃罩的灯笼;生4:父亲很疼爱我,他答应我的请求。)

3、找出描写别的小孩灯笼的句子,全班朗读。(大军的灯笼)

4、我的要求过分吗?父亲答应了,说明了什么?(我的要求很过分,因为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灯笼,他豪不犹豫地答应我是因为父亲十分疼爱我。)

5、“执意”是什么意思?父亲纳闷什么呢?(“执意”是非要不可。他感到不理解,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可见父亲十分疼爱我。)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5-13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交流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父亲连夜为我赶制透亮的灯笼;

生2:我读懂了父亲冒着刺骨的严寒为我赤手打磨冰灯,我哭了;

4、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呢?(耳听父亲关心的话语,目及父亲冻红的双手,身感父亲对我的爱。“两颗豆大的泪珠从眼里滚出来”,这是真情的流露,从看、听、感方面写出了儿子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了父子深情。)

5、用“---”画出文中反映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什么?

(父亲做冰灯时所忍受的寒冷)

6、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7、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你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宁可自己受冻,也要满足孩子过分的要求……)

(你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你的父亲是那地地疼爱你,为了满足你的要求,忍受着刺骨的寒冷,赤手为你打磨冰灯……)

8、结合实际,你能说说平时你的父亲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吗?(学生畅所欲言)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冰灯虽然化了,但是父亲那浓浓的的父爱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

文中“最美冰灯”指父亲对我的关爱,作者将永远记住父亲的爱。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不是美在外形,而是美在它所体现出来的纯洁无瑕的父子真情。

七、作业布置

摘抄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8、心中那盏灯

给           ( 最美)        制作

我                爱                  父亲(伟大的爱)

珍藏

[心中那盏灯 教案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上册)]

篇10: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的教学反思

有关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的教学反思

教完本课,我感触很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本节课,教师能努力 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了学生与作者共鸣的平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都感悟浓浓的父子情。教学辅助图片的 引入,帮助学生回忆父亲和自己快乐相处的日子,为理解父爱的伟大、无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情景 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学习父亲做冰灯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父亲的爱子深情,大部分学生能读出浓浓亲情感。并能 通过重点句子品味父亲的良苦用心,体会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本节课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有些地方处理得还是过于仓促,想的不够周全。在品味父亲制作冰灯的动词时,如“捂” “掖”等,因为学生对有些词理解不到位,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对父亲语言的赏析有点仓促,在体味父子深情方面还有待锤炼。

本课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和填空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但在学生思维、能力拓展方面还是局限性过大,没能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篇11:《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新词,积累好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4、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谈话的形式直接导入新课,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激发其对于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用心品读,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由“我”的动作和语言体会“我”的心情,感受“我”对父亲的情。

4、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赞美父爱;进行写作训练,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父爱,并唤起自己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请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课题)

二、回顾1-4自然段内容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使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深入学习了1-4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课文录音,默读课文。(出示录音课件2)课文读得美吗?那我们分角色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回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角色读1-4自然段。(齐读旁白,指名读父亲和我的话)

3、师:谁能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你说的既准确又简明,说明你上节课学得很认真。

4、师:那么这部分写了父亲答应给儿子做一个灯笼。(板书:父亲→儿子)

5、师:当我要父亲给我做灯笼时,父亲怎么回答的?(行)

6、师:从父亲的回答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7、师:当时家里很贫穷,但是为了让儿子过个愉快的春节,父亲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儿子要做个什么样的灯笼?(要亮的')父亲给儿子做了个什么灯?

(板书:父亲

儿子)

冰灯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自学方法,请大家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请看自学提示。(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三、学习第5-13自然段

1、指名读提示:

(1)默读5-1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用心体会:“我”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

2、师:同学们可以开始做了。

3、学生默读5-13自然段,画句子,体会句子。

4、师:画完了的同学自由读一读。看来同学们都画完了,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谈感受。谁来读你画的句子,说体会。

5、全班交流句子。

生:我抓住“打磨”这个词体会到打磨一块冰不容易,会受伤。

生: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体会到父亲不想吵醒儿子。也体会到父亲担心冰会被热炕熔化。

师:同学们,你们谁摸过冰?这么多人摸过,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冰,你们想不想摸,感受感受。(想)

师:摸了冰的同学,来给我们说说是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冰太凉了,麻死了。

师:请你结合课文说说父亲的手在打磨冰时,他感受到手(肯定冻僵了)。

6、师:同学们,父亲为了给儿子做冰灯忍受着寒冷。从这细微之处,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那就把我们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师:都愿意读。先自己读自己的。(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通过你的读我们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7、师:还有画其它地方的吗?

(1)指名读9自然段。

(2)在这段话的旁边有个小伙伴说了一句话,他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4:从父亲“尴尬”的样子,我看出……)

A、指名读。

B、理解尴尬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不自然?从父亲尴尬的样子,又看出了什么?谁来说?

生:看出父亲担心儿子不高兴,没给他做玻璃灯笼,觉得对不起儿子。

师:你说得真好!父亲是多么想给儿子买一个灯笼,但是没有钱,从这尴尬的样子中,不正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出示课件4:父爱)

8、师:父亲的话语虽少,但是真挚而又朴实。谁来读读这真挚的话语。(出示课件5:我也想给你做个……我正给你做着呢!)

①试着把父亲的话读一读。

②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③师:这句话读得很好,再读一读。(出示课件5:“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

④师:听了这句话听出了什么?

生:无耐,想给儿子做玻璃灯却没有玻璃。

⑤师:谁还有跟他不同的读法?

听出来了,读得低,为什么这样读?(指名再读,2、3个同学读)

师:我听出了父亲的无耐。

9、师:还有谁画了其它句子?

(1)指名读句子。

生:在10自然段

(2)师:我有个问题不明白,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父亲先有点尴尬,后来又笑了笑。前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生:笑了笑是一种歉意.

生:父亲认为做一个冰灯也不错,达到了要求,欣慰地笑了!

师:也可以。不同的感受。

10、师:还有哪些语句?

(1)指名说句子谈体会。

生:在第11自然段第一句话:我体会到父亲手很冷,把手放在脖子上暖和一下继续打磨冰。

(2)师:随即,我撩起了被子,父亲怎么做的?

生:“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我体会到父亲宁可自己冻着也不让儿子冻。

(3)师:我也找了一个语句与这个句子相近,大家看一看(出示课件6:12自然段)

A、一、二组读第一句,三、四组读第二句。

B、说说哪句好?读一读蓝色字体的词语谈体会。

(4)此时父亲冷不冷?可父亲说不冷,说明父亲心里还惦记着谁?

(5)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已被这深深的父爱感动了,那就让我们带着丝丝的感动分角色去读读父子间的对话吧!(小组内分角色读、指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师读旁白)

(6)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插图(出示课件7),父亲坐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打磨着一块冰,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看,他的手真凉啊!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板书:

父亲

儿子)

冰灯

(7)师:你们能回答小伙伴的话吗?(出示课件8: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了呢?)

师:小伙伴问了一句,一起读。

生:父亲的爱让我流泪了。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师: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用爱心做的)

2、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14自然段,正如同学们所说,这冰灯蕴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虽然冰灯化了,但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它。

五、课外拓展

1、师:我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你们此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请你们回忆一下父亲最令你感动的事。(出示课件9:音乐《感恩的心》)想好了的同学请举手。

2、小结:你们的故事感动了我,我感受到父亲和你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我希望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也把父亲对你的爱珍藏在心里,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把课题再读一遍。(出示课件10:歌曲《我有一个好爸爸》)

板书设计:

板书:

父亲

儿子

冰灯

篇12:《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课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与课文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因此适当进行点拨铺垫,以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课件出现课题:心中的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重视书写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与心灵的沟通,为下面的品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抓住重点问题,全文阅读,尊重学生感受,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停”、“擦”、“捂”。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

(3)交流:理解:

为什么痛快?

想象:夸奖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生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程门立雪》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春 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下册)

《吹泡泡》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s版三年级下册同步作文范文

心中的那盏灯记事作文

心中的那盏灯_初三作文

《对对歌》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在金色的海滩上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