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13 04:52:19 作者:轻吻韬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轻吻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难点】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对短路的理解和识别、规范画出电路图

【课前准备】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板上有一个小灯泡,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小灯泡能持续发光?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电流

观察前面电灯的连接图(投影显示)

分析总结:

1.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2)闭合电路。

2.电流的形成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中有大题的自由电子,在电源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

(2)电流方向的规定: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讨论:金属导体中大量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3)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想想做做】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观看视频)

注意: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二)电路的构成

讨论:

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

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1.电路的定义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 源:提供电能(学生活动:列举常见的电源)

(2)用电器:消耗电能(学生活动:列举常见的用电器)

(3)导 线:输送电能

(4)开 关:控制电路(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断开)

(三)电路图

1.定义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2. 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见课本P38,图15.2-5 几种常见的元件及其符号

3.画电路图

例题:画出下面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学生练习画电路图

(四)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

1.开路现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故意用断丝灯炮)、开关、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2.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

3.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如果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三、课堂总结

电流、电路、电路图、电路的三种状态

四、布置作业

课本P4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五、板书设计

篇2:《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1、电流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2)电流的形成

(3)电流的方向

2.电路的构成

(1)电路的定义

(2)简单电路的基本构成

(3)电路元件的作用

3.电路图

(1)定义

(2)常见电路元件符号

(3)电路图的画法要求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断路、短路(电源短路、用电器短接)

篇3: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任聚恩         一、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以上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设问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

学生实验

(1)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路的组成

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

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用电器

设问学生实验(2)讨论

问题:(1)前边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热也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2)在电路中电能由谁提供?最终电又变成了什么?(3)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电筒、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池会用完吗?

思考探究。

用一节干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图

设问启发(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画出电路图

了解到实际连接电路前应该先画出设计电路图。

想想议议

(电脑投影)观察有问题的电路

幻灯片展示问题,提出只移动一根导线将电路改正的要求。

动画修改

通过观察找出问题所在。

设计纠正方案。

动手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实验(3)(电脑投影,动画和图片。)

引导实验

播放投影。

在实验(1)连好的电路上,把开关去掉,分别换上橡皮、三角板、金属钢笔帽、硬币、铅笔杆、钢尺等学生用品。观察电路通不通,灯泡亮不亮。提出问题,讨论,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实验对比,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二极管

(投影介绍)

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看,想,发表各自的见解。

电流的方向

播映动画演示实验启发

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动画演示实验介绍。

观看演示

[1] [2] 下一页

实验,当电流从电表的红接线柱流入时,指针顺时针偏转;从黑接线柱流入时,逆时针偏转。

探究电流的方向。

布置作业

布置课本P95动手动脑学物理2、3题。

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上一页  [1] [2]

篇4: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任聚恩

一、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以上 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

内 容

教学方

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课题

设问

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

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 流

电路

学生实验

(1)

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 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观察

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设问

学生实验

(2)

讨论

问题:(1)前边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热也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

(2)在电路中电能由谁提供?最终电又变成了什么?

(3)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电筒、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池会用完吗?

思考探究。

用一节于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

启发

(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

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画出电路图。

了解到实际连接电路前应该先画出设计电路图。

(电脑投影)

观察有问

题的电路

幻灯片展示问题,提出只移动一根导线将电路改正的要求。动画修改。

通过观察找出问题所在。设计纠正方案。动手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

[1] [2] 下一页

nbsp;   缘

学生实验

(3)

(电脑投影,

动画和图片:

引导实验。

播放投影。

在实验(l)连好的电路上,把开关去掉,分别换上橡皮、三角板、金属钢笔帽、硬币、铅笔杆、钢尺等学生用品。

观察电路通不通,灯泡亮不亮。提出问题,讨论,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实验对比,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二半

极导

管体

(投影介绍)

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看、想、发表各自的见解。

播映动画

演示实验

启发

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动画演示实验介绍。

观看演示实验,当电流从电表的红接线柱流入时,指针顺时针偏转;从黑接线柱流入时,逆时针偏转。

探究电流的方向。

布置

作业

布置课本P95动手动脑学物理2、3题。

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上一页  [1] [2]

篇5:电流和电路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小电动机、门铃、发光二极管、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收音机通上电就能放出音乐?为什么电视机通上电就能看到影像?为什么电饭锅通上电就能做熟米饭?为什么电风扇通上电就能转动?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我觉得电挺神秘的,电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乙]为什么一按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

[生丙]要小灯泡发光,应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丁]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呢?

[生戊]水的流动能看见,那么,电流的流动能看得见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看一看,试一试,现在就来分组,每两个人一组,自己动手,不要错过机会。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要带着问题去做。知道吗?

二、新课教学

1、想想做做:怎样连接电路?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台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将这些器材连接,分别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看谁做得最快。

[生甲]老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乙]这个电会不会电人啊?

[师]不会电人的,放心去做(36V以下的为安全电压)。这两位同学能够大胆提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实验是一门科学,绝对不能违背操作原理。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池,甚至会发生危险。现在,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提问、讲授新课]:

[师]真快啊!你们真棒。我已看到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响,你们的实验成功了,说说对于哪些问题,你们已明白了。

闭合开关,灯泡就亮了,为什么?什么叫电流?电流是怎样形式的?

[生]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可以吗?

[师]可以。

[生]电流流动能看见吗?

[师]本来是看不见的,现在来模拟一下,让你们看看,要细心观察。

[动画演示]电流的方向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电流流向的慢镜头,你说出电流是怎么流的?它是什么方向?

[生]电流沿着“电池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

[师]对于整个电路来说,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负极的,而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

[小结]: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板书]

Ex:让学生在自己所画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教师在此可简介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举个例子说吧,有一种二极管,电流流过时能够发光,叫发光二极管。如电视机、收录机等许多家用电器上的指示灯都是发光二极管;有些城市道路上的红绿灯、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马路两旁的布告牌等都用的是发光二极管。

[生]原来漂亮的发光布告牌是用了发光二极管。如果我要在设计的小玩具中接入二极管,那玩具就会发出各种光,到了晚上会很漂亮!

[师]你能想到“学有所用”值得我们学习,好多的发明家就是从想开始的。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动手动脑设计出自己的独特的小玩具或学习仪器。

3、PPt演示、让学生判断灯泡的亮和灭?教师在此可适当补充“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并引出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有一处断开的电路叫断路;

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叫电源短路,(讲清危害)

将一导线直接连在用电器的两端叫用电器短路。

[师]从演示中可以看到: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师]大家观察和实验都很认真。电流形成除了有电源外,还需要电路闭合。就像大家做的实验。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门铃响;断开开关时,就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2)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板书]

有电源 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板书]

[师]很高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验、讨论、归纳出了电流的形成条件,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生]沉浸在喜悦之中,学习热情高涨!)

4、探究:电路的构成

[师]下面让我们一齐来探讨电路的基本组成。

[生甲]灯泡、小电动机、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板书]

[师]对,用电器是需要有给它提供电能的装置,谁给它提供呢?

[生乙]一定是电池。从实验中可看出,开关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而导线是起连接作用的。

[师]说得非常正确。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同学们用的电池叫干电池。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

[生]发电机可以提供电能。生活中的各种电池都行。

[师]对。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们实验室的学生电源,它可以代替电池使用。

[生]我们这个实验是不是就是连接电路呢?

[师]是的。那这个简单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呢?谁能总结一下?

[生]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板书]

n简单电路的构成及作用:P102

(1) 电源 ―― 提供电能

(2) 用电器 ―― 消耗电能

(3) 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 导线 ―― 电流的通道

评:在平等的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动手动脑:画电路图

[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用的是实物,我们要把电路画下来,该怎么办?

[生]我们不是在光学中学过,用符号来画光路图。我想电学中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实物。

[师]如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看来,大家“类比”的方法掌握的很好。

接下来,同学们就看一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及对应的符号,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们,比比谁最快!

(学生记,教师给予指导,如何用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常犯的几个错误:

6、[想想议议]

[师]下面大家看课本P104图5。2―9是某人连接的电路,用刚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小电动机能转吗?

[生甲]不能转。

[生乙]因为当电路在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这个实验中的电池没有接在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师]分析的很好。电路的闭合性是很重要的,否则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那可不是我们的目的。

三、交流与评价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有电源

(2)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

(二)、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三)、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四个部分)

(1)电源 ――提供电能

(2)用电器 ――消耗电能

(3)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 ―― 电流的通道

(四)、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

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图形就是电路图。

[电流和电路课程教学设计]

篇6:电流和电路

授课时间

第  5 周第 1 课时

授课者:郭中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l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l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l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l        观察简单的电路,尝试用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的工作

l        尝试用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器材

分组:小灯泡、小电动机各一个、一个开关、两节电池(带电池盒)、

一些导线、发光二极管

演示:各种电源

板书设计

篇7:电流和电路

想想做做

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台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将这些器材连接,分别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看谁做得最快。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池,甚至会发生危险。

学生阅读P90的“要求”后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

篇8:电流和电路

注意: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3.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4.电流方向:正极       用电器      负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环节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后感

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收音机通上电就能放出音乐?为什么电视机通上电就能看到影像?为什么电饭锅通上电就能做熟米饭?为什么洗衣机通上电就能转动?

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看一看,试一试吧!

篇9:电流和电路

[问]为什么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灯泡会亮、电机会转动?

[设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微观上来说,道理是这样的,导线、灯丝,都是金属做的,金属里面有大量电子,其中有的可以自由移动。平时它们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可是接上电池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定向移动,于是形成了电流。

[问]从宏观上来说,刚才你们怎样做才能使灯泡和电机里有电流通过?

对,[板]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但在电路中,若开关是打开的,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对,[板]2.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图来直观地表示物理现象和过程,画图时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常用符号代表它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图5.1-2)

练习:

1.读图5.1-3,完成《一课一练》P44第2题

2.P92想想议议

答:因为有电流流过了灯泡和电机。

答: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有了电流。

答:没有,必须将开关合上,使电路闭合才能有电流。

学生完成练习题。

篇10:电流和电路

想想做做

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台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将这些器材连接,分别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看谁做得最快。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池,甚至会发生危险。

学生阅读P90的“要求”后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

电流和电路

[问]为什么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灯泡会亮、电机会转动?

[设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微观上来说,道理是这样的,导线、灯丝,都是金属做的,金属里面有大量电子,其中有的可以自由移动。平时它们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可是接上电池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定向移动,于是形成了电流。

[问]从宏观上来说,刚才你们怎样做才能使灯泡和电机里有电流通过?

对,[板]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但在电路中,若开关是打开的,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对,[板]2.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图来直观地表示物理现象和过程,画图时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常用符号代表它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图5.1-2)

练习:

1.读图5.1-3,完成《一课一练》P44第2题

2.P92想想议议

答:因为有电流流过了灯泡和电机。

答: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有了电流。

答:没有,必须将开关合上,使电路闭合才能有电流。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电源和用电器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用电池对小灯泡提供电流,所以电池是一种电源,你知道的电池有多少种?

教师补充:(新型电池)

锌银电池、锂电池、太阳电池、原子电池(图5.1-5)、学生电源(小资料)

【问】在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各是什么样的装置?

【实验】电动机的转速随电源电能的消耗而变慢。

练习:《物理套餐》P82第一题

学生列举:

干电池、蓄电池

答:

【板】3.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导体和绝缘体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听说过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词,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一下。然后完成练习:

《物理套餐》P83  3(4)、(5)

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

导体是指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指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学生完成练习。

电流的方向

前面说过电路中有了电流,用电器才能开始工作,电流就象水流、人流一样,是有方向的。电流方向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

回答得非常对。(图5.1-8)

4.电流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但是有一种叫做半导体二极管的电子元件,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下面请大家通过实验判断一下发光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它的哪端流入,哪端流出。

学生阅读、找出答案: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学生实验发现:二极管只能单向导电。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3题

课堂完成

作业

《物理套餐》及《一课一练》中的相关题目

课外完成

篇11:电流与电路知识点

1、电荷及其性质: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点: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1.6x10-19C

7、电荷的中和:放在一起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篇12:电流与电路知识点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篇13:电流与电路知识点

1、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

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中考物理九年级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

电路理论教学总结

家庭电路教学反思

交变电流教学反思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在电路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与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