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6 03:38:10 作者:只是一个路障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只是一个路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信的不平常,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感悟蒙生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信的不平常以及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质疑。

师:在读课题时你抓住了那个词?为什么?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问题:

(“不平常”:为什么不平常?有什么不平常?不平常在哪里?

“信”:写信的原因。是谁写给谁的信?)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

课文以(信)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大屏出示)

2.指名反馈,(在学生谈到事情发展顺序时,说说为什么是事情发展顺序(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3.积累词语。

师:看来孩子们对课文很熟悉了,文中的词语朋友们也想知道你还认识他吗?

出示词语,多种方式认读(抽读、齐读、比赛读)

申请入党惨烈殊死敌众我寡至关重要兵荒马乱落荒而逃光荣牺牲一心一意

4.过渡:

真棒,男女生谁都不甘示弱,接下来我们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也都争先恐后。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一)弄清写信原因

1.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写信原因?(第三自然段)

默读思考: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决定代赵蒙生写信?

生默读课文,勾画归纳,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相机出示:

(1)为了不让英雄母亲难过;

(2)有入党申请书模仿笔迹;

(3)蒙生妈不识字,找人念信。

4.过渡:同学们善于思考,问题解决得很快,送张笑脸。想看看那场战役吗?

(二)播放视频

1.观看视频

2.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

(战火纷飞、惨烈、悲壮……)

3.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场景?(第一自然段)

4.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过渡:

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让失去战友的战士们十分悲痛,要是蒙生妈妈知道了,那该多么伤心啊!于是战士们常写信安慰蒙生妈妈。

(板书:战士们、蒙生妈妈)

(三)默读思考

文中共插入了(三)封信的片段,分别是谁写给谁的?(大屏出示)

1.默读,勾画批注。

2.交流反馈,相机板书笑脸。

第一封:排长——母亲

第二封:母亲——孩子

第三封:他叔——孩子们

过渡:我知道同学们不但善于思考,而且善于合作。

四品读句子,感悟品质。

那封信,哪句话让你最受感动?试着在旁边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大屏出示)

1.边读边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小组合作交流。

2.集体交流。运用多种方式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相机板书(深情厚谊、舍小家为大家)

(相机运用范读、领读、小组轮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顺理成章地感悟和归纳文章中心,感受战士们和英雄母亲之间相互关爱的深情厚谊,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情怀。)

3.回归课题,不平常的信(结合板书谈不平常,从这封信里我们认识了一位坚强、伟大、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母亲,感受到了战士们与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

五升华情感,抒写感受

1.除了信不平常,还有什么不平常?

(蒙生妈妈、大叔、赵蒙生、大叔)

脑海里闪现出了哪些词语?

(坚强、伟大、悲壮、友爱、诚信、骄傲、了不起……)

过渡:

是啊,我们祖国正是有了像赵蒙生这样为了祖国而献出生命的战士,有像大叔、战士们这样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有了像蒙生蒙生妈这样伟大、高尚的人们,才有了无穷的力量。孩子们,此刻,你们胸中涌动着激情,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吧!

2.抒写感受:(大屏出示)

(1)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叔、赵蒙生、蒙生妈妈、战士们说?

(2)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3.交流反馈。

总结:同学们,从你们对战士们、大叔、蒙生、蒙生妈妈说的话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先烈们的敬仰、热爱与感激。希望你们如自己所说,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作业超市:(二选一)

1.收集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故事讲给同伴听。

2.评选班级感动人物并试着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板书设计:

战士们深情厚谊

17不平常的信

蒙生妈舍小家为大家

篇2:《不平常的信》语文教学设计参考

《不平常的信》语文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然后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找出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2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前两封信:第一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A和排长一起写第一封信给蒙生妈妈的战士们。

B战士们想象蒙生妈妈收到这封信的情景。

C收到蒙生妈妈回信的战士们。全班交流。

3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这两封信,想:他们是的士兵。

4我们给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5自读文中的最后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想:这是一封的信。

6课件出示这最后一封信:再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7两次假设对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文中两封给战士们的回信。

四、精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在整个故事中,除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发现了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课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五、真情流露,评选感动班级人物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善意的谎言里看到了很多真诚的人,有真情的人。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找找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读。说说谁最让你感动,并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篇3:不平常的蛋糕教学设计参考

不平常的蛋糕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要求

1。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向革命前辈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

2。学习通过理解语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关怀爱护下一代的,懂得为什么说这盒蛋糕是不平常的蛋糕。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宋奶奶送给孩子们的蛋糕是不平常的?”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宋奶奶的身份,向深处想一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不平常的蛋糕。

二、朗读全文(检查预习:纠正字音。)

三、介绍宋庆龄

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亲密战友。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委会主席等职;1981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同年逝世。

中国福利会成立于1938年6月14日。是宋庆龄创办并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妇幼保健、儿童文化教育,以及向国外报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

斯里兰卡:是位于印度半岛南方、闻名于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1957年正式与我国建交,同我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

四、自读全文,思考

(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宋庆龄把斯里兰卡总理送给自己的生日蛋糕,不远万里带回祖国,送给一所幼儿园小朋友吃的事。)

(二)默读全文,标画自然段,思考:

课文先说了什么?接着说了什么?然后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先写宋庆龄由斯里兰卡一回来,就到幼儿园看望孩子们,接着写宋奶奶叫孩子们洗手,然后写宋奶奶给孩子们吃自己带来的蛋糕,最后写了这个蛋糕的来历。)

板书:看望、洗手、分吃、来历。

五、布置作业

查字典搞懂不理解的词:恭恭敬敬、惦记、不远万里、牵挂、未来。

第二课时

一、审题:不平常的蛋糕

(一)平常什么意思?(普通一般。)

(二)不平常什么意思?(不是一般的。)

(三)“不平常蛋糕”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这个生日蛋糕不是一般的。)

二、为什么说这个蛋糕不一般呢

(一)默读课文第3段,思考:

1。哪些语句使你知道了蛋糕的样子?用“ ”线画出来。

(“挺大挺漂亮的圆盒子”、“这么大的蛋糕”,“我们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蛋糕!”大蛋糕上“还有一个奶油做的寿桃。”)

2。这个蛋糕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特别大,特别精美。)

3。蛋糕特点说明了什么?

(说明蛋糕的样子很不平常。)

(二)默读课文第4段,思考:

1。哪些语句使你知道蛋糕是不平常的?

(二方面:一是斯里兰卡总理送的,是宋奶奶自己的生日蛋糕;二是宋奶奶不远万里带回来的。)

2。这样不平常的蛋糕宋奶奶为什么给孩子们吃呢?

(宋奶奶时刻牵挂着孩子们,她关心着祖国的未来。)

(1)“牵挂”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个人总是想念着某人、某事。心里始终丢不开、放不下,就像用绳索把双方牵连在一起一样。)

(2)“未来”什么意思?(就是将来,指的是前景,“祖国未来”,就是祖国的.前途。文中指下一代。)

(3)板书:大而精美总理送给不远万里

3。为什么说蛋糕不平常?看板书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三)宋奶奶是怎样把蛋糕分给大家吃的?

1。默读课文2、3段。

(先领孩子们洗手,“规规矩矩”坐好后才分的,她不但分给每个孩子一份,还恭恭敬敬给老师一份。)

(1)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

(很认真很严肃的样子。)

(2)最后还剩一块,难道是因为多了一块儿宋奶奶才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老师吗?

(是宋奶奶“计算好了”特意送给老师的。)

(3)你怎么知道是宋奶奶计算好了呢?

(从16自然段看出的。)

(4)宋奶奶的职位那么高,她为什么要这样尊敬一个幼儿园老师?

(原因之一是老师是教育工作者,关心老师就是对下一代的关心,之二是宋奶奶对教师非常尊重。)

(四)总结全文。

看板书本文不仅写了蛋糕的大而精美,还写了蛋糕的来历。从蛋糕的样子和意义使我们感受到蛋糕的不寻常,那么这样的蛋糕宋奶奶从斯里兰卡刚回到上海,不顾旅途疲劳,来到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看望孩子们,并亲自分蛋糕给孩子们吃,看着孩子们吃蛋糕,宋奶奶高兴极了,并恭恭敬敬给老师送去了一块,从中使我们感受到宋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

板书设计

篇4:《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蔚纳字、新词。

2绷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鼻胪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然后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2比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闭页隹挝闹幸还残戳思阜庑牛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2背醵量挝模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前两封信:第一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A焙团懦ひ黄鹦吹谝环庑鸥蒙生妈妈的战士们。

B闭绞棵窍胂竺缮妈妈收到这封信的情景。

C笔盏矫缮妈妈回信的战士们。全班交流。

3贝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这两封信,想:他们是的士兵。

4蔽颐歉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5弊远廖闹械淖詈笠环庑牛谈谈自己的感受。想:这是一封的信。

6笨渭出示这最后一封信:再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7绷酱渭偕瓒员龋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文中两封给战士们的回信。

四、精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在整个故事中,除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发现了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课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五、真情流露,评选感动班级人物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善意的谎言里看到了很多真诚的人,有真情的人。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找找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读。说说谁最让你感动,并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5:《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感悟蒙生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

文章首先介绍故事背景:1945年3月,“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然后交代故事的起因“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接着相继插入排长的第一封信和英雄妈妈的第一封回信;再用“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这一过渡句,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

文章语言朴实,平中出奇,言简意赅,结构谨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第2段:交代故事背景(1945年3月,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条件下,“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而展开了一场艰苦惨烈又至关重要的殊死搏斗)和起因(“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教学时,可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营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殊死:决死、拼命。

惨烈:猛烈,厉害。

* 战士们决定定期给英雄的母亲写信(不让蒙生妈难过)以及想出利用赵蒙生的入党申请书、赵妈不识字、请人念信等有利条件仿照赵蒙生笔迹写信的办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品读,通过读来体会战士们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排长的第一封信。

俺:方言。此处是“我”的意思。

* 描述了战士们收到回信和念回信的高兴情景。作者用“高兴极了”,着墨不多,却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战士们意外地收到回信的惊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用此句一笔带过,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蒙生妈强忍失去儿子的悲痛,装着不知实情,坚持给战士们回信。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啊!母亲的叮嘱令人感动。这真是一封不平常的信!它蕴涵着英雄妈妈对抗日官兵的理解、感激、钦佩,蕴涵着她对失子的态度和对儿子的要求。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英雄妈妈身上闪光。这封信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先范读,再领读插入的片断。学生反复品读,从中感悟“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等句子的意思。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俺不伤心”。英雄妈妈真的不伤心吗?当然不是。儿子死了,哪个做母亲的会不伤心呢?这要联系到儿子是为什么献身的来理解。一个“值”字,反映了英雄妈妈对儿子牺牲价值的肯定,表现了英雄妈妈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品质。

* 生字中,“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 课后第1题:要在学文时,引导学生了解信的“不平常”之处,注意体会信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 课后第3题:既是了解学生受到感染的情况,又是口语的锻炼。

教学设计参考

一、质疑释疑,破题切入

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让学生进入学课文前的情景。

1. 文中插入了几封信的片断?

2. “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二、扣住题眼,理解词语

1.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2. 比赛查字典,上讲台在黑板上注音,帮助大家准确认读生字新词。

3. 说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4. 读课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敌众我寡”的意思(教师可以板书“殊死”、“惨烈”等词,大家一起品味体会)。

三、激趣赏析,品读感悟

1. 教师可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死)-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赵妈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感悟到赵妈的坚强和伟大)这一线索,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 朗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等句子,掀起情感波澜,感悟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3. 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读、小组间轮读、挑战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在互相评议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和归纳文章中心,感受文章平中出奇的朴实美。

四、拓展空间,强化技能

1.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归纳。

2. 你想对那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说点什么?

3. 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参考资料

☆ 抗日歌曲

大刀进行曲

麦新 词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工农军队勇敢前进,

战胜全部敌人!

把他们消灭,消灭,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6:《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一、质疑释疑,破题切入

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让学生进入学课文前的情景。

1. 文中插入了几封信的片断?

2. “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二、扣住题眼,理解词语

1.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2. 比赛查字典,上讲台在黑板上注音,帮助大家准确认读生字新词。

3. 说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4. 读课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敌众我寡”的意思(教师可以板书“殊死”、“惨烈”等词,大家一起品味体会)。

三、激趣赏析,品读感悟

1. 教师可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死)-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赵妈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感悟到赵妈的坚强和伟大)这一线索,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 朗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等句子,掀起情感波澜,感悟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3. 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读、小组间轮读、挑战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在互相评议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和归纳文章中心,感受文章平中出奇的朴实美。

四、拓展空间,强化技能

1.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归纳。

2. 你想对那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说点什么?

3. 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7: 读《不平常的信》有感

读《不平常的信》有感300字

我总随便看看这篇课文,不知为什么我总翻到这篇课文,这大概是缘分吧!

这个故事讲的是排长写信给蒙生妈,蒙生妈收到信就知道自己儿死了。起因是这样的:他们为了占领一个小型机场,赵蒙生在这场战争中光荣牺牲了,这里是我感觉烈士为了和平不怕牺牲。排长怕蒙生妈伤心就定期给蒙生妈写信每当蒙生妈回信时队伍里的人员们都让排长念出来。但是有一封信上写了这些:蒙生妈被日军杀害了,为了不让他们分心就给你们回信。他儿子死了但他不伤心,因为他是打鬼子牺牲的,值。他一收到信就知道孩子走了,她跟孩子说过没打完仗不许回来也不要写信回来。这里让我感觉蒙生妈为了自己孩子安心打仗说了这些话,但妈妈还是很爱蒙生的'。那里的儿子是打鬼子牺牲的我不伤心。着从我听出来了蒙生妈不是不伤心,而是很伤心因为自己儿子死了他不能伤心。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要学习蒙生妈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

篇8:不平常的掌声

不平常的掌声_小学想象作文

憨憨是一只白白胖胖的小猪。由于他的憨与笨,勉勉强强在森林小学读了三年书,可他回回考试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因而,从未得到老师、同学们地夸奖,相反经常被别人嘲弄。

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用“如果”这个词造句。憨憨听了,心想:“造句有什么难的!我也会!”他兴奋地站起身来,说道:“白开水不如果汁营养丰富。”刚说完,便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哈哈,从没见过这么笨的动物!”“哪天出去为经营果汁的公司做宣传广告,一定会挣大钱!”……憨憨十分不解:“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没有人回答他,同学们早已笑得东倒西歪了。憨憨难过极了。

回到家后,经过一番思考,最终憨憨决定,要“重新做猪”,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只可惜,他的记性太差了。半年下来,他的成绩还是原地踏步。

看来,这样是没有作用的。憨憨急得差点眼泪都丢下来了。突然,他看见了妈妈给他买的《动物作文精选》,脑子里萌生了一个念头。“Haha,It’sagoodidea!(哈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憨憨一兴奋,也会说几句外语了!

好容易找来了纸和笔,憨憨一边抄着《动物作文精选》中的其中一篇文章,一边美滋滋地想着同学与老师看到后大吃一惊的样子。不一会儿,纸张上就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蜘蛛”。

憨憨有些忐忑地把“自己的”习作交给老师。批改时,老师眼睛一亮,看到了憨憨的作文有很大地进步,下午便在班上朗读了这篇作文。同学们无不惊讶,紧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而憨憨呢,脸溢红光,甚为得意,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得到掌声。

可是,憨憨回去以后,思来想去,总觉得不是滋味,自己为了得到表扬竟抄袭别人的作品,这不是成了小偷吗?这样岂不是连猪的憨劲也丢了吗?想了许久,憨憨终于决定,在班上检讨自己的行为。

班会课上,一向胆小的憨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低着头,缓缓地走上讲台,向大家做了一次深刻反省:“我……我知道自己笨,什……什么事都做不好。但是,还是很想得到大家的赞赏。”他低着头,脸涨得通红“这次,我采用了最傻的办法――抄袭别人的作品。我如愿得到了掌声,但过后我心里是沉甸甸的,像是当了小偷一样,很不踏实。今天,我把真相说出来,希望大家原谅我。作文就是从这本《动物作文精选》中抄来的,我把它献给班级图书角,让大家一起来阅读!”……他的话刚结束,班上就爆发出了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

憨憨红着脸回到了座位。这次不平常的掌声是憨憨诚实、诚意、诚心赢得了伙伴们真诚地赞赏。

篇9:我不平常作文

在浩瀚的宇宙里,有无数颗星辰闪耀。每一颗夺目星辰,统称的来讲,他们都是星,天边的星,很遥远,也很让人憧憬。单个来讲,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光芒,有的很吸人眼球,有的却微微点的光亮。即使这样,黑夜也不会吞没那些微光。就像我,很渺小,似乎只是沙滩上的一粒沙,可是海滩从来没有抛弃过我…

如果要我把我自己谈起来,应该是那么的平常,平常到司空见惯。我没有漂亮的外表,也没有文雅的气质,更不是什么学习中的佼佼者……我很普通,在一个小地方念书,平静的生活着。我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的,中国几亿人口,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万人夺目的明星。所以,我很安然于现状。我的同学都有很美好的幻想,幻想着自己成为一个“大人物”。他们所谓的梦想,真的好美,和夜空一样美,但又和夜空一样的遥远。我知道,我没有什么理由来批驳别人的梦想,或许我的安然现状是不思进取,而我眼里的他们的好高骛远是胸怀大志。尽管我是一个普通的人,可是我始终觉得我不平常。

当我把这些话告诉别人,会引来别人的嘲笑。我中等的成绩,却要给别人讲我要考本地最好的中学;我不清楚的口齿,却要给别人讲我要做主持人;我不灵活的四肢,却要给别人讲我要学体操……被泼过冷水,受过讥笑,尝过蔑视。但我依然笑着说:“有梦总是好的嘛!”

可是,纵使我自己有很多缺点,但也掩盖不了优点。就像之前很火的一句话:“你的缺点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但太阳一出来,星星都没了。”当然我不是在自夸,而是在看清自己。虽然我的数学真的很糟糕,但是我的作文曾获过一等奖,虽然这也不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事,但至少证明:天生我材必有用。虽然我们都是平凡,但是平凡中有独特,平凡中也有温暖。造化弄人吧!不知是哪位菩萨的心肠感化了我,以至于我天天义务在学校打扫,看到路边的小猫小狗就禁不住想要抱回家。

虽然我是一粒尘沙,安静的躺在沙滩上,我以尘沙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真大,我好渺小。可我始终明白,我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尘沙了,我会随着海风飘起来,然后用更高的姿态去看世界。普通人又如何?当我可以写的一手好字时,我觉得我很棒;我可以帮助别人时,我很快乐;我能够享受许许多多的`爱,我有漂亮的妈咪和幽默的老爸!我很幸福。虽然我的世界很小,但是浓浓地爱,真的好温暖。此时刻的我,一点也不像沙子那么渺小,像一颗钻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每当我有点小进步,我都会觉得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胜利就在眼前。

我一点也不普通,我会有微光,也有温暖,我会学会传递。用微笑传递快乐,用支持为大家鼓劲。就像我曾在记录本中写的:“花园的花是很鲜艳,漂亮,但是不代表山野的花就不可以装点春天。”“金子会被埋在很深很深的土里面,不去挖掘,怎么找到呢?”“不以高的姿态看人,不以低的姿态看世界。”

其实我的作用很大,我不是沙子那么微不足道,因为有我,爸妈才会开心;因为有我,小猫咪找到了家;因为有我,门口的花得到照顾……他们都很需要我,我一点也不普通,也不平常。看起来不起眼的我,其实也很厉害。因为我会一直记得,我要好好温暖这个世界,哪怕我的热那么微乎其微。

我就是星空中光点最暗的那颗星,即使这样,我不平常!

篇10:17 不平常的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殊死”等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预习学案:

1、预习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方法: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课题。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信为什么不平常呢?)

二、预习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拿出预习笔记,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3、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敌众我寡”、“殊死”、“惨烈”等词,师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体会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

(“我”的战友赵蒙生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伤心,战友们代赵蒙生给母亲写信。而这位英雄妈妈在接到第一封信时,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她强忍失子这痛,坚持托人代笔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

三、质疑探究:

师: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故事了解到这里,孩子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1、文中写了几封这样的信?这些信是是谁写给谁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过渡:同学们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逊色,下面请孩子们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以上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与合作伙伴交流。

4、班内展示:

(1)生汇报: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封这样的信。

A、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B、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第一封信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信是赵蒙生母亲请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赵蒙生母亲写信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2)生汇报:“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第三封信,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从中感受到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4)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牺牲)――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最后一封信)”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的那次战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一个是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是战士们因为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悲痛场面。)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非常”、“落荒而逃”、“光荣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但对于失去战友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这要是让赵蒙生的母亲知道了,她该有多伤心啊!所以才有了战士们定期给英雄妈妈写信的“欺骗”行为。从这些欺骗行为中,我们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类似的“欺骗”行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牺牲(起因)

排长写信 (发生)

英雄母亲回信 (发展)

最后一封信(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问什么说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内容,知道生活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一定要了解情况,做好自己的判断。让学生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17 不平常的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1:不平常的中秋节作文

这几天心里颇为不宁,老天也像和我作对一样,灰蒙蒙的不露一丝蓝天的缝隙。虽然中秋节在即,却始终不见新月的影子,不免又想起故乡的中秋来。记忆中故乡的中秋,天空总是蓝得干干净净,丝丝缕缕的白云轻轻缭绕,风摆杨柳,鸟儿翻飞。收获过的大地,丝毫没有空旷沉寂的迹象,人们在地里忙着蜕玉米茬子、浇地、施肥。年轻人拉着沤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欢歌笑语。生产队的打麦场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摊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阳下泛着金光。三五成群的光屁股孩子一头扎进场边的小河,溅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远,水鸭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来,蹲在桥沿上晒太阳,嘴唇子冻得紫茄子一般。

小时候没有电,晚上到处漆黑一片,孩子们就盼望着有月亮的日子。每当新月来临,那便是孩子们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过晚饭,呼朋唤伴走出家门,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指星星过鱼儿,玩抬阁、背阁、斗拐……大家玩得乐此不彼,总是被大人们几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恋恋不舍的回家睡觉。

故乡比较偏僻,那时候人们没有文化,天文知识懂得很少,对于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关系。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晚上,拜罢月亮,我和一群小伙伴正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间感觉月色暗了下来,抬头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却少了小半边,不知谁喊了一声“天狗吃月亮了——”听到喊声,全村人出动了,从家里跑出来,拿着盆盆罐罐,铲子、勺子,叮叮当当地敲着喊着,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着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也许真的把“天狗”震慑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个月亮,又一点点地吐出来了!我们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挂在天空,才心有余悸地跟着大人收兵回营。

那个时代很贫穷,但过中秋节很隆重。中秋节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顿丰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围裙,添旺灶火,把大块南瓜、土豆、豆荚粉条下到锅里,一会功夫,各种菜肴沸腾起来,浓郁的菜香随着缕缕炊烟飘出小院,令过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猛抽上几鼻子:“大嫂,做的好饭吧?好香啊!”大烩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场边拽篮麦秸,用砖摆个火炉,支上个铁鏊子,烙一沓油饼,再炒些鸡蛋。一家人回来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饼卷鸡蛋,边吃边往街上走,大柳树下找个石台蹲下,张三李四、麻五赵六围成一圈,边吃边喷套儿,那过节的喜悦和淳朴的乡情,是当今的人们所体会不到的。

因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们蒸糖饼的时间。她们把发好的白面揉成面团,擀成片,把红糖一层层夹在中间,拧成个麻花边,中间用小碗扣成一个个圆圆的图形,再用蓖麻刷在每个圆的中间按成许多小花,然后匀闪闪的撒上一层籽麻,把糖饼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笼蒸。蒸好的月饼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无论孩子们口水滴流多长,母亲们是不让孩子动一动的。因为月亮是圣洁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们盼望着,盼望着,天终于渐渐黑了下来,月亮露出铜盘似的大脸,月中玉兔隐约可见,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饼、买来的月饼,还有树上摘的石榴、苹果、梨,整齐地摆放在大条板里,放在月亮能看得见的地方,放上一把响亮的百头小炮,孩子们昂着头,仔细揪着月亮,似乎看见玉兔的嘴还在蠕动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亲戚用的礼品——十六上午孩子们都去姥姥家换糖饼、送月饼,当然,姑姑家也来我们家换糖饼送月饼,这一来一去,浓浓的亲情就融汇于月饼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后所剩无几,母亲便把剩下的月饼,你半块我半块地分给我们兄妹。我们舍不得吃,拿着月饼用牙齿一点点刮,一点点地嚼,月饼里边的红绿丝,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让我们大饱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块藏起来,不让哥哥看见,第二天再慢慢吃。

回到家就很晚了,我推开虚掩的家门,窗户里昏暗的灯光下映出母亲防线的剪影,烤红薯的喷香从窗花缝里涌出,我知道,母亲烤好了红薯。

篇12:不平常的中秋节作文

说起今年的中秋节啊,我过的并没有特别之处。爸爸没有和我去亲戚家,妈妈没有和我去别人家赏月,只不过我们一家人在家吃了一顿饺子而已。晚上六点多的时候我下楼和我的伙伴们玩耍时,我抬头仰望着天空,我看到的除了黑压压的天空还是黑压压的天空,我高兴的心情一下子一落千丈,我怀着失望的心情走回家去。

八点多的时候,我站在我家阳台上,仰望天空,终于看到了我心中那美丽的身影——月亮姑娘。我的心情由阴转晴,由低落到高兴和兴奋。

今天的月光格外的皎洁,黑漆漆的天空霎时间被月光给照亮了,天空中的星星也闪烁着熠熠光芒。在月亮旁有一个最亮的星星,妈妈告诉我那是北极星,它旁边的星星若隐若现,好想在跟我玩捉迷藏。突然,我看见了一个星星在动,我赶紧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啊!原来是飞机的引航灯啊!唉,我怎么会把引航灯看成了会动的星星呢!大概是我白日梦做多了吧。

窗外静悄悄的,只有蟋蟀的叫声。它的叫声连绵起伏,好像是在谱写一首田园交响曲!

五年级语文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不平常的蛋糕教学设计参考

范文平常的日子不平常

平常事不平常作文范文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课件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信客》

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论语《信》教学设计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