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NekoAkiN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vb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vb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vb教学课件
vb教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1,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比较多,是一门专业课。全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算法和算法的表示。主要介绍算法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上学期已完成)
第二章:算法实例。主要介绍常用的四种算法。
第三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VB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学习VB语言基础
第五章:算法实例的程序实现。四种算法的'程序实现。
本书重点为二、四两章,难点为第五章。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由于学生在高中之前无学习过相关内容,只才高一上学期的必修课提到过很少的一部分知识,所以学生在几乎零基础下学习这门课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学习初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可能会更加加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算法和VB语言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一些简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继续学习的热情。
2、顺利完成会考任务。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进行该课程的相关介绍,着重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认真钻研教材,尽可能用学生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例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3、由于教材的章节安排对初学学生学习理解有困难,打算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用讲义形式向每位学生印发每节课的相关知识,这样使学生有了课后继续学习巩固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言(教学目标)每个学生进入网页浏览复习提问中的背景知识以及三个问题;
2、播放《分支结构》的多媒体课件以供复习之用;
3、学生回答复习提问中的三个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课内容自主学习;
5、讲解新课,指出重点;
6、思考并回答新课中的三个问题;
7、进行思考练习阶段,要求学生先看懂程序,并可辅以下载运行得出结果;
8、思考题要求学生自主编写程序;
9、给出参考程序;
10、课后作业思考
11、下课
篇2:用VB编写抽奖程序教学设计
一、界面设计
新建一个标准的exe工程。在form1窗体中放置一个定时器(timer1)、两个文本框(label1,label2)、两个命令按钮(command1,command2)和包含7个元素的控件数组(label3(0)—label3(6))。
二、属性设置
label3控件数组中的所有元素皆采用相同设置。
三、代码编写
本程序的实现原理是:当用户单击“开始”按钮时,打开定时器,利用定时器控件同时产生两个随机数sj1、sj2,sj1的范围是1~32,sj2的范围是0~49。当sj1=24的时侯,用sj2与前面产生的中奖号码作比较,若与前面的中奖相同,则退出本过程;若与前面的中奖号码不同,则将此随机数作为中奖号码。当产生了7个中奖号码时,关闭定时器控件,停止产生随机数。
本程序用到的函数简介:
(1)randomize:初始化随机数的种子数。
(2)int:返回一个非整形数字取整后的整数。
(3)rnd: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大于等于0,但小于1)。
(4)qbcolor():返回参数(0~15)对应的颜色。
(5)val:将一个字符形变量转化为一个数值型变量。
(6)format:格式化一个表达式。
以下是程序的完整代码:
dim sy as integer
′命令按钮1的单击事件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清除label3控件数组的内容
for i=0 to 6
label3(i).caption=′′
next
timer1.enabled=true′打开定时器
command1.enabled=false′使开始按钮失效
sy=-1′索引值初始化为-1
end sub
′命令按钮2的单击事件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unload me ′卸载本窗体
end sub
′定时器1的定时事件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dim sj1,sj2,ys as integer
randomize′初始化随机数
sj1=int(rnd*32)+1
sj2=int(rnd*50)
label1.caption=sj1′设置标签1的内容
ys=int(rnd*6)+9
label1.forecolor=qbcolor(ys)
if sj2=24 then′如果sj2等于24
sy=sy+1′索引值加1
for a=o to sy
if sj1=val(label3(a).caption) then
sy=sy - 1
exit sub
end if
next
label3(sy).caption=format(sj1, ′00′)
label3(sy).forecolor=qbcolor(ys)
end if
if sy=6 then′如果索引值等于6
timer1.enabled=false ′关闭定时器
command1.enabled=true ′使命令按钮有效(即可重新开始抽奖)
end if
end sub
单击工具栏上的“启动”按钮,启动抽奖程序。单击“开始”按钮,label1控件将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快速显示1~32之间的数字,并在label3控件数组中产生一组7个数字的中奖号码。再次单击“开始”按钮,程序将自动清除label3控件数组中的内容,并重新产生一组7个数字的中奖号码(与前面的不相同)。
<篇3:职高VB教学心得
职高VB教学心得
职高VB教学心得文/郭瑞青
摘 要:在VB教学中,针对职高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VB教学;兴趣;方法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特点。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我校职高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内容分为设计程序界面和编写程序代码两部分。对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概念都是全新的,普遍觉得枯燥、难懂、不感兴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掌握呢?我在几轮的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常遇到学生不入门、不细心、常出错等问题。比如,常把对象名text写成txet;事件与属性分不清;枯燥的代码更是觉得难以理解,不愿意研究,归根结底还是兴趣不高造成的。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前导入,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将学生的熟悉的、感兴趣的及热点问题进行融合,制作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如,我在讲文本框时(Text Box),将Windows、QQ等界截图,制作案例。课前,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完成的冲动,然后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运行和总结,掌握各知识点。
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不能及时地突破一个个难点,日子久了,难点堆积就会吓倒一大批学生。因此,快速有效地突破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生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用到的一些方法。
1.类比法
类比法的关键就是将抽象的问题迁移到日常中熟悉的事物上,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促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用不同的事物作类比。如,介绍对象的属性概念时,可以用一个人的性别、身高、体重等属性作类比;介绍对象的方法时,可以用一个人会吃饭、会睡觉、会唱歌等作类比。
学习变量时,因为这个概念太抽象了,让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到底是何物,加上早已习惯了“=”的用法,对于变量的值随时变化更是难以理解,这就成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死记法
当然,只有理解了,才能让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跟不上,尽管你使用了各种方法还是不能理解,这种情况下,只能死记了。如:Int函数,它的功能是取不大于本身的最大整数。但对负数取整时总有学生出错,没办法只好记住:“凡是有尾的,正的直接截尾;负的先减1,再截尾。”自此以后,再没有学生出错了。再如,产生[a,b]区间内随机整数:Int(Rnd*(b-a+1))+a.
3.总结归纳法
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学生很认真地学习,但还是常常出错或容易混淆。为此,我尝试用总结归纳法将一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给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如,函数中的Int函数和Fix函数;Spc函数和Space函数;Space函数和Tab函数等。
三、改变实践教学方法
由于要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在实际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及习题的练习,而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通过程序的运行检验自己的想法;二要注重实践课的启发、引导,学生基础较差,虽然讲例题时听明白了,到真正自己动手时,绝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需要教师“设计任务→启发→引导→尝试、探索、观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总结。
四、培养正确的编程思想
在VB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将问题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细化,将大问题细分为小问题,直到满足每一个要求,再用基本语句实现。在授课时,要注重培养正确的编程思想,这样学生才会有全局观念,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勤思考、多尝试,定会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清华,关维娟。谈《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2]谢红霞,杜建生。《VB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0)。
[3]陈炎龙。高职高专VB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篇4:职高VB教学心得
职高VB教学心得
摘 要:在VB教学中,针对职高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VB教学;兴趣;方法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特点。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我校职高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内容分为设计程序界面和编写程序代码两部分。对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概念都是全新的,普遍觉得枯燥、难懂、不感兴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掌握呢?我在几轮的教学中有下面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常遇到学生不入门、不细心、常出错等问题。比如,常把对象名text写成txet;事件与属性分不清;枯燥的代码更是觉得难以理解,不愿意研究,归根结底还是兴趣不高造成的。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前导入,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将学生的熟悉的、感兴趣的及热点问题进行融合,制作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如,我在讲文本框时(Text Box),将Windows、QQ等界截图,制作案例。课前,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完成的冲动,然后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运行和总结,掌握各知识点。
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不能及时地突破一个个难点,日子久了,难点堆积就会吓倒一大批学生。因此,快速有效地突破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生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用到的一些方法。
1.类比法
类比法的关键就是将抽象的问题迁移到日常中熟悉的事物上,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促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用不同的事物作类比。如,介绍对象的属性概念时,可以用一个人的性别、身高、体重等属性作类比;介绍对象的方法时,可以用一个人会吃饭、会睡觉、会唱歌等作类比。
学习变量时,因为这个概念太抽象了,让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到底是何物,加上早已习惯了“=”的用法,对于变量的值随时变化更是难以理解,这就成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死记法
当然,只有理解了,才能让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跟不上,尽管你使用了各种方法还是不能理解,这种情况下,只能死记了。如:Int函数,它的功能是取不大于本身的最大整数。但对负数取整时总有学生出错,没办法只好记住:“凡是有尾的,正的直接截尾;负的先减1,再截尾。”自此以后,再没有学生出错了。再如,产生区间内随机整数:Int(Rnd*(b-a+1))+a.
3.总结归纳法
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学生很认真地学习,但还是常常出错或容易混淆。为此,我尝试用总结归纳法将一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给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如,函数中的Int函数和Fix函数;Spc函数和Space函数;Space函数和Tab函数等。
三、改变实践教学方法
由于要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在实际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及习题的练习,而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通过程序的运行检验自己的想法;二要注重实践课的启发、引导,学生基础较差,虽然讲例题时听明白了,到真正自己动手时,绝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需要教师“设计任务→启发→引导→尝试、探索、观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总结。
四、培养正确的编程思想
在VB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将问题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细化,将大问题细分为小问题,直到满足每一个要求,再用基本语句实现。在授课时,要注重培养正确的编程思想,这样学生才会有全局观念,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勤思考、多尝试,定会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篇5:VB例题
VB的特点、运行环境、对象、属性、方法、事件各概念,尤其是方法和事件的区分,
熟悉VB的IDE,VB开发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
特点:GUI(集成开发环境)、OLE(对象的连接和嵌入)、OOP(面向对象);
运行环境:Windows(VB5.0以上在32位操作系统)
方法:对象可以执行的`动作或行为;(主动性)
事件:使某个对象进入活动状态的一种操作或动作。(被动性)
篇6:VB例题
1、VB的使用目的是( ),
A. 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 B.图象处理
C.制作WAV文件 D.文字处理
2、一个对象可以执行的动作和可被对象识别的动作分别称为( )。
A.方法、事件 B.事件、方法 C.方法、属性 D.事件、属性
3、一只白色的足球被踢进球门,则白色、足球、踢、进球门是( )。
A. 属性、对象、方法、事件 B.属性、对象、事件、方法
C.对象、属性、方法、事件 D.对象、属性、事件、方法
篇7: vb教案
vb教案
第 1 次课教案
章 节: 第一章 Visual Basic 基础
第1 节Visual Basic 概述 第 2 节 VB 的安装与启动
第3 节Visual Basic6.0 的集成开发环境
上机试验1 认识VB 界面,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教学任务:
掌握:VB6.0 的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属性、
代码编辑器、立即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窗体布局窗口
理解:VB 做为高级编程语言的特点及编程思想
了解:VB 的发展史及VB6.0 的安装与启动方法
重点及难点:
重点:VB 的编程思想及其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菜单栏、工
具栏、各窗口的使用
难点:VB 的编程思想
教学内容提要:
一、Visual Basic 简介及版本
二、Visual Basic 特点
三、Visual Basic 的安装过程及软硬件环境要求
四、Visual Basic6.0 的启动
五、Visual Basic 的菜单栏、工具箱的介绍
篇8:VB教学案例设计的总体思路及其实例解析
VB教学案例设计的总体思路及其实例解析
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VB课程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选取和设计高质量VB教学案例的.总体思路,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作 者:李志辉 LI Zhi-hui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刊 名:计算机教育 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案例设计 总体思路 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法篇9:用VB 设计条形码轻印刷系统VB
用VB 设计条形码轻印刷系统 ---- 条 形 码 技 术 简 介 ---- 条 形 码 作 为 一 种 识 别 输 入 技 术, 由 于 其 显 而 易 见 的 快 速、准 确、低 廉 等 优 点,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商 品 流 通、图 书 馆 管 理 等 众 多 的 自 动 化 管 理 系 统 中,
用VB 设计条形码轻印刷系统
---- 条 形 码 技 术 简 介
---- 条 形 码 作 为 一 种 识 别 输 入 技 术, 由 于 其 显 而 易 见 的 快 速、准 确、低 廉 等 优 点,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商 品 流 通、图 书 馆 管 理 等 众 多 的 自 动 化 管 理 系 统 中。
---- 条 形 码 是 利 用 条( 着 色 部 份)、空( 非 着 色 部 份) 及 其 宽、窄 的 交 替 变 换 来 表 达 信 息。 每 一 种 编 码, 都 制 定 有 字 符 与 条 空、宽 窄 表 达 的 对 应 关 系, 只 要 遵 循 这 一 标 准 打 印 出 来 的 条、空 交 替 排 列 的“ 图 形 符 号”, 这 一“ 图 形 符 号” 中 就 包 含 了 字 符 信 息; 当 识 读 器 划 过 这 一“ 图 形 符 号” 时, 这 一 条、空 交 替 排 列 的 信 息 通 过 光 线 反 射, 在 识 读 器 内, 这 种 光 信 号 被 转 换 成 数 字 信 号, 再 经 过 相 应 的 解 码 软 件, 就 能 将“ 图 形 符 号” 还 原 成 字 符 信 息。
---- 三 九 码 是 一 种 应 用 比 较 普 遍 的 条 形 码, 它 长 度 可 变、可 校 验, 容 纳 的 字 符 多 达43 个( 包 括 数 字0~9、字 母A~Z 及 其 它 七 个 特 殊 字 符)。 由 于 在 表 示 每 一 字 符 时, 使 用9 个 元 素, 其 中3 个 宽 元 素、6 个 窄 元 素, 故 名39 码, 这3 个 宽 元 素 中 必 须 有 两 个 是 条( 有 四 个 特 殊 用 途 的 字 符 除 外)。 如 字 母“J” 的 编 码 规 则 为:“N N N N W W W N N”, 其 中N 表 示 窄 元 素,W 表 示 宽 元 素, 奇 数 位 为 条 元 素, 偶 数 位 为 空 元 素, 宽 窄 元 素 的 宽 度 尺 寸 比 为2~3, 且 在 同 一 个 条 码 中 必 须 是 固 定 的。 在 打 印 制 作 条 形 码 时, 条 是 需 要 打 印( 着 色) 的, 而 空 元 素 内 不 必 打 印 的, 不 过 要 将 其 宽 度 计 算 在 内。 对 于 某 一 要 打 印 的 字 符 串, 按 其 先 后 顺 序 打 印, 串 前 串 后 各 加 一 个“*” 符 号 做 为 起 始 符 与 终 止 符, 相 邻 的 字 符 间 在 打 印 时 由“ 位 空” 分 隔,“ 位 空” 类 似 空 元 素, 即 不 着 色 部 分, 其 宽 度 应 小 于1.35mm, 为 编 程 方 便, 通 常 取 为 一 个 窄 元 素 的 宽 度。
---- 条 形 码 的 制 作 有 制 版 印 刷、轻 印 刷 两 种 方 式, 轻 印 刷 是 指 使 用 普 通 打 印 机, 在 计 算 机 控 制 下 制 作 条 形 码。 这 种 制 作 方 法 灵 活, 成 本 较 低, 即 适 宜 于 同 一 号 码 的 单 条 制 作, 也 可 用 于 同 一 号 码 的 大 量 制 作, 这 一 特 点 是 制 版 印 刷 无 可 替 代 的。 使 用 计 算 机 软 件 打 印 条 形 码, 其 原 理 是 将 条 形 码 作 为 图 形 来 看 待, 用 编 程 语 言 中 的 绘 图 语 句- 画 矩 形 框, 在 相 应 的 坐 标 上 画 出 各 种 宽 度 不 同 的 条 元 素, 这 样 即 可 实 现 条 形 码 的 计 算 机 软 件 打 印。
---- VB 中 几 种 打 印 功 能 在 条 码 打 印 时 的 比 较
---- Visual Basic 是近年 来 比 较 流 行 的 编 程 语 言, 功 能 强 大, 易 学 易 用。Visual Basic 对 打 印 功 能 提 供 了 两 种 输 出 方 式: 一 是 首 先 将 条 码 输 出 到 某 一 对 象, 再 使 用 该 对 象 中Print 方 法, 将 其 输 出 到 打 印 机; 二 是 使 用 打 印 机 对 像Printer 绘 图。 下 面 对 这 种 方 法 做 个 比 较:
---- 一、将 条 形 码 图 在 窗 体 上 绘 出, 再 使 用PrintForm. 方 法 打 印 窗 体。
窄 条 打 印:Line (x,y)-step(i,h),,bf
宽 条 打 印:Line (x,y)-step(3*i,h),,bf 或
Line (x,y)-step(2*i,h),,bf
---- 再 使 用formname.PrintForm. 将 条 形 码 输 出 到 打 印 机。
---- 在 这 种 方 式 下, 窗 体 的 量 度 单 位 可 以 有:twip, point, picel 三 种 其 中 以twip 为 单 位 为 最 小。
---- 以twip 为 单 位, 对 条 形 码 来 说, 打 印 精 度 可 达30, 即 当 窄 元 素 宽 度 必 须 等 于 或 大 于30 时, 打 印 出 来 的 条 形 码 可 以 阅 读, 若 窄 元 素 的 宽 度 小 于30, 条 形 码 中 相 邻 的 条 会 粘 连 在 一 起, 无 法 识 读。 当 窄 元 素 宽 度 为30 时,“J10059” 六 位 字 符 条 码 尺 寸 为:67mm。
---- 以Picel 为 单 位, 打 印 精 度 可 达2, 当 窄 元 素 宽 度 为2 时,“J10059” 六 位 字 符 条 形 码 尺 寸 为80 mm 以 上。
---- 以Point 为 单 位, 打 印 精 度 可 达2, 当 窄 元 素 宽 度 为2 时,J10059 六 位 字 符 条 形 码 尺 寸 为110MM。
---- 二、直 接 使 用Printer.Line , 在 打 印 机 上 绘 画- 画 矩 形 框
窄 条 打 印:Printer.Line (x,y)-Step(i,h),,bf
宽 条 打 印:Printer.Line (x,y)-Step(3*i,h),,bf 或
Printer.Line (x,y)-Step(2*i,h),,bf
---- 用Printer.Line 打 印, 量 度 单 位 为 点, 最 小 精 度 为 达10, 当 窄 元 素 宽 为10 时,J10059 六 位 字 符 之 条 码 尺 寸 为:21MM。
---- 根 据 以 上 的 比 较, 使 用 第 二 种 方 法 打 印 输 入 的 条 形 码 精 度 最 高( 同 样 的 字 符 数, 尺 寸 最 短)。 很 显 然, 不 同 的 打 印 方 式, 分 别 有 不 同 的 适 用 范 围, 对 尺 寸 宽 度 要 求 不 高 的 情 况 下, 可 以 使 用 第 一 种 打 印 方 式, 若 对 条 形 码 尺 寸 要 求 较 严 格, 则 使 用 第 二 种 打 印 方 式 更 合 适。
---- 软 件 设 计
---- 一、菜 单 设 计: 由 于 条 形 码 轻 印 刷 软 件 相 对 说 来 是 一 个 很 小 的 系 统, 需 要 选 择 的 项 目 不 多, 可 以 不 设 置 菜 单, 而 将 全 部 的 操 作 由 窗 体 控 件 来 完 成,
如 果 使 用 上 述 的 第 一 种 打 印 方 式, 则 必 须 建 立 另 一 窗 体, 用 于 第 一 步 的 输 出 条 形 码 图 形。
---- 二、设 计 窗 体 控 件: 窗 体 中 的 控 件 包 括 两 大 类, 即: 参 数 设 置 框、打 印 操 作 按 钮。 本 列 设 计 的 窗 体 见 图 示。 本 列 给 出 的 是 一 个 对 参 数 没 有 设 置 功 能 的 窗 体, 有 兴 趣 的 读 者 可 以 在 此 基 础 上 自 行 补 充 它。
---- 对 于 打 印 参 数, 对 条 形 码 的 打 印 来 说, 需 要 指 定 的 参 数 大 致 有: 条 码 宽 窄 比: 3:1~2:1; 条 码 高; 窄 元 素 宽 度; 打 印 机 类 型 及 端 口; 打 印 份 数; 打 印 纸 尺 寸 规 格; 每 行 条 形 码 数; 每 个 条 码 的 字 符 数; 是 否 自 动 增 值 打 印; 增 值 步 长; 每 一 页 行 计 数 起 止 数; 终 止 码 等。
---- 本 列 设 计 了 八 个 按 钮, 其 作 用 分 别 是:
---- Begin- 单 号 条 形 码 打 印 开 始
---- Auto- 自 动 增 值 打 印 开 始
---- Page- 将 打 印 机 内 存 中 的 条 码( 不 足 一 页) 打 印 出 来
---- Cancel- 中 止 自 动 增 值 打 印
---- Delete- 清 除 打 印 机 内 存 中 的 未 打 印 条 码
---- Help- 帮 助 信 息
---- About- 版 本 及 设 计 信 息
---- Exit- 关 闭 系 统
---- 三、程 序 流 程:
---- 在 本 例 中, 条 形 码 的 打 印 分 为 单 号 打 印; 自 动 增 值 打 印 两 种。 单 号 打 印, 是 用 户 输 入 一 个 或 几 个 需 要 打 印 的 号 码 的 打 印 方 式; 而 自 动 增 值 打 印 是 用 户 指 定 起 始 号、终 止 号 及 增 加 步 长, 由 机 器 自 动 生 成 被 打 印 号 码 来 打 印。 其 实 这 两 种 方 式 在 打 印 时 的 操 作 是 完 全 一 样 的, 不 同 之 处 在 于 被 打 号 码 的 获 取,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由 于39 码 字 符 集 中 包 括 字 符, 在 自 动 增 值 时 要 与 纯 数 字 码 区 别。
---- 下 面 以 单 号 打 印 为 例, 介 绍 条 形 码 打 印 的 程 序 流 程。
---- 1 . 检 查 各 项 参 数 设 置 是 否 完 全 正 确, 若 正 确, 则 继 续, 否 则 退 出;
---- 2 . 获 取 各 项 参 数 设 置;
---- 3 . 为X 坐 标 取 初 值( 纸 的 左 边 打 印 边 界);
---- 4 .( 循 环A) 是 否 打 印 完 一 行(I 条 条 码) ? 是 则 转14;
---- 5 . 本 条 条 码 是 否 为 空 ? 是 则 将 横 坐 标 加 上 一 条 条 码 之 宽 度;
---- 6 . 打 印 起 始 符;
---- 7 .( 循 环B) 是 否 打 印 完 本 条 条 码(J 个 字 符) ? 是 则 转10;
---- 8 . 打 印 一 个 字 符 的 条 码;
---- 9 .( 循 环B) 下 一 个 字 符;
---- 10 . 打 印 终 止 符;
---- 11 . 修 改X 坐 标;
---- 12 .( 循 环A) 下 一 条 条 码
---- 13 . 修 改Y 坐 标;
---- 14 . 打 印 本 行 每 一 条 码 的 人 工 识 别 字 符;
---- 15 . 本 页 是 否 已 打 满 ? 是 则 打 印, 并 对 新 页 坐 标 初 始 化;
---- 16. 退 出
---- 四、程 序 代 码:
---- 用 于 检 查 参 数 设 置 正 确 性 的 程 序 主 要 从 各 项 参 数 间 的 关 系 去 检 查。 如 根 据 使 用 的 宽 度、高 度、每 行 条 码 数, 判 断 是 否 超 出 了 纸 的 打 印 范 围; 输 入 的 号 码 是 否 合 法 等。
---- 可 以 为 每 字 符 设 计 一 段 各 自 的 打 印 程 序, 这 种 方 式 编 程 简 单。 也 可 以 将 打 印 程 序 与 条 形 码 的 编 码 规 则 分 离, 通 过 参 数 传 递 某 一 字 符 的 编 码 规 则, 不 同 的 字 符 共 享 同 一 打 印 程 序。 本 列 采 用 前 一 种 方 式。 如 字 母“J” 的 编 码 规 则 为:“N N N N W W W N N”, 打 印 程 序 代 码 如 下:
Private Sub prn_J
Printer.Line (x, y)-Step(widt, high), , BF 注释:打印窄条
x = x + widt 注释:改变X坐标
x = x + widt 注释:打印窄空
Printer.Line (x, y)-Step(widt, high), , BF
x = x + widt
x = x + widt
Printer.Line (x, y)-Step(w_n * widt, high), , BF 注释:打印宽条
x = x + w_n * widt 注释:改变X坐标
x = x + w_n * widt 注释:打印宽空
Printer.Line (x, y)-Step(w_n * widt, high), , BF
x = x + w_n * widt
x = x + widt
Printer.Line (x, y)-Step(widt, high), , BF
x = x + widt
x = x + widt 注释:打印位空
End Sub
---- 其 中x,y 分 别 为 坐 标 值,w_n 为 宽 窄 元 素 宽 度 比, widt 为 窄 元 素 的 宽 度 值( 点), high 为 条 形 码 高 度, 每 打 印 一 个 条 元 素, 应 立 即 改 变X 坐 标, 以 便 打 印 下 一 个 元 素; 打 印 空 元 素 时, 由 于 是 不 着 色, 只 需 改 变X 坐 标 即 可; 每 一 个 字 符 打 印 结 束 时, 应 打 印 一 个 位 空( 本 列 中 位 空 宽 度 等 于 窄 空)。 其 它 的42 个 字 符 的 编 码 规 则, 读 者 可 以 在 有 关 条 形 码 技 术 的 文 献 中 查 到。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0:基于VB的分布式监控系统通信设计
分布式监控系统已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许多企业对于中小规模的设备,如中小型热电厂和水电站,出于硬件软件投资利润率和性能价格比的考虑,常常是自行开发或参与开发本企业的监控系统。而许多企业在成套引进大型DCS系统后,也常因实际情况而需要自行开发或改进其监控系统。
分布式监控系统以微机为基础,用数据通信将微机连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对工业过程进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因此,分布式监控系统中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Visual Basic开发语言具有简洁明了、编程效率高、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利用
VB中的多种通信手段,可实现分布式监控系统的多种通信功能。
篇11:基于VB的分布式监控系统通信设计
分布式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站可直接与现场带有标准RS―232C接口的智能仪表、PLC和单片机等链接,并可通过扩展控制卡形成一个数据采集子网,以高速准确地获取数据。VB的MSCOMM通信控件具有完善的串口数据发送和接受功能,利用它可以屏蔽对硬件的.操作,简易快捷地进行串行通信编程。
本文的实例为上位机与OMRON 200HG系列PLC的1:N链接通信。带有RS―485接口通信板的PLC直接挂在RS―485总线上,上位机通过RS―232C /RS―
485转换器与总线相连,这样即构成数据采集子网,甚至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小型分布式监控系统。其它仪器仪表设备,只要是标准串口都可以类似方式直接或间接与上位机链接。
关于VB的MSCOMM控件可参考相关资料。本例通信程序摘要如下:
(1) 初始化程序
Mscomm1.Commport=2 ’ 选择COM2
Mscomm1.Settings=”9600,N,8,2” ’ 设置通信参数
Mscomm1.Inputlen=0 ’ 读入接收缓冲区全部字符
Mscomm1.OutbufferSize=256 ’ 设置发送缓冲区大小
Mscomm1.InbufferSize=512 ’ 设置接收缓冲区大小
Mscomm1.PortOpen=True ’打开
COM2
(2) 发送命令程序
比如读取节点号03的PLC中IR000到IR009的内容,并放到tag1字符串变量中,此时有:
Dim Command, node, begin, number as string
Dim Answerlen as integer
node=”03” ’节点号
Command=”RR” ’命令为读IR区
篇12:基于VB的分布式监控系统通信设计
基于VB的分布式监控系统通信设计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利用VB的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分布式监控系统的多种通信功能,对每一种通信手段给出其原理和应用实例。关键词 VB 通信 串行口 控件 DDE API
The Communication Design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VB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alization of many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application on lots of communication methods of VB.
Key Words: VB, Communication, Serial Port, Control Box, DDE, API
1. 概论
分布式监控系统已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许多企业对于中小规模的设备,如中小型热电厂和水电站,出于硬件软件投资利润率和性能价格比的考虑,常常是自行开发或参与开发本企业的监控系统。而许多企业在成套引进大型DCS系统后,也常因实际情况而需要自行开发或改进其监控系统。
分布式监控系统以微机为基础,用数据通信将微机连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对工业过程进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因此,分布式监控系统中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Visual Basic开发语言具有简洁明了、编程效率高、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利用VB中的多种通信手段,可实现分布式监控系统的多种通信功能。
2. 与下位机的通信
分布式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站可直接与现场带有标准RS-232C接口的智能仪表、PLC和单片机等链接,并可通过扩展控制卡形成一个数据采集子网,以高速准确地获取数据。VB的MSCOMM通信控件具有完善的串口数据发送和接受功能,利用它可以屏蔽对硬件的操作,简易快捷地进行串行通信编程。
本文的实例为上位机与OMRON 200HG系列PLC的1:N链接通信。带有RS-485接口通信板的PLC直接挂在RS-485总线上,上位机通过RS-232C /RS-485转换器与总线相连,这样即构成数据采集子网,甚至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小型分布式监控系统。其它仪器仪表设备,只要是标准串口都可以类似方式直接或间接与上位机链接。
关于VB的MSCOMM控件可参考相关资料。本例通信程序摘要如下:
(1) 初始化程序
Mscomm1.Commport=2 ' 选择COM2
Mscomm1.Settings=“9600,N,8,2” ' 设置通信参数
Mscomm1.Inputlen=0 ' 读入接收缓冲区全部字符
Mscomm1.OutbufferSize=256 ' 设置发送缓冲区大小
Mscomm1.InbufferSize=512 ' 设置接收缓冲区大小
Mscomm1.PortOpen=True '打开COM2
(2) 发送命令程序
比如读取节点号03的PLC中IR000到IR009的内容,并放到tag1字符串变量中,此时有:
Dim Command, node, begin, number as string
Dim Answerlen as integer
node=“03” '节点号
Command=“RR” '命令为读IR区
begin=“0000” '从IR000开始
number=10 '读取长度
Answerlen=51 '计算接收字符串长度
进行命令发送和接收应答处理:
Dim FCS, I as integer
Dim s ,f as string
s=“@”+node+Commad+begin+number
FCS=0
For i=1 to Len(s)
FCS=FCS xor Asc(Mid$(s,i,1) ) '帧校验码FCS
Next i
f=Hex$(FCS)
If Len(f)=1 Then f=“0”+f
Commfrm.MSComm1.Output=s + f + “*” + CHR$(13) '命令帧发送
Do
Dummy=DoEvents
Loop Untill Commfrm.MSComm1.InbufferCount >= Answerlen '等待应答帧
Do tag1= Commfrm.MSComm1.Input
Loop Un
till Commfrm.MSComm1.InbufferCount=0 '读完应答帧
上述程序具有相当的通用性,对于其它设备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数据帧格式,因而只需做相应少量修改即可。
3. 节点自身的“通信”
节点自身的“通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严格说来应是VB应用程序利用DDE技术与本节点其它Windows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换。DDE(Dynamic Data Exchange)即动态数据交换,它是Windows支持的三种内部通信机制之一,是应用程序间通过共享内存进行进程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应用程序间进行数据交换称为“会话”(Conversation),申请会话端叫客户(Client),响应申请端叫服务器(Server)。一旦客户与服务器间建立起DDE所需的数据链路就可自动进行数据交换。
在监控系统开发中,工控组态软件以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其计算功能受到一定限制,而VB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并且还能承担数据采集、报表打印等功能。这就需要在VB应用程序与组态软件应用程序间进行动态数据交换。
VB中只有TextBox、PictureBox、Label和Form可以与其它应用程序进行动态数据交换,控件用于DDE的属性项有LinkTopic(连接主题)、LinkItem(连接项)、LinkMode(连接模式)和LinkTimeout(连接等待时间)。
这里以本实验室的小型分布式监控实验系统为例,介绍一个VB应用程序与组态王5.0应用程序间实现DDE的实例。
3.1 VB作为Server,组态王作为Client
当有些参数需要从VB应用程序传输到组态王应用程序,如VB从PLC采集水位值参数至程序Ser.vbp的Text1,再将数据动态传递给组态王的I/O变量SW,这时VB作为Server,组态王作为Client。
VB程序Ser.vbp 中属性设置如下(Form1为Text1所在窗体):
Form1.LinkTopic = “water” 数据交换的话题
Form1.LinkMode = 1 作为服务器
组态王的设置如下:
新建一个名为vbdde的DDE设备,服务程序名Ser,话题名water,数据交换方式为标准WINDOWS项目交换。新建一个名为SW的I/O变量,连接设备设为vbdde,项目名设为Text1。
3.2 组态王作为Server,VB作为Client
当有些参数需要从组态王传输到VB,如为了提高变频器电压以提升泵速,可在组态王应用程序中改变I/O变量BS值并动态传递给VB的Text2,VB接收到数据后经处理再传递给PLC相应继电器区。这时组态王作为Server,VB作为Client。
组态王设置如下:
新建一个名为BS的I/O变量,连接设备设为已建立的vbdde设备,项目名设为bengsu。
VB程序Ser.vbp中设置如下:
Text2.LinkTopic = “view|tagname”
Text2.LinkItem = “bengsu”
Text2.LinkMode = 1
TextBox控件有无连接、自动式连接、被动式连接和通知式连接四种连接模式,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 网络通信
VB6.0与旧版本相比较,最明显的特点是增加了强大的网络功能,将其用于分布式监控系统中可以轻松地实现远程通信。VB的WINSOCK控件有效屏蔽了对WINDOWS套接字的'低层操作,可方便地建立起网络中任意两个具有唯一IP地址节点间的连接,并通过UDP或TC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可用于创建Client/Server应用程序。
本文举分布式监控系统中节点间通信的实例,其中节点A(IP地址202.114.102.134)作为服务器负责某一区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内有一名为TCPServer的Winsock控件;节点B(IP地址202.114.102.135)是同级或上一级的某一节点,作为客户机,其程序内有一名为TCPClient的Winsock控件。
节点A服务器核心程序如下:
(1)初始化程序
tcpserver(0).RemoteHostIP = 202.114.102.135
tcpserver(0).LocalPort = 1001 'tcpserver(0)专用于侦听
tcpserver(0).Listen
(2)发送数据程序
tcpserver(Index).SendData Text1.Text
(3)处理客户机连接请求程序
Private Sub TCPServer_ConnectionRequest(Index As Integer, ByVal requestID As Long)
Load tcpserver(Index)
tcpserver(Index).Accept requestID
End Sub
(4)客户机数据到达处理程序
Private Sub TCPServer_DataArrival(Index As Integer,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RD As String
tcpserver(Index).GetData RD, vbString
txtRD.text=RD
tcpserver(Index).SendData RD
End Sub
(5)关闭连接程序
Private Sub TCPServer_Close(Index As Integer)
tcpserver(Index).Close
Unload tcpserver(Index)
End Sub
以上程序着重说明Winsock控件的主要属性、方法和事件,如要实现多进程(多个客户程序同时运行),可应用创建控件数组来代表已连接的控件实例的方法处理。
节点B客户机核心程序如下:
Private ConnectFlag As Boolean '设置判断是否连接标志
(1)初始化程序
TCPClient.RemoteHost IP= 202.114.102.134 '远程计算机IP地址
TCPClient.RemotePort = 1001 '远程计算机端口
ConnectFlag = False
(2)申请连接程序
If Not ConnectFlag Then
TCPClient.Close
TCPClient.Connect
Do
DoEvents
Loop Until TCPClient.State = sckConnected
ConnectFlag = True
End Sub
(3)数据到达处理程序
Private Sub TCPClient_DataArrival(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RD As String
TCPClient.GetData RD, vbString
txtRD.text = RD
End Sub
(4)发送数据程序
TCPClient.SendData txtSD.Text
(5)关闭连接程序
Private Sub TCPClient_Close()
TCPClient.Close
Do
DoEvents
Loop Until TCPClient.State = sckClosed
ConnectFlag = False
End Sub
5. 远程通信
当监控系统的一些重要信息,如严重事故,需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即实现远程通信时,可以利用网络中某一连接至Internet的带有MODEM的节点,通过MODEM自动拨打电话,将信息及时地送达有关部门。
应用VB的MSCOMM控件可实现这一功能,基本方法与下位机通信类似。这里介绍调用API函数直接写I/O端口,使用设备控制块DCB的方法拨打电话并挂起MODEM。
首先利用VB的API Viewer浏览器在module1模块中声明对以下函数、数据类型和常量的引用:
CreateFile 函数
CloseHandle 函数
BuildCommDCB 函数
SetCommState 函数
DCB数据类型
GENERIC_READ常量
GENERIC_WRITE 常量
OPEN_EXISTING 常量
(1) MODEM设置子程序
Public Function ModemSetup( ) As Boolean
Dim lResult As Long
Dim lCommHandle As Long
Dim DCB_Comm As DCB
Dim tDCBConfig As String
ModemSetup = True
'指定lCommHandle为通信源对象的句柄
lCommHandle = CreateFile(COM2,GENERIC_READ Or GENERIC_WRITE, _
0&, 0&, OPEN_EXISTING, 0&, 0&)
'构造DCB对象的初始化字符串
tDCBConfig = “baud=9600” & “parity=NONE” & “data=8” & “stops=1”
'用初始化字符串指定DCB对象的规范
lResult = BuildCommDCB(tDCBConfig, DCB_Comm)
'根据指定DCB对象的规范来设定通信设备
lResult = SetCommState(lCommHandle, DCB_Comm)
lResult = CloseHandle(lCommHandle)
End Function
(2)发送数据子程序
Public Function ModemSD(tComm As String, tModemSend As String) As Boolean
Dim nModem As Integer
ModemSS = True
nModem = FreeFile
Open tComm For Output As nModem
Print #nModem, tModemSend
Close #nModem
End Function
(3)主程序
ModemSetup
ModemSS(COM2, “ATDT” &“02767802169”& vbCr)
ModemSS(COM2, “ATDT” & txt1.Text & vbCr)
ModemSS(COM2, “ATH” & vbCr)
本例重在说明基本原理,没有加入错误捕获陷阱及通信异常处理。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应用VB开发分布式监控系统的各种通信功能的基本原理和实例。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用VB开发通信程序简洁明了,编程效率高,可维护性好,尤其适用于自行开发中小型分布式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 俞旭明等,Visual Basic 6.0网络开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2. 陶文伟等,InTouch和VB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电脑与信息技术,1999,(6)
3. C200HX/C200HG/C200HE编程手册,日本欧姆龙公司,1997
篇13:用MSGBOX函数设计版权信息。VB
用MSGBOX函数设计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可用来设计简易的版权信息,它只能显示文本,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可采用它,优点是非常方便,比如在菜单ABOUT项中显示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的用法如下:MsgBox msg [, [type][, title] ] msg ―需要显示的文字信
用MSGBOX函数设计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可用来设计简易的版权信息,它只能显示文本,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可采用它,优点是非常方便,比如在菜单ABOUT项中显示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的用法如下:MsgBox msg [, [type][, title] ]
msg ―需要显示的文字信息,如版权信息,
type―按钮显示选择项。
如 0 只显示 OK按钮(确省选择),4 显示 Yes 和 No 按钮
title―标题文字信息。
MSGBOX最多能显示1024个字符, 超出的将被截去;它可自动换行,如果你想强制换行的话需要在换行处加入换行符CHR(10)。
例子:
Sub Form_Click
Msg1 = ” Copyright (c) 1996” & Chr(10) & Ver
1.0 ” ’分两行显示
MsgBox Msg1, 0, ”Copyright demo” ’只显示一个OK按钮
End Sub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4:基于VB的GPS信息数据的处理模块设计
基于VB的GPS信息数据的处理模块设计
Visual Basic由于功能强大和应用灵活,同时得到Microsoft系统的很好支持,因此Visual Basic经常用作串口通信开发工具.本文探讨如何将通过计算机串口接收来的GPS数据,并利用开发的'显示类控件进行GPS数据的回放功能.
作 者:童文俊 荆晶 张晶 Tong Wenjun Jing Jing Zhang Jing 作者单位:童文俊,张晶,Tong Wenjun,Zhang Jing(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荆晶,Jing Jing(中国防卫科技学院,河北,065201)
刊 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9(5) 分类号:P228.4 关键词:GPS NMEA协议 $ GPRMC数据格式篇15: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前两周中我们进行的VB课程设计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与完整的接触软件设计。我们组的题目是关于“俄罗斯方块游戏”的设计。我在组内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也有许多体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自己第一次全面接触软件的制作过程。以前仅仅是对软件的开发有一个大体的印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对软件的开发有了切身的体会。软件并不像我原来所想的'那样十分神秘,而是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和流程,就能够比较规范的完成一个软件的制作。软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依然有所欠缺。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与知识层次。
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对VB的编程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进步。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其实各种计算机语言是有相通之处的。在以前的 学习中,我只接触过C语言,这次在VB课程设计中,我发现C语言中的许多知识可以应用到VB中,两者具有相通的数据结构。所以我认为现在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要贪多,而应耐心的学好一门主要的计算机语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其他的语言,这样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编程是十分辛苦的。在课程设计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在不断的调试程序和修改代码中完成的。有时,这种生活令人感到乏味和疲倦,但是在这种近似枯燥的生活中,我的编程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课程设计中我最大的收获。以前学习计算机语言,总是静不下心来,不能认真的看书。这次课程设计,为了顺利的完成编程工作,我认真的学习了VB语言,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学习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效果。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按小组进行的,我们的小组由两名同学组成。软件的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团体的智慧结晶。这次课程设计也给了我们一次体验团体合作的机会。在课程设计中,我深深的体会到集体的智慧于力量是个人所无法比拟的。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有问题两个人一起讨论解决,大大节省了时间。互相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得以较好的完成。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但在课程设计的这些体会要应用到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去。在新的学期,我觉得自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才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课程设计已经已经完美解暑,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打来了很多新的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成绩有新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 职高VB教学心得
★ vb心得体会范文
★ vb试题及答案
★ VB学习心得体会
★ vb实习报告
★ VB实训总结
vb教学设计(推荐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