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四海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我要一本书》三课时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要一本书》三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我要一本书》三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一本书》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是个热爱学习的,爱动脑筋,遇事沉着勇敢的好孩子,懂得应该向他学习。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不顾一切、颠簸、奖赏等词语。
3、能按照单元学习提示读懂可后及作业本上指定的句子的意思,能用更想要造句。
4、能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不顾一切词语的理解,体会罗蒙诺索夫在危急关头的沉着勇敢、热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第三节父亲哪个反问句和称赞罗蒙诺索夫的那句话。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遇风暴的大海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生字,学习研究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5分)
创设情景,星期天,爸爸给你10元钱,你上街准备买什么?
(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买的东西不作任何评价,留待课文学完后评价。
1、齐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交流提问。(我是谁?我要怎样的一本书?这个要求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读准字音,划出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组织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介绍罗蒙诺索夫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字词语。
(1)、说说你学懂了哪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2)、教师强调个别生字注意点。颠簸(笔画)鹿(中间部分)黎(下面部分)
(3)、学生书写生字。
(4)说说你学懂了哪个词语?交流。
(5)、齐读词语。
4、讨论: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5、初步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
四、教学第一节。(6分)
1、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从中知道了关于罗蒙诺索夫的那几点情况?
2、交流。(生平、家庭)
3、齐读第一节。
五、作业:(1分)
生字词语找写三遍。课文读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生字词语,细读课文2、3自然段,落实句子训练,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3分)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生共同制定目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罗蒙诺索夫是个勇敢、爱劳动、爱科学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深入研究。(28分)
1、自读课文,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罗蒙诺索夫是个勇敢、爱劳动,袄学习的人。
2、交流。
(1)不顾一切是指那些情况?(海上刮起狂风--------颠簸。)理解颠簸一词,并教学书写。朗读体会罗蒙诺索夫的勇敢。课件展示
(2)难道一件皮衣还比不上一本书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完成课后练习3。
用上难道表示什么?朗读体会惊奇的语气。
展开想象,想一想父亲会怎么想?交流。
朗读体会。
(3)爸爸,衣服和书比,我更想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从更想要中体会到什么?从中你知道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对学习,对知识的热爱。)
朗读这句话体会。
理解黎明、浪潮的意思。
#讨论:一本书与一件皮衣哪一样值钱?为什么罗蒙诺索夫选择的是书?交流。
(4)、齐读罗蒙诺索夫一连窜的问题。
说说他要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看了罗蒙诺索夫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5)、这孩子真有出息!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重点理解出息。
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说说父亲为什么称赞他的儿子有出息?
自由地读一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5分)
1、齐读第三段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3分)
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1分)
完成作业本上1、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语。(10分)
1、齐读生字词语。
2、听写生字词语。
二、回顾全文。(15分)
1、自由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出了罗蒙诺索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集体品一评读的好不好?为什么?
4、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什么样的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读集体读表演读
6、你觉得班中谁是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
*7、现在,如果给你10元钱,你会用它干什么?
三、指导作业(10分)
1、照样子写词语。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
颠簸对( )
小时侯对( )
黑夜对( )
惩罚对( )
2、用难道说话。
难道
3、用为什么和怎么提问?
4、完成作业。
板书:
不顾一切 勇敢
我要一本书 我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爱学习有出息
捕鱼 爱劳动
篇2:小学语文三年级《我要一本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我要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是个热爱学习,爱动脑筋,遇事沉着勇敢的好孩子,懂得应该向他学习。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不顾一切”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照“单元提示”读懂课后以及作业本上指定句子的意思;能用“更想要”造句。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不顾一切”等重点词语,体会罗蒙诺索夫在危急关头的'沉着和勇敢以及从小热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课文第3段中父亲那个带反问语气的问话和称赞罗蒙诺索夫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过程:
一、揭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讨论。
1、课题中的我指谁?
2、父亲为什么要奖赏罗蒙诺索夫鹿皮上衣?他为什么不要上衣,而要一本书?
三、二读课文
1、轻声朗读,注意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课文读通。
2、用——?文中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内容。
四、读后反馈检查。
五、三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六、集体讨论,释疑。
七、学习第三段。
1、快速默读思考:这一段着重写了罗蒙诺索夫的什么好品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讨论:一件皮衣值钱,还是一本书值钱?罗蒙诺索夫为什么要一本书,而不要皮上衣?
3、理解:黎明、浪潮
八、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目标:巩固字词,细读2、3自然段,落实句子理解的训练,完成相关的作业
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这段一共有几句话?仔细读这句话,说说:从这两句话里你知道了关于罗蒙诺索夫的哪几点情况?
二、第3自然段人物角色朗读训练。
1、练习分角色读。
2、理解“惊奇”的意思。思考:父亲听了罗蒙诺索夫说“我要一本书”之后,为什么感到惊奇?
3、讨论:为什么罗蒙诺索夫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三、照样子说词语练习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颠簸”对
“黑夜”对()“惩罚”对()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怎样的书?
五、作业练习。
第三课时
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段,完成作业。
过程:
一、复习。
二、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段。
四、读全文,思考:
1、罗蒙诺索夫的什么品格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说说你自己表现很勇敢的一件事情。
五、完成作业。
篇3:《我要一本书》教学设计之一
《我要一本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
看了罗蒙诺索夫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5)、“这孩子真有出息!”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重点理解“出息”。
读一读课文1-3 自然段,说说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说说父亲为什么称赞他的儿子有出息?
自由地读一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5分)
1、齐读第三段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3分)
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1分)
完成作业本上1、2、3、4 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语。(10分)
1、齐读生字词语。
2、听写生字词语。
二、回顾全文。(15分)
1、自由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出了罗蒙诺索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集体品一评读的好不好?为什么?
4、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什么样的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读――集体读――表演读
6、你觉得班中谁是“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
*7、现在,如果给你10元钱,你会用它干什么?
三、指导作业(10 分)
1、照样子写词语。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
颠簸对( )
小时侯对( )
黑夜对( )
惩罚对( )
2、用“难道”说话。
难道――
3、用为什么和怎么提问?
4、完成作业。
板书:
不顾一切 勇敢
我要一本书 我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爱学习“有出息
捕鱼 爱劳动◆[5月11日]
---------------------------
篇4:《我要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是个热爱学习的,爱动脑筋,遇事沉着勇敢的好孩子,懂得应该向他学习。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不顾一切、颠簸、奖赏等词语。
3、能按照单元学习提示读懂可后及作业本上指定的句子的意思,能用更想要造句。
4、能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不顾一切词语的理解,体会罗蒙诺索夫在危急关头的沉着勇敢、热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第三节父亲哪个反问句和称赞罗蒙诺索夫的那句话。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遇风暴的大海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生字,学习研究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5分)
*创设情景,星期天,爸爸给你10元钱,你上街准备买什么?(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买的东西不作任何评价,留待课文学完后评价。
1、齐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交流提问。(我是谁?我要怎样的一本书?这个要求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读准字音,划出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组织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介绍罗蒙诺索夫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字词语。
(1)、说说你学懂了哪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2、)教师强调个别生字注意点。颠簸(笔画)鹿(中间部分)黎(下面部分)
(3)、学生书写生字。
(4)说说你学懂了哪个词语?交流。
(5)、齐读词语。
4、讨论: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5、初步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
四、教学第一节。(6分)
1、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从中知道了关于罗蒙诺索夫的那几点情况?
2、交流。(生平、家庭)
3、齐读第一节。
五、作业:(1分)
生字词语找写三遍。课文读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巩固生字词语,细读课文2、3自然段,落实句子训练,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3分)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生共同制定目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罗蒙诺索夫是个勇敢、爱劳动、爱科学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深入研究。(28分)
1、自读课文,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罗蒙诺索夫是个勇敢、爱劳动,袄学习的人。
2、交流。
(1)不顾一切是指那些情况?(海上刮起狂风--------颠簸。)理解颠簸一词,并教学书写。朗读体会罗蒙诺索夫的勇敢。课件展示
(2)难道一件皮衣还比不上一本书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完成课后练习3 。
用上难道表示什么?朗读体会惊奇的语气。
展开想象,想一想父亲会怎么想?交流。
朗读体会 。
(3)爸爸,衣服和书比,我更想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从更想要中体会到什么?从中你知道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对学习,对知识的热爱。)
朗读这句话体会。
理解黎明、浪潮的意思。
#讨论:一本书与一件皮衣哪一样值钱?为什么罗蒙诺索夫选择的是书?交流。
(4)、齐读罗蒙诺索夫一连窜的问题。
说说他要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看了罗蒙诺索夫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5)、这孩子真有出息!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 ?重点理解出息。
读一读课文1-3 自然段,说说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说说父亲为什么称赞他的儿子有出息?
自由地读一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5分)
1、齐读第三段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3分)
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1分)
完成作业本上1、2、3、4 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语。(10分)
1、齐读生字词语。
2、听写生字词语。
二、回顾全文。(15分)
1、自由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出了罗蒙诺索夫是个什么样的 人?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集体品一评读的好不好?为什么?
4、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什么样的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读集体读表演读
6、你觉得班中谁是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
*7、现在,如果给你10元钱,你会用它干什么?
三、指导作业(10 分)
1、照样子写词语。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
颠簸对( )
小时侯对( )
黑夜对( )
惩罚对( )
2、用难道说话。
难道
3、用为什么和怎么提问?
4、完成作业。
板书:
不顾一切 勇敢
我要一本书 我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爱学习有出息
捕鱼 爱劳动
篇5:课文《我要一本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并能将生字新词输入电脑。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顾一切、爬上、扎紧”等词语的意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词的语气。
4、学习罗蒙若索夫从小酷爱读书,求知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大意,弄懂罗蒙诺索夫为什么不要鹿皮上衣而要书本。
2、难点:理解文章为什么夸奖有“出息”。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拼音读通课文,学习新词。
2、知道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3、能说清罗蒙诺索夫为什么不要皮上衣而要一本书。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2、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记忆。
(1)读题中的“我”指谁?他要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2)父亲为什么要奖赏罗蒙诺索夫皮上衣?他为什么不要而要一本书?
3、二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自学新词。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4、反馈,检查,学习生字、词语。
△释疑讨论。
△认读词语。
5、三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你觉得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6、集体讨论,释疑。
7、作业:完成《生字抄写本》(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重点理解第2段。
2、训练第三段的人物角色朗读。
3、能回答为什么说罗蒙诺索夫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教育学生学习罗蒙诺索夫勇敢、热爱读书的好品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接上节课的问题: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2、切入重点段,引导学习第2段。
(1)哪一段着重反映了罗蒙诺索夫的勇敢?
(2)齐读,自读,划出最能反映勇敢的一个词。
(3)理解“不顾一切”,说说“这一切”包括了哪些内容。
(4)第几句话写出了当时的危险?划出来读读。
(5)有感情地读读。
(6)讨论:“不顾一切、爬上”等词可以看出他的勇敢,那么在这篇课文中还写了他身上的什么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你从哪里看出?(讨论)理解“一件皮上衣值钱,还是一本书值钱?”明白“罗蒙诺索夫为什么要一本书,而不要皮上衣”的原因。
(2)理解“浪潮、出息”等词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体会父亲的话。
(4)小结。
4、回讲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共有几句?
(2)细读这两句话:从这儿你知道关于罗蒙诺索夫的哪几点情况?
5、齐读全文,自由讨论。
(1)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要一本什么书?
(2)如果爸爸妈妈要奖赏你一件东西,你要什么?为什么?
6、作业练习
(1)找反义词:狂风巨浪——( ) 颠簸——( )
黑夜——( ) 惩罚——( )
(2)课堂作业(2)
板书:
8、我要一本书
勇敢:不顾一切 爬上桅杆
扎紧 帆 有出息
好学:我要一本
篇6:课文《我要一本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并能将生字新词输入电脑。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顾一切、爬上、扎紧等词语的意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词的语气。
4、学习罗蒙若索夫从小酷爱读书,求知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大意,弄懂罗蒙诺索夫为什么不要鹿皮上衣而要书本。
2、难点:理解文章为什么夸奖有出息。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拼音读通课文,学习新词。
2、知道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3、能说清罗蒙诺索夫为什么不要皮上衣而要一本书。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2、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记忆。
(1)读题中的我指谁?他要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2)父亲为什么要奖赏罗蒙诺索夫皮上衣?他为什么不要而要一本书?
3、二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自学新词。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4、反馈,检查,学习生字、词语。
△释疑讨论。
△认读词语。
5、三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你觉得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6、集体讨论,释疑。
7、作业:完成《生字抄写本》(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重点理解第2段。
2、训练第三段的人物角色朗读。
3、能回答为什么说罗蒙诺索夫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教育学生学习罗蒙诺索夫勇敢、热爱读书的好品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接上节课的问题: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2、切入重点段,引导学习第2段。
(1)哪一段着重反映了罗蒙诺索夫的勇敢?
(2)齐读,自读,划出最能反映勇敢的一个词。
(3)理解不顾一切,说说这一切包括了哪些内容。
(4)第几句话写出了当时的危险?划出来读读。
(5)有感情地读读。
(6)讨论:不顾一切、爬上等词可以看出他的勇敢,那么在这篇课文中还写了他身上的什么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你从哪里看出?(讨论)理解一件皮上衣值钱,还是一本书值钱?明白罗蒙诺索夫为什么要一本书,而不要皮上衣的原因。
(2)理解浪潮、出息等词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体会父亲的话。
(4)小结。
4、回讲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共有几句?
(2)细读这两句话:从这儿你知道关于罗蒙诺索夫的哪几点情况?
5、齐读全文,自由讨论。
(1)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要一本什么书?
(2)如果爸爸妈妈要奖赏你一件东西,你要什么?为什么?
6、作业练习
(1)找反义词:狂风巨浪( ) 颠簸( )
黑夜( ) 惩罚( )
(2)课堂作业(2)
板书:
8、我要一本书
勇敢:不顾一切 爬上桅杆
扎紧 帆 有出息
好学:我要一本
篇7:小学语文二年级《我要一本书》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我要一本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是个热爱学习的,爱动脑筋,遇事沉着勇敢的好孩子,懂得应该向他学习。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不顾一切、颠簸、奖赏”等词语。
3、能按照“单元学习提示”读懂可后及作业本上指定的句子的意思,能用“更想要”造句。
4、能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不顾一切”词语的理解,体会罗蒙诺索夫在危急关头的沉着勇敢、热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第三节父亲哪个反问句和称赞罗蒙诺索夫的那句话。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遇风暴的大海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生字,学习研究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5分)
*创设情景,星期天,爸爸给你10元钱,你上街准备买什么?(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买的东西不作任何评价,留待课文学完后评价。
1、齐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交流提问。(我是谁?我要怎样的一本书?这个要求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读准字音,划出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组织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介绍罗蒙诺索夫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字词语。
(1)、说说你学懂了哪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2、)教师强调个别生字注意点。颠簸(笔画)鹿(中间部分)黎(下面部分)
(3)、学生书写生字。
(4)说说你学懂了哪个词语?交流。
(5)、齐读词语。
4、讨论: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5、初步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
四、教学第一节。(6分)
1、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从中知道了关于罗蒙诺索夫的那几点情况?
2、交流。(生平、家庭)
3、齐读第一节。
五、作业:(1分)
生字词语找写三遍。课文读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生字词语,细读课文2、3自然段,落实句子训练,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3分)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生共同制定目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罗蒙诺索夫是个勇敢、爱劳动、爱科学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深入研究。(28分)
1、自读课文,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罗蒙诺索夫是个勇敢、爱劳动,袄学习的人。
2、交流。
(1)“不顾一切”是指那些情况?(海上刮起狂风--------颠簸。)理解“颠簸”一词,并教学书写。朗读体会罗蒙诺索夫的勇敢。课件展示
(2)难道一件皮衣还比不上一本书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完成课后练习3 。
用上“难道”表示什么?朗读体会惊奇的语气。
展开想象,想一想父亲会怎么想?交流。
朗读体会 。
(3)“爸爸,衣服和书比,我更想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从“更想要”中体会到什么?从中你知道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对学习,对知识的热爱。)
朗读这句话体会。
理解“黎明、浪潮”的意思。
#讨论:一本书与一件皮衣哪一样值钱?为什么罗蒙诺索夫选择的是书?交流。
(4)、齐读罗蒙诺索夫一连窜的问题。
说说他要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看了罗蒙诺索夫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5)、“这孩子真有出息!”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 ?重点理解“出息”。
读一读课文1-3 自然段,说说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说说父亲为什么称赞他的儿子有出息?
自由地读一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5分)
1、齐读第三段课文。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3分)
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1分)
完成作业本上1、2、3、4 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语。(10分)
1、齐读生字词语。
2、听写生字词语。
二、回顾全文。(15分)
1、自由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出了罗蒙诺索夫是个什么样的 人?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集体品一评读的好不好?为什么?
4、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什么样的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读——集体读——表演读
6、你觉得班中谁是“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
*7、现在,如果给你10元钱,你会用它干什么?
三、指导作业(10 分)
1、照样子写词语。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
颠簸对( )
小时侯对( )
黑夜对( )
惩罚对( )
2、用“难道”说话。
难道——
3、用为什么和怎么提问?
4、完成作业。
板书:
不顾一切 勇敢
我要一本书 我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爱学习“有出息
捕鱼 爱劳动
篇8:《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一段的内容,会写“盯、治、怪”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葫芦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有个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可是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起来揭开谜底。
二、民主导学
(一)还记得葫芦架上是怎样一幅情景吗?
的葫芦藤
()的小花
()的小葫芦
(二)可是,有一天,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完成这节课的第一个任务。大声自由地阅读课文第二到四自然段,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小提示:用横线划出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话。
1、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你和老师划出的句子一样吗?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对比: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感受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和动作。思考:“盯”和“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并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3、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他可爱的小葫芦,他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小葫芦身上了,你们听,他是怎么说的?
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的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和你的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2、师生齐读。体会重读“别”“快”,感受邻居急切的态度。
3、可是,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意见没有?为什么感到奇怪?他是怎么想的?
4、对比: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我会改:下这么大的雨,你还要出去玩?
这么点小伤,还要哭?
对比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最后他的葫芦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2、你明白了什么?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五)任务二:书写生字盯、治、怪
三、检测导结
1、我会连。
慢慢地说
自言自语地问
奇怪地变
2、我会说。
小明还能不去上学?
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葫芦
篇9:《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
教师谈话: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
4、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5、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6、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他又是怎样说的呢?
7、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5)、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传送营养
蚜虫吃叶子
篇10:《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会写“谢、想”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吗?
(出示葫芦)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强调“芦”读轻声。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与葫芦有关的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学生跟教师书空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指导看图
1、课后大家都复习课文了吧?现在出示词语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指名开火车认读词语)
2、教学生字
3、出示填空,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看插图
这篇课文为我们配了两幅插图,你们注意看了吗?现在我们一起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两幅插图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插图,交流自己的发现)
5、质疑:看了两幅图,你的心里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预设: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6、教师小结:瞧,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不仅对课文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能产生问题,看来仔细看插图也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
7、这两幅图对应课文哪两个自然段?
三、图文结合,学习一、四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提出要求:边听边画,画出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
2、指名读画的句子。其他同学思考:你认为葫芦美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细长、长满、雪白”等词语感受葫芦的美,并告诉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也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3、出示图片、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导朗读)
4、种葫芦的人喜欢它们吗?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句子:这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抓住“每天、看几次”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们都喜欢,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情感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6、师生评价,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结合插图,说说此刻自己的心情。
2、再次产生问题:为什么葫芦会落呢?
过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大家到二、三自然段里寻找答案。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大家觉得他的做法对吗?(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找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出示练习:一次失败怕什么!
这样的小病还用打针?
4、此时此刻,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五、思维拓展
假设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叶子上又有了蚜虫,那个人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六、作业超市
1、.回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寓言故事:《盲人摸象》、《黔驴技穷》。
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可爱
生虫落了
篇11: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篇12:《过桥》三课时教学设计
《过桥》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 hòu màn
雷锋 时候 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本1、2题。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
过雨()去()又()
时()两()云()有()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
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
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
3、在这样的情况下,雷锋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
4、打开幻灯,练习说话: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5、出示句子:
bēi
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去。放学后,雷锋又把bēi
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来。
①指名朗读。思考: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圈出有关词语。
②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a.一个一个是几个?它和一个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b.看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背过去和背过来的不同意思。
c.背过来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又字?
③指导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三、课堂小结
1、看幻灯,讲一讲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把比一比,再组词的作业 完成在练习本上。
2、《课堂作业 》第三题。
五、课外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
检查字词。总结课文。深化导行。完成有关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组词。
桥( )( )( )
河( )( )( )
2、《课堂作业 》第4题。
3、看幻灯,复述这个故事。
二、齐读课文
三、总结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雷锋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句子,齐读: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3、你准备怎样向雷锋学习?
四、作业 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第1题。
五、课外作业
向小朋友推荐课外读物,准备召开雷锋故事会。
附板书:
15、过桥
bd
上学时,一个一个 背过去
bd
放学后,又一个一个 背过来
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篇13:《丑小鸭》三课时教学设计
《丑小鸭》三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
“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字。(易错的字:烘、亏)
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习
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外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能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播放《丑小鸭》出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出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第1、2自然段的内容。
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第3自然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4自然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5自然段重点通过学生想象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6自然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7自然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选配音演员
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的配音演员竞选。
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合格小演员推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分组竞赛认读。
自荐讲《丑小鸭》的故事。
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写字指导
指导观察。
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注意区别“鹅”和“鸭”。
“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示范指导。
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明确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同桌互相订正。
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课外作业
选看《安徒生童话选》。
篇14:《失物招领》三课时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也许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生字“同”在上册已学过)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3. 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4.齐读(1-2)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口头组词:
先( ) 工( ) 去( ) 奶( )
失( ) 江( ) 专( ) 级( )
1. 写字指导:“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六)作业
自由读课文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用 “同 级 工”扩词
2.读(1-2)自然段。
(二)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
2. 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7.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7. 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8.分小组读3—8自然段.
(三)复习生字词
1.教学生字“才、队” 认字“准、备、请、双 各”
2.写字指导。“队”字的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双耳旁的写法上,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1) 读一组,比一组。读,积累词汇;比,区分每一组字。
(2) 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比比,再在全班读读比比。最好能借助课件或卡片,帮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 再进行口头组词.
4.用“准备”进行口头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回家后将这件事说给家人或朋友听。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3.再读课题,解释课题.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总结谈话
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板书:
12失物招领
失物→同学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 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一本书》三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