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0 03:37:10 作者:liyz2169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iyz216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观察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身边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有趣的观察》(板书课题,齐读)。学习了生字 词,我们先来复习下。(PPT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再来回顾下课文的大概内容,完成填空题。(PPT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题)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课文中的“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关于这个有趣的话题,我起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我”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

学生默读。

指名回答,师板书:我不相信 终于相信

师:“我”前后态度有什么不一样?我起先不相信是为什么?后来终于相信了又是因为什么?是什么改变了我的看法?

指名回答,师总结:是的,是“我”一步步的仔细观察,看到了现象后自己得出了结论。师板书:仔细观察

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圈出表示“我”认真观察的词语。指名回答,师板书:特意 紧盯

比较句子,PPT出示句子:a 我看着它。b 我紧盯着它。

指名读句子。

三、课堂练习

师:课文中写了“我”几次观察?是哪一次最终改变了“我”的看法?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小组内完成练习纸上的题。

学生朗读并做题,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仪反馈学生的练习。总结:只有一步步认真观察,才能最后得出结论。 师: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那让我们带着赞扬的语气再次读读课文吧。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师: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总结: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观察豆芽生长过程,写好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一次有趣的观察

特意

我不相信→仔细观察→看到现象→最终相信

紧盯

的观察,思考,把问号拉直变为叹号。)

篇2:《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学习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理清课文的思路。

3、学习观察的方法,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经验导入,整体感知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到自然中观察的发现(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一定的目的,观察要细心,耐心)。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文章,(师生共同板书:一次有趣的观察。)这篇文章有趣在哪里?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心思考,小作者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先后观察了几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学生交流已经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学习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熟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生生交流读懂的问题和读不懂的问题。

四、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我听到了什么问题?

2、我是怎么做的?

3、我看到了一些什么?

4、我观察到的结果是什么?

5、结论: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有许多新发展。

五、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六、课后实践,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

同学们在课下可养花种草,并进行观察,培养兴趣。

板书设计:

18一次有趣的实验

观察一:发现小芽长出来。

观察二:故意让豆蔓儿向左绕,结果豆蔓仍然向右绕。

观察三:连续观察,详细观察四个小时,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篇3:选读课《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身边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件出示:一朵朵桃花画面。

生欣赏,师:“这是什么?美吗?”

你们知道桃花一共有多少花瓣吗?导出“观察”一词。

师生共同书写“观察”。

2、你们平时对什么事物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吗?

生自由说:

今天,有一位朋友带着我们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好吗?板书并补充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读书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识记生字:蔓、缠、竟

①读生字②交流识记生字

3、理解字词:

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

究竟:结束

偷偷地:悄悄地,不知不觉地

4、解决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接着我们来观察扁豆的生长。

出示课件:扁豆的生长图

5、同学们,你们知道扁豆是怎样长的吗?

文中的“我”听大人说过呢!课文中是哪里讲到的呢?

指名说并读第1自然段。

6、课件出示句子:这是真的吗?

谁来读,读出疑问的的语气,多让学生读。

师:说明作者一定要自己观察观察

三、学习2——3自然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理解词语:绕、缠、奇怪、决心、抖(生可以演示理解)

2、“我”为了观察扁豆的生长过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3、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奇怪,它是怎么从左边转到右边的呢?”

指导读句子“第二天竹竿的右边。”

4、作者明明让蔓儿向左缠,面它偷偷地向右长,你们觉得奇怪吗?让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读句子“我很奇怪究竟。”

5、自由读第3自然段,划出作者的观察过程。

6、指名说说作者的观察过程。师板书

半小时

两个小时

每隔1小时

四小时

7、师小结:扁豆就是通过“蔓儿”的抖动,缠绕“慢”地向上生长。你们明白了“扁豆的生长”吗?你们觉得它的生长怎么样?

有趣,你们喜欢吗?

8、谁能带着喜欢的心情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通过小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扁豆的生长过程。谁来说说小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呢?

“观察”

10、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是怎样观察的。

生说,师板书:

作记号

紧盯着

还注意到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我”观察:仔细。

指导读,生齐读第3自然段。

11、作者通过自己实验、观察,终于明白了什么?

指名说。

出示句子:我终于爬的。

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好观察日记。

板书:

一次有趣的观察

半小时    做记号

生长   两个小时   紧盯着仔细

有趣   每隔1小时   还注意到观察

四小时

篇4:《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反思

在巡视孩子们合作学习时,我看了几个小组讨论第3个问题的情况。一个小组只是把课文分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很正确。我让他们简单地写一写每一段的意思,因时间关系,没能检查他们最后写的是什么。转到另一个小组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在那里一个劲地写,而旁边的孩子不停地说着。看他们的分段情况,嗯,不错,也是分了三个部分,同上一个组一样,只是他的段意写得太长了。在第二节课点评他们小组的段意时,告诉他们,他们第一段那么长的文字,用两个字就可以代替:怀疑。是呀,课文中的“我”正是对大人的话有所怀疑,才决定自己亲自动手试试看。当我问起第二段可以用两个什么样的字代替时,下面有孩子说道:观察。不错,正是观察,而且是非常认真的观察。说到第三段时,不用我说,他们很快地说出“结论”,自己的结论,也说明“我”相信了大人们的话。

最后,我与孩子们一起评出几个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并给他们发了扁豆、芸豆、豇豆的种子,并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把这些豆子种在教室里,有六个小组可以在班上种豆儿了。后面的事就是让他们观察,写(画)出观察日记,并证实课文中讲的“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嘿嘿!课文中讲的,我也不相信呢,自己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实的。我知道,我知道,有时候自己眼睛看到的也不是真的,但至少在种豆儿这个事儿上是真实的。

篇5:《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反思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18课《一次有趣的观察》。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试着让孩子们合作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在孩子们分组合作之前,给孩子们提出了合作学习要完成的三个任务。1、小组认读生字;2、解决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评一下小组成员谁的问题提得有研究价值,对于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可以给一面红旗,剩下的则画一个三角);3、试着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这个任务有些难了,不过,看孩子们的吧,能完成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

开始合作了,孩子们兴趣很高。以前,我大都是让他们合作完成生字的认读,这次我把学习整篇课文的学习任务都交给他们了,这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很快,大部分小组进入学习状态,个个拿着小字卡,像模像样地互相提问,遇到认读不好的成员,他们会使出浑身的本事解决同伴生字的认读问题。二十多分钟过去了,我让孩子们坐好,这回轮到我出场了。

先检查了孩子们生字的认读情况,从ABCD四个组中,各叫起一个小组,嘿嘿!这算是抽样检查吧。除一个小组的两个孩子组词稍书慢一点外,其他孩子认读比较顺利。接下来,我了解一下都有多少人提出的问题得红旗了,举手的孩子不足全班的四分之一。这些小家伙们,已经有了自己判断能力,他们完全说得出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得红旗,什么样的问题不可以得红旗。记得在学习第16课《邮票齿孔的故事》时,有孩子刚提出:邮票打孔是谁发明时,下面便“啊”声一片,因为,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阿切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提问题的孩子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是呀,如果把课文读完,这就不是问题了。学习第17课《画风》的时候,也有孩子提出:他们为什么画风?这个看似问题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既然不是问题,自然也就不用花时间去研究它了。在孩子们的提问中,帮助他们提炼问题,也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了。

篇6:《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反思

1、课前的律动游戏。

课前跟着小鸭做律动,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虽然跟教师比较陌生,但是有了动感的音乐和可爱的卡通人物,学生都兴奋地跟着做起了动作,脸上洋溢着快乐。

2、课前的师生熟悉。

先是看投影上教师的名字称呼教师,“名字就是给人叫的。”尽管学生不敢叫教师的名字,但是“这个老师亲和”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

接着的“男教师和女教师有什么不同?”的谈话简单,学生可以围绕主题放开说,可以消除学生对男教师的某些可能存在的偏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3、批评隐含在表扬中。

比如初读部分,教师让学生自己读,学生齐读完了全文。教师评语:“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团结,刚才老师请大家自己读,大家非要齐心协力一起读完。”在表扬声中把学生不认真倾听教师的要求的淡淡批评隐含在其中。足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原来课堂上可以出错。

4、游戏调节学生大脑。

观察同学换座位的游戏,与课文“观察”的主题相关,又调节了紧张疲劳的大脑,使学生完全放松了心情,师生关系达到完全和谐。

篇7:课题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设计

关于课题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次有趣的观察》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整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体现一个“趣”字:首先,这个题目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其次,“听大人说,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趣;其三,我种扁豆,特意把蔓儿从竹竿的左边绕缠,而蔓儿偷偷绕到了竹竿的右边。这太有趣了!于是“我”便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观察,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教学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默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保护学生自己读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好奇心强,又身处农村,对身边常见植物有比较多的了解和较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很容易在教师引导下对课题产生好奇心,对生发较强的`读书热情。加上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默读能力,课文语言又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

2、练习默读课文。

3、喜欢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②在默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题的“趣”。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策略(教具准备)

1、通过课件出示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具有特殊生活习性的植物(牵牛花、芙蓉树、睡莲)图片,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适时出示扁豆图片,激发探究欲望。

2、读课题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3、展示初读:检查生字读音,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默读中感悟扁豆生长的“有趣”。

5、在交流中体验观察的乐趣,从而喜欢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依次出示:牵牛花、芙蓉树、睡莲、扁豆图片

师: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2、由“扁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出“观察”一词。

板书:观察

大家知道吗?扁豆生长时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大家想知道到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朋友去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板书并补充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简要板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提示:

①划出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准确。

②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读通顺。

2、展示初读,纠正字音(重点纠正“蔓儿”读音)。

3、交流学情: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默读思考,感悟“有趣”(出示默读提示)

“我”听大人说, 。

起先,我 。

于是,我就 。

最后我终于相信 。

这真是一次 的观察。

(四)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你觉得扁豆的生长有趣吗?有趣表现在哪些句子中?

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有趣的句子。

2、感悟有趣:

(1)句1: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引导感悟趣一:扁豆是植物,它真的会向右绕着爬吗?

(2)句2: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起床了,跑去一看,扁豆蔓儿偷偷地绕到了竹竿的右边。

引导感悟趣二:它是怎么从左边转到右边的呢?

(3)句3: 星期天,我又把扁豆蔓儿从左边绕着缠在竹竿上,还在竹竿上用红墨水做了记号。

引导感悟趣3: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4)句4:我紧盯着它。过了半个小时,扁豆开始离开了记号,向右边移动。又过了两个小时,扁豆蔓儿离记号更远了。我还注意到,每隔一小时左右,扁豆蔓儿就突然抖一下。四个小时以后,扁豆蔓儿又转到竹竿右边,绕着缠上去了。

感悟趣4:扁豆蔓儿竟然会抖动,还会自己改变缠绕方向!

自由读第3自然段,划出作者的观察过程。

指名说说作者的观察过程。师板书:

半小时

两个小时

每隔1小时

四小时

小结:扁豆就是通过“蔓儿”的抖动,缠绕“慢”地向上生长。你们明白了“扁豆的生长”吗?

指导学生带着喜欢的心情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通过小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扁豆的生长过程。谁来说说小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呢?

“观察”

4、再读第3自然段,想想“我”是怎样观察的。

生说,师板书:

作记号

紧盯着

还注意到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读,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5、总结:学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终于明白了( ),我也终于明白了( )。

(五)讨论拓展:

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七、板书设计

18、一次有趣的观察

半小时 种

生长 两个小时 做记号

有趣 每隔1小时 紧盯着

四小时 还注意到

观察

八、练习设计

课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好观察日记。

篇8:一次有趣的观察

一、教材分析

《一次有趣的观察》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整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体现一个“趣”字:首先,这个题目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其次,“听大人说,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趣;其三,我种扁豆,特意把蔓儿从竹竿的左边绕缠,而蔓儿偷偷绕到了竹竿的右边。这太有趣了!于是“我”便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观察,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教学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默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保护学生自己读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好奇心强,又身处农村,对身边常见植物有比较多的了解和较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很容易在教师引导下对课题产生好奇心,对生发较强的读书热情。加上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默读能力,课文语言又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

2、练习默读课文。

3、喜欢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②在默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题的“趣”。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策略(教具准备)

1、通过课件出示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具有特殊生活习性的植物(牵牛花、芙蓉树、睡莲)图片,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适时出示扁豆图片,激发探究欲望。

2、读课题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3、展示初读:检查生字读音,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默读中感悟扁豆生长的“有趣”。

5、在交流中体验观察的乐趣,从而喜欢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依次出示:牵牛花、芙蓉树、睡莲、扁豆图片

师: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2、由“扁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出“观察”一词。

板书:观察

大家知道吗?扁豆生长时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大家想知道到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朋友去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板书并补充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简要板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提示:

①划出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准确。

②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读通顺。

2、展示初读,纠正字音(重点纠正“蔓儿”读音)。

3、交流学情: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默读思考,感悟“有趣”(出示默读提示)

“我”听大人说, 。

起先,我 。

于是,我就 。

最后我终于相信 。

这真是一次 的观察。

(四)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你觉得扁豆的生长有趣吗?有趣表现在哪些句子中?

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有趣的句子。

2、感悟有趣:

(1)句1: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引导感悟趣一:扁豆是植物,它真的会向右绕着爬吗?

(2)句2: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起床了,跑去一看,扁豆蔓儿偷偷地绕到了竹竿的右边。

引导感悟趣二:它是怎么从左边转到右边的呢?

(3)句3: 星期天,我又把扁豆蔓儿从左边绕着缠在竹竿上,还在竹竿上用红墨水做了记号。

引导感悟趣3: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4)句4:我紧盯着它。过了半个小时,扁豆开始离开了记号,向右边移动。又过了两个小时,扁豆蔓儿离记号更远了。我还注意到,每隔一小时左右,扁豆蔓儿就突然抖一下。四个小时以后,扁豆蔓儿又转到竹竿右边,绕着缠上去了。

感悟趣4:扁豆蔓儿竟然会抖动,还会自己改变缠绕方向!

自由读第3自然段,划出作者的观察过程。

指名说说作者的观察过程。师板书:

半小时

两个小时

每隔1小时

四小时

小结:扁豆就是通过“蔓儿”的抖动,缠绕“慢”地向上生长。你们明白了“扁豆的生长”吗?

指导学生带着喜欢的心情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通过小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扁豆的生长过程。谁来说说小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呢?

“观察”

4、再读第3自然段,想想“我”是怎样观察的。

生说,师板书:

作记号

紧盯着

还注意到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读,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5、总结:学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终于明白了( ),我也终于明白了( )。

(五)讨论拓展:

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七、板书设计

18、一次有趣的观察

半小时 种

生长 两个小时 做记号

有趣 每隔1小时 紧盯着

四小时 还注意到

观察

八、练习设计

课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好观察日记。

篇9: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我的生日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像个小白瓷人,头上光溜溜的,肚子大大的,两手腕叉在胸前,可爱极了。不过妈妈说:“这可不是用来玩的,只要在他的头部的小洞里每隔五天浇点水,它就会慢慢地长出头发来,越长越长,非常漂亮。”我疑惑地点了点头,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

刚开始,我试了好几天,小白瓷人立在窗台上一动不动,可没见一丝头发长出来。我就问妈妈:“为什么它老是不长头发啊?这是个假人,长不出头发吧,你骗我!臭妈妈!”妈妈笑了笑:“别急嘛,它要慢慢地长。”于是,我每天一放学就来到窗台上看他,想看看他真能长出什么样的头发。终于,有一天下午放学,我发现小瓷人的头顶有几小根小芽儿冒出来了,哦!原来小瓷人的肚子里有种子。那嫩黄嫩黄的小芽儿,像一根根魔法棒,真神奇!第二天再看,短短的,直直的,密密的,颜色也深一些了,哇!小瓷人仿佛理了个绿色小平头。我开心极了!忍不住马上就想看到它茂盛的一面。

接下几天,我更细心的照顾它了,它的“头发”也像小树芽儿一样,蹭蹭的往上长,长到了10厘米左右,那头顶上鲜艳又娇嫩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绿,格外美。奇怪的是,它不像别的草那样柔柔的,而是一根根直直的立着,有长的有短的,真是像小瓷人的头发,还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发型呢。

可是不久后,我发现,它的头发慢慢地由绿变黄了,这下怎么办呢,真是急死人啦!心想:也许是少了水吧。我就又浇了点水,可是第二天还是不见好转,过了几天,直直的头发弯了一点,而且颜色更暗了。这下子,本来长得十分帅气的.小瓷人一下子变成一个驼背的老爷爷。

渐渐地,它枯萎了。我忍不住地哭了起来。唉!我觉得花草树木,比起人类来,活得太短了!

篇10: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园里观察植物。

校园里的树上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我走进一看,发现一棵小树上的花正在争奇斗艳、千姿百态地开放着。这是我第一次目睹花儿开放,我很是兴奋,紧盯着它。但是有几个花骨朵还是迟迟不肯开放,她们好像很害羞呢!

过了一会儿,几个花骨朵好像大胆了,慢慢地张开了花瓣,这使我非常高兴。有许多盛开的花朵随风舞动,漂亮极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看到了花儿开放的整个过程。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啊!

篇11: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我家有一只活泼的小白兔,只要我一回家,它就爬高上低的.,好像要吃东西似的,尽管吃过饭了。有一回,我想观察一下小白兔是怎样吃东西的,我就拿着一片白菜叶喂它,我发现他不像人一样有两行牙歯,而只长了四颗上面两颗,下面两颗,吃东西就像订书机,咔嚓咔嚓,就咬断了菜叶,然后慢慢地品尝这顿美餐。

喂着喂着,我又在想兔子是怎么交流的?一天,我爷爷又买了一只小白兔,我就把它们放在一个笼子里,我还给它们分别取了名字,分别是“欣欣”和“乐乐”。我给它们喂了白菜叶,欣欣先上来咬了几口,又不吃了,我想,怎么不吃了呢?原来,它想跳到乐乐那里,告诉它这里有食物,俩只小白兔一起高高兴兴吃完了白菜叶。

这一次的观察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份关于探索大自然的工作。

篇12: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在我们学习的楼下,种着一颗高达的鸡蛋花树。远远看去鸡蛋花树就像一把绿色撑开的大伞。

它的树干很大很粗,颜色是棕色的,它的树枝有的像鸡爪,有的像扫把,有的还像叉子呢!

你可别忘了那么美丽的鸡蛋花,鸡蛋花像蛋白包着蛋黄一样,每当我一看见它就像吃它的蛋黄哦。这时一阵风吹过,花朵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清香幽雅。

每当下午4点,我就准时来到邓老师快乐作文这里学习,我就会看见那高大而美丽的鸡蛋花树,它就会向我挥手,好像在说:“下午好呀!”

这里的鸡蛋花树真美丽,我喜欢这里的鸡蛋花树。

篇13:《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教案简介:教学目的:1、认识蔓、缠、竟这些生字。会用终于说话。 2、研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感情朗读课文。 3、知道百闻不如一见,懂得要多留心细观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 1、展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图说

教学目的:1、认识“蔓、缠、竟”这些生字。会用“终于”说话。

2、研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感情朗读课文。

3、知道“百闻不如一见”,懂得要多留心细观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展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图说话。

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指名说话

2、揭题:画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他究竟在观察什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咱们到课文里看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给文章自然段标上序号。

a、结合课文插图,读了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

b、想一想,说一说。

“我”听大人说, 。起先,我 。于是,我就 。最后我终于相信 。这真是一次 的观察。

3、再看插图,读读词语。

扁豆蔓儿 终于

缠上去 观察

竹竿 究竟

特意 偷偷地

墙根 决定

(1)指名认读词语。理解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用这些词各说一句话。

三、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1、轻声读全文。

思考:在大人的谈话中,我听说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针对这一有趣的话题,我起先怎么想的?最后又是怎么认为的?用“——”划出有关“我”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

2、交流讨论,深入发现。

在交流反馈中出示句子:

a、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真的吗?我不相信,决定自己观察观察。

b、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

(1)指名读两句句子。“我”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起先我不相信是为什么?最后我终于相信又是为什么?

(2)再自由读这两句句子,留心标点“?”、“!”,从标点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想想,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两句话?指名挑战读,评价。

3、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态度?让我有这么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呢?

自由读2、3自然段

(1)小结:认真仔细的观察,亲眼看见的现象改变了我的态度。

(2)用“ ”划出“我”观察态度认真、仔细的句子。

a、交流反馈,理解品味“特意”、“看个究竟”、“紧盯”、“又”这些词的意思和用词准确。

b、在两次观察中,让“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c、比较句子。

我看着它。

我紧盯着它。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紧盯”?

d、课件展示扁豆蔓儿的有趣现象——从右边绕着爬。

4、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此时,你想对课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四、回顾总结,思考升华。

1、出示图片。看看“我”的神态,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一下。

想象:小主人公开心地对我们说什么呢?

2、课文中的“我”在一次有趣的观察中收获了什么?你们在《一次有趣的观察》里又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我不相信

仔细观察

一次有趣的观察 扁豆蔓儿向右绕爬 特意 紧盯

相信事实

终于相信

教学反思:

篇14: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3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大伯家的池塘边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于是我开始了对它的观察。

小蜗牛的颜色和土的颜色很相似,它的背上有个壳,壳上的纹路是向右旋转的。它的头上有四个触角,上面的一对触角是长长的,这对触角的上面有一双眼睛,下面是一对很小很短的触角。

小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比乌龟还慢,它爬过的地方有黏液。

它喜欢吃绿色的菜叶子。因为它喜欢吃农民伯伯种的菜,所以农民伯伯不喜欢它们。我很喜欢它们,因为它们也是一个小生命呀!

小蜗牛是很害羞的,当我们用手去摸它们触角的.时候,它们赶紧把自己缩到壳里面躲起来,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再偷偷地探出头来。

小蜗牛真可爱呀!

篇15: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嗨,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养过小鱼吧?那么,今天就让我给你们讲一下我养的小鱼吧!

小鱼真是五颜六色呀,有的像穿着红色的服装,有的像披着金色的婚纱,还有的像穿着黑色的西服……你们看,这些五彩缤纷的小鱼真漂亮啊!

小鱼的眼睛圆圆的,像一颗明亮的珍珠;它们嘴一张一合的,不时还会吐出一串串泡泡,像一串串珍珠项链;小鱼的鱼鳞又多又密,远远看去像一条条漂亮的波纹;小鱼的尾巴像一把扇子,在水里自由摆动。我还观察了它们睡觉时的样子。用放大镜认真观察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它们没有眼皮。

我真想变成一条小鱼和它们一起嬉戏玩耍呀!

篇16: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肯定进行过有趣的观察吧!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是多么的奇趣,蚂蚁搬家、蜜蜂采蜜,植物开花都让我们得到了新的启示,而蚂蚁运食也给了我新的感悟,且听我细细讲来吧!

一天,太阳炙烤着大地,像要把人烤化了似的。我出门刚走到院里,突然发现一只半死半活的甲虫躺在路边,只有触角还在动。我蹲了下来,看它还能不能走路。这时,两只蚂蚁走了过来,我心想:“这下有好戏看了!”于是,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蚂蚁,只见它们慢慢地靠近甲虫,好像要试探甲虫死没死,甲虫好像发现了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像是在给蚂蚁一个警告。这时,只见这两只柔弱的小蚂蚁似乎被吓住了,立刻回到了它们的“蚂蚁王国”。我想,它们是不是回去搬救兵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一会儿,那个不到一厘米长的洞穴里出来了一个“将军”,它比其它蚂蚁都大,触角也大,有着领导者的气势,其身后带着一条长长的黑色的“绳子”,直接向甲虫走来。很快,整条“绳子”断了。仔细一看,原来是许多蚂蚁争先恐后地往那巨大的甲虫身上围攻。可是,第一批蚂蚁被甲虫使劲一甩,都倒在了地上。其它的蚂蚁纷纷前来,一拥而上,竭尽全力地围攻甲虫,而刚才被甩出去的蚂蚁看到其它同伴在奋不顾身地战斗,就赶紧回去搬救兵。不一会儿,又有两支队伍出来了,把甲虫变成了一个“黑球”。几经折腾,甲虫死了,但这么大的甲虫怎么可能被抬进它们的洞穴呢?可是,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不一会儿,蚂蚁们像拆解师似的把甲虫分解成了几十个部分,大的几个蚂蚁抬,小的一个蚂蚁拖,而那几个大将军和几个小蚂蚁把甲虫最重的地方——身体,使劲抬了起来,终于搬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看到这一情景,我不禁感慨到蚂蚁虽然渺小,但团结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如果我们人类也有蚂蚁般的精神,那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这一次观察很有趣,我既从蚂蚁的身上受到了启发,又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蚂蚁们,我谢谢你们!

篇17: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哎呀妈呀!老师呀,你吓死我了,快把这可怕的东西拿开呀!”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金笔作文学校三楼五教室在上观察课呀!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在上课之前,高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只金蝉,金蝉都是活的,是让我们用来观察的。

开始观察金蝉了,金蝉的个头儿就和我的大拇指差不多大。金蝉的外壳又坚硬又光滑,活像一位身披铠甲的大将军。金蝉的头上长着两颗大眼睛,就像两颗又黑又亮的花椒籽一样。接着眼睛的下方是它的一张三角形的嘴巴,嘴巴上还有两根又细又长的胡须,就像老爷爷长长的胡子一样翘着,嘴巴的下方长着一根细细的.管子,你一碰它的细管,它就会用它那似两把大剪刀的钳子来夹你。不过,它的那一个细管的作用还很大呢!它用那根管子能扎进树干里吮吸树汁。它还有四条腿,整个金蝉看起来就像一条在海里划行的小船,四条腿就像船桨。

把金蝉反过来,你会看到它的尾部上有很多细长的斑纹,好像少女在手中摆动的金丝带。最有趣的是金蝉尖尖的小尾巴,这条尾巴就像一根针似的,如果你不注意就会把它的尾巴当作蜜蜂的尾巴,还会认为它会蛰你呢。你看,金蝉漂亮吧!

金蝉不仅漂亮,而且还是一味中药。金蝉的壳可以做药引,治疗许多疾病。经过我们对金蝉的了解,发现金蝉变身还是非常痛苦的,就和“化茧成蝶”的过程是一样痛苦的。

接着,我们观察完之后,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炸好的香喷喷的金蝉让我们品尝,我吃了一只,就还想要吃第二只,心想:这金蝉可真美味呀,闻着就知道很好吃,回家后我一定让妈妈做给我吃。

你们看,这次观察课好玩吧!可以让我们观察,又能让我们品尝,而且还能让我们知道金蝉的秘密,我还想再上一次这样的观察课,你们如果喜欢的话,也快来加入吧!

篇18: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

一个小花苞隐隐地藏在杂草丛中,无意间地一瞥,我发现了它,然后轻轻地蹲下来打量着这个弱小的生命:花苞呈渐变的粉色,每一片花瓣都紧紧地收拢着,生怕别人看到它似的。这时,一阵微风轻轻拂过,这个小生命也随风左右摇动,仿佛花苞马上要掉下来似的。我想:也许过几天这花苞就奄奄一息了吧。于是我稍显失落地慢慢悠悠地退出草丛。

过了一天,我在外面玩耍,这时忽然下起了雨,我连忙往家里跑,无意中又路过了那草丛,我出于好奇心想看看那个花苞是否还在。我惊奇地发现,花苞不仅没掉,反而张开了两三片花瓣:雨水丝毫不留情地拍打在她那柔弱的身上,可她并没有低头,她勇敢地站在风雨中,不相信她自己悲惨的命运。雨,很快停了,几颗水珠从她粉红的脸上滑落,阳光帮她抹去泪水。我又发现另外两片花瓣也张开了,虽然这朵不知名的小花还没有后完全张开,但也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美丽,它的与众不同!我在心底庆幸,也在心底祝贺她又一次从危险中挺过来了。

又过了一天,这小花果然开放了,她灿烂的笑着,我仿佛看到她在发光,花蕊中还有一只小蜜蜂在采着蜜。我想:它一定很开心吧,因为它挺过来了,不仅成就了自己的美丽,也帮助了他人。

看到她,我似乎明白了,世间一切的美丽背后一定会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痛苦。也许你看到它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却不知道,它所经历的,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只有你去努力,去奋斗才能为自己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残忍的现实是美丽的前身,你要放宽心接受它并且让它蜕变成美丽的现实。

也许,你不是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雪梅;也许,你不是在花园中亭亭玉立的菊花;也许,你也不是优雅的荷花。但是你做好了你自己,这就足够了,一定会有人欣赏你的。

篇19:《一次有趣的观察》课件

《一次有趣的观察》课件

教学目的:

1、认识“蔓、缠、竟”这些生字。会用“终于”说话。

2、研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感情朗读课文。

3、知道“百闻不如一见”,懂得要多留心细观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展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图说话。

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指名说话

2、揭题:画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他究竟在观察什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咱们到课文里看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给文章自然段标上序号。

A、结合课文插图,读了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

B、想一想,说一说。

“我”听大人说, 。起先,我 。于是,我就 。最后我终于相信 。这真是一次 的观察。

3、再看插图,读读词语。

扁豆蔓儿 终于

缠上去 观察

竹竿 究竟

特意 偷偷地

墙根 决定

(1)指名认读词语。理解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用这些词各说一句话。

三、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1、轻声读全文。

思考:在大人的谈话中,我听说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针对这一有趣的话题,我起先怎么想的?最后又是怎么认为的?用“——”划出有关“我”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

2、交流讨论,深入发现。

在交流反馈中出示句子:

A、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真的吗?我不相信,决定自己观察观察。

B、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

(1)指名读两句句子。“我”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起先我不相信是为什么?最后我终于相信又是为什么?

(2)再自由读这两句句子,留心标点“?”、“!”,从标点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想想,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两句话?指名挑战读,评价。

3、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态度?让我有这么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呢?

自由读2、3自然段

(1)小结:认真仔细的观察,亲眼看见的现象改变了我的态度。

(2)用“ ”划出“我”观察态度认真、仔细的句子。

A、交流反馈,理解品味“特意”、“看个究竟”、“紧盯”、“又”这些词的意思和用词准确。

B、在两次观察中,让“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C、比较句子。

我看着它。

我紧盯着它。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紧盯”?

D、课件展示扁豆蔓儿的有趣现象——从右边绕着爬。

4、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此时,你想对课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四、回顾总结,思考升华

1、出示图片。看看“我”的神态,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一下。

想象:小主人公开心地对我们说什么呢?

2、课文中的“我”在一次有趣的观察中收获了什么?你们在《一次有趣的观察》里又收获了什么?

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600字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次有趣的观察》的教学反思

再来一次教学设计

稻谷的观察教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有趣的标点》教学设计

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一次有趣的元旦节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的范文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共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