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小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15 03:37:13 作者:hbbs6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hbbs6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记一次小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记一次小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记一次小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记一次小实验》

执教:连云港市 郑学宝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今天下午郑老师想和大家合作一堂作文课。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那是在?

生:在家里。

师:做过很多实验了,家里也做过实验。

生:我是在学校里二年级时做的实验。那同学们有没有写过记实验的作文。今天这节课,郑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记实验的作文的写法。

师:郑老师建议我们同学还是首先向例文学习,看看例文的作者他是怎样写以实验的,他的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精彩,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可以打开书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刚刚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当然也可以看我们的投影。好,看看哪个同学会学习、会总结、会借鉴,开始了。

生:学习例文。

师:好,大多数同学已经学好了,学好的同学你坐正。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通过读例文,你知道了记实验的作文该怎么写?你说。

生:我通过读例文,我知道了写一篇实验的作文一定要写老师是怎么做实验的。

师:嗯,这个实验的过程要把它写清楚,交代清楚。

生:还有写实验的起因。

师:这是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交代清楚。

生:还有做实验写完的时候,要把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写清楚。

师:也就是这个实验做完了结论是什么?把这个结论告诉大家。

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写有什么疑问。

师: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提出来。你真会学习。你说。

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师: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咱们做实验的顺序、经过、步骤就是实验。很好。

生:写做实验的作文一定要把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描写清楚。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听到没有。实验的过程要写,而实验的许多细节,要仔细观察,把它写具体了,真好。同学们你们看,他这篇例文啊,作者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精彩。

生:我觉得他写做实验的过程比较精彩。

师:比如,他写到什么的时候?

生:写道“老师……“

师:谁能帮助她,你说。

生:写道“赵老师往上面……同学们惊奇的瞪大眼。”

师:看到了吗?这一段,你为什么说这一段写得好呢?

生:因为他把赵老师怎样在烧杯里滴了碘酒,怎样地一黑,然后面糊变成什么颜色。

师:也就是赵老师的什么呀,写到了赵老师的动作。很好,请坐。还有吗?

生:还有之后老师把面糊变成了蓝色,同学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师:这个实验的现象写出来了,还有吗,你刚才想说的?

生:还有说明同学们看到它是怎样的,一下子很惊奇。

师:心情,是吧。写得也很灌木林。好,你说。

生:我觉得这篇作文开头写得好,它没有像别的作文一样,开头就写“今天,我们做什么实验……”等,它只是用一种开头就写别人说的话的方式,而且是赵老师的话,问题。

师:对了,关于这个实验的目的,他这个问题就问到了实验的目的。目的首先要交代清楚。同学们,你们真会学习,你们分析得非常透彻。郑老师把你们刚才所分析的这些,所整理的这些,郑老师总结了一下(看大屏幕),按实验的步骤写刚才已经说到了,实验的过程要写具体,这说到了。对,好的,实验的目的和结果要交代清楚这也说到了。对了,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说明你们很会自己学课文,这是我们写一次小实验,必须要注意的这样几条,咱们一起来把这几条读一读好吧。“记一次小实验,我要……”读。

生:读。

师:现在,写实验的招你可都学去了,现在能写了吗?

生:能。

师:能写怎么写啊?写咱们记忆当中的实验,你做过吗?那我们现场做一个实验。哦,现场做一个实验有没有好处啊,你说。

生:可以一边看,一边写,这样可以写得更具体一些。

生:这样写就可看出哪个同学写得好,哪个同学写得有点不好。

生:我学得现场做实验,可以让大家记忆是新的,不像以前模模糊糊的,一些细节已经记不清了。

师:哦,更具体一些,那么我们现场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可要注意仔细观察,仔细地用心去写。那咱们现在就做了。(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你说,你举手了。

生:我听过好像有一个人把一个分成两半的球,里面加什么东西,然后用许多马匹让他往相反的方向跑,但是好像加到第16匹马还是拉不开来。

师:你是在什么书上看到这个故事的?

生:在书上。

师:很会看书,说明我们多读书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真好。你知道的这个故事,大概是这么回事。你还想补充。

生:就是我在电视看到,是说两个小孩……

师:跟他的不一样。

生:内容是一样的。

师:哦,内容是一样的,也是马拉那半球,嗯是的,请坐。这个故事啊,发生在1654年,是一位德国科学家在马德堡城做的实。正如他所说的,两个普普通通的铜半球合在一起,不是添加了什么东西,而是抽了两铜半球之间的空气,拴上马来拉,结果拴上许多马,也没有拉得开。那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两个半球如此地难以分开呢?你可猜测,你说。

生:我认为是球里的空气被吸走后,有一种吸力。

师:吸力,你好像知道一点,但是不是那么准确,不是那么科学,没关系,我们今天的实验就是要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揭开那个谜底,是什么力量?你说。

生:让我们了解是什么力量让马都拉不开铜半球。

师:就是什么力量,让两个半球如此的难以分开,这是咱们的实验目的(师板书),这是马德里堡半球的模型,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你们看它有没有螺丝,有没有挂钩?(没有)你看一看,放在一起去把它们试一试,你大胆点。能打开是吧,请两个同学来帮帮我的忙,那一面两个大个的。你真要请你们俩好好帮我的忙,先把它拿好,不要让它们分开。现在我们要进行实验的第一步,你觉得第一步就该是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步应该是先把空气抽掉。

师:对了,应该抽气。(师板书)抽取半球之间的空气。这是就是(抽气筒),我们平时见到的那个是叫打气筒,本质区别在哪里?你说。

生:打气筒是向里边打气的。

师:是向里边注入空气的,这个呢?

生:这个是把一些物体里面的空气给抽出来。

师:给抽出来了。同学们看好了,郑老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师抽气)你看没问题了吗?那你们要使它们俩靠在一起。

现在第一步抽气开始,按照郑老师的经验,大概要抽30到40次,有耐心等吗?

生:有。

师:来,1、2、3、4、5,和我一起数8、9、10、11、12……,我可是尽力了,啊,尽力了,你怎么知道我尽力了,你说。

生:我看到郑老师有些喘气了。

师:我早就喘气了。

生:就有些太累了。

师:听到了郑老师的?

生:呼吸太……

师:很大的呼吸声对吗,急促的呼吸声,还有呢?你说。

生:郑老师好像有点站不稳了,手都有点发抖了。

师:对了,我都站不稳了,她看得真仔细。可能还有同学看得更仔细,你说。

生:郑老师本来拉得很快的,慢慢地就变慢下来了。

师:拉的速度放慢了,真聪明,你说。

生:郑老师一开始高兴地去拉的,后来神态有变化了。

师:神态有变化了,变得什么样了?

生:有点感觉很气喘吁吁的样子。

师:很吃力的梯子是吗?那两个同学你们可以说,来你。

生:而且你脸涨是通红。

师:你看得真仔细。灯光也挺亮的,能看得清楚,郑老师的脸都已经涨红了,你说。

生:郑老师后来拉的时候,很长很长时间才拉回去。

师:速度放慢了,同学们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就需要这样的观察。咱们沼气这个现场实验才不至于白做,是吧。你们看得真好,同学们,又有仔细观察,实验的人表情、动作、神态甚至包括他的语言、还有你自己的想象,你的体会,都可以成为我们这个实验里的内容,是吗?

生:是

师:多少下了?

生:30。

师:快到40下了,这时你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想说我们都快知道我个原理是真的还是假的?

师:呵,离谜语揭晓的时间已经不长了,你说。

生:我们马上就可以发现有奇迹了。

师:嗯,有奇迹,你说。

生:我想早点知道结果。

师:焦急,这是你的心情,照这样的词语说几个,看看你这时候的心情是什么?

生:我现在非常的焦急,因为我没看过这个实验,非常想知道这个实验是什么原理。

师:哦,很焦急,你说。

生:我也感觉已经很迫不及待的样子了。

师:迫不及待,说得多好呀,这词用得真好。你说。

生:我觉得我的心中是心急如焚。

师:哦,心急如焚。

生:我很想知道结果是怎样,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师:七上八下,嗯,真好,你们的体会我能理解,现在你们俩托着的的可以拿下。同学们,这第一步结束了,这抽气的过程已经结束,你觉得在这一过程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各有不同,观点不一样,没关系,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生:小组内说。

师:谁愿意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来,你说。

生:这个当中我最难忘的是抽气的过程。

师:说,把它说出来,能说就说。

生: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非常焦急,等着老师把第40下抽完。

师:我想知道你们刚才说郑老师尽力了,你们尽力了吗?

生:尽力了。

师:谁说的,你哪些说你尽力了。

生:因为我们也帮着给郑老师加油,在一旁数着。

师:你给鼓励了,你就参与了实验是吗?那你的加油声音怎么样,场上气氛怎么样,可以说明你也是挺努力的。来你说。

生: 有我胶在下面等得迫不及待了,也很心急。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谢谢同学们的加油。你说。

生:因为我们已经仔细地观察它了。

师:所以你能说出来了,刚才同学说得都挺不错的,同学们,现在试试了,第二步骤叫什么?(拉)拉开,郑老师等会写那两个字。现在我想就这两个同学就够了,好,你两轻轻地试一试,轻轻地。

生拉。

师:哦,同学们你们看他们尽力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尽力,从这个表情动作,咱们都可以看出你俩没尽力。别急,到这边来。能拉开吗你俩?拉不开,为什么拉不开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里面的空气没了,就像我们把一个瓶子放在水里,要费点力量才能拉出来。

师:那个力量太神奇了,太大了,你俩能拉开吗?咱们再请几个大个业帮助。你们一边三个,别动啊,先别忙,我告诉你们姿势,前腿马。别急,来明腿弓,后腿弓,咬紧牙齿,瞪大眼睛,同学们,喊1、2加油……

生:喊加油。

师:哦,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

生:哎呀,累死我了。

师:说不出话来了,你能不能说说你拉得时候,是怎样用力的?

生:我使劲,怎么样也……

师:这时候你的胳膊、腿有什么感觉?

生:酸死了。

师:你呢,你说说看。

生:实在太用力,我的手已经出汗,都有灰迹来了。

师:他的力量怩真得使出不少,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他们用劲儿?

生:看到了。

师:你都看到什么?

生:他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师: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他们的脸都涨得通红。

师:观察得挺仔细的,你说。

生:他们都非常用力。有些同学他们都眦起了牙,头上都冒出了汗。

师:汗都出来了,那是紧张的,又挺热的,还要从他们姿势上、动作上来分析,汗不能说明问题,我出淌汗了,那是紧张的汗,你说。

生:他们拉得都快跌倒下来了。

师:看起来那汗是真的。

生:他们都快趴到地上去了。

师:对啊,你们看到了吗?要不是郑老师扶他们一把,他们就真的跌地板上去了,你说。

生:我觉得他们把八辈子的劲都使出来了。

师:是呀,那劲儿都使光了。

生:他们几个“好手”脚都绷得紧紧的。

师:对啊,姿势观察得很清楚,你说。

生:连郑老师拔刀相助,也没能把它拉开。

师:郑老师拔刀相助,结果也很遗憾。

生:他们个个都牙齿咬得很紧很紧,使出全身的力气还是拔不出来。

师:他们说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是这体验吗?同学们,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很紧张,我害怕那个是永远拔不出来的。

师:你怕他们拨不开。想他们拨开,很急。

生:我认为他们能把球的拨炸掉。

师:拨炸掉嗯,你想象力还很丰富的,等会儿咱们把其中的原理说清楚,你就知道炸不了,来,你说。

生:我很奇怪,因为刚才郑老师给我实验的时候,我轻轻一掰就掰开,可是空气抽走产后,却为什么怎样也拉不开了。

师:嗯,我个问题越打越大了?有这感觉吗?

生:有。

师:算了,你们下去吧。就这么下去了,这么样就想下去了。

生:再来一次。

师:我觉得倒是应该再来几人,你喊,哪个大力士,你来喊。

注意,别忙同学们,仔细看清楚,这么多人,刚才你看到了他们这几位同学的表现,现在啊,你要注意体会一下,场上的同学们,大家你们是怎样的感受,场上大家的气氛是怎么的,然后叱,大家在场也包括几个队员,几个参与实验者,知不知道。好来,悠着点啊。同学们你们喊“预备,开始。”一二加油。

学生再拉。

师:好了,你别使劲了,同学们挺遗憾的是吧?不遗憾,再来这么多也拨不开。上位吗,同学们,刚才的那个场景真是很难忘,你能不能把你觉得最难忘的一个场景给选出来,告诉郑老师是哪一个过程?

生:是我上台拨的时候,然后呢,有好多人来拨都不开,有一人都拨倒掉了。

生:我一开始想人可能太少了,拨不开来。可是后来又来了那么多人,还是拨不开来。

师:就是后来又上那么多人的时候,你觉得那个环节挺精彩的。你说。

生:我学得他们拨的进修很精彩。因为他们拨的时候有四个人跌倒了。

师:都跌倒了。嗯,那个环节挺精彩的,你说。

生:我觉得是郑老师抽气的时候最精彩。

生:我觉得他们拔的时候很精彩,因为他们拔的时候有四个人跌倒了。

师:嗯,都跌倒了,那个环节挺精彩的。你说。

生:我觉得是郑老师抽气的时候最精彩。

师:嗯,那个时候挺精彩的。

生:我觉得是同学们在拉的过程中最精彩,因为我听见下面同学的喊声越来越大。

师:下面同学的喊声越来越大。场上的气氛他关注到了,真是一个有心人。

生:我看到一开始只有我和马竟成两个人在拔,后来变成四个,然后四个又变成十六个,就是越来越多,还是拔不开来。

师:好的,为什么。你还要再补充。

生:他们都快跌倒在地,而且他们脸都红了,牙好像都要掉了。

师:哦,牙咬得紧紧的,脸都憋红了。同学们,这个过程当中有表情,有动作,有我们大家的心理,同学们,老师的语言,还有大家参与活动时场上的气氛,都挺不错的,是吧。把它选择一个片段,最精彩的一个片段,把它写下来。你可以写一小段话,也可以写两三句话。实在不行写一两个词语也行啊。好吧,现在来打开你的练习本,咱们试着写点。

生练笔。师巡视。

师:好的,没写完的同学,咱们先放一放,我们听几位同学的作文看看,他的这个精彩片段究竟写得精彩不精彩?

生:只见十多位彪形大汉分别往两边使出吃奶的劲,也对那个马德堡半球无能为力,这时郑老师拔刀相助,可马德堡半球却仍然无情地吸附在一起。忽然,只听哗的一声,右边的四个同学全部齐刷刷地倒在地上。

师:写得真好,是吧。那个无情两个字就说明你有情。说明你这时候心里边特着急,是吧。真好,你的心理写得真好。你写得是……,读。

生: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拔不出来那,是人少了吧,老师好像看穿了我,便又请了十二位身强力壮的大个儿上来。前腿绷,后腿弓,一二三,顿时大家一起使出吃奶的力气向外拔,他们个个涨红了脸,拉得头上冒汗,四肢发抖,好像快要倒下去似的。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师:说得多好呀。还有哪一位同学写得是抽气的过程,好,你写了。

生:郑老师屏住呼吸,牙齿紧咬嘴唇,用力地拉,同学们在下面一二加油的喊着。喊道三十下时,我的心里十分紧张,我想:这两个半球会不会拉开来呢,郑老师抽完气,会不会连在一起呢?拉到三十七下时,郑老师满脸通红,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四十下了,我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两个马德堡半球,心里好像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似的。

师:这时候你特紧张,是吧。你写得真的很好。我都想啊,我们同学的这个作文,精彩的地方写得怎么就这么精彩呢。写得真好。好,所以我就想啊,现在你们就特别关心一个问题,这个马德堡半球郑老师什么时候把它打开。结论还没有,那么你告诉我,这两个半球在做实验以前和之后,它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生:做实验之前它的两个球里边有空气,但是做实验之后,它里边的空气都抽走了。

师:慢慢说,做实验之前。球里有空气,球外有没有?

生:球外也有空气。

师:哦,球外也有空气。现在我们在做实验第一步的时候使它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生:把球内的气给抽掉了。

师:球外依然有空气,说明谁在作怪?说。

生:是空气在作怪。

师:对了,是空气使我们难以把它拉开,同学们,原来里边也有空气的时候,里边也有向外的力量,外面也有向里的力量,他们对当。所以咱们轻轻地就拉开了。现在里边没有空气,只有外边有空气,外面有向里的力量,里面没有向外的力量。这个力量就叫做大气压力。(师板书)这就是我们这个实验的结论,是谁使我们难以拉开呢?同学们一起说,“大气压力”,怎么样使它打开?你说。

生:往里边再打一些气。

师:我用不着,旋纽一旋。听到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噗哧”一身。气全部被放光了。

师:是放光了,还是……对了,进去了。现在我请一个个小一点的女同学试一试。怎么样?很轻松。好的,同学们,这就是咱们今天实验的全部过程。同学们把目的交代清楚,结论告诉大家,中间的过程按照步骤去写,特别选择一个步骤把它具体。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记写实验的作文了。有兴趣写好吗?课后,你可以在你们老师的带领下花点时间去修改修改。把我们已经写好的段落放进去,就是一篇挺好的作文了。等会郑老师啊,抽空再去看看你们的作文,好不好?

生:好。

师:好,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记一次小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记一次劳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一次劳动》作文教案设计

时间:2003-10-14 18:14:42 来源:作文快活林 阅读3218次

记一次劳动(包括家务劳动)的要求是:“要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目的】

1.记叙一次劳动的全过程,做到真实、具体、完整、有次序。

2.仔细观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步骤】

(一)写前训练

1.在作文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次劳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观其情,见其人,闻其声,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激发写作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回忆,口述劳动经过、场面、表现。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最后一段时间你参加了哪些劳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②这项劳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的,有哪些人参加?③在劳动中大家表现得怎样?

2.比较下面几段话,看看哪一段写得具体、真实。

①我做饭时,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净。

③傍晚,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开始煮饭。我量了两碗米,再舀两瓢水倒进饭盆里,用手轻轻地搓。水浑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进盆里,让浮在水面上的糠皮、杂物顺水流掉。我又把杂在米中的稻壳和沙粒拣了出来。就这样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3.把下面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具体,要联系实际想一想,妈妈是怎样教的?洗衣服有哪些具体办法,要把过程写清楚。

〔例文〕

一天,妈妈指着盆子说:“小红,这是你换下来的衣服,泡在水里已经十多分钟了。现在我来教你洗……。”

(二)习作指导

1.审题

把“基础训练6”第七题和本次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异同,弄清本次作文题目的要求。

文题的不同点是:“基础训练6”第七题对文题只限定了事件的性质,但没有限定写哪件具体的事,只要是自己深受感动的事就行,平淡的、印象不深的不能写。本次作文题目限定了内容范围,必须记一次劳动,超出劳动以外的事件不能写。

文题的相同点是:都要求记叙一件事,都有“写具体”的要求。

通过对文题的分析比较,要使学生明白,“劳动”一词涉及的面很广,可写社会公益劳动、校园劳动,也可以写家务劳动,但必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体验的劳动,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体会,不能虚构。

2.借鉴

引导学生重温《劳动最有滋味》和《雨中》这两篇课文,使学生借鉴课文是怎样写劳动过程的。例如《雨中》描述了一个阴雨的傍晚,群众帮助拉车送货的姑娘拾撒在地上的苹果的事,反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这也是写了一次劳动的过程。课文是按“撒苹果--拾苹果--拾完苹果”的顺序写的,先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起因,接着把过路人主动帮助拾苹果作为主要部分具体地描述。课文写了人们拾苹果时的表情、动作、语言;写了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写了姑娘的内心变化。这些都写得逼真感人。通过重温课文,要使学生明白,写一次劳动除了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外,还必须具体、逼真地再现劳动中人们的表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的等等。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外,哪些话要先说,哪些话要后说,哪些地方要总说,哪些地方要分说,哪些事要详说,哪些事要略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依据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参考文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命题和选材,可以提出一些文题供学生参考,并鼓励学生自己拟出有创造性的题目。

《妈妈教我学做饭》

《周末大扫除》

《植树》

《记一次夏收劳动》

(三)独立试写

按照以上的训练和指导鼓励学生选择与劳动有关的感受最深的材料列出写作提纲,通过反复修改,然后进行写作。遇到疑难问题要记下来。

(四)质疑评议

1.让学生分小组分别交换自己的习作,细读后提出:还有哪些地方按要求写得不够详细,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根据他人的意见,再认真思考及修改。

教师要在巡视时了解学生试写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列出重点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将学生的习作按上中下三类,各分别选出一至二篇,在班上交流,师生分析,指出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五)修改成文

通过质疑评议和例文分析,让学生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或重写,教师同时分类指导。

(六)总结讲评

教师讲评要注意鼓励、引导,个性问题不宜课堂集中点评。要紧扣本次作文的要求,结合学生习作中暴露的问题,采用赏析的方法,或让学生读作文、谈体会,或印发佳作、出墙报等,同教师评点相结合。要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不足,找到修改的途径,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记一次劳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①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②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③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④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实验这前 实验之时 实验之后 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⑤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精读感悟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②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又是怎么做的呢?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继续精读感悟

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②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③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

篇4: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字典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让三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老师记时,看实验是否成功。

2、出示课题,看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1、小组学习。

2、汇报学习,出示:

三、指名读课文,分段。

1、画出课文中写游戏经过的部分。

2、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游戏经过(2-6自然段)

板书:

3、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指名读。

4、谁来读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非常激动这一部分?

5、理解重点句: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着女孩,好久才放下。”

以前多次实验没有成功,这次实验的成功使教育家十分激动。所以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女孩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饿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女孩的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附: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

篇5:一次成功的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⒊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记时,看哪一组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拉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⒈多媒体显示阅读提示:

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读读课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读一读,并说一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⒈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⑵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

⒉检查自读情况。⑴指名读课文。⑵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⒊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读收获。

⒈小组交流。在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⒉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疑难问题。

五、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⒈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⒉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⒊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第五环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结合第四环节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灵活处理。)

六、再次交流收获。

⒈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⒉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项活动也可结合教学第四环节灵活处理。)

⒊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游戏的经过成功的原因

顺利出“井” ――― 让别人先出去

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一次成功的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记一次小实验

老师再把鸡蛋放进去时,它不再像以前那样睡大觉,而是站了起来。看来,离成功不远了!

老师又往杯子里加了几勺盐,大约过了半分钟,鸡蛋浮起来了,不过,处于悬在水中的状态。老师拿着筷子在水中又搅拌了几下,鸡蛋便在水中跳起来了“圆圈舞”,真好看!

然后,老师往杯中加了最后几勺盐,啊,鸡蛋终于把脑袋探出了水面,同学们“哇”地发出惊叹声。再用筷子把鸡蛋按下去,它像个水中芭蕾舞演员一样舞动着升出了水面。我想:小男孩能躺在海面上看书也一定是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吧。

最后,老师告诉了我们刚上课时提出问题的答案:小男孩躺着看书的海是“死海”。海水中的含盐量超过30%,人躺着是不会沉下去的。

今天的小实验让我学到了又一个自然科学常识。回家以后,我还要试试糖是否也能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如果能的话,那么味精之类的能否也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篇7: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我们语文书上有一课,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苹果里真的隐藏着五角星吗?第二个问题是苹果里如果有五角星,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至少要把这两个谜的其中一个解开。

我把解谜用的苹果、水果刀准备好后,就开始实验了。首先我把苹果洗干净,再放在菜板上,左手紧紧地拿着苹果,右手拿着水果刀,“事实马上就要揭晓!”我大喊了一声,我刚要把刀切下去,一想:不对,我还得把苹果倒过来才行呢,要不然就切不出来五角星了。于是,我就马上把苹果倒过来,拿起刀就切了下去,“哇,真的有五角星!”苹果切开后,我亲眼看见每一半苹果里面,果然像课文中所说的那样,苹果核组成了一颗五角星。

第一个谜解开了,我感到非常非常地高兴,同时,我也感到自己也收获了许多。

第二个谜,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谜可真是有一点点难解。我先使用观察法。我拿起刚才做实验使用的苹果,又仔细地、认真地向这颗“五角星”的上下左右看了看,可最终还是没有任何的头绪。

经过这两次的实验,虽然还有一个谜没有解开,但能解开一个谜,我已经感到很开心了。剩下的谜,就等我长大以后,再一一探索吧!

篇8: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温馨家园里的科学小实验。我们准备好塑料杯、大米和竹筷子。

实验开始了,我们按照要求往塑料杯里倒满大米,把筷子从手指缝插进去。可是,筷子很容易就被我拉了出来。难道是杯子太重了吗?妈妈又给我找来一次性塑料杯,我又重新试了一次,还是不行。妈妈问我:“你觉得结果应该是怎样呢?”“我觉得杯子应该能被提起来,可是为什么不行呢?”我说。

最后,妈妈给我找来我小时候的塑料奶瓶。我把奶瓶里倒满大米,使劲地压紧。然后把筷子往里插,这次感觉和前两次可不一样。筷子往下插得很费力,这次可能会成功。我在心里暗暗想。我小心翼翼地提起杯子。哈哈,成功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杯子被我稳稳地提了起来。筷子就像被大米咬住一样,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掉下来。

我明白了,前两次没有成功是因为杯子太大,我把大米压得不够紧。而最后一次,大米里的空气被我全部压出来了,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子里的压力,杯子就被稳稳地提起来了。

篇9: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今天,作文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

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擂:“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00了!还是我来吧!”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张灏麟说:“还2000呢,顶多是个20。”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老师给们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吹进去的气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气流绕过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气流沿着乒乓球的表面,来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压;而很少的第三股气流往上推球,与二、三股气流相互抵消了。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点,又掉了下来。

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篇10: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五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在其中,我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次实验。

在一个暑假里,我正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看书,突然被书上的一个问题吸引住了——怎样能让一个从高空中摔下的鸡蛋不碎?看完这个问题,我很奇怪:鸡蛋轻轻一碰就碎,从高空中摔下的鸡蛋又怎么能不碎呢?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

我拿来一个鸡蛋,从阳台上摔了下去。只听“啪”的一声,鸡蛋顿时开了花。我还是不服,心里想:用什么东西把鸡蛋包起来,可能会好一些。于是我找来一块布,包在鸡蛋上,又找来一些绳子,绑紧。我又来到阳台上,松开了手,鸡蛋掉了下去。这次,我没有听到鸡蛋碎的声音,我想一定是成功了。我兴冲冲地跑下楼,把捆鸡蛋的绳子解开——鸡蛋还是碎了,蛋清蛋黄流了一地。

“我就不信这个邪。”我的倔劲又上来了。于是我又跑到楼上,思索着用什么东西把鸡蛋包起来会更好。看来用软一点的东西好。对了,我想到了海绵。我找来一块厚厚的海绵,把鸡蛋裹在里面,又用绳子系好。我这次小心翼翼地把手松开,又急忙跑下楼去。

当我把海绵打开后,一个完整无损的鸡蛋呈现在我的眼前。

啊!我成功了!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成功的滋味这么好。我真想对全世界高声宣布:“我成功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事情只有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成功。

篇11: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今天,我在回到家换鞋的时候,发现鞋子特别的脏,突然,我想到了那一天在书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用过期的酸奶擦脏脏的鞋子,会马上变得干净起来。于是我便想试试看。

正好,我家有一瓶过期的酸奶,我正准备去拿,妈妈叫住我:“鞋子早该刷了,让我来把你的鞋刷刷吧。”我还是想试试行不行,我想了一个办法:“妈妈,我们一人一只鞋,看谁先刷干净,好么?”妈妈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好像很有把握似的。

我拿出了一瓶酸奶,妈妈也迅速拿起刷子和我比了起来……

我敏捷的拿起纸巾,在酸奶里蘸了蘸。小心翼翼的把纸巾放在鞋上,慢慢的把周围脏的地方都擦一遍。哇!好干净啊!我的心里暗暗得意:这回我赢定了,我要做的快一点,不然一会被妈妈赶上了。

我又拿了一个纸巾,蘸了蘸清水,把鞋整个擦了一遍。我的鞋马上变得漂亮、干净了,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妈妈,我刷好了,你呢!”妈妈的表情变的害怕起来,“哈哈,我就知道你赢不了!”“我认输了!”妈妈说道。

我心里好高兴:我战胜了妈妈,而且我还把这次实验做成功了!又懂了一个小知识!

篇12: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上个星期的科学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放孔明灯。

一进课堂,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放孔明灯。”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很好奇,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欢呼,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孔明灯的外表是一层黄色的薄纸,里面是由许多细铁丝搭建而成的。老师先把一块叫“植物油”的东西插到铁丝上,老师拎上面,叫一位同学帮忙拎下面,然后将“动物油”点燃。随着火越烧越旺,同学们也越来越高兴。渐渐地,原本扁扁的孔明灯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饱胀。这时,老师轻轻松开手,孔明灯先是悬在空中不动,不一会儿就慢慢上升,这时的我突然想到,要是我能坐在孔明灯上,飞上太空环游世界,那该多好啊!当孔明灯快要升过老师头顶时,老师一把抓住孔明灯。这个情景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又一次欢呼起来。接着,老师叫同学用水熄灭孔明灯之后,又给我们重新演示了一遍。

后来,老师说:“孔明灯又叫许愿灯,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当时诸葛亮被困围,他利用风放出了自己制作的灯笼向外求救,后人就把这种灯笼叫‘孔明灯’。其实孔明灯是依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个原理而来的,热气球也是一样”。听了老师的解说,同学们连连赞叹:“噢,原来是这样啊!科学真得是太神奇了!”

这一节科学实验课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了!

篇13: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实验,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实验。老师事先准备了小苏打、白醋,火柴和两个玻璃杯。

老师把一个小苏打粉倒进一个杯子里,点燃了一根火柴,放在距小苏打一二厘米处,火柴并没有熄灭;老师再把白醋倒入另一个杯子里,之后又点燃了一根火柴,放在离白醋一二厘米处,火柴依旧没有熄灭。我在心里想:这也没有什么的好稀奇呀!

之后,老师又把它们混合了起来。小苏打粉一和白醋碰上,玻璃杯里立马冒出了雪白的泡泡,就像我们平时喝的雪碧一样,同时我也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老师刚点燃火柴,还没有多靠近(杯口),火柴立马就熄灭了。

我们都很惊讶,火柴灭(得)的太快了,甚至有的人还没有看清。

老师便又做了一遍,而且这时火柴因为在白醋和小苏打的上方,竟然点都点不着了。我们所有的人都疑惑不解,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笑了笑,似乎看懂了我们(的心思)疑惑,对我们说:“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它叫做二氧化碳,可以使火熄灭。灭火器里装的就是这样物质。”

(通过)做了实验,(我)才能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我要多做实验,懂得更多的(科学)道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14: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今天一上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幅画,一个人躺在碧蓝的大海上悠闲地看着书。我们很好奇,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人会浮在水面上吗?”接着阮老师告诉我们说:“这里是死海,因为含盐量大,海水的浮力就变大了。”听了阮老师的话我们半信半疑,有的同学摆手、有的同学摇头、有的同学脸上表现出一副怀疑的摸样。

阮老师拿出了一个玻璃杯,接了大半杯水,拿了一个鸡蛋把鸡蛋放了进去,鸡蛋没有任何变化,老师又拿出了一袋盐撕了一个小口往杯子里倒了一点,鸡蛋任然没有什么变化,这时同学们大声喊着:“加盐、加盐。”鸡蛋任然纹丝不动像个贪睡的小宝宝,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符家旭举起手大声地说:“阮老师用筷子搅一搅。”这时鸡蛋慢慢地上升了,同学们激动地叫着:“鸡蛋上升了,鸡蛋上升了。”阮老师有往杯子里加了一些盐,同时又用筷子搅了搅,鸡蛋浮出了水面像一个淘气的孩子露出了小脑袋。

同学们高兴地鼓起来掌,可这时鸡蛋慢慢又沉了下去,阮老师有往杯子里加了些盐,又用筷子搅了搅,我们发现鸡蛋又慢慢浮出了水面。阮老师用手摁了摁鸡蛋,鸡蛋还是浮在水面,同学们尖叫着欢呼雀跃。

这时杯子里的水和牛奶一样白,我尝了一口“啊”!好咸呀!原来老师说的是对的,水的含盐量越高,水的浮力就越大,今天我们的小实验很成功。

篇15: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鸡蛋会游泳吗?相信很多人会回答不会,今天我准备做一个实验来验证鸡蛋是否会“游泳”。

我按照实验方法一步一步地做:首先,准备一个杯子、一个鸡蛋、一包盐、一根筷子和一个勺子。接着将杯子装三分之二的自来水,把鸡蛋放入水中,用勺子打一勺盐,放入水里,然后用筷子搅拌大概3分钟。期待着实验说明书上的答案:鸡蛋“飘”起来。然而事实上鸡蛋一点动静也没有,安安稳稳地躺在杯底。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看了实验步骤说:“也许盐放太少,你再放多两勺盐试试。”于是,我加了两勺盐到水里,再搅拌一下,没想到,奇迹发生了,鸡蛋慢慢浮上来了。看我满脸疑惑,站在一旁的妈妈告诉我:由于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当向盐水中加清水时,盐水的密度就会不断减小,当盐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下沉了。后来多加了一些盐,密度逐渐增大,所以鸡蛋会浮在盐水的上面。

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因为是自己亲自动手的,让我发现了鸡蛋沉浮的秘密。

记一次小实验作文

一次成功的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记一次实验作文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记一次游戏教学设计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的作文800字

记一次成功的小实验小学生周记

一次小实验作文400字

记一次实验作文500字

《记一次小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记一次小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