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拉萨的太阳》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6 03:44:03 作者:蓝眼紫唇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蓝眼紫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来自《拉萨的太阳》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来自《拉萨的太阳》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来自《拉萨的太阳》教学设计

来自《拉萨的太阳》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萨、啪、贩、烙、毒、欺、魔、镰”8个生字,理解“晃眼刺面、粗鲁、饼铛、火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拉萨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拉萨的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2.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太阳城——拉萨的资料、CAI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首府拉萨,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南部,海拔三千多米。这里太阳明亮,光线充足,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地区,素有“太阳城”之称。今天,让我们走近拉萨,感受“太阳城”的魅力。(板书:拉萨的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拉萨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重点辅导。

(1)开火车认读。

(2)指名认读,并组词。教师适时评议

(3)识记字形,交流各自记住字形的指导。

(4)注意“魔”和“镰”的写法。

2.理解词语。

饼铛:烙饼的平底锅。

遮掩:遮盖。

晃眼刺面:刺人眼睛,晒痛了脸。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给课文分段,讨论交流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拉萨太阳的特点。

第二段(第4~7自然段)写拉萨太阳的'作用。

第三段(第8自然段)结尾点明主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拉萨的太阳的。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二)细读探究,理解课文

1.重点学习第一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思考:拉萨城里的太阳有什么特点。

教师演示课件。火红的太阳光芒四射,照耀着雄伟壮丽的拉萨城。指导学生抓住“晃眼刺面、消受不起”等关键词句来理解文本。

引导、归纳:拉萨城里的太阳亮,光线足。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能把人的脸皮一层一层地烙翻。文章直观的描述,使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拉萨太阳的热辣、强烈。

(2)理解重点词句。课件出示相关重点句子。

①“那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打在你的脸上,似乎啪啪作响,不是响亮的耳光,而是响亮的阳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说明了什么?

指导学生抓住“粗鲁、啪啪作响、响亮”来领悟文本,然后要求学生用“不是……而是……”来说话。

②“拉萨的太阳就像烙煎饼的平底锅,能把人的脸皮一层一层地烙翻。”

“烙翻”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把太阳比做什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逐渐领会:这句话把太阳比做烙煎饼的平底锅,说明太阳光非常的强烈。

(3)指导朗读,学生自读本段,

2.自主学习第二段。

在读的过程中对本段的意思进一步融会贯通。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

拉萨的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为自己造福的。教师引导学生边交流边用“——”把关键句子画出来。

教师演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拉萨的人们利用太阳烙饼、炒菜、发电、烧水等场景,展示拉萨的太阳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功能”。使学生通过读文章、看课件,对拉萨的太阳有一个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认识。

顺势启发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设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利用太阳为人类做贡献。

(2)默读第6—7自然段,说说拉萨的太阳对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语”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拉萨的太阳可以用来烙饼,可以用来炒菜、发电、消毒……在寒冷的冬天给人们带来温暖,同时还可以用“阳光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拉萨又叫作什么,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拉萨又叫作太阳城,最后一段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指导学生朗读(语速要慢,语气要稍重些),联系课文说说拉萨为什么又叫太阳城。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拉萨离天近,那里的太阳亮,光线足,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地区,所以称为“太阳城”。

4.联系实际说说,我们这里的太阳和拉萨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拨。

(三)拓展延伸

很多城市都有独特的别称,如拉萨又叫作太阳城,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呢?先填一填,再和同学说一说。

广州——(花城)(昆明)——春城

重庆——(山城)(哈尔滨)——冰城

武汉——(江城)(济南)——泉城

篇2:拉萨的太阳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1.了解拉萨阳光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拉萨阳光由衷的赞美之情。

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而又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对拉萨阳光由衷的赞美之情。

2.品味文章形象生动而又优美的语言。

电教方式 多媒体教学

德育要点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炽热,从人们对光明的追求,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为目标不断奋进。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文中是如何直接描写拉萨日光的。

明确:她是一种光的倾泻,光的奔腾,光的瀑布,从九天之上,狂野地飞泻而下……疯狂。

2、拉萨的阳光具有哪些特点 ?

明确:刚烈,威猛(或“充满了雄性风采”或“一点不黏糊,丝毫不朦胧,没有暗角,惟有亮堂,清晰,分明”)

三、具体引导

1、作者为了突出拉萨阳光的特点,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说说这些景物具有哪些特点。这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山 钢蓝 树 翠绿

空气 清新 水 清澈,明净,脱俗

房屋 艳丽,华贵

寺庙 庄严,肃穆,宁静,圣洁。

2、作者醉欣赏拉萨阳光里的哪一幕景象?从文中的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阳光下的寺庙。

第五段第一句:最使人感到神圣的,是阳光下的寺庙。

3、拉萨阳光下的寺庙,为什么被作者认为是“最使人感到神圣”的 ?

明确:无论在哪里,全都是那么庄严,肃穆,宁静而圣洁,而且十分透亮与醒目。

5品读“在晨曦中,当整个高原还是一片黛青色,而寺庙就已经非常明亮了……像远梦,像圣歌,像凝固的钟声,又像圣者的背影,或者像天堂的幻影。”这一段,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

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寺庙在晨曦和夕阳余晖下的神韵,营造了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4、作者在篇末说“潜心读上一个黄昏,就足以影响漫长的一生”,有什么深刻含义,试加以简述。

明确:拉萨的阳光能抹去人心头的浮躁和欲望,让神圣与庄严装满心灵,给漫漫人生带来久远的影响(在拉萨的阳光勾勒出的雄浑,苍茫,悠远,厚重而又深邃景象,使人的心都静下来)。

在拉萨刚烈而威猛的阳光里,就是再萎靡,再猥琐的灵魂,也变得强键与粗犷(拉萨的阳光会荡尽淤积在肺腑深处的浊气,能使人的心灵晶莹得脱俗,透明得纯真,更加明净,清澈,鲜亮)。

四、拓展延伸

联系最后两段的意思,谈谈”夸父逐日”的故事。

篇3:《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郭锦荣

一、听《坐上火车去拉萨》歌曲导入

1、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听,说说听到了什么?歌中写的是什么?

2、课件展示课题,学生读题。

3、根据课前预习学生收集到的知识,说说对拉萨的了解。(用一句话)

4、师问:想更多地了解拉萨吗?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文(自己读自己的,读准字音),从文中去寻找去发现。

学生读书时,教师板出“宝幢、虔诚、鎏金”让学生进一步熟悉。

2、学生再次默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来。

课件展示(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3、学生读读这句话。问:有什么问题吗?

A、为什么是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B、这一切具体指什么? (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4、你喜欢文中的写的哪处景物就读哪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的过程中,文中哪些景物最吸引你动手画一画。

5、学习第4自然段(八廓街)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部分。

思考:A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八廓街的特点,是哪一句。(课件展示: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说说你的理解。

B、能从文中找出哪些具体指宗教的江,哪些是指生活的河吗?

这条街是既矛盾又统一。(学生板出“矛盾 统一)

C、发现了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排比:在一起…在一起。)回顾以前所学排比手法,并读一读(漓江的水真静啊……),再练说排比句式。

②、课件展示第4自然段相关语句。学生读一读。

回到中心句:是什么让圣地拉萨富有魅力? (既矛盾又统一的八廓街)再读最后一句,进一步体会。

过渡:看完了八廓街,接下来我们应到哪里去走走呢?

6、学习第3自然段(大昭寺)

①、喜欢大昭寺吗?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这一部分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想感受一上吗?

(谁上来轻轻点击一下)课件展示大昭寺景点。

②大昭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会怎样赞叹呢?假如你是一位归来的华侨你会怎样赞叹?假如你是一位外国游客你会怎样赞叹大昭寺?能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大昭寺吗?

③、现在又是什么让你感到古城拉萨富有魅力。(宏伟典雅的大昭寺)回到中心句。

7、学习第1、2自然段(藏族民居)

①了解民居的特点。(课件展示藏族民居并附第1段文字。)

学生板出:独特、鲜明

②分析经幡的意义(课件展示民居经幡)

问:你看到了什么?(经幡)

③学生读第2自然段,你能发现经幡它有什么意义吗(学生用文中的话回答)

④设想:A、如果我们去游玩,藏民们在头上插上经幡他们在祈盼什么?

B、如果他们的亲人出远们在头上插上经幡他们在祈盼什么?

C、在伟大的祖国生日时,他们插上经幡他们在祈盼什么?

D、奥运开幕时,他们插上经幡他们在祈盼什么?

⑤阅读第二段,再次体会。(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并附布达拉宫图。)

⑥再回到中心句。现在是什么让你感受到拉萨富有魅力?(民居)学生再读中心句。

三、(巩固)再次体会拉萨古城,学生做小导游绍拉萨。

四、(结束)相约拉萨。(音乐)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4:《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依次展示各大城市风景图片,定格拉萨布达拉宫

2、大屏幕出示西藏及拉萨地图

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大屏幕放映“拉萨风情”

2、问题一: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语言简介拉萨在西藏的重要地位

配音乐及画面范读课文,创设情境

说熟悉的地名,进入新课学习

初步了解拉萨有关知识

看图像听教师范读,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你们用心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5、评价,给予适当鼓励

6、问题二: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一处景点读,用一、两个词概括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8、哪个词最具有概括性?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读书,提出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扫清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语言激励

理清文章条理,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内容谈谈景点的特点。

大胆交流感受

怀着对拉萨的美好感受自读课文

四人连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

掌声送给读得好的同学

回答问题

将所要表达的词留在黑板上,说说哪个词最具概括性,说明理由。

9、细细品读你感兴趣的部分,读出你的体会

10、读到自己满意了,自由选择朗读对象

三、能力训练,拓展延伸。

当小摄影师,拍摄拉萨最令你难忘的一幅画面。

四、语言表达,情感升华。

填空练习:

拉萨,你是 。你有 ,有 ,更有 。面对你,我 。

五、总结全文。

六、自主作业,选择完成

《话说家乡--安庆》

板书设计(略) 指导朗读,结合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励学生大胆展示

请学生自拍照片,自取片名,口头表述照片的主要内容

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大胆表达

教师提示

板书内容 练习朗读

自己练习增加自信心,敢于展现自己

自由拍摄,结合课外搜集资料,多角度感受拉萨的风情

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将文本与情感紧紧交融

大胆设计:拍照,绘画,撰文写得……

学生参与

设计板书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5:《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郑群弟

课题:拉萨古城

课型:自读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古城拉萨的建筑风貌与风土人情。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拉萨的经幡,大昭寺和八廊街的风格和特色,体会作者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昭寺各特色部分(“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的理解。

教学材料准备:图片收集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以及拉萨特色建筑和风土人情(如拉萨古城,拉萨河,铁路桥,布达拉宫等)的系列图片。

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和富有特色的图片,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欢快的歌曲和漂亮的图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拉萨古城的向往,而图片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介绍的理解,加深感性认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背景知识介绍,导入课文

通过课外资料《拉萨知多少》介绍拉萨的历史成长过程及建筑文化特色,展示中国地图,特别标注出拉萨地区的地理位置。

老师提问:刚才很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拉萨古城的赞美和向往,那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拉萨”,它在我国的那个位置吗?(PPT上显示资料卡及地图)

师:你们想知道更多拉萨的知识吗?

生:想

师:好,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拉萨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板书:5.拉萨古城)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介绍,增加学生对拉萨位置及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新课学习做更充足的准备。)

三:课文讲解:

1. 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怎样给文章分段并用双竖线在文中标记,说出理由及归纳段意。遇到不能理解的词语要做好标志。

老师提问:通读全文后,你对文章分段有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课文并归纳段意,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2)

通过图片介绍经幡的寓意和三种形式,通过对比喻句(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的分析介绍经幡的作用。

老师引导:一.这部分说到经幡,那同学们见过经幡吗经幡在拉萨人民代表着什么呢?

二.大家认真看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介绍,增加学生对经幡的感性认识,而对比喻句的分析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3.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3)

通过超链接的设计把文字叙述和图片链接起来介绍大昭寺的特色(“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通过成语分析概括大昭寺的特点。

老师引导:一.文中讲到了大昭寺的那些特色?你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吗?

二:划出文中出现的成语,说说这些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对“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加以解析并配上图片介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认识,而对成语的分析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归纳大昭寺的特点。)

4. 分析文章第三部分(4)

通过对文段的分析总结出八廊街的特点,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八廊街的氛围。

老师提问:一.文中“街上商店、摊点星罗棋布,热闹非常,与大昭寺内庄严肃穆的气氛既矛盾又统一。”中“既矛盾又统一”表现在哪里?

二.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八廊街的特点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八廊街的特点,加深认识。)

四.归纳总结:

1.思考讨论:通过学习,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从文章的分析转到对作者意图的揣摩,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讨论的形式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交流.)

2.文章描述了拉萨的哪些特点?你对哪点最感兴趣?你还知道西藏的哪些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特点再次巩固学生的认识,而对最感兴趣部分的发言则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

3.我的地盘听我的:介绍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路,唤醒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五.板书设计:

5.拉萨古城

藏族居民 经幡 独特,鲜明

拉萨 大昭寺 宏伟,典雅,气势 热爱之情

八廊街 商店.摊位多 热闹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6:《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

一、解决疑点,交流初读课文情况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拉萨古城》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对拉萨的建筑非常感兴趣,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大家都上网查找、收集了资料,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解决的哪些问题。

生1:我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中写到的经幡还弄不明白。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信息,(出示学生文稿)大家看!这些在屋顶上飘飞的五彩布条,就是经幡了。在查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幡是藏族居民用来祈求幸福、祈求好运的,他同时还代表着美好的祝福,难怪在西藏,家家户户的楼顶上都飘飞着五彩经幡。

生: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课文中写到作者正月里看到经幡飘飞,既然经幡带有美好的意思,我想问:在拉萨的民居上,是每天都挂经幡,还是正月里才挂?

生1: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注意,不过课后我们一定进一步查阅资料,争取能回答你们的问题。

生:谢谢!

师:这一组解决了“经幡”这个问题,我们其他组呢?

生:课文写到:“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为什么称布达拉宫是旗舰,我们不明白。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布达拉宫确实非常雄伟,(出示文稿)看这是拉萨古城的全景(图片),而这一张是布达拉宫,我们可以看到,布达拉宫高高的耸立在拉萨的最高处,而且布达拉宫是整个拉萨,也是整个西藏最雄伟的建筑,作者把他比作旗舰非常贴切,整个布达拉宫像一艘航空母舰,带领拉萨古城起帆远航,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师:真精彩!而且,布达拉宫还是整个西藏地区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中心。

生:大昭寺建筑上装饰的东西,课文写得非常简单,我们找到了这些东西的图片,(出示文稿)请大家看图片,通过观察,这些东西确实非常美丽,而且他们在藏族人们心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师:你能带着你现在的感受,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

真好!让我们齐读一遍,也来感受生动的画面。

二、抓住热点,探讨最感兴趣的内容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通过我们再次朗读,我们感觉到,拉萨具有雄壮之美,拉萨具有神秘之美。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对拉萨的什么最感兴趣,是风格独特的藏族民居?是布达拉宫?还是圣洁的大昭寺?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准备交流。

生1:我对布达拉宫最感兴趣,(打出布达拉宫图片,简单文字介绍)布达拉宫海拔有3000多米,经过历代西藏人民的不断修缮,现在的布达拉宫有15000多间房子,占地面积有36万多平方米,主楼有13层,高117米,相当于我们的教室30层那么高,真不愧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啊!

师:“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多贴切的比喻啊!还有哪些组研究的也是布达拉宫?

生2:我也非常喜欢布达拉宫,(观看图片)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红白两宫浑然一体,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左看、又看,布达拉宫总是那么美、那么雄伟、那么壮观,蓝蓝的天,清清的水,蓝天碧水中的布达拉宫永远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师:这是一组多么美丽的画面!

生3:大家好,刚才两位让我们体会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我们小组也整理了丰富的资料,他们一致推举我上来跟大家进行交流,我就以导游的身份带你们走进布达拉宫,相信会有另一种体会。(展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迈入布达拉宫,看着那精雕细琢的房梁、古色古香的宫殿、精美细腻的壁画……这一切都宛如一股清泉洗涤着我们的心灵,这一切都宛如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我们全部的视线。

看!这一个个金碧辉煌的建筑、这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文物,都让我们心驰神往,(放大图片)这是五世**喇嘛的灵塔,光是建造他,就使用了11万两的黄金,共300多千克!而且外面还镶嵌了无数的珠宝。由此可见,布达拉宫有多少价值连城的宝藏啊!他们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刚才我们在完善网页时在老师资料库找到一段布达拉宫内部建筑的视频,我们将添加到网页中去,欢迎大家点击观看。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同感,那就是:布达拉宫真雄伟、真神秘、真壮观啊,就让我们以这句话为开头,谈上几句。

师:我们接着交流。

生1:大家好,下面我带大家参观大昭寺,西藏最辉煌的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离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可以说是汉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看,这些是大昭寺的装饰,不要小看他们,可是大有来历哦!可惜我没能找到这些美丽的传说。

生2:我找到一个关于金瓶的来历。(抢答)金顶宝瓶其实是指藏教开创人佛像前的金瓶,这个金瓶的来头可大了,他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宝贝。在西藏人们都相信,**喇嘛也就是**是不会灭的,他们死后都会转世投胎,成为转世灵童,而要找到这位转世灵童就必须靠着个金瓶,因为金瓶里有转世灵童的出生年月以及姓名。

师:是啊,可以说拉萨的每一个建筑、每一处装饰都有着富于神奇色彩的故事、传说,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还可以进一步查阅、收集。我们接着交流。

生3:我们小组研究也是大昭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被大昭寺那恢弘的气势,圣洁的氛围,灿烂的历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小组集体创作了一首小诗想朗诵给大家听一听。(有多少人在你面前长跪叩首,

在寺前的青石板上留下虔诚的身影。

有多少人在你身边簇拥着,

赞美你的辉煌,赞美你的雄伟,赞美你的庄严绚丽。

寺前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

留下了岁月的永恒。

寺顶的胜利宝幢上经文,

叙述着你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一千多年的历史,

一千多年的回忆,

一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师:同学们的介绍让老师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感谢你们精彩的发言,老师也送你们一个小礼物(观看宣传片)

师:看完这段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体会到布达拉宫确实非常的美丽。

生:在我心中西藏变得更加神秘了。

生:如果有可能,我现在就想去西藏。

师:是啊!那巍然屹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

以其特有的造型和特有的光彩,

照耀着美丽的青藏高原。

那悠扬而浑厚的诵经声,

让我耳边仿佛有千年的呼唤在回响,

我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梦境,

拾起了心灵深处的情缘

我愿做你顶上悠闲的白云,

我愿成为轻拂你的微风,

我愿做一只盘旋于你周围的雄鹰,

如果这些都不能,

那也请你允许我成为一片你城边的落叶,

让我静静地体会你雄浑而博大的胸怀。

三、互动总结(播放背景音乐“献给阿妈的歌”)(播放青藏高原)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7:《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利用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主要景点及西藏的风土人情。

4.把握游记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法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记的写法特点逐步认识拉萨古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它的宗教建筑庄严肃穆,她的风土人情别具一格,他就是着名的佛教圣地--拉萨古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l 重点交流:

l 鎏金 八廓街 经幡(读音与意思)

2、二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主要介绍了拉萨古城的哪些建筑物?

出示: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

(小结方法:抓住文章的连接句,很快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默读全文,边读边思: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阅读感受

l ( )的藏族民居

l ( )的大昭寺

l ( ) 的八廓街

四、组织汇报,交流

1、交流汇报:民居部分

随机点拨:

抓一个词:色彩鲜明:

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

抓一句话:

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理解舰队与旗舰的关系,了解整座拉萨古城与布达拉宫,体会这样比喻的好处!)

2、交流汇报:大昭寺

重点交流:圣洁,壮观

通过看图读文,了解佛教装饰物给大昭寺的圣洁!

采用看图:这就是( ),这就是( )的看图导读法,略学本段!

3、重点交流:八廓街

学生畅谈感受( )的八廓街

随机出示:它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一读:文中哪些是跟宗教有关的,用“--”划出来

交流,回读:它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二读:精彩句:

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

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

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

l 发现句子有和特点?谈感受

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男女配合读)

再次回读它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l 浓浓的宗教气息,让我们感受到拉萨古城神秘,神圣,热闹喧哗的生活,虔诚的宗教信仰让藏民的生活倍感幸福,怪不得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感叹:(引读:)

古城拉萨

成为人们心目中的

神秘之地,

神圣之地,

幸福之地。

五、作业

一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二星:到网上找到拉萨古城的专题学习网站,进一步了解拉萨

三星:暑期做一次愉快的拉萨之旅,写一篇游记向校刊投稿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8:《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资兴市东江完小 段成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感知古城拉萨的独特风貌,建立对经幡、大昭寺、八廓街的鲜明印象。

3、了解经幡、大昭寺、八廓街的宗教意义,从中感受拉萨古城是一座宗教之城,体会藏族人民的虔诚的宗教信仰。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多姿多彩的壮美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了解经幡、大昭寺、八廓街的宗教意义,体会藏族人民的虔诚的宗教信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趣。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拉萨古城。同学们,一听到“拉萨”这一字眼,你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知识可真丰富!看来,今天你们给了我能上好这堂课的信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的省会城市--“拉萨”这座古城,(板书课题)去领略这座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的风采。播放歌曲《回到拉萨》这一FLASH课件。(要求学生注意看课件中拉萨风光图)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要求: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认真读一遍课文,读完仔细想一想:拉萨是一座怎样的古城?(课件2)

三、学生交流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出示课件3:在我心目中,拉萨是一座( )的古城。--第一次

学生畅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关键词放到文中让学生具体去找。

从中穿插朗读训练。

四、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拉萨,抓一处作训练重点,以“一斑窥全貌”,细细体会古城拉萨的特点。

民居

“平定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明,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合课件指导学习)

大昭寺

指读课文第三小节

出示课件感知课文描述的“鎏金的胜利宝幢,‘香香’鸟,法轮双鹿,鳄鱼头。”

再读课文

八廓街

朗读课文第四小节

师:见到了拉萨的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再次回到前面 课件出示: 在我心目中,拉萨是一座( )的古城。--第二次

生答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闹,虚无与真实,......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再读,齐读。

五、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文,禁不住手痒痒了,于是写下了这么一首小诗。(配音朗诵)

哦,拉萨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印象里,

拉萨--

是神秘的,遥远的,

是圣洁的,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

珠穆朗玛与她为伴,

布达拉宫是她心脏,青藏高原是她的摇篮,

长江、黄河是她的血脉。

哦,拉萨

你是高原的风!你是中国的魂!

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来吗,写下你的感受,写下你的想法。

学生写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9:《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朱静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朗读课文。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歌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

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这个地方,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家知道作者认为拉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古城)

咱们看看作着带我们参观了这座古城的哪些地方?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请自读课文,用笔划出来,并标上1、2……

藏族民居(平顶、白色、黑框门窗、短皱帘、五彩经幡)

大昭寺(耀眼的金顶,鎏金的宝幢、展翅的香香鸟、安详的法轮双鹿、龇牙咧嘴的鳄鱼头)

八廓街(商店星罗棋布,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的统一)

三、课外拓展

除了以上文章中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拉萨的哪些情况?(传说、风俗、节日等等)

那好吧!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网站,大家自己在其中找到感兴趣的部分,做成相应的电子作品,一会儿咱们全班交流,好吗?

四、全班交流

五、以后大家有机会上拉萨去参观吧!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10:《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牐牻萄目标:

牐牎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牐牎 2、朗读课文。

牐牎 3、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

牐牎 〗萄е氐悖豪斫饪挝哪谌荩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牐牻萄难点:文章中出现的具有特色的饰物、词语的理解

牐犕络的利用:本课是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级的一篇选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饰物、词语等,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鲜明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同时,为学生拓展了两篇精美的同步阅读文章,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你知道吗”等知识,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牐牻萄Ч程:

牐牎

牐犚弧⒒毓瞬⒓で榈既搿

牐牎 ⊥计演示: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拉萨古城,那里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令人心驰神往。

牐 过渡:这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次多游览拉萨,领略古城的独特风情。齐读课题《拉萨古城》

牐牰、这节课,我们采用特殊的学习方式――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运用网络,自主学习。现在请大家进入《拉萨古城》的主页,点击“课文学习”,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牐犑Γ撼醮巫呓拉萨古城,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神密、神圣、幸福)(师引导)具拉萨古城的哪些建筑风貌带给你神密、神圣、幸福之感?

牐犗旅婢颓氪蠹易呓网络,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探索吧!学习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牐犕学们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学习。

牐犎、点击“课文”,开始自主学习。

牐牎 〗涣髯灾餮习的情况。

牐犑Γ和学们学的可真认真,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

牐1、喜欢第一段的交流:(随机板书)

牐 本段品读时重点解决的问题--

牐 你读懂了什么?这段文字,你觉得民居有什么特点?

牐 品位这段文字,你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看出来的?朗读评价结合。

牐2、喜欢第二段的交流:(随机板书)

牐 本段品读时重点解决的问题--

牐 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

牐 说说你对经幡的认识。

牐 出示并品读重点句子。

牐 正月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

牐 [问题]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做什么?

牐 舰队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牐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牐3、喜欢第三段的交流:(随机板书)

牐 本段品读时重点解决的问题--

牐 大昭寺的特点是什么?

牐 这里具体怎样描绘了这种气势宏伟、典雅的特点?

牐4、喜欢第四段的交流:(随机板书)

牐 八廓街的特点是什么?你具体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牐 这里除了是一条热闹的街以外,还是一条怎样的街?

牐 出示并品读重点句子。

牐 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士科乐曲混在一起……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牐 [问题]读了这段文字,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牐 你通过朗读能把作者表达的神圣、神秘、幸福感表现出来吗?

牐牎 ≈氐憷斫狻⒗识帘扔骶洹

牐犘〗幔焊詹牛同学们在学习向导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自己主动的学习课文。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拉萨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古城,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片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

牐犓摹ⅰ懊牢钠范痢敝形同学们准备了两篇美文,快去读读品品,看看你会有哪些收获吧!

牐犘〗幔捍蠹腋魇慵杭,各不相让,思考问题很到位。

牐犖濉⒓偃缒闶且幻出色的导游,你会怎样介绍拉萨的神秘、古老而又现代的特色?让地球人都知道高远的西藏,美丽的拉萨?请在“畅所欲言”里写一篇小导游词,介绍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注意导游的语气。(如果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漂亮的装饰,会更好)(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为“”的古城写一篇导游词)

牐牴渡:哪位小导游喜欢给我们这批游客做介绍呀?

牐牷惚ㄖ衅兰郏焊行荒憔彩的解说!谢谢你热情的介绍!如果有机会去拉萨旅游,一定请你当导游!

牐犃、拉萨,是那么神奇而美丽,她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人心动。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拉萨喝彩齐读《致拉萨古城》!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篇11:《拉萨小城》教学设计

一、教学班级情况分析

本共有67名同学,男生31人,女生36人,近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自郊区,父母大多为菜农或小商贩。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有少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大。大部分学生的课外知识很有限,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渠道不太广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拉萨古城》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中的选读课文,文章以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用简洁的文字,按照方位顺序描述了拉萨这座极富民族宗教色彩、又蕴涵现代文明气息的古城风貌。特别是对楼顶经幡和大昭寺、八廓街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乡情。结尾部对诵经声与讨价还价声、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味、质朴的藏戏与激烈迪斯科这些事物的对比描写,把拉萨古城的神秘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文章中描述的事物充满异域神奇的色彩,通过反复品读可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拉萨小城的主要街道及建筑特点,并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了解一些藏民族的民俗风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理清课文所描写的方位顺序。明确拉萨小城的主要街道及特点。

3.熟读课文,学会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感悟文章所蕴含的作者对藏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记叙文,说明方法比较多,而且词语丰富,有些语句结构较为复杂。所以本文的教学难点应该是如

何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入课文:①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拉萨的资料。②教师归纳概括,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相互交流来扫除字词障碍

〈三〉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①字词方面的问题;②句子方面的问题;③文章顺序、民俗风情方面的问题

(这个环节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讨论学习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实在无法解决或者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可

以提交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四〉全班交流自学感受,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在这个环节尽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学过程中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以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五〉谈谈自己通过交流和课文的学习,你对拉萨古城有了那些了解?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课文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用有些词语练习造句。

2. 课外查找有关西藏拉萨和藏族文化的资料(诗文、传说、图片等)

[《拉萨小城》教学设计]

篇12:《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拉萨古城》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一篇选读课文。这篇课文展现了拉萨古城特有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主要向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鹤立鸡群的大昭寺和热闹、繁华的八廓街。文章图文并茂,结构清晰,词汇丰富,所以除了带领学生走进古城拉萨,欣赏拉萨风土人情的同时,更应去感受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这份浓浓的佛教气息,并细细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独具特色的事物把这份佛教气息表达清楚的,

其实本文和第一组课文都是有关西部的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拉萨古城》是这组课文的继续延伸。可作为略读课文进行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以及学会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通过以上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二、预设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并抓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整篇文章脉络。

2、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快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特色,学习作者赞美拉萨。

3、利用精美、真实的图片和补充资料,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训练学生快速浏览、删选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读、快速浏览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拉萨古城的特色,从中感受拉萨那浓浓的宗教文化。

三、教学流程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师课前谈话:

1、前几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那通过搜集资料,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歌曲、特产、景点、风俗

2、课文:其实我们还学过几篇课文,跟西藏拉萨有关的,谁还记得?

3、大家收集了不少资料,也谈了很多,

那江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学到了一句藏语,大家想听吗?

“扎西德勒”:――猜猜意思――出示:吉祥如意。

――江老师祝大家“扎西德勒”

――那大家也可以祝江老师和在座的所有老师“扎西德勒”,谢谢!

(一)走进“拉萨古城”

1、引题:今天江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拉萨古城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拉萨古城 齐读课题

2、释题:拉萨:在藏语中,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拉:为佛,萨:为地;拉萨:即为神佛之地。

3、被称为神佛之地的拉萨古城到底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

请大家赶快自己去读读课文,努力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4、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几个字特别难读,谁来读一读?

经幡 (指名读准――利用图片认识经幡)

鎏金 宝幢 正音――借助图片再读――猜鎏金的意思

八廓街 虔诚

5、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还可以拿起笔做些记号。

――课文先介绍了( ),再介绍了( ),最后介绍了( )。板书:

6、梳理课文脉络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接下来要介绍什么了,都是在每段话的第几句就直接告诉我们了。(第一句)

媒体出示: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

读――交流(这三句话的作用可真不小,首先:这三句话非常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写什么?其次:这三句话把整篇文章给串联了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读

(二)看“藏族民居”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1、那藏族民居到底有什么样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藏族民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媒体出示文中句子: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扬……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找找藏族民居有哪些特点?(黑色的门窗、五彩经幡……)

――齐读,读出藏族民居的与众不同。

――示图,你看这就是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教师引读:

――是啊,拉萨古城的藏族民居,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读最后一句话。

媒体出示句子: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明,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那在大家的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引到经幡

――那经幡不仅仅插在家家的楼顶,还插在寺庙,有的还插在( )

――是呀,只要你来到拉萨,就能看到满目的经幡,(示图)经幡所在就是神所在,就是所在。所以只要走进拉萨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佛教气息。

――所以,到了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引读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三 :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

4、大家知道“旗舰”的意思吗?

出示:旗舰:是一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驻的军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故叫“旗舰”。――指名读一读。

教师小结:旗舰是一个舰队的代表,也是整个舰队的领航舰。这里的舰队是指( ),旗舰是指( )。

5、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篇13: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利用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主要景点及西藏的风土人情。

4.把握游记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法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记的写法特点逐步认识拉萨古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它的宗教建筑庄严肃穆,她的风土人情别具一格,他就是着名的佛教圣地——拉萨古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l重点交流:

l鎏金八廓街经幡(读音与意思)

2、二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主要介绍了拉萨古城的哪些建筑物?

出示: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

(小结方法:抓住文章的连接句,很快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默读全文,边读边思: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阅读感受

l的藏族民居

l()的大昭寺

l()的八廓街

四、组织汇报,交流

1、交流汇报:民居部分

随机点拨:

抓一个词:色彩鲜明:

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

抓一句话:

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理解舰队与旗舰的关系,了解整座拉萨古城与布达拉宫,体会这样比喻的好处!)

2、交流汇报:大昭寺

重点交流:圣洁,壮观

通过看图读文,了解佛教装饰物给大昭寺的圣洁!

采用看图:这就是(),这就是()的看图导读法,略学本段!

3、重点交流:八廓街

学生畅谈感受()的八廓街

随机出示:它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一读:文中哪些是跟宗教有关的,用“——”划出来

交流,回读:它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二读:精彩句:

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

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

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

l发现句子有和特点?谈感受

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男女配合读)

篇14: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表格梳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图文结合了解“五彩经幡、耀眼的金顶”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古城的独特风情。

2.以读悟写,品读领悟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特写的‘大昭寺’浓浓的佛教气息;发现作者描写八廓街与民居同样抓住地方风情,集中笔墨把古城这份浓浓的佛教气息传达出来的结构方式。

3.积累描写八廓街感受的句子,运用于表达对古城拉萨的感受。

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城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每次到一座城市去旅游时,你最想了解什么?(适时适度补充: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建筑特点、风味小吃、风土人情)

小结: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风貌。

一、导读引入,提示学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拉萨古城(读课题)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今天我们把它当作略读课文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课前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因为拉萨古城和第八单元的课文风格比较接近,所以我们可以参考第八单元的导读提示来学习。方便起见老师把这段话呈现在大屏幕上了,一起读读这段话,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阅读写景文章,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填表格理清内容,图文结合认识佛教饰物,了解古城独特风貌。

1.就像课前我们聊到的,介绍一座城市我们可以写很多东西,那么作者游览了古城拉萨之后,主要写了哪几个景点呢?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板书: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每个景点,作者主要又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呢?(完成表格形式)

(1)认真默读课文,把每个景点中的景物圈出来。

(2)抓住关键词填写。

3.读填的过程巡视指导,提示:关键词(从学生的错误提炼面向全体说清楚);景物不仅可以填看到的,还可以填听到的,闻到的东西。(指名三个学生板演)——交流、补充,完善表格完成内容梳理。

4.从所填景物引入:同学们,在这座古城里看到的东西好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尤其是大昭寺里的一些佛教饰物(板书)。我们再来读一读它们的名称,来认识一下。

经幡 金顶 胜利宝幢 “香香”鸟

双鹿 鳄鱼头 “边贝”墙

5.正音(指读、齐读),图文结合了解这些佛教饰物

6.(媒体定格画面)同学们,我们边走边看,看到了那么多的佛教饰物,古城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佛教气息、神秘、神圣等)并适时点题:其实拉萨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神佛之地

三、通过细细品读,领悟作者以简略的语言,特写“大昭寺”传达出浓浓的佛教气息的写法

1.聚焦大昭寺,探究写法。同学们,大昭寺作为西藏典型的寺庙建筑无疑是佛教气息最浓的地方,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大昭寺的?

2.提炼写法:先总后分。指名分读两部分

抓住了特有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每个景物用一个词描写;……

(此环节充分展开,与学生形成对接,点拨提炼,如你关注的是这段话的结构,你看到的是作者的选材……)

3.充分发现之后,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现都很有价值,尤其是这里的第三句话介绍得很有特色。让我们合作着来读读,感受作者语言的`表达特色。三次对读后,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脑海里的画面逐渐清晰起来,我们结合着图片再来读读。(回文)

4.同学们,这儿的每一个短语,就像一幅幅画面一个紧接着一个扑面而来,映入我们的眼帘。作者这样写,给你一种什么感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语言简洁、凝练)

最后,让我们再来读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浓浓的佛教气息。(师生对读)

5.小结写法:同学们,所以老师想有时候我们碰到场面大,景物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简练地来写,从而表达出这个场面东景点的特色。

四、以读悟写,感受作者抓住地方特色,写出八廓街浓浓的佛教气息。

1.我们还游览了八廓街,一个做买卖的地方,作为这样一条商业街,就像我们宁波的(解放路、中山路),如果我们写这样的街道会抓住什么来写——(商品的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的场面、讨价还价声……)

2.对啊,商业街就是可以这样来写,作者在介绍八廓街时的确也写到了它的商业气息。比如他写到了……(回表格说一说)

3.但作为神佛之地的八廓街当然还别有一番风味,课文中是怎么来写的呢?找到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语句:

人们的诵经声与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

(1)(引读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2)交流:繁华的商业街也透露着浓浓的佛教气息;佛教已经融入藏民们的生活,分不清什么是佛教的,什么是生活的;佛教与生活紧密地联系。(顺势回扣三个混在一起)

(3)齐读。发现特点:同学们,在这条街上,(点击语句师生对接)我们发现佛教与(生活)同在;民族与(世界)共融;传统与(现代)同存。这就是神佛之地中八廓街的独特风貌,它区别于我们这儿的解放路、中山路、城隍庙。难怪作者说:繁华的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它既是一条生活的河,又是一道宗教的江。

五、浏览民居,迁移运用八廓街中描写感受的句子来抒发情感。

1.同学们,民居作为人们生活的栖息地,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作者重点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呢?自由读读一二两段,尤其关注描写经幡的句子,感受一下。

2.小结:短暂的一节课即将结束拉萨之旅,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三个景点,现在你想借作者的哪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

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篇15: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文散发着浓浓的藏族风味,这篇选学课文教师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以学定教。努力做到以生为本,从语言文字入手,使学生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都有收获。结合这样的设计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经幡、金顶、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等词语,理解、积累“鹤立鸡群、展翅欲飞、叹为观止、星罗棋布”等词语,读通、读懂课文。

2、学习、领悟作者“按一定观察顺序来描写景物,并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3、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拉萨古城浓郁的宗教文化和拉萨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拉萨图片。

一、欣赏图片,初识古城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拉萨的风光,拉萨是西藏的首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师板书课题拉萨古城。齐读课题。从这个“古”字中让你感受到什么?(历史悠久)它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1300多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的文化遗迹。让我们再来读。

二、初读课文,留有印象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文,师巡视学生出现的读错的字词。)

2、初读检测:

(1)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跟着他默读,难读的地方做个记号,提醒自己引起注意。

每段中都有一个长句,比较难读,很多同学都做上了记号,来,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出示句子:

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

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

寺顶上耀眼的金顶,鎏金的胜利宝幢,展翅欲飞的“香香”鸟,安详的双鹿,龇牙咧嘴的鳄鱼头,还有那深褐色的“边贝”墙,把大昭寺装点得圣洁、壮观。

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

(2)你读懂了什么?请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准备回答。

拉萨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城市、富有魅力的城市、神秘、神圣、幸福的城市……

三、研讨课文,了解古城

(一)利用提示,自学课文

1、我们通过读,读出了对古城的初步印象。像这样的写景文,我们以前也学到过如四年级学过一篇《颐和园》,这类文章在介绍时都有一定的顺序——

先介绍来到什么地方,再选取最有特色的景物写下来,最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这篇课文,就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来学一学。

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默读课文,划一划:

作者先来到什么地方,再来到什么地方,最后来到什么地方?

2、在每一个地方,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完成后同桌用这样的句式进行交流。

在,最有特色的是那( ),让我感受到()。

3、交流自学情况。

(二)交流、学习第1、2自然段

1、作者分别来到了哪些地方?师板书: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我们就按这样的句式进行交流。在民居中,最有特色的是经幡。说感受。板书:经幡飘扬如果学生找不到重点,请学生再默读一、二两段,结合爸爸的话来谈谈。

3、齐读。每当风起的日子,经幡随风飘扬,你听到虔诚的藏民仿佛在向神佛祈盼着——

4、什么是“旗舰”?(指挥舰)指导朗读。到了正月,整座拉萨古城就像—— 布达拉宫则是—— 那经幡就像——旗舰上飘扬的彩旗。

5、经幡令整座古城有了一种浓浓的宗教味,这样的宗教习俗也只有藏族才有。

板书:宗教习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大昭寺,你觉得最有特色的又是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梳理,随机板书:大昭寺——寺庙建筑。

2、出示句子:寺顶上耀眼的金顶,鎏金的胜利宝幢,展翅欲飞的“香香”鸟,安详的双鹿,龇牙咧嘴的鳄鱼头,还有那深褐色的“边贝”墙,把大昭寺装点得圣洁、壮观。

3、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大昭寺的圣洁壮观?(一到二位学生读)

4、看图片然后齐读。板书:宗教饰物

(四)读议第四自然段

1、在八廓街又有什么特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再给你1分钟时间默读,然后请同学回答。

2、交流:随机板书:热闹非常

八廓街热闹非常。但,走在大街上你可以听到声声诵经声;你可以闻到阵阵香火味;你还可以听到由佛经改编而成的藏戏声……

3、这街上的诵经声、香火味、藏戏声仿佛又在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个宗教之城)怪不得作者说: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我们藏民大多是虔诚的信徒,同时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4、宗教即生活;有千年宗教信仰的藏民让拉萨成了一座宗教之城。也只有这样的一座城市才会让作者发出如此赞叹: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四、交流感受,心灵对话

1、这篇文章是藏族作家次多所作,选入课文时有所改动。他在原文的开头这样说:我曾多次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旅行,在那里我吃惊地发现,很多人对我的家乡,是多么缺乏了解。当然,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谁都知道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布达拉宫下的拉萨古城是什么样子?古城里又有些什么秘密呢?

今天,读完了课文,我们又对拉萨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和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写一写。

篇16:拉萨小城教学设计

拉萨小城教学设计

一、教学班级情况分析

本共有67名同学,男生31人,女生36人,近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自郊区,父母大多为菜农或小商贩。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有少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大。大部分学生的课外知识很有限,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渠道不太广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拉萨古城》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中的选读课文,文章以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用简洁的文字,按照方位顺序描述了拉萨这座极富民族宗教色彩、又蕴涵现代文明气息的古城风貌。特别是对楼顶经幡和大昭寺、八廓街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乡情。结尾部对诵经声与讨价还价声、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味、质朴的藏戏与激烈迪斯科这些事物的对比描写,把拉萨古城的神秘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文章中描述的事物充满异域神奇的色彩,通过反复品读可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拉萨小城的主要街道及建筑特点,并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了解一些藏民族的民俗风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理清课文所描写的方位顺序。明确拉萨小城的主要街道及特点。

3.熟读课文,学会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感悟文章所蕴含的作者对藏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记叙文,说明方法比较多,而且词语丰富,有些语句结构较为复杂。所以本文的教学难点应该是如

何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入课文:①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拉萨的资料。②教师归纳概括,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相互交流来扫除字词障碍

〈三〉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①字词方面的问题;②句子方面的问题;③文章顺序、民俗风情方面的问题

(这个环节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讨论学习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实在无法解决或者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可

以提交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四〉全班交流自学感受,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在这个环节尽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学过程中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以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五〉谈谈自己通过交流和课文的学习,你对拉萨古城有了那些了解?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课文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用有些词语练习造句。

2. 课外查找有关西藏拉萨和藏族文化的资料(诗文、传说、图片等)

篇17:《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朗读课文。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歌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

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这个地方,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家知道作者认为拉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古城)

咱们看看作着带我们参观了这座古城的哪些地方?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请自读课文,用笔划出来,并标上1、2……

藏族民居(平顶、白色、黑框门窗、短皱帘、五彩经幡)

大昭寺(耀眼的金顶,鎏金的宝幢、展翅的香香鸟、安详的xx双鹿、龇牙咧嘴的鳄鱼头)

八廓街(商店星罗棋布,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的统一)

三、课外拓展

除了以上文章中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拉萨的哪些情况?(传说、风俗、节日等等)

那好吧!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网站,大家自己在其中找到感兴趣的部分,做成相应的电子作品,一会儿咱们全班交流,好吗?

四、全班交流

五、以后大家有机会上拉萨去参观吧!

篇18:《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利用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主要景点及西藏的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

自读、点拨、拓展、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我们国家多样的文化特色,加深对祖国的认识,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有热爱祖国、和少数民族是一家的意识。

信息资料:师生共同收集关于西藏、拉萨的主要景点及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歌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你们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板题)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拉萨的资料,谈自己对拉萨的印象及向往,引入课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文本之间进行直接的对话,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组内交流。交流不懂之处,组内解决。筛选提出的问题,比一比看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大价值。过一会儿,在全班进行汇报。

3、全班交流,共享收获。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归纳出两个最能体现中心的问题重点交流。

(全班交流的关键是体现在合作上,充分地让学生相互讨论、启发、帮助使学生个体的感受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得到补充或矫正,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共享,使学习灵活起来。)

三、课外拓展

1、除了以上文章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老师设计了一段影片,请大家仔细阅读欣赏。

(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快速读文的方法,浏览文章。)

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拉萨的主要景点、西藏的风土人情、文中讲到的民俗什物简介。

(课堂上增加学生阅读资料的时间,加大阅读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多样文化的情感。)

3、学生谈感受,并试着设计广告语,向全世界的人推荐拉萨古城。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给学生展示的空间。)

课外延伸(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1、小练笔: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练习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

2、收集并整理资料,向朋友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问题:

1、如何解决学生的学法问题是个关健,教师在课堂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2、由于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藏族的风土人情,学生只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片面地了解一些,怎样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决课文中提到的如:经幡、香香鸟、边贝墙、大昭寺、八廓街、桑烟、、、、、、这些离现实生活较远的东西呢?

3、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怎样能让学生在欣赏作者的语言精练、简洁的同时又产生了对西藏的向往之情?

太阳教学设计

《种太阳》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道拉萨去》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太阳教学设计

六年级《来自草原的歌》教学设计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教学设计

晚上的太阳之教学设计

29《太阳》教学设计之六

来自《拉萨的太阳》教学设计(锦集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来自《拉萨的太阳》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