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教育感悟:敢问路在何方

时间:2022-12-09 05:24:46 作者:石榴 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石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自闭症教育感悟:敢问路在何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自闭症教育感悟:敢问路在何方,希望大家喜欢!

篇1:自闭症教育感悟:敢问路在何方

前阵子去其他机构给老师们培训,见到了一群大龄的自闭症患者,感触很深。所以很想把我一些零碎的想法分享给各位,也希望能给各位家长一些帮助。

那是个周末的公益课程,课程涉及了很多项目:架子鼓、乒乓球、钢琴、贝斯、绘画等等。服务的群体大多是大龄的自闭症,年龄在16岁到30岁不等。

这些大龄的自闭症“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课程里面有老师进行辅助,家长在外面的长椅上等待。

让我触动的并不是这群自闭症“孩子”,而是那些等在外面的自闭症父母。

这群在外面等待的父母从视觉直观上就能分为两类:一类垂头叹气,一类谈笑风生。

先说第一类,衣服颜色大多暗色系,穿着很随意,妈妈们基本不化妆。眉头紧锁,有的双眼遥望远方,有的低头玩手机。我走过去简单的询问孩子的情况,听到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缺点和抱怨,以及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深深的无奈和无助感。

反观另一类,衣服大多颜色艳丽,穿着整齐得体,妈妈们基本画着淡妆。喜笑颜开,不是在跟旁边的人聊天,就是眯着眼嘴角微微笑的在那儿养神。我去跟这类家长沟通,他们会翘起二郎腿,兴致勃勃的跟你说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就连那些恼人的自我刺激在他们嘴里也成了有趣的事。

我当时以为第一类家长的孩子能力一定比第二类弱,于是我在跟几个家长聊完之后分别的去看了看他们的孩子,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情况跟我想的截然相反,第二类的孩子并非比第一类强多少,有的反而弱了很多。

当时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家长心态会如此的好?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类家长的表现差距如此之大?

通过半天的沟通,除去琐碎的因素,我总结出了两个核心:

一、接纳

我所说的接纳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呐喊和口号。而是真的站在各位的立场和角度,为你们今后的生活考虑。

为了幸福你我他,请一定要接纳您的孩子。

我前两天还在跟一个家长聊是不是要改变孩子这个话题,我们达成一致的结果就是:想改变一个人的人是最痛苦的。

因为他就是那么一个孩子,可能就是喜欢做一些无聊重复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较真儿,换一条马路就能跟你犟半天。亦或者有些奇怪的兴趣爱好,比如爱收集个名片或者宣传单。

但是,这个世界如果父母都不能从心里接纳他的话,又指望谁去接纳和理解呢?

摘一段我和一位24岁自闭症孩子父亲的谈话:

“现在很多小龄孩子的家长被孩子的自我刺激和重复刻板行为搞得头昏脑涨的”

“哈哈,能理解。以前我也是接受不了这个,你说全家一起出去,这个孩子不是不停傻笑就是晃脑袋玩儿手。我这老脸也挂不住,以前没少揍他。”

“后来呢?”

“后来不打了”

“怎么了?悔悟了么?”

“哈哈,悔悟不至于。主要是孩子一天天的大了,结果发现这些你看不惯的行为也没怎么减少。之前科学的干预方法也用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没什么用。后来觉得与其要改变他这些行为不如学着接纳他。你心里接纳了,坦然了,其实这些行为也就不算什么了。”

“那您现在对孩子的这类行为是怎么处理的?”

“不怎么处理。我孩子的行为虽然别人看起来挺怪的,但是他并没有干扰别人的正常生活。我也不指着别人能理解这些孩子,所以我现在的做法就是:爱谁谁看,不管。不管其实不是放纵,而是对于这群孩子的某些方面上的尊重。”

“跟TEACCH里面提到的“孤独症文化的”意思有些像。”

“是的,但是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别说是社会中的不明真相的路人了,家长真的能做到都寥寥无几。但是事实就是有些特质的表现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也是会伴随孩子终生的。”

“嗯,是的。我见过的大多数家长也都是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唉,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孩子出生前我和孩子妈妈把孩子去哪儿上大学都想好了,结果孩子检查出来之后我们都觉得天塌了,落差太大了。但是现在想想,不上学也省了不少心,哈哈。”

“怎么才能做到从心里接纳这些孩子呢?”

“让我想想.......(半分钟后)”

“记得他/她是你孩子。”

“没了?”

“没了。”

二、谁都能带

谁都能带,说的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

几乎所有的第一种家长都是全职,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我和家长打了很久的交道,我知道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承担着很大的精神压力。p#副标题#e#

但是,纵使我了解,纵使我有同理心,纵使我有足够的想象力,依旧难以想象他们究竟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如果压力可以丈量,拉出来总可以绕地球一圈又一圈了。

几乎所有生活都被压榨,压缩。直到变成真空,直到变成生活只剩下孩子。

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周而复始,刻板重复的每一天。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大自闭症”带着一个“小自闭症。”

我问这些家长,全职带的原因是什么?

1、无法交接

很多家长跟我说的话就是“这个孩子只有我能带。”

意思是没有这个爸爸或妈妈,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糟。糟糕的表现包括但不局限于:规则感下降、注意力下降、不听不看、行为问题增多、语言能力减弱、配合度下降、服从意识下降,自我刺激增多等。

通俗来表达就是:这个人在和不在,孩子完全是两个人。

基于这种情况,妈妈们(大多数是妈妈)被迫全职带孩子。因为如果妈妈不带,这个孩子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退步的情况。

因为孩子无法交接,所以妈妈们被套牢,只能全职带孩子。与此同时妈妈们的负面情绪开始慢慢积攒,并且越来越多。

发泄口无所谓孩子和老公,老公有可能每天也见不到,于是孩子成了发泄的唯一渠道。

轻则嚷骂,重则拳脚相加。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篇订阅号将会详细阐述,打骂带给你和孩子的毁灭性打击,这里不再赘述。

孩子在棍棒下变得听你的话,但是换了个人,没了棍棒,或者棍棒耍的没你溜,孩子便不再听话。他开始反抗,开始慢慢变成一个不识好的孩子。不识好的意思就是,你对孩子好他不听你的话,只有对他凶才会听话,而且起码要跟妈妈一样的凶。

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孩子变得更加不能交接,因为只有你才能控制他,因为只有你才能“管”住他。

2、家庭原因

也有一些妈妈跟我说,毕竟家里要生活,爸爸要出去赚钱,所以孩子就得妈妈带。

我不能否认钱的价值,它能让你生活的物质条件变得好一些。但是对于自闭症的家庭而言,可能这样做的损失有些太大了。

舍掉一个妈妈全职的去陪孩子,就相当于在孩子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并不是我危言耸听,全职妈妈们应该都能听懂我的话。

在如此枯燥重复机械的生活环境下,在如此大的精神压力下,换做我。换做我一个有一些方法的老师,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估计崩溃的比谁都早。

所以恳请各位爸爸们,我所说的并不是要你们放弃工作,放弃赚钱养家。而是一周七天当中你起码能带两天,两天就好。

那么我们算一下,一周当中妈妈还能带两天,还剩两三天。我们可以让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或者姑姑舅舅或者保姆阿姨等等帮忙照看一下。

这样的话,一周每个人也就平摊下来带孩子两三天,谁的压力都不会很大。

但是这一切前提的前提就是,您的孩子得能交接,您的孩子也得能识好。

不管是上面两种哪种原因,我们一定都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为了各位以后精神不崩溃,家庭能和谐,孩子能进步。我帮各位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孩子谁都能带。

我明天会更加系统的跟各位说清楚这样做的必要性,以及该如何做,分几步。

现在我可以告诉各位,几乎所有的第二类家长都是我说的这种情况。第一他们能从内心接纳自己的孩子,第二他们不需要自己全职带孩子,爸爸妈妈以及另外再找一个协助者,每个人每周只需要带两三天,其余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去经营自己的圈子,可以享受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中该得到的乐趣。

这条路有人说没个穷尽,但是这条路是有区别的。有可能是康庄大路,有可能是泥泞小路,还有可能是死路一条。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篇2:敢问路在何方

重温着小时候看过的经典名着《西游记》,收获的是一份成熟,一段思索。一句‘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正如勃朗宁所说;“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当你坐在教室里发呆、睡觉、毫无节制的挥霍人生时;当你整日沉迷于电脑、网络,为其抛撒光阴时;当你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混迹在虚伪的弥红灯下时;你是否敢问问自己路在何方?

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现在的可怕的升学率,可怕的几万元换取的一分,可怕的房价物价。在这些问题面前,请问有多少人敢夸口自己可以在这巨压之下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如今的良好条件导致学生们养尊处优,根本不懂的如何在烈日狂沙、寒风暴雨中生存。她(他)们只能衍化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代名词。一个又一个悲剧。列如盛极一时的“啃老族”、“宅女”、“宅女”、“富二代”。有或者屡见不鲜的为钱杀母、杀父这样的人间悲剧。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初三的学子,你们扪心自问,我的路,究竟在何方!当然这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或是某一群人的问题。这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也该问问我们的路在何方!!!

想一想自己的父母、老师、亲人、不用我多说相信你心里已然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论成与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吾欲有破天之志”

“有人欲笑,晚矣、晚矣。”但我坚信自己,坚信“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所以我说路在脚下。

初三:疯狂的觅血蝙蝠

上一篇:一路与读书同行 下一篇:别了--故乡 相关推荐 走在花季作文700字 有爱就会有光明作文600字 原是寻常最动人作文800字 成长,伴一路芬芳作文900字 一路书香作文800字 星星不哭 磨砺议论文800字 中秋感怀 原是寻常最动人作文850字 守护这一份淡淡的清香作文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700字_12篇 向着理想奔跑作文600字

篇3: 敢问路在何方人生感悟

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经历,混沌大于清醒,幼稚大于成熟。乱花渐欲迷人眼,花花世界,诱惑太多,岔路无数,选取太多。身处尘世,也曾彷徨,也曾迷茫,也曾不知所往。遇到这个时候,人务必要有个导航。这个导航能够是你的老师,能够是你的父母,也能够是你的兄弟姐妹,但是当没有人能帮你自我时候,务必果断地成长起来,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题记

我睁开朦胧的双眼,第一缕阳光,穿云破雾,明亮了我的世界。昨夜,我还在睡梦中酣睡;这天,我将带着夙愿朝着心中圣地进发。

每件事物都有其发展轨迹,每个故事都有其主旋律,每个人都务必经历成长。从迷茫到清醒,从幼稚到成熟,整个过程,天还是那个天,地也还是那个地,唯一不一样的是,人长了,变得更理性了,对世界的认识更清晰了。成长是人生导航方法,追求进步、向往自由皆可成长;向上、向善是人生导航的方向,心向上,脱离低俗,心向善,回归本真。

正因向上,才有树高千尺,如果仅仅满足于过往,永远张不出新的枝叶。

正因向上,才有才高八斗,如果仅仅满足于现状,永远赋不出新的篇章。

正因向善,才有阳光普照,如果心存邪念,永远走不出幽暗和阴霾。

正因向善,才有流芳百世,如果心无善念,永远得不到尊重和支持。

欧・亨利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写到,一个身患肺炎的女孩,对自我性命是否能够延续十分悲观,她坚信窗外常春藤的叶子掉光了,她的性命也就会结束。住在她楼下的老画家,在得知了女孩的这个念头以后,在冬夜冒着风雨,在墙上画了一片树叶,小女孩在这片树叶的鼓励下奇迹般地病愈了。老画家贝尔曼的善举让女孩看到了向上的能量,不再悲观和颓废,进而鼓足生活的勇气在人生的道路走下去。

相比亨利笔下的琼西,咱们所处的环境看似平和却也到处充满陷阱。混沌和喧嚣,嘈杂和浮躁像雾霾一样弥漫进现实生活。暧昧的霓虹灯,舒适的汽车,温软的沙发,醉人的香槟,几乎让咱们差点迷失了方向,迷失了本真,迷失了自我。

走过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也许倦了,也许累了。但也曾无数次在心底内追问自我,我愉悦吗?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将何往?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五柳先生就用亲身经历告诉了咱们答案。

山和水最能净化人的心灵,仰望大山的高度,领悟攀无止境的精神;沐浴河水的大度,汲取上善若水的养分。心向上,爱拼搏;心向善,泊凡心。

落日彩霞满千山,轻舟晚归荡炊烟;吟歌对唱月半弯,不知迷醉山水间。

在这样的山水间,聆听梵音,斜弄疏影,细嗅暗香,静默浮生,所见所想皆是诗画,所听所闻皆是神韵,它不来自于天外,却能醉了神仙。

其实,咱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当咱们迷茫甚至彷徨时,就让山水净化满身的尘垢,明亮胧眼,清净钝耳,荡尽俗心,让自然启迪思考,探寻未来之路。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个地方。我注定是一个容易被陶醉的人,我钟爱那里的山山水水,我钟爱生活的点点滴滴,寻遍了大街小巷,走过了纵横阡陌,最后却在这山水间找到了真我和初心。山水禅心,这词用的一点都没错。在这样的山水间,物我两相忘,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又有什么关联呢!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想要的路,这一路或许坎坎坷坷,或许困难重重,但是当我抛开繁杂,用和天空一样的纯净的心去思考人生,去除接下来的芜杂和烦扰,留一片净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主线,朝着越来越清晰的方向发奋的时候,我知道必须能够成功。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篇4: 敢问路在何方人生感悟

电视连戏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有一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脚下的路,常让许许多多的脚忽略和迷路。

“路”字有十三笔画。写起来很快,走对却不容易。

“路”的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各”。“足”代表着脚,“各”即为各人。莫非,这看似简简单单的“路”字里头隐藏着“每人用脚去走出”的涵义?

人所要走的路有千种万种。马路,沙路,柏油路,沥青路,石头路,高速公路,直路,弯路,正路……每一种路,有着不一样的好处。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他看来,路和期望都是一样的。本来都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是有了信念,才燃起人生的光焰。期望也是1条耐人寻味且好处非凡的路啊!

有期望的人,看到出路。没有期望的人,也就无路可走了。

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抵达“罗马”。这好比咱们做事,一旦走进了死胡同,就越来越无前路了。如果不及时折回,恐怕连最后的出路也被时光堵住。

人的生命,看起来无比伟大,其实也挺渺小。伟大至极,如同山海日月;渺小至极,就像沧海一粟。事物双重存在的两面性,犹如两面明镜,既照见自我,又映出他影。

小时候玩过“昆虫找路”的游戏――至今还印象深刻。捉来一只小蜜蜂或是一只红蜻蜓,轻轻塞入细颈宽腹的玻璃瓶中。盖子是不必拧上的。然后,屏气凝神地观察着它们的动静。急着找路的蜜蜂或是红蜻蜓四处乱撞,盲目而徒劳。它们那一点丁的绵薄之力的撞击,如何撞开坚硬得像铜墙铁壁的玻璃底部。不消几个时辰,它们就累得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像吃了败仗的士兵――竟懒得再去寻找出路。它们天真地以为,宽大敞亮的瓶底,会有路可逃,从而忽略了冷静的思考。真正的出口,就在它们身后。即使这两只小家伙齐头并进地飞出,空间也是绰绰有余。

蜜蜂和蜻蜓在动物界中并不是“傻蛋”。恰恰相反,它们可狡猾着呢。夏天,当你想蹑手蹑脚地靠近在树枝小憩的它们,这些小家伙早就已经察觉“敌情”,并偷偷启动逃遁的“闪电计划”。――未等你伸手,它们刹那间就振翅而飞,很少有落手的机会。那些像雷达探测器一样的复眼,一次又一次帮忙它们脱离险境。

但对于一个有出口的细颈宽腹的玻璃瓶,它们却有点无奈。看来,越是聪明,就越犯糊涂。聪明,有时反被聪明误。生活中,奔波往返于路上的行人,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蠢事?

哲学家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1条河。他们思想深邃,善于运用发展的辩证眼光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可惜太平庸的.咱们,没有那种类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无法一一洞察生活的所有伪装或是陷阱。只要是人,就不会足赤。哲学家也会犯下两次一样的错误。譬如找错对象恋爱,后悔不已结了婚又分道扬镳。甚至有的人终身未娶,不知是为哲学事业献身,还是没有人愿意与其结为连理。生活千姿百态,千百种姿态的形式无法阻挡生活的进程。生活还在继续……

世间的事,没有十全十美――全美和完美只是人们假设的理想追求。只有比较美和更美。任何过于苛刻的挑剔的眼光,总会招来苛刻的挑剔。我常想,如果没有白天,人们是否会懂得黑夜的概念?没有缺憾,如何坚持对完美的假设和苦苦追求?没有昨日的流逝,哪来懂得珍惜这天?

路――人生,不也一样的道理吗?

人在年轻的时候,难免要走过一些弯路,犯下一些错。但走错归走错,犯错归犯错,大可不必以涉世不深为堂皇借口的挡箭牌,甚至若无其事地对待善意的劝告,甚至暴跳如雷地大骂指正者。否则,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死了。年轻的咱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反思和改正。

既然,“路是由人的脚踏出来”的。那么,咱们就要让自我的双脚健壮勇敢,去开辟出更多属于自我的新路来。开路的过程总是艰苦的,荆棘和蛇蝎断不会少。因此,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目光敏锐。只要找准方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光明之路定能辟开。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即使只有一线期望,咱们也没有理由放下寻路。其实,发现路和发现美都一样。正如希腊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世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借用大师的至理名言,亦能够说:“世上并不缺乏路,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和勇敢的脚”。这样的说法,同样站得住脚跟。

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脚是用来走路的。它们缺一不可。

生活如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险阻为敌军,失望怯弱就像哑弹。在岁月的战争中,“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如是说。咱们的勇气,就是一把克敌制胜的利剑。也许,并不是每一场战斗都会获胜。但要怀着勇往直前的气魄,屡败屡战,越战越勇。千万不能在战斗还没打响就溃不成军,从而把自我定格在绝望的败军之兵上。要做,就做从失败中崛起的威灵顿将军。即使有过军队失利的惨痛,也不放下翻身的机会。风雨过后,依然持续一鼓作气向前冲的气势。那么,虽败犹荣,虽胜更荣――辟路的人生之册将会记载光辉的一笔,作为咱们以前活在这个珍重的人间无价的勇毅的痕迹。

篇5: 敢问路在何方人生感悟

在当时的人们也不断地迷失方向、好似走在浪尖上、又似悬崖峭壁上行走、在迷茫中穿梭在羊肠小路上,四处阴暗潮湿不时的出现风浪的咆哮声。那种声音吓得人们心惊胆战稍不留神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在茫茫的人生路上有许多岔口让你选取、一不留意就会走到人生的绝路上、眼前是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忽听海浪的汹涌声使人震耳欲聋,在这深不见底的悬崖边上要没有正确的心态是不会绝处逢生的、好似走进深山老林的野人没有沉着冷静的思维是不能生存的、在这茫茫的山路上能找到适合自我的路谈何容易、在那里没有亲朋好友的鼓励、也没有阳光的普照与雨露的滋润、只能穿行在像魔鬼一样的环境里,随时面临着风浪的考验与噩运的打击。在这种环境里摸打滚爬的人把心魔一个个击垮、创造出属于自我的通天大道。

若做到这一点需要相当大勇气和储备更大的力量、经常看到有些人睁着惊恐的眼睛在寻找自我的路、从不敢想走出半步、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打转、从来也感觉不到外面的精彩、就像走在狭窄的小路随时都跌倒崖谷的危险、就正因思维的迟钝再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好似与世隔绝。被时代抛到九霄云外再也没有当时那种感觉了、有的就好像被抛弃的婴儿那样孤苦伶仃、又那么的孤立无援。总是留意翼翼的度日恐怕再生事端、但是厄运还是随时相伴、就像魔鬼缠身那样搅得人们不得安宁、这种强大的势力不得不让一些人望而退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不但不会体恤这些人的痛苦与无奈反而更变本加厉、来显示自我的威风与势力,最后把人推向绝路;有的听天由命恐怕惊动了玉皇大帝、本来伤痕累累的人们哪经得起折腾啊!因此更不敢妄动生怕把玉帝震怒再次降临灾难、把仅有的一丝期望毁灭,如果那样的生活就好比跌入了地狱一样的凄惨、再也没有挥天之力、本来就是多灾多难的自我哪有潜质反抗啊!有的人总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受罪的、因上辈子作孽太多因此来到人间理解惩罚的、就正因有这样的观念就再也不做任何挣扎,此路更崎岖难走、也更加的黑暗。

就是这样上苍也没因你很乖巧而宠爱、他那暴躁的脾气容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更甭想使用什么花招来对付自我、因他摸清了这些人的行为从来都不敢违背自我、总想着过平静的生活,从没有想过冒险改变这残酷的现实。因此随时光顾他们甚至故意地刁难这群人,使他们痛不欲生,就这样恶略循环,就像手中的老茧越磨越厚在也没有感觉了,噩梦连续不断,这样的生活已过习惯再也没有什么欲望了,麻木的心再也不肯理解新的事物,就像枷锁哪样坚不可摧,把那活蹦乱跳的心折磨的都快衰竭了,让人看了痛心疾首。

无聊中意外出去旅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途中结识了一个知己在交流中听到的根本没有什么怨言,看到的也不是一张苦瓜脸,从那里也得到了一些启示。这位兄弟姐妹从不讲自我的经历,满脸总是充满着期望让人看了就能增添勇气与力量,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就看到他与众不一样,他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他说人要往前看才会有梦想,总提那些悲哀事不但重新撕下自我的伤疤还会影响亲朋好友的情绪,提一次就好似又经历一回,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就这样又被自我撕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又得重新偷偷的自我疗伤这样下去永远没有精力重新规划自我的未来,这就是你此刻的处境的根源。不但累了自我也牵累了亲人,其实路在脚下就看自我怎样选取了,愉悦也在身边只是你感觉不到,当心烦意乱时就像着了魔一样愉悦也悄悄的离你,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亏对自我,当自我冷下来才觉得有时自我那么的幼稚,逐渐的愉悦也来到身边为你起舞与自我一齐欢度这来之不易的时光,一样的环境却不一样的情绪,好像天也变得更加湛蓝了,风也好像变得柔和了许多,这才是咱们年轻人该走的路啊!咱们这个时代经历点风浪也不是坏事,也只有这样才能闯出1条阳光大道,前面有鲜花与掌声在等待着咱们去分享。

篇6:敢问路在何方歌词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翻山涉水两肩霜花。

风雨雷电任叱咤,

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

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教育培训感悟范文

感悟教育人生

人生的路在何方初二作文

大学生见工 不敢问工资待遇

教育名著读书感悟

幼师教育随笔感悟

幼儿园教育随笔感悟

教育反思与感悟

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活动总结

描写关爱自闭症儿童的作文

自闭症教育感悟:敢问路在何方(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自闭症教育感悟:敢问路在何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