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与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与总结,欢迎阅读借鉴。
- 目录
篇1: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与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以下是万有引力知识点。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篇2: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与总结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点。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按力的性质分,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平行四边行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合力可以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或大于分力。
篇3: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与总结
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或形状的'点,是物理学的一个理想化模型。以下是质点的运动知识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考试用书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篇4: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
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这里要注意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篇5: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篇6: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_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_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2、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3、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4、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篇7:高中物理公式必背知识点
动量定理相关内容是什么(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mv′-mv=p′-p,或Ft=△p
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p为物体初动量,p′为物体末动量,t为合外力的作用时间.
(2)F△t=△mv是矢量式.在应用动量定理时,应该遵循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表法则,也可以采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假设用Fx(或Fy)表示合外力在x(或y)轴上的分量.(或)和vx(或vy)表示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x(或y)轴上的分量,则
Fx△t=mvx-mvx0
Fy△t=mvy-mvy0
上述两式表明,合外力的冲量在某一坐标轴上的分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在同一坐标轴上的分量.在写动量定理的分量方程式时,对于已知量,凡是与坐标轴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凡是与坐标轴正方向反向者取负值;对于未知量,一般先假设为正方向,若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 实际方向与坐标轴正方向一致,若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实际方向与坐标轴正方向相反.
篇8:高中物理公式必背知识点
其他公式
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9.8N/kg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功率:P=W/t=Fv功率=功/做功时间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nF(n为滑轮组的股数)热量:Q=cm△t热量=比热容×质量×变化温度热值:q=Q放/m(固体) q=Q放/v(气体)热值=热量与物体质量的比欧姆定律:I=U/R电流=电压/电阻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热能=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压×电阻×时间=电功×时间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电压×电流×时间=电功率×时间=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功率:P=UI=W/t=(I^2)R=(U^2)/R电功率=电压×电流=电功/时间=电流^2×电阻=电压^2/电阻V排÷V物=ρ物÷ρ液(F浮=G物)V露÷V排=ρ液-ρ物÷ρ物V露÷V物=ρ液-ρ物÷ρ液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Fv(匀速直线)
篇9:高中物理公式必背知识点
功和能编辑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_0# (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W=FS
2.重力做功_1#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_2# )}
3.电场力做功_3# {q:电量(C),_4# :a与b之间电势差(V)即_5# }
4.电功_6# (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_7# (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_8# ;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_9# (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_10# 电功率物理公式9.焦耳定律_11#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_12# ;_13# ;_14# 1
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_15# )}1
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
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
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0方/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
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1]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_16# (2)_17# 做正功;90°<α≤180°做负功;α=90度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
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
3.6×10^6J,1eV=
1.60×10^-19J;_(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篇10:高中物理必背的知识点
1.力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开山和基础,弹力的方向和弹簧、摩擦力应该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受力分析的判断不仅关乎到这个部分,也会影响整个物理学科,所谓武学基础——“蹲马步”
2. 运动学
这个部分是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易错,且计算不算死人不罢休的境界,各种刹车、追击、相遇、滑块板块、传送带,没有做题底蕴的支撑,你会感到深深的恶意。
3. 牛顿定律
牛顿就是力学中的隐藏高手,就是王者荣耀中的法师,攻击力本来就不错,还可以对运动学、电场进行加持,让你面对的陡然上升了几个level功力。连接体是这里面一轮要拿下的核心考点。
4. 曲线运动
两大法宝:平抛和圆周,不能说难,但是高考年年出现,平抛的计算、水平圆周模型、竖直圆周模型、向心和离心的机车拐弯,这四个点重点拿下,然后给自己大大的微笑吧
5. 天体运动
天体会的人觉得可爱简单送分,不会的人觉得变态、恶心、惹人烦,这个部分的核心公式之后很长的一组,但是出题的方式确异常灵活,且题目和实际结合多变,总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手,高手过招,就是毫厘之间定胜负,数量级运算可以帮助你不少哦。
6. 功和能
力学部分大boss的存在,谁都可以结合,从弹簧到皮带到滑块,等你做多了你会感到世界的真谛就是动能定理和一堆物理物体,多过程、大计算、复杂分析,烧脑的侦探小说也就到这个程度了,一轮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想想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吧
7. 电场
这就像一个软妹子,看起来瘦弱不堪,但实际是芭比金刚,电场线、带电粒子运动、电容器、这些都是理工科出题人最喜欢的软妹子类型,多接触接触,熟悉了就好
8. 恒定电路
这个部分最难的是电学实验,7个电学实验要如数家珍,有人问为啥啊?因为考,年年考,考到12分熟了,其他的召唤出体内强大的初中物理基础就可以了。
9. 磁场
电磁学的大boss,一剑封喉,杀人于无形,多见于选择题压轴或者和电场结合出在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难度系数3.5,转体动作复杂且难,尽量从步骤上逐个击破,拿下这个你的高考物理满分有望了。
10.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每年必考的考点,电磁感应图像、理想变压器、远端输电、杆和框在磁场中运动都是热点,如果知道出题人的喜好,接下来你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11. 动量和原子物理
动量的六个常见模型要全面掌握,原子物理类似于文科记忆加理解就好了
12. 选修
不论你是选择光和机械波还是选择热学,选修的诀窍就是多做题然后系统总结考点和易错点,这个是覆盖面的问题,当覆盖面足够的话,拿下就指日可待了。
篇11:高中物理必背的知识点
库仑力
点电荷间库仑力,平方反比是规律,
大小可由公式求,方向依据吸与斥。
电场线
电场线,人为添,描绘电场真方便,
场强大小看疏密,场强方向沿切线。
典型电场电场线
光芒四射正点电,万箭齐中负点电,
等量同号蝶双飞,等量异号灯(笼)一盏。
求电场强度
求场强,方法多,定义用途最广阔,
点电电场有公式,平方反比决定着,
匀强电场最典型,E、U关系d连着,
静电平衡也能用,合场强零矢量和。
电势能
电荷处在电场中,一定具有电势能,
电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还有零,
大小正负公式定,E=qU要记清,
电场力若做负功,电势能就一定增,
电势能,若减少,电场力定做正功。
静电平衡
导体放入电场中,瞬间即可达平衡,
平衡导体特点多,一项一项要记清,
等势体,等势面,内部场强处处零,
电场线定垂直面,表面场强可非零,
电荷分布看曲率,尖端放电显特征。
静电屏蔽
金属罩中放导体,外来电场被屏蔽,
内生电场外屏蔽,定是金属罩接地,
屏蔽意为无影响,并非一定无电场,
静电平衡来应用,此处合场强为零,
仪器戴上金属罩,防止外场来干扰,
高压作业金衣穿,静电屏蔽保安全。
带电粒子运动(一)
粒子匀强电场中,运动类型有两种,
加速减速匀变速,动能定理都能行,
偏转运动类平抛,垂直两向来合成,
速度偏角三因素,设备电量初动能,
离开电场匀速动,反向延长指正中。
解综合题
解综合题并不难,审清题意是关键,
借助草图方法好,分段处理很常见,
平衡临界须关注,运动随着受力变。
求谁设谁常用到,顺藤摸瓜来思考,
牵扯进去即成功,方程数目不能少,
推倒演算求细心,验算作答莫忘了。
分压器限流器
滑变电阻两接法,串联限流并分压,
分压电压可达零,电压变化范围大。
游标卡尺千分尺
游标卡尺有两种,分度读位都不同,
十格读到十分位,二十分度百分停。
螺旋测微千分尺,读到千分才能行。
E感求法
E感求法有两种,切割变率都能行,
F变化率更普适,BLv⊥要记清,
不垂直时化垂直,还要匝数来相乘。
楞次定律
E感(I感)方向楞次定,增反减同要记清,
阻碍变化是核心,实质本是能守恒,
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最好用。
自感日光灯
电流自变自感生,规律电磁感应同。
常见现象有涡流,应用实例日光灯。
镇流器,是线圈,自动开关叫启动(器)。
篇12:高中物理必背的知识点
动量定理解题
动量定理来解题,矢量关系要牢记,
各量均把正负带,代数加减万事吉,
中间过程莫关心,便于求解平均力。
动量守恒
所受外力恒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碰前碰后和碰中,动量总和都相同,
矢量关系别忘记,谁正谁负要分清。
力的作用效果
时间积累动量增,空间积累增动能,
瞬间产生加速度,改变状态或变形。
动量定理 · 动能定理
动量动能二定理,解起题来特容易,
动量定理求时间,动能定理求位移。
弹簧振子振动
弹簧振子来振动,简谐运动最典型。
a随回复力变化,方向始终指平衡,
大小位移成正比,位移特指对平衡注,
速度与a变化反,这个减时那个增,
动能势能互转化,周期变化且守恒。
(注:平衡位置)
振动周期
振动快慢周期定,固有周期不变更,
一周方向变两次,四倍振幅是路程。
单摆
质点连着轻细绳,理想单摆就做成,
重力分力来回复,小角度下简谐动。
g和摆长定周期,振幅无关等时性,
伽利略和惠更斯,前者发现后首用。
振动的分类
机械振动有三种,依据能量来分清。
阻尼减幅能量减,简谐等幅能守恒,
策动力下受迫振,外能不断来补充。
稳定频率外力定,步调一致共振生。
机械波
振动传播波形成,振源介质不可省,
质点振动不迁移,传播能量和振动,
后边质点总落后,只缘波动即带动。
两向垂直称横波,纵波两向必平行。
横波的图象
横波图象即波形,各个质点位移明。
波长振幅可读出,传播方向须标清,
逆着传向看走势,振动方向就可定。
反相振动正相反,同相振动完全同。
波的频率随波源,传播速度介质定,
波长说法有多种,振源介质共确定。
篇13: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与总结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 :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篇14: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与总结(集锦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