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fangfang061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中文科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文科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中文科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政治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2)经济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发展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有所壮大,作为一个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具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4)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主要观点: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康有为的活动:19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他最有代表性的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2)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3)梁启超的《变法通议》。18,他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等文章,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系统宣传了变法图强的理论。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的成立。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领导人:康有为。意义:使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_运动。
(2)强学会的成立——时间:1895年。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广造舆论。
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1)原因: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2)派别: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和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3)主要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4)影响:是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四、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康有为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实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1)成立:康有为在上书皇帝的同时,还联合各省在京举人发起倡设学会。1898年4月,保国会在北京成立。(2)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3)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意义: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和希望建立组织参政议政的要求。
3、百日维新:(1)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起迄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3)主要内容:政治上准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4)积极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政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欢迎。(5)局限: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主张,表明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可见百日维新中的光绪帝和维新派是有区别的,没有能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其改革又是很不彻底的
五、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新法,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中南海,逮捕维新派人士,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变法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都被废除,戊戌变法终于失败了。
六、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意义: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_运动,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③、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缺少反帝反封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无权的皇帝·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寄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脱离了群众·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4)历史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篇2:高中文科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一、背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落后):经济上: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上:官场腐败,阶级矛盾缴化。军事上:装备陈旧,营务废驰,纪律败坏。外交上: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
2、世界(欧洲先进):政治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上: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了“世界工厂”,法美等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外交上:加紧扩张,掠夺更多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英国炮舰和走私船出没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
二、英国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
1、英国走私鸦片:(1)原因: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2)危害:大量白银被掠夺,危害人民健康,士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危害清政府统治
2、中国禁烟运动:(1)代表人物:林则徐、邓廷桢。(2)禁烟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3)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三、鸦片战争经过
1840年6月,英舰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1841年,英扩大战争,侵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闯入长江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
四、中国人民抗英斗争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②清爱国将领抗英
五、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将中国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直接原因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成为导火线。 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这是中国战败的内因,在战争中的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的左右摇摆,是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英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这是中国战败的外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这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落后就会挨打。
篇3:高中文科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前,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他设立了译馆,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受到人们的重视。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即主张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的思想。(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车酋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由于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篇4:高三地理文科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_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3、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篇5:高一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 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 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 高中必背古诗文
★ 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高中文科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