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蚂蚁去逛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2019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必背公式汇总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3、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4、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5、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8 月
小月(30天)的有:49 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6、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7、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
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32、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3. 141592654
3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34、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35、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8、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0、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1、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2、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3、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4、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5、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6、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7、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9、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0、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篇2: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知识点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我们学过的方向有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3、与西相对的方向是东,与南相对的方向是北,与东南相对的方向是西北。
4、我们可以用指南针帮助辨别方向。北极星是指向北方的。
5、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山的。
6、清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后面是西面,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黄昏你面对太阳时,你后面是东面,左面是南方,右面是北面。
7、我国五座名山,合称五岳,它们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8、笔算三位数除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前一位不够除,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9、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只有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10、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1、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12、我们所学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 长+宽+长+宽等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或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1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4、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月是大月,有31天,有4个月是小月,30天。
15、四月、六月、九、十一月每月只有30天是小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十月、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是大月。平年的二月只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
16、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还多1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还多2天。
17、我国每年的节日有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每年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中秋节、十月一日国庆节等。
18、每年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都有3个月。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第三季度有( )、第四季度有( )天。
19、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一圈,是24小时。
20、采用0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1、通常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二月里有29天的月份是闰年,只有28天的月份是平年。
22、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单位来测量。
2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4、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2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6、测量土地面积,常常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
2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返回目录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 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返回目录
篇3:三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
②比较
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精选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