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只飞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写李清照的作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写李清照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李清照写诗词
李清照写诗词
《蝶恋花 离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点绛唇·寂寞深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衹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
望断归来路。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篇2:写李清照的作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轻快、朗朗上口的如梦令广泛流传。作者李清照的名字也自然而然的传进了千家万户。可谁又能想到,这位“宋代第一才女”在痛失夫君的晚年,过的是何等凄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窗子独坐。望着窗外,独自伤心……
李清照不仅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还被誉为“词家第一大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情意绵绵的相思小曲;“香冷金猊,被翻红浪”遥遥的思念浓的化不开;“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失去家人的创伤久久无法平息。明丽轻快,活泼清丽到相思微愁,再到苦闷伤痛,所有词,哪一首不是她呕心沥血写下的?
她的人格与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娴,更兼须眉之刚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李清照,她有美满家庭,又经历了世间沧桑。
她是一个传奇,她的词则是一个传奇中的奇迹!
细细品味李清照的词,在慢慢琢磨李清照词中的佳句。有的简单明了,读后易懂。有的则不露真意,待你去一点一点破解其中无限奥妙……
读李清照的诗,品李清照的词。乐趣无穷也!
篇3:写李清照的作文
对于诗和词,我向来喜欢词多一点,她给我一种乐得清平自在调的随意,一种天阶月色凉如水的恬静,一份夜深蛙声成片的朴实温馨。诗讲究逐字句推敲,而词更多的时随性而为、一气呵成,作者的心意表露得更为直接,更容易看出,而不至于歪曲了古人。
而在词之中,我比较推崇李清照的词——清新淡雅、幽柔哀怨一如她本人。
思绪飘啊飘,来到一片雨帘之中。恍惚听见南宋女词人的满腹幽怨,化作唱不尽的小调,向四周飘散,落定在江南水乡古镇石桥的缝隙之中。我任雨水肆意打湿头发,在雨中寻觅梦中之人。不见晓风,更无残月,唯拱桥弯弯,庭院深深,杨柳依依,女子喃喃。“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连数月不消的江南雨如催化剂般催生了她绵绵情思,她倚窗而立,发丝凌乱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慵整纤纤手”帘卷西风,一缕花香飘散。起身斟上一杯酒,“载不动、许多愁。”没了“月满西楼”更添了几分黯然销魂。
窗外雨势更大,打落枝头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可叹一声“催花雨”!“莫道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酒阑歌罢玉樽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口”雨越来越大,夜阑之时,“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在风中不胜凄凉地说道。
在今日,明月高悬,毫无半点雨意的晚上,于灯光下,我再度感念李清照……
篇4:写李清照的作文
她,一生创作了许多名垂青史的优秀作品;她,一生凄凄惨惨,可她却很坚强;她,像世人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她,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就为文学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尽管她身为女子,在古代不允许出家门,可是她还是去野外,去藕花塘,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因而可以写出特别有韵味的诗词。
成年后,李清照与文学家赵明诚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在李清照早期的词里都透着一丝美好,比如我们学过的一首词《如梦令》,就深深的展现了自己被藕花美景所陶醉的场面。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宋朝的**,再加上丈夫的病死,自己又嫁给了一个贪官,使李清照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可她却依然很坚强,坚持写词,可是在后半生的词中,多数都体现着孤独、绝望。最终,李清照也是因为无依无靠,寂寞忧苦而死在了江南。
读了李清照的词,我深有感触。她的词,是她一生坎坷生活的真实写照。再转身看看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过了多少的悲伤,与生活中的打击。使李清照身上背负着责任,她无奈,叹息,可是她并没有躲避,而是勇敢的面对着一切的一切。由此看出,一位女子,名垂青史很不容易。我们面对挫折,想想李清照,这位精神上的强者,成就为文学巨将,我们不应该低头,应该抬起头来勇敢的去面对。正是李清照的坚强与勇敢,使她成为乱世中的美!她因此感动着后人。
篇5:写李清照的作文
天青色的夜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此生有你足矣。谢谢你,为我助跑。
——题记
江南的雨,温柔而多情,飘洒随风而落。似水的年华,随着年轮一圈圈老去。江南的巷幽深而古朴,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在巷的深处,我遇见你。
泛一叶轻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记得曾经和你赏花而行。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痛失家园,夫君亡故。一个弱小的女子,怎奈得住秋风晚来急。那双溪的舴舴舟怎载得了这许多愁。是你,教会了我坚强,让我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
南宋的江山,繁华梦,杨柳飘絮,暖风依旧,朝廷偶安一方,不思收复失地。于是你隐居,易安啊,你的词是那么的凄美,宛若一块壁玉,装饰着南宋,点缀着这繁华背后的美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你的凄苦我懂,你内心的忧,我明白。是你,炼就了我一双慧眼,众观世界,明白谁对谁错。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那无奈的回复,伤心欲雨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笑看人生,一世潇洒。又何必拟林黛玉哭哭啼啼,吟葬花,触景伤情。是你,赋予我的诗魂,让我沉醉诗海深处,不知归路。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到黄错,怎一个愁字了得。满膛心语往肚里藏,把自己藏在帘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又有谁知晓。是你,让我有心事让父母讲,有困难向同学倾诉,让我抛掉泪水笑对人生。
门前的梧桐依旧散发着幽幽的香,犹如我对你那幽幽的情。谢谢你,清照,在人生的路上为我助跑,帮我越过沟,走过谷,迎来新的希望。
篇6:写李清照的作文
李清照的一辈子,过得很坎坷,很倒霉,很不走运,很受到同时代人的垢辱。她又挺爱国,挺爱这个对她很不怎么样的宋朝,因为她说什么也不能当亡国奴,所以她说什么也要跟着这个居然没有被人灭掉的赵氏王朝,从北宋跟到南宋,从徽宗跟到高宗。数十年跟下来,从声誉鹊起的诗人,到一文莫名的嫠妇,从海内传诵的词家,到不知所终的孤魂。最后,究竟何年何月死的?到底死在什么地方?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一概不知,比一条流浪狗的下场更惨。这说明中国的宋朝,是个多么糟糕的王朝,它连本朝最有天才的女诗人,都弃若敝屣,这个王朝,不亡何待?
所以,天才投错胎,时间不对,空间不对,跌进了小人堆,掉进了恶狗村,那就雪上加霜,不得好日子过了。幸好,中国人记住她的作品,中国人怀念她的精神,她在文学史上凭真实力,凭真本事,所达到的被人推誉为“最有天才的女子”的地位,并不因她悄无声息的死而湮没;相反,随着时光的推移,随着人们对她的理解,她的形象也愈益高大,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愈益不可撼动。
文学史,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摆在书架上的,一种是放在人心里的。摆在书架上的文学史,可以装进成千上万位作家诗人的名字;放在人心里的文学史,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一百位。这其中,就有李清照。每个读过宋词的人,都会记起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七字叠句,这些字,似乎并不艰深,似乎并不复杂,但经她创造出来,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她深入人心的`品牌诗句,凭这,当然也不完全凭这,大摇大摆地走进这部放在人心里的文学史,永远活着。虽然她死得不明不白,不知下落,但在人们脑海里,只要提到这个名字,立刻就能涌现上来,那早年美丽端庄,文思奇诡的她,那中年奔波跋涉,坚忍不拔的她,那晚年人间蒸发,不知所终的她。
于是,这个李清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量级的女性诗人,近一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这是出自胡适笔下的评语。在“有天才”前,再加上个“最”字,可见对她的肯定和推崇。他还说了一句简直是真理一样的话,他说,由于她“才气纵横”,遂而“颇遭一般士人之忌。”这条千古应验的定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再没有比文人遭忌,是历朝历代太常见的事情了。道理很简单,胡适所谓的“一般士人”,就是那些文才一般,文章一般,可眼红之心,嫉妒之念,却是很不一般的舞文弄墨之士。这种人最害怕别人比自己强,而且还会想方设法不让别人比自己强。谁让你李清照“才气纵横”呢?你一纵一横,四面八方,全是你的天下,这些一般般的前辈、同辈、后辈,能不打心里腻味你(这算好的),反对你(这算说得过去的),打击你(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如此)吗?
中国人好绝对平均主义,习惯于罐头沙丁鱼那样,拥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因为谁也不比谁高明,谁也不比谁差池,所以大家能够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如果,谁要是出格,出线,出圈,出众,以致到了出类拔萃,出人头地的地步,你放心吧,其他的沙丁鱼就会联合起来将你掐死,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所在。据宋人庄绰《鸡肋编》,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神宗朝尚书右丞相王珪之孙婿,而秦桧为王之曾孙婿。当李清照处境最艰难,甚至有可能坐牢之际,这个势倾天下,炙手可热的亲戚,却不肯助她一臂之力。相反,当她有机会谋得在宫廷里,起草时令应景帖子的差使,借以混口饭吃的时候,想不到秦桧之子秦梓,竟然不顾一点亲戚情面,用手中的权势,整了她一把,将她炒了鱿鱼。“时秦楚材在翰苑,恶之,止赐金帛而罢。”(宋人周密《浩然斋雅谈》)
“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晚年生活,是相当凄凉的。但是,历史从来是一个澄清过滤的过程,是一个消解扬弃的过程。时光磨耗掉对历史来讲的那些无足轻重的一切,而存留下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个人遭遇的不幸,因时过境迁而渐渐淡化,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斗换星移而慢慢稀释,爱恨情仇的纠缠,因年代久远而逐步褪色,悲欢恩怨的往事,因身非亲历而日益淡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于是,在这面历史的筛子上,是精华,自然会留下,是糟粕,早晚要去除,一时火爆,不能持久,璞之剖玉,早晚间事。对于这位“最有天才的女子”来讲,最后剩下来的,便是她璀璨的文学成就。那些小丑,那些败类,那些构陷,那些污亵,遂像泡沫一样,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殆尽。于是,一个才华出众,成就卓越的李清照,便永存于这部人心中的文学史上。
李清照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并不是很多,流传于世的词,不足50首;流传于世的诗,不足20首;流传于世的词学批评,只有区区五百六十字(如果不是别人为了骂她,录以存照,也许早消失了),然而,她却因此成为一位名显于生前,不朽于身后的大家。
篇7:写李清照的作文
当那条路的尽头被染成金黄时,等待的人亦还没有归来。
秋意乍凉雨打樵,青玉白案幽灯照。
帘卷疑是故人来,却道冷风孤独笑。
你已离去很久,但仿佛从未离开。因为就算走的再远,却也始终走不出我牵挂的视线。我把你的声音,挂在我的脖颈,时刻萦绕在耳迹。抹不去你的容颜,忘不掉你的笑颜。时光如练,有些东西被它越洗越淡,有的却被它越刻越深――比如,回忆和思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般快乐,而令却只能在梦境中出现。从前一点一滴的涌起,在我难过的心里。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叫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去经年,那般残花败柳,日复一日的冷落我的孤单。
想念可不可以投递,我可不可以飞檐走壁找到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寻觅的乃是我至爱的你,你的爱照亮了一千条一万条的路,我只选了一条就跟你义无返顾的奔向幸福,希望这长久的思念与等待能换来属于我们的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雁南飞,不见故人归。夜深悲,空房独徘徊。
黄铜镜,闲置落尘灰。冷雨下,相思离人泪。
似乎是很久没梳妆了。女为悦已者容,你不在,梳妆也无意。铜镜上落了厚厚的灰尘,但是那铜镜仍能清晰的照出一脸人比黄花还瘦的憔悴。
秋意有些凉了,带来燕子南归的消息,我问大雁,可否知道你的归期,大雁不语,我又低声问自己,回答却是长久的叹息。
……
“易安,我回来了。”我,听得见你的呼唤。
清风纨素,我听见流逝的年华清澈如洗,所有的呼唤凛冽来去,和穿山越海让人悲怆的欣喜。
我一直都在等你,却还是没有等到你。
如若今生都不能等到你,只愿来生得菩提时,心似琉璃!
篇8:写李清照的作文
身着布裙,戴上金钗,携一把轻扇,颂着诗词,我来到了千年前的宋朝,遇到了那身世凄惨,却心怀坚毅的女子――李清照,遇见她和她的诗词,在这遇见中,我感受到了在那乱世中,一名女子的坚强与孤傲。
在夕阳下的荷塘边,我遇见了李清照,那时的她,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女,还不懂得后来伴她一生的.愁,在溪边,她快乐地游玩,观赏着,沉醉于美景之中,几乎忘却了归途,兴尽了,她回到舟上,却一不小心划入了荷塘之中,她奋力地划着桨,可又惊起了一滩鸥鹭。
在无尽的云海之中,我遇见了李清照,那时因为丈夫赵明诚醉心金石误了朝廷之托被牵连妄加指责,而他们倾尽心血的金石珍藏也在战乱中失去颇多,无尽的痛苦,无端的指责,让她几乎无处可逃,只得在梦中寻求慰藉,“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个温和的声音询问着她,可她说:“我报路长蹉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在无尽的悲苦中,她差点就要放弃了,可她又说,她要像大鹏鸟一样,朝着远方的梦想飞去,她的信念、坚毅,让她在那悲苦的后半生,活了下去。
在满地的黄花旁,我遇见了李清照,那时的她,心爱的丈夫已经在家国破碎中飘零归去,心怀国仇家恨,想写诗励志为国效力,却因为个人后期遇人不淑反被世人误解和谩骂,在无尽的冷漠讥诮中,她依靠诗词,与愁相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彷徨中,她仿佛寻找着什么,可得到的只有冷冷清清的现实,望着遍地的黄花,她心中的愁苦渐渐涌出,喷发了出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望着她,叹了一口气,缓步离去。
我遇见了李清照,遇见了她的诗词,遇见了那个写了不朽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个女子在乱世中的坚强不屈,比起她凄惨而充满磨难的身世和命运,我平时这些学习生活中压力,又算什么?这几次遇见,激励了我,学习她的坚韧和坚毅,在人生漫长路上,顽强地走下去……
篇9:如梦令李清照写的
如梦令李清照写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一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篇10:李清照写的诗词全集
李清照写的诗词全集
1、《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5、《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6、《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7、《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8、《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9、《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0、《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1、《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12、《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3、《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4、《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5、《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篇11:李清照写的诗
李清照写的诗
1、《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5、《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6、《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7、《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8、《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9、《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篇12:渔家傲李清照写的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篇13:李清照写的词
李清照写的词
1、《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4、《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5、《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6、《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7、《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8、《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9、《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10、《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11、《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2、《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3、《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14、《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篇14:渔家傲李清照写的
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李清照“路长日暮”句的出处。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了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九万里风”句用《庄子?逍遥游》,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九是虚数)!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 李清照作文
★ 李清照《声声慢》
★ 蝶恋花李清照
★ 永遇乐李清照
★ 李清照 一剪梅
★ 李清照名句
★ 李清照诗集
★ 李清照词
★ 李清照经典语录
写李清照的作文(通用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