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歌

时间:2024-06-17 03:37:57 作者:xikju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xikju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李清照的诗歌,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李清照的诗歌,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李清照诗歌全集收录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内容】: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李清照――《长寿乐》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长寿乐》【内容】: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q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李清照――《好事近》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好事近》【内容】: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_。

李清照――《行香子》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行香子》【内容】: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篇2:李清照的诗歌

李清照的诗歌

握住你的脉搏,感受

那时花开

汴京城的月色如水

织就锦章清丽

你挽一伤春髻子,泊在藕花深处

与人世间,疏清迹远

黄昏疏雨里,蘸一抹水色

勾勒一副西风瘦菊图

在词谱里,在韵表里,在字符里

憔悴,沦落

一个诗人的寂寞和悲沧,淋漓失国之痛

饱蘸闺阁才秀,婉约隽永在诗行里

声声慢,句句咽

悲剧成就了你

你的名字是一座丰碑,屹立国学精粹

那些个灵韵携着你的.暗香,盈袖

那些个疼痛如沧浪之水

翻腾在历史的长河里

历久弥新

千年后的夜月如水

我踏上健康城的宫阕城池

在染柳如烟,香车宝马处

寻一个风鬟霜鬓的憔悴老妪

只两行清泪一身瘦骨

易安先生

请允我牵一线月色

打马江南古道,载着您

回家

篇3:李清照诗歌全集收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後,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歹带]人娇

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

云间水远。

清昼永,

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

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

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

数声羌管。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梅苑》卷九)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

行香子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满庭芳

小阁藏春,

闲窗销昼,

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

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

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

如韵胜,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

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

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

管是客来[口沙]。

寂寞尊前席上,

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酉縻]落尽,

犹赖有□□。

当年,

曾胜赏,

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

□□龙娇马,

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

得似旧时那。

(□:原缺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

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

拚了尽烛,

不管黄昏。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

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

帘垂四面,

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拈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

清芬酝藉,

不减酴[酉縻]。

渐秋阑,

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长寿乐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

阶冥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

漏残银箭,

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

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

归逢佳偶。

到如今,

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

文步紫禁,

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

虎符熊轼,

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

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

兰羞玉酎。

祝千龄,

借指松椿比寿。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李清照词全集 相关内容:

李清照――《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

篇4:李清照诗歌欣赏

李清照诗歌欣赏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读你》

读你——幼时的你

读你,是读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悠闲天真。

秋千上,留下你一串歌声。

溪亭上,留下你一串笑声。

回舟上,留下你一串吟咏。

记得那“溪亭日暮”,红霞布满的天空下,你饮酒作乐,好不快活!

记得你“兴尽回舟”,窄窄的小舟,束缚不了你的快乐,晚风将其吹满湖面,吹满溪亭。

记得你“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将你的脸映得粉红,你俯身欣赏,自己也变为一朵嫩莲,最美的。

更记得你“争渡,争渡”,却“惊起一滩鸥鹭”,那扑腾的鸥鹭,每一只都是你的思绪,消逝在天的尽头。

于是,读到你的童年,天真烂漫的童年。

读你——青年的你

读你,是读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感慨与深思。

昨夜的雨,无声;窗外的风,无语;凋谢的海棠,无花。

仰身“浓睡”,欲消“残酒”,却见窗边海棠。

“试问卷帘人”,“海棠依旧”?却知“绿肥红瘦”。

可惜啊!红花好看,却谢落满地,化为尘土,枉它一生红颜!你感叹。

可敬啊!绿叶不艳,却坚守枝头,绿意盎然,不惜它存在一场!你叹息。

于是,读到你的青年,体会真理的'青年。

读你——中年的你

读你,是读那“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与无奈。

“寻寻觅觅”,你是在寻找?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幸福的陈迹。

“冷冷清清”,是你的处境?凄寂,悲凉,痛苦的悲凉。

“凄凄惨惨戚戚”,是你的内心?是悲声的充溢,无力的悲声。

你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你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于是,“雁过”时,独守窗前的你,远眺天边齐飞的大雁,是否在想另一个他,否则你眼中为何如此迷惘?是否“旧时相识”,在他还在时。

“满地黄花堆积”,朵朵是你的惆怅、你的思念,你也伴着黄花“憔悴损”。

悲啊!

“淡酒”,“晚风”,“过雁”,化作“愁”字。

“黄花”,“梧桐”,“细雨”,化作“苦”字。

于是,读到你的中年,悲惨凄楚的中年。

读你,读你的才情;读你,读你的内心;读你,读你的一生;读你,就是读人生,纵然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李清照。

要记住这篇文章哦:读你——李清照 800字,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篇5:李清照家庭的诗歌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篇6:李清照家庭的诗歌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篇7:李清照家庭的诗歌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篇8:蝶恋花李清照诗歌答案

蝶恋花李清照诗歌答案

《蝶恋花》

作者: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氺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

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

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萧萧:一作“潇潇”。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题目: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4分)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4分)

答案:

1.乱,即心绪纷乱。“乱”字真切传种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噌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2.

(1)词人抓住姐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姐妹离别情。(答挥泪送别的场景描写也得分。)

(2)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人了姐妹间绵绵的深情。

(3)“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又流露出对姐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

篇9:李清照《一剪梅》诗歌教学实录

李清照《一剪梅》诗歌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1~2分钟

2、感知: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愁

背景插入: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朗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请全班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

情感:语速缓慢,音调低沉,语气绵延悠长,把握轻重缓急。

4、示范朗读:播放录音

5、个别朗读:请1位学生演读,另一位学生点评,并试读。

6、全班朗读

三、深入品析

(一)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相思之愁的?

(学生自由理解诗歌,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拓展想象)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篇10: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

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赏析】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篇11: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 刎而死。

古诗解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 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 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 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诗歌全集收录

李清照《一剪梅》诗歌教学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

蝶恋花李清照

永遇乐李清照

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名句

李清照诗集

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词

李清照的诗歌(整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清照的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