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

时间:2022-11-28 13:03:24 作者:Mccutchone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ccutchon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2篇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二)

三、英文提示作文

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分析所给英文提供的情景,确定出文章主题,围绕文章中心去选择材料。并从

这些材料中

分析挑选出既能符合题目,又能表达本文意图的内容。依据文中提供的思路用自己熟悉的英文来表达思

想。切忌照

搬英文提供的原句。

1.中考导向预测:

Directions:Forthispart,youcanwriteacompositionbasedonthegiveninformation.Yourcomposi

tionshould

benolessthan80words.Remembertowriteclearly.

Situation:WeknowtheimportanceoflearningEnglish.Youcantelleveryoneaboutthegoodwaysthat

youlearnEn

glish.Yourcompositionshouldcoverthefollowingideas.

LearningEnglishbyplayinggames,listeningtomusic,seeingfilmsorwatchingTVplaysandsoon.O

fcourse,y

oucanuseyourimaginationtowrite.

2.写作实践范例指导:

Direction:Forthispart,youareallowedtowriteacompositionofnolessthan80wordsabout“Earl

yrising”i

natleastthreeparagraphs.Yourcompositionshouldbebasedonthegiveninformation.Studythefollowin

ginformati

oncarefullybeforeyouwrite,remembertowriteclearly.

1.Earlyrisingisgoodforpeople‘shealth.

2.Whyisearlyrisinggoodforthepeople?

四、写作思路及方法点拨:

从提示上看,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可以这样写本文,第一段直接点明主题,介绍“早起”;第

二段分别按

顺序说明“早起”好处有哪些方面。

Earlyrising

Earlyrisingisagoodhabitforeveryone.Itisbeneficialtousinmanyways.

Firstly,ithelpstokeepushealthy.Wecanbreathethefreshairinthemorning.It’sfunforustotak

eawalkalon

gthestreet.

Secondly,earlyrisinghelpsuswithourstudies.Whenwegetupveryearlyinthemorning,everythin

garoundusi

squiet.Inthemorningwelearnmorequicklyandmemorisewhatwelearneasily.

Thirdly,earlyrisinggivesusenoughtimetogetreadyforourwork,suchastowashourhandsandface

sandeatbre

akfastproperly.

相关链接:

中考英语作文专题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一)

篇2: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一)

提示作文又称情景作文,它是命题作文的初级阶段,具有题型灵活、内容易受控制、简单易写等特征。是根据所提供的情节来进行写作,特点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信息内容都在提示的情节中得到暗示,写这类作文时同学们不必为文章的构思、主题、内容花费太多的时间,而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重点分析语段结构的组织,语言的表达以及如何确定文章的开头、结尾、发展段落上。

提示作文包括:中英文提示作文、英文提示作文和中文提示作文。

一、提示作文的写作实践技巧

1.明确中心思想:由于提示作文一般不给标题,同学们必须善于从所提示的情景中确定中心思想,明确写作意图,并在把握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题目、主题句、写作方法以及开展段落的方式。

2.保持原汁原味: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提示的范围和要求来写文章,提示的内容是文章的总体框架,我们应该在提示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分析、构思、想象和发展段落。

3.符合逻辑性、连续性:我们要依据提示情景或词语,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来写支持句,发展段落,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要自然、连贯,切忌把中文提示的情景逐词逐句地翻译,而应当根据所提示的内容发展思路,用自己熟悉的英文词语句型、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

4.语法准确:应根据要表达的内容确定句子的时态、语态,力求句型、句式的变化。表达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灵活、适当地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避免句式单一呆板。

二、英文提示作文

中英文提示作文的特征是:中文提供情景内容,英文常提供关键词语。写作文时需要根据中文情景内容扩展思路,连词成句,组句成段,抓住英文提供词语,把它们分别连成句子(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1、中考经典展示(桂林)

请你根据中英文提示,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字数为60词左右的英文文段。

中文提示:假如你是LiLei,作为一名导游,现在要向你的游客们介绍一下桂林。要点包括:

1)位于广西北部;2)市区人口六十万;3)以风景美丽而闻名世界;4)山清水秀,环境干净、整洁;5)每年有许多游客;6)坐船游览漓江风光,免费公共汽车游览市区各景点;7)在桂林玩得愉快。

英文提示:population,environment,tourist,scene(风景),scenicspots(景)雪,onfreebuses

2、写作实践范例指导

根据中英提示词语,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词数在60-90之间的英文,所给英文提示词语都必须用上。格林先生是一位著名医生,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他工作很认真,经常很晚回家。一次下班回家途中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个司机开车撞倒了骑车的老人后逃跑了,老人受了重伤,格林先生看到后做了些什么?老人怎样了呢?

英文提示:MrGreen,famous,save,work,comeoffwork,help,trafficaccident,runaway,hit,policeman,operateon,take...to

写作思路及方法点拨:

写本文可以根据中英文提示,按照中文提示的事情发展顺序去组织材料、连词成句、发展段落,同时可以适当增加细节内容和点评。第一段介绍格林先生及工作情况,第二段叙述巧遇交通事故,第三段叙述挽救病人等情况。

参考范文:

MrGreenisafamousdoctor.Hesavesalotofpatients‘lives.

Heworkshardandcarefully.Heoftengetsbackhomeverylateafterwork.Heisalwaysreadytohelpothers。

Onedayhesawatrafficaccidenthappenonhiswayhomefromwork.

MrGreentooktheoldmantohishospitalasquicklyaspossibleafterhecalledthepoliceman.Hetriedhisbesttooperateontheoldmaninthehospital.Theoldmanwassaved.

3.新题导练:根据下面的中文提示写出一篇60-90词的英语短文。

中文提示:XX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这是继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发射以来的又一次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充分显示出中国的科学技术实力。许多航天科技人员和杨利伟等航天人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对上述内容有何感想?对今后如何打算?

英文提示:mannedspacecraft(载人飞),Shenzhou5,China’sspacescienceandtechnology,agreatfeat(伟大壮举),astronaut,setanexample(树立榜样),laysolidfoundations(打好基础)

书面表达写作指要:本文可以采用三段式来写:1.谈谈你的看法及感想;2.扼要地介绍“神州一号”。“神州五号”;3.叙述你受启发后的打算。

Onepossibleversion:

I‘mveryhappywhenIheardthenewsthatChina’sfirstmannedspacecraft,Shenzhou5,waslaunchedonOctober15,.IwouldneverforgetthedaywhenalltheChinesepeoplewereproudofthesuccessfullaunch.

Thefirstunmanned“Shenzhou1”spacecraftand“Shenzhou5”spacecraft,showedChina‘sspacescienceandtechnologyhasreachedaveryhighlevel.Thelaunchofthe“Shenzhou5”isagreatfeat.Thedreamsofthousandsofastronautshavecometrue.

I’mahighschoolstudentnow.YangLiweihassetagoodexampleforusall.Iwanttostudyhardandlaysolidfoundationsformyfuture.WhenIgrowup,IwanttobecomeanastronautlikeYangLiwei.

相关链接:

中考英语作文专题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二)

篇3:中考英语作文复习指导

中考英语作文复习指导

单选的命题特点有: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答案唯一,选对不易;重视语境,强调情景;迷惑性大,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在做单选时还应知道以下注意事项。

一:题干中暗示信息

现在的考试中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告诉题意,而是把题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题干上常暗含题意,这种暗示信息,就是答题的关键。例如:

(陕西中考题——单选部分第一道题)

——Would you like some ________ ?

——No, thank you. I’m not hungry at all.

A. tea B. water C. bread D. coffee

本题是考查名词的用法,从题干上可知A、B、C、D四个选项都可以,这时我们看到答句中有I’m not hungry ,意思是“我不饿”,故选C。

二:注意积累知识,牢记固定搭配

(陕西中考题——单选部分第六道题)

His parents often encourage him _________ hard.

A. work B. working C. to work D. works

本题是考查动词的用法,从题干可知考encourage的用法,后面跟动词不定式,故选C。所以一定要多去积累相关的动词,联想记忆。

三:注意审题,排除干扰选项

(08年陕西中考题——单选部分第四道题)

After discussing, the students _________ some good ideas to work on the project.

A. put up B. set up

C. caught up with D. came up with

本题是考查动词词组的用法,从题干可知: put up意为建造; set up意为建立; catch up with意为赶上…;填到句子中都不通顺,而come up with意为想出,提供。因此由题意判断,故选D。

四:注意观察日常生活,积累素材

(陕西中考题——单选部分第八道题)

“The World Without Thieves”is a very moving film. I _______ it twice already.

A. will see B. see C. saw D. have seen

本题是考查完成时的用法,其实从题干twice already可知:考查完成时,故选D。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题目本身所透漏的信息,我们要多积累其他知识,如:天文、地理、历史、生活等,真正将英语学以致用。

五:注意英语日常习惯表达

(07年陕西中考题——单选部分第九道题)

——_______________ ?

——He is tall.

A. How is he B. What does he like

C. What is he D. What does he look like

本题是考查英语中日常用语的用法,从题干He is tall.可知:考的是这个人的外貌,所以要用look like,故选D。同时要注意like不同词性的用法,联想记忆其他相类似单词、词组。

六:注意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陕西中考题——单选部分第四道题)

There ________ a football match on TV this evening.

A. will have B. is going to be

C. has D. is going to have

初看试题,很多同学都会毫不犹豫地选D,实际上选项D是错误的。选错的原因是have a football match(举行足球比赛)是个固定短语,this evening(今天晚上)又是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选项D是正确的。若从句型方面分析,本题应属于there be句型,其一般将来时的构成应是there will be或there is (are) going to be。因此,正确答案是B。

1. It作先行主语和先行宾语的一些句型

She had said what it was necessary to say.

2.强调句型

It is not who rules us that is important, but how he rules us.

3. All+抽象名词或抽象名词+itself(very+形容词)

He was all gentleness to her.

4.利用词汇重复表示强调

A crime is a crime a crime.

5. something(much)of和nothing(little)of something of相当于to some extent,表示程度。在疑问句或条件从句中,则为anything of ,可译为有点,略微等。译为毫无,全无。much of译为大有,not much of可译为算不上,称不上,little of可译为几乎无。something like译为有点像,略似。

They say that he had no university education, but he seems to be something of a scholar.

6.同格名词修饰是指of前后的两个名词都指同一个人或物,of以及它前面的名词构一个形容词短语,以修饰of后面的那个名词。如her old sharper of a father,可译为:她那骗子般的父亲。

Those pigs of girls eat so much.

7. asascan(may)be

It is as plain as plain can be.

8. It is in(with)as in(with)

It is in life as in a journey.

9. as good as相等于,就像,几乎如;实际上,其实,实在。

The merchant as good as promised the orphan boy, that he would adopt him.

10.many as wellas和might as well as many as wellas可译为与其,不如,更好,以这样做为宜,如同,也可以等等。might as well as表示不可能的事,可译为犹如,可与一样荒唐,与其那样不如这样的好等等。

One may as well not know a thing at all as know it imperfectly.

11.to makeof的译法(使成为,把当作)

I will make a scientist of my son.

12. oo+不定式,not(never)too+不定式,toonot+不定式

She is too angry to speak.

13. only(not, all, but, never) too to do so和too ready (apt) + to do结构中,不定式也没有否定意义,凡是not,allbut等字后+tooto,不定式都失去了否定意义,在too ready(apt) +to do结构中,不定式也没有否定意义。

You know but too yell to hold your tongue.

14. no more than句型

A home without love is no more a home than a body without a soul is a man.

15. not so muchas和not so much as结构,not so muchas=not so much as,其中as有进可换用but rather,可译为:与其说是毋须说是。而not so much as=without(not)even,可译为甚至还没有。

The oceans do not so much divide the world as unite it .

16. Nothing is morethan和Nothing is so as结构,Nothing is morethan和Nothing is so as都具有最高级比较的意思,Nothing I可换用no,nobody,nowhere,little,few,hardly,scarcely等等,可译为没有比更为,像再没有了,最等。

Nothing is more precious than time.

17. cannottoo结构,cannottoo意为It is impossible to overdo或者,即无论怎样也不算过分。not可换用hardly,scarcely等,too可换用enough,sufficient等

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18.否定+but结构,在否定词后面的but,具有which not,who not,that not,等等否定意义,构成前后的双重否定。可译成没有不是或都等

Nothing is so bad but it might have been worse.

19.否定+until (till)结构,在否定词no,not,never,little,few,seldom等的后边所接用的until/till,多数情况下译为直到才,要才,把否定译为肯定。

Nobody knows what he can do till he has tried.

20. not sobut和not such a but结构,这两个结构和否定+but的结构差不多,不同之点是这两个结构中的but是含有thatnot意味的连续词,表示程度。可译为还没有到不能做的程度,并不是不,无论怎样也不是不能等。

He is not so sick but he can come to school.

21.疑问词+shouldbut结构,这个结构表示过去的意外的事,意为nonebut,可译为除了还有谁会,岂料,想不到竟是等。

Who should write it but himself?

22. who knows but (that)和who could shouldbut结构,这个结构是反问形式,一般意译为多半,亦未可知等等,有时也可直译。

Who knows but (that) he may go?

23.祈使句+and和祈使句+or结构,祈使句+and表示Ifyou,祈使名+or表示ifnot,you。

Add love to a house and you have a home. Aad righteousness to a city and you have a community. Aad truth to a pile of red brick and you have a school.

24.名词+and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名词等于状语从句,或表示条件,或表示时间。

A word, and he would lose his temper.

25. as,so结构,这里的so的意思是in the same way(也是如此)。此结构表明两个概念在程度上和关系上相似。

As rust eats iron, so care eats the heart.

26. if any结构,if any和if ever,意思是果真有,即使有,表示加强语气。与此类似的还有:if anything(如有不同的话,如果稍有区别),if a day(=at least,至少)。

There is little, if any, hope.

27. be it ever(never)so和let it be ever(never)so结构,这里,be it中的be是古英语假设语气的遗留形式,现代英语则使用let it be。ever so和never so都表示同一意思,都表示very。

Be it ever so humble (let it be ever so humble), home is home.

28. the last+不定式和the last +定语从词结构,这种结构中的last意思是the least likely,用于否定性推论。可译为最不大可能的,最不合适的`,由原意的最后一个变成最不可能的一个。

He is the last man to accept a bride.

29. sothat句型,这个句型的意思是如此,以致于,但在翻译成汉语时,许多情况下,并不是一定要译成如此以致于,而是变通表达其含义。

He ran so fast that nobody could catch him up.

30. more + than+原级形容词(副词)结构,这是将不同性质加以比较,其中的more有rather的意思。

It is more than probable that he will fall.

31. more than +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表示动词的程度,可译为异常,岂止,十二分地等。

This more than satisfied me.

32. good and的副词用法,译为非常,很等。类似还有nice and , fine and , lovely and , bright and , rare and , big and等,均表示程度。

The apples are good and ripe.

33. and that结构,这个and that应译为而且,表示对它前面陈述部分的语气加强,that代表前面的整个陈述部分。

Return to your work , and that at once.

34. at onceand结构,这个结构译为既又,起相关连接的作用,相当于bothand。

The novel is at once pleasing and instructive.

35. in that结构,这个结构的意思是在那一点上(方面),可译为因为。类似的结构还有in this。

The budget is unrealistic in that it disregards increased costs.

36. the name notwithstanding结构,这个结构中notwithstanding是介词,这个介词可以置前,可以置后,比如也可写成:notwithstanding the name。起让步状语的作用。

Some people think of the storage battery as a sort of condenser where electricity is stored.But this is an entirely wrong conception, the name notwithstanding.

37. Everynot和Allnot结构,Everynot表示不见得每个都是Allnot表示不见得所有都是的意思。

Every man is not polite, and all are not born gentlemen.

38. may as well notas结构,此结构可译为与其不如不。

One may as well not know a thing at all as know it but imperfectly.

39. have only to do结构,此结构表示只须(消)就能的意思。

We have only to turn to that extraordinary discovery made by Edison to see the significance of it.

40. not (no) unless句型

No increase in output can be expected unless a new assembly line is installed.

41. betterthan句型

Better my life should be ended by their hate, than that hated life should be prolonged to live without your love.

42. as it were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插入语,意思是好象,可以说等。

Apiece of iron near a magnet, though apparently separate from it , feels, as it were, the threads of this attachment.

43.复杂结构,在下面例句中,由于anyone的定语从句过长,把谓语must realize提到定语从句之前。

Though faith and confidence are surely more or lass foreign to my nature, I do not infrequently find myself looking to them to be able, diligent, candid, and even honest. Plainly enough, that is too large an order, as anyone must realize who reflects upon the manner in which they reach public office.

44. notany more than为:不能,正如不能。

One cannot learn to sketch and express himself graphically only by reading about it any more than one can learn to swim while standing by the pool.

45. By that as it may是Let it be that as it may的省略形式,是由be引起的另外一种假设结构,意思是虽然如此,尽管这样。

It is said that the nerve poison is the more primitive of the two, that the blood poison is, so to speak, a new product from an improved formula. Be that as it may, the nerve poison does its business with man far more quickly than the blood poison.

46. if at all是一个由if引起的主谓结构不完整的短句结为即将,即使等。

I can see only with great difficulty, if at all.

47.由there引起的句型容易产生复杂的句子结构.

There have been opened up to the vast and excellent science, in which my work is the beginning, ways and means by which other minds more accurate than wine will explore its remote corners.

48. range from to结构。这是一个常见结构,译时很多情况下应变通处理,不能完全依靠辞典上的释义。

Computer applications range from an assembly line completely run by computers to a children toy responding to remote signals.

49. the way结构

I always thought she was a common-sense person who discussed things the way they ought to be discussed.

50.复杂宾补结构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sensitive and accurate measuring equipment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measure the acuity of hearing of any individual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51.某些分隔结构

1)动词短语相关部分被分隔(当make use of,take notice of,pay attention to,

等动词短语变成被动语态时)。

Use is made of solar energy in heating houses.

2)双重定语引起的分隔。

But there is of culture another view, in which not solely the scientific passion, the sheer desire to see things as they are, natural and proper in an intelligent being, appears as the ground of it.

52. to be doingwhen是一个句型,多译为某人正在做时,突然。在简单的句子中容易看出,一旦句子变得复杂一些,可能就不太容易识别这种句型。

She said she and a friend had gone out to dinner that night, and were walking home together at about 10 oclock, when a very big, very tall man, accosted them and demanded their purses.

53. tooto句型

Then I remembered how often I, too, had been indifferent to the grandeur of each day, too preoccupied with petty and sometimes even mean concerns to respond to the splendor of it all.

54. so much that句型

But he developed gradually a very musical English. He learnt to write sentences that fall away on the ear with a misty languor and it delighted him so much that he could never have enough of it.

55. when引导状语从句有时并不好译,不能一看到when从句就考虑译为当的时候,它还有许多种译法。

Anything is better than not to write clearly. There is nothing to be said against lucidity, and against simplicity only the possibility of dryness. This is a risk that is well worth taking when you reflect how much better it is to be bold than to wear a curly wig.

56. notbecause,有时可否定前面,有时可否定because本身,往往出现歧义。应根据上下文面判定。

In 1600 the earth was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because the majority then supposed it was; nor, because she had more readers, was Ella wheeler Wilcox a better poet than Father Hopkins.

57. sothat, suchthat是一个普通的句型,但在同一个句子里有两处使用它却比较少见。

The truth is, that in one point of view, this matter of national literature has come to such a pass with us, that in some sense we must turn bullies, else the day is lost, or superiority so far beyond us, that we can hardly say it will ever be ours.

58. by doing结构。这个结构的意思是通过(做),但翻译实践中不能拘泥于这种释义,不少情况下需要灵活变通。

The hippos, by depositing dung in the water, fed the fish that support the storks that destroy the rare trees.

59.下面例句为一倒装句,主语很长,而且又含有非常复杂的句型。这是以形容词作表语的倒装,翻译实践中多把倒装部分译到最前面。

No less obvious is the fact there are great numbers of people so constituted or so brought up that they cannot get so much pleasure out of processes and experiences resulting in a poorer life less full of meaning.

60. whatof句型

I can not say of myself what Johnson said of Pope: He never passed a fault unamended by indifference, nor quitted it by despair. I do not write as I do; I write as I can.

61.英语的一个习惯用法是:当否定谓语think(believe)时,实际上是否定其后面的宾语从句。否定就落在宾语从句上。这样宾语从句就变成了双重否定,译时可以按双重否定译,也可按肯定来译。

It is a valuable work. I do not think anyone writes so well that he cannot learn much from it.

62. to have not(as) to see中的不定式也有否定意味。

He had not the good breeding to see that simplicity and naturalness are the truest marks of distinction.

63. It occurred to sb. that意为突然想到,It dawned on sb.that.突然想起等。从句是想起的内容。

I remember once being on a bus and looking at a stranger. He suddenly looked back at me-i.e.our eyes met. My instinctive reaction was to avert my gaze. It occurred to me that if I had continued to maintain eye contact, I would have been rude and aggressive.

64. It follows that=It happens as a result常常被译为由此可见,因此,从前,可以推断等等。

It follows that the housewife will also expect to be able to have more leisure in her life without lowering her standard of living. It also follows that human domestic servants will have completely ceased to exist.

65. thats all there is to it,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可根据上下文视情况处理。

If Im touched, Im touched-thats all there is to it.

66. The chances are that是一句型,译为有可能。

The chances are you will never attempt that speed with poetry or want to race though some passages in fiction over which you wish to linger.

67. Feel, see, leave引起宾语的宾语补足语,或在被动语态中引起主语补足语的某些惯用句型,有时see和feel这两个词的被动式不大好译。遇到这种情况应挖掘其深层含义,不要拘泥于表面形式。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 is seen to be of primary importance.

68.某此以no, nowhere, never, notbout, notany, nothing but, hardly, scarcely, seldom等否定词语引出的一些结构。

I never go past the theatre but I think of his last performance.

69.某些用choice between, to know better, whether or, should have avoided(或done better)等表示从两种做法中选取一种更好的做法

Then we are faced with a choice between using technology to provide and fulfil needs which have hitherto been regarded as unnecessary or, on the other hand, using technolog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hours of work which a man must do in order to earn a given standard of libing.

70.某些省略情况,应清单确认省略的内容。

The country had grown rich, its commerce was large, and wealth did its natural work in making life softer and more worldly, commerce in deprovincializing the minds of those engaged in it.

71.修饰成分(包括定语、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多而长。

Across the court from the Manhattan apartment that I have occupied for the past few years is a dog that often hurls insults into the darkness, a few of which my dog refuses to accept and makes a tart reply.

72.一些外位语,所谓外位修饰,指从句子结构和内容上不起主要信息表达功能的部分。其作用是从语气和连接上下文等方面进行补充。在翻译成汉语时,往往可独立成句,外形上不保留修饰的痕迹。

Of course, nobody was hurt this time, because we had all been to dinner, none of us being novices excepting Hastings; and he having been informed by the minister at the time that he invited him that in deference to the English custom the had not provided any dinner.

现阶段考生应该做什么

一、收集做过的试题,把所有错题抄在一个改题本上,用红色笔写上正确答案,并在错题旁边写一、两句说明错题原因,让自己加深印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还是没有明白,要及时问老师。

二、要加强阅读训练和听力训练。你现在有时间,但是千万别浪费,每天坚持阅读,练听力(有统一听力训练带)。

三、要每天利用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声的朗读和背诵所学过的课文、对话、单词,通过朗读和背诵达到听、说训练。答题的时候有语感。以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为重点。

四、可以做一些综合练习来判断哪方面还有漏洞。

备考策略

一、听力

今年中考听力题对考生要求高了,难度也加深了,同学们要充分运用手里发的听力资料,反复听,听的过程中做做速记。捕捉的信息准确,才能答题正确。

二、单项选择

属于考查各项基础知识的传统题型,此题内容涉及语法、词汇、惯用法、句型、口语功能等方面。此题灵活,覆盖面广,但多数题目源于课本或化于课本。答题时要注意:

1.题目有语境,吃透语境,把握题干的全部信息,并从词法、语法、惯用法、词的搭配等多方面考虑。

2.对话构成题干,更生活化,更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断定答案。

3.注意综合性的知识,切记语不离句,句不离文,语法不离语境。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三、句子翻译

它要求考生有较精准的语言素养,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词汇的拼写、词性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类型结构、句子的时态等方面的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固定搭配词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内容掌握的好坏,是考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固定搭配词组,都要联系简单句的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

四、完型填空

1.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这是非常必要的。

2.上下要连续,前后要贯通,连词的使用为各行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或者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发现和识别连词,可以从宏观 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完形填空通过保留一定数理的词语,使答题的人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

3.要仔细推敲,复校全文。

4.要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接近中考了,要进行强化训练,每天至少要做两至三篇的强化训练,要自己计时。

五、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是考查学生交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平时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开族语。答题时,语言要得体,表达要地道。

2.应将一些常见情景下经常运用的句型、词组背熟,比如,问路、看病、邀请等常规用语。

3.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只有语言能以最快的速度表现思维的时候,人们才能流利地、有效地进行表达。答题时,依据语言环境补全对话。

六、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中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在原来的选择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水平。考生知识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得分。

1.要有阅读积累,每天阅读23个小短文,每个小短文大概用四五分钟。

2.阅读的范围要广泛。

3.阅读要提速。

4.重视整体理解能力。遇生词不要查字典,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七、句意填词

1.通读全句,联系上下文,确定选词。

2.要掌握初中英语教材1-3册的四会的单词拼写。

八、改写句子

1.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考查点,了解题目所给句子与答句之间的关系。

2.注意从各方面考虑问题,突破难点,注意复查。

3.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句型和同一句子英语的不同结构表达技巧。

九、作文

1.认真审题: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

2.语言地道:尽量使用你初中读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表达要正确。

3.不要跑题:理解脉络,抓住重点。

4.仔细检查: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

篇4: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应试作文指导一:审读题意

[方法指津]

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文题信息,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审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意文题类型

纵观近几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

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审清题目类型,一是有利于迅速确定题目。命题作文题目是固定的,就不能自作主张,另写文题;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要进行“完形填空”的,就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写;选题作文要求“多中选一”,就不可犹犹豫豫,反反复复;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自拟的,就应匠心独运,一展才情。审清题目类型,二是有利于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如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有时都有一段文字材料,但两者对材料的处理是不同的。前者必须紧扣材料,或以材料为“骨架”展开故事,或以材料为基础提炼论点,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后者不必紧扣材料,只要所写的内容与材料有关就行。

二、注意文题含义

有些文题的含义很丰富,是需要细细琢磨一番的。如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长大的感觉”即是。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了,胆子变大了,或是能够对付别人的欺侮等等,那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如果能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活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还有些含比喻意义的文题(如《起点》),含象征意义的文题(如《明天》),有多个义项的文题(如《家》)等,都须细细咀嚼。

三、注意文题题眼

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2000 年天津市中考题)中的“不寻常”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今天真好》(2000 年深圳市中考题)中的“真好”就是应反复渲染的重心,《最舒心的时候》(2001 年大连市中考题)中的“最舒心”就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家乡巨变》(2000 年内蒙古中考题)中的“巨变”就是应精心琢磨的方面。《做人要有______》、《我______长大》、《现代科技给我带来的______》这些文题中横线上所填的内容都是题眼。又如《欣赏 》、《献一份爱心给 》、《我爱看的 》这些文题中加点的词也就是题眼。

四、注意文体类别

中考文体类别主要有三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中考作文可写的文体类别越来越多,如:书信、剧本、小说、散文等等,中考文题对文体要求的表述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明确规定只能写一种文体。如2001 年山东省荷泽市中考作文

题就要求写一篇记叙文,2000 年厦门市中考作文题明确要求写一封书信。对这样的文题就要按体作文,不可给体不写体。二是明确规定可以写多种文体。如2001 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以“跑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跑步的情景,可发表议论,揭示跑步蕴含的哲理,可以说明跑步锻炼的要领、方法等等……这个文题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可以写其他文体,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写作自由。但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应引起考生的重视。即有些文题表面上是“文体不限”,实际上是“文体有限”。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考题:以《真的有属于我的时间了》为题写了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不限。又如内蒙古自治区中考题:以《家乡巨变》为题作文,不要写成诗歌即可。只要认真审读题目,就可知道以上两题都比较适合于写成记叙文,不宜写成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若不注意到这一点,就可能会步入陷井。

五、注意选材指向

有些中考作文题对写作材料还有着或明或暗的指向。体会到这一点,才会避免选材失误,提高选材质量。这些指向有的题目中反映出来。如《校园生活二三事》(2000 年哈尔滨市中考题)中,“校园生活”点明了选材的范围,“二三事”点明了选材的数量。无视这一要求,就会步入“盲人骑瞎马”的误区。 这些指向有的从提示中反映出来。如 2001 年山西省中考题:……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各自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的家庭成员,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命题者在提示语中点明“家”还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家的外延被扩展得很大,极有利于我们从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自由选取所需的材料,如果不注意这一信息,只是将自己的思维锁定在家庭生活之内,重复的写那些陈旧的材料,就不容易发挥自己正常的写作水平。

六、注意立意信息

有些文题还有立意方面的暗示信息,明察到这一点,对于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习作是大有帮助的。如1999 年湖北省荆门市大作文命题的开头几句话是:“人的一生机会很多,但有些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有……”这开头实际就暗示了“珍惜生活,珍惜拥有,珍惜机会”这个大中心。如果忽视这一信息就有可能偏离题目对主旨的要求。又如2000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题: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搀扶下成长的,这一“扶”便是十多年呢!成长的路上,有爸爸妈妈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有思想上的精心呵护。这中间,你是否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请以“给妈妈(爸爸)一个吻”为题,写一篇文章。细读提示语,细品题眼“吻”字,我们就会知道命题者对中心的暗示:要写自己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精心呵护的回报,要表达的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类的题旨。

除了以上六方面,审题还应注意表达方式、作文字数、保密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考场习作。

【美文示例】 架起一座桥

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用我们的情感和理智。

猜疑和隔膜有了情感和理智的沟通,就一定能变为信任和理解。如此,长幼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之间,所有的攻击和伤害、所有的歧视和虐待、所有的冷战和热斗都会冰雪消融。放下沉重的铁锤,徐力母子可以沟通;收起冰冷的枪炮,塞族和阿族也可以沟通;

熄灭喷火的导弹,美国和伊拉克更可以沟通。一切以民族大业为重,一切以人民幸福为本,寂寞了半个世纪的台湾海峡哟,真的需要用情感和理智架起一座长桥!同为炎黄子孙,同有华夏根,还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呢?

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桥,用我们最诚挚的爱心。

同是地球的孩子,人类的强悍抑或贪婪并不能成为残害动物、毁灭森林的资本。在人类欢庆胜利的时候,丹顶鹤翩然的舞蹈,黄鹂鸟婉转的歌声,不知增添了多少喜悦的气氛;在人类孤寂的时候,大熊猫的憨厚、梅花鹿的乖巧,不知给了我们多少贴心的抚慰;茫茫林海,片片绿阴,给人类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和生机。它们的慷慨,它们的奉献,都从未得到人们的报答。尽管如此,一如既往地给予仍然是它们至死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拿出我们最诚挚的爱心,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在愚昧与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桥,用我们的科学知识。

在像当年用火焰宣告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的结束,用科学的理念推翻所谓“神明”的统治,用精确的数据证明地球是圆的一样,今天的人们早已甩开裹脚布的束缚,走出愚昧落后的阴霾,不断朝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时代迈进。如果有谁企图阻挠文明前行的步伐,那么,他必然会像“太阳神教”、“奥姆真理教”、“法轮功”一样遭遇一个可悲的下场。通过用知识架起的桥梁,我们必将从愚昧落后的此岸走到科学文明的彼岸。

让我们架起一座桥吧!

[评点] “架起一座桥”是一个含有比喻义的文题。文中的“架桥”意味着沟通、理解、关怀和超越。在人与人之间,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在愚昧与文明之间都需要架起这样的“桥”。本文题文和谐一体,表达酣畅淋漓,这与作者审题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新题导练】

文题一:跨向明天的一步

青春年少的你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记叙文。

[点拨] 从文题类型看,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从文体类别看,这是一篇记叙文,从文题含义看,这是一个含 比喻意义的文题。“跨向明天的一步”比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思想的逐步成熟,性格的不断完善,学习的点滴进步等等。从选材方面看,应写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故事,应写成长途中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比如:认识了知识的重要,懂得了友谊的珍贵,领悟了深奥的道理;由孤僻变得合群,由懦弱变得勇敢,由依赖变得独立;电脑考试达标了,书法作品获奖了,得意之作发表了……文题中的“一步”还暗示应从方方面面中选一个侧面展开,不可面面俱到。

文题二:我又想起了 那句话(爸爸、老师、同学……)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点拨] 论文题类型,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横线上所填的应是一个人。如不明白这一点,在横线信手填写“过去”、“以前”、“再见”、“谢谢”、“书本中”、“电视里”等词语,就会因填题不慎而满盘皆输。论文体类别,提示中虽无明确规定,但就题目本身考虑,宜写成记叙文。论文题题眼,一个“又”字值得细细咀嚼。“又”表明那句话不是初次听到,“又”暗示那句话不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

文题三:①我家的常客 ②我家的稀客

请从上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

[点拨] 论文题含义,“常客”指经常到我家的客人,“稀客”指很少到我家来的客人。二题都可以写成写人为主的文章。当然将“客”理解为某种“物”也未尝不可。论写作重心,“常客”,可写其方方面面;“稀客”,只宜于写一、二次特殊的印象,无论是写“常客”还是写“稀客”,都应把客人放在“我家”这个环境中来写。论文题类型,这是一道选题作文,只能二中选一,不可两个都写。

文题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据报载,美国有个富翁规定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周必须谋生一次。每当那天早晨,富翁亲自驾车几十公里,把儿子送到闹市区,赶儿子下车,令其自想办法谋生,傍晚他再驾车接回儿子。尽管往返所耗油费远远超过儿子一天的生活费,但富翁却乐此不疲。

[点拨] 题目中有关文体的要求是“文体不限”,但只要认真审读上述材料,就会发现其实“文体有限”,此题较适于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绝不可能写成说明文。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认真读懂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若写记叙文,就应以材料提供的内容为骨架,补充具体的时间、地点、次要人物,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写成一个有头有尾、有声有色、可触可感的故事。若写成议论文,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论点。

文题五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失去后才知可贵,一是时间,一是青春。”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何止这些,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点拨]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此题也有一段文字材料。但这段文字材料与上面文题中的材料的作用是不同的,它只是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的一段导语 。“失去”后才知道可贵是写作话题,也是本次作文中心,但不是本次作文的题目。本次作文的题目是自拟的,就可根据写作的内容拟出自然恰切、别致新颖的标题。本次作文的文体不宜写成说明文,可灵活选用其它各种文体。

文题六:你小时候一定读过许多童话故事。你是否为曲折神奇的故事所打动?你是否同情、喜爱或厌恶童话中的人物 ?你是否为童话中寓含的道理所折服?你是否也希望将读过的故事改编成一则有新意、有时代气息的童话?……试结合现实,写一篇与童话有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审题时应细细咀嚼提示语。一是根据提示选择话题。文题提示由一个判断句、四个疑问句、外加一个省略号构成。由判断句可知,整个话题范围是跟“童话”有关,只要作文涉及到童话就可以;疑问句告诉我们话题的范围有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人物、童话主题、改编童话等;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有别的角度、别的与童话有关联的话题。二是根据提示选择文体。提示语中的“文体不限”意味着你熟悉哪种文体,喜欢哪种文体就可以选择。

应试作文指导二:遴选素材

[方法指津]

有人曾说,一篇文章的成败往往不是在动笔之际,而是在动笔之前。这个“动笔之前”恐怕主要是针对选材而言的。我们很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句通顺,但就是无法感染读者,当然就评不上高分。究其原因,主要是选材不理想。那

么,在选材方面,我们该怎么着手呢。

从记叙文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组织材料力求精当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我们首先要组织精当的材料。要做到“精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如《我的引路人》一文,笔墨应集中在“引路人”身上才算抓住了重点。可作者却大写特写“我”自己,这就偏离了文章轨道,难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了。

2.材料不能胡编滥造,这就是说,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在车厢内将歹徒踢出三四米远”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老师带病上课昏倒于讲台”的故事是不可信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这些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

3.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希望工程捐款”;一写“家乡变化”;就是盖了平房盖楼房,买了彩电买摩托;一写“母爱”,就是织毛衣,送雨伞;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解难题……还有,不要动不动就与“学习”攀亲:《我这个谜》——我这个学习谜;《我懂得了珍惜》——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我在花季》——在花季中努力学习;《我在努力》——在学习上努力;《起点》——把这次学习上的进步作为新的起点……生活是如此广阔,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为什么只选择“学习”这一点呢?

二、遴选材料力求新颖

组织材料之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遴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所选材料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怎么“新”呢?

1.“新”在独具慧眼。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一文,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 “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选举。妈妈打扮一新,爸爸放弃了一笔可观的生意,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结伴去投自己神圣的一票。作者感受到了改革的春风吹过来的浓浓的民主空气,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2.“新”在独运匠心。有时,你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棋不定,这时你最好以你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

例:《还我课外天地》一文,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用——

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②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③课外天地充斥着武打、凶杀、色情,不愿光顾课外天地。

你不妨想一想,①②两则选用者肯定很多,③则会少一些,你便可淘汰①②而取③。

3.“新”在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反映差生受歧视的文章多如牛毛,同学们笔下的差生遭遇大多相同:老师冷嘲热讽,同学白眼相向,父母拳脚相加。而有个同学却以《幸运》为题选取了这样一个角度:

班主任的晚自习,大家都抄黑板上的作业 。我这个差生在最后一排,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我向前面的同学“借光”,恰巧班主任发现了:“讲小话,罚你在讲台边抄。”我在讲台上抄起来,仿佛第一次发现老师的字写得那么大,那么工整,那么清晰。抄完后,我回到

座位上,周围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运,老师罚你上去,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就好啦!”听到他们的羡慕声,我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满足。全文以幸运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多么独特的角度!

三、提炼材料力求艺术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这主要是不会艺术地提炼材料。那么怎 样提炼材料呢?

1.变一般为典型。“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如有篇《中学生的一天》的习作,作者巧妙地将劳动委员罚扫寝室、老师罚站、食堂管理员罚款、班主任罚写检讨集中于“我”的一天,以此反映学校以罚代教的问题。这样将不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事集中于一天,不但没有失真之感,反倒更具有戏剧性。

2.变单薄为丰厚。这是指增加材料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度。如一同学写《夏天的歌》,先写因阴雨连绵农家的稻谷没法晒而开始发霉,乡亲们一筹莫展。再写政府决定减免有关提留,村民们十分激动,文章表达了“政府爱人民”这一主题。后来作者又加上这样的内容:大家考虑到不能光靠政府照顾,还要开展生产自救,减少损失。这样,主题变成了“政府爱人民,人民爱政府”,文章的内蕴变得丰厚多了。

3.变肤浅为深刻。这是指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如一个同学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下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

从议论文来看,也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特别是在论述中,需要运用不少的材料来作论据,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地进行论据的分类搜集整理。比如,我们可以按“爱国篇”、“时间篇”、“理想篇”、“事业篇”、“勤奋篇”、“友谊篇”、“成败篇”、“求知篇”、“美丑篇”等若干方面搜集论据,建立起自己的论据库。

写说明文的材料则要做到准确、翔实。

【美文示例】 绿

袁子微

绿色的垂柳,绿色的白杨,绿色的小草,绿色的小河……平日,这绿色给了我多少创作欲望,几乎每一张画都少不了绿色的点染。可今天……

就在刚才,家中爆发了一场战争,原因就是这次期中考试,这是这可恨的分数!

“你怎么就不能把分数多考一点!”这是妈妈的喝叱。

“你将来想不想上大学?”这是爸爸的怒吼。

“整天不务正业,鬼画桃符,你能画得出名堂来?”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

“你就晓得画画画,分数都被你画完了!”爸爸的嗓门越来越高。

我的尊敬的父母呵,你们怎么就知道女儿的分分分!怎么把考大学当作女儿的惟一出路?你们知道女儿的爱好吗?她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明快的色彩,她爱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哧——啦!”妈妈越说越来劲,她冲进我的书房,找出一摞画稿撕扯起来,边说边把碗中的颜料泼向窗外,窗外的一缕阳光立即被染得斑斑驳驳……

我气得嚎啕大哭,掀倒一把椅子,一口气跑到了小河边。河边到处跳动着绿色的精灵,

你们是在嘲笑我,还是在宽慰我?

“子微!”好友阳静从河堤上跑下来:“咋啦?画画又挨骂了?告诉你:学校马上举行书画赛场,快去准备得奖吧!”

我心头一动,刚才的灰色思绪马上被绿色染透了。

三天以后,我走进了书画赛场。心中奔涌着绿色的波浪,绿是希望,是信念,是生机……我在宣纸上尽情泼墨,绿树、绿草、绿河、绿野……还有我的身我的心全是绿的。

画完后,我毫不犹豫地题上画名:绿。

《绿》获奖了——惟一的特等奖!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我感到每一根毛细血管都注满了阳光,暖融融的。

绿,那醉人的绿哟!

[评点] 这是一篇以“绿”为话题的作文,文章在选材上有这样一些特色:①选材新颖。作者突破了一般同学所写的如春夏秋冬四季之《绿》,绿化荒山荒坡之“绿”,绿化校园之“绿”等内容,选取了一个小姑娘爱绘画、爱绿色的素材。②处理巧妙。作者将绘画与绿色勾连起来,并使之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有一种虚实结合之美。③内涵丰厚。文中不仅写了小姑娘爱绘画、爱绿色,而且能表现出小姑娘对生活的热爱,使得全文颇具立体感。

【新题导练】

文题一:童心依旧

童心最真诚,最纯洁,最可爱。作为已走进青春花季的中学生,未泯的童心常常演绎出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从题目来看,此题较宜于写记叙文和散文。在选材上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①选材要契合题旨。文中有“依旧”二字,它不是对童年生活的简单追忆,而是“我”或“我们”虽已走出童年时代,但依旧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这颗童心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便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②选材要拓宽范围。究竟哪些能表现童心呢?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童心之“纯”,二是童心之“奇”三是童心之“趣”。拓宽了范围,选材才有广阔的空间。

③选材要注意取舍。要选取那些能真正表现“童真复苏”的素材,那种非儿童化的成人类材料应该坚决摒弃。

文题二:让我试一试

看到“试一试”这个词眼,你会觉得有无数精彩的故事,也可以引发许多精辟的议论。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素材:①“我”想“试一试”,他人不让“试”,如父母溺爱子女,什么也不让“试”等。②别人“试”不了,或别人“试”砸了锅,“我”来试一试,从而展示“我”的才能。③几经波折,“我”终于得到了“试一试”的机会。(得此机会,文章即进入尾 声)④“试”某一件事情的详细经过。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围绕“让我试一试”提出论点,然后分点论证,论证中要列举一些成功离不开“试”的论据,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题三:为 而陶醉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中,无论人、事、物、景等,总有令你陶醉的时候,请抓

住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某一“陶醉”点,补充文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往往题材宽泛,有话可写。就本文而言,选材面十分广阔。可以说是琴棋书画、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样样皆可入文中。究竟怎样选好材料呢?一是要新颖独特。有些材料很熟悉,但正因为太熟太俗可能被很多人看好,为了避免雷同,你最好另辟蹊径。二是要宜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特别是能表现“ 陶醉”,因为写好“陶醉”是本文成功的关键。

文题四:班上流行

在我们班级中,总会有许多流行的东西,它们使同学们为之欢呼雀跃,为之废寝忘食,为之魂牵梦绕……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这道半命题作文,宜于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短评。以记叙文为例,在选材上,“触觉”要伸得远一些,“视觉”要看得广一些。比如,这种“流行”,可能是流行的某一话语,可能是流行的某一举动,可能是流行的某一物件,可能是流行的某一色彩……所选的材料越有生活气息就越具感染力。

文题五:以“广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本文适宜于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如果写记叙文,你可以叙述一个精彩的广告故事,可以描述几句精彩的广告词对你的影响,可以写你受广告的影响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物品,可以写你买回的东西并不如广告说的那样毫无瑕疵……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论述广告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阐说有些广告的言过其实,可以评议广告设计的是是非非……如果写说明文,可以介绍某一则你最感兴趣的广告,可以为某一物品设计广告画面和广告词,可以说明某一广告的修改思路等等。

文题六: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记一次家务劳动》的文章,学生们个个面面相觑,无从下笔。

[点拨] 如果写叙文,关键是要善于对材料进行扩充,其方法是用插叙的方式铺展平时家长不让做家务,自己懒得做家务的几个画面,使文章的内容丰厚起来。如果写议论文,先要确立一个论点,然后围绕这一论点分析原因,论述道理。

应试作文指导三:确立主旨

[方法指津]

确立主旨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立意”。我们无论是写哪一种文体,都应在立意上下功夫。

一、立意要健康

所谓健康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正确,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意义,能给读者以鼓舞和启迪。

1.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但也是复杂纷繁的,只有正确地认识生活,才能把握好文章的立意。比如有个同学写 洪灾以后,上面运来了许多救灾物资,放在乡政府的大院里。夜晚,有些人去偷,可我没有偷到东西,感到遗憾。这种立意就很不正确,表现了作者认识上是非观念不清。这样的文章格调就很低下了。

2.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提炼能力。以议论文为例,经常有些材料作文,它需要学生自己提炼观点,若没有提炼能力,或者是难以提炼出观点来,使文章无法展开,或者提炼

的观点有失偏颇,导致整篇文章立意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平时需在“提炼”上多多练习。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某校学生马朝江,平日学习刻苦,成绩优良,他一心想考入理想学校,然而,仅差一分未被录取,自己本来有轻生念头,加之父母责骂他没出息,他便自杀了。”

这一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观点来。着眼于马朝江父母——①“望子成龙”的悲剧;②打骂不是真正的教育。着眼于马朝江本人——①自杀是弱者的表现:②榜上无名,脚下有路。③着眼于分数——①一分的残酷;②不必把分数当成命根子。着眼于社会——①为马朝江鸣不平;②杀死马朝江的不是他自己等等。

3.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这种驾驭能力往往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比如有个同学写《晚自习的幕》:晚自习突然停电。一分钟的沉寂之后,“噪音”相继出现,小声嘀咕的,大声叫喊的,推推搡搡的,逗逗打打的……组成了一曲极不和谐的“交响乐”。若写到这里为止,文章的思想性肯定不强。作者灵机一动,抓住一个同学的歌声进行铺展:正当各种声响泛滥时,班长喊“预备唱”之后,教室里响起一串哈哈,但班长继续唱着。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同学跟唱起来,最后全班都唱起来。伴着歌声,一根根蜡烛点亮了,烛光映红了一张张刻苦攻读的脸庞。就这样,在作者的驾驭之下,一篇立意健康的文章诞生了。

二、立意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立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

1.立意新颖,莫忘了避“俗”。你看,一写蜡烛,老师们就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一写蜜蜂,劳动人民就像蜜蜂,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一写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几乎成了通用公式。而立意真正要有新意,就务必避俗避熟。如一篇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讴歌老师的伟大和无私,而一学生以《流泪的红蜡烛》写了一个老师奔忙于生意场,醉心于赚钱的一组画面,敏锐地表现了市场经济中少数老师的心态,在众多的习作中独树一帜。

2.立意新颖,莫忘了求“异”。求异思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比如:根据“知足者常乐”翻出“不知足者常乐”,根据“不必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还有根据“近墨者墨”翻出“近墨者未必墨”等等,都有求异思维的奇葩。

3.立意新颖,莫忘了变“角”。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比如一学生写家乡变化,它以“稻草家族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气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在家村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气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革,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三、立意要深刻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文中深广的意蕴,以增加文章的穿透力和厚重感。

1.立意深刻,要学会点化。这种点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显志”,从而将文章的立意

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的结尾把对母亲的爱推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情感顿然升华;学生佳作《鲇鱼跑了》前文写鲇鱼如何蹦出木桶,钻入下水道逃

逸,并无特色,可作者在结尾补上了一句:“拼搏中的生命有不可遏止的力量”,主旨猛然生辉。

2.立意深刻,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兴于彼,作者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个学生写《心中的小船》,明写的是家中的渔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船,承载着生活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理想。由此可见,成功地运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一石双鸟,拓宽或加深文章的意蕴。

3.立意深刻,要学会整合。整合就是将诸多零散的、平面化的内容进行巧妙地组接和拼装,或在“点”上加深,或在“面”上加宽,使文章在厚重的容量中显示出深广的内涵。下面三个同学写《故乡的元宵节》的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生甲:写的是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叫人目不暇接。生乙:写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就是用柞树或杉树枝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得噼噼啪啪响。然后全家老少高喊“su——su”,说是把“毛狗”赶走。

生丙:写元宵的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就是“赶毛狗”。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而后,电灯亮起来,电视里的元宵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溜走。最后只有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歌声中时断时续……

生甲赞颂元宵节的热闹,立意当然正确,但非常平面化;生乙写了一种民俗,似乎也不精彩;生丙将甲、乙的内容进行整合,文章的立意一下深刻了许多:现代文明正无情地冲击着古***俗的防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呵!

【美文示例】 从“三顾茅庐”说起

李昭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为千古美谈。出山后的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中国历史上便多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赞赏刘备求贤若渴、爱惜人才的同时,我却对人们肃然起敬的诸葛亮有点不恭了。

诚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他却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明知天下烽烟四起、生灵涂炭、不思报效国家,不想拯救苍生,只是隐居隆中,躬耕南阳,高歌《梁父》,志向可谓小矣!刘备等人一“顾”而不遇,二“顾”而不得,三“顾”时,刘、关、张三人在室外等候半天,这“卧龙”才从酣睡中醒来,架子可谓大矣!这位诸葛孔明比起自荐于平原君的毛遂,不是相差太远吗?

试想,若非刘备三顾茅庐的“精诚所至”,诸葛先生恐怕只能永远卧于隆中,虚度一生了。这不由得使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改革大业,若诸葛们都要靠刘备一而“请”,再而“催”,那我们要痛失多少的良机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愿当今的“卧龙”以天下为已任,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大任,投身于改革的滚滚洪流。

[评点] 这是一篇根据“三顾茅庐”的材料引发出来的议论文。全文在立意上的特点主要从下面几点上体现出来:①注意了立意的角度。一般同学都是在刘备的身上寻找角度,肯定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而本文却从“诸葛亮”身上寻找切入点。②注意了立意的新度。《三国演义》塑造的诸葛亮是一代贤相,人们写他多为溢美之词,大都赞不绝口,可

本文却对诸葛亮产生了非议,这种逆向立意颇为大胆,也颇为新颖。③注意了立意的力度。全文虽只600 来字,但分析切中肯綮,且能紧密联系实际。语言或引述,或铺陈,或联想,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立意鲜明而有张力。

【新题导练】

文题一:梦圆此时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梦”。某一日,当“梦”终于圆了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从这篇文章的立意看,可以选择“大”、“中”、“小”三个方面来确立文章的主旨。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是国家和民族之“梦”:如申办奥运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加入WTO等等,文中传递出的将是浓浓的爱国激情。

从“中”的方面来说,可以是班级或家庭之“梦”:如班集体获得了某一项桂冠,家庭中办成某一件渴望已久的事情等等,中文表达的将是对集体荣誉的珍视或家庭思想实现后的欣喜。

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是个人之“梦”:如苦苦奋斗的成绩,努力追索的目标等等,文中展示的将是一个有志气的中学生不懈追求的青春朝气。

文题二:感谢挫折

生活中,我们谁没遭遇过挫折呢?正是这些挫折,使我们明确了方向,振作了精神,获得了成功。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对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挫折”的具体叙述,表达出“我”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的精神风貌。

如果写散文,可以铺叙“挫折中奋起”的若干画面,可以是个人的,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国家的,然后抒发对“挫折”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在确立论点的基础上,讲道理,摆事实,继而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题三:感受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感受时间、感受关爱、感受友谊……你对什么东西“感受”得最深呢?请将上面的文题填 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因为是半命题作文,写作当然有广阔的空间。不管准备写哪一种文体,你在选择写作对象时,都要注意这样几点:①宜于立意,这种立意固然要新要深,但必须是一个你容易驾驭的主题,不然,你就会因把握不准而出现立意失误。 ②宜于铺展。也就是说能围绕你确立的主旨铺展出丰厚的内容。③宜于点示。有时候,文中一两句精妙的点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写本文时若点示得法,肯定不乏这样的佳句。

文题四:以学生“过生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随着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同学们的生日也过得越来越隆重。应该说,此话题有话可写。写记叙文,可从父母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立意,可从儿女感受来自各方面的关爱立意,可从觉得爱太沉重方面立意等;写议论文,可以肯定过生日的意义,可以中肯评说过生日的是与非,可以批评过生日的铺张等等。无论从哪一方面立意,都应该多几分理性的思考。

文题五: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人民画报》记者与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牧童对话:“你放羊干啥?”“卖钱。”“卖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养娃娃。”“养娃娃干啥?”“放羊。”

[点拨] 这是一则让人痛心的材料,材料中透出的“愚昧”与“落后”就是立意的发散之点。如果写记叙文,其主旨可以通过草原美丽景色的描写进行烘托,通过相同故事的插叙进行铺展,通过作者凝重的抒情议论进行点示,从而增加立意的厚重感。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就“放羊——卖钱——娶媳妇——养娃娃”这一怪圈展开论述,在对愚昧的声讨中给人以灵魂的震颤。

文题六: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报载,某地有一美食城,设置了“小皇帝宝座”。每个包厢一桌三椅。孩子高坐在“小皇帝宝座”上,父母则坐于下首,充当左右“丞相”,小心侍候。该店表示,这种特色经营项目,今后还将加大广告力度,隆重推出。

[点拨] 这则材料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如果写记叙文,要在描写和叙述的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情感,还要通过精妙的议论文字,点示出文章的主旨。

如果写议论文,立意的角度很多,比如,可从“小皇帝”身上着手,可从“小皇帝”父母身上落笔,还可以从美食城老板身上着墨等。无论从哪一角度入手,都要在主题的深刻上多动脑筋,力争写出文章的穿透力。

应试作文指导四:布设格局

[方法指津]

中考作文的布局,按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交错式三类;按材料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传统式和创新式两大类。近年来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作文不断增加,给了学生“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写作自由。如能掌握一些创新式格局,对写好考场习作是大有裨益的。常用的创新格局,有以下几种——

一、日记式

日记是学生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种练笔形式。它用之于考场作文的布局,具有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等优点。如 2001 年江苏省盐城市作文题是:以“考题”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体裁(除诗歌外)作文。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文章写的是“我”这个差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因很多考题未做对而引起的一连串“麻烦”。三则日记分别写的是“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这些有关天气的词语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的心情。这篇文章因布局巧妙、感情真挚而获得了高分。

二、镜头式

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的不同镜头按一定的顺序有机的连接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灵活自由,变而不乱,视感强烈。镜头式是考场作文中运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布局方法。如 2001 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是:《那里留下了我的 》。一篇《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的一类文,就是以镜头式布局的。作者用“小树”、“小蚕”、“小故事”、“小风车”为小标题

串起全文,文中写与我一同长大的小树,写让我吓得要死的小蚕,写奶奶给我讲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小故事,写舅舅给我做的漂亮的小风车。用一组典型的镜头再现了我金色的童年,流露了作者对生我养我的小山村的深深依恋。如《校园生活二三事》(2000 年哈尔滨市中考题)就可用镜头式布局。

三、散点式

散点式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从数个点上进行发散、铺排,每个点都有一个精美的句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种“散点式”习作最突出的优点是层次明晰、语言优美、情感浓郁。用散点式布局往往能出奇制胜。2001 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是:写一篇文章,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二字。一篇题为《我喜欢……》的习作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在薄雾缭绕的早晨,看天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我喜欢在热浪炙人的中午,听树林里此起彼伏的蝉鸣;

我喜欢在蛙声震天的月夜,嗅田野里迎面扑来的稻花香;

……

全文精选美好的事物作为抒情对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是一篇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考场佳作。

四、书信式

以书信的形式写大作文,显得自由灵活,亲切真实。如 2001 年重庆市中考作文要求是以“北京申奥”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一考生以《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封信》为题作文,文中客观地介绍了中国承办奥运会的实力,热情地叙述了中国人民为申办奥运作出的种种努力,激情地抒发了中国人民承办奥运的渴盼,也得体地表过了中国人民办好奥运的信心,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满腔的爱国热忱,本文也因形式灵活、内容翔实、表达得体而获得了满分。

五、短剧式

剧本因其时空情节集中,矛盾冲突尖锐,台词简练生动等优点引人入胜。用剧本形式写中考作文,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2001 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的要求是: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篇《错?对!》的习作就是以独幕剧的形式来写的。剧情大意是:我是个爱好写作的学生,到了初三仍忙里偷闲写些小说,不想被老师逮个正着。师生间为“初三生写小说究竟是对还是错”展开了一场争论。文中以典型的环境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形象的舞台提示、激烈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当代学生学业上的迷惑,颇能引起人们对现代教育的深思。

六、创编式

创编式即“旧瓶装新洒”式的故事新编。即借用大家熟悉的神话、寓言、童话等,对之进行创造改编,注入新的内容,借来讽喻折射现实生活,这样的文章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如 2001 年湖北省潜江市中考题是:以“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一考生以《仙界新说》为题构思一篇妙文,请看节选的精彩片断——

宙斯一见玉帝,便气冲冲地说:“玉帝呀,你来评评理,智慧女神雅典娜欲辞职不干,带着她那帮圣斗士去开什么“创意公司”,说什么凭她的头脑一月至少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当神有屁用:丘比特现在射一箭,开价两万,谁给钱多就为谁射,这不,想辞职去给

公司当形象代言人呢……

文章以仙界折射人间,寓庄于谐,耐人寻味:连神仙也不能超脱金钱的诱感,可见金钱对某些人的腐蚀!

七、对话式

对话就是口语交际。对话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交谈、打电话交谈、网上交谈。用对话写作也不失为一种创造。如 2000 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是:可以以“压力”为题目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压力”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自拟题目作文。此题就可用对话方式写,如题目可拟为《关于压力的对话》;内容可写自己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于是打电话咨询心理专家,“减负”后压力为什么还有那么大?家庭社会应如何高度重视?应如何正确引导?这样写形式灵活,主旨明确,一定能写得出类拔萃。

【美文示例】 代沟二解

母:把你那“左三圈”“右三圈”调小声些不成吗?天天“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你不累吗?

女:妈,您那越剧,哭哭啼啼的,一个调儿拖半天,您听着不急吗?

母:你皮痒了是不是?我问你,刚才打来电话的那个男生是谁?

女:同学呗!他问我作业 题呢,您老可别乱猜。

母:此地无银三百两!讨论题目也用得着笑成那德行?早跟你谈了,女孩子要“矜持”,你懂不懂啊?那么大的姑娘家了,还成天与男孩儿嘻嘻哈哈的!我们读书时,男女生之间连话也不敢说半句。

女:时代不同了嘛!

母:时代再不同,你也是我女儿。我警告你:你可别学人家早恋哪!

女:妈,哪儿来那么多“恋”哪!男女同学在一起玩儿就早恋了?那是友谊!老把“友情”当“爱情”!

母:什么“友谊”?男女生在一起是“有问题”。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成天想什么?你以为写在日记里锁在抽屉里,就没人知道了?

女:妈,您太过分了!您偷看我日记!这是侵犯我个人隐私权!

母:隐私!翅膀还没硬呢,就有隐私?告诉你,做子女的,对父母绝没“隐私”可言!

女: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母:平等?只要我是你妈,你是我女儿,就没平等!

女:您——这……太不可理喻了!

母:我不可理喻?不可理喻的应该是你!我们那时候没赶上好时候,书没读多少,遗憾哪,后悔呀!没办法,只有把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尽力给你创造条件,让你读好书!生活上又有哪一点儿亏待你了?给你穿好的,吃好的,用好的!只望你能争气上大学!好话坏话说尽,还不是为你好,全都是指望你好哇!

女:妈,让我说几句,行吗?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你们又确实是在让我做你们自己想做而又未能做到的事。我也想上大学,但我有自己的方式。你们一味地加压反而会让我厌倦。您是位好妈妈,但却成不了我的朋友!

[评点] 全文没有一个字的客观评价,没有一句是非褒贬,于看似随意的对话之间形

象生动的勾画出母女间的代沟,这足见作者布局之巧妙,表达之奇特。

【新题导练】

文题一:今天是个好日子

在你的心中,一定有些特别高兴、值得庆贺的日子。在那一天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些什么, 听到了些什么,又想了些什么?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点拨] 如采用纵向式布局,则可围绕一件事(比如写我国申奥成功)来写,将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并穿插故事,巧设波澜,充分展现文章引人入胜的魅力。

如采用横向式布局,则可选择多件事(比如选这样的材料:同一天里,勤学的爸爸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下岗的妈妈新开了一家饮食店,品学兼优的我戴上了闪亮的团徽。)来写,多角度“拍照”,尽情展现文章异彩纷呈的美感。

如采用纵横交错式布局,则应集中前两种布局之优点,并于纵横交错处做好必要的衔接与过渡。

文题二:校园生活剪影

在你的初中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生活片断永远的留在了你的记忆里,抹也抹不去?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作文。

[点拨] 此题较宜于用镜头式布局。此种布局的关键是列好小标题。可以时间为小标题,比如“早上”、“中午”、“晚上”;可以地点为小标题,比如“教室”、“操场”、“寝室”;可以人物为小标题;可以事件为小标题;可以字母为小标题;可以数字为小标题;也可用空格代替小标题。所选镜头应典型性强,角度各异,或于德、智、体、美中选点,或在苦、辣、酸、甜上生发。总之要能从几个精彩的镜头中反映出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文题三:一次 的合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情是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的,往往需要共同合作。这些合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给人启迪,有的留下教训……请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点拨] 这道文章除了可用传统式布局外,还可选用日记式布局、创编式布局、童话式布局、短剧式布局等等。

这里以《一次糟糕的合作》为题举例介绍一种童话式布局——

①鸟类王国有许多歌唱高手。

②鸟类之王凤凰决定组织这些歌唱高手表演一次大合唱。

③合唱前,每一个歌手都先单个出场表演,那美妙的歌声让在场的鸟儿都陶醉了。

④合唱时,由于各位歌手演唱的节奏、音调各不一样,演出效果糟糕极了。

⑤用一只老山雀的话点明“合作”之重要,收束全文。

文题四:以“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题布局方法很多,这里以写说明文为例简介一种“法庭审判式”的格局。可将一支钢笔人格化,让钢笔充当原告,其主人充当被告,让钢笔起诉主人的虐待罪,于这种“对簿公堂”的形式中巧妙介绍正确使用钢笔的知识,这种写法一定比传统式的说明生动有趣。

文题五:以“音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的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文题为创新布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用剧本式布局,用广告式布局,用公式定理式布局等等。

这里以《招聘歌手启事》为题,简介一种启事式布局:某公司为了搞活经济,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以音乐打动顾客,决定招聘一批歌手。提出了四个主要条件,即演唱时要做到四点:①吊儿郎当上场,②带领观众鼓掌,③有事无事折腾,④废话连篇乱讲。此公司还称一年内包装两名红歌星……以此讽刺当今社会的一些走红歌星及其音乐水平,折射出人们盲目附和的心理。

文题六:以“辍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这是一个开放性文题,可以写成多种文体,可以采用多种布局。可以《给我校辍学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为题,写封书信;可对本校学生辍学情况展开调查,写篇报告;可将某学生辍学的经历写成通讯;可就辍学方面的问题请教育有关人士写成采访录;可向辍学学生及其家长发出呼吁写成演讲稿。可写广告,写启事,写小说,写散文,写剧本……总之完全可以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布局,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写作才情。

应试作文指导五:铺展内容

[方法指津]

考场作文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选择了新颖的素材,确立了健康的主旨,布设了满意的格局,可是写成文章却总是很单薄、肤浅、平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不会铺展内容所致。铺展内容一般有以下方法:

一、情景式

情景式铺展就是将抒情与写景水乳交融,以取得虚实相生、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这种方式多用于写记叙文。有篇《我的好嫂子》的习作,大意如下:嫂子的丈夫(我的表哥)因过失伤人入狱,嫂子一人要探望丈夫,要照料公婆,要抚养孩子,还要侍弄农田。可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孱弱的身躯挑起了家庭重担。这篇文章材料典型、感情真挚,可是读来读去,总是缺少点韵味。后来作了这样的铺展:文中几次写了嫂子门前的那几棵槐花树,几次描写了那洁白的花朵,那幽幽的花香,并将文题改为《幽幽槐花香》。这样一改,人花相映,情景交融,文章便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感。如《那里留下了我的 》(2001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这一文题就可用情景式铺展。

二、对比式

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对照,从而鲜明显示其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可用此法写记叙文。有篇《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即是例子。作者把日本邮局职工与中国邮局职工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比照:写日本职工不管有没有顾客,也不打打毛线,看看闲书,聊聊家事,他们远没有中国职工会享受生活;写日本职工爱管闲事,看见哪个柜台顾客多就上去帮忙,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懂得劳逸结合;写日本职工太性急,柜台前只有一个顾客,也要跑来跑去,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那么沉稳;写日本职工为别人办了事还要像叭儿狗似的向别人摧眉折腰鞠躬致致谢,远不如我们中国职工有骨气……实际上,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批评中国邮局职工不敬业守纪、不热情协作、不讲求效率、不尊重顾客的工作作风。若直接写来,未必精彩。但作者巧用对比,一褒一贬,使表达更为巧妙,主题更为突出,留给读者的是沉甸甸的思考。如《家乡巨变》、《我再也不依赖别人了》(以上题均为 2000 年中考题)就可用此法铺展。对比铺展也可用来写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先正面说理,在反面论证,论证会更加透彻清楚,无

懈可击。对比铺展也还可用来写说明文,于对比中更好的解说事物的特征。

三、表里式

表里式是一种由外表到内心、由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的铺展形式。此法可写记叙文。有篇《记一次沙尘暴》的习作就是如此铺展的。作者先写了沙尘暴袭击时的可怕景象,接着写了沙尘暴袭击后的凄惨场景,然后用一组数据写出了沙尘暴给自己家乡带来的巨大损失,最后又在结尾中写到:“今天的地球,风沙横行,洪水肆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这都不是自然界向我们出示的黄牌警告吗?是啊,违背自然的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为了人类自己,请善待自然吧!”文章由表及里,铺展自然,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这也是课堂》、《生活告诉我》之类的文题就可用此法铺展。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 ,特别适宜一事一议的文章,用此法还适于写事理性说明文。

四、多角式

多角式铺展就是一种并列式横向式的组材法,运用此法写记叙文就是像摄影师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拍照,去取景,能给读者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感。有篇《睡仙小传》的习作原稿写睡仙哥哥早上睡懒觉,中午睡午觉,晚上边看电视边睡觉,这三个部分都从同一角度拍摄,等于浪费了两张底片,后经修改,按哥哥睡觉时间长、姿势绝、鼾声奇展开,多侧面地刻画了睡仙这一形象。用此法写议论文,即并行安排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证。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证: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样多角展开,阐释精微,条理清晰,气势磅礴。多角度铺展写说明文,就是从采用分分分的结构,安排并列的段落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五、点面式

点面式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通的铺展方式。它可以是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少数物到多数物,由少数事到多数事。这种方法可以写记叙文。有篇《青蛙的控诉》的习作用了较大的篇幅写青蛙控诉人类的罪恶,强烈要求给“蛙民”以“蛙权”。在结尾处“蛙民”大声疾呼:何止我们,君不见“农村卫士”啄木鸟常常无端遭受枪击,“捕鼠能手”蛇类屡屡被剖腹剜心,珍禽异兽数量锐减,许多活化石销声匿迹……尊敬的人类啊,你们在残酷地灭绝我们和他们,最终将毁灭你们自己啊!”这段文字由青蛙的控诉引出动物的集体控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更有力度。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比如以《从歌星“假唱”说开去》为题作文,就可从歌星“假唱”这个点联想到许多类似的事件,“假产品”、“假文凭”、“假政绩”……以此增加文章的份量。

六、抑扬式

抑扬式就是本意为了褒扬某人或事物却先故意贬低之的一种铺展形式,它往往有曲径通幽之妙。有这样一则材料:“我”是个家村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回家过星期天,要返校了,妹妹一边给我的菜瓶里装菜,一边偷吃菜里的肉丁,我怨妹妹馋,妹妹说:“姐呀,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你一回家,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身子,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这则材料歌颂深沉的母爱,选材有特色。若就事写事,未必是佳作。我们不防先“抑”一下——周末回家,邻居对女儿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这样一比较,很不是滋味。而妹妹偷吃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最后妹妹说出那番话,深沉的母爱便“扬”了起来,这样一写,文章就曲折生动了。

【美文示例】 学千仞壁 做刚正人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自勉联运用托物抒情手法,以“壁立千仞”自喻,抒发他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 性格志向,令人肃然起敬。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以他们无私的胸怀、刚正的行为谱写了一曲曲令人回肠荡气的正气歌。

翻开初中语文课文,我们激动地发现,吴晗的《谈骨气》这样赞美文天祥:他被拘困在北京一个阴湿的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以大官劝降,但他坚决拒绝,终于被害。文天祥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就是堂堂的刚正人。陈然的《我的“自由”》何等感人——“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陈然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就是堂堂的刚正人。《最后一次讲演》的结尾石破天惊:“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闻一多在回去的路上被暗杀。闻一多也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就是堂堂的刚正人!读陈毅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怎能不为将军的浩然正气所感动?面对“血雨腥风”,陈毅唱出“此头须向国门悬”的强音,决心“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更是“无欲”之“千仞壁”,堂堂的刚正人!

综上所述,学“无欲”之“千仞壁”,做堂堂之刚正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今,人民公仆孔繁森是九十年代学“千仞壁”,做刚正人的典范。他生前写的条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就是他一生实践的做人宗旨;他死后人们敬献的挽联“一尘不染,两 袖清风,视名利安危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事业如冈底斯山”就是对他品格的最好评价。孔繁森进入了一种“视名利安危似狮泉河水”的“无欲”境界,对第二故乡西藏他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孔繁森是新时代“无欲”的“千仞壁”,堂堂的刚正人。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无欲”之“千仞壁”,做堂堂之刚正人的优秀传统将会一代代传下去,在我们伟大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会矗立起一座座耸入云天的千仞之壁。

[评点] 本文围绕“学千仞壁,做刚正人”这个中心,由民族英雄林则徐联想到许多的仁人志士:文天祥、陈然、闻一多、陈毅、孔繁森,由点到面,铺展自如,增添了文章的厚度,增强了议论的力度。

【新题导练】

文题一:我不再害怕困难了

[点拨] “不再害怕”说明“以前怕过”,因此本文宜用对比铺展。对比铺展宜多侧面进行。比如:我前后对待困难不同态度的对比,我屈服于困难和战胜困难后不同心情的对比,旁人对我的不同评价的对比……对比铺展要合理。要写清楚我不再害怕困难的原因:是自己的醒悟,是旁人的帮助,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只有写清了原因,前后的变化才顺理成章。

文题二:生活的中感悟

[点拨] 此文题既要叙写具体的事件,又要从具体的事件中提炼出独到的感悟,宜用表里式铺展。写此文的难点在于引发感悟上。引发感悟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感悟应自然。它应是从事件本身自然而然引发出来的,而不应该是在文章中强行贴上的标签。二、感悟

应新颖。它不应总是“看来干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的陈词滥调,而应是“人所未发”的警言哲思。三是感悟应精短。它应以一当十,切忌啰啰嗦嗦。

文题三:月光牵动我的情思

[点拨] 此文题中有情有景,宜用情景式铺展。铺展时应注意:写景与写人要相互映衬,写景与叙事要相互联系,写景与抒情要相互交融。整篇文章中的几处写景要同中有异,要分量适当。

文题四:我终于明白了

选将上面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

[点拨] “终于明白”说明以前并不明白,其中一定有疑惑,有误会,有波折。铺展此文,宜使之波澜层起,跌宕生姿。

如果刻画人物,可用抑扬式铺展。可先写明白真相前对某人的误会,再写明白真相后对某人的理解,于抑扬中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也可与之相反,于先扬后抑中暴露人物的丑恶灵魂。

如果叙写事件,可用急转式铺展。先多设置几组铺垫,让事情向相反的方式发展,最后于结尾处来个意外的转折,抖出事情的真相。

如果介绍知识,可用悬念式铺展。可先摆出一种令人不解的现象,再一步一步的解说其科学道理。

文题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公共汽车上人很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了一位先生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那位先生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也长得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一片笑声。

[点拨] 此文可用点面式铺展——先引述上面的故事,并提出论点(比如: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和宽容,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再引出许多与上述材料类似的故事,于点面的扩展中充分的印证论点。

此文可用对比式铺展——围绕论点,先正面论证,再反面论证,于鲜明的对比中强化论点。

此文可用表里式铺展——先引述现象,再分析实质,再联系实际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

文题六:黑龙江电视台播出的《狂野周末》节目中,有这样一组画面:两只凶猛的狮子正在追捕一群形体比它们大的野牛。不一会儿,其中的一头野牛被狮子隔离出来。两只狮子前后夹击,一只咬住了野牛的脖子,另一只则咬住了野牛的后腿。孤立无援的野牛反抗着,挣扎着,危在旦夕。与此同时,奔跑着的野牛群也在距狮子不远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并且聚集在一起……

请发挥你的想像力,续写下面将发生的情况及最后结局,并展开联想谈谈你的感受。

[点拨] 此文题可用对比式铺展。可以野牛为主体展开对比,先写一只孤立无援的野牛丧身狮子之口,再写一群团结一心的野牛战胜了凶猛无比的狮子。也可以狮子为主体展开对比。于这样的对比中,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增强主题的深刻性。

此文题可用点面式铺展。先用较大的篇幅详写狮子与野牛的故事,再于结尾处用简略的文字列举自然界乃至人类生活中许多类似的现象,用这种由点到面的铺展来丰满文章的

内容,深化文章的主旨。

此文题可用事理式铺展。先叙写故事,再点示哲理。叙写故事应合情合理、形象生动,点示哲理宜水到渠成、简洁精美。叙写故事与点示哲理应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应试作文指导六:点化首尾

[方法指津]

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呢?下面分别解说。

开头技巧

考场作文的开头除了应讲究新颖别致外,还应特别注意简洁。在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中,开头切不可啰嗦,否则势必造成喧宾夺主的遗憾。开头可尝试以下方法。

一、直奔主题

直奔主题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常有四种形式。

1.要素式。多用于记叙文的开头,起笔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使读者在开端即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

2.情节式。开头在不作任何铺垫、不进行任何渲染的前提下直接展开故事情节,从而使文章简洁明快。

3.首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意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

4.论题式。或者首句提出论点,或者首段亮出观点,毫不拖泥带水,显出议论、评说的鲜明态度和写作的力度。

二、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能增添文章波澜,展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设置悬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

1.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3.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4.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5.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

三、引用材料

引用材料是一种广泛运用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开头方法。引用的材料须短小精悍、为我所用。引用方式可直接,可间接。这种开头可分为四种:

1.事例性材料。如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事迹、真实的现象等等。

2.史例性材料。如历史上的有关盛衰兴亡、言战谈和、交朋结友、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材料。

3.语例性材料。如箴言睿语、格言警句、佳词名句以及俗语、谚语等等。

4.文例性材料。如小寓言、小故事、小诗、小散文诗、小哲理诗等。

四、描写人物

人物描写开头法的笔法多种多样,可主要分为三种。

1.描述式。或从语言,或从行动,或从外貌,或从心理,或从特征,或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的综合角度,客观地描述介绍人物。

2.介绍式。从人物性格的角度,人物经历的角度,人物特征的角度,作者与人物关系的角度,介绍作品中的人物。

3.烘托式。从环境与人物角度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现身手,环境为烘托人物服务,环境和人物共为一体,出现在作文开头。

结尾技巧

考场作文的结尾应尽量做到简洁、紧凑、恰到好处,力、松、散、装腔作势。它常有以选择。

一、顺其自然

不管哪种文体,把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的收束全文。它可以避免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

一般来讲,顺其自然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叙述式。写人记事结束,文章也随之结束。

2.描绘式。在写人记事作品中,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来收束全文。

3.说明式。在说明文中,事物被说清楚了,文章也就结束。

4.评点式。文章在摆事实讲道理后,用三言两语点评作为结尾,给人自然有力的印象。

二、呼应篇首

这种方法可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在写作实际中呼应篇首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2.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抑,结尾扬,但同时又是开头实,结尾虚,作者通过写梦,将文章的寓意推到更高层次,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意境。

3.对举式呼应。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材料首尾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三、揭示主旨

揭示主旨,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它有如下表现形式:

1.总结评述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

2.蓄势引申式。这种结尾不是对全文内容直接进行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深化一层,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是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为结尾“蓄势”。

3.寓意点破式。此类结尾专门用于寓言。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灵魂”。

其实,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善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写出美不胜收的凤头和豹尾。

【美文示例】 四季的我

在紫色风铃的叮铃脆响中,一个双手托腮的女孩幻想出了四季的我。

潺潺的溪流声开启了整个画面。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坪,红红的花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意图。一个身着粉红色外套、格子百褶长裙的女孩坐在溪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凝神望着清澈见底的溪中水嬉闹的小鱼儿,谛听着从上泻下悦耳的水流声,就那么一动不动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好心情。好个热爱自然、安静的我!

夏天是个热闹的季节。我喜欢看街上那流动的色彩:热情的红色,幽远的蓝色,清新的绿色……我喜欢在晚霞满天的黄昏,折一只只小纸船,将她们放飞在小河里,让她们顺着河水飘呀飘。我喜欢着一袭绿色长裙,站在湖边的垂柳下抚弄一杆长笛。微风拂过,绿色的长裙和黑色的头发随之而飘舞,悠扬的笛声在空气中融化。好个追求浪漫,潇洒的我!

金黄的颜色和累累的果实构成了秋季特有的风景。我登上摩天的高楼,俯视着这个充满生机、充满收获的世界,胸襟为之开阔。不由得想起两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顿时一股豪情涌上心头,对着天空不禁大吼一声:我的未来不是梦!好个壮志凌云,豪迈的我!

冬天到了,好一个冰清玉洁、粉妆玉砌的世界!我穿上白色的套装,围上火红的围巾,和一帮朋友冲进了雪地,堆雪人,打雪仗。虽然浑身是雪,却一点也不感觉冷,年轻人嘛!我那银铃般的笑声迸溅到树枝上,震下团团白雪。好个朝气蓬勃,活泼的我!

哦,四季的我,如梦,如画,如诗!

[简评] 这篇文章开头用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句子点题开篇,结尾连用优美的比喻抒情结尾,首尾呼应,浑然无迹。且灵动如飞的首尾,与全文清新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谐一体。

【新题导练】

文题一:朋友

[点拨] 此文题可引用与朋友有关的诗句、名言、歌词开头,引用宜短小精悍、浑然天成。

此文题可直接介绍写作对象开头。或是点击一群朝夕相处的同学,或是锁定一条颇通人性的小狗,或是交待一台相依相伴的收录机……

此文题可用写景抒情的方式开头。或描写蒙蒙的细雨,或描写绚丽的晚霞,或描写美丽的柳林……这描写的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此文题可引用与朋友有关的诗句、名言、歌词等结尾,以呼应开头,点示主旨。

此文题可直接抒情结尾,用一两句简短的话点明感情的真挚、友谊的珍贵、思念的强烈。

此文题可用间接抒情的方式结尾,或呼应开头的景物描写,或浮现人物音容笑貌,或回味朋友间的交往细节。

文题二:最快乐的时刻

[点拨] 此文题可用自然式开头。在不作任何铺垫和渲染的情况下,直接引入故事,直接铺展情节。

此文题可用设置悬念式开头。先写一种与平时不同的快乐气氛,这种气氛令人疑惑,

令人急于打听,由此引出下文。

此文题可用特写式结尾。特写是对最快乐时刻精彩描摹,让这特写镜头深深的嵌入读者的脑海。

此文题可用歌声笑声结尾。以传递人物心情,以增添喜剧气氛。

文题三:我的初中生活

[点拨] 此文题可用叙述式开头。如:点击岁月的鼠标,我记忆的银屏上就会呈现出一幅幅初中生活的斑斓画面。

此文题可用描写式开头。如:我的初中生活就是一个字“忙”——起床急急忙忙,走路慌慌忙忙,吃饭匆匆忙忙。

此文题可用议论式结尾。如:我的初中生活有张有弛,有笑有泪。

此文题可用抒情式结尾。如:我的初中生活是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文题四: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你家乡的一种土特产。

[点拨] 此文题可用引用材料式开头。可引用有关诗句、俗语、谜语、传说,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此文题可用简介式开头。可简介土特产的产地、品种等,让读者对写作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此文题可用总结式结尾。可准确概括土特产的特点,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此文题可用余韵式结尾……

文题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某市长正在作报告,他将“造诣”的“诣”读成了“旨”,一个小学生站起来说:“市长,您把‘诣’读错了。”市长一愣,马上说:“谢谢你,这个字我已经错了三年了。”

[点拨] 此文题可用引出论题式开头。如:市长在报告中读了错别字,听众缄口不言,而一个小学生敢于当面指错,这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值得提倡。

此文题可用设疑式开头。如:市长认错了一个字算不了什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字错了三年,为什么无人为市长纠正?

此文题可用重申论题式结尾。如:而今,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大业困难重重,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小学生那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虎”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辨误区,闯难区,破禁区,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此文题可用委婉劝诫式结尾。如:封建君主李世民尚且乐于“讷谏”,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当比唐太宗高明,只要我们有市长认错的勇气,就一定能广开言路,完成改革大业。

文题六:青春年少的你,正处于人生的花季,你的心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梦”,有难忘的梦境,有美好的梦想……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点拨] 这是一道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写得灵动优美,方能与文题和谐一体。此文题可用设疑式开头。如:梦是什么?我不知道。为了真正了解它,我背上旅行包,开始了我的行动计划——追梦。

此文题可用解疑式结尾。如:梦是青山,是绿水,是和平,是生存……让我们一起珍惜生存环境,热爱幸福生活,共同追求这些美好的梦吧!

此文题可用抒情式开头。如: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梦想:梦想着上天遨游,梦想着环游世界,梦想着欢乐的自由,梦想着成熟的未来……

此文题可用抒情式结尾。如:正是这些美好的梦想,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激情。是呀,花季青春,有梦真好!

应试作文指导七:锤炼语言

[方法指津]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当然,语言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下面仅就同学们作文中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谈几点“锤炼”的方法。

一、变空泛为具体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 90 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学生习作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怎么讽刺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92 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 90 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有环境的点染,不再是空洞的线条,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

二、变冗繁为精美

以微型议论文为例,字数一般限制在 200 ~300 字之间,这就更需注重语言的锤炼。不少同学在举例论证时,往往像写记叙文一样,叙述拉得很长,结果是费力不讨好。有个同学在论证“人生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取得丰硕成果”这一观点时,选用了贝利、巴尔扎克、爱迪生的事例,一个个叙述,用了 300 多字仍然意犹未尽,结果是小作文成了大作文。另一个同学通过锤炼,只用了一组排比句:“正因为贝利不懈地追求,才有 1200 多次精彩的足球射门;正因为巴尔扎克不停地进取,才有包含 94 部小说的《人间喜剧》;正因为爱迪生不断地开拓,才有 1000 多项举世瞩目的发明。”这组句子简洁、精美,很好地体现出“微型”的特点。

三、变平庸为神奇

有些同学写文章信笔涂鸦,很不注意推敲语言。其实,很多句子只要稍加“修理”,就可化平庸为神奇。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②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③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

④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⑤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这几段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我们稍稍雕琢一下,就可点铁成金:

①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加上“性急的”三个字,把树叶拟人化了。)

②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

③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④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

⑤……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换了几个动词,魅力大增)

四、变平淡为生动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老鼠的说明文,总觉得语言过于平淡,于是他灵机一动,以“审鼠”的方式重新组织语言,语言一下就生动起来。下面是从文中摘录的几段:

在老鼠的鱼米之乡——厨房,一只大老鼠匍伏在猫的爪下,于是一场审判大会便在特别法庭——厨房召开了。

首先,审判长猫宣布开庭,并指令被告自报家门。只听见老鼠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是一只黑家鼠,家鼠的一种,我代表我们家族接受审判。我们家族属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的一科——鼠科,人们称我们‘老鼠’,也叫我们‘耗子’”。

这么一变,文中的语言还会觉得平淡吗?

五、变呆板为鲜活

语言呆板是很多同学作文的通病。要使语言鲜活,思维要展开,笔法要灵活。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①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

②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几句吐字要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儿子,还是儿子有孙子?不妙,压低声音!)“孙又生子……子又生孙……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声音已低到极限,我自己也不知是背书还是念经)。

“好啦好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老师终于挂出了“免战牌”。

这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很呆板,第二段则鲜活多了。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轻视,只有努力锤炼,作文语言才能独具魅力。

【美文示例】 氧气的自述

李德坤

我就是妇孺皆知的氧气。我由两个同胞兄弟——氧原子构成,体重(分子量)为 32 。

我们家族自古以来就是空气这个“文明古国”中的成员。

我们家族一直与人类朝夕相处,可直到18 世纪 70 年代才被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且给我取名为“养气”。后来,人们取其谐音“氧”,才将我更名为“氧气”。在空气这个自由王国中,除我们家族外,还有德高望重的氮老先生,性情孤僻的惰性世家,轻快活泼的氢姑娘……此外,还有我的许多亲属,如沉稳老练的臭氧大哥,心直口快的二氧化碳堂兄,幽默风趣的水蒸气表兄和性急毛躁的一氧化碳表弟等。由于我性格活泼,人缘关系好,所以在空气王国中竟占了超过1/5的席位,其威望仅次于氮老先生。

我乐于与邻居和睦相处,就连向来不苟言笑的氮氏家族,在我们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下,也同我们家族联上了姻缘,组成了二氧化氮、氧化亚氮等一个个美满的家庭。

我除了处理好国内关系外,还担任空气王国的“外交大臣”之职,经常代表空气王国去参加化学世界中的各种活动、会议。当炭在空气中点燃时,我舍命前往;当铁块放置在潮湿空气中,我热心去寒暄;我还参观访问过金属王国的铁、铜、铝、镁等家族,非金属王国的硫、磷、硅等成员。

在化学世界里,处处可以见到我的踪影、觅到我的足迹。我总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奔波劳碌,操劳效力于化学世界里,时时刻刻为人类造福。

[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其语言特色主要是:①通篇运用拟人手法,以氧气自述的方式生动地说明了氧气的构成、产生、性质等方面的特点。②表达灵活多样。文中或叙述、或说明、或描摹、或铺陈,语言摇曳多姿。③语言幽默风趣。文中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用语机智活泼,生动形象。

【新题导练】

文题一:从这里受到启迪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能给我们以启迪,以思考,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文题适宜于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若写记叙文,除了写好文中的描写和叙述语言外,重要的是写好“启迪”语,也就是文中点示题旨的语言,它可能是集中于末尾,用以卒章显志;它可能分散于文中,并列地进行表述。不管哪种形式,都应使“启迪”不落俗套,语言最好有一种哲思之美。若写议论文,可以从“这里”引出论点,然后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论述。叙述语言应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议论语言应恰到好处,精辟深刻。

文题二:珍惜机遇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机遇,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本文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所用的语言主要是叙述语言,注意切不可泛泛而叙,而应该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还需注意的是,文中可以融入抒情与议论性的文字,通过综合表达加深加浓文中的情感。写议论文可以用精辟凝炼的语言展开论述,以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与深刻。当然,文中也可以写得激情飞扬,比如用比喻增加论证的形象性,用排比增加论证的气势,用事例增加论证的说服力等。

文题三:欣赏

在我们的周围,方方面面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请将上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写一

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文题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说明文。一般来说,文体不同,所用的语言就应该有区别。如写记叙文或散文,语言应该生动一些,优美一些;如写议论文,本文也能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论述,这样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如写说明文,可用说明结合描写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说明语言应该准确无误,描写语言应该生动精彩。但是要注意,不能将文章写成纯粹的记叙文。

文题四: ,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这道半命题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什……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 。从语言的运用来看,关键是要以情感人。这就需要在语言表达上多下一点功夫。具体来说,一要做到叙述含情。这就要求所写的内容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使读者从叙述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情愫。二要做到描写融情。就是要将情感融入描述的文字之中。比如景物描写,就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做到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让一切“景语”变为“情语”。三要做到议论显情。恰切精粹的抒情议论往往能画龙点睛,以一当十,它可以用在段首,可以用在段中,可以用在段末,使文章意蕴丰厚,情感浓郁。但是,那种像贴标签一样生硬地粘贴上去的抒情议论是不可取的。

文题五: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接触的各种资料实在是太多了,请以“资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这是一个说不完、写不完的话题。应在选定内容、决定体裁、确定主旨之后,着重考虑语言的表达。记叙文可以用凝重的笔墨行文,从“沉甸甸”的文字中让人有所感悟。也可以用诙谐调侃的笔墨铺展全文,寓庄于谐,让读者在笔声中思考。写议论文,语言最好庄重一些,分析最好全面一些,论述最好深透一些,能给人一种震聋发聩之感。

文题六: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明明:妈妈,我想去老家玩。

妈妈:不行,老家山上有狼,狼会吃人的。

明明:妈妈,我想去公园玩。

妈妈:不行,公园里有骗子,骗走明明怎么办?

明明:妈妈,我想去河里捉鱼玩。

妈妈:不行,河里有玻璃块,会割破脚的。

明明:妈妈,我想去楼下玩。

妈妈:不行,楼下孩子很调皮,会打你的……

[点拨] 此材料通过明明与妈妈的四次对话,表现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主题。如写记叙文,关键要注意材料的扩展,这就需在文中增加写“景”的语言,写“人”语言,写“神”语言,写“情”语言等等。如写议论文,可以写驳论文,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写短评。当然,都应把握语言的分寸感。

应试作文指导八:翻创新意

[方法指津]

从创新涉及的对象来看,主要是指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四大方面。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作文具有个性。为了表现这种个性,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选材要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二是要寻觅生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笔下的人、事、景、情也就不会雷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南国风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无不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三是书写平凡的生活。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感受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注意它的合力……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二、松开立意的钳子,张扬立意的个性

立意要翻新,要表现出个性,一是少来一点“意义”。“有意义”是很多同学的一贯追求。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生活中的有些事,这样看也许毫无意义,那样看也许极有意义,有时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有意义。其实,作文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二是少拖一条“尾巴”。很多同学为了使立意深刻,总爱在结尾处拖出一条尾巴,牵出一点哲理。跳绳就跳绳,结尾偏要加一句“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放风筝就放风筝,后来偏要加一段“我的理想就像风筝,在蓝天上飞翔”,似乎只有这样,立意才不同凡响。这样做往往弄巧成拙,使文学的立意落入窠臼,丢失了自己的个性。

三、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构思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而学生作文构思的陈旧呆板,一是构思的平面化。这种平面化的最大表现是简单地复制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照搬进文章。二是构思的简单化。主要表现为解决矛盾的方式简单,往往三言两语就大功告成。三是构思的公式化。诸如导入  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总述——分述——总结等等,而要使构思出新,我们可以抓住一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文思训练,尽可能多地寻求创新思路。下面用一篇以“初三”为话题的作文,探求几种全新的构思——

①一词经纬思路

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出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②剪辑式思路

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大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③剧本式思路

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构思法,通过六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④辐射式思路

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⑤顺口溜思路

全文用顺口溜的形式写成,通过三四组画面表现初三生活的苦辣酸甜。

⑥作息表思路

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初三作息时间表”,将一张作息表作为透视初三生活的一个窗口。

⑦仿拟式思路

全文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位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

⑧连续剧思路

全文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聚焦于初三的某一天,在一集接一集的故事中,展现初三生活的紧张、忙碌、苦恼,表达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

请看,构思的路子一拓宽,我们就能文思如涌,佳构迭出。

四、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

语言创新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题,怎样打开我们的语言匣子,使作文语言具有个性呢?

一是求“新”。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大众化、公式化的语言而言的。求“新”就是要“惟陈言之务去”,写出语言的变化多姿。如:“阳光温柔地翻晒着花草树木,也翻晒着老人们脸上的皱纹。”这一句主要是用词的求新,若将“翻晒”变成“照耀”,这个句子就很一般了。二是求“朴”。我们很多同学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拼命“涂脂抹粉”,结果是华而不实 。其实,只要能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语言就会别具情韵。请看——

①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是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走亲戚意见不统一,爸妈闹矛盾)

②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流露出几分傻气。(三个女同学的肖像)

这两段文字无华丽的词藻,于朴质中可见语言的功力。

三是求“意”。古人说“炼句不如炼意”。炼“意”应该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它往往能集纳和涵盖多种审美意蕴。请看下面的例子——

虽然没有白鹤,成群的乌鸦却聚散无常,皆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若把最后一句改为“在夕阳里飞翔”,句子的意韵就差多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构思、语言,都应该努力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写出一篇篇佳作。

【美文示例】 初三的“光盘”

王 俊

A面

初三就是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回家途中慌慌张张。

初三就是男老师上课洋洋洒洒女老师下课拖拖拉拉。

初三就是早自习时迷迷糊糊晚自习时朦朦胧胧。

初三就是无数资料纷纷扬扬无边题海浩浩荡荡。

初三就是七科老师晕晕乎乎莘莘学子浑浑噩噩。

初三就是奔入食堂跌跌撞撞跑进寝室哼哼唱唱。

初三就是考试之前咿咿呀呀考试之后呜呜咽咽。

初三就是老师的教诲拉拉杂杂父母的叮咛唠唠叨叨。

初三就是家长会前平平安安家长会后风风雨雨。

初三就是金榜题名风风光光名落孙山凄凄惶惶。

B面

初三就是一匹纵横驰骋追逐落日的不羁野马。

初三就是一朵邂逅在青春街口的绚丽彩云。

初三就是一抹蓬蓬勃勃流泻生机张扬希望的新绿。

初三就是一片让三月霏雨洗得湿漉漉的花瓣。

初三就是一只让五月阳光凝住了翅膀的快乐青鸟。

初三就是一阵被九月秋色点亮双眸的季风。

初三就是一束被腊月雪花擦红的俏丽的寒梅。

初三就是一点花雨一般的五彩缤纷的通灵音符。

初三就是一首清纯浪漫的抒情的散文诗章。

初三就是一篇含蓄隽永的玫瑰色的美丽童话。

[点评] 此文是一篇创新意识极浓的佳作。一是选“点”创新,全文用散点辐射的方式,从两个“面”中拉出若干的“点”,展现了初三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构思创新,作者将初三学生的生活巧妙地浓缩在一张“光盘”之中,读“A面”的内容,我们能感受初三生活的紧张与无奈;而读“B面”的内容,我们既能感受初三生活的浪漫清纯,亦能感受初三学子的青春活力。三是语言创新。“A面”的每一句中都运用了两组叠词,语言不乏哀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初三生活的酸辣苦涩,如同交响曲,嘈嘈切切。“B面”的每一个句子充满了青春张力,语势舒缓,展现初三学子的蓬勃朝气,如同一支小夜曲,温馨而迷人。

【新题导练】

文题一:良好的开端

每一个人,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个开端,有些开端往往是良好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本文可以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以记叙文的选材创新为例,可以摒弃那些成绩滑坡了振作起来,以此为“开端”的陈旧故事,应尽量撷取那些新鲜的生活画面来表达主题。比如:班级争夺“流动红旗”的开端,寝室争创“最清洁”的开端,家庭争做“双文明户”的开端等等。以议论文的开头为例,不一定都要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比如:可以通过铺展一组良好开端的画面引出论点,可以通过一则小故事引出论点,可以列举出几句名言引出论点等等。

文题二:请看我的小发明

作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初中学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小发明”。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文题最好写记叙文或说明文。现以说明文为例说几种创新思路。①互相比试式。很多同学争着比试自己的“小发明”,这样全文便可写成众多的“请看我的小发明”。

②自我介绍式。全文请某一种“小发明”进行自我表白,也可以请几种“小发明”作自我介绍。③网上点击式。以网上聊天的形式介绍“我”的“小发明”。还可以用书信式,公文式等进行构思。

文题三: 美,在

你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在迷人的清晨,在宁静的黄昏,在温暖的校园里,在和睦的家庭中……到处都可以寻到美的足迹。请将上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点拨] 此文题可写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若写议论文,特别要注意填好题目。从立意的创新来看,不可千篇 一律地写什么“奉献精神”、“助人为乐”、“送温暖”之类的主题,你可以表现邻里和睦的主题,可以表现家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可以表现科技下乡的主题,可以表现民风民俗的主题,可以表现爱美争美的主题……生活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只要能表现生活中的美点亮点,文章的立意都会是健康的、积极的。

文题四:在学生中吃零食的同学不可谓不多,请你以“吃零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文宜于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若写记叙文,从选材来看,是可以选出很多新点子的。“吃零食”的喜、怒、哀、乐中,一定包含着许多新鲜有趣的故事,越是有生活气息的故事越有感染力;从立意来看,立意的创新并不是要表现伟大和崇高,很多表现生活情趣的文章也会新人耳目。若写议论文,你可以从几个方面发表观点。对吃零食,你可以持否定态度,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分析其利弊,只要言之成理就是好文章。

文题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有一次,在德黑兰举行国际摔跤邀请赛,伊朗运动员获胜。狂热的观众把白花花的硬币向运动员扔去。不少外国运动员连忙弯腰拾钱,有的干脆脱下球衣装钱。在场的中国运动员却端坐不动。几个外国人爬到他们脚下,一边拾钱,一边抬头困惑地看着中国运动员。伊朗电视台记者立即将镜头对准这一场景,全伊朗的电视观众都看到了这动人的幕。

[点拨] 本文可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写记叙文要在细节的扩充上创出新意,比如:开篇体育场气氛的渲染,伊朗运动员获胜后观众的躁动,外国运动员抢拾硬币的举止,中国运动员的鄙夷不屑,外国运动员拾钱交给中国运动员的挑衅等等,写出了新的细节,文章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可以“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作为论题,文中的语言应该充满深情,充满激情,若尽是陈词滥调,就难有说服力了。

文题六: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文章。

晚上,一家人又为看电视发生了矛盾。爸爸要看运动会,奶奶要看《还珠格格》,妈妈要看《牵手》,我要看《笑傲江湖》。于是,家里出现了这样一幕……

[点拨] 这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写想象作文,它展示的是学生的创造思维。下面提供一种创新的构思。晚上,爸妈走亲戚未回,奶奶在隔壁聊天,“我”可独享《笑傲江湖》了。哪知奶奶回来要看小燕子,“我”怎么也不同意。正闹着,爸妈推门而入,爸一进门就嚷着看足球赛,妈一坐下就喊着夏小雪,频道争来抢去,屏幕闪来晃去,谁都在看,谁也没看清什么。“我”不满了,决定耍蛮锁定令狐冲,突然,停电了!于是,一家人都在等电来,耐心或不耐心地等,可电就是不来。

这种构思,新颖别致,充满了喜剧色彩。

篇5: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一)命题的几种常见形式

a.全命题。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 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 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 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 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 ,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 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 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 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 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 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 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 、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 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 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 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具体情况,记叙或 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 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的:先给了一个关于美国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射“ 太阳帆”,使黑夜变为白昼以及本世纪末太空中将出现50面“太阳帆”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设想,假如 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阳帆”,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题目是《神奇的夜 晚》。还“提示”道:可以写传统节日的夜晚,可以写周末的夜晚,可以写宁静山村的夜晚……你也许在天文 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校园里,在商贸大厦里,在乡村小道上……这样将材料、命题和提示结合起来,考 生发挥想像时既有材料做依据,又有“提示”做引子,还有题目作为记叙的范围。如能充分注意这几点,作起 文来就不容易离谱。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 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二)作文三要素

a.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 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 是保证,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 例如《记一次升旗活动》('94沈阳题),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学们在升旗活动中严肃认真的表现, 以及国旗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讲话是选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丢开“升”字而写国旗,否则就脱离中心了。 又如《谈挫折》('94西安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 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 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 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 不切题的表现。前者将导致“驴唇不对马嘴”,后者将使文章写成记叙文而不是议论文。

立意应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确;材料应力求充实,至少要做到具体,中心应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 确或基本明确,要切题或基本切题,这就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b.结构。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严谨,完整,有条理,分段恰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是: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后一贯,首 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没有残缺的句或段。

有条理,就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逻辑。紧紧围绕中心事 件或中心话题,不旁逸斜出,也不东拉西扯。

分段恰当,标准一般是看一段之内有几个中心:如果有一个中心,则分段恰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心, 则分段不恰当。有的也可以几个小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

层次,既指段与段之间的层次,也指一段之内句组与句组之间的层次。层次清楚与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内 各句组中心是否明确,以及它们的顺序是否合理。

材料处理上详略不得当,将影响结构的匀称。

c.语言。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顺。清楚,就是明白,不含胡,不模棱两可,不luō@①唆, 不自相矛盾。通顺,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与句之间意思连贯,顺畅。

清楚,通顺,是对语言在表达内容上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要求,还应当讲求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不矫情,不雕词琢句,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空洞的 内容;不写空话、假话、套话,只写真话――发自内心,不假雕饰的话。

生动形象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它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内,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 彰。朴实无华犹如去掉一个人涂在脸上的胭脂粉,生动形象犹如给一个人画像,突出他外貌或气质上的`某种特 征。只有去掉涂在脸上的胭脂粉,再现其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征。生动形象需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 ,使用得好,能使语言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个人有才华的表现。

(三)作文三部曲

a.构思。构思就是打“腹稿”,是行文前运用心思的一种过程。构思的范围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结构 等。概括地说,就是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如能做到“成竹在胸”,提起笔来便能思如泉涌,直到 尽其所言为止。如果没有这个步骤,想到一点就写,有时会感到写了几句便写不下去了。常见有的考生写了一 段又划掉重来,就是没打“腹稿”的缘故。有的人作起文章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看,该写的没写,不 该写的倒写了不少;也有人写完后,竟不知写了些什么。这都是没有“成竹在胸”的结果。“腹稿”的有无和 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

打“腹稿”时想到的内容可能较多,灵感也会突然闪现。内容多需要整理,灵感闪现了,必须立即捕捉, 而在打“腹稿”的过程中要及时用简而明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在行文过程中,对提 纲还可以随时调整或加以补充。有一个简单的提纲,“写什么”和“怎么写”就有把握了。

b.行文。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莫忘点题。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或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或说明的中心对 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 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②要瞻前顾后。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 所交代。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③进入角色。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否则,让人看出假来,将大煞风景,一切宣传效果也将化为零。作 文也是这样。假如续写一段故事,你得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不 是这样,而是看风景似地站在一旁观望,是无法吸引人,更无法感动人的。

④倾诉肺腑。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作文必须写真话,必须倾诉肺腑之言;真话使人信 ,肺腑之言能感动人。吐露真情实感,不自欺欺人,写起来才能顺手,也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 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而如果不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 ,一篇文章就等于一张废纸。

⑤一气呵成。灵感来了,思路接通了,要一直写下去,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耽误时间。灵感稍纵即逝,思路 一旦中断,再接通也要费时间。完全沉入写作意境中去,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篇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将会从 你手下诞生。

c.修改。考场上作文,写完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要作大的修改是不可能的,但一点不修改也是不行的 。写完后至少要看一遍,边看边改――

①改错字。②改病句。③补漏洞,如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要做补充交代,没点题的地方要点题,该议论而 没议论的地方也要补上。④润色。该形容而没有形容,该限制而没有限制,该强调而没有强调的地方都要适当 加以修饰。

(四)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a.要作文,先做人。这是作文的根本。犹如演戏,坏人演不了英雄,思想品德不高尚的人写不出歌颂时代 新风尚的好文章。即使写说明文,也要有认真、求实的思想作风做基础。

用不着这样反驳:难道写坏人、演坏人,自己也要成为坏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坏人坏事,好人一般 是想不到、也做不出来的,但是好人可以调查研究,可以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鞭挞坏人坏事,所以好人可 以写坏人坏事,也可以演坏人坏事,而坏人却不能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歌颂好人好事,他们只能用资产阶 级世界观歪曲好人好事,所以坏人写不出好人好事。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心里想的,口里说的,笔下写的,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努 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确是作文的根本。

b.广泛阅览。几乎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一个作文写得好的人,不说他们之所以成为作家、之所以作文写得 好,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广泛阅读。随便翻翻,长知识,增智慧,开眼界。有心于作文者,还能从博览中吸取多 种作文的方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这是作文成功之路上 的一个障碍。语文课本上的篇目本来就不多,为了升学考试,有些老师只教基本课文,非基本课文不教,自读 课本有些学校不订,有些胡涂家长还禁止孩子看课外书(当然,有些不好的书的确应当禁止),学生脑子里充 满了作业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把基本课文嚼烂了也走不上作文成功之路。明乎此,语文教师必须大力 提倡并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阅览一切于智力开发和陶冶情操有益的书刊。

c.取法乎上。书店里和书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中学生作文选,学生往往视若明珠,家长们也以为这是学习作文的范本,于是,学生们的案头或床头便充斥着这类书刊了。要说这些书刊里的作文都不好,那也不是,但 毕竟不是成熟之作,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瑕疵,若以它们为范文而模仿之,则难免瑕瑜兼收。“取法乎上,仅得 其中。”若取法乎中,则仅得其下了。因此,选作范文的须是名家名篇或文章高手之作。多读、熟读中外名篇 佳作,才能将你领上作文成功之路。

(五)作文成功的几种方法

a.起承转合。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议论文。假如写一篇《谈挫折》('94西安题),开头大略地说一说一 个人要成就一件大事,没有不经历一番挫折的,这就是“起”;然后承接上文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 从正面阐述这一观点,这是“承”;再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列举事例进行论证,这是“转”;最后总结全文,这 是“合”。这种写法,符合辩证思维逻辑,结构层次分明。只要观点正确,有充分的事实和道理作论据,写好 是不难的。

b.出奇制胜。刘国正诗云:“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作文有法而无定法 ,写“平平”的“循法”文章是难以取胜的。“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仍以 《谈挫折》为例,上面提到的“起”只是一种写法,如果自己亲自经历过一次挫折,就可以从这次挫折写起, 由事入理,由个别到一般。这样写,由于是以亲身经历为立论的根据,道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读性强 ,说服力也强,自然容易写好;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做立论的根据,只是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谈,就不容易说得深 刻。

出奇制胜,还可以“反弹琵琶”。比如,广告改成语的现象很多,如“刻不容缓”改成“咳不容缓”,“ 十全十美”改成“食全食美”等等,对此,有人大加赞赏,认为改得妙,使厂害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 ,从纯洁语言的角度看,不也可以写一篇批判文章吗?

有一个记叙文的题目是《我___家长

[1] [2] 下一页

会》,横线上可以填“喜欢”,也可以填“讨厌”。多数学生填“ 讨厌”,但家长会未必完全那么令人讨厌,如果写一篇《我喜欢家长会》,可能会让人耳目一新。

作文有如游览风景区,已经踏出的或已经修好的路走的人多,沿着此路往前走,风景也一定不错,但看得 多了,也就不新鲜了。如果另辟蹊径,说不定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新天地,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c.综合技法。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有些考生面对文题一筹莫展,原因之一是不善于综合运用学过 的各种写作方法。有如商店,各种商品有条理地综合地摆在一起则琳琅满目;如能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作 文也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果写议论文,不可空发议论,莫忘了用议论引出记叙,在记叙的基础上生发 议论,夹叙夹议,在议论中抒发感情;如果写记叙文,不可只作一般记叙,写人、状物,要有适当的描写,关 键地方要有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以提高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或引起读者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和注意。

②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运用打比方、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多种 说明方法。不必求全,但不可单一。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顺序。可以按时间先后为序(即纵写),可以按空间、场面为序(即横写),可以将 两条线索交叉或平行安排(即分叙),可以按材料的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写(即综叙)。这四种行文顺序,前两 种可以综合运用,即纵横交错;后两种也可以综合运用,即有分有合。此外,顺叙、倒叙、插叙也可以综合运 用。

④综合运用写人的多种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等 。

⑤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

(六)作文失误的几种常见病

a.“跑题”。“跑题”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一是没看清题目。如《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把《国歌 》看成《国际歌》;二是没看清题目上的中心词,如《深深的母爱》('94湖南题),中心词是“母爱”,不是 “母亲”;三是没注意题目中心词前的修饰语,如《我逐渐了解了他(她)》,没注意“逐渐”二字,因而写 不出“我”了解他(她)的过程;四是误解题目上的词语,如《我经历了一次小波折》,误将“波折”理解为 “挫折”(“波折”比喻事情的曲折变化,“挫折”意同失利,挫败);五是不注意题目上词和词之间的关系 ,如《我和我的班集体》,不注意“和”字,写成《我的班集体》,等等。

b.俗套。如写教师,内容脱不了晚上备课、改作业;如写同学,内容脱不了给差生讲题;如写父母,内容 脱不了督促子女学习;如写《我渴望……》,内容脱不了升学;如写《我崇敬的……》,内容多是小学老师。 如写自己做了好事,别人感谢自己,自己脱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如写志向,语言少不了“为四化而奋斗 ”。如以时间为序,一写就是顺叙。诸如此类,内容,语言,结构,往往落入窠臼。

c.虚假。“作文就得编!”不少学生这样说。于是,在他们笔下,几乎每个人走路都捡过钱包,几乎每个 人上车都让座儿,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错事而且在大人面前撒过谎……从面孔到语言和行动都似曾相识――假 !假事往往伴以虚情,使人破涕为笑。编得好的,犹如纸扎的花,徒有其色、形,而无香味;编得不好的,色 、形、味俱无。

要把虚假的编造与合理的想像区别开来。合理的想像不但是允许的,而且应当提倡;想像是一种创造,它 和虚假的编造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另外,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层次不清楚也是作文常见病。这些实际已在《作文三要素》中谈到了, 故从略。

【练习设计】

1.审题练习

①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②我和我的老师

③我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④记一次升旗活动

⑤我站在地图前

⑥这件事使我获得了___

⑦我记忆中的一颗明珠

以上7个作文题的中心各是什么?怎样防止“跑题”?

2.选材练习

①假如写一篇《记一堂___的课》,你在横线上填什么词?选取什么材料?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

A.有趣。写一次化学实验的过程。

( )

B.有趣。写一次生物解剖过程中所感到的惊喜。( )

C.难忘。写一堂课上个别同学违反课堂纪律,受到老师的严肃批评,个别同学不服,一堂课没上好。(

D.难忘。写一堂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课,包括老师的声调、表情,同学们的心情、表情,录音、录像的播 放情景等。( )

②以《我的一个秘密》为题议论一下:是写一个怕人知道的秘密好,还是写一个不是怕人知道而是暂时不 想让人知道的秘密好?

3.立意练习

①以《珍惜这大好时光》为题,想一想:什么是大好时光?为什么要珍惜它?怎样珍惜?

②以《掌声》为题,议论一下:当你取得某项成绩或获得某种荣誉称号而听到一片骤然响起的热烈掌声时 ,这掌声意味着什么?一个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掌声?

4.语言练习

①用准确而平实的语言写一篇说明文,题目:《我们的校园》。

②拟人手法,以自行车自述的语气写一篇生动的说明文,题目《自行车自述》。

③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中学生应当怎样过生日》。

5.结构练习

①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谈“比”》。

②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说明文,题目:《书》。

6.顺序练习

①用纵写和横写相结合的顺序写一篇记叙文,题目:《我的一天》。

②用下列文字作开头,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老师迟到了》。

上课的预备铃响了,一贯准时的张老师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稳步走进教室。两分钟后,上课的正式铃响了, 依然不见张老师的踪影……

7.思维练习

①用正向思维方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开卷有益》。

②用逆向思维方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开卷未必有益》。

【部分参考答案】

1.①突出“前”字 ②中心是“我”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③突出事件中包含的道理 ④突出升旗时的场面

⑤中心是在地图前的所见所想 ⑥中心是写具体收获(如劳动本领、学习方法等) ⑦中心是写一件有意义 的往事

2.①B(√)D(√) ②后者好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口加罗

上一页  [1] [2]

篇6: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最常见的开头方法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像叙事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事情的起因,或是直接说明文章所要叙述的事件,让人一目了然。

第2种开头方式是――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第一段就提出疑问,巧设悬念,或把事情的结果交代在先,使读者产生急欲读下去的愿望。

还有一种叙事的开头方法是――描摹景物,渲染气氛。这种文章的开头方法是从写景、写物入手,以此来烘托气氛、突出中心。

总之,叙事文章开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要紧扣中心,突出主题,不能起笔太远,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要新颖活泼,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能陈词滥调,生搬硬套;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空洞抒情,无病呻吟。

篇7:中考英语作文指导

2014中考英语作文指导

如何有效开展英语表达的训练和指导,在短期的中考复习中达到最佳的效果呢?下面,我以举例的形式略谈几点中考英语作文训练方法。

1. 听写铺垫 抛砖引玉

在学生动手写作之前,采用听写的方式展示提示词、短语或句型,为学生的写作搭建脚手架,以降低难度,增强写作信心。例如:

中考作文题目:假如你叫李华,你的朋友田甜将去英国。请你将她的基本情况介绍给你的英国朋友Rita,希望她们能成为朋友,并希望Rita能去机场接她。请根据以下要点给Rita写一封信。

提示:1. 介绍田甜的年龄、外貌、性格以及爱好。

2.田甜将去英国George Spencer School学习一年,并将乘飞机于8月1日下午4点到达伦敦希斯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

注意:1.词数80左右。2. 信得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Dear Rita, June 26th,2007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I’d like to introduce my best friend, Tian Tian, to you.

Will you please be kind enough to meet her at the airport? Many thanks.

Yours ,

Li Hua

在写作文之前,进行听力练习。听写的方式是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写在纸上,听写完毕进行简要评讲。听写的内容是:

1. ten years old, an eight-year –old girl 2. medium build, medium height, black hair, curly hair straight hair, round face, big eyes, 3. outgoing, friendly, quiet,hard-working, confident, 4. like playing chess, favorite subject,be good at, do well in,5. arrive at Hefei Airport, by air, take the plane, on August 1st

这些词汇学生都学过,通过听写的方式,有效激活大脑中的处于消极状态的词汇,为后面的写作训练进行了很好的.铺垫,确实降低了难度。实践证明,这种作文训练方式,尤其对提高英语中下水平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实效。

2.范文引路 仿照作文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 Thorndike)提出,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是,原先的学习很容易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向学生提供一定质量的范文,在题材、体裁、结构、句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模仿写作。这与新目标教材sectionB部分读写设计理念一样。一般3a是一篇经典的短文,3b或3c就会安排一篇同类的写作练习。向学生提供的范文可以是课本里的短文,也可以是教师根据需要写的下水范文。这一作文训练方法完全符合经典的学习迁移理论。

题目:假设你们班要开办一个英语角,你在同学中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他们对此的看法。请根据以下的调查结果,用英语写一份调查报告。词数80—100,开头和结尾以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同学们的态度

理 

 

 

 由

同意(70%)

(1) 

 

 

 

 

 

 丰富学校生活,学到更多知识。

(2) 

 

 

 

 

 

 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不同意(30%)

(1) 有太多的作业要做,没时间参加英语角

(2) 不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愿开口讲英语。

Our class wants to hold an English Corner. I made a survey to see how my classmates think about it.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have such an English Corner. If we are not good at speaking English, we should practice more.

新目标英语中关于写调查报告的短文不在少数,可以用幻灯给学生展示这些文章,让学生模仿作文。可在写作之前,给学生出示下文(八年级上册unit1scetionAactivity3):

What Do Students do At Green High School?

Here a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 activity survey at Green High School. Most students exercise three or four times a week. Some students exercise once or twice a week. Some students are very active and exercise every day. As for homework,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Some students do homework three or four times a week. No students do homework once or twice a week. The result for “watch TV” are interesting. Some students watch TV once or twice a week, some students watch TV three or four times a week, but most students watch TV every day.

3.合作表达 互相促进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五级总体目标的总体描述中有这样的话:“能与他人进行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在英语水平好中差搭配的小组内,让学生共同完成一篇短文的的写作。这种新颖的训练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例如:

题目:假如你是李华,合肥市某学校的“爱心俱乐部(Help Hands Club)将吸收新会员。你想加入该俱乐部,请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用英语写一封自荐信。

注意事项:短文应该包括下面的内容,但不要记流水账。

姓名

李华

性别

本人特点

身体健康,思想开明(open-minded);乐于助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爱心”表现

1. 

 

 

 

 

 每一天帮助班级有残疾的同学上下楼梯。

2. 

 

 

 

 

 在上学的路上经常给公共汽车上的老人让座。

3. 

 

 

 

 

 在父母生日时购买礼物,为父母做一些家务。

加入目的

(自由发挥)

4. 模拟中考 限时训练

由于中考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好一篇80—100字的英语短文,中考前一个月必须模拟中考,限时强化训练。例如,可以给学生印发中考真题,限时20分钟,让学生当堂自主写作。待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当堂按中考评分标准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学生批完之后,上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再针对系统问题进行评讲指导。

总之,在英语中考的复习中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方法很多,关键是授课教师予以重视。不过,书面表达是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仅仅指望通过一两个月的训练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本也治不了)的应试教育。要真正治写作之本,还是要从听说读中去汲取营养,把听说读的功夫做足,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篇8:中考英语作文指导

2.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在《白杨礼赞》一文的开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直接了当,起始峭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3.巧用修辞:在作文开头可适当运用排比:比喻:对比: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化抽象为具体,并点明主题,如《作业》一文开头:“看不完的,是书;听不完的,是唠叨;怕不完的,是成绩单;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从内容上看直接点题,从形式上看,更是别出心裁,四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似一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4.警句:在开头也可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往往能增强文章开头的气势,使人感到意境高远,不过引用名言警句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二要引用不常见的,给读者一个“陌生感”的印象,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初中语文作文开头精选

1.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廉虚,总是热烈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鲁是到乡下的钓翁讨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却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2.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时,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于大自然中,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3.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4.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5.人活于世,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幻光所眩惑,心灵与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谓天堂的路途中。其实,“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独拥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初中语文作文开头推荐

1.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2.走完长满了青苔的石板路,跨过一丛歪歪斜斜的篱笆,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板门,有一扇窗镶嵌在古老的青砖砌成的墙上,窗纸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横横竖竖的窗格,糸满了长长短短的红丝绳。红丝绳在风中无助地摇曳,像是谁在哀怨地诉说,又像是吹不散的淡淡哀愁……

3.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几年前,那时候正在上高中,年少轻狂,不识人间愁苦为何物。草草翻过几页,也许是青春期的判逆吧,那时的我对那些被大肆吹捧的东西不屑一顾。因而,虽然躲过许多糟粕的烦人苦,也与许多精华失之交臂。再加上这样一部深沉的作品,自然十分含蓄蕴藉,情节的设置上也没有武侠小说或短篇小说那样紧张而迂回,抱着这些偏见,失去了深读的机会。

4.当雏鹰尚嗷嗷待哺于巢穴之中,观望蓝天白云之时,它已有了梦想,那就是振翅九霄,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当骏马休憩于栅栏之中,昂首长嘶之时,它也已有了梦想,那就是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5.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略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来温暖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给自己取暖吧!

初中语文作文开头

1.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2.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3.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4.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篇9:中考英语作文指导

古人云:“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率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为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

1、要做到切口小,即选取一个小的角度、巧的角度,小中见大。如以《草赞》为题作文,无疑要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照一般的写法,一些考生往往扣住小草“平凡”的特点来赞美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教师、环卫工人等。而有个考生写此文巧取角度,抓住小草具有适应艰苦环境且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赞美一批下岗工人开办人们急需的“托老所”等服务性机构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赞小草”虽是老调,该考生却弹出了新意。

2、学会逆向思维,就是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以“感动”这个话题为例,它的反面是不懂感动或者是不会感动。那我们就可以写一个说自己不懂“感动”的人,写他在母爱面前的心理和行动,写他的冷漠在母爱面前怎样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从而学会感动的过程。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文章不落入俗套,不大众化,而给阅卷老师以“新颖”之感。

3、发挥联想和想像。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说别人所未说,讲别人所未讲,抒别人所未抒。比如以“歌声”为话题时,一位学生独辟蹊径,把自然界声音融成一曲美妙的乐曲,还有一位学生把寝室的打鼾写成了《夜半歌声》,这些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10: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中考英语作文-英语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专题复习中考英语作文-英语作文

一、中考英语写作的概述

关于体裁,本文包含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最容易考到的类型,其他一些文体也有可能会综合涉及。

关于题材,同学们的反应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上海中考写作也有自己的特色:一般围绕着“生活化、学校化”来考察。近几年,考试题目实际上是一些比较贴近中学生活,为中学生能够的认识能力、生活经历所能驾驭的问题。

比如:

20xx年题目“I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my School”(我想为学校做的一件事)

20xx年题目“I’m Proud of myself”(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20xx年题目“I am a member of _____”(我是…的一员)

20xx年题目“A letter to Joe”(给Joe的一封建议信)

20xx年题目“How to protect myself”(如何保护自己)

20xx年题目“The time next year”(明年此时)

你对于在中考英语写作中拿高分有把握吗?实际考试中,许多学生却常常有“无话可说”的'感觉。那要如何我们才能克服这种无话的状态,取得高分呢?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英语基本功——单词、短语和句型的问题。

英语作文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语法及体裁、题材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想要在写作方面有本质上的提升,必须进行多次的写作练习。因此,必须合理地设置训练步骤,遵循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去练习,经过一段写作实践之后,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中考英语写作的评分标准

1、老师拿到的标准

写作水平的高低和文章的好坏,分数是最直接的评分标准,也是考生们最关心的。但是多少考生真正透彻知道中考英语写作的评分标准?什么样的文章才是阅卷老师眼中的好文章?

评分标准:

(1).整篇作文满分20分,其中内容8分,语言8分,结构4分。

(2).内容贴切,句子流畅,用语准确,加整体印象分1分。

(3).不满60个词,少1——5个词扣0.5分,6——10个词扣1分。

(4).所有给出问题涉及的三项内容,每少一项扣3分。

(5).每个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错误扣0.5分;同一的拼写错误不重复扣分,扣分总和不超过2分。

(6).语法错误每项扣1分,同一错误不重复扣分,扣分总和不超过2分。

2、老师想看到的标准

语言(8分):

词——固定搭配、高频重点词汇;

句——复杂句(各种从句)、特殊句型、正确的句子!

内容(8分):

(总、分)论点、论据支持句;

简洁、切合主题的记叙内容。

结构(4分):

语言结构——句子重点突出、内容清晰;

内容结构——论点、论据以及记叙之间的逻辑关系;

句数控制——对于相对内容的句数掌握;

亮点、出彩点——排比、拟人、谚语、成语、押韵等。

篇11:2017中考英语作文复习

请以“Everyone Needs Help”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单词的作文。

Everyone Needs Help

1. Did you get any help from others?

2. Did you give any help to people when they needed?

3. Tell your story

范文:

In our daily life, we are dealing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no matter at home, in school, or at some other places. Everyone needs help, I think. And only who are willing to help others will also be helped.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在其他地方,我觉得我们都需要帮助。并且只有那些愿意帮助他人的人会获得别人的帮助。

One day I saw a little girl in the street carrying a heavy schoolbag on her back. She was walking happily.

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背着沉重书包的小女孩,她正开心地走着。

Then suddenly an old man fell down while he was crossing a street. She ran towards him at once, but she was too short to help him to stand. I helped her and we together brought the old man to safety. He thanked us over and over. I think the little girl was, though very young, a very warm-hearted person.

突然,一位老人在穿过街道时摔倒了。她迅速地奔向老人,但是她太矮了,没法把老人扶起来。我过去帮助她把老人扶到安全地带。老人一再感谢我们。我觉得这个小女孩虽然年轻,但是一个很热心肠的人。

篇12: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

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四处为人们寻找淡水而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篇13:中考作文四大题型复习指导

中考作文四大题型复习指导

一、考点说明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型来看,主要有四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其中以命题、半命题为主流,话题作文虽然式微,但仍占有较高的地位,材料作文相对来说考查的地区较少。

1.命题作文。命题者直接给定一个词或短语或一个判断(如“童心”,这一个词;“飞翔的心”,这是一个短语;“这事我理解”,这是一个判断), 并要求考生作文,这就叫命题作文。有时也会在题目之前添加一小段话,这段话也可叫引言,起到激发情感、引发思绪、提炼主题等方面的作用。阅读引言时,要产 生联想想象,搜寻素材,选择素材,排好次序;然后看清要求,依要求作文。作文贵在创新、写出个性,要做到“他有我无,我有他无”。

2.半命题作文。命题者给考生一个词语或短语,但留有一部分要考生自己填写出来,一般情况,命题者会推荐选项,有时还会有提示语,这样的作文命 题形式叫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前接式,如“_______究竟怎么了”;后接式,如“我读_______”;中接式,如“那一天, 我_______了”、“用_______丈量_______”。审题时,要看清推荐选项、提示语和要求。补充完整题目时,可以选择推荐选项,但这只是低 级的处理方式。我们要善于借助这些推荐选项和暗示性词语言,激活思维,想到其它。补充完整题目后,要读一读、品一品,看是否通畅,是否符合语法要求,还要 想一想拟写好的作文题,是否有利于下面构思成文,否则就得重新拟题。

3.话题作文。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话语作导引,启发考生思考,激发考生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 的特点。话题作文题材开放、文体开放,所以我们写作前一定要放飞自己的思绪,尽情联想、回忆、想象,只有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个性张扬,新颖别致。俗话说 “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我们也应该看到话题作文的限制性,我们要善于从导引中、话题中、写作要求中找出其限制,领会命题者意图,坚决杜绝“放任自流”, 据此,我们要善于从前面的“自由”中收住思绪,选择有用信息,下笔成文。

4.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给出一则或几则文字或图画等,让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往往都集中表达一个主旨或围 绕一个话题,决不会是杂乱无章。当然,有些材料初看可能感觉零乱,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就能找到其中的联系,是可以提炼出主旨或话题来的。这提炼出来的 主旨或话题就可以拿来当作我们作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或话题。据此可看出,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其实就是根据主旨或话题作文。所以,提炼主旨或话题是写好材料 作文的第一步。怎样提炼呢?一看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二看材料揭示的寓意;三从多角度分析、联想,选准最佳角度写作。

二、典例分析

〔中考真题〕“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请你以“雨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兰州)

〔写作指津〕这个作文题带有多重含义,一是指本义雨水和露水,也偏指雨水。二是比喻义,比喻恩泽。三是享受恩泽。由此可看篇作文的立意可由此选 择,可写的内容多。你可以选择第一含义,以“雨露”为说明对象,写成一篇说明文,也可以“雨露”为写作对象,写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你可以选择第二含 义,写他人给你帮助、鼓励的叙事散文,也可选择第三含义,写成你给他人帮助、鼓励的叙事散文,当然你还可以根据“雨露”的比喻义,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写 成议论文。是不是就只能写成这些文体的文章,答曰:不是。其它的文体,也可能写。那么到底写哪种文体好呢?这要根据你平时的爱好和长度进行选择,写作时, 一旦选择了这种文体,就要写成这种文体,决不要写成四不像。

要写好这篇文章,你不妨采用借鉴的方法。就是想想平时,我们读过哪些文章符合这个题目,或者稍作修改也符合这个题目。这样,我们就更好把握。其 实像这样的文章很多,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信念》《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雨说》等。

〔例文展示〕

雨露

考生袁燕彧

搬家已经九年了,我幼年的记忆都留在了那条幽深的飘着米酒香的巷子。九年了,我都没有好好的去看看了。今天,我终于能重回巷子。我刚进巷口,就 闻到了那米酒独特的馨香,见到了朦胧细雨打湿了青石板小路。这小路还是那么窄,还是那么凹凸。这青石板铺成的路啊,不知留下了多少的回忆!

这小条路,爷爷陪我走得最多。因为奶奶比爷爷小十几岁,爷爷退休时,奶奶还在工作。平时都是爷爷抱着我走上走下。我记得,几乎天天爷爷都会推着 我走,就在这不平坦的.窄巷里子走,摇车总是“嘎吱嘎吱”地响,就像气喘吁吁的老人一样。有时,摇车坏了,爷爷就会抱下我来,修理这辆我哥哥、我姐姐坐大来 的旧的不能再旧的摇车。或许是因为路不平坦吧,这摇车总是喜欢走两步响两下。

就是这样,这摇车陪我走过了四年时光。四岁那年,奶奶也退休了,在家里干点手工活,爷爷就更有时间带着我到处闲逛。有时,爷爷拿钱给我买吃的, 一毛,两毛。我拿着钱就开心地跑着走了。爷爷就屁颠屁颠的跟在我身后。虽然我那时已经四岁了,会走路了,但总被那不平坦的石板路绊倒,每回爷爷总是抱起 我,一边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擦着我的口水,一边说着:“不怕,爷爷把这路给拆了,就不会摔了,不痛的……”

我上学了,爷爷每天都来接我,牵着我的手,和我一遍遍的走过这不平坦的路。可是从那年秋末起,接我的人,和我一起走过这石板路的人就不再是爷爷 了。奶奶替代了爷爷的工作。我很是伤心。我的爷爷走了,永远的走了。我再也没有机会和他一起在夕阳下牵着手,踏着凹凸的路回家、上学了。

爷爷那饱经沧桑的脸、银白色的头发、满口的假牙、布满老茧的双手、高而瘦小的身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唉,如今,我站在巷口,路还在,爷爷却不在了,我还在,昔日的欢笑却不在……然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如火的晚霞穿过霏霏细雨, 从巷子的对面照射过来,照着这被雨露濡湿的小路,这小路还闪着星星点点的微黄中乏着微绿的光晕。这时,我仿佛看到一位老爷爷牵着一位小女孩的手在光晕里向 我走来。

〔点击亮点〕这篇作文首尾呼应,前后出现的“朦胧细雨”、“霏霏细雨”、“雨露濡湿”“微黄中乏着微绿的光晕”实虚结合,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仅照应题目,更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爷爷对我的关心与呵护就像雨露滋润着我成长。

由此可看出,此文选择了第二、三义项写作,从爷爷的角度看,是“给他人恩泽”,从“我”的角度看,是“享受恩泽”。

全文写的都是日常小事,却浸透真挚情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从心底涌出来的,“摇车总是‘嘎吱嘎吱’地响”,明写摇车,实写爷爷不辞辛劳; “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擦着我的口水”,这是细节描写,真实感人;“那饱经沧桑的脸、银白色的头发、满口的假牙、布满老茧的双手、高而瘦小的身躯”,运用了排 比手法,写出爷爷去逝后,“我”脑中不断重现爷爷的形象,催人泪落。

篇14: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房子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假如以“水”为话题作文。同学们可联系《社戏》中“归航偷豆”、《如梦令》中“争渡”的野趣;可联系《听潮》中的海水、《满井游记》中的井水、《小石潭记》中潭水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若以“南水北调”,可见水之有用;“三峡工程”,可见水之有利;“水乃万物之源”,可见水之重要;“保护母亲河”,可见水之污染严重;生活如海洋—既有风平浪静又有波澜壮阔;人生似长河——九曲盘旋而始终向前等等,去选材那就新颖深刻了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要善导”等等,这样可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就会有独特的亮点 。

篇15: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凹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这小作者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文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表现自我的平台,只要平时同学们多尝试,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篇16: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段阅读、作文这三个板块组成,试题总分为120分,其中写作一项就占50分,占全卷分值的比例约为42%,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在考场中写出佳作,取得满意的成绩呢?

一、作文写作总体要求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中有以下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说明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这六条要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即第1、第2条是指导学生“

写什么”,第5、第6条是指导学生“怎样写”,第3、第4条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

明确以上的要求,学生心中就有底了,写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学生在考场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出题者在作文题目中不设置审题障碍,因此只要认真阅读作文题目,便能十分清楚“写什么”,至于“怎样写”和“

如何写好”,这便要了解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了。

二、命题作文专题指导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四种类型。下面针对命题作文做一个具体指导:

1、什么是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就叫命题作文。

2、命题作文的特点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

其特点为:(1)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

(2)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人生。

(3)富于启发性。

3、学生易错点再现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望考生切记!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

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4、写作方法指导

当你在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步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5、精彩回放

作文题: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②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学生作文一:

充满活力的岁月

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很想很想在寂寞无人的海边久久伫立,聆听大海深沉雄浑的呼吸,让意识在豁达里消逝,让胆怯在海水对礁石的不屈冲蚀中抛弃。很想很想在蔚蓝的海面上乘风破浪,像海鸥一样自由翱翔;很想很想在海边等待,静静地等待那大海分娩红日时阵痛的壮丽,默默地体味落日坠落时的缠绵缱绻。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真想徒步浩瀚的大漠,到撒哈拉勘探宝藏;真想踏着广袤无垠的草原,重温着三毛的吟唱,让驼铃在空旷中奏响,和着风沙飞扬———或许这里还可以有第二个荷西、第三个荷西的温柔。真想真想在辽阔的草原纵横驰骋,重复着牧歌的粗犷悠长,看护绿色和牛羊。圆月下,我们围着红红的篝火翩翩起舞,品味那柔情似水的眸光。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绚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迷人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再一次发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总想登攀峻岭的危峰,俯瞰群峦叠嶂,饱览水乡的舟楫荷塘。总还想,登冰峰采撷雪莲,到天池畅然激荡,再踏在红叶铺满的小坡上,弹一曲活力岁月里无穷无尽的曲调。

学生作文二:

充满活力的岁月

严闭的心幕,慢慢拉开了。

我抬起了头,感觉到的,是正慢慢随风飘散的青春岁月,心中不禁漾起一丝欣喜和悲伤。这段岁月,的确是美妙的———

课上,我们“挥霍”着青春的勇敢与智慧,与数学老师争辩着一道又一道的难题,那声音此起彼伏,好比那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一般,婉转悠扬。连老师最后,都不得不感慨:“这个方法好啊!”

在图书馆里,我们欣赏着雨果的作品,品味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笑谈卓别林那滑稽且幽默的艺术表演方式……我们用心灵,去品味文学;用青春的活力,去点燃自己热爱文学艺术的心灵。

活力的岁月,永远不存在结束,活力的岁月,永远不知何为“失败”。

体育课上,我们挥汗如雨,与男同学们打成一片,总想决一死战,当然,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球,投篮,总是落空,总是失败。但是我知道:哪里跌倒,我就从哪里爬起来。同伴们也会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以示鼓励。随后我就充满自信地,从头再来。

课后,我们嬉戏玩闹;放学后,我们惜时如金;体育课上,我们愉快玩耍。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岁月里,我们可以与老师展开辩论,也可以与他们成为知心的朋友,不分你我。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有了友谊陪伴。

在洋溢着快乐,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我们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美食,共享快乐,共度难关。我们融为了一体,成为了旁人羡慕的大家庭。

而今的岁月,我们在中学的日子已消逝了一半,也许在将来的这两年中,有伙伴会转学,或者会发生许多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但是无论世界怎样转变,我们曾经拥有的充满活力的岁月不会变。那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被永远封存。

6、经典考题练一练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作文题:

十六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六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六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请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②字数不少于600个,若写诗歌不少于16行。

文题解读:

这是一个贴近考生生活的题目。题目中的提示性话语给考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又有一些暗示。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十六岁”起修饰限制作用,且提示语中也点到“你十六岁的天空”,因此文章应抒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你自己对这片天空的独特感悟。

范文一:

十六岁的天空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傅雷

aboutstudy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谁发明了这该死的文言文,为什么我怎么背都背不熟?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可能不知道,就因为他的“之乎者也”,现在这个花季少女的青春正在无聊的背诵中流逝着。学习真的好痛苦!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振奋人心啊!其实我也是爱学习的,只是,我渴望的是没有升学压力,充满自由和生气的学习,而不是被题海淹没的学习生活。我也爱看书,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对人类的意义有多大。是书籍给了我能量。我爱看书,我爱学习.

aboutcomputer

a

“悦悦,别玩电脑了,别忘了你已经是一个初三学生了。”耳边又传来妈妈的唠叨。我也知道,电脑不能入迷,可我已经入迷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喜欢玩游戏,喜欢和同学qq聊天,喜欢在网上听歌。可是,因为我是初三学生,有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碰电脑了。唉,我可怜的电脑!

b

电脑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帮手。我们青少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为了我们自己,为了祖国的未来,电脑是我们必修的课程之一。我已经学会了制作flash,做网页,写blog,编简易程序等。每当我对知识有什么疑惑时,就打开电脑,找出知识的根源。我爱在电脑的知识海洋中翱翔。电脑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aboutlife

a

我们已经步入青春期,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不想碰,但不能不碰;一摞摞的课本,我不想学,但不能不学。人活着就要去面对一切。唉,恼人的生活。

b

十五六岁的年龄没有深沉,开始成熟的生命梦想缤纷,打开年轻的喉咙大声呼喊,无忧无虑地放飞真情童心;让年轻的脸庞写满天真,让天真的思绪化做流云,让流云的瑰丽飘向遥远,让遥远的希望快快来临。

每一次,徘徊了,孤单了,才会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永远记住:每个梦都会得到祝福,每颗泪都会变成珍珠,每盏灯都是许愿的蜡烛,每一天都值得庆祝!让我们大声地对天空说:“icanfly!”

点评:

这是一篇形式新颖,立意深刻的满分作文。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新颖的结构形式。小标题的形式已并不新鲜,但这位小作者却独具匠心,以英文的形式写出,这与开头的题记相得益彰;另外,每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均为相对的两段,既有自己独特内心的流露,又有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醒悟,同时以a、b两个字母引领,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其次,流畅的语言彰显小作者深厚的功底。题记的内容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积累,同时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对现实中一些苦恼的认识,不是一味地抱怨、埋怨,而是一个花季少年对理想的坚定的呐喊“icanfly!”。

范文二:

十六岁的天空

十六岁的天空是多彩的,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快乐,无论昨天是多么的灰暗,我们都会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这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天。

十六岁的天空是浅绿色的。我们生命力超旺盛,也就是我们这样有超旺精力的人面对这人生第一个转折点还这样轻松快乐。老师家长都为我们悬着心,他们觉得16岁的我们还只是小孩子,其实我们早就长大了。在我们发现父母头上微白的头发时;在我们看到辛勤的园丁们为了我们食难进,睡难安时;在我们面对着学习的压力无处发泄,却还要在父母面前装做没事时,我们就已经长大了。我们知道,未来的社会是靠知识立足的,我们要努力,不让爱我们的人失望、伤心。这,就是我们的16岁。

十六岁的天空是灰色的,别看我们整天无忧无虑天塌下来也能当被子盖的样子,其实16岁的我们当然也有烦恼,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我们在拼搏,我们在努力,当我们发现,拼搏和努力得到的成果与付出并不成正比时,我们开始灰心,开始烦恼,甚至开始迷茫。这,也是我们的16岁.

十六岁的天空是白色的,我们纯净,我们单一,我们还没有大人们那么多繁杂的心理和感情,我们说我们想说的,做我们想做的,我们放荡不羁,我们玩世不恭,我们要过我们想要的生活,不习惯被束缚。这,仍然是我们的16岁。

十六岁的天空是粉红色的,粉红色的天空下有我们粉红色的情感。16岁的我们已经经历过离别,这对我们来说是残忍的,因为我们必须割舍掉已经习惯守护的感情。不久以后,我们就要和相处了3年的老师同学,和美丽的校园分别,这又将是怎样的难以割舍。

我们拥有最美丽、最单纯的情感。这,还是我们的16岁。十六岁的天空是多彩的,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快乐,无论昨天是多么的灰暗,我们都会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这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天。

点评:

文章以独特的对比开始,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独特的天空。小作者以凝练的语言展示着这片天空的独特,这里有孩童般的幼稚,又有成人般的深邃,它是那样令人神往。读罢全文,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润人心田。花季般的天空,似香茗,似美酒,芬芳满怀。

篇17: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段阅读、作文这三个板块组成,试题总分为120分,其中写作一项就占50分,占全卷分值的比例约为42%,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在考场中写出佳作,取得满意的成绩呢?

一、作文写作总体要求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中有以下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说明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这六条要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即第1、第2条是指导学生“

写什么”,第5、第6条是指导学生“怎样写”,第3、第4条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

明确以上的要求,学生心中就有底了,写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学生在考场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出题者在作文题目中不设置审题障碍,因此只要认真阅读作文题目,便能十分清楚“写什么”,至于“怎样写”和“

如何写好”,这便要了解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了。

二、命题作文专题指导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四种类型。下面针对命题作文做一个具体指导:

篇18: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就叫命题作文。

2、命题作文的特点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

其特点为:(1)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

(2)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人生。

(3)富于启发性。

3、学生易错点再现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望考生切记!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

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4、写作方法指导

当你在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步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5、精彩回放

作文题: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②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学生作文一:

充满活力的岁月

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很想很想在寂寞无人的海边久久伫立,聆听大海深沉雄浑的呼吸,让意识在豁达里消逝,让胆怯在海水对礁石的不屈冲蚀中抛弃。很想很想在蔚蓝的海面上乘风破浪,像海鸥一样自由翱翔;很想很想在海边等待,静静地等待那大海分娩红日时阵痛的壮丽,默默地体味落日坠落时的缠绵缱绻。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真想徒步浩瀚的大漠,到撒哈拉勘探宝藏;真想踏着广袤无垠的草原,重温着三毛的吟唱,让驼铃在空旷中奏响,和着风沙飞扬―――或许这里还可以有第二个荷西、第三个荷西的温柔。真想真想在辽阔的草原纵横驰骋,重复着牧歌的粗犷悠长,看护绿色和牛羊。圆月下,我们围着红红的篝火翩翩起舞,品味那柔情似水的眸光。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绚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迷人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再一次发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总想登攀峻岭的危峰,俯瞰群峦叠嶂,饱览水乡的舟楫荷塘。总还想,登冰峰采撷雪莲,到天池畅然激荡,再踏在红叶铺满的小坡上,弹一曲活力岁月里无穷无尽的曲调。

学生作文二:

充满活力的岁月

严闭的心幕,慢慢拉开了。

我抬起了头,感觉到的,是正慢慢随风飘散的青春岁月,心中不禁漾起一丝欣喜和悲伤。这段岁月,的确是美妙的―――

课上,我们“挥霍”着青春的勇敢与智慧,与数学老师争辩着一道又一道的难题,那声音此起彼伏,好比那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一般,婉转悠扬。连老师最后,都不得不感慨:“这个方法好啊!”

在图书馆里,我们欣赏着雨果的作品,品味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笑谈卓别林那滑稽且幽默的艺术表演方式……我们用心灵,去品味文学;用青春的活力,去点燃自己热爱文学艺术的心灵。

活力的岁月,永远不存在结束,活力的岁月,永远不知何为“失败”。

体育课上,我们挥汗如雨,与男同学们打成一片,总想决一死战,当然,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球,投篮,总是落空,总是失败。但是我知道:哪里跌倒,我就从哪里爬起来。同伴们也会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以示鼓励。随后我就充满自信地,从头再来。

课后,我们嬉戏玩闹;放学后,我们惜时如金;体育课上,我们愉快玩耍。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岁月里,我们可以与老师展开辩论,也可以与他们成为知心的朋友,不分你我。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有了友谊陪伴。

在洋溢着快乐,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我们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美食,共享快乐,共度难关。我们融为了一体,成为了旁人羡慕的大家庭。

而今的岁月,我们在中学的日子已消逝了一半,也许在将来的这两年中,有伙伴会转学,或者会发生许多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但是无论世界怎样转变,我们曾经拥有的充满活力的岁月不会变。那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被永远封存。

6、经典考题练一练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作文题:

十六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六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六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请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②字数不少于600个,若写诗歌不少于16行。

文题解读:

这是一个贴近考生生活的题目。题目中的提示性话语给考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又有一些暗示。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十六岁”起修饰限制作用,且提示语中也点到“你十六岁的天空”,因此文章应抒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你自己对这片天空的独特感悟。

范文一:

十六岁的天空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傅雷

aboutstudy

a

篇19:作文临时抱佛脚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林新领

[作文临时抱佛脚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篇20:中考英语提示性作文参考

关于中考英语提示性作文参考

提示性作文:就是给出一个标题或无标题,给出具体的内容,规定一定的字数,让考生写出作文。由于这类作文已经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因此考生可以不再列出提纲,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正确、完整地用英文词句表达出中心思想和内容就可以了。

写好提示性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对所给信息反复阅读,弄清这个题目要表达什么,然后对所给信息进行整理、组织,按照自己的写作思路使之条理化。

2、确保语言精炼。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时刻提醒自己按照已给出的信息点去写,不必有太多的发挥。但也不必按照信息点去逐句翻译。用自己熟悉的.短语、句型去体现要点。掌握好文章的长度,不要字数过多或过少。

例题分析

1.假设你叫李华,6月18日在报上看到一篇《救救老虎》的报道。想到近来看见有人在路边销售老虎骨头(bone)

等事,你感到担忧.请你给某报社编辑部写一封信。

要点如下:

1.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目前数量日趋减少;

2.写信原因是目睹到有人为赚钱,滥捕滥杀老虎;

3.森林的大量砍伐破坏了老虎的生存环境.呼吁严惩捕猎者(hunter),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幸福家园,不计入总词

注意:

1.书信应包括所有要点,但不要逐条翻译。

2.词数:80左右。(开头已给出数)

Deareditor,

I've just read an article in a newspaper about saving tigers. It says that the number of tigers is becoming smaller in our country. It's terrible. I saw a few people sell bones of tigers by the roadside the other day.I also learned that some people killed tigers in order to make money.And too many trees have been cutdown. The places where tigers used to live were destroyed. Tigers are in danger of dying out.

Our government should punish the hunters.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earth pleasant and peaceful,not only for human beings but also for animals.

Yours faithfully,

LiHua

篇21:中考英语作文面面观-提示作文

2006中考英语作文面面观-提示作文

什么是提示性作文?

提示性作文:就是给出一个标题或无标题,给出具体的内容,规定一定的字数,让考生写出作文。由于这类作文已经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因此考生可以不再列出提纲,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正确、完整地用英文词句表达出中心思想和内容就可以了。

写好提示性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对所给信息反复阅读,弄清这个题目要表达什么,然后对所给信息进行整理、组织,按照自己的写作思路使之条理化。

2、确保语言精炼。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时刻提醒自己按照已给出的.信息点去写,不必有太多的发挥。但也不必按照信息点去逐句翻译。用自己熟悉的短语、句型去体现要点。掌握好文章的长度,不要字数过多或过少。

例题分析

一、汉语提示

根据中文提示和英文提示词语,写一篇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短文。所给英文提示词语必须用上。字数60~70左右。

1、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出去散步。

2、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外国人。

3、他向我询问去温泉饭店(the Hot Spring Hotel)的路。

4、我告诉他沿着路往前走,在第三个转弯处向左拐就能看见饭店。

5、他非常感谢我,我也为能帮他而感到高兴。

提示词语:go out for a walk, on the road, the way to, walk along, on the left, thank for, be happy that(分析)

写作指导:根据提示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篇记叙文,所以考生应马上想到时间(yesterday evening),地点(on the road),人物(I, my mother and a foreigner),事件(how to show the way)。其次观察信息点,我们确定这篇文章应用过去式来表达。然后,确定这个事件应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最后,按照信息点合理组织文章,别忘用上提示词语。

(例文)

Yesterday evening,I went out for a walk with my mother.On the road,we met a foreigner.

He asked me the way to the Hot Spring Hotel.I told him to walk along the road and take the third turning on the left, then he could see the hotel.He thanked me very much for my help.I was happy that I could help him.

二、英语提示

你收到一封咨询信,请你以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身份完成任务。

Dear Ace Travel,

I'm Li Ming, from the east of China. For the coming winter vacation, my family and I want to spend our vacation in a foreign city for ten days. We would like to go somewhere not only warm but also interesting. We don't mind how far we have to go. It has to be a place where we can swim everyday, and it would be nice if our hotel is not expensive but clean and comfortable. We like to pay no more than $ 5,000 for the trip. Could you please give us your suggestions for vacation spots?

Thanks a lot.

Yours,

Li Ming

请你根据来信,从下列所给的地方中选择一个或两个符合Li Ming要求的地方,向他提

篇22:中考英语作文及评析:提示作文2

【习作要求】

以“My Mother”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需包括以下要点:

(1) 妈妈的身材不高,稍胖,圆脸,长发。

(2) 妈妈是家庭主妇,每天起床很早,为全家人做饭。

(3) 早饭前做些家务,饭后送孩子上学。虽然她没有很多钱,却常给我们买好衣服和学习用品。

(4) 妈妈晚上睡得晚,她总有很多活要做。

(5) 妈妈勤劳,我爱妈妈。

【学生习作】My Mother

My mother is not tall and short (1). She is a little fat. She has a round face and long hairs (2).

My mother is a housewife. She is very busy every day. She get to(3) up very early every morning. She gets up at about five thirty. After that she begins to cook for the family.

Before breakfast, she does some housework. After breakfast, she sends our children (4) to school. She always tells us study hard (5). She has not many (6) money, but she often buys us some nice clothes and school things.

My mother goes to bed very late every night. She always has a lot of work to be done. (7)

My mother is hard-working. I love her very much.

(1)如果说“她中等身材”,应该说: She is of medium height.

(2)hair是不可数名词,不能用复数形式。

(3)改为gets。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也应变为相应的三单形式。

(4)此处“我们孩子”是同位词组,“我们”与“孩子”之间是同位关系,应将其改成:us children。

(5)这里应使用动词不定式,即tell us to do something。

(6)money 为不可数名词,前面应用much修饰,而不能用many。

(7)这里的动词不定式to do的逻辑主语是she,它们之间是主动关系,所以动词不定式应用主动形式。

【名师点评】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位勤劳而又善良的母亲,全文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语言流畅,表达生动,很有教育意义。小作者文中存在如第2处第6处等名词方面的错误,以及第5处、第7处等动词不定式方面的错误,小作者写完之后要是能够认真检查,多修改几遍,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教师跟踪指导计划

中考复习技巧考前指导

中考英语作文的写作指导

中考英语句子复习

中考英语备考策略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构思

中考作文分类指导

中考满分作文指导及范文

中考作文指导:借题发挥

自学考试《高级英语》复习指导

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精选2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考英语作文复习与跟踪指导—提示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