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oland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介绍鲁迅的作文800字,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介绍鲁迅的作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 目录
篇1:介绍鲁迅的作文800字
当我们走近伟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
——题记
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们小荷文学社集体去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那天是星期五,车很堵,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到那,但实际时间远远不止这些。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那。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鲁迅雕像。它的表情是严肃的,却又有那么一点亲切。我们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楼了。
“瞧,是《阿Q正传》!”一阵欢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头,只见电视里正播放着《阿Q正传》。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通过对贫苦、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他揭露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值得讽刺的是文中的那个阿Q,被别人打了还说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众所皆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多么可笑且又可悲啊!!
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关于三味书屋的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位于绍兴鲁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园”不远。鲁迅曾在文章里称它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说塾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中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铁屋子。开始我并不知道这铁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把旧社会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屋子,把无知,愚蠢的人们比作在铁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铁屋子中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则是麻木不仁的,感觉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们也会变得痛苦,但是同样,他们也许能找到打开铁屋子的方法。”
告别了铁屋子,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们看了不少有关于鲁迅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百草园等。
参观鲁迅纪念馆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走出了鲁迅纪念馆。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依依不舍的表情。
仰望天空,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样子,他正在对着我们笑,笑得那么的亲切……
篇2:介绍鲁迅的作文800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题记
回望鲁迅
每提到浙江绍兴,这个临水而建,枕河而居的小城,许多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文豪鲁迅先生;想到他的《社戏》和《少年闰土》;想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回望鲁迅一生,充满了反抗精神和传奇色彩,因为他父亲的病被中医延误,耽误了最佳时机,最终在病痛中溘然长逝。于是他对中医产生了不信任,为了使更多的中国人免于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决定远赴日本仙台学医,但因为在日本时看到许多清朝留学生整天玩乐于舞厅于校园内的樱花树下,以及课堂上观看电影时看到日本人屠杀中国民主人士,然而旁边驻足观看的全是中国麻木的市井百姓,课堂上的所有学生看到这一幕竟然哄堂大笑,这激起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也促使了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终他认为学医只能救助人们身体上的创伤,而国人更需要唤醒沉睡的心灵和麻木的灵魂,更需要精神上的导师。所以他最终决定弃医从文。
正是由于这个明智的决定改写了他以后的人生。从日本回国后,他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于是先后参加了多次革命党活动。后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并因此成为五四运动文化领域的主将。辛亥革命后他曾先后在我国多所名牌大学任教员职务,为中国近代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195月他首次使用鲁迅作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后又陆续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并希望以此唤醒国人的斗志。另外他以笔为枪,奋战在近代中国反抗封建统治的最前线。所以他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像一把插在反动军阀胸口上的钢刀,但与此同时每一篇都是中华文化史上无尽的瑰宝。
纵观鲁迅短暂的一生,他对中国的文坛和政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当他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在上海时,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和上万人民群众自发的进行公祭和送葬。他也因此被毛泽东誉为“民族魂”。
如果说水是江南的魂,那么鲁迅便是中华民族的魂!
篇3:介绍鲁迅的作文800字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鲁迅先生,您是千千万万人民心中的巨人。
在学校,我们学习了几篇关于先生的文章,读完后,我深受感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先生关心下一代、忧国忧民、关爱他人的品质令我感动;《一面》中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与信赖以及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和奉献令我震撼。先生关爱人民,人民也敬重他,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先生在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形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它出自鲁迅先生《自嘲》文中,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先生对敌人的愤恨和蔑视、对人民的鞠躬尽瘁。据说先生在逝世前几天还在不停地工作,这让我吃惊不已。先生对人民,对祖国的那份拳拳赤子之心,用肝胆,用生命去抗争的那份热血和勇气,铸就的,是“中国的脊梁”,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骨髓,千年屹立不倒。
他敢怒。三十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入侵,先生屹立在阵场前沿,怀着无比仇恨的心情与反动派作斗争。他敢言。新文化运动突起,先生站在运动的前沿,并于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实质。文章表现国人精神的痛苦和病态,旨在通过唤醒国人麻木的神经,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他着重刻画封建专制统治及礼教对被压迫群众的深入骨髓的思想腐蚀与毒害。
我眼中,先生,是一个时代留下的一个精神符号,是硬邦邦的腰杆,是冷静锐利的目光。他冷峻、孤傲、敢怒、敢言,读先生,可以读得酣畅淋漓。先生的文章照耀了近一个世纪。他不懈地战斗着,默默地忍受着,痛苦地思索着,焦急地呼告着,用一滴滴心血哺育着麻木的中国人。正如长江、正如黄河,汩汩千年,不变的是甘甜的乳汁;正如泰山、正如长城,屹立千年,不变的是巍峨的雄姿。
先生是五千年凝聚的国魂,国魂是先生至今昂扬的生命。
篇4:介绍鲁迅的作文800字
鲁讯——一个世人都熟悉的名字!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先生的容貌我已熟记在心,他有浓浓的眉毛,粗粗的胡须,高高的鼻梁,不算大的眼睛与觜巴。
他姓周,名樟寿,又名树人,号豫才。“鲁迅”这个名字是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他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我们绍兴城内东昌坊口,一生中共留下八百多万字的著译,《鲁迅全集》还被译为五十多种文字。
如今,我又在《绍兴名人故事》中看到了关于鲁迅的故事—《刻“早”》,那还是鲁迅12岁时,到寿镜吾先生办的三味书屋里念书。当时,鲁迅家发生了变故,生活变得艰难了。因其父亲身体一向不好,是有名的“药罐子”,作为长子的鲁迅,常常要到当铺当东西,当了钱,再给父亲去抓药。所以鲁迅成了当铺和药店的常客。看到这里我无比惭愧,因为鲁迅12岁就“当家”了,而我11岁还不会烧饭做菜,当然更不会给父母亲到医院去“抓药”,恰恰相反,我小时候也是个“药罐子”,父母常给我去抓药,爸妈对我如此关爱,我却常常无理取闹,唉,爸爸妈妈,我在这里说声——对不起!
更给鲁迅压力的是:给父亲看病的医生,常常开出些莫名其妙的药引,为找到这些东西,要花很多脑筋,跑很多路。鲁迅最终在困窘的生活面前耽误了学习,早上上学也常常迟到。我想人家鲁迅是因为给父亲 抓药而迟到,而我以前却是常常因为睡懒觉而迟到。真是惭愧,惭愧!
有一天,鲁迅帮母亲做家务,上学又迟到了,他站在书屋门口不敢进去。最后鲁迅还是咬咬牙,默默地走到先生旁,伸出了手:“先生,罚我吧!”,寿先生并没打他,鲁迅回到座位上,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第二天,鲁迅书桌的右角上出现了一个“早”字,这是他亲手刻下的。
啊!鲁迅您小时候的身世是多么不幸!可您并没有倒下,而是像一棵参天大树,傲然挺立,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知识和财富。鲁迅啊,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长大后我们一定为祖国多做贡献!
篇5:介绍鲁迅作文
历史席地里,那是一位怎样的人儿,朴素的中式外衣留下半点阳光灿烂,浓密的胡须,一个隶书“一”字留下的却是春光满面······哦,那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鲁迅先生啊!
鲁迅,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一生交给了党,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仍然孜孜不倦。他又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呼起了中国,也拯救了中国。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的确,他的贡献无人能及。 他一生的时光都在创作上,然而正是这些创作呼醒了炎黄子孙。他虽然已不在人间,但他的一注爱国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精神滋润新一代的芳草,是维护而不弃,能让种族崛起。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有的人虽生实死,犹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却精神不朽。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而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因为他的一生有如一个太阳,虽身处宇宙黑暗之中,但能够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世界。
鲁迅,一个多振奋人心的名字啊!他划破无边际的黑夜,将迷惘的时代迸裂,在沧桑岁月中竟能干出如此伟大事业!
【实用的介绍鲁迅作文锦集8篇】
篇6:介绍鲁迅作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从前认为,鲁迅非常严肃、冷漠,可是读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后,我才深刻了解鲁迅。
原来鲁迅也很幽默,他的笑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什么可笑的话,他会笑得连烟头都拿不住,常常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每天都要陪客,从下午二、三点来了客人,一直陪到五、六点钟,若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完饭后又要喝茶,常常陪客人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客人走后已经下半夜,人们本该睡觉,而鲁迅才要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人们开始工作了,而鲁迅才刚睡下。陪客人表现了他对客人的尊敬,他是多么辛苦呀!
鲁迅工作累了,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说:“坐在椅子上翻翻书就是休息。”他这种珍惜时间,发奋读书的行为让我们值得学习。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发病了,是气喘,十七日一夜未眠,十八日终日喘息,十九日下半夜,人衰弱到了极点。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像平日一样,工作完休息了,鲁迅先生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用一支笔与敌人做斗争。臧克家写了一篇散文《有的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高尚品质。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四周年,鲁迅先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吧!
篇7:介绍鲁迅作文
有幸拜访大文豪鲁迅,他的样貌有令人着实一惊:约一寸长的头发有精神地直竖着,一双眼睛格外有神,瘦削的脸庞衬着浓密的“一”字形胡须,十分显眼,透出几分威严与慈爱!
“你好,鲁迅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我兴奋的对他说道。
鲁迅先生叼起烟,浓密的胡须耸动着说:“哈哈,小同学,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我的帮助吗?希望你能够有所收获。”
“哦,鲁迅先生,我的作文不是很好,您能不能教我一些有用的方法。”
鲁迅先生摸摸我的头,笑笑说:“没问题。写作文时你要先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然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就是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我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谢谢您,鲁迅先生,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写作文了。“与鲁迅先生的谈话,让我成长不少!
篇8:介绍鲁迅作文
历史席地里,那是一位怎样的人儿,朴素的中式外衣留下半点阳光灿烂,浓密的胡须,一个隶书“一”字留下的却是春光满面······哦,那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鲁迅先生啊!
鲁迅,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一生交给了党,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仍然孜孜不倦。他又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呼起了中国,也拯救了中国。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的确,他的贡献无人能及。 他一生的时光都在创作上,然而正是这些创作呼醒了炎黄子孙。他虽然已不在人间,但他的一注爱国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精神滋润新一代的芳草,是维护而不弃,能让种族崛起。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有的人虽生实死,犹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却精神不朽。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而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因为他的一生有如一个太阳,虽身处宇宙黑暗之中,但能够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世界。
鲁迅,一个多振奋人心的名字啊!他划破无边际的黑夜,将迷惘的时代迸裂,在沧桑岁月中竟能干出如此伟大事业!
篇9:介绍鲁迅作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预才,浙江绍兴人。195月,首次有“鲁迅”作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造和翻译了很多作品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散文诗编《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
这篇课文主要回忆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对作者读书不认真进行委婉地批评。读到这里,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让我不禁掩卷沉思:有一次,爸爸帮我买了一本名为《五万年前的客人》的书,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而文章的特点、所表达的情感,全弄不明白。一天,爸爸突然问我:“小可,爸爸给你买的书读懂了吗?”“读懂了。”我回答说。爸爸面带笑容地说:“我问你一个问题,看你能不能答对,《五万年前的客人》中的《黑宝石》是什么?”我吞吞吐吐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爸爸听了,说:“读书要认真,不能马虎了事。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个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笨蛋’,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勤读书这三个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读书去弥补自己的笨拙。勤读书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听了爸爸发人深省的教诲,我醒悟了,并下定决心:从此要认真读书,不再马虎了事了。我读了之后觉得: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他那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来学习。
篇10:介绍鲁迅作文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
前方的路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
你就是我的前行之光-----鲁迅。
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愚昧已然蔓延,“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是你,为我在黑暗中把前行之路照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高高的精神殿堂,才能堂堂而生,磊磊而立!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那些“麻木”的看客并未“断子绝孙”,甚至“人丁兴旺”。湖南数百名群众兴高采烈,面带微笑,在如潮的欢呼声中见证一个鲜活的生命从高楼跃下永远消失;当“小悦悦”遇难,道旁十八个人经过都装没有看见……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道德沦丧,城市与冷漠戒备相联,良心和良知的血液已被商业稀释,
前行路上,光,似乎残缺了,我拾起了他们丢失的灵魂碎片。你说要不断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使中国人不再麻木落后,不再愚昧无知。你说哪怕光有所残缺,但仍需坚持,要从内心将光不断迸射,一点一点刺入黑暗。一个寒冷的冬天虽已经降临,但泥土下的种子已经苏醒,春天还会远吗?
前行路上,穿梭在光亮中,做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残酷的试炼;前行路上自己也来放光,照亮一路的高低起伏,照亮生命的山峦,照亮理想的高台。这光定能突破黑暗也突破冷漠,这光定能百折不回,战无不胜。
和谐的社会同时也是文明的社会,在建设中,我们应担当起正义,担当起良知,摒弃冷漠, 传递温暖。如此走进21世纪才不会耻辱。
前行有你,前行有光。
我定会以我的光,唤醒沉睡的大地!
篇11:介绍鲁迅作文
再也没有鲁迅了,没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们一直在赞叹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诵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怀念先生的事迹。
鲁迅是空前的,纵观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星。他个性的为人,他个性的文笔,文坛中为数寥寥。
鲁迅是绝后的,他的文学成就迄今无人能及。人们一直在为先生个性的文章叫好,无人不晓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与文学家。但能说出这些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鲁迅的痛楚与寂寞。
书架上堆满了戴望舒的诗、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小说,鲁迅去哪儿了?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还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鲁迅的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悠闲?温和?暗淡?感性?这样与众不同的文章难以和现代的新新人类产生共鸣。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过这些“漂亮、雍容、缜密”的文章,说这些是“使人麻痹 的”,但如今它们却都成了最流行最大众的,是历史嘲弄了鲁迅,还是鲁迅调侃了历史?
先生为中国文学杀出了一条血路,颇为尴尬的是,路上再也没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个性文采和犀利笔锋,让现代人难以接受。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愿让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点,不愿意受到委屈。
于是,我们在绞尽脑汁理解鲁迅的文章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当另一个鲁迅”的教诲。相比之下,新新人类似乎比鲁迅更富有个性,他们讨厌孔乙己、闰土呆若木鸡的形象,却宁愿喜欢“小丸子”那样“无知者无畏”的社会小人物;他们讨厌阿Q的穷酸相,却宁愿追随“哈韩族”的脚步;他们讨厌涓生和子君那样反封建的呐喊,却宁愿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个性多元化的社会中,惟独鲁迅的“个性”显得如此寂寞,也许这正是“自古圣贤皆寂寞”。
鲁迅注定是寂寞的,那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在鲁镇的祝福声中逝去的祥林嫂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化为一个小黑点,随时光的流逝,被记忆封存。
篇12:介绍鲁迅作文
没有冰心的清新淡雅、晶莹明丽,没有汪曾祺的朴素平淡、韵味无穷,没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理性说教,没有欧亨利的构想巧妙、幽默讽刺……而鲁迅有着他自己有着他独特的风格,他的文字犹如一把利剑,穿透表面,为读者挖出血粼粼的真实,他的深刻赋予了文章力量。
《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就从这里开始。对他小小的触碰,就会给我带来无限的惊喜。那蝴蝶风筝、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但又深刻。这就是小时候的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更深。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的坚持,他的勇敢无畏,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而生活中的鲁迅又是怎么样的呢?本以为鲁迅先生应该是向来严肃的,但是当发现他在生活中十分有爱的时候便欣喜。鲁迅先生是个非常爱儿子的父亲,他把儿子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哪怕只是一次吵闹,一次成绩优异,一个小习惯……他依然用他自己的方式——写作,抒发着对儿子的关心和爱。虽然鲁迅先生在儿子只有七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但是鲁迅先生对他儿子的影响却是他的一辈子。
鲁迅先生非常懂得教育,是个好父亲,当然他也是儿子的好朋友。他不会给儿子很多的打击,也不会一直拂逆着儿子的喜爱。他在发现儿子不好的现象时,没有责怪,而是向儿子了解原因,并且帮助儿子解决,这样使得儿子对父亲更加信任。在儿子因为玩耍而受伤时,鲁迅先生没有责骂,而是镇定地替儿子包扎,然后默默地走开,他知道儿子会自己反省,不用他再多说什么。这样的爱护、关心、理解,使得儿子更好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使他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快长大,变得成熟。
现在很多家长跟孩子有代沟,其实根本原因并不是年龄,而是家长不懂得体会关心孩子,不知道孩子怎么想,是怎样的感受,做这件事的原因。只是看到了表面,便一味去指责,觉得自己想的都是正确的,不去听解释。只要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孩子便会反感家长,不理解的堆积使得有了代沟。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一直责骂孩子,但是却不想想是谁使得孩子犯错,是家长的教育不当,没有好的引导人,孩子怎么能够明白事理,能够长大成熟。而鲁迅先生则是家长们很好的一个榜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先生给我们的不光光是那些好文章,更多的是启迪,是教育。他值得我们敬佩,他给我们的人生之路添上了美丽的一笔。
篇13:介绍鲁迅作文
时代与空间相隔的很远很远,可我的耳旁却分明在响起那执着的声音,千古不变的执著,万古长存的精神——这是鲁迅先生,也是所有那些若干年前为国家、为人民,声歇力竭的呐喊者的人的写照。
窗外在下着凄凉的雨,是在为那些逝去的可贵默哀么?还是在替鲁迅先生默默的继续注视着这个他所深爱的大地?我无从得知。
但我却仿佛融在了这片深沉的雨中,仿佛看见了那苍老的面庞……
布满岁月沧桑的脸上,透出深深的疲惫,似乎已经厌倦了一切。眼神却很是平和,带了几丝善意的笑,溶解了所有的紧张与防备。只是,——他却那么像一个过早老去的孩子。
“您,就是鲁迅先生么?”我语气里带了几分尊敬,那铮铮铁骨的鲁迅先生,实着令我钦佩。
他没有回答,只是无言的在嘴角勾起一丝弧度,像是默认般的点了点头。
“若是当今世上像您这样的人多一些便好了,可是昔日的您医术明明那么精湛,又为何提笔写起了文章呢?医术不也可以照样很好的挽救回一些无辜的世人的性命么?”
鲁迅先生沉默了良久,这才缓缓开口;“挽救世人的性命又有何有,他们的灵魂是愚蠢的啊,那是一种可悲的愚蠢。即便替其延长了寿命,也只是无用功罢了。所以我便出了书,以笔为武器,教世人如何挣扎着起来反抗,教世人如何挽救自己愚昧无知的灵魂。”
“那么,您一辈子都在为世人呐喊着,到自己的生命终结之时都没有停歇过,你没有后悔过么?”
“实话说,后悔是必然的,我的确没有那么坚定的毅力,但每次我想去不在乎,想去遗忘之时,百姓那哀苦的面容便又总是聚集在我眼前,令浓郁的凄苦将我包围,无法脱身。我便又只能无奈地拿起笔来,依旧写下去,依旧无望的为世人呐喊着。”鲁迅先生顿了顿,接下去说:“很多人认为死是个可怕的字眼,不愿提起它,我也曾害怕过它,只是真正读透它的意思只是,便也不觉得这是什么难以了了的难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坚持到生命终结之时都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便也瞑目了,起码,我做别人了点什么。”
他的深沉的面容便融在里寂静的雨中,就如他来的毫无预料一般,他也就这么毫无预料的走了。
这是,像他说的一般,我也在这片雨中,得到了点什么。
篇14:介绍鲁迅作文
今天,我、妈妈、弟弟,还有阿姨一家一起去绍兴玩。
我们坐了一上午的车子,好不容易来到了绍兴—鲁迅的故乡。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鲁迅的家。首先看到的是带着浓厚绍兴味道的富家宅院。向四周一看,到处都是房间。东边前半间是客厅,那里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边前面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她性格幽默,孙子们都很喜欢她。蒋氏经常给年幼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老师“,”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楼上的东边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她和鲁迅性格不同,鲁迅对她更是无感情可言。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名称虽雅,但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日里也只是种一些蔬菜瓜果,但那却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小时候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来这里玩耍。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才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练字。长大后他还是非常留恋这个承载着童年欢乐的乐园。
走过长长的小路,映入眼帘的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台内有一方400平方米清澈见底的水池。水中的鱼儿在盛开的荷花丛中游来游去。看着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让我联想鲁迅故居 ,到了鲁迅小时候在这里嬉水逗鱼的情景。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我却对眼前的美景依依不舍,带着期待踏上了回家的路……
篇15:介绍鲁迅作文
游鲁迅故里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了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了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了草丛,再也找不到了。 我又去了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
老先生很瘦,穿了一件长衫,戴了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了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又送给了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了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了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 鲁迅读后感
介绍鲁迅的作文800字(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