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阿咕小可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徐霞客故居的游览作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徐霞客故居的游览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徐霞客故居的游览作文
古往今来,长江后浪推前浪,英才辈出,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更是被古人震撼:李时珍跋涉千里,写出名著,被后人传颂;戚继光智斗倭寇,保卫边疆,留千古英名。正巧,爸爸去过旅游家徐霞客的故居,于是自愿作导游,为我解说。
我们首先来到了后人建设的徐霞客园,立刻被一部104幅的围墙石刻连环画所吸引,石刻讲述了徐霞客的艰辛路程、感人事迹,他旅游只为科考,为后人做了铺垫。他不满20岁便开始了旅程,他不畏艰险,发现并纠正了地理书的错误。游遍了大半个中国,才恋恋不舍地与世长辞,终年56岁。
接着,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徐霞客故居,看着详细的图片资料介绍,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为了梦想,他不惜钱财,不惜工作,不惜前程,甚至不惜家人和生命。这时,我感觉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我的上空。
回顾他的一生,无处不惊险,徐霞客却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游记》。他靠的是什么?是兴趣,是渴求,更是信念,他的信念如此坚定,公平的历史才给了他公平的命运,公平的一生。
徐霞客,你,是真真的伟人!!!
篇2:徐霞客故居的游览作文
群山环绕,一路上的美景尽收眼底,游览的作文。那蓝的天,绿的山,清的水真让人怀疑这里是否住着神仙。忽然,一个巨大的`瀑布展现在我的眼前,水流一泻而下,那气势使我想起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哇!瀑布下面的湖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孙中山游泳处”。原来孙爷爷也来过这里呀!游完鼎湖山,我们又来到了七星岩,这里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我们坐船进入了七星岩洞,洞可真长啊!里面有“银蛇出洞”、“海龟祝寿”、“河马戏水”等景观。坐着小船,听着船夫讲着古老的传说,仿佛把我带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渐渐的,太阳下山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肇庆。鼎湖山,再见!肇庆,再见! 点评:这是一篇游记,小作者用流畅的文笔有序地写下了游览的过程,抓住了景物特点。文章内容主次清楚,详略得当。由所见、所闻到所感、所想都透出作者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心。
难忘的七星岩之行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秀丽的山色湖光,那奇异的岩洞钟乳,至今回想起来,如画如梦,如在眼前。
那是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到广东省肇庆旅游。肇庆,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七星岩,又是肇庆最有名的风景区。
七星岩,因有七座姿态各异的山峰座落在星湖中而得其名。它不以山高石奇为美,而以挺拔峻峭为娇。
我们的游览从山开始。这里的山虽不算高,却很陡峭,由山脚下向山顶望去,几乎是直上直下,真叫人望而生畏。然而,山上美景的魅力,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呼唤我们去攀登。妈妈提议:“我们比一比,看谁先到山。”“好!”我们齐声赞同,于是,沿着盘山梯,争先恐后地向山顶奔去。我好胜心强,终于第一个登上山顶。我向山下望去,顿时,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中学生作文《游览的作文》。近处,星湖岸边垂柳拂水,花儿吐艳,三三两两的游船像片片柳叶在宽阔的湖面上飘荡,灿烂的阳光照在水波潋滟的湖面上,反射出粼粼的金光;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荫,又有花儿相映衬,把整座山峰打扮得分外娇娆。山顶上翘檐的亭子掩映在浓荫之中,透过树梢,隐约可见。我站在山顶上,静听山溪叮咚,鸟雀鸣叫,感到心旷神怡,简直要陶醉在这似画非画的“仙境”中了。
下了山,我们又去观赏岩洞内的奇景。洞内水很深,是条暗河。我们乘船进洞,借助手电筒的光可以看见洞高约一米五六,洞内有许多奇异的钟乳、石笋,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上,有一个石鼓,和真的差不多。鼓的侧面,好像盘着一条蛇,在钻来钻去;鼓的下面仿佛游着一条龙,回旋盘绕,如真的一般,再往里走,只见洞顶上挂着一串“葡萄”,这“葡萄”白里透绿,莹晶可爱,叫人看了垂涎欲滴。爸爸兴奋地说:“大自然不愧是位出色的工匠,它的每一样作品都巧夺天工。”洞的深入也有许多钟乳和石笋,它们有的像冰柱,有的如利剑,用手敲击,哈哈!铿锵作响,就像美妙的乐曲。
出了岩洞,我们休息片刻,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七星岩。
美丽的七星岩留下了的足迹,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说到七星岩,大概你就会想:那应该是由七座山岩组成的吧? 肇庆的七星岩却不是那么简单,还别有一番情趣呢!
今年元旦放假期间,我们全家去了肇庆七星岩游览,虽然是冬天,但天气和暖,阳光普照。我们从西门进去,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画卷一般。突然,一股芳香扑鼻而来,原来是旁边的桂花在飘香呢!几只小鸟在笔直的杉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唤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七星岩的景点很多,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岩,有聚集各路神仙的百仙洞,有碧波荡漾的星湖等。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登天柱岩。来到岩脚下,抬头一看,山岩仿佛延伸至天上,这样陡峭的岩峰能登上去吗?我简直有点怀疑。这时候我看见山脚下立了一块牌子,上面介绍说:只要登上天柱岩上的摘星亭,就可使学业进步,看来我还是要登了。我们沿着梯级,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刚开始,我还能很轻松地往上登,可登到半山腰,就开始有点吃不消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气喘吁吁地,真想往回走。可是又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只有经过一番努力,才会有收获。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往上攀登。登岩中,我有时往上望,那山岩可真陡啊,简直就是天梯,又险又峻;再往下一看,像是万丈深渊一般,看得我有点眩晕。有趣的是,当你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一转弯,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顶峰的摘星亭了,虽然我们都汗如雨下,但个个都顾不得擦汗,迫不及待地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啊!整个景区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下,那些车辆好像是玩具车呢!欣赏着如此迷人的风景,我不由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从天柱岩下来,我们还游览了百仙洞,欣赏了星湖堤岸风貌;走了摇来晃去的铁索桥,骑了刺激好玩的水上单车……你说,在如此和煦的暖日里,享受着七星岩美丽的风光,呼吸着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那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吗?
篇3:徐霞客故居的游览作文
今天,我们到徐霞客故居去参观了。
我们先来到了故居门前的广场上,听讲解员介绍:徐霞客20岁出去旅行,到55岁回家,这30多年里,他走遍了19个省、市、自治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还是著名的探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
接着,我们来到了仰圣园,仰圣园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碑廊,碑廊里有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我看了很羡慕,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也能放到这里。
参观完了仰圣园,我们又来到了徐霞客故居。呀,好大的一棵罗汉松!听老师说,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抬头一看,它高耸入云,都超过屋顶了;罗汉松真粗啊,要4、5个同学才能合抱过来。据说,这棵罗汉松还是徐霞客爷爷亲手栽种的呢!
当老师带我们走的时候,我们留恋往返。
篇4:徐霞客故居的游览作文
古往今来,长江后浪推前浪,英才辈出,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更是被古人震撼:李时珍跋涉千里,写出名著,被后人传颂;戚继光智斗倭寇,保卫边疆,留千古英名。正巧,爸爸去过旅游家徐霞客的故居,于是自愿作导游,为我解说。
我们首先来到了后人建设的徐霞客园,立刻被一部104幅的围墙石刻连环画所吸引,石刻讲述了徐霞客的艰辛路程、感人事迹,他旅游只为科考,为后人做了铺垫。他不满20岁便开始了旅程,他不畏艰险,发现并纠正了地理书的错误。游遍了大半个中国,才恋恋不舍地与世长辞,终年56岁。
接着,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徐霞客故居,看着详细的图片资料介绍,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为了梦想,他不惜钱财,不惜工作,不惜前程,甚至不惜家人和生命。这时,我感觉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我的上空。
回顾他的一生,无处不惊险,徐霞客却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游记》。他靠的是什么?是兴趣,是渴求,更是信念,他的信念如此坚定,公平的历史才给了他公平的命运,公平的一生。
徐霞客,你,是真真的伟人!!!
附:游览的作文
群山环绕,一路上的美景尽收眼底,游览的作文。那蓝的天,绿的山,清的水真让人怀疑这里是否住着神仙。忽然,一个巨大的瀑布展现在我的眼前,水流一泻而下,那气势使我想起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哇!瀑布下面的湖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孙中山游泳处”。原来孙爷爷也来过这里呀!游完鼎湖山,我们又来到了七星岩,这里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我们坐船进入了七星岩洞,洞可真长啊!里面有“银蛇出洞”、“海龟祝寿”、“河马戏水”等景观。坐着小船,听着船夫讲着古老的传说,仿佛把我带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渐渐的,太阳下山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肇庆。鼎湖山,再见!肇庆,再见! 点评:这是一篇游记,小作者用流畅的文笔有序地写下了游览的过程,抓住了景物特点。文章内容主次清楚,详略得当。由所见、所闻到所感、所想都透出作者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心。
难忘的七星岩之行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秀丽的山色湖光,那奇异的岩洞钟乳,至今回想起来,如画如梦,如在眼前。
那是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到广东省肇庆旅游。肇庆,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七星岩,又是肇庆最有名的风景区。
七星岩,因有七座姿态各异的山峰座落在星湖中而得其名。它不以山高石奇为美,而以挺拔峻峭为娇。
我们的游览从山开始。这里的山虽不算高,却很陡峭,由山脚下向山顶望去,几乎是直上直下,真叫人望而生畏。然而,山上美景的魅力,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呼唤我们去攀登。妈妈提议:“我们比一比,看谁先到山。”“好!”我们齐声赞同,于是,沿着盘山梯,争先恐后地向山顶奔去。我好胜心强,终于第一个登上山顶。我向山下望去,顿时,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中学生作文《游览的作文》。近处,星湖岸边垂柳拂水,花儿吐艳,三三两两的游船像片片柳叶在宽阔的湖面上飘荡,灿烂的阳光照在水波潋滟的湖面上,反射出粼粼的金光;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荫,又有花儿相映衬,把整座山峰打扮得分外娇娆。山顶上翘檐的亭子掩映在浓荫之中,透过树梢,隐约可见。我站在山顶上,静听山溪叮咚,鸟雀鸣叫,感到心旷神怡,简直要陶醉在这似画非画的“仙境”中了。
下了山,我们又去观赏岩洞内的奇景。洞内水很深,是条暗河。我们乘船进洞,借助手电筒的光可以看见洞高约一米五六,洞内有许多奇异的钟乳、石笋,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上,有一个石鼓,和真的差不多。鼓的侧面,好像盘着一条蛇,在钻来钻去;鼓的下面仿佛游着一条龙,回旋盘绕,如真的一般,再往里走,只见洞顶上挂着一串“葡萄”,这“葡萄”白里透绿,莹晶可爱,叫人看了垂涎欲滴。爸爸兴奋地说:“大自然不愧是位出色的工匠,它的每一样作品都巧夺天工。”洞的深入也有许多钟乳和石笋,它们有的像冰柱,有的如利剑,用手敲击,哈哈!铿锵作响,就像美妙的乐曲。
出了岩洞,我们休息片刻,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七星岩。
美丽的七星岩留下了的足迹,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说到七星岩,大概你就会想:那应该是由七座山岩组成的吧? 肇庆的七星岩却不是那么简单,还别有一番情趣呢!
今年元旦放假期间,我们全家去了肇庆七星岩游览,虽然是冬天,但天气和暖,阳光普照。我们从西门进去,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画卷一般。突然,一股芳香扑鼻而来,原来是旁边的桂花在飘香呢!几只小鸟在笔直的杉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唤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七星岩的景点很多,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岩,有聚集各路神仙的百仙洞,有碧波荡漾的星湖等。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登天柱岩。来到岩脚下,抬头一看,山岩仿佛延伸至天上,这样陡峭的岩峰能登上去吗?我简直有点怀疑。这时候我看见山脚下立了一块牌子,上面介绍说:只要登上天柱岩上的摘星亭,就可使学业进步,看来我还是要登了。我们沿着梯级,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刚开始,我还能很轻松地往上登,可登到半山腰,就开始有点吃不消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气喘吁吁地,真想往回走。可是又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只有经过一番努力,才会有收获。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往上攀登。登岩中,我有时往上望,那山岩可真陡啊,简直就是天梯,又险又峻;再往下一看,像是万丈深渊一般,看得我有点眩晕。有趣的是,当你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一转弯,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顶峰的摘星亭了,虽然我们都汗如雨下,但个个都顾不得擦汗,迫不及待地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啊!整个景区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下,那些车辆好像是玩具车呢!欣赏着如此迷人的风景,我不由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从天柱岩下来,我们还游览了百仙洞,欣赏了星湖堤岸风貌;走了摇来晃去的铁索桥,骑了刺激好玩的水上单车……你说,在如此和煦的暖日里,享受着七星岩美丽的风光,呼吸着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那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吗?
篇5: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由故居、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等组成。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资料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前后262年之间,84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的墓志铭,传、序、记等共90篇,计76块石刻,为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很为宝贵。
??徐霞客墓位于晴山堂后院,墓前有徐霞客塑像,塑像两侧树立了原国家主席 的题词和原交通部副部长潘琪撰写的碑文、整个墓陵肃穆幽静。
??仰圣园是家乡人民为了表达对“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敬仰和纪念,于徐霞客游记碑廊为主体的江南园林。该园位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占地20亩,内涵丰富、品味高雅。
篇6: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故居内现存有四百前徐霞客亲植的罗汉松。
坐落在江阴市马镇镇(徐霞客镇)。始建于明代,占地1000平方米。
徐霞客故居内悬有陆定一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陈列着徐霞客生平事迹,各种岩溶标本和现代专家、学者所撰论文、专著以及四十多幅“徐霞客到过的地方”风光照片等。
故居正厅前东侧庭院内,耸立着一棵杆粗枝秃、绿叶繁茂的罗汉松,为徐霞客亲手所植。现树高6.50米,根部直径2.2米,主干需两人合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故居后院,便是徐霞客的明式移葬墓,墓地面积745平方米,两旁遍植罗汉松、地柏、白玉兰等江南名枝佳卉。墓地尽头的祭台前面有一尊高2.70米的徐霞客塑像,手执竹编帽,仿佛风尘仆仆壮游祖国千山万水回到故乡。
徐霞客:(l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人。世界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理志。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专心从事旅行。从22岁始,历时34年,足迹遍及23个省市。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留下了40余万字的资料,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死后由季梦良(会明)等整理成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篇7: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徐霞客故居有故居、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等组成。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徐霞客(1587—1641年)为我国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故居在江阴马镇南岐村(为纪念伟人,马镇已改名为“霞客镇”)。明末遭兵燹,清顺治年间徐之侄孙徐君铨重建。至1984 年,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瓦房,1985年,政府拨款 大修。现有三进、十七间正房、两间厢房,占地 二亩。大门正面悬“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 盘陀石。门背面镌“绳其祖武”砖额。第一进前 为天井庭院,两侧厢房,东西置花坛,大厅前有 “承前裕后”砖刻,厢房和大厅辟为展览室,陈列徐霞客生平事迹及溶 岩标本。第二井遗有一棵古罗汉松,相传为徐霞客手植,已有4左 右树龄。第二进大厅为“崇礼堂”,正中悬徐霞额画像,陈列当代书画 家为纪念徐霞客所作的书画作品,以及近年拍摄的徐霞客游历过各地的 风光照片。 胜水桥,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据传是徐霞客当年出游船 只停泊处,此桥亦有400年左右的历史。1985年重修,它保持着明代江 南小桥的风格。
徐霞客故居有故居、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等组成。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前后262年之间,84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的墓志铭,传、序、记等共90篇,计76块石刻,为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很为宝贵。
徐霞客墓位于晴山堂后院,墓前有徐霞客塑像,塑像两侧树立了原李先念的题词和原交通部副部长潘琪撰写的碑文、整个墓陵肃穆幽静。
仰圣园是家乡人民为了表达对“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敬仰和纪念,于徐霞客游记碑廊为主体的江南园林。该园位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占地20亩,内涵丰富、品味高雅。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德育教育基地,每天来参观的学者,游客络绎不绝。徐霞客故居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和旅游爱好者前来参观旅游。
篇8: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可能已经看到路边的霞客镇欢迎你。.现在霞客镇由马镇周围几个镇合并为霞客镇。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徐霞客的生平。
徐霞客是1587年出生于江阴马镇南旸歧一个没落的士绅家庭,1641年去世。他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生活在明朝末年,自幼博览群书,不喜欢做官,立志考察名山大川。徐霞客在22岁到55岁的34年间到过当时全国的16个省区,对各地的山脉、水道、地质、地貌有详细研究并记载。特别是对湖南云南一带的岩溶地貌的成因等有科学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人。他的旅游日记后来被季梦良整理为著名的世界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游记。
《徐霞客游记》能留存后世,还要多亏徐霞客的一位私生子李寄。李寄的生母原先是霞客的侍妾,两情欢悦怀孕后,徐家即便以“嫁婢女”名义将周氏嫡嫁到了李家,故取名“李寄”,寓徐姓孩子寄养李家之意。李寄生于明末,长于清初,“以介两姓,而历两朝”,故表字“介立”。曲折的身世,给李寄蒙上了阴影,也造成就了他愤世疾俗、傲岸不群的性格。在孤愤中成长起来的李寄,外貌性情、声容举止、品行爱好,无不与霞客极为相似,更为重要的,也像霞客一样,是位盛有文名、著称乡里的饱学之士。李寄与他父亲在心灵是相通的,也没有埋怨徐家对他的不公正待遇。相反,李寄以父亲为榜样,在困境中奋发,成为霞客四个儿子中学识最渊博、成就最巨大、声名最远播的一个。
《徐霞客游记》在明末清初的战火中几乎散失殆尽。后来李寄年迈时多方寻访,听说宜兴曹骏甫四十年前抄过游记全集,连忙赶到宜兴搜集整理。现在传世的游记中的《滇游日记》前三篇,还是李寄补入的。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徐霞客故居,它座落在南旸歧村的东首,现有三进、两厢房,为明式建筑。为了纪念徐霞客,中央及省市先后两次拔款,对故居进行修复。并于1987年11月竣工,正式向社会开放。
故居门厅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屏风上刻有北大侯仁之教授撰写的《徐霞客生平简介》。 二进是轿厅,设有陈列展览,展出了徐霞客的传略、旅行线路图和他对岩溶地貌、水道地理等论述及图片。柜内陈列了各种岩溶标本和现代专家撰写的论文及其资料,供参观者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伟业。三进为正厅,四周壁上挂展了现代名人的字画。书房内展出了四十多幅“徐霞客到过的地方”的风光照片。在正厅东南角的院墙内,据说是徐霞客少年时代亲手所移栽的罗汉松。 原本这松是在盆里,一直长不大,后来霞客把松树移到院中,就长得越来越大,生机勃勃。霞客就想,松树在小花盆里不能成材,人不也是这样吗?好男儿志在四方。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游历名山大川。
现在我们出了故居,对门就是仰圣园,是江阴市政府为了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而建造的。20建成开放。
仰圣园是以《徐霞客游记》碑廊为主体的景点,介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将故居和晴山堂融为一体。仰圣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园内水面开阔,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环湖有曲廊、水榭、扇轩、廊桥以及厅、亭等仿明式建筑。格调简洁朴素,布局爽朗雅致,体现了徐霞客“一介布衣”的身份和学养深厚的文化氛围。
我们走进长廊就看到《徐霞客游记》就镶嵌与曲廊之中。碑廊以《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作为主体碑文,由总序、游记、俯录、后记四部分组成。由作家艾若撰稿,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等书写,启功、沈鹏作诗代序。书写碑廊的书法家阵容强大,代表了当今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
走出碑廊,就是晴山堂了。
晴山堂位于沈塘河畔。是徐霞客在明万历四十八年,为了庆贺母亲大病初俞而盖的堂舍,当时正是“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这样的时日落成的堂舍,就命名为“晴山堂”。并表达了愿母亲“寿比南山”的心迹。晴山堂石刻原为纸文,这年,霞客开始请人镌刻于石,以示纪念。明崇祯三年,徐母逝世后,霞客为纪念贤母,又请人镌刻于石,并把它砌嵌在故居晴山堂内壁,故称之为“晴山堂石刻”。晴山堂毁于兵燹,而刻石幸存。连同《晴山堂帖叙略》木刻三方一并嵌砌于南旸岐小学校的专室壁间。1978年,在当年徐霞客数次登船远游,又数次弃船归业的河埠头,建起了徐霞客纪念堂,它是一座淡灰色围墙,黑色屋面的房院,座西朝东,三面环水,一面碧野,景致幽美。堂院门前,并列的是一对古老石狮,院门内,种着棕榈、桂花、迎春、盘红等江南名枝佳卉。石刻堂前后均是落地长窗,三间相连,十架进深,面积108平方米,堂中屏前陈放着1.8米高的徐母教子像。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是一位思想解放的家庭妇女。她理解并支持丈夫和儿子放弃科举、外出周游的壮举,在家纺纱织布,主动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明末江南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徐家已有好几架纺纱织布机。徐霞客二十二岁出游时,徐母制作远游冠送儿子上路。八十高龄还陪儿子去荆溪、句容游历。徐霞客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孺人的教育和鼓励。在晴山堂的北、西、南三面壁上整齐地嵌着七十六块当年的晴山堂石刻和二块晴山堂帖叙略木刻,撰写者系元末以至明朝全代三百的间的知名人士,共八十八人,诗文九十四篇,集明代书法之菁英,著名的有宋濂、倪瓒、祝允明、顾鼎臣、高攀龙、董其昌、文征明、米万钟、黄道周等大家的手笔。石刻内容可分三大部分:(一)称誉霞客祖上的诗文;(二)赞扬徐母教子的颂词;(三)记述霞客生平活动的史料。《晴山堂石刻》经无锡和江阴的徐霞客研究者整理后于199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晴山堂法帖》出版。
晴山堂石刻,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书法艺术价值,为后人研究徐霞客的身世和活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2001年已由国务院通过正式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晴山堂石刻后院,安放着徐霞客的移葬明式墓,墓前竖有清初原碑,顶端横刻着“十七世”三字,是徐氏家族第十七代的意思,中间直书“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 ”。碑前有青砖侧砌成的祭台,祭台下有三级麻石台阶,有三条砖、石铺砌成的甬道,从纪念堂通向墓地。墓地四周种石楠、环柏、丝兰、广玉兰等江南名枝佳卉,墓前立着一尊高2.70米徐霞客全身雕像,整个墓地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出了晴山堂,我们接下来就要去看看当年徐霞客历次乘舟出发的胜水桥了。
胜水桥,位于南旸岐村前号称“三百六十为荡”的水网内河要道貌岸然上,是徐霞客故居的名胜之一。始建年代不详。民国十三年(1925年)5月重建。又于1985年整修。
石桥题名“胜水”,取对这一带屡遭水患之地能胜水吉祥的意思。胜水桥几经毁坏,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徐霞客几经整修,保存至今。石桥共有石阶二十四级,桥面上保留着四只石栏墩子。大家注意看一下,在桥的内外两侧的石刻对联,至今仍清晰可见。内侧对联是:“曾有霞仙居北垞,依然虹影卧南旸”;外侧的对联是:“ 胜境重新舟驶人行通海宇,水影依旧清流激荡映天然”。这就把霞客故居的风光和位置,以及人们对他的爱戴怀念之情,描摹得清清楚楚。
胜水桥是霞客出游启航和归途船只的停泊之处。想当年,新婚不久的娇妻许氏和贤慧的母亲王孺人,就在这胜水桥畔为霞客壮行。霞客的首次出游是在万历丁未年(公元 16)。是年,正是霞客与江阴许氏的新婚之年,婚后不久,霞客便“始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
霞客就在这胜水桥畔,头戴远游冠,毅然告别了慈母娇妻,乘舟远行,畅游神州。胜水桥畔,洒下了多少思念、相思之情。
篇9:游徐霞客故居作文
徐霞客故居,座落在马镇东首,始建于明代。占地1000平方米。故居内悬有陆定一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陈列着徐霞客生平事迹,各种岩溶标本和现代专家、学者所撰论文、专著以及四十多幅“徐霞客到过的地方”风光照片等。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名泓祖,字振之,出生于江阴市马镇,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少时聪慧过人、博览群书,22岁摒弃仕途,开始漫游祖国,34年间,足迹遍及十六个省区的名山大川,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驱者。徐霞客及所著《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在他的故乡保留着与此相关的众多文物胜迹。
罗汉松
徐霞客故居正厅前东侧庭院内,耸立着一棵杆粗枝秃、绿叶繁茂的罗汉松,为徐霞客亲手所植。现树高6.50米,根部直径2.2米,主干需两人合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徐霞客墓
徐霞客墓在徐霞客故居后院,便是徐霞客的明式移葬墓,墓地面积745平方米,两旁遍植罗汉松、地柏、白玉兰等江南名枝佳卉。墓地尽头的祭台前面有一尊高2.70米的徐霞客塑像,手执竹编帽,仿佛风尘仆仆壮游祖国千山万水回到了故乡。
徐霞客公园一角
徐霞客公园在马镇北边,马镇人民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1个徐霞客公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按照明代风格设计,“徐霞客公园”五字由程思远题写。公园一派江南古典园林风光。公园的东北部有影剧院、图书馆、歌舞厅、书画室、茶室等,形成了1个园林式、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
篇10:参观徐霞客故居的作文
今天,我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因为爸爸告诉我今天要和姐姐、妈妈、阿姨一起去无锡做客。
来到了无锡我首先去的地方是幸福桃园,在那用过午饭之后,妈妈告诉我:“这里是徐霞客的故乡。”我很想去玩,爸爸就开车载我们去那神圣地方,一刻时间就到徐霞客旅游博览园。
来到徐霞客的故居就看见了一座徐霞客的石像,石像后面记载了一些关于徐霞客的相关资料。从这上面我得知徐霞客生于1586年到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他不但是明代地理学家和旅行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呢!
徐霞客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其所著60万字《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著,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
我们接着往里走,来到了庭院里的大宅子。宅子里头的正中间是古代的大厅,墙的两旁挂着许多石碑,石碑上刻着的字写得也是以前徐霞客的故事和经历。
走完了大宅子,我们又来到了奇园里头。刚进奇园,一股清凉的气息迎面扑来,我立刻赞叹到:“真是一个神奇的院子,这么热的天,这里竟如此凉快!”我一直往亭子里走就越来越觉得徐霞客是一个十分休闲的人。
来到池塘边只见几只大白鹅在河里欢快地叫着,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最后,我们来到了徐霞客博物馆。里面有着许多稀有矿石,比如:钟乳石、水晶石、腊肉玉、铜矿石、铁矿石、钨矿石等,还有各种鸟、鱼、虫等远古化石。你知道吗?这些奇石可都是徐霞客发现后背回来的哦!
后来,我们来到了一个放映徐霞客探洞的片子的地方,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爸爸妈妈叫我去探洞我便念念不舍地离开了。没想到最好玩的却是探洞。
我带着好奇和热情来到了那个阴森森山洞前,刚刚进入这可怕的山洞,脚下晃一晃,我吓了一跳,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我便接着向前走,这时眼前飞过来几只蝙蝠,我低下头钻过一个矮洞里面看见了一个用玉做的蛤蟆,还看见了一条小溪和倒挂着的钟乳石和许多奇石,我再仔细看看有许多都是投影仪 照成的幻想。让我也体会了一次探洞的惊险。
后来,我便顺着小溪走出了洞。在这里我觉得是我们现代人感受徐霞客精神、探索自然奥秘、体验自然生态、享受休闲生活的好去处。之后我便依依不舍地同爸爸妈妈们离开了徐霞客故居。
篇11:参观徐霞客故居的作文
徐霞客的故居位于江阴那边。早就听老师介绍说特是一位著名的旅行家,所以特想瞻仰徐霞客的故居和他本人的风彩。
一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整齐的桌椅。四张黑两而大方的椅子排在两侧,没有意思灰尘。还有依仗正方桌。方桌上拜访着徐霞客研研究过的岩石。有钟乳石、葡萄石、晶石……旁边有一个小房间,进去一看,哇!那一块块的黑木板是徐霞客去世界各地所写的笔记,因为那时出去写事没有纸,他才用黑木板。写的密密麻麻。
徐霞客生前留下的物品更令我震惊,他可真伟大呀!他的墓是不是也十分漂亮,华丽呢?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徐霞客的`墓地。
穿过林间小道,就会来到一个宽广的墓地。那里干净得一尘不染。一个大的墓碑上面刻着“旅游家徐霞客之墓”,但并不华丽。我瞻仰他,没想到徐霞客能从世界各地发掘这么多岩石,做这么多贡献。临终也只是默默的离去,不需要他的丧礼让人们都知道。
走出了徐霞客的故居地。可我一步三回头,因为谁不想多留在名人的故居里多欣赏欣赏呢?
篇12:寻访徐霞客故居作文600字
寻访徐霞客故居作文600字
之前学到了一篇文章,对徐霞客有一些了解。知道他特别喜欢旅行,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又听说在江阴市有徐霞客的故居,就一直想去寻访一下。放假了,妈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我去寻访了一下梦寐以求的地方DD徐霞客故居。
来到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徐霞客的石像,他目光坚定,眺望远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听导游介绍,徐霞客1586年出生在江阴市,1641年逝世。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徐霞客不但是一位很著名的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探险家和旅行家。经过30年的考察,终于写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这本书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在他的故乡保留着与此相关的众多文物胜迹。徐霞客每天不管多累,都会把自己当天所见的地理地貌和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他所记录的资料在我国景点开发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听完这些,我不禁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次寻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霞客亲自栽种的一棵罗汉松。它位于故居的东侧庭院内。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沧桑。在这期间,它曾遭到各种破坏,却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现在枝繁叶茂,身披绿衣,生机勃勃地在秋风中翩翩起舞!我在罗汉松身上悟出一条道理:不要做那盆中景,要学那院中松!
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我们把徐霞客的故居寻访了一遍,有意义的地方很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他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先人,给我们作了一个好榜样。
这次寻访让我受益匪浅。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 游览作文
★ 苏步青故居作文
★ 贾谊故居作文
★ 暑假游览作文
★ 游览跨海大桥作文
★ 旅行游览作文
★ 小学游览作文
★ 游览圆明园作文
徐霞客故居的游览作文(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