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树欲静而风不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申泮文事迹材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申泮文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申纪兰事迹作文素材
申纪兰,中共党员,1929年12月出生,1952年任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队长。1953年4月,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1954年9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第一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当选为山西省妇联主任。1983年,辞去省妇联主任的职务,担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195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52年、1978年、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第一次见到申纪兰,是2月28日。那一天,太行山区的山西省平顺县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场雨夹雪。
一大早,到了西沟村,下两道坡、拐两个弯,走进了申纪兰的新房子。申纪兰高兴地把我们领到了二楼,一会儿推开卧室门,一会儿推开书房门,生怕记者看不清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西沟能这样,不容易呀!”70多岁的老人满面春风。
申纪兰是腊月二十六搬进新房的。她是西沟村的功臣,是全国唯一的第一届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担任过山西省妇联主任,现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50多年来,她一直没有离开过西沟村,一直住着那间低矮破旧的瓦房,20多平方米狭长的空间既是卧室,又是厨房,还是客厅。县、乡、村的干部和群众多次动员她住进条件较好的房子,她都婉言谢绝,理由很简单:“等西沟村的村民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再说!”
她一路拉着记者的手,参观了村里一排排的楼房,楼上楼下230多平方米,比她现在住的新房子要大1/3,“村里一部分人住进了这种楼,一部分人住进了我那样的楼。这样,在新房里我才睡得踏实、吃得香呀!”
“我的根在西沟村、在农民中,就应该在这里生根发芽”
听说是人民日报的记者,申纪兰显得格外地亲切,她说:“是咱们的《人民日报》最先把我要求男女同工同酬的心愿表达出去的,那时候妇女干点事难呀。”
“好女走到院,好男走到县”,这是当时西沟村沿袭多年的习俗。妇女不仅在家里地位低,在集体劳动时也得不到同等的机会和待遇。妇女们无论做了多少活、付出了多少劳动,在计算工作量时,习惯上两个女工顶一个男工,而且分数只记在男性家长或丈夫的名下。1952年,申纪兰带领24位妇女与村里的“男劳力”泥里、水里一起干,完成的定额还常常超过“男劳力”,争得了同工同酬的权利。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她们的事迹,申纪兰名扬全国,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劳动法》。
当年的4月,申纪兰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6月5日,申纪兰出席了在丹麦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妇女大会。1954年9月,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荣誉接踵而来,职务不断变化,但申纪兰始终坚持一点:不离开西沟村,不离开劳动岗位。1973年,申纪兰当选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心里局促不安,“我文化水平不高,怕误了工作,我一天不劳动心里就发慌,怕在城里待不住。”然而,面对群众和组织的信任,申纪兰实在无法拒绝,她郑重地向组织提出:“我永远是一个普通农民,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配专车。允许我经常回西沟参加劳动。”组织上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担任省妇联主任的中,申纪兰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西沟村。机关的事,她“托付给有文化的同志干,同志们干得都比我好”。1983年,申纪兰辞去了省妇联主任的职务,重新担任村里的党总支副书记。同年,她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任至今。她每次从村里赶到市里开会,散了会就又回到西沟村。 在此期间,申纪兰带着乡亲们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家,在332个干石山坡上植树造林,硬是在230多条荒沟中筑坝造地,种了2万亩松树,300亩果园,还有3万株核桃。如今,成材的林木已有1?5万亩,按市场价,相当于村里623户人家咳嗽谏缴洗媪2万多块钱。同时,她又带领大家先后建起硅铁厂、磁钢厂等10多个企业。
在村里,申纪兰感到很充实,她说:“我的根在西沟村、在农民中,就应该在这里生根发芽。”
“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啥?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
申纪兰有申纪兰的幽默,记者几次问她的年龄,她总是不正面回答,憨厚地笑笑,“现在不是不时兴问女士的年龄吗?我不想说得那么大,我觉着我还年轻,腿脚好得很,还能上山、爬坡、干活哩!” 干活、劳动,不仅是申纪兰多年的习惯,而且是她的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劳动的申纪兰又添了新心思,“要把村里人往富路上引,得满世界想办法。” 1984年冬,申纪兰带几名村干部到南方考察。所到之处,乡镇企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申纪兰一行人眼热心跳。经过半个多月的考察,西沟村人理解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1985年4月,他们决定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建一座铁合金厂。申纪兰去长治,上太原,赴北京,申请项目资金,寻找投资伙伴。1987年10月,作为西沟村第一个企业的铁合金厂终于建成投产。剪彩那天,当第一炉滚烫的铁水奔腾而出的时候,申纪兰激动得喜泪满面。如今,这个厂已发展到年产硅铁5000吨的规模,产值达到3000万元。
之后,“纪兰饮料公司”、“纪兰绿色产业公司”、“西沟人家”等企业纷纷成立。申纪兰四处奔波,跑市场、找销路、做广告。西沟的山野菜、大红袍花椒、旱地瓜果、核桃露饮料等,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申纪兰说,“只要是规规矩矩经营,老老实实纳税,只要对群众的增产增收有利,我的名字、西沟的名字可以随便用。”
通过努力,西沟村逐步实现了综合发展。20,西沟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是平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村委会主任周建红认为,“这凝结着申大姐的心血和汗水,与她的无私奉献分不开。”
对于这些,申纪兰有一个朴素的解释:“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啥?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
“群众的事,该帮的不帮,该说的不说,心里过不去”
多少年来,申纪兰爱讲一句话,“群众的事,该帮的不帮,该说的不说,心里过不去。”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村民张章存深有体会,“在西沟,她忙的都是大家的事。”村民有的想外出搞劳务,她就出去揽活计;有的为产品积压发愁,她就上河北、到安徽找销路;有的需要化肥、种子、农药,她就外出联系采购。谁家里有困难,总有她的身影。
村民郭军显患小儿麻痹致残,家中生活艰难,申纪兰多次登门开导,鼓励他搞家庭养殖,还帮助他购来种兔、种猪,并给他找好了场地。现在,郭军显养兔百余只,养猪50余头,他伸出一根指头说:“年收入上万元了!在村里,申大姐最爱帮我这号人。”
西沟村长期缺水,人畜饮水有困难,申纪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张罗联系打井的事,还把自己获得全国“保护母亲河”奖的2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村里的打井工程。6月,西沟村终于打出了自己的第一眼机井,全村人吃水有了保障。事后,村里要还她的钱,申纪兰说啥也不要。 其实,村里人都清楚,申纪兰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每年除了国家给的那点补助和村里几百元的补贴,就是那1亩4分责任田的收入,其他的钱她一概不要。当村干部这么多年,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给村里办事,她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差旅费,也从未领取过一分钱的补助,都是自己掏腰包。市里要给她增加补助,她坚决谢绝。
申纪兰是全国人大代表,许多群众找她反映情况,无论是什么情况,申纪兰总是认真对待。觉着有道理,她总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把群众的反映传递给有关部门和领导。遇到外地上门来访者,她常常留人在家里吃饭、休息、拉家常,“打老远来不容易,起码让群众把话讲完,有碗热汤喝。”
而对于另一种人,申纪兰毫不留情。那年,无锡几个生意人想做煤生意,但没有车皮指标。听说申纪兰名气大,又认识许多大领导,便托人找到申纪兰,请她当董事长,还拿出给她印好的名片,说别的不用管,挂个名就行,每月酬金1万元。申纪兰越听越不对味,硬硬地给了一句,“这种事,给我座金山也不干!”
这就是申纪兰,一名本色的共产党员,一名朴素的农村干部,一位善良的普通农民。
篇2:关于申纪兰的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老支书李顺达1983年病故后,西沟这面旗帜便历史地落在申纪兰肩上。她感到这面旗帜的分量,时常激励自己:“老李是看不见了,我要好好干!”但是,通向富裕之路的大门也并非轻易就能打开。
比起先进地区,差距在哪里?西沟怎么办?申纪兰一时也说不清,道不明,于是决定出去看看。1984年冬天,申纪兰和另外3个村干部打点行装,河南、江苏、上海郊区一路南下。前后半月有余,申纪兰眼界大开,特别是“无工不富”的观念开始植入她那羊肚子毛巾裹着的头脑。河南新乡七里营,一个村就有27个企业,电脑指挥生产,产品出口海外,人均收入3000元。村支部书记也是个老劳模,跟申纪兰说:“光靠种地富不了,赶快上工业吧!”申纪兰想,也是。西沟人均才7分地,为人多地少发愁多年,穷就穷在这种粮“单打一”上。上工业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安排劳力,不正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吗?
南行归来后,支部会便讨论办个什么企业,选来议去,多数倾向于借当地硅矿之利,上一个中型硅铁厂。
几天后,硅铁厂破土动工了。申纪兰的心劲可足啦,成天不着家,火扑扑地到处跑,不是在建厂工地,就是进县跑市上太原,别的姑且不说,仅资金就跑回100多万元。
西沟也能流出铁水!垒猪圈的石头也能变成几千元一吨的宝贝!捏惯锄把子的手也能办成工厂!当铁水映红了申纪兰那张朴实的脸时,她哭了,好多男人也哭了。这是1987年11月8日。次年,硅铁厂给西沟带来了88万元的利润。
一次,申纪兰见到一位颇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这位企业家同申纪兰一样,既是劳模,也是共产党员。但是两人话不投机,格格不入。谈起当时的情况,申纪兰说:“他那一套我不赞成。劳模不劳动,叫啥劳模;有点钱就贪图享受,叫啥共产党员。”
这就是申纪兰。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几乎成了她的职业,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以劳动为本,以劳动为荣,因为她认为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不脱离群众。今年4月初她从北京开会返回西沟,听说全村出动在东峪沟整出2000亩造林地,她家门不进,直奔8里外的东峪沟,并连连为自己没能参加这次预整地劳动而遗憾。
多少年过去了,岁月使她脸上显现出条条皱纹,时光给她头上平添了缕缕白发,但是羊肚子毛巾还在头上,手上老茧还是一大把,只是黑布衣变成了涤卡。家里也没有一件时兴家具,还是60年代的半揭盖箱,祖上留下的两门柜。问及为何不添置新衣新物,申纪兰道出她的消费观:“西沟还不富裕,我不该去贪图这些。吃穿住用,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这两天老往外跑,鞋也磨烂了,我就买了双新的。这不,你们看。”果然,她脚上有一双松紧口、压胶底的新布鞋。
如果说,勤劳、俭朴是申纪兰作为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美德,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基层干部,申纪兰在发展商品生产中把这种传统美德升华为一种时代精神,即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无私奉献。那年,无锡几个人想做倒煤生意,但弄不到车皮指标。听说申纪兰名气大,又认识许多大领导,便托人找到申纪兰,请她当董事长,还拿出给她印好的名片,说别的不要她管,只要弄到车皮,每月酬金1万元。申纪兰越听越不对味,以“顾不上”为由推掉了。事后申纪兰说:“要我出去行贿买车皮,钱再多,我也不干。”
是申纪兰已经富得不在乎那几个钱了吗?不是。她并没有多大收入,每年除了国家给的1000元补助,村里给的600元补贴,就是那1亩4分责任田的收入。就这,她也觉得比群众收入高,是特殊化了,前年市里要给她增加补助,她一再谢绝。
是申纪兰不需要钱花吗?也不是。她至今没有电视机,几次想买,总觉得手头偏紧,买了电视就干不成别的。是啊,婆婆年老多病,双目失明,需要花钱。谁家有个难处,她也时常感到经济拮据。当干部这么多年,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给村里办事,她从未报销过1分钱的差旅费,也从未领取过1分钱的补助,都是自己掏腰包。如此开销,怎能不紧呢。
凭申纪兰的权力和地位,像时下一些人那样,搞搞权钱交易,也并非难事。但申纪兰从不动这份心,她觉得权力和地位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党和人民办事,否则就是极大的犯罪。
温州一个推销员找到申纪兰推销铜线,申纪兰知道硅铁厂正需要,想买一些,可一问价格高得惊人,便不买了。
“只要照这个价格买下,给你30%的回扣。”
“那更不能买。”
推销员以为申纪兰嫌回扣少,就又掏出一沓现金放在桌上,还递上一块进口表:“这也是你的,成交吧!”申纪兰一看这阵势就不高兴,连说:“走吧,走吧,你这人不能打交道。”
“现在都是这样的。”
“谁说的,我就不是!”
推销员没词了,最后压价40%把铜线卖给了西沟。十几天后,申纪兰收到一封来自温州的信,那位推销员在信中写到:“你是共产党员,我也是共产党员,但你才是真共产党员。”你才是真共产党员--看着这八个字,申纪兰感到无尚光荣。
篇3:关于申纪兰的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申纪兰的名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家喻户晓,她的名字同全国劳模李顺达连在一起,载入世界“人与自然”发展史册。他们所在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过去是“光山秃岭乱石沟,十人见了十人愁;旱涝风雹年年有,庄稼十年九不收”。在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土地上,有大大小小239条干涸贫瘠的沟壑,332座光秃秃的山头。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在许多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这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李顺达、申纪兰当年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抗战初期,李顺达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创办了边区第一个互助组,开展生产自救,抗战度荒,被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解放后,李顺达、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山区,改变了穷山恶水的旧面貌。1953年同时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毛泽东同志在介绍这个合作社经验的《勤俭办社,建设山区》一文前写下长长的一段按语:“……这个社所在的地方,是那样一个太行山上的穷地方,由于大家的努力,三年功夫,已经开始改变了面貌……”那时,申纪兰是合作社副社长。
申纪兰是以勤劳勇敢出名的。这即是她身上所集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是那个时代的英雄特征,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1946年,申纪兰嫁到西沟村的第6天就下地劳动,在那里一时成为新闻。
1952年,申纪兰带领姐妹们冲破“好女走到院,好男走到县”的陋习,下地劳动,争得同工同酬的权利,成为现代中国农村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人,是中国妇女解放的一块里程碑。《人民日报》曾以《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为题报道了她们的事迹,申纪兰从此名扬全国。
从那时起,申纪兰的人生增添了许多传奇。
她曾先后13次见到毛主席,赴苏联见过斯大林;她作为新中国妇女代表,到丹麦参加世界妇女大会;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接见过她;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热情洋溢的信。
名气大了,但申纪兰劳动的本色没有变。
★ 高文毓事迹观后感
★ 网申简历如何写
★ 银行网申自荐信
★ 护士申请留院范文
★ 收银员网申简历
★ 银行网申求职信
★ 入党申情书
申泮文事迹材料(推荐3篇)




